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和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该图片反映了()A.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C.不同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D.原始社会手工技艺领先世界【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两幅图片显示两个来自不同地区文物具有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B项正确;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不是不同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无法体现原始社会手工技艺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备受重视,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这反映出()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B.各民族渴望国家统一愿望强烈C.民族政权宣扬政治合法性D.传统宗法门第观念被普遍接受【2题答案】【答案】A\n【解析】【详解】根据“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可得出少数民族也认同汉族的祖先,反映出的是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体现的是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主义,而不是政治方面的,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唐高祖命人制定《武德律》,唐太宗采纳魏征“专尚仁义,慎刑恤典”的建议,重新修订颁布《贞观律》,高宗时修订颁布《永徽律》及《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这说明唐朝A.法律完备有法必依B.政府重视法律建设C.开始出现以礼入法D.中华法系臻于成熟【3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唐高祖到唐高宗,唐初的历代君主都对国家法治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说明政府重视法律建设,B项正确;“完备”和“以礼入法”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C项;材料仅体现了唐初法制的完善,不能据此说明中华法系臻于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4.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和内陆的管理基本一致,这样能够推动边疆和内陆管理一体化,D项正确;相比于汉唐的册封与朝贡制度,元朝对边疆加强管理,不利于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元朝实行四等民制度,体现了民族歧视,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是“14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表”,推动该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n年代人口数量(单位:亿)洪武二十六年(1393)0.7万历二十八年(1600)1.97康熙三十九年(1700)150乾隆五十九年(1794)3.13道光三十年(1850)4.30A.高产作物被引进和广泛推广B.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C.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明清时期海外贸易走向繁荣【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对明清时期人口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达,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推丁入亩”制度也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故明清人口增长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C项正确,A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的继续实行是导致人口增长的客观条件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人口增长与海外贸易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6.“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A.拉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B.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C.引起晚清政局的变化D.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6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可得出这场革命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n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晚清政局的变化,C项正确;A项是林则徐学习西方,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促进中华民族新觉醒,排除B项;D项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7.1916年6月,《新闻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如图1),画面中,一列火车已脱离轨道,火车头上插着一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人们全力以赴试图将列车推入轨道,这一漫画作品A.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成果B.赞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C.呼应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题D.肯定了辛亥革命的经济意义【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1916年正是袁世凯称帝的第一年,而中华民国标榜的是民主共和,因此袁世凯称帝和中华民国的性质相违背,此即为“火车脱轨”。人们全力以赴试图将列车推入轨道,其实是反对专制,这和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相一致,C项正确;火车脱轨是专制导致,而非民主化成果,排除A项;材料的人群并没有凸显阶级属性,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经济意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券,发行条例说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此后各级会议代表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n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此次公债的发行()①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③推动了军事斗争顺利发展④是重要的财政管理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增发公债意味着当时百姓拥护苏维埃政府,得到了群众支持,而发行公债进行经济建设,这说明这是一种重要的财政管理手段,②④正确,D项正确;这一时期军事上有左倾错误,因此军事斗争并不顺利,而且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主要依靠的是土地革命,而非发行公债,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9.1963~1964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巴西3个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1964年10月,墨西哥体联主席兼奥委会主席何塞赫苏斯克拉克率团访问北京、广州,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了代表团。该时期我国的体育交流活动()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B.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基础C.客观上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原则【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巴西3个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可得出通过体育的交流,可以促进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改善外部环境,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一边倒,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我跟着他,沿着闹市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迈进被陈旧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n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它倔强地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一张打开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个体经济,这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实施,并不是人们青睐个体经济和青年失业问题严重,排除AC项;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1992年才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11.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下图),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①出现了贫富分化②发明了字母文字③进入了文明阶段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11题答案】\n【答案】C【解析】【详解】苏美尔人通过印章来证明自己的财富,这说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也意味着当时进入了文明阶段,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印章是图画,不属于字母文字,而且没有和其它地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比较性结论,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2.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这种制度下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领主权力的大小,显示的是领主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正是造成欧洲四分五裂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题干中的采邑制度无关,排除A项;采邑制度实行并不会削弱基督教权威,排除C项;西欧封建制度下并不是实行民主制,排除D项。故选B项。13.“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A.主张权力制衡B.促使民主制度完备C.要求中央集权D.体现治国理念落后【1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可得出美国宪法强调不同的权力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A项正确;1787年宪法存在较大局限,排除B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美国的理念较先进,排除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描述如图所示。该学者的描述反映出,当时欧洲(  )\n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A.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B.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社会生活质量C.科学革命成果已经普及到民间D.民众精神面貌引领新的知识潮流【1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表明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BC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5.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己成定局B.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D.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1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显示“法西斯”炸弹是由几只手合力移走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是法西斯集团失败己成定局,排除\n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是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是凸显苏联的主战场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紧密,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及新冠病毒的不断扩展使得各国经济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面对国际经济的这一变化,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合理对策是A.加入区域性的经济政治集团B.适度控制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C.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D.扩大激励性经济政策适用范围【16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及疫情风险等,发展中国家应该适度控制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B项正确;加入区域性经济政治集团、积极应对挑战及扩大激励性经济政策适用范围等措施并非是良策,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肇始于秦。秦惠文王赢驷灭蜀后,就以蜀为基地,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发西南夷。除了开发交通以外,秦王朝还在西南夷部分地区设立了郡县,“诸此国颇置吏焉”,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经过26年的锐意经营,汉武帝在广大西南夷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七个郡,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即所谓“羁縻之治”。汉代这些富于开创性的民族治理方略,不仅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加强汉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龚德全《秦汉时期“西南夷”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开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影响。【17题答案】【答案】(1)有利条件:秦朝开发和管理西南,为汉代奠定了基础;汉代大一统局面出现;\n王国问题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长期休养生息,国力强盛;西南地区长期与内地交流联系。(2)影响: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有利于西南边疆统一稳定;促进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肇始于秦”可得出秦朝开发和管理西南,为汉代奠定了基础;结合汉朝的统一局面可得出汉代大一统局面出现;根据材料“汉武帝在广大西南夷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七个郡,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可得出王国问题解决,中央集权加强;结合所学可从秦汉时期的政治特点和西南地区与内地的交流等方面进行作答,得出长期休养生息,国力强盛;西南地区长期与内地交流联系。【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可得出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根据材料“不仅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加强汉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得出促进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有利于西南边疆统一稳定;促进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从统一和对后世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作答,得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n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9题答案】【答案】(1)表现: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采用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因:赋役制度改革;商品经济活跃。(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根据材料一“……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可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根据材料一“……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并结合所学看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采用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据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赋役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商品经济活跃。(2)根据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采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二“……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材料二“……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劳动力高度集中;\n根据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学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和谐发展。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材料二卢梭在《爱弥儿》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诱导儿童的发展;学习实用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重视劳动,强调手脑并用;锻炼身体,训练感官。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祺蓉、陶志琼《西方和谐儿童教育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20题答案】【答案】(1)相同点:注重个性;强调智育;保护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点:维多利诺强调环境的作用;伊拉斯谟重视培育理性精神;蒙田肯定体育的优先地位。(2)意义:促进了儿童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丰富了启蒙思想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传播了人文精神;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解析】【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可知注重个性;强调智育;保护儿\n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点:根据材料“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可知维多利诺强调环境的作用;根据材料“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可知伊拉斯谟重视培育理性精神;根据材料“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可知蒙田肯定体育的优先地位。(2)意义:根据材料“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可知促进了儿童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根据材料“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可知有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启蒙思想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传播了人文精神;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22.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20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22题答案】\n【答案】[示例]论题: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影响民法典建设。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奠定基础。1953—1956年,在开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同时,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文革”前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民法典建设被迫中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生活越来越活跃,八十年代出台《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多部民事单行法律,民事法律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典的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结论: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反映的正是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其他参考论题: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民法典建设。我国民法典建设呈现阶段性特征。现代中国民事法律建设日益完善。【解析】【分析】【详解】示例论题: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1世纪”等信息可拟论题为: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影响民法典建设。论述:据材料“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中国法治建设奠定基础;1953—1956年,在开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同时,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文革”前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民法典建设被迫中断;据材料“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越来越活跃,八十年代出台《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多部民事单行法律,民事法律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据材料“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n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并结合所学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典的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结论:综上所述可知,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反映的正是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过程。【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45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89.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