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高三年级阶段性联考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4.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弘扬学术精神打造学术精品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n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B.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C.冯友兰先生认为,想要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D.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阐述了学术精神内涵和弘扬学术精神应“如何做”。B.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总论点进行论证。C.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弘扬学术精神。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举例、引用名言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具有理性特质。B.如果学者自以为是,不能勇于否定、超越自我,那么必然打造不出学术精品。C.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创作的强大动力。D.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它服务人民,因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1~3题答案】\n【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曲解文意。从第二段“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可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目的,而是过程,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C.选项所陈述观点并非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冯先生的观点是“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选项的表述是作者的观点。D.主客倒置,第一段原文“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而且缺少原文中的限定“很大程度上”。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表述错误。第四段段首句不是文章的一个独立的分论点,第四段内容是对第三段分论点的举例论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D.选项偷换概念,第三段原文“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可知,是“学术研究的真理”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9月17日至19日,人工智能进入“上海时间”。为期3天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著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医疗、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广阔前景。空前的盛况、广泛的关注,反映出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连续6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n,语音、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依图等一批企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有力竞争者……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摘编自《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要下好“先手棋”》,2018年09月)材料二: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露强劲发展势头,相关应用突破还可能给医疗、交通、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带来巨变。正是看到其巨大潜力,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纷纷加入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军备竞赛”。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而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报告,2017年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万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中国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这也导致了国内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紧缺》,《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材料三:\n2018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会议提交和入选的论文数量2018AI论文加权引用概况注:加权引用(FWCI)是AAAI作者在该地区接收的平均引用次数,除以所有AI作者的平均引用次数。(摘编自《斯坦福2018全球AAAI报告,七大维度数据公开》(2018年03月)材料四: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力度。此外,还要努力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摘编自中国政府网)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8年AAAI会议提交和入选的论文中,中国提交和入选的论文数量位居前列,表明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飞速发展。B.2018年AAAI\n会议中,中国虽然论文提交数量多,但入选论文数和美国相差无几,表明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C.2000到2015年,美国论文加权引用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欧洲论文加权引用则较为平稳,二者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D.2000到2015年,中国论文加权引用已大幅增加,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质量需进一步提高。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发达国家掌控着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发展趋势以及基础理论等方面领先的形势下,如果中国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就能迎头赶上。B.2017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表明我国掌控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C.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增长,但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D.高校可以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保障。6.《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举措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4~6题答案】【答案】4.B5.D6.①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②推动课程和教材建设;③完善主体协同育人机制;④构建多层次高校教育体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表明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差距”错误。中国论文提交数量多,但入选论文数和美国相差无几,只能说明中国高质量的论文不比美国多,不能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差距。故选B。\n【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如果中国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就能迎头赶上”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最后一段“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强调的是“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的重要性,推不出选项中的结论。B.于文无据。“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说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不能说明“我国掌控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C.“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因果关系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由于中国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这也导致了国内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可知,“中国高校较长时间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是国内相关人才供给不足的原因,“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语境在材料四,筛选概括时注意分点作答。结合“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概括出“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结合“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概括出“推动课程和教材建设”;结合“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力度”概括出“完善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概括出“构建多层次高校教育体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n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安谅知道明人在搞小说创作,朋友尤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是一位病人,很特别,你一定会有收获。尤诡秘地一笑。明人见到了那个病人,叫乔。远看像个病人,但近看,他眉眼清晰,有几分帅气,握住他的手掌时,手骨硬硬的,目光直直的、亮亮的。他是一个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明人心里疑问。明人与乔面对面坐下。乔神态自若,礼貌地问明人:“我能抽支烟吗?”明人点点头。点上烟,乔在缭绕的烟雾中瞥了明人一眼:“你是不是怀疑我什么?”明人忙说:“怎么会呢?我只是想向您讨教,怎么才能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影子其实很让人讨厌的,扰乱人心。我知道您有这本事,我真仰慕不已。”“您也讨厌自己的影子?您能吃苦吗?”乔一脸严肃地反问。“您怎么指示,我就怎么做。”明人表现得很真诚。“您要真想练,我可以教您,我知道您是作家,可以通过您告诉大家,我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事实。”乔很坦率,也很有逻辑。明人笑了:“第一步怎么做?”“第一步,忘记您自己。”乔的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乔吐了一口烟雾,烟雾弥漫开来。“怎么才能忘掉自己呢”?明人小心翼翼地问。“这得苦练,我是得空就坐在窗台边上,看街上的行人,看自己的同事,想他们的事,他们的苦乐,绝不想自己个人的事……”“这得想多久?”乔还未说完,明人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得先练三年……”乔说。“您现在还在练吗?”明人又问。“当然喽,要不功夫就会全废了。”乔平静地说。“那,那还有第二步吗?”“第二步,忘掉阳光、灯光,所有一切的光芒。”“这是什么意思?”明人不解。“我师傅说过,黑暗下的善恶,与阳光下的善恶都是一样存在的,千万别被光芒迷惑,也千万别视黑暗为一切恶的深渊。它们本身是一体的,而这最重要的是,先要忘掉阳光、灯光等一切光芒,它们其实是在迷惑世人。”乔从容地应答。“那怎么能忘掉一切的光芒呢”?明人问。\n“那您就得苦练,用心练,天天练,睁眼练,闭眼练,练到白天与黑夜一样,练到阳光不晃眼,灯光不刺眼。”乔说得极为流畅。明人听着都傻眼了。乔的双目转向了窗外。天边,太阳高悬、炽热。乔的目光扫视过去,不见一丝躲闪。“那第三步呢?”明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第三步,要在阳光和黑暗中一眼看出恶魔来,您的影子就看不见了。”乔把烟蒂掐灭,干净利落。明人被眼前这位特殊病患者给深深震撼了。阳光从窗玻璃透射进来,把乔的侧影投映在墙壁上,这么清晰分明,难道他真看不见吗?明人是带着疑惑告别乔的,乔一定有着神秘而又奇特的故事。忙了一阵后,明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尤,要再采访乔。电话里传来一声深长的叹息:“乔,已经牺牲了,英雄啊!你来我这儿,告诉你实情吧!”明人头一晕,连忙闭上眼,定了定神,才回答道:“好,好,我马上过来。”刚到朋友尤那里,明人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已完全占据了他的身心。尤无言地递给明人一份报告,明人接过飞快地读起来。五分钟后,乔的形象已高大分明起来,但他仍忍不住问:“乔是公安局的侦查员?真的牺牲啦?”“是的,上次你采访他之后的一天,他听来看望的战友说,发现了他们一直摸排抓捕的一个杀人恶魔的踪迹,便吵着要参战,他说早就等着这一天了。领导同意了。那次深夜巷战,他冲锋在先,一枪撂倒了那个恶魔,但被隐藏在墙角的另一个歹徒偷袭了……乔的领导告诉我,他很英勇。”朋友尤说。“那他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回事呢?”明人又问。“当年,他与他师傅一起执行任务,也是深夜,在老街巷搜捕一个杀人团伙。在墙角潜伏时,他忽然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月光投映在地面上,他一激灵,以为自己已暴露,想化被动为主动,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师傅没拉住,用身体挡在他前面。歹徒听见声响,射出了一排子弹。他师傅中弹倒地,他毫发未损,歹徒安全逃窜。他痛苦万分,痛恨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发誓要为师傅报仇。他一个人在黑暗的小屋里挖空心思地练,练得走火入魔……”朋友尤的声音悲怆。“你知道吗?公安局的领导对我说,他牺牲前,真的没有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影子。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去,一枪制服了那个杀人头目,为师傅报了仇。也是因为他的影子被另一个歹徒发现了,遭到暗算。多好的小伙子,……”朋友尤的声音哽咽了。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特殊气概啊!明人双眼盈泪,他站起身来,久久没有言语。屋内渐暗,窗外的光线投射进来,他也浑然不觉自己的影子,仿佛身心已与乔融合在了一起。(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nA.“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既是标题,也是线索,串连起明人与主人公乔、朋友尤的两次对话,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小说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内心,如明人与乔对话过程中对乔吸烟的描写,直接表现出乔的心理变化过程。C.在与明人对话中,乔提到“你是不是怀疑我什么”,反映出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为下文揭开他是公安局的侦查员的身份埋下伏笔。D.明人一直对乔充满了好奇与疑惑,特别是对乔“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觉得不可思议,直到朋友尤告诉了他真相,他才理解并为之感动。8.小说中的“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乔的对话,而后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朋友尤的对话,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B8.①在他人眼中:“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人们认为“乔”所患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②在“乔”眼里:“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指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光芒,在阳光和黑暗中能一眼看出恶魔来。③从全文看,“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指不顾个人利益和生死的忘我精神,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9.①小说的前半部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则解释悬念,前后照应,使情节更紧凑。②通过写明人分别与乔和朋友尤的对话,引出主人公乔的事迹,使结构更巧妙,叙述更简洁、集中。③通过明人与乔的对话直接描写主人公乔的形象,通过明人与朋友尤的对话侧面描写乔,使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更灵活多样。④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乔是一个奇怪的病人,为后半部分突出乔的英雄形象作铺垫,产生先抑后扬的效果,有利于突出乔的英雄形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直接表现出乔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不是直接描写,是从侧面间接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知道“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不仅仅关涉到小说的题目,而且关涉到小说的情节、主旨,在小说展开过程中反复出现。那么将其分别定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就能理解其内涵。\n首先,“看不见自己的影子”,结合开头的‘“病人”的说法,可以知道“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被朋友和医生视作是乔的心理疾病。其次,通过“乔”对“怎么才能看不见自己的影子”的具体做法“第一步,忘记您自己”“这得苦练,我是得空就坐在窗台边上,看街上的行人,看自己的同事,想他们的事,他们的苦乐,绝不想自己个人的事……”“练到白天与黑夜一样,练到阳光不晃眼,灯光不刺眼”“第三步,要在阳光和黑暗中一眼看出恶魔来,您的影子就看不见了”可知,在“乔”眼里:“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指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光芒,在阳光和黑暗中能一眼看出恶魔来。最后,从小说主旨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从最后四段叙述的情节可以了解“看不见自己的影子”的原因是“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去,一枪制服了那个杀人头目,为师傅报了仇”,由此可以知道这句话其实是说的不顾及个人生死,牺牲自我的一种英雄气概。据此总结作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品味其表达效果的能力。人物对话是小说要素人物刻画的关键之处。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往往彰显了人物思想的冲突和斗争,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的品质,揭示主题等。从表达效果和结构来看,开篇介绍“乔”是一个特殊的“病人”,这样就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后面对之前的“悬念”进行答疑,前后照应,使结构更紧凑。从情节来看,明人作为串连两个人物的桥梁在全文中也起到了线索作用。明人是搞创作的一个写作者,他先与主人公乔对话,而他与乔对话都是朋友尤引荐的。作为写作者当然要掌握第一手素材,而乔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明人分别与乔和朋友尤的对话,使结构更巧妙,叙述更简洁、集中。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乔是“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这是他的“病”,更是他伟大的人格写照。作者通过与乔的对话知道了乔的特点,使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更灵活多样。从小说主题的表达来看,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乔是一个奇怪的“看不见影子的”病人,后半部分从朋友尤那里知道乔的英雄事迹,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突出乔的英雄形象作铺垫,让乔的形象瞬间高大伟岸,这样就产生了先抑后扬的效果,更通过人物的对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礼赞英雄。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n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几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B.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C.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D.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B.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C.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D.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珪向唐太宗建议,选拔公直良善之人审案执法,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唐太宗也认为人死不能复活,所以使用法律务必要宽大简约。B.\n唐太宗认为如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会审。此法实行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C.张蕴古因私泄旨意,与犯人赌博,被处死于东市。事后,唐太宗认为死刑审核要提高到五覆奏,门下省应当奏报依法当死却情有可原者。D.高甑生因违令和诬告他人被判死罪,后遭流放。唐太宗认为应铭记其功劳,但不可赦免,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使有功之人放弃侥幸之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2)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10~13题答案】【答案】10.D11.C12.B13.(1)现在司法衙门核查审理一个案件,一定要求严格审理,想要以此来成就对他的考核。(2)如果高甑生得以免罪,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想(非分之想)呢,我决定不予赦免的原因,正是为了这个(缘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像张蕴古身为法官,竟然与囚徒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这种罪行非常严重,但如果按通常的法律来量刑,还不至于判处死刑。我当时大怒,就下令处死,你们竟都一言不发。“漏泄”的宾语是“朕言”,“言”是中心词,“朕”是“言”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据”的宾语是“常律”,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错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应该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错误,文中“几致刑措”的“刑措”,又作“刑错”,“措”,搁置,指无人犯法则刑法搁置不用。所以应为“几乎到了刑法搁置不用”。故选B。\n【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核理”,核查审理;“狱”,案件;“成”,成就;“考课”,考核。(2)“若”,如果;“觊觎”,存非分之想;“所以”,……的原因;“为此”,为了这个缘故。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人死了就不能再活,因此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现在司法部门审理一个案件,一定要求严格审理,用这种手段来完成考核成绩。现在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得办案公平恰当呢?”谏议大夫王珪进言说:“只要选公正正直善良的人,判断案子公正恰当的人就增加俸禄,赏赐金帛,奸妄邪恶自然就会停止。”太宗下诏照办。太宗又说:“古时候审案,一定要询问三槐、九棘这些官员,当今的三公、九卿就相当于这样的职务。从今以后,遇有死刑,都要让中书、门下两省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尚书、九卿等共同议决,这样才能避免冤案和滥用刑罚。”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措施,到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人只有二十九个,刑法几乎快要搁置不用。张蕴古任大理寺丞。相州人李好德向来有疯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下令审讯这件案子。张蕴古上奏说:“李好德患疯病是有证据的,按照法律不应判罪。”太宗答应对他予以从宽处理,张蕴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诉李好德,且还找来李好德跟他一起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太宗大怒,下令把张蕴古在东市斩首。不久就后悔了,对房玄龄说:“你们吃朝廷的俸禄,就要替国家分忧,不论事无大小,都应当注意。如今我不询问,你们就不说自己的看法,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也不劝谏,这还算什么辅佐大臣呢?像张蕴古身为法官,竟然与囚徒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这种罪行非常严重,但如果按通常的法律来量刑,还不至于判处死刑。我当时大怒,就下令处死,你们竟都一言不发,主管官署又没有再复奏报告,于是很快就处决了他,这难道是为臣的道理?”于是下诏说:“凡有死刑,即使下令立即处决,都要经过五次覆奏。”唐代五覆奏的规定,就是从张蕴古这件事情开始的。诏令中又说:“从今以后,由门下省复审,有按照法令应当处死而情有可原的,应将案情抄录下来上奏。”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由于违抗李靖的调遣,又诬告李靖谋反,被判死罪,后减免死罪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有人上书为他求情说:“高甑生是当年秦王府的功臣,请求陛下从宽处罚他的罪过。”唐太宗说:“他虽然是秦王府的旧功臣,确实不应该忘记,但是治国必须遵守法律,处理事情必须一视同仁,如果赦免了他,就开了侥幸免罪的先例。而且当初起兵太原,原来就跟随征战且有战功的人很多,如果高甑生获得赦免,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想(非分之想)呢?我决定不予赦免的原因,正是为了这个(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一)(宋)王安石\n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②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注释:①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騕褭:(yǎoniǎo)古骏马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B.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C.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D.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15.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B15.运用了典故“运斤成风”,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对天不怜才的悲愤。【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错。是回忆他们两人在江西会晤的情景,不是说“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挥斤,意思是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人用“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诗人说“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是说王令去世之后世间再也没有如此“妙质”了,而我鼻端的污泥再也没有人能够运斤成风为我斫去了。“妙质”以及“挥斤”的典故表达了对王令才华的肯定,可惜天不怜才,“生死那知半路分”,这位“卓荦高才”就这样离世了;而王令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被世人了解,以至于“行藏已许终身共”,这个典故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无妙质”“罢挥斤”写出对故友的思念,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三)名篇名句默写\n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乘着旋转风飞上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壮阔景象。(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金就砺则利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去以六月息者也⑤.亭亭净植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砺”“利”“抟”“净”“植”“亵”。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就是塞满跃然纸上咄咄逼人B.就是堆满不言而喻飞扬跋扈C.而是堆满跃然纸上飞扬跋扈D.而是塞满不言而喻咄咄逼人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n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17~19题答案】【答案】17.D18.C19.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此处应选并列关系,排除AB两项。堆满:侧重堆积。塞满:是布满、填满。此处选“塞满”更合语境。排除C项。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根据语境应使用“不言而喻”。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形容权力恰当。飞扬跋扈:多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侧重举止放荡高傲。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人也是如此”与前面的“树”的类比衔接最恰当,排除BD两项。依据前文,“适合的”应修饰限定“空气”,排除A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如何”一词放句首,起强调作用,并引起对做法的思考,符合语境。二是成分残缺,应为“用……的方式”,需在“学者”后加“的方式”。故正确的句子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20.\n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柿饼上有一层白霜,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确实如此吗?吃之前要不要洗掉呢?收获的柿子削皮后进行晾晒,柿子内部的糖结晶就会积累到表面,①_________________。而白霜的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_。含糖量高的柿子肯定容易出霜,而自然形成的白霜是需要足够的晾晒时间的,晾晒不足的话,柿子的水分未完全蒸发,糖分较难结晶,白霜就会较少。再者,③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温度低时会“出霜”,而夏季则会少一些,这层白霜可能因为温度高而融化。所以,柿饼上的白霜是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吃前不必洗掉。【20题答案】【答案】①.这就形成了白霜;②.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晒的时间和温度;③.冬天的柿饼白霜会多一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文“收获的柿子削皮后进行晾晒,柿子内部的糖结晶就会积累到表面”,说的是白霜形成的过程,可知此处应填“这就形成了白霜”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前文“取决于多种因素”和后文对“含糖量”“晾晒时间”“温度”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白霜的多少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可填写“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晒的时间和温度”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后文“这是因为温度低时会‘出霜’”,可见这里应填一个表结果的句子,与后文构成因果关系,应填“冬天的柿饼白霜会多一些”之类的句子。21.请将下面文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要求句子结构一致,上下文衔接流畅。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四季的不同鼻子是不是能够嗅的出来;你的耳朵可否分得出音乐的悲苦和欢乐;天空中彩虹的浓淡以及云霞的明暗,眼睛能不能分辨出来;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21题答案】【答案】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苦和欢乐?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n分析语句,主要讲感官判断,主要是“鼻子”“耳朵”“眼睛”,对应的判断为“四季的不同”“音乐的悲苦和欢乐”“天空中彩虹的浓淡以及云霞的明暗”,可以用同一个主语“你”,然后用排比句形式来写,如“你的鼻子……你的耳朵……你的眼睛……”,需要用问句,那么改为用三个问句构成的排比句来写即可。四、写作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人心齐,泰山移。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④群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⑤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综合其中两到三句来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党的光辉,照亮未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00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所谓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阳光下,享受着和平而富足的生活。殊不知,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曾几何时,天朝上国沦为列强侵略与蹂躏的对象,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在人民的头上,喘不过气来。那时,人们救亡图存的探索就从未停止:洋务派师夷长技,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打垮;变法派推行君主立宪,却遭到保守派的镇压;革命派推翻帝制,却被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能看见曙光。“群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中国共产党人拨云去雾,横空出世,给中国带来曙光,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希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结束军阀割据的统治,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赶走了日本的侵略者;以天下为己任,统一百年来残缺不堪的国家而“一唱雄鸡天下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何谈现在和平安宁生活?\n你看,我们站起来了。但摆在面前的是百废待兴和温饱问题。工业化遥遥无期,何谈复兴呢?然而,共产党人从不惧怕困难,从“一五计划”到改革开放,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改革开放,大干四十年,终于富起来了。到2020年,人民从贫困到小康,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的春天——强起来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遭遇了无数的挫折,1998年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大地震……周边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无论怎样,我们党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智慧化解。今天的富裕生活,难道不是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功劳吗?“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我生在新时代,党指给我们方向。我们用坚实的行动迎接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科技时代的到来,走到世界前列。共产党人没有忘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古训,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担当大国责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带领世界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中国智慧已被联合国运用解决世界难题,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由听众变成主讲,由跟跑变成领跑。自豪吧!当代青年,生活在美好时代,更应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我们不必像前辈那样白手起家,更不用像先烈那样抛头洒血,只需培养核心素养,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力量,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相信在党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辉煌,拥有更美好的明天!【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本题为多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各自的内容又都有所侧重。第一则材料体现的是创新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第二则材料体现是团结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侧重是的牺牲精神。第四则材料侧重的是领导者的作用。第五则侧重的是个体要融入时代,献身时代,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题目要求“综合其中两到三句来立意”,五则材料之间可以建立起来多种有机联系。比如,可以将材料二、三结合写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国家的发展强大;将材料三、五结合起来讲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发展进步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材料一、四结合起来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创新发展,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材料三、四、五结合起来写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奉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发展之路。【立意】1.团结一心,共创辉煌;2.树立爱国志,抒写爱国情;3.牢记那些为国家发展进步做出的牺牲和奉献的“英雄”;4.不断创新、探索,创中国辉煌等。【素材】1.\n凝心聚力,这是“城”的防御力量。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以“众”为人和基础,以“志”为精神内驱,构建出众志成城的“城”,同心同圆的“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尽力,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我们全国人民心中更有一座精神之城,钢铁之城。这座城,挺过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经过无数次天灾的来袭而重获新生,在一次次炼狱式磨难中变得更加紧密,更为坚实;这座城,高扬着五星红旗,高悬着家国情怀,并向全世界高调展示了中国无比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2.于社会,我们需要默默奉献,无问西东的榜样引领示范。无论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身陷囹圄也要奋力呐喊的赵一曼,还是“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里稻香”的袁隆平,亦或是鞠躬尽瘁为“中国天眼”耗尽毕生心血的南仁东,甘愿奉献投身祖国基层建设的耶鲁村官秦玥飞,都是把社会责任与报国理想置于生命的高地。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名利、地位永远只是虚幻的荣光,唯有历史滔滔而过成为永恒,个人的价值唯有注入历史岁月变迁发展的潮流,才能历久弥新,成为闪亮的光彩。3.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六)(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文综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六)(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六)(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六)(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文综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理综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阶段性联考三(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联考四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07:27
页数:21
价格:¥5
大小:116.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