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考 语文 PDF版含解析 (可编辑)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C.屈原迷狂源自以“价值自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苏轼狂放则是一种意气风发,一种跳出生活外的淡定洒脱。命题人:李丽、钟群、方丹审题人:李丽、刘太平、孙静D.苏轼与屈原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宋人所推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直接影响(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了苏轼的性格。一、现代文阅读(36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又分别从两个方面比较二者塑造的“自我形象”的同与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B.文章善用举例论证,如举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说明苏轼抒写孤寂之情含蓄灵动。①屈原的《离骚》与苏轼的词,都展现出了鲜明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无疑带C.文章引用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中的话,意在说明屈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价值自居的人格精神。有生活的真实印记,但更多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是其人格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外化。两人作品D.文章比较了《离骚》与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同中有异,怨愤中前者不屈迷狂,后者洒脱旷达。中的“自我形象”有诸多相通共鸣之处,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品性的陶塑,二者又存在诸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差异。A.屈原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其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而这种巨大的心灵创伤也弥漫在《离骚》②屈原作为楚国贵族,一心想振兴楚国,无奈的是,怀王并非知人善任之君,后来听信一些奸佞之整个作品中。臣的谗言,弃屈原而不用。到了顷襄王,则干脆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B.屈原把社会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当作自己的命运,苏轼将政治得失化解于无形,两相比较,作者并政治上的失意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地位与名利的丧失,而是整个人生理想、人生信念的崩塌,这给他未厚此薄彼。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弥漫在《离骚》整个作品中。C.苏轼因诗获罪,被贬黄州后便多以小词寄寓情感、抒发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苏词的内容,③苏轼因诗获罪,被贬黄州之后便不在诗歌中放纵自我,这在他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多有提及。而拓展了意境。在当时多“绮罗香泽之态”与“闺门淫媟之语”的小词,恰好成了他寄寓情感、抒发自我的不二选择。苏词中也常常弥漫着失意的伤感、无助的寂寥,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D.面对相似的人生际遇,屈原大胆的批判、严厉的斥责,怨愤不屈;苏轼虽然没有放弃抗争,但却能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对于这首词的主旨,众人说法不一,但总体来看,够胸怀旷达。诗中应有政治寄托,只是这种孤寂之情表达得更为含蓄蕴藉、空灵飞动。苏词中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也颇多感慨,但又希望在更深的根基处化解一切对立与冲突,将一切愁苦化作淡淡的轻烟随风而逝,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澄明之境,而不似屈原那样苦苦挣扎和自我煎熬。材料一:审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④《离骚》中的“自我形象”除了悲苦失意,更突出的是怨愤、不屈,乃至迷狂。刘小枫在《拯救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逍遥》中说:“屈原的伟大恰恰就在于他始终以社会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价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值自居的人格精神。”所谓价值自居就是把某种超越个体的更高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感性生命,把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仁义”之本。《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无限寓于有限,在这种价值担当中,个体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所以屈原对楚王和奸臣充满了怨愤的情“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指“实践”。近代以来,著名教育家绪,这种怨愤不是个人政治失意的发泄,而是对人生价值的坚守,诗人与巫卜沟通,与神灵对话,几乎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并针对当时“死读书、读死陷入了迷狂之境。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⑤苏轼满怀治世理想,入仕后却屡遭小人排挤,多次被贬。他词作中的“自我形象”也时时流露出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2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这样上地理课的:他带着学生徒隐隐的怨愤之气。但与屈原不同的是,苏轼没有选择剑拔弩张式的抗争,而是于当下的生活中寻求生命步向学校附近的比由仑河谷进发,学生沿途观察河谷的地貌,挖取河谷的黏土带回学校,捏成河谷的模本真的意义,个人的宠辱、政治的得失全都在烟霞雾霭、清风明月的审美境界中化解于无形。苏词中的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森林里研学野营。在无边的森林“自我形象”更多的其实是洒脱旷达,是面对风雨来袭的坦然淡定,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学生组织热闹的篝火晚会,欣赏日落的壮美景色,观察河流冲刷形成的复杂地貌,将课堂所学和真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借冒雨徐行,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达胸怀。有此胸怀,自然“觉从前皆非今是”“我今忘我兼忘世”,在物我两——摘编自申宣成、马东贤《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怎样有机融合》忘中达到更高的境界。材料二: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教育部教育发⑥作为豪放词的开拓者,苏词中的“自我形象”自然也有一些雄豪的气息在,“且趁闲身未老,尽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一个“浑”字将悲愤之情化为磊落之气。苏轼之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北京、江苏也超过狂,更多的是一种意气风发。这种狂放不是纠结焦虑不知出路所在的迷狂,而是超越个人境遇的偃蹇困了60%。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顿,跳出生活之外反观生活的淡定洒脱,这也正是宋王朝知识分子所热衷追求的古仁人之心——不以物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喜,不以己悲。“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摘编自李菲、韩伟《〈离骚〉与苏轼词中“自我形象”的比较》)目的。然而,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A.屈原的《离骚》与苏轼词中塑造的“自我形象”并非源自真实的生活,而是他们各自人生理想与美“组织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好追求的化身。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仅仅B.与屈原相比,苏轼的词也常常弥漫着伤感与寂寥,但却能摆脱一切烦扰羁绊,从而进入一种物我两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忘的澄明之境。——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高一语文2022-05阶考第1页共4页\n材料三: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另据统计,到文本一: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四季京味儿北岛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①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②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③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菜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菜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④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呛得人鼻涕——摘编自东方财富网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⑤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A.在中西方教育发展的早期,研学旅行就已经和学校课程互相融通,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千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嗲。分。⑥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B.让弟子在游学的过程中体验“六艺”之学,感悟“仁义”之本,是孔子用14年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喊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的。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C.陶行知主张教育要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他提倡解放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以促进孩子更好地成头钻被窝儿”。长。⑦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沫D.裴斯泰洛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说明,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的。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夹杂着干草味。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A.由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较高,可推知,研学旅行参与率与当地发展程度有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关。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B.欲解决普遍存在的“只游不学”等问题,需要在研学旅行中更加注重教育功能,让学生进行研学体墨迹涸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验。⑧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政策的要求等,均成为助推研学旅游市场增长的原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晕,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因。⑨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D.统计的年龄分段情况表明,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场。⑩而伴随着这香味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穿6.材料二《中国教育报》和材料三“东方财富网”的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6分)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惊叫。⑪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暑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游泳,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⑫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⑬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校的刻高一语文2022-05阶考第2页共4页\n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丫味儿和脏话之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起初带有泡得过久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的配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储大白菜味儿相呼应。(有删改)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文本二: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我为什么写散文?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便写散文。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散文凭着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A.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指数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指数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指数(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D.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7.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指数A.文章回忆北京四季不同的味儿,由“冬储大白菜味儿”开始,结尾又说“与即将接班的储大白菜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儿相呼应”,行文上形成回环,结构完整严谨。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情和说理。B.第9段划线句和《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都B.谪,古代官吏被降职贬官或流放。“左迁”“黜”“贬”也有此意。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转为听觉。C.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中的“舍”即为此意。C.第13段中写“秋雨阵阵”“发酵的霉烂味儿”,作者感觉到秋天的忧伤,这与《故都的秋》中“清、D.朔日,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日,即初一。静、悲凉”的意境特点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文章以“四季京味儿”为线索,借此回忆、怀念家乡生活,描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思路清晰,情感A.开篇写江水的浩瀚雄伟,既与小巧的亭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映成趣;也说明了建亭的目的在于览真挚动人,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观江流之胜。8.文本一标题“四季京味儿”意蕴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B.作者引楚襄王游兰台宫的典故,写宋玉认为大王的畅快与庶民百姓不同,是想借此表明君王要与民同乐的观点。9.文本二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散文具有“活趣”?并结合文本一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阐释合理。C.全文紧扣“快哉”着笔,既照应了题目,也表达了对张梦得旷达胸怀的赞赏,又隐含着对政治失意(6分)之人的勉励。D.文章先写景、叙事,而后转入议论、抒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体现了作者纡徐条畅二、古诗文阅读(45分)的为文风格。(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2)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分)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分).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14.请结合文章概括苏轼把张梦得修建的亭子命名为“快哉亭”的缘由。(3分)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高一语文2022-05阶考第3页共4页\n(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范公丛竹歌并序(节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岑参A.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新制丛竹诗以见示,美范公之清致雅操,遂为歌以和之。B.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A.诗中的首句说竹子长大成荫可以为人们遮蔽日光,带来清凉,呼应了序言。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第二句写竹笋破土猛长,不怕践踏,用多个动词突出了丛竹生命力的顽强。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三、四句借竹守节虚心喻指历史上那些御史和郎官的品格,既写竹又写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第五句语言口语化,音节自然,体现出了盛唐歌行体较为灵活自由的特点。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16.诗歌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内容中也鲜明可感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1)《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庄子《齐物论》所容中也鲜明可感涉及的生死观进行了否定。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词描写出了在铺满月光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江面上用桨划船,逆流而行的情景,极富诗情画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气质。在一个又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故步自封,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日新,又日新。西安与时俱进,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相比与晋人之“韵”,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四、写作(60分)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态。然而即使这件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请以“自然的家园”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字。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高一语文2022-05阶考第4页共4页\n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B(“是想借此表明君王要与民同乐的观点”分析错误,文章引用典故,意在引出后面的议论,并通1.C(A.“并非源自真实的生活,而是……”错,原文第一段信息是“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无疑带有过“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肯定张梦得不以物伤性,自放于山水之间的那种“何适而非快”生活的真实印记,但更多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是其人格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外化”,可见选项的乐观倔强的情怀。)曲解文意,应该是源自了真实生活,更多融入了“人生理想与美好追求”,选项“而是”表述也绝对。13.(1)苏子容色改变,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愀B.“但却能摆脱一切烦扰羁绊”错,第二段信息是“苏词中也常常弥漫着失意的伤感、无助的寂寥……然”“危”各1分,大意1分)只是这种孤寂之情表达得更为含蓄蕴藉、空灵飞动。苏词中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也颇多感慨,但又希(2)假使他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本性,那么(他)到什么地方会感到不快乐呢?(“使”“其望在更深的根基处化解一切对立与冲突,将一切愁苦化作淡淡的轻烟随风而逝”,倒数第二段说“他(苏中”“何适”各1分,大意1分)轼)词作中的‘自我形象’也时时流露出隐隐的怨愤之气”,可见选项表述绝对,不能说“摆脱一切”。(3)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此D.“宋人所推崇的……的生活态度直接影响了苏轼的性格”错,结尾段信息是说“这种狂放不是纠结焦皆……者”“胜”“乌”各1分,大意1分)虑不知出路所在的迷狂,而是超越个人境遇的偃蹇困顿,跳出生活之外反观生活的淡定洒脱,这也正是14.江山形胜,风光无限,令登临者“快哉”于心;凭吊历史遗迹,感染古人的流风余韵也足以使人称快;宋王朝知识分子所热衷追求的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见选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借此表明人生的忧乐观。把追求说成原因——“直接影响”。)【参考译文】2.C(C.“就在于他的价值自居的人格精神”错,第四段信息是“《离骚》中的‘自我形象’除了悲苦失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意,更突出的是怨愤、不屈,乃至迷狂。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中说:‘屈原的伟大……就在他的价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值自居的人格精神。’所谓价值自居……所以屈原对楚王和奸臣充满了怨愤的情绪,这种怨愤不是个人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政治失意的发泄,而是对人生价值的坚守,诗人……几乎陷入了迷狂之境”,可见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哉亭”。屈原的怨愤所在,即“不是个人政治失意的发泄,而是对人生价值的坚守”。)在亭子里能看到的长江一带,南北有上百里,东西有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分散聚合变化不定。3.A(A.“‘自我意识’导致其心灵上遭受了巨大的创伤”错,原文第二段信息是“屈原具有强烈的自我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意识,因此,政治上的失意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地位与名利的丧失,而是整个人生理想、人生信念的能长久地欣赏。现在竟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崩塌,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弥漫在《离骚》整个作品中”,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太阳露出脸来。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李戴,文中导致心灵创伤的是“整个人生理想、人生信念的崩塌”,选项逻辑关系混乱,应该是自我意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是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识导致“人生理想、人生信念的崩塌”,然后心灵上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4.C(A项,“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错;B项,“主要目的”错;D项,“才能有效实现”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错。故选C。)“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5.D(“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场”错误,根据统计图,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无法得出这种结论。故选D。)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6.第一问:《中国教育报》侧重关注研学旅行的问题(1分);东方财富网侧重研学旅行的产业规模和发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他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展前景(1分)。第二问:《中国教育报》是教育媒体,以教育视角(1分),发布对相关现象、问题的伤害本性,那么(他)到什么地方会感到不快乐呢?思考,引导读者全面、理性认知(1分);东方财富网是专业性的网站,以商业视角(1分),有针对性现在张梦得不把被贬官当作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地报道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引导读者关注相关产业的前景和商业机遇(1分)。心中应该有的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7.C(“作者感觉到秋天的忧伤,这与《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的意境特点相同”错。作者整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体的情感基调是体现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悲凉”之情体现不出,所以与《故都的秋》中“清、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静、悲凉”的意境不同。)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8.①指四季具体的气味,是北京百姓一年日常生活的自然展现。如冬季的“大白菜味儿”“煤烟味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儿”“灰尘味儿”“大雪的薄荷味儿”,春季“柳枝的清香味”“棉鞋的臭味儿”,夏季“槐花的香味15.C(C选项中“喻指历史上那些御史和郎官的品格”错误,诗句中的“御史”和“郎官”,应为“范公”。)儿”,秋天“树叶的苦味儿、霉烂味儿”。②指丰富的故土记忆,是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现。如邻里16.①使用衬托手法,用在寒天变黄落尽的草木衬托出青青竹色。②承接上句竹色四时不移的特点,赞间的和睦友好关系;生活气息浓郁的地域风俗文化;北京城典型的四季风景;童年趣事及烦忧。③指乡美竹子耐寒的品格。③使用象征手法,以竹子在寒天的“犹自青青”来赞美友人范公的清致雅操和高尚愁、乡思,是精神寄托,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情。它指引漂泊、无家可归的游子回归故乡,寻找精神归宿。气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对3点给6分)17.(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9.(1)文本二中,作者认为要有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散文才具有活趣。(1分)(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分析:18.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书画等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天衣无缝:比喻事①散文有活趣,首先要源自真心,有真情实感。如文本一中,作者对故乡北京有深厚的感情,因真切的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想念和热爱而去寻找记忆中的京味儿。(1分)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②散文有活趣,还要力求在文学层面表达优美。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1)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动:如文中比喻、拟人、通感、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现出了四季京味儿地独特韵味,充满生命力。(2分)不乱。)(2)作者选材典型且以小见大:如文本选取北京四季气味儿这一代表性的题材,展现出了北京百姓的生19.D(根据上文“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可知,活状态和北京的地域特色文化。(2分)从逻辑关系上看,应与下文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排除AB。从上下文逻(其他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C项。故选D。)10.D(句意:现在竟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20.D(关联词“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按照逻辑关系,应先“内容”后“笔法”,故排除AC;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太阳露出脸来。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缺少介词“在”,语意不连贯,故排除B项。故选D。)“几席之上”是“玩之”的处所,是介词结构后置,应归于上句,排除BC。“武昌诸山”是“望”的宾21.①结构相同,使用了“有……有……还有……”三个相同的分句句式;内容相关,“青石砖墙”“秦语,“冈陵”为“起伏”的主语,二者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兵马俑”“雁塔晨钟”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②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强调西安城深11.D(朔日,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对即可)高一语文2022-05阶考第5页共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4:11 页数:5
价格:¥5 大小:720.2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