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试题(Word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沈阳二中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命题人:审校人: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做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县城依河而建,北部为山地丘陵,中、南部地形相对平缓。下图为"2017年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M地相比,老城区选址考虑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B.地形C.风向D.植被2.当洪水暴发时,流水对河流岸线冲刷最严重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2题答案】 【答案】1.B2.A【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中看,M地和老城区都临河,A错。老城区北靠山地,南临河流,地形条件好,B正确。M地与老城区距离较近,风向和植被差别不大,C、D错。故选B。【2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甲位于河流的凹岸,受侵蚀最严重,A正确。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河流大体自北蜿蜒向南流,乙、丙、丁都位于河流的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B、C、D错。故选A。【点睛】河道弯曲处,凸岸水流速度小,泥沙易沉积,河岸较缓;凹岸水流速度大,河岸受侵蚀,河岸较陡。平直河道,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分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适宜机械化收割。下图示意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导致甲处油菜开花日期差异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土壤C.地形D.植被差异4.近年来,江南区和华南区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甘蓝型油菜种植并有取代早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变干B.农业种植技术进步C.居民饮食结构调整D.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3~4题答案】【答案】3.C4.D【解析】【分析】【3题详解】甲处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开花时间早,其北侧为天山,南侧为昆仑山,西侧为帕米尔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开花时间较晚,故导致甲处油菜开花日期差异的因素是地形,C正确;甲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为主,故大气环流、土壤、植被差异不属于影响其油菜开花日期差异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蓝型油菜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适宜机械化收割,故推测江南区和华南区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甘蓝型油菜种植并有取代早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D正确;南方地区是早稻主产区,全球气候变暖变干和种植技术进步与此无关,AB错误;居民饮食结构调整与事实不符,C错误。故选D。【点睛】油菜主产区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一般秋季播种,春季开花,5月份收获;青海湖附近油菜一般7月开花,影响油菜开花的时间早晚因素较多,如热量、水分、地形、纬度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油菜种植有“北移南迁”的趋势。“增长极理论”由学者们在1950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发生(极化作用)然后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扩散作用)。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地理单元可以作为区域增长极的是()A.建三江农垦区B.粤港澳大湾区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D.丹霞山地质公园6.从产业生命的周期看,目前处于“扩散作用”的产业部门是() A.集成电路B.飞机制造C.电子装配D.甜菜制糖【5~6题答案】【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材料描述可知:“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发生(极化作用)然后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扩散作用)。”选项中建三江农垦区作为农耕区,无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A错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丹霞山地质公园作为固定的自然环境,也无法传导扩散,形成增长极,C、D错误。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发育成熟,具有完整的产业关系和空间关系,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本密集,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明显,增长极容易形成。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可作为区域增长极,B正确。故选B。【6题详解】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成熟期的产业部门处于扩散阶段,集成电路和飞机制造目前属于开发期和增长期,不适合扩散,A、B错误。甜菜制糖属于衰退期,没有扩散必要,D错误。电子装配属于成熟期,目前正处于扩散期,C正确。故选C。【点睛】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2)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3)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又称为“高山冰川”,发育于山地、并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下图为某山岳冰川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各类冰川地貌,①②③④为观景台的候选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刃脊,由冰川堆积物堆积形成B.乙为冰碛湖,由冰水混合物富集而成C.丙为冰斗,由冰川前缘侵蚀而成D.丁为V形谷,冰川侵蚀底部岩石形成8.若想观赏乙处的冰川地貌,观景台最适合设在图中的何处()A.①B.②C.③D.④【7~8题答案】【答案】7.B8.A【解析】【分析】【7题详解】据图可知,乙处湖泊地处谷地,为冰川消融时,冰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B正确;甲处为刃脊,由冰川侵蚀形成,A错误;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丙处为山脊,C错误;丁处远离冰川,河谷较为开阔,主要与流水侵蚀有关,D错误;故选B。【8题详解】若想观赏乙处的冰川地貌,观景台最适合设在图中的①处,原因是①处坡度上密下疏,为凹坡,①处和乙处之间无障碍物阻挡,A正确;②③④距离乙处较远,且有障碍物阻挡,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 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通视问题既可以通过看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坝是指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我国黄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种类、功能各异的坝。下图是黄河下游某河段丁坝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黄河流域水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支沟沟头坝的功能是保土护塬②干流上游坝的功能是改善航运③干流中游水坝的功能是防洪防凌④干流下游水坝的功能是蓄水灌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图示丁坝对河流特征的影响正确的是()A.加剧河岸侵蚀B.增加中心河段流速C.缩短河流结冰期D.抬高河床【9~10题答案】【答案】9.D10.B【解析】【分析】【9题详解】沟头防护工程,是指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溯源侵蚀的工程设施,减轻支沟溯源侵蚀,可保护塬面完整,①正确。上游流速快,不适合航运,②错误。黄河中游无凌汛现象,③错误。下游地势平缓,耕地众多,需水量较大,水坝可帮助蓄水灌溉,④正确。故选D。【10题详解】由图中可看出,丁坝是坝头伸向水流的拦水建筑物,起到拦水作用,可防止河岸侵蚀,A错误。丁坝有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促使水流汇集河道中心附近,会增加河道中心流速,B正确。丁坝对河流结冰期无影响,C错误。丁坝增加河道中心段流速,不利于泥沙淤积,不会抬高河床,D错误。故选B。 【点睛】丁坝是广泛使用的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能够阻碍和削弱斜向波和沿岸流对海岸(河岸)的侵蚀作用,促进坝田淤积,形成新的海滩(浅滩),达到保护海岸(河岸)的目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是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近代农牧交错带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11.气候暖湿时期,农牧交错带推移方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12.下列关于农牧交错带说法正确的是()A.农牧交错带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B.农牧交错带应该建设为商品粮基地C.农牧交错带风沙影响近海渔业生产D.农牧交错带沙化加剧说明夏季风强【11~12题答案】【答案】11.C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气候暖湿时期,说明图示阴影地区受东南季风带来的海洋湿润水汽影响更为明显,更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故农牧交错带应该继续往西北方向深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农牧交错带是生态较为脆弱地区,不具有生态屏障的作用,且不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AB错误;农牧交错带沙化加剧说明冬季风强,D错误;在冬春季节西北季风的影响下,农牧交错带的风沙会被吹到沿海地区,使近海渔业生产会受到影响,C正确。故选C。 【点睛】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地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3.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A.阴天B.多云C.晴天D.雷雨14.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A.早晨放顶风B.中午放顶风C.早晨放底风D.中午放底风【13~14题答案】【答案】13.A14.B【解析】【分析】 【13题详解】读图,a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小,结合相对湿度的概念可知,a曲线所表示的日期饱和水汽压差异最小,温度的昼夜变化最小。晴朗、阴天、多云天气相比而言,阴天的昼夜温差最小,饱和水汽压差异最小,A正确,BC错;a曲线能反映当天昼夜温差较小,但不一定出现降雨,D错。故选A。【14题详解】注意关键词“冬季”,相比而言,中午气温相对较高,适合通风以降低相对湿度,早晨温度较低,通风易造成农作物冻害,AC错;冬季中午太阳辐射强,温度较高,利于空气上升,此时放顶风,正适合散热去湿,以利于降低棚内湿度,B正确,D错。故选B。【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信息明确相对湿度的概念内涵,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能间接反映昼夜变化的变化。对于第2小题,注意关键词“冬季”,冬季早晨气温低,通风易造成农作物冻害,且早晨上升气流弱,冬季中午气温相对较高,上升气流相对较强,适合放顶风散热去湿,中午放顶风的效果比放底风更好。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逐日记载了日落时刻校园旗杆影子的方位,发现旗杆影子两次朝向篮球场中点的间隔大约是两个月。下图是该中学校园局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旗杆影子两次倒向篮球场中点的日期分别是()A.芒种小暑B.大雪小寒C.小满大暑D.小雪大寒16.旗杆影子朝向篮球场中点的日期()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B.沈阳日出时间早于6时C.亚洲高压最强盛D.上海日出方位角一年中最大【15~16题答案】 【答案】15.C16.B【解析】【分析】【15题详解】结合题目及所学内容可知,旗杆影子朝向篮球场中点的方位为东南方位,说明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应为北半球夏半年。题目材料中指出,“旗杆影子两次朝向篮球场中点的间隔大约是两个月”,根据对称规律,该日期应以夏至日为中心前后各一个月,即5.22和7.22,对应的节气分别是小满和大暑,故选C。【16题详解】旗杆影子朝向篮球场中点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结合上题可知,该日不是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但不是最大值,A错误。沈阳此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点,B正确。此时为夏季,亚洲低压强盛,C错误。上海日出方位角不是最大值,D错误。故选B。【点睛】对称规律在地球运动中的妙用:1、纬度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2、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南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3、在同一地点,关于12:00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方位关于正午时刻的经线东西对称。4、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运动轨迹相同,即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黑方台为黄土台塬,四周受沟谷切割,形成典型的黄土孤岛型地貌。其下基岩为泥岩、砂岩;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左图为黑方台地层对比图,右图为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1)推测基岩以上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变。(2)该区域黏土层沉积厚度主要受地形的影响,说明黏土层形成时下垫面的地形特征。(3)分析左图所示区域易发滑坡的自然原因。【17题答案】【答案】(1)早期为宽阔的河道,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形成卵石层);后演化为静水(或湖泊)环境(沉积形成黏土层);后地壳上升,环境干燥(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2)东南(或东)部坡度较大;西北(或西)部平缓;地势东南(或东)高、西北(或西)低。(3)坡陡沟深;降水变率大,地层水分条件变化大,黄土层遇水,不稳定性增加;底部受流水侵蚀严重,坡体稳定性差。【解析】【分析】本题以甘肃黄土地貌为背景,考查黄土地貌的成因及滑坡的成因,主要涉及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大。【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可推断早期是宽阔的河道,河道流速快,河水搬运和侵蚀能力强,沉积形成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说明卵石层后水环境变为静水环境,沉积颗粒较小,形成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黄土层为风力堆积地貌,说明黏土层形成后,地壳抬升,河流消退,环境 干旱,风力沉积作用明显,形成黄土层。(2)沉积层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越陡,沉积层越薄,坡度越缓,沉积层越厚。从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黏土层西侧最厚,东侧最薄,可知当时的湖泊(河流)地势东部坡度大,沉积少,西部坡度平缓,沉积多,厚度大。(3)左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四周发育的沟谷较多,坡度较陡;由于四周沟谷切割,坡度较陡,加上夏季降水强度大,黄土疏松直立性强,遇水易塌;底部河流流经,侵蚀严重,山坡底部稳定性较差等众多因素综合,使得该区域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点睛】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国际陆港是指地处内陆无水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或空港有便利的运输通道,具有物流、报关、报检、增值服务等一切港口、口岸功能的物流节点,是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西安市(图1)是中国国际陆港的首倡者和实践方,2008年西安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中国首个国际陆港,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吸引了国内国际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通中欧铁路班列“长安号”(图2),2020年开行突破3000列,国际间运送货物总重超过230.9万吨,已连续11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物流通道之一。(1)与海港相比,说出国际陆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全球跨国运输物流不畅、贸易萎缩的背景下,“长安号”中欧铁路班列开行班列和运输货物总量却逆势增长,达到2019年同期的2倍水平左右,试分析其原因。(3)说出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8题答案】【答案】(1)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时间较短;时效性好,连续性强;以单项(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周转次数少。(2)我国疫情防控效果好,企业复工复产较早;“长安号”中欧铁路班列沿线国家和地区对防疫物资和部分工业产品的需求大;中欧铁路班列具有运输速度较快、服务水平高的优势;全球海运和航空运输受疫情冲击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停运、减运,运输能力受限(大量外贸企业转向中欧铁路班列运输产品)。(3)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了陕西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提高了外贸经济总量。【解析】【分析】本题以中欧铁路班列为素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连续性好,时效性好;运输周转次数少,运输效率较高。(2)该现象的产生受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环境:我国疫情防控效果好,企业复工复产早;中欧班列具有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服务水平高的优势;国际环境:沿线国家受疫情影响大,对防疫物资和部分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大;海运和航空运输受疫情冲击大,运输能力受限,大量外贸企业转向中欧铁路班列运输产品。(3)结合材料分析,西安国际陆港建设一方面使西安成为内陆的沿海城市,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向型产业在陆港周边集聚,扩大了外贸经济的规模。【点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南纬20°非洲某地,当地居民原料就地取材,建造出了一种形似蜂巢的独特建筑(如图)。这种建筑的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 (1)指出这种蜂巢建筑的优势。(2)指出当地最适宜建房的时间并分析依据。(3)分析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不宜建设蜂巢建筑的原因。【19题答案】【答案】(1)门窗小,草层厚,减少外面热量输入,防暑降温;呈蜂巢状,利于雨季排水;原料就地取材,建筑成本低。(2)干季(或北半球的夏季)(或5-10月)依据:干季,晴天多,可施工的时间长;树苗和草都变干,材料较轻,施工方便。(3)我国内蒙古以温带草原为主,草矮树少,建筑材料不足;经济以游牧业为主,蜂巢建筑,迁徙不便;内蒙古地区降水少,蜂巢建筑顶部不能打开,采光通风条件差;内蒙古地区冬春季风沙严重,蜂巢建筑抗风沙能力低,易损坏;内蒙古地区冬季积雪厚,蜂巢建筑抗压能力低等。【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蜂巢屋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聚落形态及形成原因,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详解】(1)本题考查蜂巢建筑的优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该地“位于南纬20°非洲某地”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热带(或稀树)草原为主。材料中提示“这种建筑的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所以该地的蜂巢建筑就地取材,使用小树苗和干草,成本较低;干草紧密编织加上门窗较小可阻止热量进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屋顶采用圆形结构,建筑采用蜂巢形状,雨季时雨水顺利从坡面流下,减少房屋被雨水浸泡的可能。(2)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干季,晴天多,施工时间较长,缩短工期同时利于保障房屋 质量;湿季降水量大,不利于施工;同时干季树苗和草水分含量减少,重量较轻,施工方便,而湿季材料浸水,不利于房屋安全和施工;所以当地最适宜建房的时间是干季。(3)本题考查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不宜建设蜂巢建筑的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我国内蒙古以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少,树木更是稀缺,缺乏建设蜂巢的材料;蜂巢建筑为固定聚落,我国内蒙古地区以游牧业为主,采用蜂巢建筑不利于迁徙携带;此外,我国内蒙古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灾害多发,冬季积雪较厚,蜂巢建筑门窗较小,房屋较为密闭,不利于通风采光,外围干草无法抵御大风和暴雪天气破坏。因此内蒙古高原不宜建设蜂巢建筑。【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5-19 09:23:3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6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