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鄂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以“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反映了西周()A.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C.利用利益分配来维系王室统治D.政治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对采用“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的忠诚,以此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宗法关系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集权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周天子巩固统治的手段,未反映出这种手段的实际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2.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n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D项正确;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3.《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罗马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规定只要契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就可以包括任何内容。《德国民法典》也借鉴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原则,规定“物之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或第三人权利的范围内,可自由处置该物”。这反映了A.法院根据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B.罗马私法原则对后世立法的影响C.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根本动力D.大陆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罗马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德国民法典》也借鉴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原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无关,排除A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是英美法系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4.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对边疆地区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通婚、册封、委以要职等。同时各朝代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如汉朝在西域的驻军、明朝在西藏的驻军、清朝在新疆的驻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积极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C.实行开明包容民族自治政策D.民族政策具有“恩威并施”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一般对边疆地区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同时各朝代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政策具有怀柔拉拢和军事震慑等手段,体现“恩威并施”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排除B项;“民族自治政策”与材料“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n5.从1928年至193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日、英等国通过谈判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并以国定关税代替协定关税。国定关税对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减免税,并对发展国内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减轻其进口税。这A.说明中国已经摆脱帝国主义压迫B.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式的高涨C.表明中国享有了完全的关税自主权D.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国定关税对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减免税,并对发展国内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减轻其进口税”可知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调整有利于减轻近代民族工业的负担,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仅凭部分废除了西方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不足以说明中国已经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才是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排除A项;题干的主题是国民政府与美英日等国通过谈判在关税主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此时的国民政府已经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不能说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排除B项;国民政府在关税主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不代表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蒋介石政府对外仍然依附帝国主义列强,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在西方国家时期主要内容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近代1835年,英国规定地方市级政府和议会都有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卫生保健等,还参与地方政府决策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自治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n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实现了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等信息可知,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基层管理,西欧封建时期依靠庄园对基层管理,近代美国主要依靠乡镇进行基层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通过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说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是基层自治,没有强调教会在基层管理的影响,排除A项;“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只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基层管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是基层自治,不代表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下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推动了人口增长,A项正确;当时仍然使用石器,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是在国家形成后,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8.下表反映了18至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英国年份(年)17601770178117891800进口原棉量(万磅)30047553032505600\n年份(年)17651780178517901800出口棉纺织品(万磅)24834835506086471016623695854057A.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B.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内市场D.轻工业已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立了工厂制度,根据英国进口原棉量和出口棉纺织品的增加可以看出工厂的出现加速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此时期,手工工场逐渐被工厂制度取代,不会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排除A项;从出口棉纺织品数据看出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外市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轻工业已经占据英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1947~1979年,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各国经过数次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到1985年5月为止,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国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这说明关贸总协定A.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B.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C.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D.规范了全球贸易的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关贸总协定促进了关税削减,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这说明关贸总协定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A项错在“消除”,排除A项;当时各国之间依然存在贸易壁垒,并未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不具备强制性,并不能有效的规范全球贸易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古代的四合院中,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后院有一排较为矮小的房屋,叫作后罩房,多\n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这一居住格局A.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的思想B.深受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C.成为小农经济下普遍的建筑样式D.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四合院中,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阶,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的地位高于晚辈;佣人与主人的居住条件差别明显,体现了等级色彩。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四合院的建筑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说明这一居住格局深受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敬天保民的思想无关,排除A项;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成为小农经济下普遍的建筑样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家国同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份文件名称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的通知》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A.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C.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D.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表格中的内容都是有关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进程加快,进一步完善,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职能变化,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还涉及到农村,并不是只有城市,排除D\n项。故选B项。【点睛】12.黄宗義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義的这些主张()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等可知,黄宗義的主张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A项正确;这种反专制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排除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这种反专制思想是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下催生的,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中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中古西欧社会中,教士是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而且世俗王权也对教会敬畏,最终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平等的二院政治格局,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中基督教会地位的特殊性,B项正确;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特殊不等于社会黑暗以及束缚人性,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当时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一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nC.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D.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后的世界人口迁徙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力的转移,D项正确;A、B、C三项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这一现象的根源,排除。故选D项。15.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A.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茶叶传入西方后饮茶之风盛行,可知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商业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中华文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可知旨在强调公众参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并未涉及民族自豪感问题,排除A项;公众参与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国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排除C项。\n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朝代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汉朝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长城为主千,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隋唐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元朝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部署了大量军队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封爵、给俸、年班朝觊、联姻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旅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旅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n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主要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治理方式具有多样性;注重维护中央权威。(任答三点即可)历史作用: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基本的疆域版图。(言之有理即可)(2)背景:中国古代治理少数民族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中国的特殊国情。认识: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发展,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避免民族对立,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进步的重要保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中各朝代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可知,各朝代边疆治理措施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治理方式具有多样性;根据材料“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可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注重维护中央权威。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以长城为主千,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管理内徙边疆民族”“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民族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根据材料“设立宣政院”“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了中国基本的疆域版图。(2)背景: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n的民族关系”可知,中国古代治理少数民族的经验;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可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可知,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中国的特殊国情。认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发展,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避免民族对立,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进步的重要保证等方面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n【答案】(1)原因: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儒家思想蕴含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促使中国学术界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任答两点即可)(3)认识: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利于推动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中外文化交流应互相尊重,才能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16世纪末至18世纪……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得出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根据“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得出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之处;根据“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得出儒家思想蕴含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2)影响:根据“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得出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根据“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得出促使中国学术界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根据“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得出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3)认识:根据材料一“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材料二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特点和历史作用,得出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利于推动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从启示角度,得出中外文化交流应互相尊重,才能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9.[全球化]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n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答案】(1)具体表现:国际市场向全球扩展;进入国际流通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出现固定组织的市场;世界贸易中心转移。(任答两点即可)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2)积极影响: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消极影响: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积极”“消极”任答一点即可)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分工将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继续加速向全球发展和扩张;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可知国际市场向全球扩展;根据“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可知进入国际流通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根据“出现了粮食交易所,\n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可知出现固定组织的市场;根据“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可知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意义:根据“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小问2详解】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分析。积极影响:根据“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可知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根据“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可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等。消极影响:根据“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可知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n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技术革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不断升级。阐述: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随着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蒸汽时代推动近代制造业进入了1.0时代。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灯、电话等一系列电器的发明应用、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石油作为新工业动力而出现幅度提高了设备的功率,最终使生产效率再次得到跨越式发展,流水线、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电气时代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制造业进入了2.0时代。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诞生,标志工业自动化\n控制系统在工业设备中得到应用,制造业的效率以及创新性因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人类跨人自动化时代,推动制造业进入3.0时代。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继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其朝着纵深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提炼符合要求的论题,论述时一定要论从史出,符合史实,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严密。根据材料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技术含量的提高,制造业的发展也不断升级,分别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由此可拟题目为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不断升级,论述可结合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的影响概述。【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11 页数:16
价格:¥3 大小:96.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