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24.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传说中伏羲氏创网罟(用网捕鱼、鸟)之歌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B夏朝历法记载各月的物候、气象和农业等内容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C西周成王时期青铜器何尊记载“宅兹中国”(建都天下中心)周代统治者已有“天下”观念D良渚文化稻谷绢片残存中国农业手工业领先世界2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董仲舒此举A.表明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B.旨在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体现了汉代对周代制度的延续继承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社会主流地位26.宋神宗时期,实行以钱代役的政策,对乡村户和城市的坊郭户均征收役钱,商税也由城市向农村拓展。这反映了当时A.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实现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C.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赋税制度货币化的完成27.晚明游记大量出现,士人在游记中把杭州西湖的游人看作“俗士”,同时将旅游分成等级,并发展为一套旅游理论,又常以此为名对当时的旅游风气批评一番。这一现象表明A.士大夫追求身份区分B.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C.祟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28.由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这说明A.列强操纵近代中国经济B.近代金融市场趋于成熟C.洋务运动进入深化阶段D.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29.20世纪初,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反对只重自娱和缺乏平民意识的文人画,提倡语言通俗化、美术写实化。此举旨在 A.用艺术启蒙推动社会改造B.推动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提高民众对艺术的关注度D.提高大众审美情趣与评判30.1938年以来华北平原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挖道沟运动。在运动中创作出大量活泼的墙头诗,如“抗日沟千万条,平原变深山,处处像地堡。抗日沟昼夜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救国又保家”。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调整持久抗战战略B.党的游击战术和组织动员符合实际C.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得到激发D.华北平原成为游击战争的主要战场31.图6漫画反映出当时图6砸出新世界A.明确了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大突破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D.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形成32.公元前5世纪,雅典会定期举行酒神节。在此期间,公布国家杰出贡献者的名单以示表彰;并对阵亡将士的遗孤赠与重装步兵盔甲。这有利于A.提升民众军事素养B.培育公民人文精神C.保障贵族社会地位D.增强公民责任意识33.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34.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接受美德等国的技术援助,购买大量成套设备,兴建了大批建设 项目并进行仿制。七十年代,苏联又从这些国家引进了一些项目,其中许多是三十年代曾经引进过的。这反映出苏联A.对外政策的相对稳定B.经济结构的持续完善C.工业建设的成就巨大D.技术吸收的能力较弱35.据表2可以推知表2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一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75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的贸易+2.0+10.7-5.8-17.8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B.布雷顿森林体系迅速瓦解C.日欧各国制造业发展迅速D.美国的工业生产萎靡不振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康雍乾时期,反复诏令官员组织种“薪果、桑、(河堤)柳”,并要求通过工部、农书等途径推广相关技术。工部掌管部分林业事务,各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所管理的事务只有极少部分与林业有关。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封禁政策,东北森林长时期内保持原始状态。19世纪后期,清政府开禁东北原始山林,但被俄日公司垄断了采伐及进出口贸易。20世纪初,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执掌农牧树丝等事宜,一些地方设劝业道等对应机构,还颁布《农林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也出现大量民间集股的公司,种植并加工松杉竹的现象。——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材料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建立了以国有林为主的林业所有制体系。同年,政务院规定当时林业工作总方针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林业部把各地国有林场的生产、销售纳入国家计划,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并于1954年决定育林基金统一征收、统筹调配、专款专用。1955年,党中央指出“社员的成片树林,可自愿加入合作组统一经营”。——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后期政府林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林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3西方眼中的典型“中国形象”概况历史时期“中国形象”13世纪马可·波罗:“从未殷富如此(中国)者,(皇帝)是世上最强大的君主”16世纪①哥伦布日记:“富厚甲天下……由里斯本至(中国)京师间,道路几占全球三分之一”②利玛窦(传教士):“远比欧洲富裕得多”“使用印刷术比欧洲早”“官吏没有一个出身贵族,而是从哲学家和博学之士中挑选,井然有序地管理国家”18世纪①伏尔泰:在伦理道德和治理国政方面首屈一指……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儒教令人钦佩,没有那种蔑视理性的教条②孟德斯鸠:“是一个专制的国家”③马戛尔尼(1793年英国出使清朝的使节):“恒久不变的体制并不能证明他们的优越”“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方言纷歧的状态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推广普通话成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1956年,国务院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各地相继制订实施方案。从1956年秋季开始,绝大多数地区小学开始教学注音字母,中小学教师开始使用普通话教学。依托于基层党组织的推动,1958年,推广普通话运动也随之在基层社会开展起来。“请你讲普通话”“统一祖国语言,提高人民文化”等标语口号,墙上、树上 带有拼音字母的流动识字牌大量出现。各地将当前的政治、生产内容编成问答题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在生产和日常休息时间,开展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活动。至今,“学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已然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意识。——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的运动影响。(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50年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缅甸大米出口量一路下跌。1954年,中缅两国达成协定,缅甸以大米换取中国的商品与技术援助。同时缅甸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达成橡胶贸易协议。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帮助下,1954年,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努实现互访并宣布两国真正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准备开辟航空线并缔结邮电协定;中国进口缅甸20万吨大米,缅甸也将由中国进口工业品。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关系改善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缅关系改善的影响。(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王祯,元朝农学家,“著《农书》行世”。元朝政府编写印发的《农桑辑要》主要记载了黄河流域的农业情况。王祯任江西永丰县尹,教民耕织。《农书·自序》说:“古先圣哲敬民事也,首重农”。他重视对新发明的农器和生产技术的搜集,着意比较南北方的农具、耕作和蚕桑方法的优劣,加以交流推广。《农书》开卷叙述农事、牛耕和蚕事的历史渊源,为中国古农书中所首见。其资料来源,根据《汜胜之书》到《农桑辑要》等已有各种农书。全书共收有插图300余幅,每幅图均附有文字说明、韵文或诗赋。此后的农书和其他书籍所记述的图 绘农具多以此为范本。《农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和江南水田农业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祯《农书》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此资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CBCADABBDCDA24.本题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在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探究过程中,A选项首先作为传说,不能确切证明历史,也不能证明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B选项可以证明夏代农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能证明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C选项通过建都于天下中心,可以证明周代统治者已经具有“天下”观念;D选项,良渚文化中的实物遗存,只能证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历史悠久,不能证明其世界意义。(本题B、C选项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历史纵横和图片说明,旨在引导教师关注新教材)2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以董仲舒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从材料中“董仲舒”以“大一统”,可知其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可知B选项正确。汉代董仲舒等对儒学有改造,有继承,有发展,并非背离,故可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汉代对周代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故C选项错误;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学说的主流地位,并未为董仲舒完成,故D选项错误。(本题改编自2011、2014、2016、2019年等多道全国卷高考真题,旨在引导教师关注高考试题的综合运用)26.本题通过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随着宋代实行赋税政策的转变,对乡村和城市同样征收货币,商业税也从城市向农村拓展,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选择C选项。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不能作为宋朝的基本史实出现,故A、B选项错误;材料表明了赋税制度货币化的发展,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完成考查,故D选项错误。2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将西湖的有人看作“俗士”并将旅游区分为等级等现象来看,反映的都是旅游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士大夫追求一种等级观念的文化区分,故A项正确。从题干来看,并未反映出社会等级观念弱化,故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故排除;旅游业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很难说与奢靡之风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28.本题通过考查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诱导作用。而洋务运动出现的股份公司等新的经营形式也影响到了整个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中国 近代的“商业革命”,故选择D选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控制,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并未体现金融市场趋于成熟,只是作为新兴经济的产物,故B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不能将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洋务运动的深化阶段,故C选项错误。(本题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迁移点为新航路开辟中“商业革命”的基本概念)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的巨大功绩应该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答案的比较,可以得知,陈独秀的最伟大功绩在于引领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启蒙,其主体思想均为这一宗旨服务。新文化运动前期,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主将,集中火力,以西方的民主、科学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解放思想成为主流,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未能体现陈独秀的根本目的,较之A选项具有从属作用,故排除。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根据地军民。在华北平原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抗日活动,并创作了大量口号诗词,宣传了抗日思想,体现了党的抗日政策和组织动员符合了现实情况(地理环境、斗争情况、群众情况),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调整持久抗战战略,而恰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做法,故排除A选项;华北军民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不能表现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得到激发,故C选项错误;华北平原是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并未体现其主要战场作用,故排除D项。3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瓶颈期,要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1978年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改革也已开始,并突破了单一所有制,企业此时已经在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转型,谋求自身发展。但在当时,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到底是要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成为一个制约经济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进行变革、面临重大突破,故选择B选项。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D选项错误;需要思想解放恰恰反映了市场经济改革尚未成为社会共识,故C选项错误。3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雅典城邦强调,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公布杰出贡献者的名单并对其进行表彰,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故D选项正确。雅典的这些活动并未体现其培育民众军事素养、保障贵族社会地位的职能和公民的人文精神,故A、B、C选项错误。 3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分类思想,但这种思想被一些西方社会学家“利用”“改造”,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是遗传的结果,旨在强调资本主义和白人人种的优势地位,其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故选择C选项。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作为科学理论并未在社会学中得到纠正,社会学家巧妙的“改造”了生物学理论,并非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故B、D选项错误。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苏联接受美德等国的技术援助,购买大量设备,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但70年代,苏联又引进许多曾经引进过的项目,说明苏联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消化能力不足,故选择D选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外政策的相对稳定和工业建设的成就巨大;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并未体现经济结构的持续完善,故A、B、C选项错误。35.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美国进出口贸易表与西欧和日本的变化,体现了五六十年代美国贸易以顺差为主;70年代以后,以逆差为主,反映了日本和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体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择A选项。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势必受到影响,但并未体现其萎靡不振,故D选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与材料并没有必然联系,故B选项错误。日、欧制造业发展迅速只是与美国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方面原因,不能体现整体的贸易情况,故C选项错误。41.(25分)(1)变化:开禁东北地区山林;设置相对独立的国家机构(“设置农务司、劝业道等机构”“管理由工部等到农务司”等类似部分摘抄材料的表述,赋分1分);制度化有所增强(“颁布《章程》”“制定规划性”等类似部分摘抄材料的表述,赋分1分);技术传播趋向近代化(根据材料信息“农书”,结合所学“教育近代化”等知识得出“技术水平提高”“技术传播途径由农书到近代学校教育”亦可)。(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列强的经济侵略渗透到林业领域);清末新政的推动(主动学习西方发展林业的经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两点4分,3点5分)(2)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建立了林业的公有制);植树造林与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相 结合;中央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加强统一领导);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纳入国家计划”或“服务工业化”);独立自主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意义:促进了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体现了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7分)41.本题以清前期、近代清晚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林业政策为线索,重点考查考生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采取的不同林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把握能力。就中国历史而言,林业政策不过是个小的切口,但却足以反映出三个不同时代大的历史状况,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该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三种不同林业政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和特点。该题第(1)问,要求考生调动所学知识,比较变化。清政府前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传统的农业经济占主导,政府实行传统政策,使我国林业得不到发展。到了近代,历史发生巨大变化,外国列强开始不断侵略中国,这种侵略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更表现在经济上。为了维护统治,挽救危机,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但中国自己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于是,改变原有的政策,实行开放林业的政策势在必行。开放林业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清政府的被迫之举。该问中林业政策的变化,在材料中即可比较概括出来,产生的原因则需将相关所学知识迁移到材料中进行综合分析,方可得出。该题第(2)问旨在考查考生对清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林业政策的比较分析能力,对新中国关于林业政策的特点和意义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此问的重点在于对新中国林业政策的分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一五”计划体现了独立新中国举国家之力主动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气魄和力量。林业政策反映出国家工业化的宏伟蓝图,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2.(12分)总体要求:(1)以学科思维、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区分层次,踩点与采意结合。作答符合整体逻辑、进行适当概括或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总结”部分的内容,如果考生作答融入到其他部分,该分值也相应转移。 论题:层次1: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述:层次1:能结合时代背景,适当概括、归纳,进行合理的因果说明层次2:照抄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概括、分析等层次3:背景分析、现象概括、逻辑说明等方面,缺失某一部分总结:层次1:能进行整体概括,或适当的理论分析层次2:部分概括,或流于表面层次3:简单重复论题,或偏离主题示例1论题:18世纪,西方社会转型(较快发展)使其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复杂(“由肯定转向否定”或“由仰视到蔑视”)。(4分)阐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使西方(英法)资产阶级一方面肯定中国科举制度的公平(反对贵族等级制度)、儒家思想的理性(世俗),同时也反思(否定)封建专制制度。(3分)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增强了英国国力,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否定中国社会整体(制度落后、社会停滞)。(3分)总结: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基于西方自身的社会状况(反映了西方的需要),并不是全面、客观的认识(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基于西方自身的社会状况,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2分)示例2论题:13—18世纪,西方社会转型(较快发展)使其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由肯定转向否定。(4分)阐述:13—16世纪,西方社会水平整体落后于中国,遂认为中国经济繁荣、政治公正(13、16世纪分别论述亦可)。(3分)18世纪,由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逐渐否定中国(中国形象逐渐转向专制、停滞等负面。(3分)总结: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基于西方自身的社会状况(反映了西方的需要),并不是全面、客观的认识。(2分)示例3 论题:13—18世纪,西方眼中正向的“中国形象”是不断深化的。(4分)阐述:13世纪,西方主要着眼于中国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强大的君权维护了社会稳定)等方面。(3分)16世纪,逐渐认识到中国技术先进、政治治理(选官制度)公平。17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进一步认为儒家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3分)总结:西方眼中正面的“中国形象”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递进的,反映了西方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2分)示例4论题:13—18世纪,西方眼中“中国形象”与中国实际状况不完全一致。(4分)论述:16世纪(新航路开辟)前后,西方认为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技术先进、科举制度优于贵族制度,18世纪时看到了中国社会危机的显现,这些方面基本符合事实。(3分)但是,其认识也存在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如,没有认识到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的僵化(逐渐落后),也没能理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3分)说明: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基于西方自身的社会状况(反映了西方的需要),不是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应该遵循唯物史观的要求,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2分)42.本题旨在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演变的年表,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独立提出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这是对考生能力最高层次、最全面的考查。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本题以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切入点,要求考生将其从更广阔的社会发展中加以考察分析。试题是开放性的,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角度,拟定论题加以阐述。试题的评分标准是等级分制,根据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史论结合等基本要素划分等级赋分。45.(15分)(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范围广(“从中央到基层”“学校、社会”等具体表述亦可,如不全面,得1分);形式多样(“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结合”“集中与分散学习结合”等具体表述亦可,如不全面,得1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一 点2分,两点4分,任答三点得7分)(2)提高了群众普通话(文化)水平;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增强了群众的政治认同(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国家认同”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4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也是对考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的综合考查。对本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中所述史事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材料中相关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史实与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联等。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以史料为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多个知识点。本题也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成就,能够很好地引导考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6.(15分)(1)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双方外交政策的调整;印度政府的帮助;彼此存在贸易(经济)需求(两国拥有共同的国家利益)。(一点2分,两点4分,任答三点得7分)(2)推动了两国交流(政治互信);改善了两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中缅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发展”或“打击了霸权主义”)。(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4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突出能力考查,回应时代关切,从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中缅关系出发,考查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的综合理解。本题也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成就,能够很好地引导考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7.(15分)(1)在传承中创新;重视搜集生产技术(方法);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综合了南北地区的农耕经验(“形成农学体系”)。(一点2分,两点4分,任答三点得7分)(2)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提供了政治条件;儒家民本(重农)思想提供了思想条件;原有农学成就提供了内容基础;王祯的思想倾向、为官经历;农业(小农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4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历史事实、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以及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作答本问,有助于考生理解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文综地理(Word版带答案)
广西桂林、崇左、贺州三市2022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带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文综历史(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文综(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试题文综(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政治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普通高中高三文综质量监测(五)试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28 14:28:0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74.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