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通过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其大型墓葬建在祭坛和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地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良渚文化还发现大型城址;玉器种类和数量多,且制作精良。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前者情况类似。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实①当时的阶级分化明显②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④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2.《后汉书》载:“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首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东汉后期的豪强地主A.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B.发展成为累世公卿,C.通过经营货殖敛财致富D.形成自给自足的田庄【答案】A1.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A.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D.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答案】B2.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侵略,后再台湾建省。清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答案】C3.下图是1906~1927年英美日俄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日本的是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A.①B.②C.③D.④【答案】A4.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时期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彻底平分土地以上政策主要放映出A.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封建B.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C.土地改革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D.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答案】D1.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以吸收外资为纽带,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党的十四大报吿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扩大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战略性构想。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就意味着中国A.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釆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D.实施“引进来”“走岀去”战略【答案】D2.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西亚、北非、南亚和中国的大河流域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B公元前1000—前600年,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到埃及之时,东非已存在早期炼铁活动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早期文明之间缺乏交流C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15世纪晚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法兰西完成了统一为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答案】D1.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兴起【答案】B2.下图为巴黎公社在1871年3月29日发布政令(节选)。第一条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布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第二条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该政令反映出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衰落B.对资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否定C.巴黎公社政权危在旦夕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指导【答案】B3.一战后建就的国联对侵略行为没有任何有效行动,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二战爆发。因此,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釆取的原则是A.全体一致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C.大国一致D.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答案】C4.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状况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答案】B5.《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岀'‘遭受饥饿利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答案】A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城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由城市自由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革命后,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城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由此看出A.近代西方地方实行基层自治B.近代西方城镇实现民主化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步形成D.近代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明确【答案】A(3分);B(1分);D(1分);C(0分)2.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岀,中法建交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C.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3分);A(1分);D(1分);C(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圮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健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寛容、爱物的精神°——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问题:请围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发展历程,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4分)(字数要求:250—300字)【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水平等级评分标准如下:分值标准水平四:11-14分观点正确: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个史实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表达准确。水平三:8-10分观点比较正确: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个史实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二:5-7分观点不够准确: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个史实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一:0-4分观点不够准确:论据不够明确,角度单一,史实不充分或不准确;史论结合不紧密;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例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生多次历史性融合。西汉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兼取百家之长,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汉唐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学说,这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近代以来,同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例2: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中华文明起源是多源的,以华夏族为核心,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奠基;秦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两汉至魏晋,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隋唐三教并行:宋代理学实现儒佛道融合;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康雍乾时期,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文,化;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几代统治者“动静必思隋氏,以为般鉴”,十分注中制度与法律的创制,明确法律应从“公”出发,以礼为本。唐太宗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等思想。“公”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谓的“私”,是指统治者特别是皇帝个人的利益。唐代总站汉代以来的经验宣布:德礼与刑罚相互独立,但又是统一的。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高宗制定《永微律》和《永微律疏》,后人称《唐律疏议》,“律疏”或“疏议”实际就是法律解释。其制定为科举考试提供统一根据,弥朴了法律条文的疏漏,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法系理论化的进展,这种律疏同文的立法方法,被后来的封建朝代所仿效,成为东亚国家封建立法的渊源。——张普莎《中国法制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定《唐律疏议》的目的、特点。(6分)材料二大陆法系是从古罗马传下来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观念基础,在法律编纂与修改上追求完美。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判例法仍然是主体。大陆法系中的成丈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可以说判例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英美法系,“遵循前例”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遵很前例原则也是判例法的基础。判例法虽然也是成文法.但不同于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赵迪《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联系与区别》(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点,并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材料三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増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谈你对“制”改为“治”这一变化的认识。(6分)【答案】(1)目的:吸取隋朝灭亡教训,维护封建统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2分)特点:立法公平、礼刑结合;律文与疏议结合,形成新的编撰方法;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影响广泛的封建法典。(4分,答出两点即可)(2)不同点:首先,渊源不同,前者源白古罗马的成文法;后者源自英国日耳曼人的习惯法。第二,法官地位不同,前者法官作用不突出;后者法官地位突出。第三,判例法的地位不同,前者不承认判例的效力;后者遵循先例。(6分)意义:近代西方法律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4分)(3)认识:前者属于制度范畴,后者是治国原则、方法;前者的本质是指国家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后者的本质是指国家机关、个人要依法、守法;所有国家都有法制,而法治只有民主制国家存在;我国实行以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6分,答出三点即可)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経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再到阿拉伯海到込印度;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帝至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二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指岀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4分)材料三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岸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堵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上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是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式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1954年雷海宗撰写《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肯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材料四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邪,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9分)【答案】(1)分歧:材料一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欧洲商业危机,迫使西欧人寻找新的航路。材料二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是北部航路,但是东西贸易的南部商路依然畅通。(4分)(2)观点:作者认为是西欧人自己阻塞了传统航路,并阻挠土耳其人维护传统商路的畅通。(2分)原因: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美敌对,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4分)(3)佐证:材料四的解释为材料三提供了佐证。(1分)态度及理由:(8分),例1:认同传统观点。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财富充满渴求。而14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断对外扩张,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商贸之路构成威胁,造成了西欧的商业危机。因此,走在海上探险前列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条件,走上了开辟新航路的道路。例2:质疑传统观点。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财富充满渴求。奥斯曼土耳其于1453年虽然控制了北部东西方贸易的航路,但是南部海路依存。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垄断南部商路,被排挤的意大利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西欧人的内部竞争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19 09:33:30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06.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