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 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学者曾将金代中期诗坛的尖新潮流归纳为这样一种创作倾向:或精心安排夺目的字眼,或刻意追求新颖的方法,有意使用困难的形式,将技巧外露,以务必引人注目、博取美誉。尖新潮流是金诗习宋风气的产物。苏词是尖新潮流的源头;学黄(庭坚)风气则直接孕育了尖新潮流,这一潮流以王庭筠为领军人物,囊括了王良臣、刘迎、刘仲尹、路铎等一大批诗人。尖新潮流既是金诗长期学习借鉴宋诗的结果,又是金诗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追求形式技巧的新奇的表现。客观而言,这一潮流有其价值。在这一潮流中,诗人们努力追求陌生化效果,催生了相当数量的佳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诗创作的总体水平,客观上促使金代诗坛比较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了北宋诗歌。但是,尖新潮流的短板还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尖新潮流走向极端,诗人们开始不自觉地过度追求技巧和形式,这就使诗歌远离了艺术的最大源泉——生活,甚至堕落为一种缺乏充实内容的苍白的文字游戏。在过多关注诗歌的形式和技法的同时,崇尚尖新的诗人一般不太注意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其作品的主题通常都局限于各种细微、单薄并且充满人工痕迹的物品或场景——花鸟虫鱼、风花雪月、亭台楼阁、书法绘画,等等,很少把视线投向这些东西之外的广阔世界。这就使得其诗歌的境界通常比较狭窄。对于新奇独特的过度追求,以及对于黄庭坚和江西诗派风格的特别赞赏,还往往使得崇尚尖新的诗人排斥一些不合他们口味的诗歌风格和创作倾向。王庭筠就曾半开玩笑地表示“近来陡觉无佳思,纵有诗成似乐天”,对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浅显平易潮流的不屑与讥讽溢于言表,这显然是一种偏见。而像王庭筠这些诗人当时在文学界往往名声卓著、地位较高,因此,这种偏见无疑会严重影响诗歌趣尚的多元化,使诗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摘编自欧风偃《周昂对金代中期诗坛尖新潮流的反思与超越》)材料二:苏轼在创作时期势必没有“陌生化”概念,但他的诗词确已产生了“陌生化”的文学效应。苏轼在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奇特多变的审美感与陌生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词中出现大量语义异化现象。语义异化是从基本意义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意向,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所熟知的词语产生强烈的陌生感,从而延长了对诗歌词语的关注时间,增强了情感的强度。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诗人惯于异化语义,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巧妙运用“老”和“肥”二字,既表现出了动态又兼具形态特征,让读者仿佛见证了梅子由青涩到肥润的生长过程。苏轼诗词中此类现象更是经常出现,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中的“西”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苍”二字,都是通过异化语义,模糊了人们对于熟悉事物的意识,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n苏轼认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在艺术法度的框架内巧妙地引入常言即采用“以俗为雅”的方法,为诗歌创作的奥秘。钱钟书在谈到“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时,直接将其与陌生化做了比较,近代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认为,文词最易袭故蹈常,落套刻板,因此作者手眼须使熟者生。苏轼常把日常语言作为诗歌的直接来源,并将其升华。例如诗句“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苏轼《和子由蚕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诗》),诗人都运用以俗为雅的方法,剥离了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在语言中的惯用符号,重新呈现出语言的诗性本质。苏轼在诗歌中对俗语的巧妙运用,虽然表面看似粗俗,但在通读全诗,充分理解其所要表达的诗意之后,则完全可以领会到独属于宋代诗人的写作风格与诗文雅趣。这种“以俗为雅”的方法新奇,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拉长了审美欣赏的时间,“陌生化”效果就此产生。苏轼的诗歌中也经常会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来增加读者的感受难度,延长审美体验时间,从而让读者收获新的体验。德里达认为,如果能指一直是凸显的、可感的,那么意义就一直在我之外,无法归属于我。因此,能指在触动我之后必须使自身隐去,而让位于所指,由所指占据能指原来的位置。谐音双关正是实现语音向语义效果转换的一种手段。如苏诗《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中的“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诗人以此处滩名“惶恐”双关心情,为全诗增添了许多机趣。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乐府诗引喻》中记载了苏轼的《席上代人赠别三首》:“莲子擘开须见惹,楸枰着尽更无棋。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匙。”其中“薏”谐音“臆”,“棋”谐音“期”,“缝”谐音“逢”,“匙”谐音“时”,全诗巧妙自然,幽默生动。谐音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将能指与所指分离,使所指漂移,突出了转换过程中的语义效果。(摘编自王宇婷《苏轼诗歌语言“陌生化”探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尖新潮流具有很多弊病,在这一潮流中,诗人们从一开始就不自觉地过度追求技巧和形式。B.崇尚尖新的金代诗人脱离生活创作,把创作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这使得尖新潮流的短板愈发明显。C.王庭筠等人崇尚宋诗,贬低唐诗,他们对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浅显平易潮流充满不屑与讥讽。D.周邦彦在遣词造句上优于苏轼,其“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一句尽显遣词功夫,十分新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王庭筠为首的一大批金代诗人学习宋诗,并追求形式技巧的新奇,最终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创作倾向。B.崇尚尖新的诗人在过多关注诗歌的形式和技法的同时,在创作上一般囿于花鸟虫鱼等题材,内容单调。C.苏轼在创作中有意避免袭故蹈常、落套刻板,他追求奇特多变的审美感,这与陌生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D.“地名惶恐泣孤臣”一句中,滩名“惶恐”是所指,词人的惶恐之情为能指,此句实现了语音向语义效果的转换。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尖新潮流短板的一项是()(3分)A.金代诗人赵秉文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B.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C.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金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D.金代诗人周昂的作品,或写边愁,或伤战乱,都直接来源于作者实际经历过的边塞生活。\n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5.材料一认为“苏词是尖新潮流的源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茶馆(节选)老舍……(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常四爷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王利发哎哟!常四哥!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秦仲义进来。他老的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秦仲义王掌柜在吗?常四爷在!您是……秦仲义我姓秦。常四爷秦二爷。王利发(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秦仲义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王利发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秦仲义拆了!常四爷拆了?王利发拆了?秦仲义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王利发当初,我开的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常四爷还记得吧?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姐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秦仲义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你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王利发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常四爷搬到哪儿去?\n王利发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拴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常四爷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象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常四爷(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秦仲义一百二十吊!王利发一百二十吊!秦仲义(一手拉住一个)我没的说了,再见吧!(下)王利发再见!常四爷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王利发再见!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代表了市民阶层,他们都因为不同的情况而生活不顺,这种剧情安排是为了显示社会出了问题。B.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一方面说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三个人已经没有心思去吃花生米。C.秦仲义坚持实业救国,工厂先是被日本人剥夺,后来又被政府定为逆产,这都说明在当时条件下实业救国没有出路。D.从常四爷只盼“都讲理”、王利发只盼孩子出息及生活温饱等可以看出,底层民众对社会的要求很低,但是这些在当时也只是奢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头写常四爷的筐里有些纸钱为后面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写秦仲义的衣服破旧不堪与其之前的辉煌形成反差。\nB.全剧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所选取的人物都是能够代表不同阶层市民的个体,这些人的命运变化也能够投射出国家和时局的变化。C.剧中秦仲义用义愤填膺的反语诅咒了当时的社会,评价自己时使用第三人称更将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恨表现到了极致。D.三位老人祭奠自己的情节体现出剧中人物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人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眷恋,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8.有评论说《茶馆》中的人物是“在黑暗中抗争”,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本中写到“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③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有删改)[注]①杨八,王参元的好朋友。②(xiǔ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③许,春秋时国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n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都用“足下”。“足下”后来专用为对同辈的敬辞。B.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历史学等的总称。C.天子,古代的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D.颜、曾,颜回和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生活清贫,颜回安贫乐道,曾参事亲至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设下悬念,作者疑的原因是不知道火灾的真假,而对大喜的原因阐述得很详细。B.作者通过这封书信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针砭时弊,愤世嫉俗。C.在语言运用上,本文较多使用简短的句子来刻画人物,如“顾视而窃笑”生动地刻画出同事们的丑态。D.本文构思奇特、惊世骇俗。王家失火了,作者非但不去慰问,反而写信祝贺。整篇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无懈可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4分)(2)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4分)1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B.颔联由院外转到院内,从写院外的景色转到写院中情景,引出“客至”。C.颈联写诗人备了丰盛的佳肴请客,但却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菜好酒。D.全诗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透露着诗人对客人到来的高兴心情。16.这首诗大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2)杜甫《蜀相》中,“▲,▲”两句描写武侯祠内的景色,色彩鲜明,静动相衬,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3)《离骚》一文中表达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自2020年起,传统戏曲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下▲。直播却为戏曲人暂时困顿的现实生活找到了出口,也为艺术传承、表演实践寻得了新入口。根据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戏曲直播数量已超过80多万场。现如今只需要观众用手指动动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名家唱段。戏曲传播未来走向何方?对戏迷来说,缺少完整表演程式的线上直播只能算作一种没有演出可看时的▲、无奈之举。戏曲不可能总是网络直播中的“流量担当”。也有人对此抱有更乐观的态度,戏迷宋女士在采访中提到,前段时间京剧女演员王佩瑜在直播中和大家一起观看自己过去的演出,这种形式让人▲。她认为,我们不妨抱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技术并不意味着背弃传统,京剧艺术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这朵奇葩才能愈发绚丽夺目。文化生长具有其内在逻辑,传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直播之后,戏曲在守正创新的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戏曲而言,网络直播只是打开了其走近年轻人的一扇门,而要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艺术魅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管何种形式何种意见,从业者、平台、观众等多方的出发点都是要让戏曲更好地传承下来、传播开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棋不定缓兵之计耳目一新源源不断B.举步维艰权宜之计耳目一新绵延不绝C.举棋不定权宜之计焕然一新源源不断D.举步维艰缓兵之计焕然一新绵延不绝19.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根据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戏曲直播数量已超过80万场。现如今只需要观众用手指动动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名家唱段。B.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戏曲直播数量已超过80多万场。现如今观众只需要用手指动动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名家唱段。C.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戏曲直播数量已超过80万场。现如今只需要观众用手指动动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名家唱段。D.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戏曲直播数量已超过80万场。现如今观众只需要用手指动动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名家唱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截至2022年3月17日,我国还有约50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不少老年人①\n。其实我国目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总体良好,老年人不必太过忧虑。根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可以②。还有不少老年人认为,自己不经常出省出市,只在家门口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即使不出远门,③,比如菜场、农贸集市、商场超市、老年活动室、棋牌室、红白事聚餐场所等是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这些地方常常是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新冠肺炎面前,老年人更为羸弱。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00万,从各国报道的数据来看,平均年龄在70岁。而就在我国2021年扬州疫情中,60岁以上的老人中出现了67例重症者,67例重症中,65例是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在香港疫情中,接种疫苗者的病亡率是0.04%,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全程接种的,病亡率是1.25%,且病亡者中90%都是老年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重症、预防死亡具有积极作用,老年人群是最需要保护的,也是最需要接种疫苗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若问进步是什么?百年前的青年会回答说:“进步,是‘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时山河破碎、枪林弹雨的现状,让青年怀抱共产主义理想,立志进步,救民于倒悬,令小小的斗争火种,引发熊熊的革命烈焰。百年后的青年,进步精神焕发别样光彩,答案或有不同,“90后”女生宋玺,剪掉长发穿上戎装,护航亚丁湾,她的答案是“个人成长依托民族命运,人生价值汇入时代洪流”。云南“80后”干部李忠凯,曾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劳累的工作让其“白发苍苍”,他的答案是“那里是脱贫一线,我还不能走”。材料二: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追求进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A项,“在这一潮流中,诗人们从一开始就不自觉地过度追求技巧和形式”错,原文是“随着尖新潮流走向极端,诗人们开始不自觉地过度追求技巧和形式”。C项,“王庭筠等人崇尚宋诗,贬低唐诗”错,原文是“排斥一些不合他们口味的诗歌风格和创作倾向”,并不是“贬低唐诗”。D项,“周邦彦在遣词造句上优于苏轼”错,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2.D(“滩名‘惶恐’是所指,词人的惶恐之情为能指”错,根据原文“能指一直是凸显的、可感的”可知,滩名“惶恐”是能指,词人的惶恐之情为所指)3.C(A项是对金代诗人赵秉文诗歌体裁的介绍。B项论述的是元好问的诗歌成就。C项是说金代诗人在创作中不重思想内容,以文采字句为重。D项是对金代诗人周昂作品内容的介绍。A、B、D三项都不能够体现尖新潮流短板,故选C项)4.材料一首先对金代中期诗坛的尖新潮流的创作倾向进行了归纳,接着阐述了尖新潮流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最后指出尖新潮流的短板。(2分)材料二首先指出苏轼的诗词已产生了“陌生化”的文学效应,接着从语义异化、“以俗为雅”的创作方法、双关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尖新潮流的创作倾向是精心安排夺目的字眼,或刻意追求新颖的方法,以此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这种创作倾向在苏词中早有体现。②苏词通过异化语义,或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精心安排一些夺目的字眼,这些字眼增加读者的感受难度,延长审美体验时间,从而让读者收获新的体验。③苏词采用“以俗为雅”的创作方法,剥离了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在语言中的惯用符号,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拉长了读者审美欣赏的时间。这种方法在苏词中多次运用,引人注目,为人称赞。(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6.B(B项“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情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可推知,常四爷并没有“嚼不动花生米”)7.D(D项“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错误,文中三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走近人生终点的时刻,为祭奠自己,呼喊着把纸钱抛向半空中。这不同寻常的举动,主要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凄惨及人物对现实的失望,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并无“以死做最后抗争”之意)8.王利发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对茶馆进行改良,最终也没能摆脱黑暗的压迫,结局悲凉;常四爷自食其力、刚正不阿、热爱国家,却在黑暗的时局下艰难生活;(2分)秦仲义是一个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却被巧取豪夺,最终破产。(2分)\n9.①收束全剧,使全剧在悲剧的气氛中收场;(2分)②他们三个虽然身份、地位等不同,在一生中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结局都是一样悲惨;(2分)③体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们的命运,都和当时的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2分)10.D(原文标点: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11.B(古代的“小学”研究范围不包括历史学)12.A(“作者疑的原因是不知道火灾的真假”有误,参见原文第三段)13.(1)如果真是毁坏灭尽,全都没有了,这才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原因。(得分点:“荡、泯”,“所以”,“尤”各1分,大意1分)(2)这是我顾全自己而违背了公道已经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啊。(得分点:“私”,第一个“负”,“特”各1分,大意1分)14.暗示作者的庆贺实际上就等于安慰,并勉励王参元要安贫乐道,孝奉双亲,使整篇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3分)【参考译文】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到了火灾,家里没有一点东西留存下来。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后来有些疑惑,最后才感到非常高兴,本来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不能详尽地了解火灾的具体情况,如果真是毁坏灭尽,全都没有了,这才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原因。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过着快活的日子,只希望平平安安不出事故。现在竟然出现了烈火肆虐的灾难,使您受到了惊吓,甚至连普通饭食的用料也不能供应,我因此刚听说时吃了一惊。人们都这样说: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来去经常变化。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劳苦磨难,然后才能见到光明,古人都是这样的。这个道理博大精深难以掌握其中的奥妙,即使是圣人也不认为它一定可信,因此我随即又产生了疑惑。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如此多方面的才干,但是您进入官场后的地位不能超出一般人士之上,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人,都害怕顾忌,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强忍着不说出口。这是由于公正的道理难以说得清楚,而世上的人又疑虑重重。谁要一开口,那些好讥笑别人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得了许多贿赂。我自从贞元十五年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藏在心里大约六七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这是我顾全自己而违背了公道已经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啊。等到我在御史、尚书郎任上时,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可以积极发表意见了,便想阐明您那种郁闷不舒的心情。可是,当我有时在同事中称道您的时候,还有相视而暗笑的人,我深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显著,清白的名声还没有树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疑忌,我经常和孟几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现在您家幸好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凡是众人所疑惧顾忌的一切,全都成了灰烬。房屋烧焦了,墙壁烧红了,以此显示出您家已是一无所有了,因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致由于财产而受到玷污,您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了。人们都会谅解您,而且会宣扬您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开口说出来了;主管考试的官员,也可以授给您官职而不再害怕了。即使想像过去那样退缩,受到讥笑,难道还可能吗?想到这里我对您寄托了希望,因此,最后才感到非常高兴。\n在古代,各国发生了灾祸,同等地位的诸侯国都要去慰问。有一次许国没有派出使节去慰问,君子对此事感到憎恶。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和古代的有些不同,所以把慰问改成了祝贺。像颜回、曾参那样奉养父母,从中得到的乐趣是很大的,这样看来,您还缺少什么呢?15.C(“但却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菜好酒”错)16.尾联虚词“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2分)浅切平易,富有生活气息,(2分)表现了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表达出不矫饰的自然之乐。(2分)17.(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18.B[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举步维艰”。权宜之计:为了应付某种情况暂时采取的变通的方法。缓兵之计:泛指拖延时日以缓和事态,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权宜之计”。耳目一新:形容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使人振奋。焕然一新:一改旧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气象。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耳目一新”。绵延不绝:形容接连不断。侧重于连续,不中止,多指事物的连续状态。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侧重于继续,没完没了,多指事物继续不断的连续状态。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绵延不绝”]19.A(A项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20.D(A项,“根据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戏曲直播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可以把“根据”去掉;“现如今只需要观众用手指动动手机”语序不当,“观众”应放在“只需要”前面。B项,“已超过80多万场”成分赘余,可以把“多”字去掉。C项可参考A项的错误)21.①担心疫苗的安全性问题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③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22.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点人群,并且死亡率高,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重症、预防死亡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老年人最需要接种疫苗。(简述内容3分,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2分)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n这是一则任务型新材料作文。题目已经给定了写作的主题——进步的精神。那么“进步的精神”是什么?这就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容来加以界定。材料一是百年前与百年后的青年对“进步”的理解,百年前的青年对进步精神的看法是“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我用我的鲜血奉献给轩辕;“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这两则都是用生命爱护可爱的祖国的事例。“当时山河破碎、枪林弹雨的现状,让青年怀抱共产主义理想,立志进步,救民于倒悬,令小小的斗争火种,引发熊熊的革命烈焰。”这就是他们的追求进步的目标。百年后的青年“进步精神”各有不同,“个人成长依托民族命运,人生价值汇入时代洪流”“那里是脱贫一线,我还不能走”的进步思想,注入了时代特色,但是依然与民族命运、时代洪流有关。虽然表面看似有差别,但是实质精神是一样的。材料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鼓励,关键是对引用诗句的理解。“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意思是人生都须自作自为,哪怕每次仅仅迈出的是半步,长久积累,就可以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此句一语道破进步精神之内涵——以自己为本,逆流而上,哪怕每次仅仅迈出半步,长久积累,也会令自己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综合两则材料建议看出:进步,就是既能于远大理想中找准坐标,也能于具体事务中脚踏实地;既要志存高远、放眼天下,也要躬身入局、挺膺担责。(二)参考立意①追求进步与时代担当;②追求进步与脚踏实地;③追求进步与放眼天下;④追求进步与找准坐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2:05 页数:12
价格:¥5 大小:36.1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