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作文提升专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作文提升专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材料三: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不久,网络上流行“躺平”一词,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它大体是当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时,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赚多少就花多少,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变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来,青年人中流行“躺平”“内卷”。与之相比,当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洪业年轻时就定下了“三有三不”原则,所谓“三有”: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三有”原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请任选其二,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选自《说文解字》)小篆中的“德”字,左边为“彳”,表示行走,可引申为一种行为;右边为“”,由“直”和“心”构成。在古文字运用中,“德”与“得”通用。请整体把握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不久,因为疫情,某市一女子没法亲自去为年事已高、手脚不便的父亲送菜,便向送菜的骑手小哥求助,小哥被她的孝心感动,欣然前往。小哥一路坎坷将饭菜送到后,却不肯收取报酬,女子为了表示感谢,给小哥充了200元话费,同时表示,待疫情过去之后,再请小哥吃饭并当面道谢。女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小哥的善举,于是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发布在网络上,但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在评论区,她遭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指责和谩骂,被扣上抠门、小气的帽子,女子不堪精神重负,最终跳楼。请结合以上事件,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华国学院刚成立时,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摇头道:“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就这样,当时既无名望、又无著作、也无学位的“三无”学者陈寅恪,被聘任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陈寅恪非常博学,他学贯通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课,被称为“教授的教授”,成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至于陈寅恪为什么没有学位,陈寅恪的侄子曾经问过他本人:“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他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梁启超、曹云祥和陈寅恪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n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前,在河南郑州某高校内,一位小女孩坐在打饭窗口柜台下面写作业,妈妈在上面为学生打饭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拍摄者称,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感觉“上面是生活,下面是梦想”。类似新闻其实还有不少。比如前不久安徽宿州的小女孩,趴在妈妈摊位旁的花坛边上写作业;还有孩子趴在父母摊位旁边的垃圾桶上写作业……父母为生活打拼,孩子努力学习,感动了很多人。可正能量的画面背后,何尝不是看得见的心酸?假如不是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呢?读了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向报社投稿,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并向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有人说留白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能给在奔忙中焦虑的人们以启示。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留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请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解析1.答案:略。\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作文题。材料一是中国古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最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试题所给言论材料富含思辨性。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公民该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对纷纭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理性判断,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又能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试题在立意上有相对明确的的限定性,又给考生预留了宽广的自主立意、个性表达的自由空间。参考立意:(1)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世界里,青年人应该恪守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的思维底线。(2)对于网络空间中的杂芜信息,年轻人不可盲从盲信,要学会甄别取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3)君子须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胆识。2.答案:【佳作展台】人生因拒绝“躺平”而精彩前不久,“躺平”也如其他网络热词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网民的热捧。最初,“躺平”因反映了部分年轻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状态,而成为网友的一种自我调侃。但随着“躺平”现象日益普遍,我们不得不思考,“躺平”真的能为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一味“躺平”只会让人错失唾手可得的机遇,与精彩人生绝缘。其实,“躺平”作为一种处世态度,早已有之,只不过如今“躺平”这一说法更为形象、更为直观罢了。古训也好,俗语也罢,类似“躺平”的说法不一而足。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等。这些古训与俗语能够流传至今,说明“躺平”这样的处世态度也确实有着一定的现实合理性。毕竟,当“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躺平”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不过,面对“躺平”以及类似表达“躺平”这一态度的古训与俗语时,人们也应想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人生准则。人生在世,人们在许多时候确实会深感无可奈何,但也不能因此选择“躺平”。正如俗语“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所说,改变世界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心态,努力去适应世界。这并非罔顾事实而大唱高调,而是因为即便确实已经无能为力,试一试,闯一闯,也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努力也许真的无济于事,而众人的参与或许就会改天换地。在历史与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n被称为“六边形战士”的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曾经在三届世乒赛中均止于半决赛。赛场上频频失利,网络上嘲讽四起,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并没有“躺平”,反而蛰伏缄默,凭借永不言弃的韧性,刻苦训练,最终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黄国平出身寒门,亲人接连离世的无助,光脚上课的窘迫,拖欠学费的无奈……他的人生之悲苦、求学之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但这些遭遇和挫折都没有让他选择“躺平”,他反而愈挫愈勇,用奋斗和追求改变了命运。不只青年人,在首批“七一勋章”获得者中,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无疑会让某些奉“躺平”为圭臬的年轻人感到汗颜。被誉为“马背院士”的吴天一,80多岁高龄时依然带领医学团队,常年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年事渐高,吴天一装上了心脏起搏器,他说:“挺好,有了它,我还要继续跟高原病较劲,较一辈子劲。”现实的残酷,是必须面对的,“躺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够理解的,但完全放弃努力,一味怨天尤人,进而不加区别地选择“躺平”是不可取的。完全将“躺平”的责任归咎于现实,其实是自欺欺人。拒绝“躺平”,让生活更加充实,拥有精彩的人生。解析:【题目解读】材料先指出“躺平”一词的含义,以及其在当下年轻人当中流行的情况。然后点出“躺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时,想要“躺平”。最后指出忧国忧民一族对年轻一代“躺平”的担忧。由此可以梳理出以下观点: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当无法改变现实时,能做到的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躺平”并不是放弃奋斗,而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看淡一切的处事态度;从忧国忧民一族的角度出发,要始终保持一颗永不认输、奋勇前行的决心,赢得更加精彩的人生。作文立意①拒绝“躺平”,让人生更精彩;②“躺平”须摒弃,青年当有为;③辩证看“躺平”;④“躺平”可以是幕间休息,但大幕迟早要拉开。【素材链接】理论素材:①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②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英】丁尼生③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丹麦】安徒生3.答案:例文:有为以求进,有守以养心岁月不居,虽然那“躺平”的观念正在如今的历史洪流中风生水起,但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有人奋发进取,亦有人陷于逐利的漩涡之中。殊不知,有为以求进,有守以养心,方为时代语境下应有的态度。有为,尽我个人之心构筑强国之力。\n“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陶渊明劝诫后人的话。历史上的有为之人,无不在困境中努力拼搏。汉朝时,匡衡因家穷,买不起蜡烛,于是在墙壁上凿小孔,借邻家的光亮来学习,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过艰苦奋斗,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成功没有一蹴而就,成功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而我们青年如今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怎能不尽力去做“有为”之人呢?所以,只有努力刻苦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有守,于万湍激流中秉持一芯烛火。北岛曾这样表达他对于初心的坚守:“如果有一天你也不免凋零,我只有一个愿望,保持着初开时的安详。”我们若迷失在对利益的追逐中,失去了对初心的坚守,则不免沦为名利的奴隶。初心,是为追求美好不懈努力;初心,更不应被囿于私心的狭隘空间。文天祥状元出身,若他迎合世俗,何愁飞黄腾达?但身处乱世,历经磨难,他仍未改“臣心一片磁针石”的报国之情。杨善洲本可安享退休生活,但他却坚持用二十年的时间改造荒山,让郁郁葱葱的林木见证他一生为民的执着与信念。可见,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须守初心,方能坚定脚下的步伐,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有人蜕变为贪污腐败分子,有人德不配位,身为明星却偷税漏税……也有更多的人,会在镜中朱颜变尽之前,遗忘了初心,掩盖了初心。初心难灭,需要每个人的坚守,也需要国家层面精神文化的引领。守住初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加深对初心的理解。让我们以有为之水激发展之流,以坚守之山保初心之纯。莫让无水之山少了神韵,无山之水缺了风骨。只有二者相融相生,才能在新时代改革和创新的征途中既不忘初心之情怀,又铭记责任之担当。有为以求进,有守以养心,个人之力才能点滴汇聚成强国之音。中国的明天,必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涉及当今青年中存在的某种现象以及有关洪业的“三有”原则——“有为”“有守”“有趣”,这“三有”不难理解。虽然材料中有当今青年的消极现状,但是提示语要求考生从“三有”中任选其中的两个,并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因此,有关当今青年的现状文中提及即可,重点是论述从“三有”中所任选的两个的关系。无论选哪两个,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把握所选二者直接的内在联系,以体现自己的思辨性——况且“三有”原本是有先后顺序的,这暗示考生,“三有”的先后不同是由它对人生的意义不同而定的。考生只要抓住其中的两个进行立意,并辩证地论证二者在人生中的意义即可。【参考立意】①“有为”更要“有守”;②“有为”当以“有守”为前提;③“有为”为本,“有趣”是帆;④“有守”“有趣”,促成精彩人生;⑤让“有趣”激活“有守”人生。4.答案:【范文展台】\n沐良德之风,踏鲸波万里眇眇之途,儡儡不断;以德为伴,彧彧花繁。良德之行,乃先贤之所探赜。如《尚书》有言:“作德,心逸日休。”亦如《大学》所言:“德者,本也。”而于当今青年,“德”仍是一节不可或缺的课程,唯有沐良德之风,方可踏鲸波万里。德者,直其心也。良德之风,归根结底,仍是正直其本心。《周易》曾有言:“其正直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以方外。”君子推崇良德,崇尚本心的正直,因而达到成就自身,乃至规范外部之境界。同样,《大学》中也言道:“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乃出于正直其心也。唯有时时注重内心的正直,方能达到德之境界。德者,非虚谈空言,唯实际笃行。遍观古今,良德之风都为一众志士孜孜以求。然而,面对倥偬时局,正直其心却又显得愈加困难。在面临明朝灭亡、朝廷覆巢之时,文坛领袖张岱面临着两难抉择——或是坚守德行,遁世隐居,然此举之后,必将是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或是舍节降清,抛却尊严和道义,享受荣华富贵。乱世之中,张岱固知德之宝贵,选择了前者,坚守良德,遂扬名万里。德者,归根结底,是一种行为。而良德之行,于当今青年,也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唯有积极笃行,方可成就。持所怀之德,成所求之得。在古汉语中,“德”与“得”字时常通用;同样于生活中,“德”与“得”也往往相伴相行,唯有心怀良德,才能有所获得。然而当今社会,不少人迷失于求“得”之途,竟违弃了“德”。比如,当下一些食品经营企业漠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频出,此等逐利行为,早已背弃德知,甚至触犯法律。所幸,还有一些企业,面对灾情,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挺身而出,为国倾力,捐赠物资,驰援灾区,谱写一曲良德之乐,也最终收获众之所欣。以“德”为先,方为成大“得”之根本。追念往昔,我们钦佩于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拔俗气节,惊叹于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律己精神,赞赏于司马光自请离京不向权势妥协的高尚之志……遍观如今,亦有一众吾辈青年积极投身德行实践:君可见“最美女翻译”张京践行其德,在中美谈判中提供精准翻译,彰显大国风范;君可见“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坚守其德,与外军抗争过程中誓死不屈,诠释中国力量……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坚守中华文化五千多年良德之风,以开吾辈青年披荆斩棘光明通途!解析:【写作指津】这道试题的材料比较新颖,由一张“德”字图片和一段文字构成。图片是“德”在小篆中的写法,文字是对“德”的字形的解说。“左边为‘彳’,表示行走,可引申为一种行为;右边为‘\n’,由“直”和“心”构成。”将左右两边结合起来思考,便可得出:在行为上要正道直行,这样方能称为“德”;或者说,内心要正直,这才可以称为“德”。而“‘德’与‘得’通用”,我们不妨理解为,只有有“德”之人才能有所“得”。这样看来,文章的立意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从任务上来看,需要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并且要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就是说,必须从“德”字出发,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应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参考立意】①正道直行方为“德”;②做一个有“德”之人;③心正为“德”;③有“德”方能有“得”。【素材集锦】名人说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②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③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人物志退休之后,吕云城背起药箱走街串巷,二十多年坚持扶贫济困、造福邻里。她曾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福建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福州市三入红旗手、福州市最美志愿者、福州市道德模范、福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最近,她又被提名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950年,17岁的吕云娥就读于一所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自告奋勇随部队奔赴东北,救治从朝鲜前线回国的伤病员。“志愿军伤病员伤痕累累,有的甚至面目全非。他们一心想早点把病治好,好重回战场继续战斗。”吕云娥说,战士们的精神让她深受触动,“救人”成为她当时心里最坚定的信念。从东北回到福建,在福清市医院工作期间,吕云娥多次参加巡回医疗,为农村患者免费义诊、垫付医疗费用,将公益事业与健康扶贫融为一体。1994年退休之后,吕云娥主动加入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老医生义诊服务队队长。二十多年间,她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接诊数万人次。除了每周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外,她还上门给困难群众看病,并经常自掏腰包为家庭困难的患者购买药品和营养品。如今,80多岁的吕云娥耳聪目明,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是“行走的健康档案”。“她生活俭朴,对困难人群却很大方,经常资助困难家庭。”军门社区工作人员说,吕云娥先后结对帮扶了社区的12个困难家庭,为帮扶对象缴纳学费等。此外,社区图书阅览室需要增加图书,吕云娥和老伴吴章培便将家中藏书整理捐献出来;社区建设、抗震救灾、疫情防控,她都第一时间和家人一起捐款捐物。\n5.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作为事件类材料,考生可以抓材料中涉及的对象、事件,采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审题立意。材料中涉及的对象主要有女子、骑手小哥以及网络键盘侠;事件中的女子孝顺且知道感恩,骑手小哥善良而仗义,这本应是一个美好感人的故事,但结果却是女子在网络上“遭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指责和谩骂,被扣上抠门、小气的帽子”“不堪精神重负,最终跳楼”,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指向“网络暴力”这一社会现象。 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 一、从网络键盘侠的角度: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要讲究实据,做事要有原则,有底线;要明辨是非,不能人云亦云。 二、从大众角度:要擦亮双眸,从网络世界汲取营养,客观理性分辨网络信息;要承担起公民的责任,发现网络暴力蔓延,碰到无脑吹捧或无底线道德挞伐,要在厘清事情的基础上及时制止;任由网络暴力蔓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而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以身作则维护网络文明,又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避免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手足无措。 三、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要压实责任,筑牢“平台堤坝”;要加大震慑,擦亮“法治亮剑”。 四、从女子的角度:面对网络暴力,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事件,引出自己对此的态度;接着分析网络暴力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危害,如影响了个人,也影响了社会;然后分析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女子、网络键盘侠、大众、法律等方面分析;最后明确当代青年的态度。参考立意:1.驱除“网暴”,还网“清朗。2.抵制网络暴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3拒绝网暴,从我做起。4.明辨是非,拒绝网暴。5.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拒绝网络暴力。6.人言可畏,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6.答案:略。解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参考立意】从梁启超的角度:为人谦虚,善于举荐人才;敢于承认别人的优点。从曹云祥的角度:任用人才灵活变通,不唯学历。从陈寅恪的角度:追求学问比追求学位更重要;真正做学问的人一定会绽放光彩。7.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n材料提供的是几则暖新闻,其中“父母为生活打拼,孩子努力学习”是对新闻内容的评论。这可以作为写作的中心内容,在作文中对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孩子进行赞美。不过,这不是最佳立意,因为材料的后面有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引发的思考才是本材料的核心。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人的生活学习条件极为艰苦,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为改变他们的命运献上一份力量。写作时,应该对政府、社会、自身的责任、做法进行思考,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参考立意:①让爱之风吹拂每一个角落。②不仅要感动,更要行动。③推己及人,共享幸福生活。④心疼女孩柜台下写作业,不如给她一张书桌。8.答案:【佳作展台】与其在奔忙中焦虑,不如给自己“留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在为了工作、生活而忙碌,就连还是学生的我们也在四处奔忙:早晨早早起床匆匆奔往教室,中午匆匆奔向食堂又匆匆奔回教室……我们在奔忙中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虑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同龄人因此选择破罐子破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学会“留白”。留白本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应用在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就是让城市保留一些荒山、田野、闲置地或生态保护区等“白地”,这样可以维系并增进城市的自然与生态属性。“留白”应用到我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是让自己空闲下来,歇息下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为了提高成绩,很多同学压缩吃饭睡觉的时间,手时刻不离书本。短时间内这样做是有成效的,但不会长久。这种高压的学习方式会让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紧绷状态,时间久了身体会发出抗议,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张弛有度,在繁重的学习中留出空闲时间,调节身心,让自己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周末和三五好友去徒步,到山野里爬坡,到树林里观察飞鸟、昆虫,与大自然来一次全天候的深度接触;找一个时间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拍一些视频,做一个日常生活的记录者;在某个夜晚翻检自己的“百宝箱”,回味每一个小物件上凝聚着的童年回忆;甚至可以什么也不做,让自己的大脑放空,感受一下时光的流逝……留白不是虚度光阴,更不是自甘堕落。留白秉持“过犹不及”和“休养生息”的原则,主张“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致力于谋求各种结构性平衡。学会留白,就会发现,留白能让我们暂别现代社会的高强度与高压力,让我们有时间停歇和缓冲,让我们得到休息放松,消解压力。学会留白,就会发现,从繁重的学习中暂时抽离出来,并不会耽误学习,反而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于城市而言,留白是自然环境与建设环境的平衡;于个人而言,留白是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留白是一种大智慧,愿更多人拥有这种大智慧。\n解析:【题目解读】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第一句是对留白的阐释,解读了留白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之后由艺术过渡到人生,指出留白是一种人生智慧,对焦虑的人们有启示作用。然后由问句引发考生思考。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思考留白与缓解焦虑的关系,思考留白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作文立意①人生不是竞技场,不能一味奔忙;②留白为心灵和梦想提供养护;③留白是韬光养晦的人生策略。【素材链接】理论素材:①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此中大有佳趣。——《菜根谭》②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法演禅师③生命若减到极简,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一朵云就是无垠的天空。——林清玄事实素材:184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作家梭罗没有选择经商或从政,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畔,选择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为自己的心灵留白。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对于他的举动,不解、嘲弄之人该是少不了的,但他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出版后,举世倾慕,他也在一夜之间成为追求精神家园的代名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03:20 页数:11
价格:¥5 大小:60.6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