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文科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文科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答在机读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B、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3、通过三大起义,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重要问题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4、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A、南昌起义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C、八七会议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1946年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运动D.1947年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6、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党的工作方针是①加强党的领导②武装反抗③建立根据地④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7、从八七会议的内容看,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党内矛盾B、民族矛盾C、阶级矛盾D、两条路线的矛盾8、参与井冈山会师的部队有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②湘南的工农武装③工农革命军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1931——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A、以抗日为主线B、人民群众积极抗日C、抗日与反蒋结合D、各阶层联合抗日10、下列事件,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①抗日联军成立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④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被迫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恶果。12、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府的原因在于( )①幻想国际干预,和平解决②存在战必败的失败主义者情绪③认为中国共产党为心腹之患④内部派系林立,亲日派占上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5\n13、20世纪30年代,并存于国内的分立政权在最多时达到A.3个              B.4个                    C.5个              D.6个14、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④①③②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15、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6、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是指:A、日本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对华控制权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主力改编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18、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人抗日C、采用哪种方式抗日D、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二者的不同点是①合作的背景②合作的方式③革命的任务④斗争的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历史事件是:A、平津会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21、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统制”经济,被规定为“统制事业”的生产部门不包括:A、矿业B、钢铁工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2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是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2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暴露的最彻底的一次是在: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2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各阶层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①三三制原则②减租减息政策③大生产运动④整风运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这种团结的局面主要来自于:A、反“扫荡”斗争的胜利B、各级政权按三三制原则建立C、大生产运动的开展D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5/5\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______蒋介石于1931年8月16日电材料二:“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即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1933年4月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谈话材料四:1936年12月24日晚,周恩来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作了三点表示:一、今后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美龄、宋子文、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三、他回南京后,周可直接去谈判。材料五: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原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的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中国民族既以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中国不但为保障国家民族之生存而战,亦以保持国际和平与国际信义而奋斗,世界明达之士,必能深切了解之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合作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回答:(1)材料一二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三中的“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日态度?和材料一二有何本质的相似之处?(6分)(3)材料四发生在哪一事件之后?蒋介石出于哪些考虑作出上述表态的?对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4)材料五蒋介石是在什么情况下作上述谈话的?有何历史意义。(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1: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的口号是:……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2:(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摘自7月17日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讲话材料3: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5/5\n――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请回答:(1)比较材料1、材料2,说明二者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不同?(4分)(2)比较材料2、材料3,说明国民党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改变?请分析其改变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三中的“声明”发表于哪一重大事件之后?(2分)(4)概括三段材料的共同立场,并据此结合所学历史分析其相同影响。(4分)28、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14分)回答:(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何种历史现象?(4分)(2)根据两幅图分别归纳出所属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2分)(3)结合两幅图的信息资料和有关史实,谈谈两幅图反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区别。(8分)5/5\n答案26题:(1)九一八事变;(2分)不抵抗政策;(2分)集中力量围剿红军。(2分)(2)攘外必先安内;(2分)对日妥协投降,对内镇压围剿红军维护反动统治。(2分)(3)西安事变;(2分)蒋介石被囚,日本及亲日派欲置蒋于死地,英美及亲英美派希望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努力促成统一战线;(2分)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2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2分)27题:(1)不同点:材料1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号召全民族抗战,反对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幻想。材料2中国民党认为尚未到最后关头,对日寇仍寄予和平苟安的幻想,并企图依靠外力解决问题。(4分)(2)国民党基本放弃了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的幻想,并号召人们抵抗侵略,表示决不放弃中国领土。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日寇对上海的进攻使四大家族的经济中心受到威胁,也使英美在华利益进一步遭受威胁;第二,全国人民抗日运动也对国民政府增加了压力。(4分)(3)八一三事变(4)相同的立场是抗日。相同的影响是导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分)28题:(1)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壮大。(4分)(1)国共对峙;抗日战争。(2分)(3)联系:①战略构想,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胜利。②发动群众。③根据地建设,发展生产,政权建设,土地革命。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⑤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4分)区别:①反映的主要矛盾不同。前者阶级矛盾,后者民族矛盾。②指导思想不同,前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全面抗战路线。③斗争对象不同,前者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日本侵略者,顽固派。④结果不同。(4分)5/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0:57 页数:5
价格:¥3 大小:314.7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