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六)(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二.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三.下面为文创产品所配古诗词对应不恰当的一组是()A.刺绣: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B.皮影: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C.泥人:扬眉斗目恶稍神,捏合将来恰似真D.剪纸: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四.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左传》、《国语》,纪事之书也,每一事不过数行,初时未病其少;追班固之作《汉书》,司马迁之为《史记》,亦纪事之书也,遂益数行为数十百行,岂有病其过多。此言少之可变为多也。诗之为道,当日但有古风,古风之体,多则鼓十百句,少亦十数句,初时亦未病其多:造近体一出,则约数十百句为八司,绝句一出,又敛八向为四句,岂有病其渐少。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文患不能长,又患其可以不长而必欲使之长。如其能长而又使人不可删速,则虽为宾白中之古风史汉,亦何患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1.用斜线“/”给文中的画框部分断句。(限5处)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2.元杂剧的剧本包括_____、宾白和_____三部分。3.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渔对“宾白”长短的看法。3
五.下列选项中对律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C.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D.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六.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七.“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亦是重要的中华文化载体。请分别写出下列诗词所咏之物是文房四宝中的哪一种。①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②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③班超投处好追寻,放逸真闲摅雅致。④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八.一份古老的中国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①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③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⑤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序号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按顺序依次写在横线上。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九.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C.“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其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十.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nián)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龙生九子”(其实不一定只是九子)中平身爱杀的、善于瞭望的、凶恶贪食的、能辨是非的、能够灭火的分别是()A.饕餮(tāotiè)、狴犴(bìàn)、螭吻(chīwěn)、睚毗(yázì)、嘲风B.嘲风、饕餮(tāotiè)、狴犴(bìàn)、螭吻(chīwěn)、睚毗(yázì)C.睚毗(yázì)、嘲风、饕餮(tāotiè)、狴犴(bìàn)、螭吻(chīwěn)D.狴犴(bìàn)、螭吻(chīwěn)、睚毗(yázì)、嘲风、饕餮(tāotiè)3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二.答案:(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重阳节(4)除夕(除夜)(5)清明节和寒食节解析:本题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推断出节日名称。(1)“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为七夕节;(2)结合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分析,可知描写的是玩节赏灯习俗;(3)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残腊即又尽“,“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可知是除夕;(5)“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三.答案:B解析:为木偶。四.答案:1.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2.曲词;科范;3.文字的短长依据个人写作风格;文字长短可以相互转变;当简则简,当繁则繁。解析:1.“视”是“看”的意思,主语是指评价者而不是“文字短长”,故应在其前断开;两个“者”字可作句中停顿,在其后断开;“强之使长”“缩之使短”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译文:文字的长短,要看人自己的写作风格。笔力遒劲的,不能勉强使它太长;笔力纵横的,不能硬要他缩短。最终划分为: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2.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宾白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前人对元杂剧的宾白大致有两种解释: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单宇《菊坡丛话》:“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3.“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可见,文字的短长依据个人写作风格;“文患不能长,又患其可以不长而必欲使之长,如其能长而又使人不可删选”可见,文字应该简略就简略,应该繁琐就繁琐;“此言少之可变为多也”可见,文字长短可以相互转变。五.答案:C六.答案:D解析: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喝“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七.答案:①砚;②纸;③笔;④墨;八.答案:①立夏;②霜降;③白露;④惊蛰;⑤立冬;解析:①此诗是南宋诗人朱淑真的《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写初夏时分海棠花谢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节气应为“立夏”。②此诗是唐代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即被秋霜打过的灰白色的草。节气应为“霜降”。③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即从今夜就有了白色的露水。节所应为“白露”。④此诗是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由“蛰虫惊动”可知是“惊蛰”。⑤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根据“孟冬”可知是十月。节气应为“立冬”。九.答案:A解析:“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十.答案:C解析: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囚牛——喜爱音乐立琴头;睚毗(yázì):平身爱杀饰兵器;嘲风:善于瞭望放殿角;蒲牢(púláo):喜欢吼叫放钟上;狻猊(suānní):静爱香火放香炉;赑屃(bìxì又名趴蝮):驮起山岳背起碑;狴犴(bìàn):能辨是非装狱门;负屃(xì):喜欢文学放碑侧;螭吻(chīwěn又叫鸱chī尾):能够灭火放屋脊。另一说:老五是饕餮(tāotiè):凶恶贪食刻铜鼎。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