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总第七次模块)(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所谓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时作画,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来泛指图画。青、绿二色在汉代之后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艺术的传入。从现存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能够看到大量石青、石绿被运用于描绘山石、树木和佛像的服饰。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石、树木仍可见敦煌壁画中树石之身影。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将青色发展到极致的门类则是“青绿山水”,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因此展子虔又被誉为“唐画之祖”。而习展子虔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更是将青绿山水推到了盛唐画坛最受欢迎的绘画门类,后人将二人合称为“大小李将军”,并称李思训为山水画“北宗”之祖。在青绿山水画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家喻户晓,此画卷长近12米,气势辽阔,画中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又有林木村野、舟船桥梁、亭台楼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将秀丽山河绘于一卷,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山水的灵气所在。青,在工艺品中,当属青花瓷最为出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方文山在歌曲《青花瓷》中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出了古时天青色的青花瓷是一色难求。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类十分的讲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青、珠明料、苏麻离青等。由于青料的选择不同,最后呈现的青色存在一定差异。现通过考古发现,青花瓷自唐就有,经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国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类之一,足可见青色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之深。传统服饰当中青色的运用同样十分常见。清代青色系服饰的色彩种类大致有蓝色、月白、品月、宝蓝、石青、绿色、碧色、缥色、青莲、雪青、元青、苍青。但是由于织物容易腐坏,保存难度较大,清代以前的织物保存完好的较少,对服饰色彩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仍可以从古代人物画中找到青色服饰的具体形制。例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能够看到穿碧色、石青、绿色、缥色的侍女、乐伎和舞姬;《宋仁宗后坐像轴》中身穿正青色翟衣的皇后。青,在先秦时期被儒家归类为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在此基础上\n将青赋予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中“仁”的象征含义。“仁”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品性之一,被中国人保留至今,而“青色”也跟随着“仁”在思想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说文解字》和刘熙的《释名》之中“青”又分别被解释为“青,东方色也”和“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古人为何要将色彩与方位时空相互联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和中国古代为农耕文明有关。《尔雅·释天》中将“春”又称为“青阳”,这是“青”与“春”产生的一次直接性关联。“青”具备泛指性和模糊性,是“青色系”的统称,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所以古人将踏春称为“踏青”,而非“踏绿”。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摘编自余智鹏的《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有删改)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为了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就将苍、蓝、碧等统称为青。B.中国的传统绘画在有了青山绿水的样式后,才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局面。C.青花瓷的“青”各有不同,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不同,青料分为回青、石青等。D.“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象征“四方”的东方,也象征“四时”的春天。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为了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错误,原文说“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而不是“为了”,选项曲解文意。B.“……后,才……”错误,原文是“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选项省去了“更为”两字。C.“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不同,青料分为回青、石青等”错误,不同的青料呈现出不同的青色,与文化内涵无关。故选D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条理清晰,首尾呼应,逐层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B.文章用《诗经》《劝学》等论据,论证了“青”在古代诗文中大多以叠词形式出现。C.文章通过古代人物画中的服饰研究,论证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青色运用十分常见。D.文章论证选材广泛,从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对“青”的青睐。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青’在古代诗文中大多以叠词形式出现”错误,结合“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可知,文章举《劝学》,是为了论证古人对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故选B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青、石绿对山水灵气的表现,使中国古代青山绿水画《千里江山图》富有韵味。B.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出土的工艺品、服饰、画作等去研究“青”的具体颜色种类。C.“青”跟中国农耕文明有关,它既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蕴含东方审美的精神特质。D.中国人喜爱青色,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也是一种蕴含东方审美的精神特质”错误,原文说“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n的精神特质”,可知“青”本身不是“精神特质”。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人工智能正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机器人送外卖,写诗,虚拟大学生,还是各种自动化设施,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这种趋势还正继续深化。与此同时,何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却并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定义。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会到怎样的层面,也一直是被讨论的焦点。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各种人群主体中,也不缺少哲学家的身影。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英瑾。封面新闻:相对而言,很多人会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偏工科的科学研究,而您研究哲学,为什么想到要用哲学来谈论人工智能呢?您是如何看待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是怎么想到要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哲学思考对象?徐英瑾:哲学思考有一个问题,很多话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欣赏莱布尼茨的话,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演算去弄清是非。有一些终极体悟算不出来,但是这个比例不会很高。分析哲学比较重视论证性,但忽略全局性。欧陆哲学重视全局性,却忽略论证性,我想要做的就是把这两者取长补短,加以综合。这不是很简单就能做到的,但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封面新闻: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预测很多。不少人担心“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您如何看?徐英瑾:任何事物,我们不能光要它的好处,不要它的风险。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就是,要让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活人。但这样肯定会带来风险,但如果发展人工智能就还必须冒这个风险。如果不冒这个险,它会变得非常笨,也不是人类想要的人工智能。这就像打仗,有人赢,那么就有人败。人类对风险是有相当高的控制能力的,尽管这种控制不是绝对的。其实不只是对机器人,人类对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为了把飞机突然“发疯”这件事情的概率降到最低,人会用“任何时候驾驶室必须至少有两个人同时在场”的规则。但这也不能将风险降到绝对为零,因为还是有两个人在驾驶室里一起发疯的可能。我个人觉得,人类是怎么防范自己失控,就应该怎么去防范人工智能失控。如果人工智能拼命往邪恶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人工智能干坏事,而是人在利用人工智能干坏事。当然人工智能会让坏事变得更加严重。至于担心人工智能在肉体、物理上对人的毁灭,我觉得大可不必太担心。因为很强的人工智能与黑暗之间的结合,要加很多安全阀。只要不给人工智能独当一面的机会,就能很好拦阻这种状况的发生。但我不确定我的想法是不是过于理想主义。毕竟现在世界处于比较分裂的状态,各个国家的人类会不会坐下来协商,也都是不确定的、未知的。封面新闻:你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什么规则来约束一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防止从事人工智能的从业者是十足的科技狂,创造出一个疯狂的机器人,没有底线,做出对人类杀伤性极强的事情吗?徐英瑾:其实越是定规范,人类越是会有逆反心理。我觉得,相比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较为不用担心。对于进攻的恶势力,我不认为防御方会失手。因为防御方也可以获得技术,而且官方会支持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我觉得,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失控的人工智能,而是要去警惕掌握人工智能的人发疯。防止人性的恶,才是关键。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状态是这样的: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局限。不要依赖它。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又要与它的缺点作斗争。比如大数据时代对人的信息全面采集造成对人隐私权的侵犯,我个人有一个思考是可以发展小数据技术。当这个技术帮我们进行信息处理时,不会把个人信息上传到云,而是当下处理。就像保密单位那样对信息进行小范围使用和相对封闭化的处理。封面新闻: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工智能,有怎样独特的优势?\n徐英瑾:不少人注意到,一些物理学、社会学概念经常会被混搭用到其他领域内,比如量子婚姻、量子物理学,熵的增加和递减。而哲学就是让这些概念用在正确的抽屉上,不要混场,不要串戏。有的人会说,不是讲究融合嘛。但是融合的前提是分开。先分清楚概念才有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封面新闻:如果用比较简要精练的语言来概述,人工智能哲学的核心主题是在讨论什么?徐英瑾:就是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研究。我把天下学科都罗列一下,发现只有哲学才能干得动这活儿。研究人工智能不能不知“意向性”,而“意向性”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概念。(摘编自2021年11月26日·中国经济网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李心月)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工智能的问题,徐英瑾认为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能对诸如量子婚姻、量子物理学等概念进行区分与融合。B.被问到有人担心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时,徐英瑾认为干坏事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利用人工智能干坏事。C.面对是否有必要制定规则来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提问,徐英瑾表示防御方可以获得技术,而且官方也支持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D.关于为何想到要用哲学来谈论人工智能的问题,徐英瑾解释自己想要把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结合起来研究,取长补短,加以综合。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访谈是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正在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进行的,访谈试图探寻人工智能的本质,聚焦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B.作为哲学教授的徐英瑾,将偏工科的人工智能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思考对象,在取长补短,综合分析中以哲学视角思考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C.面对“强人工智能”的威胁,徐英瑾教授举飞机驾驶室的例子,说明人类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风险控制并不绝对,但他同时也认为人类对风险有很高的控制能力。D.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研究,是人工智能哲学讨论的核心主题,只有哲学才能探寻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会到怎样的层面。6.(6分)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徐英瑾建议怎样防控“强人工智能”与黑暗的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诸如量子婚姻、量子物理学等概念的区分与融合”错误。由原文“而哲学就是让这些概念用在正确的抽屉上,不要混场,不要串戏。有的人会说,不是讲究融合嘛。但是融合的前提是分开”可知,可知是分开、分清,且“等概念”表达模糊。故选A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有哲学才能探寻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会到怎样的层面”错误。从原文“封面新闻:如果用比较简要精练的语言来概述,人工智能哲学的核心主题是在讨论什么?”“徐英瑾:就是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研究。我把天下学科都罗列一下,发现只有哲学才能干得动这活儿”来看,徐英瑾要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哲学才能“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研究”,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6.①正确处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既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也明了人工智能的局限。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与它的缺点作斗争;②防止人性之恶:警惕掌握人工智能的人发疯;\n③发展数据技术:防御方要获得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并获得官方支持。(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状态是这样的: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局限。不要依赖它。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又要与它的缺点作斗争”可知,要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局限。不要依赖它。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与它的缺点作斗争。由原文“人类是怎么防范自己失控,就应该怎么去防范人工智能失控。如果人工智能拼命往邪恶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人工智能干坏事,而是人在利用人工智能干坏事。当然人工智能会让坏事变得更加严重。至于担心人工智能在肉体、物理上对人的毁灭,我觉得大可不必太担心。因为很强的人工智能与黑暗之间的结合,要加很多安全阀。只要不给人工智能独当一面的机会,就能很好拦阻这种状况的发生”可知,防范人工智能失控,加很多安全阀。不给人工智能独当一面的机会,警惕掌握人工智能的人发疯,防止人性的恶。由原文“我觉得,相比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较为不用担心。对于进攻的恶势力,我不认为防御方会失手。因为防御方也可以获得技术,而且官方会支持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可知,要发展数据技术,防御方可以获得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获得官方支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昆明记(节选)于坚昆明的夏天黄昏特别漫长,下午在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喝茶,是享受之一。泡上一壶,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一人躺在一把藤椅上。天气凉爽爽的,风吹柳摇,满世界像是开着天然的大空调。几个朋友,说一下话,喝几口茶,一个个呆呆地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想当然认为,阳光都是洒在叶子朝着它的一面,却发现树叶的底部也有光辉,原来是从水面上反射上来的,并且又再照亮了树叶下面的人。那阳光从树冠慢慢地向下溜,犹如刮胡子的刀片,到六点钟的时候,连树根那里都会灿烂起来,树顶却阴郁了。湖水里面飘满天上的晚霞,金色池塘,几只野鸭子在其间游来游去,公园里面到处是紫气。偶尔可以见到两个人,还在下象棋。有四个男女,还在搓麻将。一个朋友说,走,吃饭去了。就出了公园,顺湖边走到叫红灯笼的那一家,进去就有一桌刚刚空掉、杯盘狼藉的桌子,伙计马上收拾干净,摆上几套新的碗筷,又沏上好茶,就点菜。点菜也不照菜谱,而是直接到厨房里去,那里各种生菜熟食已经摆好,想吃什么点什么。长得像大赤包的老板娘亲自为你介绍每样菜的做法。就点了腌莲花白炒小腊肉、蒸茄子芋头花、大理雕梅扣肉、清水苦菜、豆花鲤鱼、老奶洋芋几样。够啦,老板娘说,莫浪费,不够么又点。当其时也,昆明到处在吃,有的地方,一条街都是桌子,跑堂的都搞不清自家的桌子是哪几张。吃什么的都有,宣威老火腿、广东烧腊肉、湖南毛家菜、四川乡巴佬、山东大饼、过桥米线、烧豆腐……吃烧豆腐这种东西最好玩,食客全部围着火塘,火塘上架个铁条的烧烤架,底下是泥炭火,上面烤上建水运来的小方块的臭豆腐,烤到冒油,蘸着作料吃。作料分干湿两种,湿的,配卤腐汁、芫荽、辣椒、酱油等;干的,配干辣椒粉、盐巴、味精、花椒粉等。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她用若干小碟,每个小碟代表一位客人或者一伙客人,食客想吃哪块夹哪块,你吃一块,她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账。在夜幕降临之际端上来的一桌菜,用不了多少时候,就吃到盘子漏底,还要加两个,一个是油煎八宝饭,一个是芋头煮肉皮,好吃得要命,要命地好吃。管不得那么多了,我再吃一块肥肉。\n酒足饭饱,买单的笑笑,走,喝茶去。这回是去花间集,顺着湖边走,都是茶馆,都是坐满在露天里喝茶玩牌的人,夜晚的序曲才结实,第一小节刚刚开始,喝罢茶还要吃些水果,还要找些话讲讲,还要搓搓麻将,看场电影……玩场多了。这里写的只是昆明千篇一律的日子中的某些细节,如果要写下去的话,那是无法打断的。这种生活过去几百年中一直如此,自从昆明成为一个城市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渐渐地越来越精致讲究夸张罢了。“建都邑,成聚落,心有赖于木石泥工,云南至明洪武年间,移中原之民实滇,故房屋建筑无异于中原。”覆盖屋顶的瓦,外省用的是板瓦,昆明用的是筒瓦,按规矩是皇家巨室才可用筒瓦,因为滇多大风,故明朝“特敕许用”。在五百年间,人们精雕细刻,手工建造了一座到处是画栋雕梁、青砖汉瓦的城市。房屋的细节已经非常讲究,要疏影横斜,要曲径通幽,以使人生更具有诗意。昆明气候温和,雨水和阳光恰到好处,真是多一分嫌热,少一分嫌冷,仅仅适宜于生命,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不慌不忙。这是一个永远不急着赶到哪里去的城市,从来没有一辆叫做时代的列车在旁边气喘吁吁地催促它,有,可能它也无所谓,让它等着吧。它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对于它来说,营造舒适人生的种种材料都已经足够,它不需要再改造什么,扩张什么,侵掠什么,图谋什么。水草丰美、天空蔚蓝、鲜花阳光、滇池里有生生不竭的鱼虾……正如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对身体而不是对野心有益的城市,它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它不是某种文明史或征服史的象征,它不是一个文化上的符号、你唱罢我登台的戏台,它只是大地、花朵、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物产,只是让人安居乐业的寓所。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这城市的目的简单得很,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蘑菇,中秋尝宝珠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羊肉火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怎么写得那么慢,那么不厌其烦,昆明可能最心领神会,他写的就是人们怎样“过日子”噻。(有删改)7.(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几个朋友在翠湖公园休闲,用大量的笔墨,对阳光作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在光影变化中描绘出宁静悠闲的生活画面。B.作者用“气喘吁吁”的时代“列车”,来映衬“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的昆明,凸显出昆明“不慌不忙”的城市品格。C.文章引用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语句,意在强调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是一个“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的城市。D.文章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多用口语和充满地域特点的昆明方言,形成了朴实通俗的语言风格,使文章鲜活真实,亲切自然。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意在强调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是一个‘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的城市”理解有误。文章引用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语句的意思为“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强调“莫辜负”。说明昆明这个城市适宜于生活,不慌不忙,好好享受这些美好,不要辜负了这些美景。强调人们要好好享受美景,珍惜昆明带来的恩赐等。8.(6分)本文详细描述吃烧豆腐的情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①通过写吃豆腐的方式,作料的种类,计数的方式,再现了昆明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体现饮食之乐;②通过写食客没有严格的坐桌规定,不需要操心吃的数量,想吃哪块夹哪块等突出了昆明人的随性自在,乐享生活;\n③通过写卖烧豆腐的姑娘特殊的计数方法,表现了人们彼此的信任,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安逸闲适的氛围。(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占1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写了吃豆腐的方式,如“食客全部围着火塘,火塘上架个铁条的烧烤架……烤到冒油,蘸着作料吃”;作料的种类,如“作料分干湿两种”;计数的方式,如“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帐”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吃烧豆腐的独具的地方特色,体现当地人们的饮食乐趣。抓住“食客全部围着火塘”“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食客想吃哪块夹哪块”等分析,食客全部围着火塘,没有严格的坐桌规定;只管坐下就吃,不需要操心吃的数量;想吃哪块夹哪块,随性而吃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昆明人的随性、自由自在,他们是在享受生活。抓住“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她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账”等分析,食客随性自在,卖烧豆腐的姑娘也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可以默默数着,也可以用干包谷计数,人们彼此互相信任,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安逸闲适的氛围。9.(6分)于坚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①文章选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从吃、喝、玩、住等方面,展现昆明市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像市民一样生活”;②文章在世俗生活中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让人安居乐业”,在于“过日子”本身,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态度,这就是“像上帝一样思考”。(每点3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结合“泡上一壶,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一人躺在一把藤椅上”“几个朋友,说一下话,喝几口茶,一个个呆呆地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偶尔可以见到两个人,还在下象棋。有四个男女,还在搓麻将”等分析,开头介绍昆明人的简单日常生活。第二、三、四段写昆明人的吃,吃的菜式,吃的方法,吃的乐趣等。第五段写昆明人的喝。第六段写昆明人的住,如“在五百年间,人们精雕细刻,手工建造了一座到处是画栋雕梁、青砖汉瓦的城市”。第七段写昆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好好享受这些美景。也就是说文章并没有选取昆明的一些名胜古迹来写,而是选取了市民的普通生活来写,如写昆明人的吃、喝、住、玩等,富有地方特色,介绍昆明人的生活方式,如“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蘑菇,中秋尝宝珠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羊肉火锅”,展示昆明人的原始生活状态。这就是“像市民一样生活”。结合“这是一个对身体而不是野心有益的城市,它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它只是大地、花朵、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物产,只是让人安居乐业的寓所。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等分析,在写了昆明人的吃、喝、玩、住等方面之后,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这座城市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那么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日子”本身,昆明就是在教人们怎样“过日子”。这就是“像上帝一样思考”,思考什么是生活,生活的价值意义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辅国本飞龙小儿,粗闲书计,给事太子宫,上委信之。辅国外恭谨寡言而内狡险,见张良娣有宠,阴附会之,与相表里。建宁王倓数于上前诋讦二人罪恶。二人谮之于上曰:“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上怒,赐倓死。于是广平王俶及李泌皆内惧。俶谋去辅国及良娣,泌曰:“不可,王不见建宁之祸乎?”俶曰:“窃为先生忧之。”泌曰:“\n泌与主上有约矣,俟平京师,则去还山,庶免于患。”俶曰:“先生去,则俶益危矣。”泌曰:“王但尽人子之孝,良娣妇人,王委曲顺之,亦何能为!”肃宗乾元元年春二月朔,以殿中监李辅国兼太仆卿。辅国依附张淑妃,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势倾朝野。三月甲戌,徙俶为成王,戊寅,立张淑妃为皇后。张后生兴王佋,才数岁,欲以为嗣。上疑未决,从容谓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曰:“成王长,且有功,朕欲立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臣不胜大庆。”上喜曰:“朕意决矣。”庚寅,立成王俶为皇太子。二年春二月壬子,月食。先是,百官请加皇后尊号曰“辅圣”,上以问中书舍人李揆,对曰:“自古皇后无尊号,惟韦后有之,岂足为法!”上惊曰:“庸人几误我。”会月食,事遂寝。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穷,上颇不悦,而无如之何。太子詹事李辅国,自上在灵武,判元帅行军司马事,待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及还京师,专掌禁兵,常居内宅。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三司、府、县鞫狱,皆先诣辅国咨禀,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宦官不敢斥其官,皆谓之“五郎”。(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李辅国用事》)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B.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C.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D.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辅国经常在银台门处理国家的政事,不管大小事,都由李辅国口宣制敕,写好后交给外面去执行,等事情完结后才上奏给肃宗。李辅国又设置察事几十人,暗中让他们打听民间的秘密事情,然后再进行审讯。如果要追查什么案子,朝廷各部门都不敢加以拒绝。第一个“事”作“决”的宾语,第二个“事”作“无大小”的主语,两个“事”之间要断开,排除A;“制敕”为名词,是一个词,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故选D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戌,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称之为干支纪元法。如此处的“甲戌”就表示纪年。B.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常用“社稷”代表国家。C.尊号,古代尊崇帝后或其先王等的称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无需避讳。D.敕,古代帝王的诏书、命令,有敕书、敕命、敕符、敕许、敕封、奉敕、宣敕等。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此处的‘甲戌’就表示纪年”解释错误,此处表示纪日。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nA.李辅国外表上看起来恭顺谨慎、沉默寡言,但内心狡猾、阴险,肃宗为太子时李辅国在太子宫中供事,肃宗十分信任他。B.肃宗听信李辅国和张良娣的谗言,赐李倓死,消除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头之患,此事件也引起广平王及李泌的恐慌。C.张皇后想立兴王李佋为太子,肃宗对此犹豫不决,征求李揆的意见,李揆赞同肃宗的想法,立成王李俶为太子。D.朝廷中的百官请求给张皇后加“辅圣”的尊号,肃宗询问李揆后,非常震惊,恰逢出现月食现象,加尊号之事就停止了。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消除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头之患”说法错误,原文“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是李辅国和张良娣的谗言,没有说肃宗以建宁王李倓为心头之患。故选B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泌与主上有约矣,俟平京师,则去还山,庶免于患。(2)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13.(1)我与皇上有约定。等待收复京师以后,我就离开这里返回山中过隐居生活,或许可以免除祸患。(2)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还没有审讯完毕,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部放掉。赋分点:(1)“俟”,等待;“平”,平定、收复;“去”,离开;“庶”,或许。(2)“或”,有的;“推断”,审讯;“诣”,到;“纵”,放。参考译文:李辅国本是宦官中的飞龙小儿,粗通文墨,在太子宫中侍奉,肃宗非常信任他。李辅国外表恭顺谨慎,寡言少语,而内心却狡诈阴险,看见张良娣受到肃宗的宠爱,就暗中依附张良娣,与她内外勾结,建宁王李倓多次在肃宗面前揭发二人的罪恶,二人就向肃宗进谗言说:“建宁王李倓怨恨没有能够被任命为元帅,想要谋害广平王李俶。”肃宗听后大怒,就下令赐建宁王李倓自杀。于是广平王李俶与李泌都内心恐惧。李俶谋划要除掉李辅国与张良娣,李泌说:“这件事不可行,您难道没有看见建宁王遭到了杀身之祸吗?”李俶说:“我私下为先生担忧。”李泌说:“我与皇上有约定。等待收复京师以后,我就离开这里返回山中过隐居生活,这样或许可以免除祸患。”李俶说:“先生如果离开,我就更加危险了。”李泌说:“您只管尽儿子的孝心。张良娣是一个妇人,您如果能够委曲求全顺从她,她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肃宗乾元元年春二月初一,肃宗任命殿中监宦官李辅国兼任太仆卿。李辅国依附张淑妃,兼任元帅府行军司马,权势压倒朝野人士。三月甲戌日,广平王李俶被封为成王,戊寅日,肃宗册立张淑妃为皇后。张皇后所生的兴王李佋,年纪才几岁,张皇后就想把他立为太子。肃宗犹豫不决,就口气和缓地对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说:“成王年纪大,而且有战功,我想立他为太子,你看怎么样?”李揆拜了两拜祝贺说:“这真是国家的大幸,我不胜欢喜。”肃宗高兴地说:“朕心意已决。”庚寅日,肃宗立成王李俶为皇太子。肃宗二年春二月壬子日,出现月全食。在此之前,百官请求加封张皇后尊号为“辅圣”,肃宗把此事问中书舍人李揆,李揆回答说:“自古以来皇后都无尊号,只有韦皇后曾经有过尊号,怎么值得效法呢?”肃宗吃惊地说:“这些庸人几乎误了我的大事。”适逢月食出现,于是此事搁置。后来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相互勾结,横行朝中,干预政事,无穷尽的请人办事,肃宗心中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n太子詹事宦官李辅国,自肃宗在灵武时,就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侍奉在肃宗左右,宣布诏敕诰命,肃宗把四方来的文书奏疏,军中的印玺符契以及军队的号令集训等事,全都委任于他。到收复京师后,李辅国又专门掌管禁军,常常住在宫中的署舍里,肃宗所颁下的制敕,必须经过李辅国画押签署,这样之后才能施行。宰相以及百官不在正常时间上奏时,都通过李辅国禀告和受旨。李辅国经常在银台门处理国家的政事,不管大小事,都由李辅国口宣制敕,写好后交给外面去执行,等事情完结后才上奏给肃宗。李辅国又设置察事几十人,暗中让他们打听民间的秘密事情,然后再进行审讯。如果要追查什么案子,朝廷各部门都不敢拒绝。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还没有审讯完毕,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部放掉。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三司以及府、县审理案件,都要先报告李辅国,听候他的指示,随他的意思而判,声称是皇上的制敕,命令实行,没有人敢于违抗。宦官不能直呼李辅国的官名,都称他五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①苏轼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②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③。【注】①李伯时,名公麟,宋朝著名画家、诗人,是苏轼的好友。此诗为苏轼刚结束贬谪黄州的生活回京担任翰林学士时所写。好头赤是马名。②优孟,战国楚国人,有辩才,长讽谏。楚庄王要求以大夫之礼安葬爱马,他却讽劝楚庄王将爱马葬在人腹肠之中,“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于人之腹肠”(《史记·滑稽列传》)。③厚衣,用大火烧。槱(yǒu),烤。历,即鬲,古代食器。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形象写出战马只能以粗粝之食果腹而瘦骨嶙峋,表现了战马的生活条件艰苦。B.第三、四句用夸张修辞手法,生动刻画了战马奔驰如飞,踏坎坷如履平地的形象。C.第五、六句将战马与御马对比,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D.最后两句用优孟给马选择安葬之地的典故,以马自喻,寄托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概。15.(6分)请从“戏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错误,将战马和御马对比是为了突出御马生活条件优越,只是去站站仪仗,每天饱食早卧,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故选C15.①幽默风趣。诗歌用调侃的笔调写御马的命运,御马生前待遇优厚、荣耀威武,死后却难逃被人吃掉的结局,寓庄于谐,语言幽默风趣。②含蓄隽永。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以马喻人,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结尾用优孟的典故来写御马的结局,发人深思,回味无穷。③豪迈奔放。“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等诗句用夸张的修辞、玩笑的口吻写出战马面对艰辛劳苦的乐观与旷达,语言豪迈奔放。(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占1分,共6分)注释:①李伯时,名公麟,晚号龙眠,宋时舒州人,我国有名的大画家,也是诗人。②稭,同“秸”。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③立仗,设仪仗,立仗归来,是说马参加了仪仗,回到厩里。卧斜日,是说未晚即得到休息,不似战马劳苦。④优孟,战国时代楚国一个优人名叫孟的。他有辩才,长讽谏。作者引用这个马的故事之前,已道出了兵间战马,远不如朝廷御马\n所受到的待遇。末二句是说它死后别照优孟的办法葬它——把它吃掉。此诗意极隐微,而词则闪烁,原是作者以马自喻,从前贬逐外任,有如战马,吃的是粗粝,走的是山谷;现在被召为近臣,又像是御马,被用来摆摆仪仗,装装门面。但一朝无用,还不是被当作一般牲畜处理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戏书”的意思是玩笑之作,既然是开玩笑,语言便免不了诙谐幽默,如诗歌中运用优孟的典故,说御马纵然有着“立仗归来卧斜日”的悠闲生活,然而最终却免不了葬身人腹的命运,充满调侃之意,显得格外风趣幽默。虽说幽默,但也并非完全的游戏之作,苏轼在诗歌中把战马与御马的命运进行比较,战马以粗粝果腹而瘦骨嶙峋,生活条件艰苦,却自信昂扬;御马“立仗归来卧斜日”,待遇优厚而生活悠闲自得,可以视作是以马喻人,写出在外征战沙场的将士与朝中碌碌无为的士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在此情形下,再以优孟的典故来点出御马的结局,不由人深思回味,有所惕然。诗人虽然写的是李伯时画的御马,其实诗人的思想感情显然更倾向于不曾在画中出现的“战马”,描写战马时说“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写出战马奔腾如飞、征战沙场而豪迈自信的昂扬态度,与其面对的艰辛劳苦对比,更体现出乐观旷达态度,显得豪迈奔放。作此诗时,当是元祐二、三年,东坡在京作翰林学士时,当时作者贬谪黄州的生活结束不久,对宦海沉浮,人生坎坷初有体会,难免从马联想到人,却又不正笔涉此字,双关之趣,尽在不写而写之中了。林纾曾说:“凡文有风趣者,不专主滑稽言也。见文字之天真于庄严之中,须由见地高,精神全于境界中绰然有余,故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东坡风趣之妙处,恰在于笔意高超,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与伯时、与自己开了一个心酸的玩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水石相击的自然奇景最震撼人心,如描写蜀道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惊险场景的“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描写黄州赤壁旁汹涌澎湃水势的“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诗句无不跨越千年的风尘,铭刻在无数国人的心头。(2)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忘初心,方能在困境中收获内心的平静。对此,中国的传统经典多有表现,如颜回“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又如面对锦衣玉食的“同舍生”,宋濂“_____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阅读孔孟,如同和一个深沉、儒雅又宽厚的长者对话,会让你受益匪浅。而走近庄子,我们大可采用一种自然轻松和______的对话姿态。庄子与我们虽隔两千多年,可千百年来,人类生活的主题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依然是面对自然,面对生活,面对生存。所以,(     ),而应与之进行一种朋友式的平易亲切地交流与对话,从他身上学习面对人生的智慧。阅读庄子,你可能会惊异于他那思想的高妙、语言的华美,在那儿陶醉。那些语言和思想的背后是庄子对人生和感情的体悟,而且常常______。庄子是博大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庄子又是细腻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关切与热爱。\n阅读《庄子》,把他轻放枕边,倦了,就合上书。这种一次次的精神对话之后,会使得你心境酣畅、愉悦,甚至______,你也会变成一只逍遥于花间的蝴蝶,表情淡淡的,______,却是通透后的宁静、共鸣。17.(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亦庄亦谐       一语中的       乐不可支       波澜不惊B.幽默风趣       一语中的       得意忘形       气定神闲C.幽默风趣       一语道破       乐不可支       气定神闲D.亦庄亦谐       一语道破       得意忘形       波澜不惊17.A第一空,“亦庄亦谐”意思是形容既庄重,又诙谐;既严肃,又风趣。可作谓语、定语。“幽默风趣”指既有幽默感,又很有情趣,常用来形容人。此处“幽默风趣”不能修饰“对话姿态”,故应选“亦庄亦谐”。第二空,“一语中的”指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明了事物。此处表示一句话就说中要害,说清了事情的重点,而不是说明事物。故应选“一语中的”。第三空,“乐不可支”是指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含贬义。故应选“乐不可支”。第四空,“波澜不惊”是指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看见风浪不惊慌,比喻心态镇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面不改色。“气定神闲”意思是心情平和、平静,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语境指的是一种淡定的人生态度,此处应选“波澜不惊”。18.(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没有必要被神化,使我们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B.我们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匍匐于他的脚下唯唯诺诺的C.我们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D.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使我们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后文衔接的“应与之进行一种朋友式的平易亲切地交流与对话”推断整个句子的主语应为“我们”。要保持主语一致,可排除AD。“唯唯诺诺”修饰“匍匐”,作状语更合适,B项予以排除。故选C1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关切与热爱。B.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C.庄子是细腻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博大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D.庄子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庄子又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关切与热爱。19.B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搭配不当,“细腻”对应的是“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博大”对应的是“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改为“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二、语序不当,“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应改为“笔下总洋溢着对……关切与热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n有句话说:“当你叹气的时候,幸福就会溜走”。但事实上,从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与其说“幸福会溜走”,不如说“可能对身体有好处”。叹气往往是在我们担心或苦恼的时候发生的。在这些情况下,人们胸部和腹部的肌肉会收紧变硬,呼吸会变浅,进而导致血液中缺氧。为了缓解缺氧现象,身体会①_______来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来维持整个身体的氧气供给。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升高血压和心率,从而激活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②_______,负责使身体放松。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油门”与“刹车”的关系。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很难感受到其存在的如呼吸、心跳、血液流动、内脏的运作和温度调节等许多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运转的功能。保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当一个人担心时,③______,从而打破了平衡。而通过“唉”一声来长舒一口气,能够让浅呼吸变深,从而使副交感神经系统更加活跃,从而消除了这种主导作用,恢复了平衡。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每句不得超过30字。(5分)20、①通过交感神经系统②还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③交感神经系统往往占主导地位(交感神经系统往往起主导作用)【评分标准】三个句子各2分。每句不得超过15字,每超1字扣1分。第①句:“通过”1分,“交感神经系统”1分;第②句:“还存在”1分,“副交感神经系统”1分;第③句:“交感神经系统”1分,“往往占主导地位”或者“往往起主导作用”1分。【解析】第①句,“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来维持整个身体的氧气供给”与后文“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升高血压和心率,从而激活身体的作用”呼应,故该空答案为“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第②句,依据在后文“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油门’与‘刹车’的关系”,故该空答案为“还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第③句,依据在后文“从而使副交感神经系统更加活跃,从而消除了这种主导作用,恢复了平衡”,故该空答案为“交感神经系统往往占据主导”。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简明、连贯表达的能力。21、①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许多运转功能。②这些功能包括呼吸、心跳、血液流动、内脏的运作和温度调节等。③它们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运转的。④人体很难感受到其存在。 【评分标准】四个短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每句不得超过30字,每超1字扣1分。【解析】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方法有抽取法、分述法、解说法等。本题运用的是抽取法,即先把句子的主干抽取出来独立成句,然后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原句的句子成分划分如下: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很难感受到其存在的)(如呼吸、心跳、血液流动、内脏的运作和温度调节等)(许多)(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运转的)功能。\n先抽取句子主干: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许多功能。(补语“着”和定语“许多”无法单独成句,故将其依附到相应的主干成分)再将三个定语抽取出来,单独成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因为主干的宾语是“许多功能”,所以接下来列举有哪些功能,再谈这些功能的运转,最后说人体很难感受其存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鲁迅译著书目》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演讲稿,参加以“古人今人后人”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要求:选准文句,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一、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一)对于材料的理解材料共有5个句子。第一句是《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这是孔子勉励年轻人的名言,孔子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年轻,来日方长,大有可为。由此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是:后人要珍惜时光,把握大好的青年年华,努力进取。而前人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人,要对后人的发展充满信心,要敬畏后人、相信后人。第二句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意思是“后人看待今天的人和事,也和我们现在看待过去的人和事一样”。由此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是:今人终将成为古人,后人对今人的审视会激发今人的历史责任感。作为今人,不仅要继承古人的遗志,追随古人的脚步,还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事业,思考该为后人留下怎样的财富。第三句是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意思是“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由此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是:从哲学和生命的意义上来看,前人、今人、后人是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的关系。人类的个体生命是短暂的,然而,“人生代代无穷已”,前人的事业必然有后人来继承,通过前人、今人、后人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必然会完成历史使命。第四句是鲁迅的名言:“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意思是“后人必须要超越前人,创造比前人更伟大的事业。”由此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是:后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还必须要超越前人,创造比前人更伟大的事业。这就需要后人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敢于超越前人”的勇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n第五句是胡适的名言:“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由此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是:作为今人,我们可能不一定会成功,同样的,古人也难免有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人的失败没有价值和意义了,相反,后人可以从中总结宝贵的经验,继续完成前人未竞的事业。综合来看,材料需要学生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辩证思考古人、今人、后人三者的关系。比较理想的写作立足点是选择以“今人”的角度,来思考今人和古人、今人和后人的关系,这也体现了较强的写作身份意识。(二)对引导语的理解①“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以上句子”,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的5个句子行文,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其中的“你”应该特指考生,就人群而言,可以理解为“新时代青年”或“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也即材料中的“今人”。“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想活动。②“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演讲稿”,这一句明确了写作内容,首先必须要选两个句子,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其次,要以所选的两个句子为基础确定立意,文章的立意必须来自材料中的句子。开头要引材料,中间要分析材料,结尾要回扣材料,要求句子内涵与文章立意能有机融合。③“参加以“古人今人后人”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这一句限定了写作主题、写作文体、写作对象。首先,要以“古人今人后人”为主题。其次,要写一篇班级演讲活动的“演讲稿”,既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也要注意演讲稿的语体要求,如语言上的感召性,口语化,对话感等。同时,还要明确写作对象为班级同学。作为同班同学,在口吻上要亲切自然,不可居高临下,语气生硬。(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写作要求为常规要求,解读略。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重点看是否能完成写作任务,写作任务的完成度,这是拉开评分等级的主要依据。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引导语具体要求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能阐述由以上句子引发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必须选两句,并在准确理解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以“古人今人后人”为主题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行文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班级演讲活动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和语体要求,写作对象明确三、综合评判的原则:54~60:①感悟和思考深刻,阐述充分②在准确、深刻地理解两个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句子内涵与文章立意能有机融合③紧紧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行文,准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示例:较强的思辨性可以体现为:作为今人,既要继承古人的事业,也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为后人发展奠基。今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也要不断地超越前人,突破前人的成绩。同时,对于后人要保持足够的敬畏。④非常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和语体要求,写作对象非常明确⑤整体评价优秀,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语言通畅,结构严谨,素材丰富,文章有亮点\n有亮点(①深刻——本质,思辩性强,具有启发性;②丰富——材料足,论据足。③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④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⑤结构清晰——文章条分缕析,逻辑清楚)48~53:①感悟和思考较为深刻,有一定的阐述,但不够充分②在准确地理解两个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句子内涵与文章立意有一定的融合(如主体段仅结合一个句子分析)③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行文,较为准确把握三者的关系,思辨性不强④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比较符合演讲稿的语体要求,写作对象较为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素材丰富,亮点不突出45~47:①有一定感悟和思考,但不深刻,阐述不充分②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两个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句子内涵与文章立意不能有机融合,但能能基本明确所选句子(前面提及句子,主体段不能融合句子进行分析,但能基本辨识所选句子)③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准确把握其中二者的关系,没有思辨性④基本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和语体要求,写作对象较为明确⑤语言较为通顺,结构较为完整,素材较为丰富,无亮点45分的作文:能准确理解两个句子的内涵,有一定感悟和思考。能基本明确所选句子(前面提及句子,主体段不能融合句子进行分析,但能基本辨识所选句子)。主体段能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准确把握其中二者的关系。基本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和语体要求,写作对象较为明确。42~44:①有一定感悟和思考,但不深刻,阐述不充分②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一个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能基本明确所选句子(前面提及句子,主体段不能融合句子进行分析,但能基本辨识所选句子)③主体段能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部分段落有游离。能基本把握其中二者的关系,没有思辨性④基本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和语体要求,写作对象较为明确⑤语言不够通顺,结构不够完整,素材不太丰富,无亮点36~41:①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但不深刻,基本没有阐述②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一个句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意,能提及所选句子(仅开头提及句子,主体段不能融合句子进行分析,且不能辨识所选句子)③主体段落不能围绕着“古人今人后人”的主题,对二者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没有思辨性④基本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不太符合演讲稿的语体要求,写作对象明确35及以下:综合评分35分以下四个任务都没完成,且脱离材料,35分以下评分。备注:演讲稿的格式:1.顶格写称呼语(如:亲爱的老师)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3.正文4.结尾(如:谢谢大家)\n注意:开头没有称呼语的扣2分,称呼语没有顶格写的扣1分,没有结尾的不扣分。标杆作文及点评1号文:续前人灯火开后路,燃今我以筑星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华光一瞬,流表千年,山河不改,吾人常新。鲁迅言之凿凿:“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胡适语之淳淳:“明日明年可以成功。”谛听圣贤告诫,吾辈应是:续前人灯火开后路,燃今我以筑星河。前人伫立,当接续灯火,秉心超越。仍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眺望世界,开经典力学之先河。前人的探寻所堆砌的智慧与经验,恰是吾人可登之高阶。也正因如此,我们也更有底气与力量行迅翁所言:“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且看叶嘉莹继静安绝学、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往圣之学的同时也淬炼出更多古典文化的精华;且看杨振宁深研前代物理大家的学说后,演绎出更壮丽的事业,向真理更迈进了一步。我们是站在前人肩上,再凭已力超越前人,以寻求更多的真理之光、书写更绚烂的篇章,也续写前人创奇。后人守望,当开辟后路,传薪递火。正如胡适所言:“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时序更替中,万物的潜力与可能性如泉水迸发,常新的岁月也为前进的舟帆构筑更宽阔、湛蓝的海域。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坚韧、薪火相传的接续和劈波斩浪的豪情,理想的火焰便会愈演愈烈,光亮与成功也随风自来。且看樊锦诗舍一生给敦煌,引入数字技术激活文物,也为后人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且看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智慧的灯火长明于世,无数科学家踏上他开辟的路途,共赴“禾下乘凉梦”。前人为后人点燃理想的火种,也指明正确的方向,只需时间的淬炼与后人的接续奋斗,事业必济。今人奋发,笃行不怠,继往开来。如今,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回首有前人的灯火护航,遥瞻有后人的热望鼓舞,当以行动对抗虚无,以担当融入山河。捕获前人的星星之火,以成燎原之势,照亮未来的长空。“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过去与未来之间,不变的是跋涉;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新时代的青年们,必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实干的身躯驼起民族复兴的红日。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分数:58分点评:该文作为高分作文,有以下突出的亮点:1.文章能以今人的身份思考今人和古人、今人和后人的辩证关系,并准确地提炼为两个极具对称美的分论点,结构清晰明了,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2.文章能紧扣鲁迅和胡适的名言进行深入分析,从“怎么做”的角度提炼感悟和思考,体现了较强的思考力。3.文章在丰富、文采上的亮点十分突出,语言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句子富有表现力,素材丰富贴切,且书写美观。不足之处是如果两个分论点改为:“前人伫立,今人当接续灯火,秉心超越;后人守望,今人当开辟后路,传薪递火”,核心概念会更加突出。不过瑕不掩瑜,此文不失为一篇非常成功的考场作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1 09:43:21 页数:17
价格:¥3 大小:55.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