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xíng()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jiāo()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节目综合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了“故事讲述场”,生动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根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上面。A.运用B.演绎C.营造【1~2题答案】【答案】1.型焦yùnshù2.ACB【解析】【分析】【1题详解】“大xíng”应为“大型”,意思是:形状或规模大的。注意“型”不要写成“形”。“聚jiāo”应为“聚焦”,意思是: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注意“焦”不要写成“交”。“蕴”读音为“yùn”,意思是:指积聚,蓄藏。“讲述”的“述”读音为“shù”,意思是: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演绎:铺陈,推断,阐发;营造:有计划、有目的地建造。根据语境,“科技手段”与“运用”搭配;“故事讲述场”是“营造”出来的;“中华典籍精华”与“演绎”搭配。故选ACB。3.古诗文名句填空。在古诗文中,文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不泯,“_____,_____”(《行路难》),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韩愈降职远调,却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心弥坚;苏轼仕途坎坷,仍写下“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_____,\n_____”(《岳阳楼记》)自勉,心念万家忧乐;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仍希望“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宋濂求学艰辛,但仍以苦为乐,“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专心学习,最终有所成就。【3题答案】【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不以物喜⑥.不以己悲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⑨.以中有足乐者⑩.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沧、衰朽、满、己、赢”等字词容易写错。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散文集《朝花夕拾》。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C.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第三年时陪国王巡视边疆,他假装生病,被鹰叼起来,被船发现后获救回到了英国。D.《简·爱》中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伯莎·梅森。【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C.有误,选项中的“小人国”表述有误,这是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大人国梗概: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故选C。5.聪明的董小褀同学制作人物卡,完成任务。根据图片内容,将卡片空缺处补充完整。\n姓名:杨志外貌:面皮有青记,腮边少赤须出身:三代将门之后,殿司制使官经历:失陷花卖刀杀牛二发配大名府斗武获提拔失陷生辰纲落草二龙山姓名:林冲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出身:八十万禁军教头经历:发妻蒙耻辱①_____发配上沧州险丧野猪林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姓名:刘备外貌: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出身:织席编屦经历: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②_____一怒摔阿斗三让徐州牧白帝城托孤【5题答案】【答案】①.误入白虎堂②.煮酒论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此题要结合图片内容和人物,写出相应的情节。第①题,结合图片上一人带刀被几杆枪所指的内容以及人物林冲,可知情节为:林冲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第②题,结合图片上两人对饮,一人狂傲,一人谦逊的内容以及人物刘备,可知情节为: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剿灭吕布后,势力渐大。汉献帝封赏有功之臣,并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安排跟献帝一起打猎,试探献帝,并派人时刻关注刘备动向。刘备注意到此时,便每天种菜,让曹操认为自己胸无大志。曹操依然不放心刘备,亲自请来刘备饮酒,试探其心。两人煮梅饮酒,谈论天下大事。就在曹操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之时,一声惊雷划过,刘备顺势扔下酒杯,以显示自己胆小怕事。6.制作人物卡片时,小语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理解产生了新的困惑。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个困惑,帮他解答。困惑一:杨志和林冲出身都不错,但最终都落草。作者这样设定人物,有何用意?困惑二:有人说,林冲相貌如张飞,性格像刘备。真的是这样吗?\n【6题答案】【答案】示例一:我选困惑一。杨志是殿司制使官,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们都想凭着自己的本事,博得封妻荫子,然而在当时社会都难以生存:杨志和林冲不断遇到困境,一直抱有幻想,直到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落草。这样的人物设定更深刻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示例二:我选困惑二。这句话是对的。林冲和张飞外貌相似,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性格与刘备相近,林冲想凭自己的本事博得封妻荫子,从发妻蒙耻辱、发配上沧州,一直抱有幻想,一路忍辱负重;而刘备也因其隐忍的性格,无论在处理吕布的问题上,还是在煮酒论英雄中说自己被雷吓到了,都能忍一时而谋全局。因此,两者性格很相似。示例三:我选困惑二。这句话不完全准确。林冲和张飞外貌相似,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在性格上,林冲是忍辱负重,哪怕被发配沧州,也还是带有幻想,若非被害得走投无路,他总想重回官场。而刘备是韬光养晦,无论在面对吕布的背叛,还是在煮酒论英雄中说自己被雷吓到了,都能忍一时而谋全局,保存实力,以期发展壮大。两人是有本质区别的。【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题要结合名著人物特点、情节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困惑一,可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回答其用意;困惑二,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情节内容阐明观点即可。示例一:选困惑一。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杨志和林冲原本都是朝廷官员,但最后都走上了上梁山的路,都是因为奸臣作乱导致的,这更能体现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示例二:我选困惑二。认为这句话是对的。《三国演义》中描写张飞外貌的句子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水浒传》中在第七回形容林冲的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小说完全按照张飞的外貌来描写林冲,所以他相貌如张飞。而他的隐忍性格和刘备一样。在大相国寺里,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林冲竟然忍气吞声的放走了他;刺配沧州道中,差役董超薛霸将林冲的双脚按进滚烫的水中,烫伤了脚,第二天又让他穿硌脚的新草鞋上路,林冲都忍了下来;初到柴进庄上,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林冲只是低头行礼等,这些情节都体现了他隐忍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中刘备处处隐忍比自己实力强的军阀,比如曹操、吕布等。在刘备心里,“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分析,林冲和刘备的性格形似。\n示例二:我选困惑二。认为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三国演义》中描写张飞外貌的句子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水浒传》中在第七回形容林冲的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小说完全按照张飞的外貌来描写林冲,所以他相貌如张飞。而林冲和刘备在性格上的隐忍是不同的。林冲的隐忍是希望高衙内能够放过自己和家人,一路忍辱负重,还心存幻想。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在刘备心里,“小不忍则乱大谋”。刘备的隐忍则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为建立蜀汉政权,兴复汉室做准备。7.最近小语参与了问卷调查(如图),你了解情况后打算做一张配有艾青诗歌的电子卡片来激励他。下面两首诗歌中哪一首适合做卡片配文?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希望\n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像窗外的飞鸟,像天上的流云,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7题答案】【答案】示例一:选择《希望》。小语目前学习状态有点差,有些疲惫,心理上存在一些困惑。《希望》表达了希望是一直伴随左右的,但与我们始终会有距离,这恰恰是希望的魅力。借此让小语意识到要始终抱有希望,努力前行,不要迷茫。示例二:选择《礁石》。小语目前学习状态有点差,有些疲惫,心理上存在一些困惑。小语可以借诗歌鼓励自己,困难总是有的,疲惫也是常见的,但是要像礁石一样在一个又一个浪的击打下,经历多次磨难,坚忍不拔,藐视大海,淡定从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与运用。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小语当前的心理状态是有点困惑,学习状态有点差,有些疲倦,需要他人的帮助。针对小语的情况,制作的电子卡片要能给小语一定的激励。从两首诗中选择一首,结合诗歌的主题思想激励小语即可。结合《礁石》中的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知,礁石被浪打冲击,但却依然乐观,由此我们可得出感悟: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坎坷曲折,但只要具备了礁石的勇气和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结合小语现在的心理上的困惑与学习状态上的疲倦,可选择《礁石》制作电子卡片,希望小语做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浪头想淹没礁石,冲垮礁石,击碎礁石,但每一次都被礁石击得粉碎。礁石尽管伤痕累累,但它依然坚定,笑对恶浪。人生中的困惑与疲倦袭来,正如这一个又一个的浪花击打在礁石身上一样,只要坚定乐观,淡定从容,你定能走向更灿烂的明天,到达成功的彼岸。结合《希望》中的诗句“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可知,希望是一直伴随左右的,但与我们始终会有距离,这恰恰是希望的魅力。结合小语现在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可选择《希望》制作电子卡片,希望小语意识到要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乐观,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前行,不要迷茫,奋力追寻自己的理想。据此作答。\n二、现代文阅读(28分)8.阅读文章,完成问题。笔墨历史(节选)余秋雨①在山水xiāosè、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③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④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放心写吧!”⑤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⑥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⑦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⑧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家乡近海,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都不识字。⑨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⑩这是我的起点。(选择余秋雨《中国文脉》,有删改)【链接材料】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1)正确书写汉字:xiāosè(2)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童年在学校读书时与笔墨有关的主要事件。\n①_______________②因为岁数太小,每到下课总有老师抱“我”去洗墨。③_______________(3)第⑥段画线句颇有些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对于作者写乡人敬重字纸的意图,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凸显了家乡所有人对字纸文化的尊重。B.强调了家乡农夫渔民都苦于不认识字。C.表现了作者家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D.给予了作者喜爱读书写作的启蒙熏陶。(5)联系文后的链接材料,请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8题答案】【答案】(1)萧瑟(2)①.为了砚台不结冰,老师滴酒入墨让“我们”蘸酒写字②.因为图书馆书少,老师规定让“我们”写小楷字才能借书(3)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学校老师因“我”年龄小而对“我”的特别照顾和关爱,体现了老师对“我”的文化启蒙、激励作用以及“我”对他们的感恩之情。(4)B(5)“起点”意指开始的地点或时间。在文中指作者童年时老师们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而这些都是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的起点、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萧瑟:读音为xiāosè,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注意“萧”字的偏旁为“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注意题干要求“童年在学校读书时与笔墨有关的主要事件”。题空一:结合第②到第⑤段“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可概括:为了砚台不结冰,老师滴酒入墨让“我们”蘸酒写字。题空二:结合第⑦段“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可概括:因为图书馆书少,老师规定让“我们”写小楷字才能借书。\n【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连用三个相同句式,内容相关,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合⑥段“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可知,因为“我”年龄小,学校老师特别照顾“我”,抱着“我”去洗脸上、手上的墨,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爱;结合“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可知,这些关爱让“我”感动、感激,并且激励“我”一定要写好毛笔字,在“我”心中那是老师对“我”的文化启蒙;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能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结合第⑧段“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都不识字”可知,家乡农夫渔民对字纸文化的尊重寄托着平安吉祥的愿望。并不是强调他们都苦于不认识字。故选B。【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分析。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起点”。本义指开始的地点或时间。语境义: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可知,后来作者成为了知名的作家,而家乡、家乡的童年是作者开始文学创作之旅的地点起点和时间起点。结合“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可知,童年时老师们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结合“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可知,家乡的人对字纸非常珍惜、敬重,形成了浓郁的氛围,而这种敬重和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总结: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小时候老师们的关心、家乡人们敬惜字纸的行为和氛围成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的起点、基础。10.非文学性作品阅读。做人莫要宠辱若惊王财贵\n①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有何患?”这是非常有智慧的话。“宠辱若惊”——人家对我们好叫“宠”,人家对我们不好叫“辱”。人家对我们尊敬了,我们感觉受到荣宠了,就很高兴。人家对我们有所冒犯,就会紧张会生气,想办法对抗。在老子看来,你的心受到了冲击,像是受了惊吓,如果人家是宠了你呢,难道你不也惊吓动心吗?反正不论宠、辱,只要动了心,只要惊恐了。②那为什么宠辱会动你的心呢?因为你自己的生命太弱小了。你的生命就好像蜡烛的火一样,不要说风吹草动了,甚至有人在烛火旁边呼吸,似乎生命快止息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内涵如果就这么肤浅,器量如果就这么单薄,一点的宠辱之来,就会若惊。就好像一棵小草,它就往西边弯过去,风从西边吹过来,便会“敏感”,便会宠辱若惊。③心灵为什么会脆弱?因为“贵大患若身”——你原初的心灵并不一定真的很脆弱,而是你“贵大患若身”了。这个“贵”,就是你把一件事抬举了,把它看得了不得,这叫“贵”。贵大患,看成一个不得了的大患。若身,就好像威胁到你的“身”,或者在网络上写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批评到你或者干涉到你,你,就好像身上被砍了一刀一样,这叫“贵大患若身”,你太重视它了。其实那个“大患”有没有真的降临到你身上呀?它在别人的嘴巴里,在空气里,在电脑屏幕上,它真的刺激到你的皮肤肌肉吗?没有,这不得了,你的心受惊了。你的心为什么会受惊?因为你的心太懦弱,不广大,不平正。④人生在这个不坚强、不广大、不平正、不安稳的情况下,生命是随时紧张的,随时准备战斗的,整天到晚和“无影者”打架打不完,他是没有时间精神长进的,他的生命是虚假的,可怜的。有的人想,希望时常有人做他的后盾保护着他,其实,你自己站不住,你依靠谁呢?你常常靠着靠着,佛教说地水火风四大,一个人的生命像一座山像整个地球那样重,赖得如意时,他便“吃香喝辣”,他便如大难临头,仿佛生命不保,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①,远之则怨。”这种人真是难养,不好相处,久而久之,做中流砥柱,八风吹不动的人?你应该不只要自立,不是时常去找避风港,而要做别人的避风港。只要你坚强了、自立了。⑤但为什么一个人总会“贵大患若身”呢?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大患来临呢?因为我把我的生命挺出来,随时都准备接受别人射来的箭,所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你没有你的身体了,你不去受那个箭,即使箭射中你身上了,你不必接招,或者说你不必用你的身体来接招,就让它射过去,你永远是透明的,这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你不要有一种惯性的思考,正在冲击你。⑥我们难得有这个生命活在这世界上,是很可宝贵的,随时可以奉献自己帮助别人的,而不是随时准备接受别人的攻击,准备跟别人对抗的。你要把你生命的意义活出来,跟别人对抗,这种生命是很卑微的。所以老子说:“及吾无身”,这是教导人幸福的一个切实的工夫,圣人不是教你做一个伟人,这个普通的幸福人,就是圣贤,他人生就自得其乐,“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注释】①孙:谦逊有礼。【梳理•论证思路】\n(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理解•论证方法】(2)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段“人家对我们尊敬了,对我们称赞了,我们感觉受到荣宠了,我们就感觉受到侮辱了”,这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只要是动心、惊恐了,都丧失了生命本真的道理。B.第二段“你的生命就好像蜡烛的火一样”,运用比喻论证,阐明了宠辱会动人心的原因。C.第三段用看到网络上批评自己的不中听的话就心惊害怕,论证了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第四段引用孔子话,批驳了有些人不自立只想依赖别人错误思想,倡导人要自立坚强。【运用•文本观点】(3)小江是班里的漫画高手,同学们都喜欢看他的漫画。进入青春期后,小仙的脸上长满了痘痘,小江因而感到烦恼感到自卑。现在,他不再画漫画,写一段文字,对小江进行劝解。【10题答案】【答案】(1)①称赞我们,我们感觉受到荣宠,就很高兴;冒犯我们,我们感受到侮辱,就会生气。②为什么会“宠辱若惊”。③贵大患若身。④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2)B(3)示例:小江,你好。同学们喜欢看你的漫画,你就快乐;同学议论你的痘痘,你就感到烦恼感到自卑,人也变得不快乐了。你的这种表现就是老子所说的“宠辱若惊”。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你的心灵太脆弱了,你把别人的话看得太重要了,你的心太懦弱,不坚强,不广大,不平正,不安稳。经常这样的话你是没有时间精神长进的,你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你的生命是虚假的,可怜的。只要你坚强了、自立了,就不会“宠辱若惊”了。生活中,我们做一个坚强稳重的人,做中流砥柱,八风吹不动的人,不要总是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我们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就够了。\n【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通读全文可知,文章标题提出观点是“做人莫要宠辱若惊”,第①段,论述什么是“宠辱若惊”,从“人家对我们尊敬了,对我们称赞了,我们感觉受到荣宠了,就很高兴。人家对我们有所冒犯,我们就感觉受到侮辱了”来揭示出“宠辱若惊”的表现。然后论述了为什么会“宠辱若惊”,第②至⑤段,分别从“心灵为什么会脆弱”“为什么一个人总会‘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分析了其原因,第⑥段,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就够了”。【小问2详解】B.有误,第②段“你的生命就好像蜡烛的火一样”,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生命的弱小。并非“宠辱会动人心的原因”。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拓展运用。材料写了同学们喜欢看小江的漫画,小江就快乐;同学议论他的痘痘,小江因而感到烦恼感到自卑,人也变得不快乐了。正好印证了文章的内容“心灵脆弱而宠辱若惊”,结合文章内容对小江进行劝解,如第③段的“其实那个‘大患’有没有真的降临到你身上呀?它在别人的嘴巴里,在空气里,在电脑屏幕上,它真的刺激到你的皮肤肌肉吗?没有,这不得了,你的心受惊了。你的心为什么会受惊?因为你的心太懦弱,不广大,不平正”,第④段的“人生在这个不坚强、不广大、不平正、不安稳的情况下,生命是随时紧张的,随时准备战斗的,整天到晚和‘无影者’打架打不完,他是没有时间精神长进的,他的生命是虚假的,可怜的”“你应该不只要自立,不是时常去找避风港,而要做别人的避风港。只要你坚强了、自立了”。言之有理即可。三、古诗文阅读(20分)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寄家书有怀岁寒五友二首(其一)【宋】钱时坐拥云根兴未涯,江楼时复梦归家。庭前一点梅初破,近日新添几个花。读诗歌,从语言、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12题答案】\n【答案】同:语言质朴平淡,都是借物抒情,抒发思乡之情;异:“故乡菊”除思乡外,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庭前梅”仅寄托思乡之情。【解析】【分析】【详解】先分析两首诗的相同之处:语言上,第一首的“登高”“登高”“故乡菊”“战场开”、第二首的“梦归家”“梅初破”“新添几个花”,语言质朴平淡;手法上,第一首借“故乡菊”抒情,第二首借“梅初破”来抒怀;情感上,“故乡菊”“梦归家”“梅初破”,都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再分析不同之处:岑参的诗前两句先叙自己的节日无聊。“强欲登高”,“无人送酒”只是突现自己的孤寂、失落;后两句则袒露心迹,兵荒马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菊花无情,自开自谢,可鲜艳的花朵却硝烟笼罩,其景其情,何其悲哀!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钱时的诗,从题目“寄家书有怀岁寒五友”中,可知作者是家书中借岁寒五友来抒怀,从“梦归家”可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点睛】参考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菊花,这时它们应正在战场旁边盛开。在云起之处有无边的云雾兴起,江楼中又做梦回到了家乡。梦中庭院中的一点梅花刚刚开始绽放,这几天又新开了几朵梅花。13.完成文言文阅读。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n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②,复齐之墟③。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④;攻狄不能下,垒⑤于枯丘⑥。”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⑦,立则丈插⑧,为士卒倡⑨曰:‘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⑩矣,归于何党⑪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⑫,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⑬气循⑭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⑮枹⑯鼓之,狄人乃下。【注释】①田单:齐国大将,以功封安平君。②燕:燕国。③墟:故土。④颐(yí):下巴。⑤坐:驻扎。⑥粘丘:当道的高地。⑦蒉(kuì),拄着铁锹。⑨倡:通“唱”。⑩尚:久。⑪党:处所。⑫虞:欢乐。⑬厉:激励。⑭循:环。⑮援:持。⑯枹(rù):鼓槌。(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②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先生志之矣志虑忠纯(《出师表》)B.修剑拄颐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臣以五里之城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破亡余卒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是关于战争的,【甲】文的鲁国和【乙】文的齐国在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甲】文鲁国取胜的政治保障是A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田单攻打狄并取得胜利的具体做法是B_____(用原文回答);在对战争结果解惑的部分中,【甲】文的曹刿和【乙】文的鲁仲子具有的共同性格特点C_____;同为历史散文,两文皆注重对史料的精当剪裁,两文都对D_____内容采取了略写。【13题答案】【答案】(1)①国家要灭亡啦,我们的生命不久要丧失啦,国家、生命都要归于哪里呢!②听到您的话,(士卒)没有一个不挥泪举臂积极求战。(2)C(3)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4)①.A取信于民②.B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枹鼓之③.C深谋远虑④.\nD作战经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注意重点词“宗庙(国家)、亡(灭亡)、党(处所)”要理解正确;②句中注意重点词“若(您)、莫(没有一个)、奋(举)”要理解正确,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士卒”。【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A.记住,动词/志向,名词;B.长,形容词/修建,动词;C.凭借,介词/凭借,介词;D.剩余,形容词/多,约数词;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正当这个时候,将军有誓死为国的决心,士兵没有贪生的念头。“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中“当此之时”是表时间的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故在“时”后断句;“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中有标志性词语“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在“而”前断句;“将军有死之心”中“将军”是主语,“有”是谓语,“死之心”是宾语,这是一个成分完整的单句,不能断开,故在“心”后断句;“士卒无生之气”中“士卒”是主语,“无”是谓语。“生之气”是宾语,这是一个成分完整的单句,中间不能断开。因此,可断句为: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结合【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鲁国取胜的政治保障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取信于民”。\n结合【乙】文“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可知,田单攻打狄并取得胜利的具体做法是“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枹鼓之”。结合【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深知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结合【乙】文“将军之在即墨,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所以不胜者也”可知,鲁仲子认为不怕牺牲、誓死奋战,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相反,安享富贵、贪生怕死,那就必然要失败。综上可知,两人都能深谋远虑。结合【甲】文内容可知,文章详写论战,略写长勺之战的经过,;结合【乙】文内容可知,文章详写鲁仲子的分析,田单攻狄写得极为简略。由此可知,两文都略写了作战经过。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诚心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份之类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碾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竭尽,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田单将要攻打狄地,前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打狄地,是不能攻克的。”田单说:“我凭借五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率领残兵败将,打败了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攻打狄地却不能攻克,为什么?”田单说完,上车没告辞就离开了。\n田单于是就领兵攻打狄地,果然三个月没有攻克。齐国儿童的歌谣唱道:“大帽子像簸箕,长剑支着下巴,攻狄不能下,地上枯坟垒垒。”田单这才感到害怕,询问鲁仲连说:“先生说我不能攻下狄地,请让我听听您看法。”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的时候,坐下就编织草筐,站起来就用蒉挖土,对士兵鼓动说:‘可以出征了!国家要灭亡啦,我们的生命不久要丧失啦,国家、生命都要归于哪里呢!’正当这个时候,将军有誓死为国的决心,士兵没有贪生的念头,听到了这样的话,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而请求决一死战的,这就是打败燕国的缘故。如今将军东面有封地夜邑的租赋之奉,西面有淄水上游观之乐,腰带的带钩上装饰着黄金,骑马、驾车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有活着的欢乐,没有赴死的心情,这就是不能取胜的原因。”田单说:“我是有决心的,先生记住我的话。”第二天,(田单)就去勉励士气在攻城部队中巡视,站在弓箭和雷石都能打到的地方,亲自操起鼓槌击鼓,狄人这才投降。四、作文(50分)15.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个人送儿子去学艺,交代说:“要好好向老师学习。老师咋做你咋做。”儿子到老师那里以后,老师站他站,老师说什么他说什么。后来老师吃面条呛了一下,一根面条从鼻孔里出来了。他无奈地说:“老师,我真的学不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可以讲述经历,叙说事件,还可以抒发感想。【15题答案】【答案】例文:换一种角度我们早已看惯了那些锲而不舍之人成功的事例,也听惯了“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老调子。在此,我并非要否定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只是想问:真的只有一直走同一条路、做同一件事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吗?事实早已证明: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去努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纵观古今,换个角度便取得傲人成绩的事例不胜枚举。经长期训练而效果不佳的运动员更换项目后,便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巨星;在一个领域“一窍不通”的所谓“傻瓜”,把重点放到另一门学科后,便成了名垂青史的巨匠;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变换一种模式与方法,便茅塞顿开。中华药圣李时珍也曾依父亲嘱托,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可当他目睹考场黑暗且屡试不中后,便毅然决定弃文从医,最终,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他完成了医药巨典——《本草纲目》。试问:上述成功者都是锲而舍之、不思坚持之辈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换了个角度审视自己、思考现实,从而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变身。倘若天下之人都只会在生活的硬木中钻直洞而不会拐弯,历史上不知道会少多少个“李时珍”,多少个“海涅”,多少个“爱因斯坦”。\n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之路上布满荆棘,也有很多分岔路口。只有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深谙变通之道的人,才有可能抵达心中的桃花源。换个角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它不是无能者的托词,也不是失败者的借口,而是奋进者在前行过程中审视的目光,是拼搏者在努力过后的深思。所以,换个角度不是弱者的放弃,而是强者的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它源自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对自我的透彻认识和对个人能力十足的自信。此路不通,不妨就换一条路,或许沿着新的路,便能达到光辉的顶点。相反,不懂变通的人,就像绕树而行的呆子,永远走不出那小小的怪圈。朋友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藩篱时,不妨换个角度审视自己,换个方向试一试。要知道,钻石在黑暗中与顽石并无区别,可一旦把它放在阳光下,便会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材料是一个讽刺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幽默故事。从寓意角度联想和思考来选择立意和选材的方向。可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正面如模仿、模仿莫机械,生搬硬套,贻笑大方;反面如灵活、学习要灵活,灵活才能创新等。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角度思考,谈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谓另辟蹊径。如上分析,可从材料寓意正反两面或产生现象原因等角度进行立意,或批判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危害,或反思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弊端,或赞美灵活、创新等的好处。选取一个方面立意,确定下立意,浓缩一下,就是题目。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一个能表现主题的故事,写清楚来龙去脉,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开篇可直接叙事,例如:自己学习那些名列前茅的同学却未见长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的学习方法等,结尾体现自身的收获或成长。如写成议论文,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点明“生搬硬套”危害,指出改正的方法,点明“创新、换个角度”的意义。与材料相似的经典故事如邯郸学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很多,可做例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44:1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351.2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