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云南省曲靖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诸端。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他所谓的“足食”,不仅仅限于温饱,而且是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说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优先、富民优先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的改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正是循此“恒产一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因为富民对于治国安邦有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菽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的好与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中国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摘编自《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上体现为重视民生,善治的本质是“厚民生”,富民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B.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充足作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决条件。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人民既安居乐业又家庭富裕,即使残疾人也有所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程颐的话引出了四个分论点,具体阐释了为政之道中“顺民心”“厚民生”的内涵。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力比较强。C.文章用引用论证证明“治人者”的天职是富民,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义务和责任。D.文章肯定了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得到答案,具有辩证思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与鲁哀公和子贡的对话中,孔子只强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B.儒家认为得民心时“治人者”的统治才合法合理,否则不仅执政合法性不足,国家也将难以安定。C.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认为“恒产决定恒心”,他认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D.富民厚生论是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追求社会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对治国安邦有重大意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像补丁一样覆盖着大陆的土壤薄层控制着我们人类和大地上各种动物的生存。如我们所知,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的参与者。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其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中的极微小的植物生命。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例如,若没有固氮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促进了岩石的分解。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瞒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尽管它们很小,却在除掉枯枝败叶和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一些小生物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针叶的内部组织。当螨\n虫完成了它们的演化阶段后,针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在对付大量的枯枝败叶方面真正令人惊异的工作是属于土壤里和森林地面上的一些小昆虫。它们浸软和消化了树叶,并促使分解的物质与表层土壤混合在一起。除了这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外,当然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在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四分之三世纪以前,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达尔文使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蚯蚓作为一种地质营力在运输土壤方面的基本作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地表岩石正逐渐地被由蚯蚓从地下搬出的肥沃土壤所覆盖,在最良好的地区内每年被搬运的土壤量可达每英亩数吨重。与此同时,含在叶子和草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被拖入土穴,并和土壤相混合。达尔文的计算表明,蚯蚓的苦役可以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层,并能在十年期间使原来的土层加厚一半。然而这并不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它们的洞穴使土壤充满空气,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细菌的消化作用,并减少了土壤的腐败。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而被分解,土壤借助于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节选自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创造了土壤,也依存于土壤。如果没有生命物质,土壤只不过是死亡和贫瘠的存在。B.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形体大小、数量均不一样,但它们的总重量却差不多。C.如果没有固氮细菌,植物将无法得到氮素,这体现出固氮细菌在循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D.螨类与原始昆虫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能帮助除掉枯枝败叶,促进森林地面碎屑转化为土壤。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藻类使动植物腐烂还原为无机质,然后使矿物质发生转移以便植物吸收,这表明藻类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的变化。B.蚯蚓不停地搬运土壤,将叶子和草中的有机质拖入土穴,以使土壤变得松软肥沃,这说明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蚯蚓最重要。C.“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语言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D.文章先总说提出土壤的重要性,再分说土壤的变化过程,最后总结较大生物对土壤的作用,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逻辑严密。6.为说明土壤里“活的有机体”积极参与土壤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名医张炜有一段时间我立志要做医生,而且很快觉得自己是一个医生了。这事起因比较复杂,虽然能找到具体的缘由,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天生就该是个医生。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看病,最常去的是园艺场门诊部。可有时怎么也治不好,比如咳个不停、皮肤上生了发痒的红疙瘩等,妈妈就会领我过河,去河西一个大村子里找一位名医。\n名医的名字很怪,不像人名,叫“由由夺”。大家都这样叫,也就没人觉得不对。后来我独自揣摩他的名字,觉得奇怪,也许只有名医才配有这样的怪名吧,反正“由由夺”是海边最有名的医生,他绝不像园艺场门诊部那样量体温、打针,给一包包的药片,而是用另一种方法。妈妈说:“这就是‘中医’。”“由由夺”总是先让我伸出舌头,看一会儿,又让我伸出胳膊。用三根手指按住手腕。我趁这工夫看清了他的手:指甲圆鼓鼓的,比一般人长,但是很干净。我相信自己的全部秘密都被这只手给探去了。我们从这儿取走一小袋粉末、一瓶黑乎乎的药水,还有三包草药。看着妈妈欢天喜地的样子,我知道自己的病好了。回家后按“由由夺”的叮嘱吃药擦药,第一天好了一半,第二天全好了,第三天好上加好。这不是名医是什么?这个神奇的人就在河西,是谁也不能怀疑的事实。我大约被“由由夺”治好了十几次病。外祖母由河西名医说到了另一个人,他就是过世的外祖父。外祖母不太说他,因为害怕自己想得厉害,就使劲压到心底,可这次她实在忍不住了,说:“要是你外祖父在多好,他是远近闻名的名医啊,这点儿小病对他不算什么,唉!你外祖父……”妈妈也叹息,说:“咱家没人接下他的手艺,真是……”妈妈抹起了眼睛,外祖母没有。外祖母很少掉泪——妈妈说外祖母“眼硬”。就在那些日子里,我认为自己该是一个医生。我暗暗思考这个问题,并没有告诉家里人。奇怪的是,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找人拜师,不是学习医书,而是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是个医生了。我思考了五六天,就决定当一个医生。从此以后,我就以医生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也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要求自己了。我对所有生病的人都特别关心,不止一次陪感冒的同学去门诊部。我对他们说:“得病了最好找名医,实在不行了就去河西。”“由由夺”这个名字不少人知道。我发现园艺场和村子的人也去河西。我对同学们说:我其实就是一个医生,不过不想告诉别人,也希望你们为我保密。”他们瞪大了眼睛。我们一起到林子深处,在一块隐蔽的空地上谈论秘密。他们最急于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从我严肃的表情上看,这绝对不是玩笑。我直率地告诉他们,我的外祖父就是一位名医。“啊,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又怎么了?”“二九”恍然大悟地问。“后来?”我抿抿嘴,“后来我也做了医生。”“可是没见你给人看过病呀!”旁边的同学像是焦急,又像是埋怨。我眯上眼睛看看远处,点点头说:“会的。”我接着给他们一一号了脉,又看了舌苔。“我有什么病啊?”他们胆怯地问。我说:“还没有很重的病,不过以后也许会有的,发烧、咳嗷,这些总会有的。”他们张大了嘴巴看着我,问:“那怎么办?你会治吗?”我摇头又点头:“当然会。不过在我上学这一段,他们是不会让我开药的。我给你们看了,你们还得去门诊部拿药。”同学们很是惋惜。我再次嘱咐他们为我保密,大家就分手了。我自制了一个小药箱,把家里所有的药片、碘酒和紫药水之类的都装进去。我上次得病没有喝完的一小包草药也收在了里面。“由由夺”用来抹皮肤的黑药水很像某种草木烧成的,这就是草药。我把自己最喜欢的几种野花晒干,研成了粉末,又把一些根茎烧成了灰,分别装在了小瓶中。有一天我的食指被蜂子蜇了一下,又痛又痒,就用自制的药水抹了,两天之后手指好多了:这使我信心倍增。还有一天我的脚被碰痛了,照例也抹上药水,结果当天就不痛了。我觉得自己的医生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于是去林子里总不忘背上药箱。大家被荆棘扎了,不小心碰了哪儿,过去都不会在乎,现在就不同了,有了医生,自然个个都变得娇气\n了。“黑汉腿”也许是故意的,刚玩了一会就被槐刺扎破手,一边大叫一边跑过来上药包扎。另有一个女同学被百刺毛虫蜇过,差不多要哭了。我安慰她,号过脉看过舌苔,用野花根烧成的炭水给她细细地擦了三遍。她马上笑了,说:“这药真管用。”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需要保密的事情越是容易走漏。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麻烦事就来了。先是外祖母把我的药箱没收了,接着又是父亲不无严厉的训斥。他说:“胡闹。这是乱来的吗?”我心里的委屈太大了,但又觉得一时说不清。我只想对父亲大声说明:我已经是个医生了。最让人难堪的是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了。她说:“咱们谈谈你当医生的事吧……有这种志向是好的,但这要毕业以后,要经过专门的培养。你先把功课学好吧。”就这样,一位名医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海边名医“由由夺”先用对比手法,突出其医术特别;再正面描写他给“我”看病诊断的动作以及手部细节,突出其医术精湛。B.小说叙述“我”给同学看病时着意描写了同学的神情细节,诸如“胆怯地问”“张大了嘴巴看着我”等,侧面表现了同学对“我”的崇敬。C.小说以通俗平实、质朴自然的语言来写人叙事,将孩子间的融洽情谊和成人社会中的现实理性巧妙对照,构成情节反转,给读者以隽永的回味。D.小说把“我”“谈论秘密”以及“行医”生涯的场景安排在林子里,描述同学“二九”的质疑,“黑汉腿”等人让“我”上药等细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8.小说中画波浪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以“我”的视角叙述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过秦论(下)贾谊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注】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n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诛,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久。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注】鉏(chú)耰(yōu)白梃(tīng):指农具。此处藉以形容武器之粗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B.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C.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D.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山”的“东”面,文中指崤山以东。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C.五伯,“伯”是“霸”的谐音,“五伯”即春秋五霸。D.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朝吞并了六国诸侯以后,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向无敌。B.由于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所以虽然有险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也难免秦朝的败亡。C.秦国从秦穆公到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个个才能超群,而是与秦国关中一带险固的地势有密切的关系。D.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它丢失了从周代而来的治国传统,所以不能长治久安。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2)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高咏菊尽罗隐\n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①。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②?要时③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注】①兰荪:一种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③要时:迎合时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深秋菊花迟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B.“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用语浅俗,饱含豁达之意。C.颈联上句运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阶”,暗指诗人沉沦下层、晋升失路。D.诗歌照应紧密,“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等张本。15.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简要赏析尾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分)16.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6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是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________,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年代写作。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初写起,一直写到今天,时间_______长达50年。50年以来出现过的重要社会现象——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热、工人下岗、棚户区改造等重要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现象对各类人物产生的深刻影响都一一得到艺术呈现。正因为如此,《人世间》方能写出人物命运的_______,勾画出一幅_______的百姓群像图。作品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换言之跨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B.概言之长度悲欢离合光怪陆离C.概言之跨度悲欢离合错落有致D.换言之长度跌宕起伏光怪陆离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奴隶。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nA.作品紧紧围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人间奇景。B.作品紧紧围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C.作品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人间奇景。D.作品紧紧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航员在太空时会面临眼部问题——航天神经眼综合征。有研究提出,脑液变化可能在航天神经眼综合征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在地球上,每当人们起床,重力会把体液从脑部“拉”回去;而在缺乏重力的太空中,①,而是“漂浮”在脑中,导致宇航员脑液积压。脑液积压对眼球造成压力,不断推动和重塑眼球后部形状,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使宇航员出现视神经肿胀和视力障碍,②。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十多年,③。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高科技睡袋,这种特别设计的睡袋可将仰卧时自然流入脑部的体液“拉”回下半身,以此减轻大脑的压力,或能为宇航员面临的视力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请简要概述航天神经眼综合征形成的原因。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800字。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错误。由第三段“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知,应该是“民心所向”,而不是“民心向背”。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n的论证思路”错误。文章从“富民是‘政之急者’”“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层层递进,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并没有具体提到如何解决富民的问题。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第二段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中的“贵”包含了精神追求。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无法得到氮素”错误,原文为“难以得到氮素”,选项说法过于绝对。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藻类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的变化”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没有藻类的还原反应,一些化学元素很难循环;但并不是说藻类只能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变化。B.“这说明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蚯蚓最重要”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D.“‘总—分—总’结构”错误,根据“除了这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外,当然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可知,最后一部分仍然是“分说”,应该是“总分”关系,并且文章中心话题是有机体对土壤的重要性。6.①举例子,作者以一些螨虫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的活动为例,说明小生物在完成它们的任务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难以置信的,使文章更明确,易于理解。②打比方,“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将地表的植物比作绿色的外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有机体参与之后,对土壤中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是举例子,说明它们“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具有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使意思更明确,更易于理解。“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是打比方,把地表的植物比作绿色的外衣,使说明形象生动。“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是列数字,显得准确客观。“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是引资料,通过资料说明了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第四段到最后一段是分类别,分别论述了“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把参与土壤变化的活的有机体分为细菌、真菌、藻类,螨类、跃尾虫等小的有机体和以蚯蚓为代表的较大生物来说明它们对土壤的作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考生从中选择两种简要分析即可。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侧面表现了同学对‘我’的崇敬”错误,从小说语境看,应是起到渲染童真、童趣氛围的作用,突出“我”对成为名医的强烈憧憬。8.①不可删去,②理由:这句话是“我”答复同学们“会治吗”这一质疑的回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文字的内容为下文叙述“我”背着药箱到树林深处给同学看病上药等场景做了充分铺垫,删去了,一则不能照应“摇头又点头”,二则使情节发展因果逻辑出现漏洞而显得生硬、突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联系“我”说话时的动作细节“摇头又点头”,以及话语的前一句“当然会”,不难发现,小说中的“我”面对同学的“会治吗”这一质疑时,其实是矛盾的或者说是不确定的,童稚而天真的“我”自以为是地成为“名医”,可见其想成为名医愿望的强烈,这与其“\n点头”的细节呼应;但是,他又强调“在我上学这一段,他们是不会让我开药的,我给你们看了,你们还得去门诊部拿药”,这其实是“我”机敏地掩饰,生怕因此而暴露了“我”的“秘密”,这就为下文叙述“我”背着药箱到林子里给同学看病上药等场景做了充分铺垫,若删去,则不能照应前文的“摇头又点头”,也使故事情节因果链条出现断裂,而显得突兀、生硬,由此可见张炜小说叙事针脚的细密,情节逻辑的严谨。9.(1)“我”的形象特点,①有理想:憧憬成为一位像“由由夺”式的医术高超、受人敬重的名医。②好奇心强、天真:对名医“由由夺”的医术奥秘深感兴趣,有强烈的模仿实践的欲望。③乐于助人、有爱心:特别关心所有生病的人,不止一次陪感冒的同学去门诊部,背着药箱到林子里给受伤的同学上药。④有责任感,有自律意识:以医生身份要求自己,主动安慰受伤同学并为其包扎、上药。(2)表达效果:小说以“我”,即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叙述童年“名医”梦想的成因、林中行医场景、梦想破灭等经历,充满童真童趣,真实亲切;小说以年幼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表现世界,其语言、结构和情节都与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相一致,因此具有鲜明的儿童色彩;小说通过孩子的自述,表达了对生命本真天性的赞颂,对人间温情的珍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医”)的推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叙述视角的能力。(1)从“有一段时间我立志要做医生……”“就在那些日子里,我认为自己该是一个医生……”等处可知,小说中的“我”年少但有高远的志向,憧憬成为一位像“由由夺”“外祖父”那样的医术精湛受人尊敬的名医,可见“我”是一个有理想的少年;从“我趁这工夫看清了他的手:指甲圆鼓鼓的,比一般人长,但是很干净。我相信自己的全部秘密都被这只手给探去了……”“我自制了一个小药箱,把家里所有的药片、碘酒和紫药水之类的都装进去……”等处可知,“我”对名医“由由夺”的医术奥秘深感兴趣,有强烈的模仿实践的欲望,可见“我”是一个天真、好奇心很强的少年;从“我对所有生病的人都特别关心,不止一次陪感冒的同学去门诊部”“有一个女同学被百刺毛虫蜇过,差不多要哭了。我安慰她,号过脉看过舌苔,用野花根烧成的炭水给她细细地擦了三遍”等处可知,“我”有爱心,关心、爱护所有生病的人,与同学融洽相处,乐于助人,可见“我”是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少年;从“从此以后,我就以医生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也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要求自己了……”“我自制了一个小药箱,把家里所有的药片、碘酒和紫药水之类的都装进去”“有一个女同学被百刺毛虫蜇过,差不多要哭了。我安慰她,号过脉看过舌苔,用野花根烧成的炭水给她细细地擦了三遍”等处可知,“我”以名医自视,主动安慰受伤同学并为其包扎、上药,可见“我”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自律意识的少年。(2)“我”是小说的叙述者,又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以“我”这样一个乡下儿童的视角叙事,叙述童年“名医”梦想的成因、行医的场景以及“名医”梦想破灭等经历,充满童真童趣,让人更感真实、亲切,更加引人入胜;小说通过一个孩子“我”的往事回忆来讲述故事,小说以孩童的口吻叙述故事,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和表现世界,其语言、结构和情节都与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相一致,给小说镀上一层浓厚的儿童色彩;以“我”这样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叙事,通过孩子的自述,能更真切地表达对生命本真天性的赞颂,对人间温情的珍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医”)的推崇。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译:秦朝兼并了诸侯崤山以东的三十多个郡,修整好各地的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地势,整备精良的武器装备,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仅仅靠着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根据语境,“修津关”的主语是“秦”,而不是“山东三十余郡”,因此应该在“修津关”前断开,排除A、C。“然”是转折连词,用在句首,因此应该在“然”前断开,再排除B。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误。应该是“\n社为土神,稷为谷神”。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错误。原文“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是作者假设的情况。13.(1)章邯趁机凭借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做交易,来图谋他的君主。大臣们不忠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2)贵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趁机;“要市于外”,状语后置句,“于外要市”;“要市”,以要挟手段做交易;“信”,忠实;“可见于此”,状语后置句,“于此可见”。(2)“禽”,同“擒”,擒获;“救败”,挽救败亡的策略;“为禽者”,被动句,被擒获,遭擒获;“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秦朝兼并了诸侯崤山以东的三十多个郡,修整好各地的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地势,整备精良的武器装备,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仅仅靠着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梁来不及关闭,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趁机凭借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做交易,来图谋他的君主。大臣们不忠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即使动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它的地理形势造成的呀!况且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有一般占据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还不亲厚,他们的名声还未显扬,名义上是说灭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呀。他们看见秦朝的防御是难以进犯的,就必定退兵。如果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以等待他们的衰败,收养弱小,扶助疲敝,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贵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啊,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双脚紧靠着站着,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忠臣不敢进谏善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坏消息不让皇上知道,这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饬法令,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也能靠春秋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削弱的时候,也能内部加强守护,外部交好其他国家而使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动不安;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顺序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延续了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在根本的和次要的方面皆失,所以统治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俗话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n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道理,明辨权位势力的适当运用,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这一理解不准确,该句是说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点恩惠,隐喻自身沉沦,怀才不遇,“饱含豁达之意”这一赏析也不当,应是“幽怨之意”。15.①上句化用陶渊明爱菊这一熟典,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世以陶公为菊花之知己;下句运用拟人手法,说行将开尽的菊花因为陶公逝世之后再也难遇知己了,所以那带露残菊仿佛为此而伤心落泪。②诗人由登高所见“菊尽”而联想到菊之知己陶公,进而想象残菊带露是为再无知己的陶公而“泪痕”斑斑,抒发了诗人清高孤介的品格和遭冷落、无知己的身世感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的鉴赏分析的能力。诗的尾联“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很有特点。首先在表现手法上,此句运用了用典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陶渊明是爱菊的典型,写有大量关于菊花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所以世以陶公为菊花之知己。所以“陶公没后无知己”一句就是运用了陶渊明爱菊这一个人们熟知的典故,交代自陶渊明去世后,菊花在世间再无知己了。同时,“露滴幽丛见泪痕”一句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泪痕”一词将菊花人格化,说残菊带露,是因为再也没有爱菊之陶公,而伤心落泪,这一比拟联想自然,想象合理,形象鲜明。其次,在情感内涵方面,尾联化用陶渊明爱菊这一熟典,通过将菊花带露想象为菊花因失去作为知己的陶公而伤心落泪,隐喻自己高洁孤介的品格,以及世无知音,横遭冷落、排挤的苦闷。16.(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曾、舫、唯、悬”等,要通过理解字义去记忆。1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①“换言之”指换一句话说;“概言之”指概括起来说。根据语境,此处并不是概括含义,应选用“换言之”。②“跨度”指距离,有跨越之义;“长度”指两端之间的距离。语境强调从一个阶段跨越到另一个阶段,选用“跨度”更符合语境。③“悲欢离合”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文中语境强调人物命运的变化不定,应选用“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侧重指人生历程中的遭际和变故,用来描写命运不恰当。④“光怪陆离”有怪异、驳杂的意思,“错落有致”强调事物的布局虽然各有不同,但很有情趣,此处对象为“百姓群像图”,用“错落有致”更为贴切。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语音的延长。B.表示话题的转换。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1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扣住……为中心”句式杂糅;二是“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搭配不当。B.“围绕……为中心”错误,“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搭配不当;C.“扣住……为中心”句式杂糅;D.“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搭配不当。20.①体液不能被“拉”回去;②患上航天神经眼综合征;③终于有望得到解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原文“在地球上,每当人们起床,重力会把体液从脑部‘拉’回去”可以推知,在缺乏重力的太空中,“体液不能被‘拉’回去”,而是“漂浮”在脑中。所以,该空应该填写“体液不能被‘拉’回去”。第二空:依据本段开头“宇航员在太空时会面临眼部问题——航天神经眼综合征”可知,这是本段的中心内容,依据“有研究提出……”可知,后文内容是分析怎么造成宇航员“\n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的,再结合横线前面的“脑液积压对眼球造成压力,不断推动和重塑眼球后部形状,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使宇航员出现视神经肿胀和视力障碍”可知,该空应该填写“患上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第三空:依据前文“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十多年”以及后文“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高科技睡袋……或能为宇航员面临的视力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可知,该空是说这种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所以该空应填写“终于有望得到解决”之类的句子。21.太空缺乏重力,体液流入脑中导致脑液积压,对眼球造成压力,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航天神经眼综合征形成的原因应该是“而在缺乏重力的太空中……导致宇航员脑液积压。脑液积压对眼球造成压力……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使宇航员出现视神经肿胀和视力障碍,患上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结合该部分内容,首先是在“在缺乏重力的太空中”;其次是由于体液“‘漂浮’在脑中,导致宇航员脑液积压”,从而“对眼球造成压力”;最后,这种压力“不断推动和重塑眼球后部形状,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这样,最终使得宇航员患上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航天神经眼综合征的形成原因为:太空缺乏重力,致使体液流入脑中形成脑液积压,对眼球造成压力,造成眼球渐进性扁平。22.【审题】材料首先提出“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然后通过程颢、程颐、朱熹的话对“敬”进行了解释。程颢的话意思是“认识得到这个道理,用诚静恭敬保存它罢了”;程颐的话意思是“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朱熹的话意思是“敬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而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谨慎敬畏,不放纵精神”。此三者从敬畏道理、涵养德行以及做事等角度对“敬”的内容、态度等进行了解读。接着解读“畏”,通过张居正的话进行解释,他的话意思是“志向成功于有畏惧之心,而荒废于懈怠。敬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晓最细微的问题;敬畏就会谨慎,谨慎就不会失败”,强调了“惧”对于志向的重要作用。材料最后总结了敬畏对于人的道德、三观养成和事业的重要意义。由此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敬畏”来写。我们可以写“敬畏”的对象、内涵,可以分析“敬畏”对于我们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结合“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分析青年应有“敬畏”之心,对于事业、德行养成、自身成长要心存敬畏,如此才能有所作为。【立意】(1)不放肆而德成,存敬意以致远。(2)以敬畏心做挚爱事。(3)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4)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5)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例文】心怀敬畏“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它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n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手握重兵时,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地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都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沉潜优雅。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推倒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凛冬将过,万物即生,我们正青春。我们愿,学着榜样的样子,奔赴春天;怀着虔诚的敬畏,遇见更好的自己;带着自律的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13:03
页数:14
价格:¥5
大小:61.4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