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加龙河位于欧洲西南部,发源于比利牛斯山东段,自东南向西北穿越西班牙和法国,最终注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加龙河全长647千米,水量不稳定,在法国境内修建了50座水闸。下图为加龙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加龙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不确定2.法国在加龙河上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旅游景观B.增加降水量C.改变航道D.调节径流量【答案】1.C2.D【解析】\n【1题详解】由材料“加龙河位于欧洲西南部,发源于比利牛斯山东段,自东南向西北穿越西班牙和法国,最终注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可知,加龙河属于外流河,最终注入大洋,因此加龙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材料“加龙河全长647千米,水量不稳定,在法国境内修建了50座水闸。”并读图可知,法国在加龙河上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量,保障航运,但不是改变航道,D正确,C错误;与增加旅游景观无关,不能增加降水量,AB错误。故选D。【点睛】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北京时间2022年3月23日0时35分,中大西洋海岭北部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中大西洋海岭北部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A地壳B.下地幔C.地核D.软流层\n4.地震发生时,附近岛屿上的居民()A.只感到剧烈的上下颠簸B.先感到左右摇晃,再感到上下颠簸C.只感到剧烈的左右摇晃D.先感到上下颠簸,再感到左右摇晃【答案】3.A4.A【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此次地壳发生在中大西洋海岭北部,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层,A正确;下地幔深度为大约从深处900千米~2900千米,不可能位于下地幔,B错误;地核分布在地下深处2900千米到地心的范围,不可能位于地核,C错误;软流层分布在地下80千米~400千米处,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地震发生位置处于中大西洋海岭北部的地下深处,横波不能穿过海洋到达附近岛屿,所以附近岛屿上的居民只感到剧烈的上下颠簸,而感受不到左右摇晃,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摩拉维亚喀斯特是中欧著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位于捷克共和国南摩拉维亚州,以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洞闻名,钟乳石区包括大小石灰岩洞约1100个,是捷克相当重要的天然资产。下图为摩拉维亚喀斯特一处石灰岩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5.形成摩拉维亚喀斯特钟乳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化学沉积6.在摩拉维亚喀斯特石灰岩洞中可以看到()A风蚀蘑菇B.冰斗C.石笋D.沙嘴【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D正确;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钟乳石并不是风化作用的产物,A错误;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称为冰川侵蚀,钟乳石不是冰川侵蚀的产物,B错误;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C错误。故选D。【6题详解】风蚀蘑菇是地表风力侵蚀的产物,A错误;冰斗是冰川侵蚀形成的,B错误;石笋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C正确;沙嘴指河水搬运泥沙至河口附近海中堆积而成的带状沙地,D错误。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n洞与地下河,暗湖。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2.13亿(2020年),居世界第五位。近年来,巴西国内人口正在由稠密区迁往内陆高原中小城市,这些市镇辖区的经济正在向农业、商业、石油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转型。下图为巴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巴西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均衡B.密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C.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D.集中分布在河流中上游沿岸8.巴西将国内人口迁移到内陆高原主要是为了()A.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经济损失B.均衡人口分布,缩小城乡差距C.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交流D.开发内陆高原,方便行政管理【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巴西的城市密集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密度由西北向东南增加,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河流中上游的高原和山区分布的少,因此巴西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空间分布不均衡,A错误;密度由西北向东南增加,B错误;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C正确,河流中上游的高原和山区人口分布的较少,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由材料“近年来,巴西国内人口正在由稠密区迁往内陆高原中小城市,这些市镇辖区的经济正在向农业、商业、石油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转型”可知,巴西将国内人口迁移到内陆高原\n主要是为了开发内陆高原,而且巴西的首都也迁入内陆高原,将国内人口迁移到内陆高原,也方便行政管理,D正确;内陆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少,洪涝灾害较少,因此不是为了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经济损失,A错误;将国内人口由稠密区迁入内陆高原中小城市,不是迁入内陆的农村地区,因此可以均衡人口分布,但不能缩小城乡差距,B错误;与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交流无关,C错误。故选D。【点睛】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原因: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历史悠久;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广西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峰林、溶蚀洼地等喀斯特地貌大量发育,受其影响,许多乡村依峰林脚下而建,民居多为三四层的白墙高宅,村前为开阔低平的农田,宅后为林灌茂密的陡峭峰林,形成了“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下图为广西某地乡村田园风光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区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草地和居住地B.耕地和林灌地C.水域和居住地D.林地和茶园地10.该地区乡村多呈“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其主要目的是()①高宅可增加人口数量②低田可提高单产③高宅可避洪水④低田便于灌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9.B10.D\n【解析】【9题详解】读材料“村前为开阔低平的农田,宅后为林灌茂密的陡峭峰林”可知,该地区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耕地和林灌地,B正确;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为喀斯特地貌,乡村依峰林脚下而建,山地地区以林灌植被为主,草地分布很少,居住用地面积不大,A错误;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表水贫乏,水域面积较小,C错误;没有材料体现该乡村有茶园分布,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乡村位于我国广西,广西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山地地形,山洪较多,形成“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其主要目的是,三四层的高宅可避洪水,与增加人口数量无关,①错误,③正确;峰林、溶蚀洼地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贫乏,低田便于灌溉农田,防止农田干旱,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单产与农田的综合状况有关,仅地势相对低对提高单产作用较小,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表崎岖不平,造成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溶洞、漏斗等造成地表水贫乏,易干旱缺水。此外,喀斯特地貌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埋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或成为储存铝土矿、砂矿及油气的良好场所,因此喀斯特地貌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与生产价值。拉各斯位于尼日利亚西南端、几内亚湾沿岸。最早来到拉各斯的居民是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他们来后搭起简棚,从事耕耘种植。15世纪,葡萄牙人乘商船沿西非海岸南下到达拉各斯时,当地已有小的城镇,他们把这里开辟为港口。如今拉各斯已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大城市,人口数量超千万。下图示意拉各斯的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11.拉各斯最初形成聚落主要得益于()A.气候条件较好B.地理位置优越C.政府规划建设D.矿产资源丰富12.拉各斯发展成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大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B.河流C.军事D.纬度【答案】11.A12.A【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最早来到拉各斯的居民是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他们来后搭起简棚,从事耕耘种植”可知,拉各斯最初形成聚落主要是约鲁巴人在拉各斯从事耕耘种植,读图可知,拉各斯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适合农业生产活动,因此最初形成聚落主要得益于气候条件较好,A正确;位于尼日利亚西南端的位置,对于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来说,相对于较偏远,最初形成聚落与地理位置优越无关,B错误;没有政府规划建设,也没有矿产资源分布,最初聚落是从事农业活动,因此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读材料“15世纪,葡萄牙人乘商船沿西非海岸南下到达拉各斯时,当地已有小的城镇,他们把这里开辟为港口”可知,拉各斯发展成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大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港口的发展),A正确;图中拉各斯附近未显示有河流分布,B错误;与军事和纬度无关,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面积居全国第8位,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n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云南是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在全国花卉种植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鲜花在国内的销售率较低。下图示意云南省位置及交通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云南省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文化②气候③土地面积④交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云南省的鲜花在我国销售率低的重要原因是()A.鲜花品质低B.鲜花种类少C.鲜花销售门店少D.鲜花消费习惯尚未养成15.为促进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云南省可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扩大种植面积B.建设“花卉+”大数据平台C.引进国外鲜花D.减少种植的花卉品种【答案】13.C14.D15.B【解析】【13题详解】由题意,“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强调鲜切花的交易规模大,运输规模也大。材料中云\n南省面积位居全国第8位,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说明云南省有大面积水热组合条件好的土地,适合大规模种植鲜切花。而对于鲜花种植,气候条件与土地面积相比,气候条件是主导因素,②对,③错。鲜花的运输需要航空运输方式,从图中可知,云南省机场分布均匀,运输条件好,④对。A、B和D错,故选C。【14题详解】根据题意,鲜花消费属于精神文明层次的消费,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我国总体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精神文明层次的消费习惯还未形成。D对,鲜花门店少是鲜花消费习惯尚未养成的结果,C错。鲜花品质与种类是在鲜花消费习惯养成后才会影响鲜花销售率,A、B错。故选D。【15题详解】根据题意,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不仅要考虑花卉产量、品质、种类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还要重视花卉研究、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等之间衔接,云南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产量已经足够大,鲜花的品质和种类也足够多,对花卉产业进步发展的影响较小。A、C、D错。花卉的研究、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衔接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制约发展环境,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花卉生产、销售的信息化管理,补齐这方面的短板,B对。故选B。【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种植(养殖)经验、饮食偏好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是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比例。下图示意1990—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16.1992—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原因是()A.人口大量迁入城市B.农村总人口数量多C.城市发展速度放缓D.城市总人口数量少17.1996年前后贵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A.人口大量迁入市区B.市区人口大量迁出C.行政区划发生调整D.环境污染加重18.贵阳市在城镇化发展中可能存在问题是()A.户籍人口大量迁出B.建设用地紧张C.人口由市中心迁往郊区D.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减小【答案】16.A17.C18.B【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是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比例。”可知,1992—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原因是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部分迁入的人口没有户籍,造成了常住人\n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A正确;与农村总人口数量多无关,B错误;城市发展速度加快,C错误;与城市总人口数量多少无关,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读图可知,1996年前后贵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发生明显下降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行政区划发生调整,将周边的农村地区划到了贵阳市,总人口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从而引起了城镇化率下降,C正确;人口大量迁入市区,城镇化率应该上升,而不能下降,A错误;不可能出现市区人口大量迁出的现象是,B错误;与环境污染问题无关,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户籍人口大量迁出不可能,且不是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A错误;人口由市中心迁往郊区也不是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C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治理,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减小不可能,D错误;贵阳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区,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周边地区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用地紧张,B正确。故选B。【点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喜光,可生长于极端环境中,其根、茎、叶、花、果实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药食用同源植物。沙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沙棘生长的极端环境可能是()①多风沙②多雨③土壤贫瘠④寒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沙棘的生态价值是()A.消减台风,防止海岸侵蚀B.减轻风沙,防治土地沙漠化C.美化环境,消除城市噪音D.药用开发,用作食品加工原料【答案】19.C20.B【解析】\n【19题详解】由材料“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喜光”,“沙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可知,沙棘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三北地区,降水较少,不是多雨环境;西北和华北地区多风沙活动,西北地区土壤贫瘠,三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因此沙棘生长的极端环境可能是多风沙,土壤贫瘠和寒冷的环境,我国北方降水少,因此不是多雨环境,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根据材料“沙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可知,沙棘主要生长在我国三北地区,三北地区受台风影响小,因此沙棘的生态价值与消减台风,防止海岸侵蚀无关,A错误;三北地区风沙活动强,因此沙棘的生态价值可以减轻风沙,防治土地沙漠化,B正确;美化环境,消除城市噪音是城市绿地的功能,不是沙漠绿化的功能,C错误;药用开发,用作食品加工原料不是生态价值,D错误。故选B。【点睛】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山西省黄土沟壑区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5.3%。汾河是山西省的母亲河,从山西省中北部自东北向西南流。下图为山西省水土流失沟壑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21.山西省水土流失所属的环境问题类型是()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资源短缺D.全球环境问题22.山西省水土流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北部较南部严重B.西部较东部严重C.中部较周围严重D.河谷较山区严重23.据调查,山西省汾河流域西部水土流失最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质较为疏松B.地形起伏较大C.迎风坡降水多D.植被覆盖较少【答案】21.A22.B23.C【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水土流失所属的环境问题类型是生态破坏,A正确,BC错误;水土流失只是山西省的环境问题,不属于全球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读图,水土流失沟壑区西部较东部多,因此山西省水土流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较东\n部严重,B正确;北部和南部沟壑分布的差别不大,A错误;中部水土流失沟壑区较两侧少,中部较周围较轻,C错误;中部为河谷分布区,东西两侧为山区,中部沟壑区较少,因此河谷区较山区水土流失问题较轻,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汾河流域都是黄土,土质都较疏松,全流域都属于黄土高原,都是沟壑纵横区,地形起伏差别不大,因此土质较为疏松、地形起伏大不是山西省汾河流域西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主要原因,AB与题意不符;汾河流域西部位于吕梁山脉的东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因此水土流失最严重,C正确;汾河流域植被覆盖差别不大,因此汾河流域西部水土流失最严重与植被覆盖率差别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重金属毒性大,不可降解且易积累,进入河道的重金属绝大部分会被悬浮物或底泥吸附而沉积到河道底部。江苏省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城镇化进程最为迅猛的地区,在发展中曾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下图示意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指数越大,风险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潜在风险的分布特点是()\nA.Cd污染以环城河最为严重B.古城北部大于环城河C.干将河Ni风险为中等风险D.干将河大于古城南部25.下列地区的河道底泥重金属中,苏州需重点关注的是()A.古城南部的PbB.环城河的PbC.古城北部的CrD.干将河的Cr【答案】24.B25.A【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Cd污染以古城南部最为严重,有四个点在高风险等级以上,环城河有两个点在高风险等级以上,A错误;古城北部的各种重金属风险指标均大于环城河,因此古城北部大于环城河,B正确;干将河Ni风险为低风险以下,C错误;干将河各种重金属风险指标均低于古城南部,因此干将河潜在风险小于古城南部,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读图可知,古城南部的Pb为中等风险以上,需要重点关注,A正确;环城河的Pb为低风险以下,不需要重点关注,B错误;古城北部和干将河的Cr指标均为低风险以下,也不需要重点关注,CD错误。故选A。【点睛】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境内朝鲜族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朱元璋统一东北,历史上朝鲜族曾几经迁移,中华民国初期(1911—1930年),由于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大批朝鲜农民流落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及中华民国后期(1931—1949年),朝鲜族移民深受日本殖民政策驱使;解放初期30年(1949—1979年),朝鲜族规模保持稳定,主要聚居区基本没有变化。目前形成以北京、青岛、上海、深圳为中心的新聚居区。下图示意1910—1949年我国境内朝鲜族移民的迁移路线。\n(1)说出图示时段朝鲜族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推测近年来我国境内朝鲜族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答案】(1)1911~1930年,首先迁至图们江和鸭绿江对岸的朝鲜族沿江分布区;之后进一步向吉林和辽宁中部的行政中心迁移,还有一部分迁入关内。影响因素是战争。1930~1949年,鲜族人口沿铁路线向北迁移分布。影响因素是政治政策、交通。(2)逐渐向南迁移,向沿海省份一线大城市迁移。迁移的原因,为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向南向沿海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迁移。【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境内朝鲜族移民的迁移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方向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及材料分析可知,中华民国初期(1911~1930年),由于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导致朝鲜族人口由朝鲜半岛向西迁入我国,首先迁至图们江和鸭绿江对岸朝鲜族沿江分布区;之后进一步向吉林和辽宁中部的行政中心迁移,还有一部分迁入关内。影响因素是战争。“伪满洲国”时期及中华民国后期(1930~1949年),东北沦陷,受日本殖民政策驱使以及东北干线铁路全\n线开通,朝鲜族人口沿铁路线向北迁移分布。影响因素是政治政策、交通。【小问2详解】由材料,“目前形成以北京、青岛、上海、深圳为中心的新聚居区”可知,改革开放后朝鲜族逐渐向南迁移,向沿海省份的一线大城市迁移。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为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向南向沿海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迁移。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酒店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大。下图为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图。(1)描述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点。(2)说出影响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3)简述酒店的开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答案】(1)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四环以内多且集中分布,五环以外地\n区少而且分散分布。(2)影响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商业区位、旅游景点、交通站点、地价等。(3)酒店的开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提升了周边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提升了城市综合体的核心价值,对于推动酒店行业的良性发展将起到深远的意义,改善了城市地方旅游环境、投资环境,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提高了收益。【解析】【分析】本题以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以及服务业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四环以内密集分布,多而且集中分布。四环以内为主要商业区,商贸活动频繁,交通便捷,人口密集,旅游景点多。星级酒店集中分布在商业区、交通站点、旅游景点附近。五环以外地区分布的少且分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旅游景点附近。【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酒店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大,因此酒店的发展对周围商业布局的依托较大。区域商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区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繁荣,对酒店业的发展有着拉动作用,酒店与城市商业中心的距离或酒店周围的商业繁华程度是影响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之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的分布对星级酒店的布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北京,星级酒店呈现出了向旅游景点集聚的态势。交通是酒店和顾客之间的纽带,优越的交通条件不仅能增加可达性,而且可以为顾客节约出行成本、带来便利,因而交通条件是影响酒店选址的重要因素。在理论上,游客对交通便利的要求包括对外交通顺畅和城市内部交通快捷两方面的内容。对外交通线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结合部是饭店的最佳交通区位,如火车站、机场等。北京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和轨道交通站点有着很高的空间临近性。地价水平也是影响星级酒店分布的因素之一。总之,影响北京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商业区位、旅游景点、交通站点、地价等。【小问3详解】由材料“酒店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大。”可知,酒店的开设对城市经\n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主要有酒店可以提升了周边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提升了城市综合体的核心价值,对于推动酒店行业的良性发展将起到深远的意义,改善了城市地方旅游环境、投资环境,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使旅游业的接待能力迅速提高,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城市提高了收益。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根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划定规则,在考虑村域行政界限尽量完整的情况下,将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分为建设优先占用区、建设后备占用区、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下图为雄安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推进分区示意图。(1)说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推进分区的主要目的。(2)与南部相比,北部建设优先占用区面积更大,试做出解释。(3)简述保留白洋淀的主要意义。【答案】(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新区近期和中长期的建设用地的土地需求;保护优质耕地;留有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2)北部距离北京和天津较近,区位条件更好;北部耕地质量较差;与南部有面积较大白洋淀水域相比,北部土地面积更大,建设空间更充足。(3)意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缓滞洪水;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供水、航运、灌溉等效益;提供各种农副产品;打造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解析】【分析】本题以雄安新区土地利用为载体,考查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方法和目的、意义等内\n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雄安新区建设用地不得不占用耕地时,当地规划了占用耕地的先后顺序,设置了四种推进分区(即建设优先占用区、建设后备占用区、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其目的是:首先优先占用区和后备占用区能够满足新区近期和中长期的建设用地的土地需求,推进雄安城市化进程;其次设置耕地保持区,能够保护优质耕地数量,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第三保留水系调控区,实现了保留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人地和谐共生的目的;第四打造土地合理利用的先行示范区。【小问2详解】首先雄安新区北部受灌溉条件、土壤盐渍化影响,耕地质量较差,可以做为建设优先占用区。其次读图可知,新区北部较南部土地面积更大(南部有白洋淀,水域面积大,耕地面积小),建设空间更广。第三新区北部距离京津更近一些,区位条件更好。【小问3详解】白洋淀作为湿地资源,其意义应该体现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首先从生态效益看,白洋淀水域面积较大,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缓滞洪水;保持空气湿度,减小区域温差,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其次从经济效益看,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提供各种农副产品。第三从社会效益看,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优质的人地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为人们休闲度假提供良好的场所。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河道全长98.26千米,平均深度11米,宽102.5~162米,于1887年动工,1895年建成。运河当局将通过运河的船舶按尺寸划分为六组,规定:第一组与第五组、第二组与第四组、第三组与第三组船舶容许对驶;第六组船舶必须单向航行,不许与其他船舶交会;第六组船舶或吃水大于8.5米的船舶航速不能大于12千米/小时,其他船舶航速则可达15千米/小时。下图为基尔运河位置示意图。\n(1)简述基尔运河选址的优势。(2)说出修建基尔运河的主要意义。(3)推测基尔运河当局规定按船舶尺寸航行及限制航速的主要目的。【答案】(1)该运河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最窄处,运河线路短;再加上该地区地势低平,平原地形,易挖掘;第三,运河两端有城市提供支持。(2)首先缩短德国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海沿海之间的海上距离,节省运费和燃料,大大缩短航行时间。其次,能够避开北部海峡风暴强烈地区,航行安全(3)运河当局规定按船舶尺寸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受运河自身条件(宽度、深度)限制,能够保证航运安全,避免船只碰撞、搁浅等事故。限制航速是为了减弱船只航行形成的波浪对运河岸坡的侵袭。【解析】【分析】本题以基尔运河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线修建的意义。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该运河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最窄处,运河线路短,工程量小;再加上该地区地势低平,平原地形,易挖掘,施工难度低,施工量小,成本低;第三,运河两端连接城市,有城市为运河开挖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小问2详解】由材料“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可知,修建基尔运河的主要意义是首先使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海沿岸之间的海上运输不必要再绕到半岛北部,从而缩短了德国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海沿岸之间的海上距离,节省运费和燃料,大\n大缩短航行时间。其次,基尔运河在半岛南部开挖,使船只能够避开北部海峡风暴强烈地区,航行安全。【小问3详解】由材料“运河当局将通过运河的船舶按尺寸划分为六组,规定:第一组与第五组、第二组与第四组、第三组与第三组船舶容许对驶;第六组船舶必须单向航行,不许与其他船舶交会;第六组船舶或吃水大于8.5米的船舶航速不能大于12千米/小时,其他船舶航速则可达15千米/小时。”可知,运河当局规定按船舶尺寸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受运河自身条件(宽度、深度)限制,能够保证航运安全,避免船只碰撞、搁浅等事故。限制航速是为了减弱船只航行形成的波浪对运河岸坡的侵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06 16:34:31 页数:23
价格:¥3 大小:4.8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