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案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在古典园林造景中,借景是一种的装饰手法。中国古代造园家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景致于有限空间之中,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还常将漏窗、空窗连续排列,沿墙组成的花窗带,透过窗而借院内、墙内、廊内的景色,使观者游走其间,每换一窗,会看到新景。原本孤立、静止的景色,透过一扇扇窗的引导呈现出流动而富有变化的形态,衍生出新的复合意象,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全新的美的享受——这就是借景造境。通过借景,使园林不但增添了许多美景,天地万物还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感。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司空见惯逶迤绵延就并且B.屡见不鲜逶迤绵延才因而C.司空见惯连绵不绝才因而D.屡见不鲜连绵不绝就并且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造园家通过巧妙地用窗借景,使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B.造园家使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源自巧妙地用窗借景。C.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源自造园家巧妙地用窗借景。D.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通过造园家巧妙地用窗借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精美绝伦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句中“中国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B.“民主”的美国不顾民众意愿,宣布停止使用Tiktok。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能只是嘴上的感叹。D.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卖糖……”。7.在下面四句包含歇后语的句子中,和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凤姐儿笑道:“外头已经四更多了,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B、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她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嘴离了这里,好话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C、红玉道:“也犯不着气他们。俗语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D、“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二)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二、古诗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蝶恋花·春景苏轼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第1页共7页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除了豪放风格的词作以外,还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婉约词,本词虽然写的是情,但在景与情的矛盾中,却渗透着人生哲理。B.词一开篇即呈现岀早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第2页共7页 C.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墙里秋千……佳人笑”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然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D.结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并未详尽言明究竟有什么样的“多情”被误,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9.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上阕内容简要分析。(6分)▲贬三等/以督厥咎/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第3页共7页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3分)▲(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3分)▲14.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第4页共7页 四、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燕子李三冯骥才当年荣禄想拿它孝敬老佛爷,她都死活不肯。丢了这东西跟她丢条命差不多。最气人的是在放别针那块衬绸上画了一只燕子,这纯粹是和荣禄老爷叫板!气得荣禄一狠劲咬碎一颗后槽牙。荣禄也不是凡辈,他使个法儿:在大堂中间放一张八仙桌,桌面中央摆了总督的官印,上边罩一个玻璃罩子,然后放出话去,说当夜他要关上大堂门,堂内不设兵弁护卫,只他一人坐光绪末年,天津卫出了一个奇人,叫燕子李三。他是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表示东西是他大名鼎鼎的燕子李三偷的。此贼牵涉到富贵人家,官府必然下力缉拿,但李三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这一手叫“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燕子李三的事闹了半年,府县的捕快使了不少计谋逮他,却连李三的影儿也没见过。有的说模样像时迁,一身紧身皂衣,长筒软靴,深夜出来行盗,人混在夜色里,绝对看不出来。有的说他长相和杨香武一样,嘴唇上留一撮儿两头向上翘的小黑胡,更是“燕子”的来历。于是一时间,留小胡子的人走在街上总会招人多看两眼。后来又有人说,什么时迁、杨香武,都是戏迷瞎诌的。此人肯定长相平平,不惹眼,白天睡觉,半夜出行,像蝙蝠。这李三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为嘛以前从没人说过?肯定是新近打外地窜来的。天津卫有钱的人多,有钱的人宝贝多,就把李三这种人招来了。传说这个李三是河北人,燕赵之地的人身上都有功夫,还有说得更有鼻子有眼——是吴桥人。吴桥人善杂技,爬杆走绳,如履平地。说法虽然多,谁也没见过。愈见不着愈瞎猜,愈猜愈玄愈神愈哏,甚至有人说这李三就是几个月前刚打外地调任天津的县太爷。县太爷是河北人,人瘦如猴,能文善武,还爱财。甭管是不是他,反正说来挺好玩,愈说愈有乐子。天津人就好过嘴瘾,往里是吃,往外是说;说美了和吃美了一样痛快。不过这飞贼李三在人们嘴里口碑不坏。东门内一家穷人欠着房租还不上,被房主逼得无奈,晚上在屋里哭哭啼啼,忽然打后窗扔进一包东西,打开一瞧,竟是不少银子。令这家人更惊奇的是,包袱一角画着一只小燕。这家人急忙出去谢恩人,跑到门外一片漆黑,早没了人影。听说最有机会看到李三长相的是蹲在城门口讨饭的裴十一。李三把一纸包钱亲手撂在他手心里,可裴十一是个瞎子,只捏到李三的手,这手不大却挺硬;虽然脸对脸,嘛也瞧不见。这一来,李三在人们口里就更神奇了。一天,燕子李三在天津卫把偷窃一事做到了头——他偷到天津最大的官直隶总督荣禄老爷的家。这天,荣禄的老婆早晨起来梳妆,发现梳妆匣子里的一个珍珠的别针不见了。这是她顶喜欢的一件宝贝,珠子大小跟葡萄差不多,亮得照眼,这么大的珍珠在海蚌里得五百年才能养成,第5页共7页在堂上守候着官印。他要从天黑守到天亮,燕子李三有胆量有本事就来把官印取走!这话一出,算和李三较上劲了,而且总督大人保准能赢。想想看,虽然大堂内没有一兵一卒,可是堂外必然布满兵力。大堂的门关着,官印在玻璃罩子里边扣着,总督又坐在堂上瞪圆眼守着,李三能耐再大,怎么取法?再说,门窗全都紧紧关着,怎么进去?钻老鼠洞?当夜总督大人就这么干了。桌子摆在大堂上,官印放在桌面中央,罩了玻璃罩子,然后叫衙役退出大堂,所有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总督大人自己坐在公案前,燃烛读书,静候飞贼。从天黑到天亮,总督大人只在近五更时,困倦难熬时略打一个盹儿,但眨眼间就醒了。整整一夜没听到一点儿动静。天亮后,打开门窗,阳光射入,仆役们也都进来了,只见那方官印还好好摆在那里,纹丝没动。总督大人笑了,说道:“燕子李三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然后,举起双手伸个懒腰,喝口茶漱漱嘴,喷在地上,准备回房休息。这时,收拾官印的仆人掀开玻璃罩子时,忽然发现官印朝南一面趴一个虫子似的东西,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毛笔画的又小又黑的小燕子!燕子李三画的!总督大人登时目瞪口呆,他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衙门里上上下下没人能猜得出来。真人能人全在民间,很快民间就有了说法。说李三是在大堂还没关门窗时飞身进来,躲在了大堂正中那块“清正光明”大匾的后边,待到总督大人困极打盹儿时,下来把事干了,然后重回匾后藏身,天亮门窗一开,趁人不备,飘然而去。这说法合情合理。可是总督大人纳闷,李三当时为什么不拿走官印,只在上边画个小燕?人们笑道,官印?李三爷能拿却不拿,就是告诉你,那破东西只有你当宝贝,谁要那个!(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李三“每偷走一物”必就近画只燕子以示自己所为,交待了绰号“燕子”的由来,且与结尾官印上留下燕子记号形成照应。B.小说第三、四段以市井小民视角带领读者试图揭开李三的传奇面纱,对读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C.文中叙述语言多用短句,干净利落,“愈哏”“为嘛”“嘛也瞧不见”等天津方言融入其第6页共7页 中,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A.小说巧借民间说法解开了李三如何进出总督大堂的悬念。人们的“笑”既是对荣禄的嘲讽,也是对李三的赞许,如此结尾,耐人寻味。15.小说中燕子李三大名鼎鼎却无人亲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从侧面塑造这个形象的。(4分)▲17.《燕子李三》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俗世”与“奇人”的理解。(6分)▲五、作文(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请你以复兴中学李华的身份写一篇以“少年感”为主题的国旗下发言稿,结合上述材料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空发议论,内容有针对性;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⑤不少于.600.字.。....第7页共7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运用1.D2.A3.示例一:通过借景,园林不但增添了许多美景,还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感。示例二:借景,不但使园林增添了许多美景,还使天地万物于园林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4.C5.D(拟人)6.AA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文中的“中国风”中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故A项可选;B项,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C项,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D项,引号的作用是着重论述。7.C(其余均为双关)二、诗歌鉴赏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早春景色”错误。“花褪残红青杏小”,花儿已经凋谢,枝头开始结出幼小的青杏,这里是暮春之景。故选B。9.【答案】同意。①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②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③末句虽言萋萋萎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每点2分)不同意。①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②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③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1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④“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三、文言文10.D11.B12.A13.(1)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每句1分。)(2)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14.(1)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举动失当。(2)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不够周到。(3)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评分参考:答出1点得1分,满分共3分。)【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2 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四、现代文阅读15.D(“小说巧借民间说法解开了李三如何进出总督大堂的悬念。”“解开了”错。)16.①借众人对其外貌的猜测——像戏中人物时迁、杨香武,烘托出李三身手敏捷的神偷形象,行侠仗义的好汉形象。②借众人对其来历、身份的猜测,烘托出李三的神秘莫测。③借众人的口碑,讲述李三帮助穷人的故事,表现李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3 ④借荣禄严防死守、静候飞贼的表现,衬托出李三有勇有谋,胆大艺高。(一点1分)17.①“俗世”指的是小说的环境,即燕子李三公然为盗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小说在讲述故事中巧妙穿插了对清末年间天津卫民风民俗、历史渊源及民生百态的描摹,具有浓郁的旧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②“奇人”指的是小说的人物。小说主人公李三“奇”在身怀绝技,经历传奇,胸怀侠义。③“奇人”出自“俗世”,写“奇人”意在写“俗世”。小说写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在人物传奇故事的叙述中,传递出此天津卫的性情与精神。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价值取向。(每点2分)五、作文(一)命题材料分析这则命题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少年感”的内涵,材料罗列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要提出不同的年龄层次都可以拥有少年感,这-观点不仅从外形的角度来阐述,也提出了少年感可以是一种“珍贵的特质",将“少年感”的内涵理解印象对内在精神品质的思考。而“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表面看起来是“外形”的描写,但其实已经涉及到了精神的内涵:纯真、乐观等。第二种观点主要围绕着“知”与“畏”的关系来去阐述。整体来说,是从勇气的角度来去分析少年感,但否定了“无知而无畏”的无知之勇,将“少年感"更精准地定义为“有知而无畏”,也就是“少年感”更重在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勇于挑战的精神。第三种观点很简洁地阐释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个可以理解为对世界探索的欲望以及对世界的热情、热爱。第四种观点阐述的起点是如何保持少年感的问题。最后强调了“面对变化万干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也是少年感,这可以理解为不忘初心、永不屈服、执着等一系列突出韧性、坚持不变的品质。综上所述,我们在举例的时候最好一一①能涉及到老年、中年、少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来突出少年感无关年龄②并且可以适当地在外形与精神两个对立又统一的层面深入辨析少年感的内涵,在突出议论的深刻性和思辨性。(二)靓丽标题1.《不屈于世界,永葆少年感》2.《让“少年感”点缀时代华章》3.《愿干帆散尽,归来仍是少年》4.《少年感点亮心灯》5.《怀少年感,逐赤子梦》4 (三)行文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和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22 11:04:07 页数:9
价格:¥4 大小:117.7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