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创制“提高人类劳作效率”的机器,也在创制“提升人类思维能力”的机器,更是在创制“契合人类伦理责任”的机器。为此,我们应顺应时代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要求,积极进行伦理调适。人工智能的伦理调适,其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创造更多利益,促进人类整体发展。只有将人工智能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高度,才有助于构建“人一机命运共同体”。一切都从人类利益出发,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最根本要求。所有创制人工智能的人类个体,都必须把全人类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在人机合作中重新定义人类利益,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厘清人机责任,这是责任伦理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能够根据数据运算提供最优化的行动方案,人类则会因为情感等直观因素做出情景类选择,这种行为模式生成途径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承担的责任伦理也必然存在差异。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其创制者、使用者,基于不同的情境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伦理,这就要求我们从全过程角度重新诠释“人一机命运共同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工具性一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体现。而在人工智能伦理挑战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把握人文价值尺度。首先,必须遵循开放合作原则。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不同组织和部门及社会公众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中协调互动。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其次,必须谨守伦理底线。人工智能发展在很多领域正不断实破界限、挑战伦理底线。在涉及伦理道德根本原则,如维护公平正义、保护隐私等时,必须谨慎对待人工智能越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该坚守住的雇线一定要守住,该厘清的界限一定要厘清。最后,必须体现人的目的性。人工智能系统被设计和使用的全过程,始终都应与人类尊严、权利、自由和文化多样性理想一致。人工智能创造的繁荣局面,应被广泛地共享,惠及全人类。传统伦理形态面临着时代性重构,人类思维和道德情境都在技术社会中被重新认识和改造,场域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重构当代伦理形态。具体而言,重构人工智能时代伦理形态的核心在于构建人机协同合作新模式,这是基于合作化道德准则做出的化解伦理风险、重塑伦理意蕴的理性选择。要引导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在人机共生的基础上不断升级,进而提高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在相关伦理问题上的反馈结果,人类自身要提升理性反省和学习能力,从对人工智能道德的单向度要求,转向追求达成人机交互主体间的道德共识。人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伦理共鉴,能够不断丰富人机关系的时代内涵,在伦理调适中不断变革传统伦理形态,构建出主体间性的伦理新形态,最终实现人机和谐共生。(摘编自夏少品《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时代镜像与调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伦理调适是我们面临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做出的选择,也是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新要求的需要。B.基于行为模式生成途径的不同,构建“人---机命运共同体”,需要人工智能的创制者、使用者承担不同的责任伦理。C.在制定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时,各国的治理原则都要符合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伦理底线不能动摇。D.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很快,但其带来的伦理挑战日益凸显,需加快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实现人机和谐共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后分,先提出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伦理调适”,然后从根本要求、尺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伦理调适”。B.文章认为,一切都从人类利益出发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最根本要求,也是创制人工智能的人类个体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C.文章在阐述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问题时,从遵循原则、伦理底线、目的三方面给出了建立伦理规范的人文价值尺度。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文章在论述构建人机协同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人类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使结论更加可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最根本的要求是,每个人工智能都必须服务于人类共同的利益,并提供最优化的行动方案。B.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领域已经突破界限、发起挑战。人类应坚守底线,厘清界限。C.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实现人机的和谐共生,人类就要提升理性反省和学习能力,重构伦理形态,达成人机间的道德共识。D.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化有可能脱离人类的控制,许多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很强,道德责任意识却很差。【1~3题答案】【答案】1.C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各国的治理原则都要符合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是“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推动形成”意味着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都要符合”没有依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也指出了人类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使结论更加可靠”于文无据。原文“重构人工智能时代伦理形态的核心在于构建人机协同合作新模式,这是基于合作化道德准则做出的化解伦理风险、重塑伦理意蕴的理性选择”指出了构建人机协同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意义。故选D。【3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每个人工智能都必须服务于人类共同的利益”错,原文第二段是说“人工智能的伦理调适,其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创造更多利益,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选项曲解文意。B.“已经突破界限、发起挑战”错,原文第三段“正不断实破界限、挑战伦理底线”,选项把未然表述为已然。D.“许多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很强,道德责任意识却很差”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要引导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在人机共生的基础上不断升级,进而提高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能力”。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繁仁,1941年生,安徽泾县人。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胡友峰,安徽金寨县人,原温州大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教授。胡友峰:从21世纪初开始,您发表了大量文章,倡导生态美学,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并投身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呢?曾繁仁:这有两个契机。其一是有感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国家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认真地倡导可持续发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对此应该有所表达,要倡导一种使人走向诗意栖居的美学。其二是2001年秋,中华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使得我有机会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关学观》的发言,从此走上了生态美学的研究道路,胡友峰:您说过,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那么,与以往的美学话语相比,生态美学“新”在何处?曾繁仁:我认为,生态美学有六个方面的新突破,第一是对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突破,就是由传统的认识论过渡到了唯物实践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整体主义。胡友峰:传统认识论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所探讨的问题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曾繁仁:关于这一点,可以上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学大讨论,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学热中兴起的实践美学,这些讨论大都将美学问题视作认识论问题,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而我们的生态美学就要突破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将美学问题立足于唯物实践存在论,早在1844年至1845年间,马克思就已经实破了传统的认识论。马克思提出,要从人的感性的实践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事物,要求“内在尺度”与“种的尺度”相统一,以此来阐释美的规律,马克思秉持一种唯物实践观,在他那里这种唯物实践观就已经超越了传统认识论,因此我们说在认识论阶段来讨论美学问题,还处于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胡友峰:这种唯物实践观如何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联系呢?曾繁仁:马克思的这种唯物实践观其实包含甚至超越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代存在论,我们将它称为一种崭新的唯物实践存在论。在简单认识论阶段来探讨美学问题,人与自然还是处于对立的关系。而只有进入唯物实践存在论,人才能从主客二分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的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实际上是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及其所包含的存在论哲学的内涵,在这一点上,生态美学是不同于传统实践美学的简单认识论与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第二是在审美对象上的突破。多年来,在黑格尔的影响下,美学界一直认为,我们研究美学,就是在研究艺术哲学,因此都重视艺术,而忽视自然审美。胡友峰:这种重视艺术轻视自然的态度也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曾繁仁:对。所以在这一问题上,生态美学就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中心主义。所谓生态美学,首先就是一种包含生态维度的美学,因此我们认为,生态美学不仅包含自然审美,而且也包含艺术与生活审美。第三是在自然审美上的突破。传统美学都是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审美问题,提出了“人化的自然”这个著名的概念。我们认为,自然审美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有没有实体性的自然关,其二是自然审美究竟是不是“自然的人化”。胡友峰:哪么,生态美学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曾繁仁:首先不存在实体性的自然美,因为我们把审美视作人与对象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活动或过程、所以,绝不是对象那里有一个实体性的美,等着我们去发现。其次,我们认为自然对象身上有一些美的特性,这些特性与我们的感官发生交互的时候,我们就与对象产生了一种审美关系。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审美属性,审美就是对象的审美属性与我们的审美能力之间的交互过程,第四是在审美属性上的突破。以往的美学话语受到康德的影响,把审美属性视作一种超功利、无利害的静观,这种观点还把审美感官限定在了视听器官,排斥了其他感官能力。(摘编自胡友峰《新时代美学的生态关怀与中国立场——访美学家曾繁仁》)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是促使曾教授关并投身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契机之一。B.传统美学以传统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受黑格尔的影响,多年来,美学界认为研究美学就是研究艺术哲学,在审美的对象上,重艺术而轻视自然。D.生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中心主义,是一种包含生态维度的美学,不仅包含自然审美,也包含艺术与生活审美。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1年秋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为曾繁仁教授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这对他走上生态美学的研究道路具有推动作用。B.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就已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论,而我们二十世纪的美学讨论,仍基于传统认识论。C.只要运用唯物实践存在论,我们就能从主客观对立的认识论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对象身上含有审美属性,当这些特性与我们的感官发生交互的时候,我们就与对象产生了一种审美关系。6.胡友峰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6题答案】【答案】4.B5.C6.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观点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观点、权威理论等,能够抛出较为深入的问题进行探讨。②重视对方观点,用对方说过的话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气氛。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投身研究的原因问起,再到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别、与相关权威理论的联系,最后引导对方阐明生态美学的具体内涵与特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表述有误,原文说“这些讨论大都将美学问题视作认识论问题,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在简单认识论阶段来探讨美学问题,人与自然还是处于对立的关系”可见,并非“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而是“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只有进入唯物实践存在论,人才能从主客二分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见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写作技巧的能力。从“您说过,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传统认识论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所探讨的问题吗”“这种唯物实践观如何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联系呢”“这种重视艺术轻视自然的态度也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等访谈话语可见,胡友峰有很充分的准备,熟悉采访对象的观点,并了解对方研究领域中权威人士的观点,还能根据谈话内容抛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与访谈对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从“您说过,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那么,与以往的美学话语相比,生态美学‘新”在何处’”可见,胡友峰很擅长营造对话气氛,用对方的的话语引出话题,围绕对方观点进行探讨,很重视对方观点。纵观胡友峰访谈的对话内容,可看出清晰的层次,先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并投身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呢”,再借由对方观点,引导对方剖析“与以往的美学话语相比,生态美学‘新’在何处”,充分探讨了生态美学之新与“传统认识论”的区别后,再度询问“这种唯物实践观如何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联系呢”,从事件上升到理论高度,层层深入。最后提问“生态美学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彻底厘清了生态美学的特点与内涵。提问逐步深入,层层剖析,最终让读者明确生态美学的内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羊的冬天李娟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倒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在放羊。”我真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为啥?”“你嘛,肯定不到下午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茫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又回头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说完哈哈大笑。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挨。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羊群晚归的傍晚,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传来的细微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许久后,骆驼从那个方向出现在视野中,向我们的沙窝子奔跑过来。夜渐渐深了,雪越下越大,铺在羊圈里的塑料布早已撤去,改铺在新什别克家敞开的牛棚顶上,于是羊圈里的雪渐渐积起……但羊群还是不见踪影。地窝子那边传来哭声,小婴儿喀拉哈西独自醒来了。但新什别克一家正在赶牛、系骆驼,忙乱不已,无暇顾及。终于,到五点半时,嫂子最先看到了什么,她招呼我一起下了沙丘向东走去。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但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文章选自李娟的散文集《冬牧场·羊的冬天》,在2010年至2011年的冬天里,李娟跟随熟识的牧民一家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活了三个多月,后写下了《冬牧场》这本书。文本二:论李娟的非虚构散文创作谢悦近些年,“非虚构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定义。首先,“非虚构”强调的是真实,但它所追求的并不在于语言的重述环节是否完全真实可靠,而在于写作者是否能深入生活、脚踏土地,是否身处于真实的场景,是否能展现出一种更深层次的存在和真实。其次,它不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因素,力图去新闻化和意识形态化。最后,它虽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叙事方式,但它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非虚构文学在当下深受读者的喜爱,而李娟的出现,也正顺应了当下文学的“非虚构”风潮。李娟的文字描述通常都具有十足的真实感,她深入边疆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以个人身份去观察、还原生活,以自己的视角去记录、体会,将生活的百态用原生态的文字方式呈现给读者,在展现边疆魅力的同时,也将读者带入这种最为纯净的情感体验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作品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就是哈萨克牧场的世界和牧场之外的世界,其中有不同视角的差异、有想象与现实的碰撞、有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反思、有脱离于固化认知的体会。这些重要的元素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具有了非虚构的外衣和框架,而且在内容和信息上也更加丰富。同时,在坚守非虚构创作的同时,李娟也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其诗性的叙述语言和心灵化的表达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她的作品中有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她借助幻梦、通感、错觉、意象等手法使语言更加感性化,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李娟文字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对非虚构素材与虚构想象之间的合理融合,个人与观察对象恰到好处的距离分寸,情感抒发在物景描写里的自然渗透,现实与象征的交织互映,以及始终诚恳谦逊的写作姿态,避免了像不少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由于面对社会底层观察对象时的心理“优越感”“俯视感”,而造成客观和深度的欠缺。7.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麻每天放羊出发前慢吞吞地抽烟,沉默地望着远方,是因为放羊这件事十分寂寞、无聊,很是辛苦。B.文中画线句连用三个“总是”,渲染了冬牧场羊群的居住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羊不在时“我”的失落感。C.“非虚构文学”强调的是真实,强调场景的真实,强调一种更深层次的存在与真实,力图“去新闻化”写作。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李娟作品中存在哈萨克牧场与牧场之外两个世界,由此形成的差异、碰撞、反思、体会,使得作品意蕴更加丰富。8.文本一中,写到居麻讲述“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文本二指出,非虚构文学“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这一特质的。【7~9题答案】【答案】7.A8.①“汉族人放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冬季牧羊的寒冷、艰苦与寂寞,展现了真实的牧民生活。②对于李娟好心的建议,居麻没有直接生硬地拒绝,而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她这行不通,体现居麻幽默风趣的性格。③面对如此艰苦而漫长的牧羊生活,居麻没有一味抱怨,而是哈哈大笑地说故事,反映他的乐观开朗、坚韧顽强。④李娟和放羊的汉族人,其实都并不完全属于牧场,居麻等牧民才是牧场的真正主人,故而无论是汉族人做好的准备,还是李娟好心的提议,在真正的牧场生活中都有些不切实际,这个故事也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和思想的碰撞。9.①语言富有诗意。尽管描写的是枯燥寂寞,一日日重复的放羊生活,但作者仍能从中写出诗意,如居麻出发前不知原因的徘徊凝望,羊群离去后散发茫茫水汽的空羊圈等,都富含欲语还休的诗意。②表达方式真诚率直。如被居麻奚落时直陈“我真蠢”,不泄气地一再追问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性情,让人感动,深受感染。③塑造多个意象,倾注作者感情。如陪伴居麻凝望和作为夜晚挥舞手电筒给夜归牧人指路的假人,因人物感情的投射而有了人格化特征;羊群不在的白天,空羊圈、碎雪粒、阴天和朦胧的太阳,一个个意象构成作者牵挂关心羊群和牧羊人在野外奔波的意境;沉默而落满大雪的晚归羊群意象,让人感到大自然与这些生灵的奇妙。④细致入微的观察与错觉、想象等的运用,体现作者敏感细腻的内心。如对居麻出发前徘徊的观察与揣测,对空羊圈和羊群不在的天气的描写,对夜与旷野的“大”的想象等,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能触碰其心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是因为放羊这件事十分寂寞、无聊,很是辛苦”错误,原文说“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而“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是作者根据居麻的话的推测,并不能确定居麻出发前的徘徊是因为放羊寂寞无聊和辛苦。故选A。【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形象上看,居麻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回答上文李娟所说的“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的提议,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李娟这个方法行不通,体现了居麻幽默的性格特点。能够把暖瓶里的水“冻得一滴也没了”的寒冷天气下,他要在户外一直骑在马上放七个小时羊,如此艰苦的生活,他却总是哈哈大笑地说出来,体现了他的乐观开朗、坚韧顽强。从内容上看,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冬季在野外牧羊的艰辛,既寒冷,又寂寞,还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展现了真实的牧民生存环境。从文章内涵上来看,居麻放羊十分辛苦,李娟因为关心他而给他出主意,然而不熟悉游牧生活以及放羊的具体情景的汉族人出的主意往往不切实际,就如同这个故事中的汉族人放羊,做好的准备根本用不上一样,其实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差异,李娟和汉族牧羊人作为牧场外人物的代表,与牧场世界的居麻等人在很多事物的认识上截然不同,产生了思想的碰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要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的,就需要知道“文学自身的属性”有哪些,从“李娟也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其诗性的叙述语言和心灵化的表达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她的作品中有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她借助幻梦、通感、错觉、意象等手法使语言更加感性化,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可见,主要是从其语言特点、艺术表达手法等角度来分析。李娟的语言富有诗意,如描写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会停立许久,卷烟、抽烟、卧倒、凝望……慢吞吞的动作在空旷的天地间给李娟留下无尽的遐想,这些描写超脱了冬牧场艰辛的现实,带来诗意的联想。写羊群离开后空着的羊圈“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感触细腻,观察入微,满含“人去楼空”的意境。其表达方式率真可爱,如“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在放羊。’我真蠢。——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率真地袒露心灵独白,能让人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无论是说话还是思想,都不掩饰自己对牧场生活的不熟悉,哪怕是被居麻奚落也毫不在意,这种真诚的心灵化表达令人感动。艺术手法上,“幻梦、通感、错觉、意象”等手法在文中时有出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意象在文中比比皆是,如居麻临出发前“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假人”这一意象,便因与居麻(还有李娟观察居麻)的凝望而富有了人格化的特点;“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碎雪粒”“阴天”“太阳”,环境描写渲染出冬牧场环境的苦寒艰辛,也流露出作者牵挂羊群、怅然若失的情绪;“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沉默的浑身覆盖大雪的羊群,在暗夜中形成一种奇妙难以解读的意象,让人感到大自然与生命的奇妙。“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眼下世界昏暗迷蒙,传来的细微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等句子,反映出作者细腻敏感的心灵,正因其细腻,才会关注到居麻放羊前的习惯以及体味到他长时间野外放羊的寂寞;才会感到羊群在荒野觅食的艰辛,并对空羊圈、碎雪粒、阴天与朦胧的太阳产生感慨;夜晚的昏暗与空旷,更通过幻觉与想象放大了,更能让人身临其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乙未,以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五月丙辰朔,以太子宾客郑珏、工部尚书任圆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圆仍判三司。圆忧公如家,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期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祖立,圆每以天下为己任,由是安重诲忌之。安重诲以孔循少侍宫禁,谓其谙练故事,知朝士行能,多听其言,朝廷议置相,循意不欲用河北人,先已荐郑珏,又荐太常卿崔协。任圆欲用御史大夫李琪。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上前,上问:“谁可相者?”重诲以协对。圆曰:“重诲未悉朝中人物,为人所卖。协虽名家,识字甚少。臣既以不学忝相位,奈何更益以协,为天下笑乎?”上曰:“宰相重任,卿辈更审议之,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重诲私谓圆曰:“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圆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取姑蜣之转也。”循与重诲共事,日短琪而誉协,癸亥,竟以端明殿学士冯道及崔协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圆性刚急,且恃与帝有旧,勇于敢为,权幸多疾之,旧制,馆券出于户部,二年夏五月,安重诲请从内出,与圆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卒从重诲议,圆因求罢三司。六月丙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圆罢守太子少保。秋七月,任圆请致仕,居磁州,许之。冬十月,或谓安重诲曰:“失职任外之人,乘贼未破,或能为患,不如除之。”重诲以为然,奏遣使赐任圆死。端明殿学士赵凤哭谓重诲曰:“任圆义士,安肯为通?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使者至融州,圆聚其族酣饮,然后死,神情不挠。(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重诲专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B.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C.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D.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即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如“朝菌不知晦朔”。“晦”则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癸亥,癸为天干末位,亥为地支末位,干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C.户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税收、粮饷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D.门下,即门下省,隋唐时与内史省(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共同处理朝廷政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圆心系国事,主管三司时,选贤任能,一年之间就使得国家府库充实,军队和百姓都用度充足,并初步建立起朝廷的纲纪法令。B.安重诲自己没有主意,常常听从孔循的意见,在商议设置宰相一职时,孔循说崔协更适合担任此职,安重诲就向皇帝推荐了崔协。C.任圆反对崔协做宰相而推荐李琪,他认为崔协学识很低,不适合担任宰相,但因孔循常常诋毁李琪,崔协最终还是被任命为宰相。D.任圆性情刚急,又仗着与明宗有旧交情,遇事敢于作为,有权势得到皇帝宠幸的人大都妒忌他,这为后来他被害致死埋下隐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既以不学忝相位,奈何更益以协,为天下笑乎?(2)任圆义士,安肯为逆?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10~13题答案】【答案】10.D11.C12.B13.(1)我已经是因为没有学问而忝列相位,怎么可以再增加一个崔协而被天下人笑话呢?(2)任圆是个讲道义的人,怎么肯叛逆呢?你如此滥用刑法,怎么能辅佐国家。【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郑珏平素就恨李琪,所以孔循极力阻止他,于是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没有文才,只是有点不廉洁。宰相只能用端重有器度的人,这样才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典范。”“琪”作“恶”的宾语,后面断开;且“故”为副词,应在句子开头。排除AB;“端重有器度者”指宰相的特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户部……掌管……科举”错误,科举应是礼部掌管。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商议设置宰相一职时,孔循说崔协更适合担任此职”错误,原文为“朝廷议置相,循意不欲用河北人,先已荐郑珏,又荐太常卿崔协”,孔循先推荐了郑珏,后来推荐的太常卿崔协;后来又在安重诲面前说“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但没有明确说“崔协更适合担任此职”。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学”,没有学问;“忝”,忝列;“更益”,再增加。(2)“义士”,讲道义的人;“滥刑”,滥用刑法;“赞”,辅佐。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乙未日,任命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五月,丙辰初一,任命太子宾客郑珏、工部尚书任圆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圆仍判管三司。任圆忧公如家,他选拔贤良有才能的人,杜绝侥幸,一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满足,朝廷的大纲要领也初具规模。任圆干事,常以天下为己任,因此,安重诲很忌恨他。安重诲认为孔循从小在宫廷里侍奉,明白熟习朝廷里过去的典章制度,也知道朝廷官员的品行才能,所以好多事情都听他的话。朝廷商议设立宰相,孔循的意见是不想起用河北人,一开始推荐郑珏,后又推荐太常卿崔协。任圆想起用御史大夫李琪。郑珏平素就恨李琪,所以孔循极力阻止他,于是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没有文才,只是有点不廉洁。宰相只能用端重有器度的人,这样才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典范。”有一天在后唐帝面议论这件事,后唐帝问谁可以任宰相,安重诲回答说是崔协。任圆说:“安重诲不熟习朝中人员,被人所收买。崔协虽然是名家,但认识的字很少。我已经是因为没有学问而忝列相位,怎么可以再增加一个崔协而被天下人笑话呢?”后唐帝说:“宰相是个重要的职位,你们再重新商议一下。我在河东时见书记冯道多才博学,与世无争,这个人可以任宰相。”安重诲私下对任圆说:“现在正缺人,崔协暂且作备选人员,可以吗?”任圆说:“您抛弃李琪而使崔协为宰相,这就好像抛弃了苏合香丸,选取屎壳螂推的粪球。”孔循和安重诲在一起处理政事,每天都说李琪的坏话而说崔协的好话。癸亥(十一日),终于任命端明殿学士冯道和崔协一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圆情性刚直,而且依仗自己和后唐帝有旧交,作事敢作敢当,有权势而又得后唐帝宠幸的人们都嫉妒他。按旧的规定,使臣外出的费用由户部发给,安重诲请求从枢密院发给,他和任圆在后唐帝面前争论了好几次,声色俱厉。后唐帝退朝后,宫人问后唐帝:“刚才和安重诲争论事情的是谁?”后唐帝说:“宰相。”宫人说:“妾在长安宫中,从来没有见宰相、枢密奏请事情时敢像这个样子,大概是轻视皇上吧!”后唐帝听后更加不高兴,最后听从了安重诲的建议。任圆因此请求罢去三司之职。六月丙戌(初七),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圆被罢守太子少保。任圆请求退休居住在磁州,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有人对安重诲说:“那些被免除官职而在外面的人,乘乱贼还未被击败,或许能成为祸患,不如把他们消灭了。”安重诲认为说得对,于是上奏请求派遣使者赐任圆死。端明殿学士赵凤哭着对安重诲说:“任圆是个讲道义的人,怎么肯叛逆呢?你如此滥用刑法,怎么能辅佐国家。”前往赐任圆死的使者到达磁州,任圆把他的家族集合起来喝酒,然后死去,表情没有屈服的样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满满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明净的秋水畔,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B.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采莲女绰约的风姿和婀娜的身影。C.下片开头三句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暮色苍茫中,采莲女寻找伙伴,神色焦急。D.“隐隐歌声归棹远”写采莲女没有找到伙伴,便唱着采莲曲归去,留下一湖歌声。15.“照影摘花花似面”一句极富画面感,请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D15.“照影摘花花似面”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少女采莲的场景富有画面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写采莲女没有找到伙伴”错误。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照影摘花花似面”,意思是:采莲女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此句富有层次感,动作性很强:美丽的少女先是临水照影,然后伸手采莲,最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读来少女的形象如在眼前,极富画面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截了当地指出“师”的作用。(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蜀道艰难的开凿过程。(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雄奇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滔滔的江流,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16题答案】【答案】①.师者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地崩山摧壮士死④.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⑤.惊涛拍岸⑥.卷起千堆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受、摧、钩、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所有寒门弟子一样,李渔曾认定以仕途经济光宗耀祖为人生正道。不料风云变幻,学而优则仕梦碎。尽管“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但他并未“躺平”,而是另辟蹊径。命运注定了他对世俗传统的游移和偏离、李渔选择的是正统文人所()、时人亦皆视为“贱业”的“卖文字”的“末技”。在自甘低贱这一点上,他与元杂剧奠基人关汉卿或有相似之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关汉卿以“铜豌豆”自侮表达对传统规范的叛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抗争。而李渔没有这样的傲骨,没有这样的()。他的选择纯粹是顺其自然。纵览古今,多少大家作品学说晦涩艰深,文坛地位令人仰之弥高,可望而不可即。但李渔让世人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平易和亲切。成名后的李渔又给自己取了许多名号:“笠鸿”“笠翁”“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所有这些都标榜着一个意思——()小人物,仿佛刻意与他特别显赫、特别精彩、特别响亮的人生形成对照。后人给他冠上的头衔让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出版家、书籍经营家、社会活动家、园林艺术家、发明家、美学家、美食家、时尚文化倡导者、文化产业先行者……而我以为他最有资格享有的头衔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在艺术的海洋中,他成了一尾快活的鱼。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齿愤世嫉俗自诩眼花缭乱B.不齿遗世独立自嘲目不暇接C.不耻遗世独立自诩目不暇接D.不耻愤世嫉俗自嘲眼花缭乱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真走得开,(暗指地)你放得下这好的地方么?你放得下周家——B.我们舔盐,眼睛看着远方,但谁也不敢嚼盐。嚼——盐?那可太厉害了。C.“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D.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19.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17~19题答案】【答案】17.A18.D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不耻:指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本处是说李渔选择是正统文人所鄙视的“卖文字”的“末记”,“不齿”比较符合语意。愤世嫉俗:指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良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遗世独立:指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本处是说关汉卿通过自己的做法表达对传统规范的叛逆,是一种抗争,而李渔却没有像关汉卿那样对黑暗社会进行强烈的抗争,所以选用“愤世嫉俗”。自诩:自夸。自嘲:自我嘲笑,自我解嘲。本处李渔给自己取的名号并没有嘲笑自己的意味,所以选用“自诩”。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本处是说后人给李渔冠上的头衔很多,让人感到迷乱,所以选用“眼花缭乱”。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破折号表示说话中断或间歇。C.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艺术比作海洋,将李渔比作一尾快活的鱼。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散的手足比作分飞的孤雁,将辞别故乡流离四方的手足比作深秋中断根的蓬草。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的首饰,用在这里,指的是戴首饰的美女。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认为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到燕山的雪花如同席子那么大。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背后蕴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从造字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耕耤的“耤”,还是教师的“教”,它们的甲骨文都是按照其本来的形态去模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在衣食住行中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因而才能够创造出如此优美的文字。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②,而方形的汉字又代表着棱角分明的生活态度,更沿袭了端正的精神,古人相信③,大到宫殿、建筑,小到桌子、台阶,甚至于各种祭祀用的平台、神庙也都如此,就拿“正”这个字来讲,横平竖直,简洁端正。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21题答案】【答案】20.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②因此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③天地万物都是方方正正的。21.汉字背后蕴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方形的汉字贯彻了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代表着棱角分明的生活态度,沿袭了端正的精神。【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考虑汉字的功能,和前一句并列,总领全段;由“汉字背后蕴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可知,此句是说“汉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据此可以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第二空,这里是说汉字的字形特点以及与什么有关,由“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可知后面要接“因此”;由后面的“方形的汉字”可知,汉字字形是方正的,据此可以写“因此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第三空,此处与汉字字形的方方正正有关,“古人相信”的内容应结合“大到宫殿、建筑,小到桌子、台阶,甚至于各种祭祀用的平台、神庙也都如此”,可概括为“天地万物都是方方正正的”。注意不要超过12个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段文字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因而才能够创造出如此优美的文字”,说的是汉字的形成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合这部分的总领句“汉字背后蕴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可概括出“汉字背后蕴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第二层从“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到结尾,说的是汉字的字形特点及其蕴含的精神,结合关键句“方形的汉字又代表着棱角分明的生活态度,更沿袭了端正的精神”可概括出“方形的汉字贯彻了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代表着棱角分明的生活态度,沿袭了端正的精神”。注意不要超过65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即将高三毕业,同学们纷纷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漫画,希望可以入选班级《同窗故事》纪念册。经过投票,以上三幅漫画以高票入选,请选择其中一幅或多幅进行思考,并以“默默祝福你的人”的身份给即将步入大学的同学写一封信。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漫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三幅漫画,观察三幅漫画内容并结合分析三幅漫画中的文字部分可知,三幅漫画分别对应不断磨练提升自己、耐心乐观、不断奋斗三种精神力量。本题旨在引导考生进行理性思考,领悟人生智慧,促进心灵成长。第二部分是背景介绍和写作任务,这三幅漫画是同学们推荐人选《同窗故事》纪念册的高票作品,题目要求“选择其中一幅或多幅进行思考”,设置以“默默祝福你的人”的身份给即将步入大学的同学写一封信的情境,要注意对方所处的人生阶段,同时行文要体现出沟通交流意识。写作时可以任选一幅漫画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多幅漫画进行立意,如果选多幅漫画进行立意,则应找到漫画内容的逻辑关系,不能使立意脱节,如高考只是人生的起点,我们应不断去奋斗。考生的联想和思考都必须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如写“耐心乐观”,可根据漫画内容,联想到人成才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由此在文中阐述应耐心的慢慢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抱有乐观的心态,以静待花开。因为写作身份是“以‘默默祝福你的人’的身份给即将步入大学的同学写一封信”因此就不能由漫画联想到家庭教育。行文过程中或文章的结尾应表明“祝福”的写信目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