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武汉二中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宜昌一中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代际的不断更替,东周贵族宗族成员的数量超过了贵族宗法血缘关系自身所发挥的凝聚群体作用的极限。《左传》中宋国宗族“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但是尚属华氏族人的远亲华妵却“居于公里”。这反映出A.王权衰微导致分封破坏B.宗族规模过大导致的血缘聚合力减弱C.宗法制有利于族群融合D.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贵族政治受到挑战2.甘肃武威汉滩坡东汉墓出土的木简记载了东汉光武帝的“度田”制度。按照要求,基层官吏必须在每年五月丈量核对土地、清查户口,隐匿田地三亩以上,就要受到惩处。但以范文澜先生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地方官吏在执行“度田”诏令时,“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这说明光武帝的“度田”A.削弱了中央的政治经济力量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D.是一项失败的经济举措3.下表是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的户数变化。据此可知表一: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户数比较表户口天宝十四载(755年)百分比乾元三年(760年)百分比户数总户数8914709100%1933174100%不课户356550140%117451961%课户534928060%75858239%A.战争致使户口数量下滑B.百姓赋税负担明显加重C.土地买卖趋向于合法化D.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减少4.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5.明末清初,儒家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儒者强调省察改过的道德实践,伴随这一趋势的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儒家修身日记的大量涌现。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A.深受“程朱理学”影响B.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6.洋务之初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常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西方的技术制造和各种器物,常被认为是“奇技淫巧”。对此李鸿章在1863年2月的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的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的《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这一主张A.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B.改变了保守派的思想认识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融合D.保证了自强运动成功实践7.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全党号召要积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在广泛阅读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国民党与中国实际情况,创立了主观社会主义,也就是民生主义,他还曾经自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由此可推知A.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已经完全相同B.新三民主义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孙中山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D.当时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8.图一为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的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分果实图”木刻画版。木刻画版上有众多人物,有的抬着家具,有的牵着牲口,有的拿着工具,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平分地主财产的画面。这一木刻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图一《分果实图》A.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C.有助于激发群众反封建热情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1.下表为1950年至1953年湖北省各专区农业税负担及收购情况。这反映了表二:湖北省各专区历年农业税负担及收购情况表(单位:万斤)地区公粮实绩收购实绩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荆州专区492817597380099797534646295133188397498孝感专区413105269445193531222883263693101585004黄冈专区390365340646745494051789163262099759827襄阳专区3241845872408053795468384681196136074宜昌专区1246015192171261517315045477701420384恩施专区72618962790265008485512326811757省辖市4814071196518238082977合计1818162520992423512423141354996847109946313512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B.各专区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C.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粮食生产供应秩序逐步稳定2.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的高等学校只招收有过具有两年劳动锻炼经历的工农兵学生,邓小平持有的是明确的否定态度,他认为高效率的办学制度就是为了一个总体的目标,那就是尽快培养一些人才出来。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教育部主要负责人时发表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这一重要讲话,1978年到1982年,我国高考录取比例由5.69%上升到了17.11%。这表明A.改革开放推动了高考的恢复B.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逐步相适应C.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长D.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3.古希腊瓶画作为希腊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是其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下图二瓶画《掷铁饼者》就突出体现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旋转运动的瞬间。据此可知,古希腊瓶画图二《掷铁饼者》A.提倡艺术与体育的并重B.体现对生命理想和视觉美的追求C.增强希腊人民族认同感D.反映出古代希腊城邦经济的发展4.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在1875年、1879年和1882年针对工人住房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住房立法,要求雇主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此外还在1908年颁布了《养老金法》、1911年《国民保险法》、1912年《最低工资法》等。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当时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英国最早进行“福利国家”建设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2.塞尚在创造名画《圣维克多山》时,轮廓线条非常松弛,色彩漂浮在物体上,以保持独立的自身特征。画家把客观的现实转化为主观的造型,让画中的理性结构和自己的主张结合成一种永恒的艺术形式。与这种创作精神相似的是A.B.C.D.3.日本天皇在对德宣战的诏书中提到:“朕探忧现时欧洲战乱之殃祸,专以恪守局外中立,保持东洋和平为念。当此之时,德国行动至使朕之同盟国大不列颠国不得已而开战端……帝国及与国之通商贸易致受威压,极东之和平将濒子危殆。”而且当时的日本报纸极力渲染三国干涉还辽以来日德之间的种种仇恨。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日本参战意图C.旨在维护英日同盟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地区和平4.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将原来的个体农场主联合起来逐步建立农业合作社形式。大约每5个农场主中,就有4个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其中大约有90%的农场主参加了生产资料供应或服务型合作社,而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加入了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这反映了A.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B.集体农庄自主权的扩大C.国家对农业的适度调控D.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一、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5.【社会变革与教育发展】(14分)材料一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期,为两宋女子的教育生活带来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与其他朝代相比,两宋女子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多种史料呈现着女子教育的“本真”;在时空状态下,两宋女子教育生活在传承中又呈现出开放与时尚的发展态势;“母教”文化也在教育生活中得以完美建构。正因为两宋女子教育生活的多元与自觉,以致在诗词、书画、科技、科举、家教以及军事、政治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摘编自赵国权《社会大变局中的两宋女子教育生活样态与检视》材料二康熙帝即位后,朝廷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在康熙二年(1663)规定乡、会考试停止八股文,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康熙七年(1668)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戊戌变法期间,主张变革者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之上,光绪帝下令各级科举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而不用八股文,但改革科举制度的各项措施尚未真正实施就宣告失败,八股文起死回生。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女子教育生活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在清朝的变化历程,并说明晚清以来变化的社会意义。(6分)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近现代海关制度的沿革】(12分)材料一江汉关因汉口开埠而设立,是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占据显要角色的身份标识。其设立引入了沿海外贸口岸的贸易制度,极大改善了中外贸易的营商环境。以直接出口而言,1880年—1888年的贸易总值为5532万海关两,超过同时期的牛庄、天津、烟台、厦门等商埠,此后发展更为迅速,1899年,其贸易净值达9088万海关两,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达到历史的峰值,仅次于上海。——摘编自周德钧、蔡萌《江汉关: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江汉关设置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2.【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与调整】(14分)材料一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潮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探索】(12分)小楚同学参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材料搜集工作,材料目录整理如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条目内容主题第一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第二条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第三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完善第四条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主导思想第五条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第六条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第七条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第八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向多国的发展第九条20世纪20—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经验与教训第十条近代中国的艰难选择与必然结果第十一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二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第十三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启第十四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第十五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有的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中的挫折,有的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等等。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武汉二中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宜昌一中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BCBBBADC910111213141516DBBDCABC1.B从宗族成员的数量超过了贵族宗法血缘关系自身所发挥的凝聚群体作用的极限,尚属华氏族人的远亲华妵却“居于公里”可知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材料无关。2.C从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可知光武帝的“度田”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故选C。AB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学者个人观点不能说明这是一次失败改革,排除。3.B不课户比重增加,课户比重减少,税额总数不变,大量赋税加之于课户身上,可知百姓赋税负担加重。ACD三项无法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排除。4.B《三经新义》是对儒学经典的进一步解读和发挥,不是新的理论,是变法派从儒学经典中找寻有利于变法的内容,但不是材料内容的主要目的,排除AC。发展科举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5.B从越来越多的儒者强调省察改过,修身日记的大量涌现可知儒家学者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选B。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的影响,排除A。省察改过带有唯心主义色彩,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6.A面对人们的质疑,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故选A。材料未体现保守派思想认识的改变,也未体现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7.D材料反映了共产党员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积极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完全相同说法绝对,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C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热情,这一木刻有助于土地改革的宣传,激发群众反封建热情,故选C项。木刻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B项时间错误。土地革命是1927-1937,排除D。9.D从1950-1953年粮食产量逐渐趋于稳定,同时政府逐渐加大对粮食的收购,以稳定市场供应秩序,故选D项。材料数据变化无法得出ABC三项。10.B从只招收工农兵学生到培养一些人才出来,录取比例由1978年的5.69%上升到了1982年的17.11%,可知高等教育逐步与经济发展、经济建设相适应,故选B。高考恢复在改革开放之前,,录取比例不等于录取人数,材料未反应民众需求得到满足,排除A、C、D三项。11.B古希腊瓶画《掷铁饼者》体现了对生命理想和视觉美的追求,故选B。瓶画内容无法体现A、C、D。12.D从材料“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定期物种交流”“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可知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A、B、C三项。13.C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为的是解决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A、B、D三项。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A从材料“画家把客观的现实转化为主观的造型,让画中的理性结构和自己的主张结合”可知A项正确。《女史箴图》塑造的是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B错误;《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错误;《五子夺莲》为传统吉祥题材,D选错误。15.B通过材料日本天皇的宣战诏书和日本报纸渲染日德矛盾,可知这些行为是在掩盖日本参加战的意图,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6.C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逐步建立农业合作社形式,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参与了进去,可制国家在对农业进行调控。A、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一、材料题17.(1)表现: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传承中呈现开放与时尚的发展态势;“母教”文化得以完美构建;诸多领域有出色的表现。(4分)原因: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崇文抑武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下移的趋势;女性对传统束缚的挑战等。(4分)(2)变化历程:历经从停止八股取士到恢复八股取士的反复,但最终废止。(2分)社会意义:利于实用人才选拔;推动教育近代化;促进社会转型。(4分)18.(1)影响:江汉关设置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上有利于开埠地区的近代化。(6分)(2)特点:凸显税制的法制化;关税制度的发展变化与经济体制的转变相适应。(2分)原因: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等。(4分)19.(1)主要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6分)(2)新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4分)原因: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旧的国际法体系和理念存在问题。(4分)20.示例论题: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阶段性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之后不断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欧文建立的“和谐移民社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次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继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东欧国家、中国等相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欧亚多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探索到形成特色。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学习苏联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发展了社会主义。说明:观点2分,论述10分。学生从其他角度确立论题作答,可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时代性等)、社会主义建设典型代表、中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贡献等多角度拟定论题。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且表述充分,即可得分。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第13页(共14页)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08 17:39:16 页数:7
价格:¥3 大小:444.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