首页

辽宁版2022届高三历史第六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辽宁版】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3.“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4.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制宪会议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直接民主原则体现人民主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B.特点C.制定机构D.评价5.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6.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7.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8.英国的格雷斯顿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7A.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B.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辩护C.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商业贸易战争D.未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9.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恩格斯也说过:“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能够为这些结论提供支持的史实有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②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③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④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有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2.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处B.2处C.3处D.4处13.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lì),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14.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A.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15.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①市数量不断增加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16.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D.政府重农抑商17.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8.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B.垄断组织形成C.机器大工业生产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19世纪下半叶,西欧的工人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1850—191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1倍。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B.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矛盾得到解决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D.海外投资带来巨额利润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到沉重打击C.十年内战时期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20.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2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   料结  论A《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B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7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22.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服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该材料主要说明张之洞A.主张取消对民族工商业的限制B.带有抵制洋货和夺回权利的意图C.认识到了中国贫弱的经济根源D.提出应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企业2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其信息认识表述最完整的是年份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24.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5.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26.“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7.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新政’被看作拯救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是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彻底放弃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C.28.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BA 729.下面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柱状图(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C.“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30.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1.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32.下图我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33题17分、34题19分,共3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雅典广场西边矗立着雅典历史上lO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7——《古代希腊文明的瑰宝——雅典卫城与市场》材料二注:图一中的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图二中的里城是宋朝君臣朝会的地方。材料三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摘编自互联网资料材料四(英国)议会大厦共有14个大厅,600多个房间。中央大厅将议会上下两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的一半是下议院。上议院正面坛台上有女王宝座,每年议会开会时,女王身着御袍,头戴王冠,坐在宝座上发表施政演说……下议院议会大厅略小,共有650个座位,大厅正中通道北端是议长座位,通道两旁各有数排长条硬凳,议长右边是执政党议员座席,左边是各在野党座席……1840年,英国决定对华战争的决议就是在这儿获得通过。观看议员开会非常有趣,他们在会议中可以随意叫喊,喝彩或起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议会形式。开会时可以让人们入内参观旁听。——摘编自互联网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告示牌”所折射出的政治制度的原则。(2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变迁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的实质。(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一国之尊,中英两国元首职权不同的原因。(6分)3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的崛起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荚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7(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3分)结合16至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从“商业和自由”两个方面分析其创新的条件?(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开创的新模式对美国发展的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4分)(3)综合上述,概括各国创新发展给我们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二、非选择题(33题17分,34题19分,共36分)33.(1)原则:公开;民主;开放.(2分,答出两点即可)(2)特点:政治中心在都城的中心位置。(2分)实质:皇权独尊,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3分)(3)英王“统而不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权利的制衡.(4分)(4)原因:英国有限制权力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3分)中国:君权至上的历史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教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3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4:55 页数:7
价格:¥3 大小:515.8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