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衢州市2022年1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史考生须知:1.全表分试卷和答题巷。考试结東后,将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6页,有两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1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浙江省的上山文化遗址入选。该遗址距今10000—8500年,该遗址可能发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的上山文化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定居村落遗址,出土了极少量的炭化稻米遗存,故A项正确;蛋壳黑陶杯是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玉琮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各项体现这一举措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户,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B项正确;A项是什伍连坐制度,是基层管理内容,排除A项;C项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D项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使汉朝登上了顶峰,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材料中“史诗般的功业”主要指A.设置西域都护府B.派霍去病北击匈奴C.派张骞出使西域D.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国和中亚地区的联系,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管辖的是现在新疆地区,排除C项;派霍去病北击匈奴跟中亚无关,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地方军事建置,排除D项。故选C项。4.淳化三年(992年)正月,有诏书称某地方机构:“外分主计之司,虽日传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平反狱讼,漕运金谷”。该地方机构是A.转运司B.枢密院C.三司D.提点刑狱司【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转运司掌管一路的财赋、监察,简称为“漕”,A项正确;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是中央机构,负责全国财政,不负责地方具体财政事务,排除C项;提点刑狱司负责刑狱,不负责漕运,排除D项。故选A项。5.南宋时期刊刻的《东都事略》,在书的目录后有一个“牌记”(相当于现代图书的版权页):“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官府对图书出版管控严格B.图书的盗版现象开始出现C.商人已具有版权保护意识D.活字印刷术有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可知,当时的书商已经具备了版权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于图书出版的管理,排除A项;有版权意识不等于当时盗版现象开始出现,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书记印刷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6.《通志・氏族略》曾记载了这样的现象:“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佚而其学不传”。上述现象说明A.重文轻武的风尚己形成B.门第观念逐渐走向淡化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唐而上”“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可知,隋唐及以前,选官、婚姻重视门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志·氏族略》是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写的,反衬出宋朝对家世和门第的观念逐渐淡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家世和门第观念,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排除A项;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而材料体现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世和门第观念,不涉及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7.后世学者对忽必烈的评价是“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其中能体现忽必烈“以夏变夷”的措施有①改国号为大元②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③在北京兴建都城④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夏变夷”指的是用华夏即汉族的制度文化改变少数民族的制度文化,故忽必烈“以夏变夷”措施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汉化,结合所学可知,大元国号得名是忽必烈从《易经·乾篇》看到这样一句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寓意着一切的生机,从元开始,而《易经》本身就是儒家经典之一,体现了“以夏变夷”的措施,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还在蒙古高原上打杀的时候,是没有国都这一概念的,汗帐在哪,国都就在哪,而元朝在北京兴建都城,也是学习汉族制度文化的表现,体现了忽必烈“以夏变夷”的措施,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是汉族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故元朝“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体现了忽必烈“以夏变夷”的措施;“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是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不利于蒙古族的汉化,更不属于“以夏变夷”的措施,排除②,综上,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8.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思想家。下列思想家的言论,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③“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春秋老子的思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明朝王守仁的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张载的思想,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作为一本明代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本书的命名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天而行的理念贯穿全书。如《乃粒》篇中作者就提到:“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科技著作,其体现了“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顺天而行的理念,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药典,排除B项;《农政全书》主要是经验总结,重在“政”,并未体现出“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顺天而行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10.他的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在他看来,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据此可知,他是A.朱熹B.王守仁C.李贽D.黄宗羲【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D项正确;朱熹生活在南宋,不是17世纪历史人物,排除A项;王守仁、李贽都没有提出类似主张,排除B、C项。故选D项。,11.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下列选项中,序号与相关史事对应正确的是A.①-1878年清政府设行省B.②-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C.③-《马关条约》开设通商口岸D.④-19世纪末沦为德国势力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地区在19世纪末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D项正确;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排除A项;镇南关位于广西,排除B项;厦门在《南京条约》中设为口岸,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条约名称》条约内容A《南京条约》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B《天津条约》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C《黄埔条约》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D《辛丑条约》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设立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在内居住,D项对应正确;A项涉及领事裁判权,是《穿鼻草约》中规定的,排除A项;B项中涉及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出自《南京条约》附件,排除B项;C项涉及的是关税协定,出自《南京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13.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方著述,撰成《灜寰志略》一书。该书A.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C.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D.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灜寰志略》是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项正确;魏源《海国图志》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排除ACD项。故选B项。14.1863年,容闳向曾国藩提议:“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机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这一主张被曾国藩采纳,创办了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上海机器织布局C.上海轮船招商局D.开平煤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潘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A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是李鸿章创办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15.有学者认为,“1898年的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学者在统治最高层对政府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这是他们面对西方的威胁做出的勇敢回应。”这一改革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B.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C.由于维新派妥协以失败告终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898年康有为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动百日维新,颁布的一些举措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百日维新失败,并未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出现的“皇族内阁”使得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排除B项;百日维新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16.“即云烂兮,纠缦级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是《卿云歌》歌词,截取自《尚书・大传》。1912年《卿云歌》成为民国的“临时国歌”。该国歌A.歌颂革命手段B.充满复辟意识C.强调发展竞争D.礼赞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详解】“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颂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确立民主共和的功绩,D项正确;革命手段、发展竞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复辟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故选D项。17.有学者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体现“新的肉搏”的是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C.府院之争D.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是革命派和袁世凯之间的斗争,符合题意,B项正确;辛亥革命与题干中“袁世凯得到了民国”不符,排除A项;“府院之争“的“府”即总统府,“院”指国务院,“府院之争”即是总统和总理之争。北洋时期的府院之争有两次,一次是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之争,另一次是冯国璋总统与段祺瑞总理之争,与袁世凯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中的“革命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某运动发展情况时曾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成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据此可知A.国民革命运动加速中国革命进程B.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运动主力D.运动在上海发起并向全国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苦力崛起“”指的是工人阶级的壮大,而“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意味着工人阶级支持了学生运动,这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青年知识分子是先锋队而非主力,排除C项;五四运动在北京发起,排除D项。故选B项。19.中共中央某议决案提到:“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A.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C.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意识到敌人的强大,需要跟国民党合作,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项正确;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国民革命失败之后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CD项。故选A项。20.下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标语,该标语A.最有可能出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B.制定的依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C.反映了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D.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材料“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中国红军”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颁布,其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排除BD项;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A项。21.以下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A.“孤军”是指驻守上海十九路军B.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C.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此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驻守上海,抵抗日军侵略,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标志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排除D项。故选A项。22.为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宣言是A.《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D.《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叫《八一宣言》,该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项正确;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中共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主动改编红军,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1945年重庆谈判中签订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1937年8月25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创作于1945年的这首歌,歌词中写道“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当时人们“恭喜”的是①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②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重新确立③中华民族开辟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中华民族完成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人们“恭喜”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由此可知,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与题意不符,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中华民族完成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C项。【点睛】2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参加重庆和平谈判B.撤出延安转战陕北C.消灭整编七十四师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陕北机动转移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最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项正确;重庆和平谈判发生在解放战争之前,排除A项;孟良崮战役消灭整编七十四师,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5.下图是新中国某次国庆游行的场景。这一场景出现在A.过渡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中“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等信息可知,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内容,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6.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三线建设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重点放在西南和华南地区,C.推进东北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D.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答案】D【解析】【详解】三线建设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这有助于改善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D项正确,排除B项;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一五计划主要在东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27.1969年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暗示:“我们谋求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一对各种思想开放,对货物和人员的交流开放;在这个世界里,大小国家的人民都不会怒气冲冲地处于与世隔绝的地位。”中国领导人见微知著,8天后《人民日报》全文刊出其演说。这反映出A.美国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B.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居主导地位C.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意向D.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已消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谋求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各种思想开放,对货物和人员的交流开放;在这个世界里,大小国家的人民都不会怒气冲冲地处于与世隔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试图去缓和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根据材料“……中国领导人见微知著,8天后《人民日报》全文刊出其演说”,反映了中国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意向。由此可知,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意向,C项正确;“美国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居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已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8.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对外贸易额大幅,上升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展对外贸易的范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了外贸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是整体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对外贸易额大幅上升,B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没有一直处于入超地位,很多时候进口大于出口,A项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排除D项。故选B项。29.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该全会是中共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三届四中全会D.十五届五中全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A项;十三届四中全会分析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性质及原因,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方针和任务,排除C项;十五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0.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其中“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这一理念主要适用于A.推进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B.增进与非洲国家关系C.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D.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其中“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这一理念主要适用于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D项正确;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31.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结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彻底崩溃,直至北魏统一北方,无主土地和荒地仍大量存在。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政策将土地和劳动カ重新结合起来,北魏强大的中央集权则为均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另外,北魏早在建国时就曾实施“计口投田”的政策,将土地分授给民户耕种,这为后来均田制的实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应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理自李美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材料二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式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整理自白寿拜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材料三唐德宗接受了杨炎的建议,便在建中元年公布了这一新税法,明令“丁租庸调,并入两税”,结来了以前赋税制度繁杂混乱的状态。自均田制崩溃以后,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了,新的税制使大土地所有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那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户由一百ニ十三万増加到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ニ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庸”的含义及“庸的制度化”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的赋税制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具体内容。(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新税法的“积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北魏到唐德宗年间,赋税征收的主要标准发生的变化。【答案】(1)条件:无主土地和荒地的大量存在;中央集权的强大:“计口授田”的经验。含义:纳绢或布代役。意义: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原因:土地兼并;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户籍制度的混乱: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危机严重。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意义:结東赋税混乱局面;扩大收税对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变化:从人丁转为财产。【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彻底崩溃,直至北魏统一北方,无主土地和荒地仍大量存在”得出:无主土地和荒地的大量存在;根据材料“北魏强大的中央集权则为均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得出:中央集权的强大:根据材料“北魏早在建国时就曾实施“计口投田”的政策”得出:“计口授田”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是指田租,“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调”是指户调,“庸的制度化”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得出:土地兼并;根据材料“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得出: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根据材料“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得出:户籍制度的混乱;根据材料“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得出:均田制的破坏;根据材料“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得出: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危机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均田制无法推行,在宰相杨炎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结来了以前赋税制度繁杂混乱的状态”得出:结東赋税混乱局面;根据材料“新的税制使大土地所有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那县纳税”得出:扩大收税对象;根据材料“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ニ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得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租庸调制主要是根据人口收税,而两税法主要根据田亩和资产收税,赋税征收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32.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当时的国内外典论里,有一个似乎是共识的声音:共产党打仕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日后,荣般仁回忆说,他当时便认为“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打0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也说:“中国人ロ在18、19世纪增加了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材料二朝鲜战争结東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東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对此,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举措?结果如何?(2)结合所学,列举三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英雄功臣。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过渡时期中国是如何实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答案】(1)心态:对共产党克服经济困难、进行经济管理普遍缺乏信心。(言之有理即可)原因: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新生的人民政权缺乏城市经济建设的经验积累。举措:开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结果: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列举: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3)对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外: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详解】(1)心态:根据材料“共产党打仕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可知,对共产党克服经济困难、进行经济管理普遍缺乏信心。(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人民政权缺乏城市经济建设的经验积累。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改使得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经济举措的成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列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雄人物如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次战争的胜利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3)对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步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领域举措有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28 14:21:0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417.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