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5月份模块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n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材料二: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n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十分讲究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B.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直白、外向,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含蓄、内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C.《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D.《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B.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C.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答案】1.B2.D3.C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以及分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②材料二侧重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5.①意境上,“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②伴奏上,“力度增强”“情绪爆发”与“声音延长的方式”形成对比变化,突出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③演唱表现方式上,“留白”突出了中国诗词“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解析】【1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A.“十分讲究技巧”错误,原文是“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应该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而不是“高水准的歌词”。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直白、外向,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含蓄、内敛”错误。原文是说“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即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错误,条件不充分。即使再修改,它也只能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相似,然而因“歌词”不是“古典诗词”,将永远达不到艺术歌曲的效果。B.“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错误。主体部分呈“并列式”结构。C.“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错误,无中生有。是我国艺术歌曲受到戏曲影响,才产生了“戏曲风格”。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根据中国艺术歌曲的定义,被唱的歌词应该是中国古典诗词,而《诫子书》不是古典诗词。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可知,材料一首先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再依据第二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可知,材料一重点分析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主要包括“中西合璧风格”“古曲风格”“戏曲风格”“现代风格”。\n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材料二首先给“中国艺术歌曲”下定义;再依据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分别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意境上,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将赤壁之战的场景寄托于敌人战船的毁坏这个景物意象结构之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伴奏上,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然后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两者之间形成对比,体现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演唱表现方式上,依据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含蓄、内敛的特点,体现了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n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n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有删改)文本二: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用。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n(选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B.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D.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C.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D.《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8.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9.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②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③唤起子女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9.文本一中的周志刚,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①退休后始终如一地为大家抹墙补路,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②哪怕不被所有人理解,仍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改良小街环境,这种主动的情义担当,就是一种高尚的“无需提醒的自觉”。③当黄泥“有主”,便不再去挖泥,不与人争利,这种“洁身自爱”,体现了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④在周志刚身上,处处都体现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如在找黄泥抹墙这件事上,哪怕对儿女,也不强加自己的意见给他们。\n【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是因为他重视荣誉”分析错误,应该是他想“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B.“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分析错误,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无私。C.“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分析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接替父亲去治理那条脏街。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分析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可知,小说并非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周志刚在询问儿女们哪里有黄泥时,儿女们都装聋作哑,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想让父亲继续对街道的改造工作,他们深爱自己的父亲,心疼他年岁老迈,不想让他太累、太辛苦。而周志刚面对儿女们的不语感到尴尬,“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他在儿女们没有回应之后不会重复说,就是为了掩饰这种尴尬,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周志刚指出“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这是向儿女们说明现在这条街道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从而证明自己行动的合理性,向孩子解释自己找寻黄泥的原因,想以此让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最后,联系开头“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此处周志刚强调自己修补墙面的必要性,是想唤起子女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指出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n在材料一中第一段“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可以看出,周志刚担心周边道路的坑洼影响他人出行,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材料一第三段“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哪怕不被所有人理解,仍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改良小街环境,这种主动的情义担当,体现了“无需提醒的自觉”。材料一第五段“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第六段“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周志刚洁身自爱,不学他人偷黄泥,体现了“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在儿女回家时他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不强加自己的意见给儿女,体现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脏私,忠贤暨共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n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D.少保是官名,明清时少保从一品,太保是其副职。文中是荣誉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的兄长因为替他奔走呼告而劳累致死,母亲也为他伤心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14.杨涟、左光斗等人为什么要承认莫须有的罪名?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D12.D\n13.(1)共捐得几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案件诉讼,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14.①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②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能够延缓死期再做谋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C;“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时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太保是其副职。文中是荣誉称号”分析错误,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应是“太保”副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的兄长因为替他奔走呼告而劳累致死”分析错误。依据原文“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可知,长兄左光霁是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词的解释:(1)“数”,几,几个;“输”,缴纳;“狱”,案件;“为……所”,被动句的标志。(2)“以”,动词,认为;“所司”,即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n“由是”,因而;“破”,破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原文“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可知,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不久(杨涟等人)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案件下交司法部门,能稍微延缓死期为以后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所以可以总结为:(1)害怕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2)希望案件下交司法部门,能稍微延缓死期为以后谋划。参考译文: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共陈述三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诏全部应允施行,因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为何物,如今所处的地方都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不久(杨涟等人)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案件下交司法部门,能稍微延缓死期为以后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n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由于这个使这些人家族全都破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永乐殷尧藩明府雍陶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起笔,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表达羡慕之情,也隐含自己的不平之意。C.颈联用“骥”和“鸡”来喻指殷尧藩,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16.诗歌尾句“佳句多从阙下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具体分析。【答案】15.D16.①能创作“佳句”,是作者对殷明府才华的肯定和赞扬;②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说明殷明府的诗名已经在京城传播开来,亦是一种赞扬与安慰;③诗名在京城传播,意味着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暗含对其美好的期望和劝勉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错误,下文主要抒发了对殷明府的赞美和美好祝愿。B.“也隐含自己的不平之意”错误,无中生有,表现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向往之情。C.“用……‘鸡’来喻指殷尧藩”和“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错误。“九霄终自别鸡群”是说殷尧藩非凡物,终当鹏飞九霄,与凡鸡不同。并非用“鸡”来此喻指殷尧藩;另外,此句蕴含的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可期的美好祝愿,而不是“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故选D。\n【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佳句多从阙下闻”是承接上句“相思不恨书来少”而来,为何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原来诗人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能创作出“佳句”,表明殷尧藩确有才华,这对于一直关爱他的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而“阙下”代表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指京城。诗人经常从京城听到殷尧藩创作的佳句,说明殷尧藩的诗名已在京城传播开来,表达了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此句又与颈联“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呼应,诗人一直认为殷尧藩是千里马,这小小县城容不下他;诗人认为他终有一天会离开“鸡群”而鹏飞九霄,得到重用;果然殷尧藩的名气已经在京城传开,这也印证了诗人前面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此句其实是勉励殷尧藩好好努力,未来定会大展宏图,含有劝勉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与“逝者如斯,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楼梦》第37回探春请柬云“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其中“扫花以待”语出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很多古诗文中对“星宿”有所涉及,如王勃《滕王阁序》的“星分翼轸”,还有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答案】①.汨余若将不及兮②.恐年岁之不吾与③.花径不曾缘客扫④.蓬门今始为君开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汨、缘、蓬、扪、胁、徘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站在景明楼上,凭栏凝视,(\n)。快步出楼下桥,细看柳树,粗粗胖胖的树身上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有的沟黑棱灰,似知了乱爬,形同蝉虫出洞;有的棱突暴张,白皮外露,势若万马奔腾;①有的形如游人,或走或站或坐。从眼前的一棵柳,到堤两边的临水柳,再到环昆明湖的无数柳,它们已与颐和园的山水楼台亭榭融为一体,②与游人们对望一年又一年,坦然面对春夏秋冬,淡然于人们的遗忘。一阵劲风,呼啸万寿山林,卷起昆明湖水,叫湖水翻腾,也使我思绪空灵。我想起了杭州西湖苏堤柳,想起遍生天山南北的左公柳,想起古文中的五棵柳……在我心里,③棵棵柳树,行行柳荫,都是公在百姓,利在天下,贵在品德。眼前,④这西堤的柳,扎根泥土,抵浪护堤,出尽全力;这天下的柳,纵然乱风卷丝,仍身正干直。远山的玉峰宝塔,(),脚下的漫漫长堤,响动的南水北调一渠清流,古树发新芽的满眼绿柳,让我生出万千感慨:造塔的人,造桥的人,造堤的人,造福百姓的人,历史无名还有名。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的地方,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运用拟人,以游人或走或站或坐的不同姿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柳树树皮的纹路。B.②运用拟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态,描写出柳树在寂寞中的坚守和它的坦然淡然。C.③运用排比,句式整齐,感情强烈,表现了柳树的大我情怀和可贵的精神品质。D.④运用拟人,突出了西堤的柳奉献精神和正直的优秀品质。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京城闹市,而且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B.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京城闹市,还是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C.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D.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边关要塞,还是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B.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近处的西堤之桥C.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D.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近处的西堤之桥\n【答案】18.A19.B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运用拟人”分析错误,此处应是“比喻”,本体是“柳树树皮的纹路”,喻体是“游人或走或站或坐的不同姿态”,二者具有相似性。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病因: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和后文“都……”搭配不当,可改为“不论……还是……”。②语序不当:“京城闹市”和“边关要塞”两词,依据文章行文思路,应该是由眼前的“西堤柳”而想到“边塞柳”,由近及远,所以,应该先说“京城闹市”,后说“边关要塞”。③成分赘余:“边关要塞”和“地方”二词重复赘余,结合“京城闹市”一词,为使句式统一,应该将“的地方”去掉。均没有以上语病的只有B。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第一空,由“我站在景明楼上”可知,本句的主语为“我”,依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后一句应该填写“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排除AB。第二空,依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由“远山的玉峰宝塔”可知,该空应填写偏正结构的“近处的西堤之桥”较为合理,排除AC。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天和核心舱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①____。为此,科研人员为天和核心舱研制了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其提供能量来源。与传统刚性、半刚性的太阳电池翼相比,柔性翼体积小、展开面积大、功率重量比高,\n单翼即可为空间站提供约9千瓦以上的电能,可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对于飞行器来说,搭载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仅仅是“行百里路半九十”,②____,才是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为确保柔性翼安全可靠且一次性成功在轨展开,研制团队在地面进行了大量的高低温、载荷拉偏试验,极大提高了仲展机构在太空中可重复展收的高可靠性。太阳翼在舱外工作,③____,除了需要经历8000次正负100℃的高低温循环外,还要经受低轨环境中原子氧、等离子体、紫外辐照、电离辐照等多种空间环境的考验。研制团队在地面完成了40多万次热真空疲劳寿命试验、l00多万次常温常压寿命试验,让柔性太阳电池翼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适应性。2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单翼即可为空间站提供约9千瓦的电能,可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和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22.(1)需要耗费巨大能量;(2)太阳翼的成功在轨展开;(3)要面对的空间环境极其恶劣。【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约……以上”不能同时使用,可以删掉其中一个词;二是“满足……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在“航天员”前面加上“保证”。【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强调航天器“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后面“为此”“为其提供能量来源”,可见,此处说的是航天器耗费能力大,据此应填“需要耗费巨大能量”;第二处,前面围绕的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后面说“才是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为确保柔性翼安全可靠且一次性成功在轨展开”,可知此处应填“太阳翼的成功在轨展开”;\n第三处,前面说“太阳翼在舱外工作”,后面“除了需要经历8000次正负100℃的高低温循环外,还要经受……等多种空间环境的考验”说的是工作空间环境恶劣,据此应填“要面对的空间环境极其恶劣”。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加法带来文明,文明带来累积。——【美】莱迪·克洛茨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于是天使就显露出来了。——【意大利】米开朗琪罗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加法与减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做简单的富人“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为了他的诗歌王国,抛却世俗的束缚,在走向远方的路途上以梦为马,一往无前。而我们,终究以何为追求?我选择做生活的“减法”,精神的“加法”,做一个简单的富人。生活上做“减法”的人是简单的,简单的人是幸福的。他竭力去做一件简单的事,以使得精神世界富足。正如苏轼,当他放下外物的牵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拥有了一颗轻松豁达的心。喜爱拾荒的少年三毛是简单的,一截树枝,一个不完美的琉璃球,构成了三毛缤纷的童年。她对幸福的追求如此简单,又如此终身不渝。当住进撒哈拉沙漠,拾荒者依然在挖掘幸福。沙漠中不知何人丢弃的彩色地毯,半埋于黄沙的骆驼头骨……悉数被她收藏进家中,与她共度浪漫的生活。简单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能看见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能尊重水滴石穿的努力,也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能欣赏单调简单的生活,也能在微小的事物中发现幸福的意义。至此,我们才晓得,原来富有不限于财产的多少,而是指精神的广阔。如此看来,追求简单,不正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吗?不正是在追求幸福吗?聪明人在生活上做“减法”,把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简单,并不意味着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而是指身无物质的束缚和羁绊,拥有着生命的单纯。就像庄子,楚王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他宁愿选择曳尾涂中,正因为生活的简单,生命的单纯,才使他有机会在精神上做“加法”,他活成了我们精神上的一轮明月。\n陶渊明是简单的,尽管“结庐在人境”,却有不为物所累的境界,东篱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之上的一抹云霞,便快意于心了。木心是简单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片片页页的文字却彰显了他生命的从容之态,别人的万丈深渊是他的鹏程万里。梭罗追求追求简单化的物质生活,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把因物质生活简单化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上。他们的生活一样的简单,但谁能说他们不幸福。他们都能很好地处理“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简单,精神富有的人吧,勇敢地挣脱物质的牵绊,简单地生活,以一颗纯粹的心去拥抱精神的丰盈和浪漫,这才是一种无量的幸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材料是三则名言,主要内容集中在“减法”与“加法”上面。第一则老子的名言,“为学”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要积累越多越好。“为道”是求对于道的体会,“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拆除偏执妄见,开阔心胸视野以把握“道”,提升主体的精神境界。对象不同,思维就不同。第二则莱迪·克洛茨的名言,加法定义了最早的文明,人类通过不断添加,不断扩张,让这个世界呈现繁荣。个人学习、全面成长、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等多个方向都有加法的加持。但有时我们也许也有必要作出反思,过度的加法是否会让人、让环境、让社会不堪重负?庄子云:“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是不是只有加法一条路途?有没有更好的路途可选?第三则名言是米开朗琪罗的,他谈到“去除多余的大理石,天使就显露出来了”,“大理石”“天使”可以象征什么?在行文时要思考。减法思维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决策时洞察真相,删繁就简,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人生有的时候需要做“加法”,有的时候需要做“减法”,有的时候需要“加法”与“减法”平衡。从写作任务来看,主要是阐述“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考生在行文时要对“加法”“减法”的内涵、外延有所界定。比如在生活上减少物质要求就是做“减法”,而通过读书等丰富内心,丰盈精神是“加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并谈及二者关系。行文可偏重“加法”或“减法”,但另一方面不能丝毫不提。立意:\n1.加法带来文明,减法让世界更美好。2.大道至简,化繁为简。3.加法减法是互补的。4.生活做减法,精神做加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6 10:12:28 页数:21
价格:¥3 大小:44.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