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内江市高中2022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从传统社会的“仁、义、礼、智、信”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精神价值体系的转换,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文明和文化的一个精神标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有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它广泛吸纳了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念,比如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文明,这些在过去的文化体系中虽然有所涉及却并未获得其现代含义,更没有被视作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是我国从封闭型传统社会走向开放型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③中华民族凝练国家精神标识,表明一个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正在逐渐走向“强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公开坦然地、理直气壮地向全人类表达其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立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立基、为人类美好社会开辟新路的宏大理想。所以,国家的精神标识不仅代表着国家文明和文化的价值立场等文化自信,也包含着现代中国积极推动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乃至重构道义、与现代世界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意义。④我们知道,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社会是封闭性的、自给自足的;而现代社会则是开放性的、全球一体化的。德国学者哈贝马斯说过,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结构的日趋开放化。社会开放,不再封闭隔离,是现代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人类既有政治利益上的国界,同时又有开放的社会边界。现代社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的透明性,开放意味着公开、分享、透明。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信息增长迅猛,交流日益频繁,以至于今天某一个体的私人事情、或是某一个偏僻村子里发生的事件,短时间内就可能成为社会公共事件。在日趋开放化的社会里,人际、群际、区域间的各种关系或关联较之以前更为公开透明,所谓个人隐私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难。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一个国家既要持守自己独立的国家品格,同时又要表明其具有能够包容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文明力量和文化气质,这就需要它向全世界亮明自己的文化身份、文明主张和价值导向,这就是 所谓文化“软实力”或文明影响力。在国际语境中看,这些就是通过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所传达的中国的国家精神标识。⑤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力量的日益强大,感受到国家文化力量和精神引领作用的快速增强,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国家精神标识,已迫在眉睫。有学者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进一步凝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祖先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既高度概括又通俗简明,且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然而这五个字得来不易,历经一千多年才真正得以被普遍确认和践行,从而流行于世。因此,在更凝练的国家精神标识的表达词尚未提出之前,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今天中国的精神标识。(摘编自万俊人《核心价值作为中华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了精神价值体系的转换,也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B.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文明等观念,也是过去的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C.中华民族凝炼国家精神标识,不仅能彰显文化自信,而且具有重构道义、与现代世界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意义。D.文化“软实力”既能体现一个国家独立的国家品格,又能表明其具有包容世界、引领世界的文明力量和文化气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亮明观点,指出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是国家精神标识。B.文章引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的话,目的是论证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C.文章第④段从开放化、透明性两个方面论证了现代社会的结构特点。D.文章整体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来论证当今时代国家凝练精神标识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在日趋开放化的社会形势下,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刻不容缓。B.让国家文化力量和精神引领力量快速增强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自己的国家精神理念。C.一个国家只要亮明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文明主张,就自然能持守自己独立的国家品格。D.我们未来会提出一个既高度概括又通俗简明且易为大众所接受的全新的国家精神标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人们日常所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这种气体大量释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又引起人们的担忧。甲烷排放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目前大气甲烷浓度正以每年0.5%-1%的速率增长。海洋拥有全球最多的甲烷库存,海底甲烷主要以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石油、浅层气等形式被牢牢封存于沉积物中。然而,总会有一些“顽固”的甲烷分子,试图逃脱海洋系统的层层束缚,逃逸到大气层中,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不良 影响。为防止它们大规模“越狱”,海洋系统设置了沉积物和水圈两道防线。海底沉积物可以作为致密的“城墙”储存各种形式的甲烷,也可以成为阻止甲烷分子向上逃逸的第一道防线。在沉积物这道防线中,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的“狱警”——微生物,微生物大军时刻巡逻监视。其统帅是厌氧甲烷氧化古菌,这类古菌有三大家族,它们在沉积物中各显其能,联合硫酸盐还原菌、铁锰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等各路“人马”,共同消灭试图“越狱”的甲烷分子。在微生物大军的围追堵截下,试图逃逸的甲烷分子“死伤”惨重,约有80-90%的甲烷分子会被微生物消灭。当然,在一些沉积物地层裂缝中,由于试图逃逸的甲烷分子通量过大,微生物来不及消灭,会有一小部分甲烷分子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逃逸到海水环境中。据估计,这些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大军每年可以消灭掉约3.42亿吨的甲烷分子,另外约有40-1220万甲烷分子能越过沉积物防线逃逸到海水中。对于那些成功突破海底沉积物这一防线的甲烷分子来说,它们还要突破第二道防线——水圈。从海底沉积物逃逸出来的甲烷分子能否顺利到达海面,进而进入大气层,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水深度、海水温度、水体环流运动、甲烷上升速率、甲烷溶解速率和甲烷氧化作用等。逃到海水中的甲烷首先会给自己穿一件“防护衣”,即在气泡表面形成一层甲烷水合物膜,这“防护衣”能够保护它们不会被海水溶解。然而,在甲烷气泡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气泡体积变大,“防护衣”被逐渐撑破,最终甲烷分子还是会溶解到海水中。这时,微生物大军又开始不断进攻这些逃逸的甲烷分子。由于海水环境中含有氧气,甲烷厌氧氧化古菌难以进入该领地,现在的统帅则变成了甲烷有氧氧化细菌。甲烷有氧氧化细菌也是个大家族,能够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消灭甲烷。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超过600米的深海水域中逃逸的甲烷分子几乎难逃被消灭的命运,但是在不超过50米的浅水域的甲烷渗漏区,由于海水层较薄,这里的甲烷分子能够较轻易地逃脱海水的束缚,顺利进入大气中。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着的大量甲烷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甲烷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清洁能源”,其储量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然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所引起的甲烷泄漏等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是学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两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证明了甲烷泄漏的可控性,但在未来大规模的商业开采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天然防线,加强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公关,有效防止甲烷分子“越狱”到大气层,仍任重道远。(摘编自张亭亭《海洋屏障能阻挡甲烷从海底“越狱”吗》,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底沉积物是致密的“城墙”,其中储存了各种形式的甲烷和大量微生物,是阻止甲烷分子向大气逃逸的最重要防线。B.海水温度、水体环流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从海底沉积物中逃逸出来的甲烷分子能否顺利到达海面进而进入大气层。 C.浅海水域渗漏的甲烷分子能较顺利地进入大气中,而从深海水域逃逸的甲烷分子绝大多数被两道防线拦截消灭,难以顺利到达海面。D.甲烷会引起温室效应,当前,大气甲烷浓度正以每年0.5%-1%的速率增长。如何正确开发利用海底封存的甲烷十分重要。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微生物大军的围追堵截下,海底渗漏出来的甲烷分子,约有80-90%会被微生物消灭,这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B.文中称甲烷厌氧氧化古菌和甲烷有氧氧化细菌是阻止海底甲烷渗漏的微生物大军“统帅”,这种说法生动而又巧妙。C.“每年可以消灭掉约3.42亿吨的甲烷分子”,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手法,解说微生物在阻止海底甲烷分子逃逸过程中的作用,表述科学准确。D.文章以“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分别比喻海底大量沉积物的“狱警”功能和水圈的“保护”作用,解说谨严,语言朴实。6.海洋屏障能完全阻挡甲烷从海底“越狱”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绣红旗一片欢乐的低呼,打断了孙明霞的朗读。战友们不断轻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像股热流,汹涌澎湃,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明霞!”江姐激动地招着手,让大家安静,以免惊动敌人,“你快点念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一定是北京!”有人抢先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啊,五星红旗!”“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吧!”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等待着她的意见。“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让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吧!”“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已经读过信的人,又把目光转向牢房深处。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上面残留着弹孔、斑斑血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她临危时,还没有来得及把它交给战友就闭上了眼睛,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面红旗。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个人拿着针线团团围了上来。“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对,就这么绣。”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样。但是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得很多、很远。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不知要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有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欢乐的战友们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带着无限的喜悦,走到缓缓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来,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我?”江姐笑着惊问。“是的,江姐!就是你。”她面前激荡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应该是你。”李青竹等大家稍静之后,说道,“不能辜负同志们对你的信任和尊敬。”“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枷锁,自由地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放下红旗,江姐轻轻抱起了“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都嘱托给代表希望的孩子:“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这红旗,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红旗!孩子啊,快点儿成长吧!叔叔阿姨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孩子啊,你要记着: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的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不管是狂风暴雨,不管是惊涛骇浪,你们一定要把战斗的旗帜,指向共产主义啊!”(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有删改,题目是编者加的。)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特别富有感染力。B.“监狱之花”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它象征着狱中的革命志士对未来的美好期望。C.“残留着弹孔、斑斑血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革命先辈在用生命保护红旗。D.小说在叙述绣红旗的过程中,插入江姐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8.你在江姐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孟晚舟归国时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请结合文本分析狱中众人在“绣红旗”时体现出了哪些“信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十月甲子,太祖命将北取中原,谓信国公徐达等曰:“自元失其政,生民涂炭,予与诸公仗义而起,冀有奠安生民者出。山东则有王宣父子,反侧不常;河南则有王保保,上疑下叛;关、陇则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猜忌,与王保保互相嫌隙。元之将亡,其机在此。今欲命诸公北伐,计将何如?”常遇春对曰:“今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可挺竿而胜也。”太祖曰:“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悬师深入,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诸将皆曰:“善。”于是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甲士二十五万,由淮入河,长驱北伐。复召诸将谕之曰:“今诸将非不健斗,然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达。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无如副将军遇春。然吾不患遇春不能战,但患其轻敌耳。吾前在武昌亲见遇春才遇数骑挑战即轻身赴之遇春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若遇大敌,遇春领前锋,当与参将冯宗异分左、右翼,各将精锐击之。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勇略冠诸军,可使独当一面。或有孤城小敌,但遣一将有胆略者,付以总制之权,皆可成功。达则专主中军,策厉群帅,运筹决胜,不可轻动。”是日,太祖亲祭上下神祗于北门之七里山。祝毕,复召将士谕之曰:“此行非必略地攻城,要在削平祸乱,以安生民。若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或有遗弃孤幼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即还之。”(《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前在武昌/亲见遇春才遇数骑/挑战即轻身赴之/遇春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B.吾前在武昌亲见/遇春才遇数骑/挑战即轻身赴之/遇春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C.吾前在武昌/亲见遇春才遇数骑挑战/即轻身赴之/遇春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D.吾前在武昌亲见/遇春才遇数骑挑战/即轻身赴之/遇春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子,“甲”为十干之首,“子”是十二支之首,干支次第相配,可配成甲子、乙丑等60种。B.关,指陕西关中地区,因其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玉门关,北有萧关而得名。C.中军,古时行军作战队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D.亲戚,古时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和母系亲属。文中指除父母外的亲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遇春虽英勇善战,但轻率冒进。太祖询问大家如何北伐时,他建议直接率军攻打守备坚固的元朝都城。B.徐达做事稳重,运筹帷幄。太祖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让他坐镇中军,运筹决胜,不要轻易动兵。C.太祖善用谋略取胜。他认为攻打元朝应该先撤其屏障,断其羽翼,控制门户,然后再攻打元朝坚固的都城。D.太祖善于笼络人心,安抚百姓。他告诫将士,此行不是为了攻城略地,只是平定祸乱,所经之处,都不得杀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元失其政,生民涂炭,予与诸公仗义而起,冀有奠安生民者出。(5分)(2)或有孤城小敌,但遣一将有胆略者,付以总制之权,皆可成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东郊①韦应物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②直可庶。【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十四年(779)春在县令任上作。②陶:陶渊明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交代诗歌创作的缘由,一“跼”,一“旷”对照出诗人官场生活的拘束与郊外游玩的惬意。B.“缘涧还复去”一句,写诗人沿着山涧徘徊犹豫,表现出诗人既向往自由生活又舍不下官场的矛盾心理。C.七、八句写细雨笼罩着原野,斑鸠在春天欢快地鸣叫,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原野的空阔宁谧。D.整首诗叙平常之事,绘平常之景,却有着闲适恬淡的诗风与高雅闲适的意境,隐隐透露出诗人弃官归隐之意。15.清人章燮评价此诗“景中寓情”,请结合诗句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身体轻盈好像要离开人世,超然独立的一句是“”;用“”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2)《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两句意思一致。(3)猿是我国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声之高急,似哭似号,传达出一种哀怨愁苦之意,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很值得称道,其吸引读者的,还有书中数不胜数、精彩纷呈的斗智斗勇情节。作者对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都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过于惨烈,具有昂扬向上的格调。在表现方式上,则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在尊重基本的前提下,表露鲜明的倾向。例如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却从不同角度为刘备的失败作解释。作品描写刘备宁肯逃亡,也“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没有把荆州作为安身之地,又不忍抛弃追随他的百姓,这就从道义上为刘备的失败争得了读者的同情。他还地把关羽、诸葛亮这两个关键人物安排到外地,()。作者围绕三国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叙述有条不紊,笔法千变万化。这种叙述方法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只娓娓道来史实别具匠心B.不止侃侃而谈事实别具一格C.不只侃侃而谈事实别具匠心D.不止娓娓道来史实别具一格1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既没有受到战败之辱,也暗示了刘备失败与此有关。B.既暗示了刘备失败与此有关,又让他们免受战败之辱。C.暗示刘备的失败既与此有关,又让他们免受战败之辱。D.既使他们免受战败之辱,也暗示了刘备失败与此有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围绕三国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叙述有条不紊,笔法千变万化。B.作者以三国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紊。C.作者围绕三国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紊。D.作者以三国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叙述有条不紊,笔法千变万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健康人的肠道里包含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等3种细菌,这些细菌按一定比例存在,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致病菌的过度繁殖,调整人体防御机制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人体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 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①,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此外,②,因为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益生菌数量是不同的。益生菌只有“活的”才益生,且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也并非多多益善,③。一般情况下,如果饮食结构合理,那么人们能从正常饮食中摄取所需营养;如确实需要补充,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服用,千万不能盲目滥用,以免后患无穷。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21.根据文段信息,给“益生菌”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材料二:2021年6月12日,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火出了圈,它的开场舞《祈》取材于曹植《洛神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的水下舞蹈,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韵完美表现了出来。材料三: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取材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舞者们发髻高耸,化身青山绿水,呼吸吐纳间尽是山河姿态。有观众点评说:“《只此青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读了以上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内江市高中2022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3分)B(“也是过去的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有错,“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文明等观念”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2.(3分)D(错在“层进式结构”)3.(3分)A(B项无中生有,C项把必要条件说成了充分条件,D项错在“全新”。)4.(3分)A(“是阻止甲烷分子向大气逃逸的最重要防线”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海底沉积物可以作为致密的“城墙”储存各种形式的甲烷,也可以成为阻止甲烷分子向上逃逸的第一道防线。”并没有说是最主要的防线。)5.(3分)D(“解说谨严,语言朴实”错误,以“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分别比喻海底大量沉积物的“狱警”功能和水圈的“保护”作用,解说形象,语言生动。)6.(6分)不能。(1分)①在海底沉积物这第一道防线中的各路“人马”,只能消灭大多数 试图“越狱”的甲烷分子。(2分)②即使突破第一道防线逃到海水中的甲烷分子,在超过600米的深海水域中也不会完全被海水中的甲烷有氧氧化细菌消灭。(1分)③突破第一道防线逃到海水中的甲烷分子在不超过50米的浅水域的甲烷渗漏区,可以较轻易地逃脱海水束缚,顺利进入大气中。所以海洋屏障不能完全阻挡甲烷从海底“越狱”。(2分)7.(3分)B(“监狱之花”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8.(6分)①谨慎小心。在大家为中国解放欢呼时,江姐招手让大家安静,以免惊动敌人。②冷静清醒。在战友们为中国解放认真绣红旗时,她却想到集中营最后斗争的残酷。③勇于牺牲自我。她知道在越狱时会有人牺牲,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其他战友的牺牲。(每点2分)9.(6分)①热爱祖国。江姐等人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也要激动欢呼,也要绣红旗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②信仰坚定。绣红旗时,她们坚定地把象征党的那颗红星绣在中央,其它小星摆在四方,表达出她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③奉献牺牲。江姐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她嘱咐“监狱之花”的那一番话也能体现这一点。(每点2分)10.(3分)C11.(3分)B(“玉门关”不在陕西,西面应是“大散关”。)12.(3分)D(“此行不是为了攻城略地”错,原文是“此行非必略地攻城”,意思是此行不一定要攻城略地;“都不得杀人”错,原文是“勿妄杀人”,意思是不能胡乱杀人。)13.(10分)(1)(5分)从元朝失掉仁政以来,百姓就处于极困苦的境地,我和你们为主持正义而起兵,希望有能使百姓安定的人出现。(“涂炭”:比喻处于极困苦的境地;“冀”:希望;“奠安”:使……安定。三个要点各1分,句意通顺分2分。)(2)(5分)倘若有孤立的城池、弱小的敌人,只需派一个有胆识和谋略的将领,把统领指挥的大权交给他,都可以取得成功。(“或”:倘若,如果;“将有胆略者”定语后置,有胆识和谋略的将领;“总制”:总领指挥。三个要点各1分,句意通顺分2分。)14.(3分)B(“犹豫不决,表达出诗人既向往自由生活又舍不下官场的矛盾心理”理解错误,与诗境不合,“缘涧还复去”一句写的是诗人沿着山涧自由惬意随意行走的畅快。)15.(6分)①“杨柳”两句写嫩绿的杨柳伴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使他的思虑澄净,寄托了诗人在郊外的轻松豁达与自由散漫;②“依丛”两句写诗人斜倚在树丛中安逸地休憩,沿着山涧来回地走,寄托了诗人远离尘世,随缘自适的喜悦与畅快;③“微雨”两句写微雨过后,原野空阔,春天的斑鸠到处欢快地鸣叫,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每点2分)16.(6分)(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徘徊于斗牛之间(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或: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或: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空1分)17.(3分)A(“不只”:不但、不是单一的;“不止”:连续不停止,也可以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根据语境,应选“不只”。“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根据语境,应选“娓娓道来”。“史实”:历史事实;“事实”:事情的实际情况。根据语境,应选“史实”。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根据语境,应选“别具匠心”。)18.(3分)D19.(3分)B(“围绕……为主线”,句式杂糅。“叙述有条不紊,笔法千变万化”,语序不当,根据后文,应该把“叙述有条不紊”放在句末,语句更连贯。)20.(6分)①一旦(如果)患上“益生菌依赖症”②补充益生菌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计③因而(因此)无需(不能)盲目补充(每点2分,共6分)21.(5分)益生菌是一种存在于健康人肠道里维持菌群平衡,能一定程度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的有益细菌。(符合下定义的格式“益生菌是……有益细菌”给1分,“存在于健康人肠道里”给1分,“维持菌群平衡”给1分,“能一定程度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给1分,语言简明、连贯给1分。)22.(60分)略立意参考:①创新让传统文化火出圈②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③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⑤跨界融合,传承创新参考译文: 十月甲子,太祖下令将要向北攻占中原,他对信国公徐达等人说:“从元朝失掉仁政以来,百姓就处于极困苦的境地,我和你们为主持正义而起兵,希望有能使百姓安定的人出现。崤山以东有王宣父子,反复不定;黄河以南有王保保,上面猜疑,下面反叛;关、陇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猜忌,与王保保之间也有矛盾。元朝将要灭亡了,灭掉它的机会就在此时。现在我想要命令大家向北讨伐,应该怎么办呢?”常遇春回答说:“现在南方已经平定了,兵力有余,直接达到元朝的都城,凭借我们久经战斗的部队,抵御那些长期处于安闲的士兵,可以轻而易举取胜。”太祖说:“元朝建都百年,都城的防守一定很坚固。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孤军深入,在坚固的城墙下停滞,军粮的运送不能按时到达,元朝的援兵又从四面八方聚集,这对我们是不利的。我打算先攻取崤山以东,撤掉元朝的屏障;再转移军队到黄河以南,断掉元朝的羽翼;攻占潼关而驻守在那里,控制元朝的门户。天下的形势就都在我的掌中了。”诸将都说:“好计策。”于是命徐达做征虏大将军,常遇春做征虏副将军,率领二十万甲士,由淮河进入黄河,长驱北伐。太祖又召令各位将领告诉他们说:“现在各位将领不是不擅长战斗,但是稳重有纪律,能打胜仗攻取城池的,可以作为大将典范的,没有人比得上大将军徐达。能抵挡百万军队,勇敢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没有人比得上副将军常遇春。但是我不担心常遇春不能战斗,只是担心他轻敌罢了。我以前在武昌的时候,亲眼看到常遇春遇到几个人挑战,就轻率地亲自去迎战。常遇春是大将,怎么能与小校争能呢?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如果遇到强敌,常遇春就带领前锋,应当和参将冯宗异分左、右两翼,各自率领精锐士兵去攻打。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勇气谋略是军中第一,可让他们独当一面。倘若有孤城弱小的敌人,只需要派遣一个有胆识谋略的将领,把统领指挥的大权交给他,都可以成功。徐达就专门主管中军,鞭策激励各路将领,运筹取胜,不可以轻率出兵。这一天,太祖亲自到北门的七里山祭祀天地。祭祀结束后,又召集将士告诉他们:“此行不是一定非要攻城略地,主要目的是消灭祸乱,以此来使百姓安定。你们所经之处,以及到城下之日,都不要随意杀人,不要抢夺百姓的财物,不要毁掉百姓的房屋,不要弄坏农具,不要杀耕牛,不要掠夺他人子女。如果军营中又被遗弃的孤儿,他的父母亲人来寻求,就立即还给他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8 10:01:20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8.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