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下册24《河中石兽》教学课件 (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3/15

4/15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中石兽知识梳理第一部分叙述佛寺石兽沉入河中,讲学家、老河兵对石兽位置的分析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叙写石兽沉于水中,寺僧寻找多年未果)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叙写讲学家分析石兽位置,认为到下游寻找石兽很荒唐)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叙写老河兵分析石兽位置,应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石兽)1.词语解释(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F]:干:(2)山门圮于河圮:(3)二石野兽并沉焉焉:(4)阅十余岁阅:(5)求石兽于水中求[F]:(6)棹数小舟棹:寻找于此,在那里倒塌水边,河岸靠近船桨,这里指划(船)经历(7)曳铁钯曳:(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9)尔辈不能究物理究[F]:物理:(10)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11)湮于沙上湮:(12)不亦颠乎颠: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推究拖着洪水埋没设馆授徒,即教书颠倒2.句子翻译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文意理解(1)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①寺僧按习惯思维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②讲学家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③老河兵认为石兽会向上游移动。(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寺僧和讲学家只从主观经验出发,没有认真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盲目地下结论。而老河兵长期与河水打交道,有较多的实践经验,而且他能打破常规思维,认真探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考和议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词语解释(1)然则天下之事然则:(2)但知其一但:(3)可据理臆断欤理:臆断:既然这样,那么只,仅仅主观地推断常理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2.句子翻译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全文中心】本文通过写众人寻石兽这件事,告诉人们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主观臆断。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写作特色】(1)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具有戏剧性。(2)叙事简约,寓理于事,议论精辟。(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全文理解【文意理解】文章中哪一句话揭示了文章说明的道理?2.文中哪种看法最能让人接受?为什么?老河兵的观点最能令人信服。他既考常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金题演练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4题。(12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求石兽于水中()(2)可据理臆断欤()寻找常理2.下列变色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求石兽于水中万钟于我何加焉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渐沉渐深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不亦颠乎不亦说乎【解析】A项两个“于”意思分别是:在;介词,引出对象,译为“对于”。B项两个“为”都表被动,可译为“被”。C项两个“耳”都是“罢了”的意思。D项两个“乎”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故应选A项。A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遂反溯流逆上矣。(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携带走呢?石兽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4.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均“笑”了,这两个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解析】阅读全文可知,讲学家“笑”是针对寺僧而言的,笑的是他们的“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表现了他的自信;老河兵“笑”是针对讲学家所讲的话“是非木杮……不亦颠乎”的嘲笑,是对讲学家似是而非的否定,表现出老河兵熟识水性的自信。讲学家的“笑”是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09:01:50 页数:15
价格:¥3.88 大小:163.00 KB
文章作者:一线课堂资源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