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百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2020级高二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卷2022.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空间都有不断的变化∶由黄河流城为核心的"中国",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这一论述表明中华文化具有A.起源与发展的本土性B.博采众长的包容性C.传承与发展的连续性D.共同特质的凝聚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可得出,中国的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在不断的交融中发展,体现了博采众长的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起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连续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凝聚性,而是强调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下图),其研究的主题应该是1.13、14世纪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2.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教会学校教授“七艺”3.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4.恩格斯说:“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A.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B.基督教会的道德教化C.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基督教文明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n【分析】【详解】从材料中“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可得出,欧洲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垄断,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道德教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教的作用,而不是它的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从二战后到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它地区。这股移民潮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迅速恢复,A项正确;材料强调移民进入欧洲,而非体现美苏冷战,排除B;移民涌入欧洲不一定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欧洲走向一体化,排除D。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题眼是“二战后到50年代初”“移民欧洲”,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可以解决欧洲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4.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D.经济重心南移继续深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分析可知,随着元朝疆域的扩大,陆上丝绸之路得以不断扩大和兴盛,原来一些比较稀缺\n的物资也能成为元朝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故C符合题意;元朝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故排除A;程朱理学强调压制人的个性和欲望,显然和题干“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的信息不符合,故排除B;题干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故排除D。5.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关于“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史书记载,这描绘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也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D项正确;“三皇五帝”的事迹属于神话传说,尚不能证实确有其人,排除A项;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而不是“三皇五帝”,排除B项;“三皇五帝”的传说未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6.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关键词有()A.推恩令五经博士刺史制度九品中正B.大一统中外朝制黄老无为均输平准C.盐铁官营独尊儒术党锢之祸凿空西域D河西四郡贤良方正春秋决狱算缗告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等;春秋决狱由董仲舒倡导,指儒家学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的司法活动;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D项正确;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遵奉“黄老无为”思想,排除B项;党锢之祸指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n7.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这说明唐代门下省的设立意在A.缓和君相矛盾B.实现分权制衡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可知唐太宗认为人做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所以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是为了防止决策的失误,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不是为了缓和君相矛盾和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C项;分权制衡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B项。故选D项。8.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众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所需粮食大量购自外地。这说明当地A.新型生产关系得到发展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D.民生与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中后期的江浙一带民户多从事非农行业,其粮食主要依赖进口,这说明当时江浙一带的民户和市场的关联较为密切,D项正确;材料没有出现雇佣关系等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当时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排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经济现象,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政府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9.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庶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无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可知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B项正确;材料没有出现私营手工业与其它\n手工业的比较,体现不出主导地位,排除A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和清朝符合模式三,两朝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D项正确;两宋时期,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并非一直紧张,排除A项;北魏符合模式二,但是其并未统一全国,而且当时经济重心并未完成南移,排除B、C项。故选D项。11.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热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上述两种观点\n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从材料里可以看出美国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国际关系及文化观念碰撞的产物,这说明二者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B正确,C排除;材料是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待鸦片战争的,并非是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A排除;张馨保认为鸦片战争是体制和文化冲突的结果,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D排除。故选B。12.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目的是()A.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C.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张之洞列举了北魏孝文帝因汉化改革而成功,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因不遵守祖宗之法而失败,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汉化和封建化,张之洞赞扬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即维护封建统治,D项正确;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不是张之洞的目的,排除A项;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已经破产,谈不上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排除B项;张之洞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会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至定都天京进军示意图(局部),由此推知,当时清政府\nA.存在严重内忧外患B.财政面临严重困难C.统治迅速土崩瓦解D.已经丧失革新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所示可知,太平天国已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而江浙地区是清朝主要财源地,这必然会对清廷财政收入造成严重冲击,B项正确;图中未显示列强侵略,排除A项;清朝统治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清廷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使中国开始近代化,这场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14.1904年,陈独秀在《说国家》一文中指出:国家要有一定的土地,国家要有一定的人民,国家要有一定的主权。该主张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展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C.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觉醒D.阐明了民主革命的任务\n【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家要有一定的土地,国家要有一定的人民,国家要有一定的主权”可知,陈独秀强调国家要有土地、人民和主权,这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增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材料与“无产阶级的觉醒”无关,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材料并没有涉及民主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15.19世纪末,清政府规定办新式工商、交通和金融事业一律实行批准制,不准民间资本自由进入。到1904年初,清政府却接连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等,规定凡设立公司赴商部注册者,务须将创办公司之合同、规条、章程等一概呈报商部存案,悉照国际惯例,仅须登记注册即可。上述变化主要说明A.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向宽松B.政府放弃了经济垄断政策C.商人实力与地位显著提高D.重农抑商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到1904年初,清政府却接连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等”体现的是晚清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说明的是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向宽松,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计55分。16.如表为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颁行时间举措出处964年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马端临《文献通考》964年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租赁)于民以充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n965年诏诸道当辇送上供钱帛等舟车,并从官给,勿以扰民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73年令诸州旧属公使钱物尽数系省(中央管理财物的机构),毋得妄有支费马端临《文献通考》概括指出宋太祖上述举措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其举措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本质特征: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削弱地方财权的角度作答。(2)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从实行必要性的角度作答,如从北宋建立背景及建立方式的角度阐明北宋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从实行可能性的角度作答,如北宋建立后削弱节度使的军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的角度阐明北宋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可能;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从削弱地方经济割据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强集权,利于巩固统一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古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可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制度,体现的本质特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削弱地方财权。(2)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从实行必要性的角度作答,如从北宋建立背景及建立方式的角度阐明北宋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从实行可能性的角度作答,如北宋建立后削弱节度使的军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的角度阐明北宋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可能;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从削弱地方经济割据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强集权,利于巩固统一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古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遭遇到天崩地解的空前危机,即民族历史上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这种危机早露端倪。早在鸦片战争以前,龚自珍和魏源等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当时的盛世几近累卵。他们最先在历史领域展开对中国历史观的研究,以便寻找中华民族的出路。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盛行复古(如言必称尧舜)、治乱递嬗和循环等历史观。龚自珍和魏源立于循环论历史视域,探求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的根源及变革求存的出路。自此而后,受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西学东渐的熏染,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和孙中山立于近代西方进化论视域,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及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变革策\n略职。摘编自陆玉胜《近代历史观的变革与启蒙》等围绕材料中“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世纪90年代,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将之付诸实践,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示例二: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为此,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而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民主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从“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信息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以来思想领域的探索史实展开论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农民战争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敞。康熙年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后又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前去四川耕种纳粮”的民众普遍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n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在清代,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与此同时,外地也有移民移入福建,如邵武的江西人有南昌帮、抚州帮、南丰帮、广昌帮等,总称江西帮。在南平,有浙江、安徽、江西的商人分别从事种菇、饮食、木工等行业。——谢方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材料二历史上由欧洲人发起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两次狂潮,第一次狂潮始于15世纪,止于18世纪末,第二次殖民扩张狂潮始于1870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人向全世界移民的过程,欧洲白人殖民者本身就是移民。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同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总的说来,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据联合国200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汇往本国的资金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或外汇来源。——摘编自郑亚伟《殖民与后殖民时期国际移民的特征及不同后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国内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国际移民潮的原因。【答案】(1)特点: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重视经济利益;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影响;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原因: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回流欧洲);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西方国家政策的调整;发达国家经济、人均收入、生活质量,对发展中国家民众有吸引力;国际法与国际观念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得出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根据材料“成家立业,发迹兴旺”得出重视经济利益;根据材料“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得出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第二影响;根据材料“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得出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材料“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得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n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得出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回流欧洲);结合所学全球化的作用得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根据材料“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得出西方国家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得出发达国家经济、人均收入、生活质量,对发展中国家民众有吸引力;结合所学国际法的影响得出国际法与国际观念的进步。19.《时局图》是中国近代宣传画的杰作,主要有1899年和1903年两个版本。版本的变化不仅是图文的调整,也是国内重大形势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图中各个动物分别对应不同的列强国家(1)分别提取以上两幅图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年份。(2)把宣传画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史料,有何使用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案】(1)图1是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形象描画,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租租借地、瓜分中国,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亡的写照,是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的诠释;据此判定图1为1899年。图2除了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形象描画,还增加了清朝统治阶层人物形象、“不言而喻、一目了然“题词和《时局图》标题的添加,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被迫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20世纪初当时革命党人鼓动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写照,是革命党人反帝、反封建的生动诠释;据此判定图2为1903年。(2)价值:时事宣传画作为图像史料,能生动描绘特定\n时事,对时局的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问题:由于时事宣传画属干漫画的一种,多采用艺术性的手法,也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历中的问题,应正确认识宣传画的证史价值。【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譬喻的: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俄国;一个是狗,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蛇,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鸟,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这是乙未年中国和日本订约后,他们公议分定的样子。图2的《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出现了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比较而言,首先,前者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没有反映清政府官员纸醉金迷,耽于酒色的腐朽形象。其次,前图中代表英国的是一条大狗,在后者中已经被改为更加凶猛的虎。结合图示1899年和1903年版本,可知图1为1899年版本,图2为1903年版本。(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史料,可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依据参考,是反映时代特征和面貌的工具,可以直观的展示作者的意图目的。但是在使用时,由于宣传画是作者的主观创作,往往带来作者主观色彩,需要结合历史研究、历史文献、时代背景等综合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1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958.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