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场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有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图5《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鞍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图5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3.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4.唐律规定“奴牌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牌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5.16一18世纪,“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国的“朝贡贸易”规则被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白银产量的一半也流入中国,“南海”因此有“东方地中海”之称。该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农耕文明的发达B.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C.海禁政策的松弛D.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明清商人群体中常见“抱德怀才岂惮贫,广行方便方施仁。光明正大无荣辱,留此心田荫后人”。“处世为人做一场,要留名节与纲常”之类的劝诫。这反映出当时A.尊富尚利意识的盛行B.社会风尚发生转变C.儒家财富观受到冲击D.商人责任意识增强7.传统观点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古代农民起义“均田免粮”思想的发展。后来有学者认为,均田纲领是长期以来客家先民心理积淀的一种折射,它主要解决的是士、客矛盾,而不是贫富悬殊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华南乡土色彩。据此可知,这一认识A.推翻了传统的研究观点B.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C.缺乏对古代农民的关注D.比传统观点更值得可信8.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昕其随时经商出洋”。这表明清政府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转变B.试图摆脏西方列强控制C.强化对海外侨民的管理D.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加深9.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10.1485—1536年,英国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仅13个。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百年间达150个之多。这反映了当时A.圈地运动助推城市化进程B.启蒙思潮引发了革命风暴C.宗教改革影响到国家治理D.工业革命改善了城市风貌11.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子”。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A.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12.表3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3时间国别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德意志诸邦德国2.93.53.54.98.513.2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1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C.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14.阅读“1919年列强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外交磋商表”,此表反映出(  )2月威尔逊提出山东应实行国际联盟托管,遭到日本的当场拒绝4月15日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山东由协约国和参战国共同管理,日本代表以山东情况特殊为理由予以拒绝4月16日威尔逊改为由5国共管,日本以不加入国联相要挟,美国考虑到西伯利亚还有美、日干涉军存在,美国需要与日本合作,向日本妥协此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早有密约,英、法、美一齐向中国代表劝降A.日美之间的矛盾成为列强间主要矛盾B.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弱肉强食的分赃会议C.国际联盟已经被英法两国间接控制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并不排斥妥协15.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 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 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 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 不要过分削弱德国16.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是(  )A.美国总统威尔逊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C.意大利总理奥兰多D.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17.如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将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克里孟梭对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A.激化了战胜国间的矛盾B.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C.不能维持欧洲持久和平D.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18.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B.英国在东亚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D.英国实力衰退,外交上追随美国19.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20.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  )史实推论判断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所造成A《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是强权政治的产物B英国的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美国挑战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D21.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C. 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22.《国际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                        B. 实质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殖民统治C. 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弛                                D. 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23.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各国的影响是(  )①美国资本进一步向欧洲渗透 ②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 ③英国达到限制法国、维持均势的目的 ④法国削弱德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重创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材料出自(  )A.《四国条约》B.《九国公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25.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  )A.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义务B.由美国领导签订C.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重任D.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26.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的方式是(  )A.进军柏林,武装夺取B.制造事变,扩大势力 C.国会选举,大获全胜D.恐怖独裁,对外扩张2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28.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指(  )A.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B.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 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29.漫画图中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 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C.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           D. 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30.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A. 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 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C. 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 为英国购买美国军火量身定做的“特别通行证”二、简答题(共计50分)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下表是长城历史发展概况。时间发展概况秦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金朝长城沿线修建了屯垦戍边的居民点,长期驻守,大量汉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长城改变了北方草原地区逐水草而居的不定居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明朝“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锦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格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民国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新中国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并分别予以论述。(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7-18世纪启蒙运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19世纪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展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11年武昌起义1978年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 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材料二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改革,这种改革发展趋向从政府的组织上看,在保持门面上前后一致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有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机构。可是这些机构只获得局部成功,最终却没能改变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务实态度在政府组织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并据此分析“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的原因。(6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沉暮与新生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标题(节选),对应中国古代史上十二个时期。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并指出其对应时期。(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历史答案1-5ACCBA6-10DBDBC11-15ADBDD16-20DCBBC21-25BDDCA26-30CDBBD31.【答案示例】示例1:角色:长城扮演了军事防御的角色。论述:长城在古代是军事上巩固边防、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卫中原的战略防线。秦朝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明朝由于面临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所以也修建长城进行防御。长城的军事防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示例2:角色:长城扮演了促进民族交融的角色。论述:长城防线发挥了凝聚、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作用。金朝在长城沿线屯垦戍边,不但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定居民族之间的交流。汉族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明朝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频繁,促使长城沿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总之,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以长城这条经济交流、民俗文化融合的主线为纽带,渐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推动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示例3:角色:长城在近代扮演了激发爱国热情的角色。论述:在近代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长城捍卫边疆的防御意义被引申到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现实需求中。因此实业家们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长城还是中华民族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见证者,长城抗战全面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斗志和决心。总之,长城在近代扮演着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的角色,被广为接受、促进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中华民族力图摆脱民族危机、寻求民族复兴的象征。示例4:角色:长城扮演着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角色。论述:通过长期历史发展,长城已经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第七大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感情,已经得到世界认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成为了旅游圣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推动当地及沿线经济的发展。总之,长城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载体,其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同时对于展现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示例5:角色:长城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的角色。论述:金朝在长城沿线屯垦戌边,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也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定居民族之间的交流。明朝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频繁,促使长城沿线经济与中原经济几乎没有差别。在改革开放后,成为了旅游圣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推动当地及沿线经济的发展。总之,长城不但在历史上对于促进游牧民族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对于促进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32.论题: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依据表格信息从思想与社会变革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新思想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及其影响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论题: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论述:依据表格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之下,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传统天朝上国观念提出挑战,为洋务运动的开展作了思想准备。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文革结束后,中国在徘徊中前进,邓小平的讲话将人们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新时期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凡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33.(14分)(1)表现:完善三省部门制,从程序上对决策权进行分解,既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又防止某一部门权力过于集中;门下省作为监察机构,有权对皇帝的决策提出意见;完善科举制度,既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又为国家选拔了高素质人才。(6分)局限性:相权被分割削弱,其本质是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政令决策执行程序化,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掣肘推诿。(2分)(2)创新:开创“二府三司制”,由中书门下省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发兵权、三衙掌统兵权,三司掌握财政权;任命文臣作地方行政长官,通判掌地方监察权。(4分)原因:分化事权,造成国家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政府开支庞大,形成“冗官”“冗费”和“积贫”局面;对军权的分解造成军队指挥失灵,战斗力下降,造成“积弱”局面。(2分)34.(12分)【示例一】标题: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2分)阐述:在中国古代,列国纷争、诸侯争霸的时代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争霸称雄的战争接连不断,各国争相招揽人才,原来处于贵族底层的士阶层逐渐崛起,社会流动增强,成为活跃在春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8分)因此,春秋时期是大国争霸与士阶层崛起的时代。(2分)【示例二】标题: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2分)阐述: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确立,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儒家提倡以德治国、仁政、以民为本;道家希望无为而治,崇尚逍遥自由;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代表平民利益;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各国统治者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荀子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学派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但各家学说的中心和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及理想的人生道路。(8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是大变革时代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分)【示例三】标题:大一统王朝的确立(2分) 阐述:中国古代史上大一统王朝的确立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秦始皇创设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巩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汉承秦制,在秦朝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统治,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加强了思想统一。这些都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8分)因此,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王朝的确立时期。(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18 17:30:0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85.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