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对于传承发扬中华语言文化、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持续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语言文字“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是事业发展的记录仪,也是观察时代的显微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还不完全适应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需求,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有待加强。正因如此,《意见》紧跟时代潮流,回应社会关切,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推广普及、提高质量、遵循规律、分类指导、传承发展、统筹推进的原则,制定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两个时间段的目标,锚定了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意见》的主体部分,明确了加强新时代语言工作的五项任务和十五项重点举措。比如,针对普通话普及的问题,明确“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再如,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要求“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充分理解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实施手段和宣传方式,才能推动《意见》制定的目标任务落地生效,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进步,语言文字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欣欣向荣。(摘自田宇《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人民网2021年12月2日)材料二: 中国的语言规范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周秦;现代语言规范活动起于清末,语言统一,开启民智,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使语言生活管理渐趋合法化,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步入21世纪后,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社会语言生活日趋多元,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文化进步,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语言规范问题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当代认知科学角度出发,语言规范不仅关系个人的语言本能,还关系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即语言至少在两个层面上本体性存在:个人的认知系统和社会结构。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讲,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语言规范,对语言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适应性和趋同性。因为语言不仅可以表征社会现实,而且也可以参与构建社会现实。换言之,语言可以表征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是人类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集体意向性”表征;语言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其可被理解为世界运作方式中完全可操作的部分。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不仅关涉价值判断,而且关涉世界的运作方式。认知语言学家彼特·哈得指出,语言规范具有评价性和构成性双重角色。语言规范的构成性体现为社会成员彼此在共同活动中的角色。如同足球比赛需要依靠双方队员对比赛规则的共同遵守一样,交际双方需要共同遵守语词所表达的语义。这种构成性角色多体现为所有言语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基于个人认知系统,又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倘若交际双方任意一方只坚持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就如同足球队员坚持用手接球一样,语言就会不复存在。语言规范的评价性体现为人们对事物好坏和对错等的评价,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坏之评价,语言学家对名人演讲的用词有恰当与不恰当之评价。与语言规范的构成性角色不同,评价性角色具有主观性,它往往与威望、规范相关联,标准和非标准的区分是其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区分恰恰道出了语言规范和变异的问题。语言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对其规范的偏离,即发生了语言变异。但语言变异也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共同理解和构建,规范和变异共存是语言的基本生态。因此,语言规范的双重性角色体现了其两面性,即构成性和评价性,前者关涉社会的运作方式,后者关涉价值判断。(摘自马俊杰《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对于传承发扬中华语言文化、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展现国家文化的魅力。B.《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C.当前仍存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不充分的现象,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还不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不够规范。D.《意见》的主体部分,紧跟时代潮流,制定了2025年到2035年的目标,明确了加强新时代语言工作的五项任务和十五项重点举措。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是事业发展的记录仪,也是观察时代的显微镜,加快推进其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B.语言至少在个人的认知系统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上本体性存在,因此,语言规范就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C.交际双方某一方只坚持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就像篮球队员坚持用脚踢球一样,违背了语言规范的评价性角色特点。D.导演对演员的台词用语进行反复磋商、修改,直到感觉非常规范妥帖才行,体现了语言规范的构成性角色特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新时代语言工作的具体任务和举措”的一项是()A.面向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干部、大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相关行业系统从业人员等开展培训。B.完善语言文字规范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国际中文教育相关标准体系,做好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评测认证等工作。C.强化对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D.传承发扬中华语言文化、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展现国家的文化实力、魅力和民族凝聚力。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收录了“低碳”“粉丝”等网络词汇;而有不少行业却推出了行业不规范或禁忌用语,如“终生无‘汗’”(空调广告语)等。请结合“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理解。【1~5题答案】【答案】1.D2.A3.D4.①材料二首先回溯了中国的语言规范活动悠久的历史;②然后提出“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的观点;③再分别从“语言规范的构成性”和“语言规范的评价性”两个方面,兼用类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谈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5.示例一:①“低碳”等新词,是普通百姓在生活中认可的通用语,国家语言文字部门对此予以接纳和认可,双方共同遵守了词语所表达的语义。这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体现语言规范的构成性角色特点。②广告词“终身无汗”因误用词语被禁止使用,是人们对行业用语不规范的评价,体现语言规范的评价性角色特点。示例二: 这些现象体现了语言变异的问题。“低碳”简洁明了,符合新时代价值观,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可与接纳;而“终生无‘汗’”以错别字的形式生造词语,偏离了语言规范,长此以往,伤及文字、文化根本,不被接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制定了2025年到2035年的目标”错误,文中是“制定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两个时间段的目标”,不是“2025年到2035年的目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语言规范就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错误,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来讲,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选项过于绝对。C.“违背了语言规范的评价性角色特点”错误,根据“语言规范的构成性体现为社会成员彼此在共同活动中的角色。如同足球比赛需要依靠双方队员对比赛规则的共同遵守一样,交际双方需要共同遵守语词所表达的语义”可知,违背了语言规范的构成性特点。D.“体现了语言规范的构成性角色特点”错误,根据“语言规范的评价性体现为人们对事物好坏和对错等的评价,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坏之评价,语言学家对名人演讲的用词有恰当与不恰当之评价”可知,体现的应该是语言规范的评价性特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体现的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具体任务和措施。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根据开头“中国的语言规范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周秦;现代语言规范活动起于清末,语言统一,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可知,材料二首先回溯了中国的语言规范活动悠久的历史。第二段“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讲,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提出“语言规范是一个社会认知问题”的观点。 第三段“语言规范具有评价性和构成性双重角色”指出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语言规范的构成性体现为社会成员彼此在共同活动中的角色。如同足球比赛需要……”,运用类比论证方法谈语言规范的构成性。第四段“语言规范的评价性体现为人们对事物好坏和对错等的评价,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坏之评价,语言学家对名人演讲的用词有恰当与不恰当之评价”,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谈语言规范的评价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所以首先要筛选出文中关于“语言规范的双重角色”的相关内容,然后运用这些内容评价题干中的现象。根据材料二“语言规范的构成性体现为社会成员彼此在共同活动中的角色。如同足球比赛需要依靠双方队员对比赛规则的共同遵守一样,交际双方需要共同遵守语词所表达的语义。这种构成性角色多体现为所有言语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基于个人认知系统,又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分析,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收录了“低碳”“粉丝”等网络词汇,说明国家、“低碳”“粉丝”等网络词汇双方共同遵守了词语所表达的语义,体现语言规范的构成性角色特点。根据“语言规范的评价性体现为人们对事物好坏和对错等的评价”“标准和非标准的区分是其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区分恰恰道出了语言规范和变异的问题”,“终生无汗”等以错别字形式生造的词语偏离了语言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接纳,所以一些行业推出行业不规范或禁忌用语,这是人们对行业用语不规范的评价,体现语言规范的评价性角色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送牛废名①今天小林要接到一匹牛儿,紫绛色的牛儿,头上扎一个彩红球。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即如我,曾经有过一匹,是我的外婆打发我的,后来就卖给那替我豢养的庄家。刚好小林新从病愈,特地趁这日子送去贺喜他。送牛的自然也是三哑②,他打扮得格外不同,一头蓬发,不知在哪里找得了一根红线,束将起来。牵牛更担一挑担子,这担子真别致,青篾圆箩盛着二十四个大桃子。然而三哑的主意却还在底下衬托着的稻草,他用了一下午的工夫从稻草堆上理出了这许多嫩黄草来,才想到去买桃子。他这样的心计,史家奶奶是明白的,见他赤着脚兜了桃子回来,说道:“你也该洗脚了。”他弯着腰,对奶奶的眼睛看,笑道:“牛到哥儿家,两天要停留罢,吃什么呢?我办了许多草去。” “是的。”“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是的,谢谢三哑叔。”牛儿进城,不消说,引起个个观望。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只见得循着河岸,妇人家,姑娘们,有的在竹篙子撑着的遮阳之下,都已经抬起身子了。是笑呢,还是对了太阳——总之拿这时的河水来比她们的面容,是很合适的罢。史家庄的长工,程小林的牛,知道的说,不知道的问。三哑——他是怎样的欢喜,一面走,一面总是笑,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但他并不回看人,眼睛时而落在箩筐,时而又偏到牛儿那边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走过了火神庙,昂头,正是那白白的门墙——“三哑叔!”“哈,哥儿。”小林跳出来了,立刻放炮。他早已得了信,竿子上挂了一吊炮等着。三哑喝了酒才回去,预备一两日后又来牵牛,牵到王家湾去,因为他买的时候也就代为约定了一个豢养的人家。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邻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同小林要好的小林引到屋子里去,看桃子,二十四个大桃母亲用了三个盘子盛着摆在堂屋正中悬挂的寿星面前。“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小林自己这么说,别个自然没有不乐意的。然而他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姐姐一声:“吓,捉贼!”小林回转身来笑了——“我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姐姐笑。“怎么是他的这个呢?是我的!”“不管是你的是他的,你且偷那个桃子我看看。”“画的怎么偷法呢?”最小的一个孩子说。小林笑得跑来倒在姐姐怀里了。“我们还是去看牛儿。”孩子们说。 牛儿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动。他们用尽种种法子逗它。小林拿草伸到它的口边,它也不以为这是主人。有一个去拉它的尾巴,他是名叫铁牛的,用了那么大的力,牛突然抱着树碰跳碰跳了,吓得大家退后好几步,石榴的花叶也撒了一阵下来,撒到牛身上,好看极了。然而大家气愤——“真是个铁牛!”铁牛一溜烟跑了。到了天快黑了,牛儿兀的叫几声,只有小林一个人在院,他也随着叫声,起初是一惊,立刻喜得什么似的,仿佛这才放心。他午饭没有吃,虽然被母亲迫着在桌上坐了一会,一心守着看牛吃不吃草。姐姐提了水到院子里来浇花,他说:“我忘记了!三哑叔告诉我天黑的时候,把点水牛喝哩。”姐姐笑道:“你牵到河里去喝。”“好,我把它牵到河里去喝。”说着去解绳子,但母亲也已经走出来了——“姐姐说得玩,你就当真的了,——舀一钵水来它喝。”小林背着牛,就在牛的身旁,站住了。“这时候城外人多极了,你牵到河里去喝,要是人家问你是哪个送你的牛,你怎么答应呢?”“三哑叔送的。”他斩截地说。妈妈姐姐都笑。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节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①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②三哑:原为乞丐,被史家奶奶收留,遂为史家长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送牛”是乡间邻里的古老习俗,一般至亲或者好友之间平常来往多以牛相赠。B.三哑叔本想为牛儿准备嫩草,但“挑草不好看”,所以买桃子,足见其好面子。C.铁牛拉牛尾巴,大家都很气愤,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吓懵了。D.牛本是史家奶奶送,但小林以孩子视角不能明了,他认为是送牛人三哑送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哑叔一出场,与平时打扮“格外不同”,用红线将“一头蓬发”束起来,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B.作者擅长用简练的文字状物写情,如“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一个“飞”字写出轻快喜悦。C.文章看似笔触平静,实则波澜起伏,主人公小林的心理随着牛儿的活动大起大落,引人入胜。 D.一场“送牛”活动,窥见人物活动的风俗背景,小说主题及审美追求在这风俗画中得以体现。8.请简析“偷桃”一节中加点的“笑”字所体现的人物心理。9.废名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请结合文本情节及环境简要分析。【6~9题答案】【答案】6.D7.C8.第一处小林“笑”,是偷逃被发现后,有点不好意思;第二处姐姐“笑”,是明了小林心思,幽默打趣的笑;第三处“笑”,是小林因最小的孩子不明所以、把玩笑当真的天真有趣而笑。9.①情节选择平凡的日常生活,节奏平缓,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挚、简单的人情美;②情节多从孩童视角叙写孩子们的生活,体现了天真浪漫的诗意;③环境选择典型的乡土风物,有桥、城门、院子、石榴树、星星,呈现出安静而又富有生趣的田园牧歌情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多以牛相赠”错误,“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可见是孩子初次到来的最高赠品。B.“足见其好面子”错误,“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此处表现三哑叔的细心周到。C.“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吓懵了”错误,孩子们“气愤”,从后文“天快黑”小林听到牛儿叫才放心,可见“气愤”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担心铁牛拉牛尾巴惊吓了牛。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波澜起伏”“大起大落”不妥,小说中孩子的心理虽有起伏,但全文来看,情节是平缓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可知,小林想要偷拿桃子。而这时小林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见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时,姐姐就说了一声“吓,捉贼!”,这时小林回转身来笑了,这时小林的笑是因为偷桃被姐姐发现后,有些不好意思。当小林偷桃被姐姐发现后,小林说自己想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这时姐姐笑着说“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可知,姐姐的笑是明了小林的心思,幽默打趣小林。 姐姐打趣小林,让小林去偷画上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这时最小的孩子说画的怎么偷法呢,说明这个最小的孩子把姐姐跟小林开玩笑的话当了真,所以这里面小林是因最小的孩子不明所以、把玩笑当真的天真有趣而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把握能力。本文描写了小林刚刚病愈,史家奶奶派三哑去给小林送牛;三哑到了城里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围观;将牛送给小林之后,小林将牛拴在院子里,临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并且小林引要好的同伴到屋子里看桃子;牛站在院子里,小伙伴们用各种法子逗它,以及给牛喝水,姐姐问小林牛是谁送的等情节,可以说情节选择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节奏平缓,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挚、简单的人情美。因为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而本文是写小林接到牛以及和小伙伴们逗牛的情景,所以本文的情节多是从小林这个孩童的视角来写孩子们的生活,从而体现了天真浪漫的诗意。本文有很多处环境描写,如“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这里选取了桥、城门、院子、石榴树、星星这些典型的乡土风物,从而呈现出安静而又富有生趣的田园牧歌情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祖孝文皇帝①讳宏,献文皇帝之太子也,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帝洁白有异姿,绰然有人君之表,献文尤爱异之。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时,献文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自胜。献文问其故,对曰:“代亲之感,内切于心。”献文甚叹异之。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悖睦九族,礼敬俱深。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帝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遇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 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重损人力。军事须伐人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人苗稼无所伤践。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善射,有膂力,年十余,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射禽兽,莫不随行所至而毙之。至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节选自《北史·孝文帝纪》)[注]①孝文皇帝,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卒于公元499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B.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C.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D.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戊申,戊是天干之一,申是地支之一,干支相配可以纪年,也可纪月纪日。B.受禅,是古代皇室册封太子或皇帝易位所举行的隆重仪式,文中指前者。C.宗庙,是祭祀祖先场所,天子设七庙,诸侯设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D.释义,文中指佛教经籍的要义,“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的母亲李夫人被封为文明太后,对孝文帝管教极严,曾因宦官说孝文帝的坏话而鞭打孝文帝,孝文帝并不申辩。B.孝文帝工作勤勉,尚书所奏的案牍,他多数亲自审阅,大小百官的工作,他也留心观察,各种大型祭祀亲自参加以示诚心。C. 孝文帝对自己要求严格,认为国君要有所畏惧,不能作威作福,所以常常叮嘱史官真实地记录国家之事,不要有所忌讳。D.孝文帝征讨和巡防时,不浪费人力财力,所有修造力求简化实用,因军事需要砍伐百姓的树木时,会留下丝绢作为酬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遇物。(2)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14.拓跋宏谥号“孝文”,请结合其待人接物、修身治国等生平概括谥号中含“文”的原因。【10~14题答案】【答案】10.C11.B12.A13.(1)孝文帝常常说,凡是做君主的,担忧的是处事不公平,不能诚心诚意地对待人和事。(2)孝文帝向来喜欢读书,手不离卷。《五经》的义理,一看便能讲解。14.①宽厚慈爱;②爱护百姓;③遵循礼制;④政治清明;⑤博学多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孝文帝才华横溢,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全凭兴致,提笔可作。有了好的文句,马上口述命人写下来,等到文章写成后,不再修改一个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书都是孝文帝亲笔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赋铭颂,所以断句为“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排除AD。“及其成也”意为“等到文章写成”,中间不能断开,“自太和十年已后”是时间状语,其后断开,故可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表述不准确。“受禅”应指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故选B。【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孝文帝的母亲李夫人被封为文明太后”错,由“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冯氏,将谋废帝”可推知文明太后是冯太后,不是孝文帝的母亲。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每:常常。遇:对待(2)雅:向来;非常。释:放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结合“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悖睦九族,礼敬俱深”“性宽慈”概括出“宽厚慈爱”;结合“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重损人力。军事须伐人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人苗稼无所伤践”概括出“爱护百姓”;结合“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帝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概括出“遵循礼制”;结合“凡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遇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概括出“政治清明”;结合“《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概括出“博学多才”。参考译文:高祖孝文皇帝,名宏,是献文帝的太子,母亲是李夫人。皇兴元年夏八月戊申,在平城紫宫出生。孝文帝皮肤洁白,风姿异于常人,态度从容,有君王的气度,献文帝尤其喜爱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孝文帝幼小时就有至好的天性。四岁时,父亲献文帝长毒疮,他亲自用嘴吸脓。五岁受禅即帝位,悲痛哭泣而不能自制。献文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取代亲人的位置,内心感到特别难受。”献文帝大为感叹而认为他与众不同。文明太后认为孝文帝聪明圣达,以后恐怕对冯氏不利,就预谋废黜孝文帝,于是就在冬天里,身穿单衣,闭门不出,绝食三天,召回咸阳王拓跋禧并准备立他为帝。元丕、穆泰、李冲等人坚持劝谏才作罢。孝文帝当初对此一点也不感到仇恨,只是非常感激元丕等。孝文帝对诸兄弟的抚爱,始终没有细微的区别。对九族之亲,敦厚和睦,礼貌更深。虽然对大臣执法丝毫不放纵任为,但是生性宽厚仁慈。伺候皇帝进食的人曾经把热肉汤泼到孝文帝的手上,又曾在食物中有小虫之类的脏东西,他都笑着宽恕了。有宦官曾经在太后面前诬陷孝文帝,太后打了他几十杖,孝文帝默默忍受,没有为自己辩白。太后去世后,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孝文帝处理政事,没有不听从好的建议的。爱惜怜悯百姓,常常思考能帮助百姓、对他们有利的方法。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孝文帝一定亲自参与,不因天冷或天热而感到厌倦。尚书的奏案,他大部分都亲自审阅。百官的大小事务,没有不留心的,力求做到细密周遍。孝文帝常常说,凡是做君主的,担忧的是处事不公平,不能诚心诚意地对待人和事。如果能做到公平和以诚待人,那么胡越之地的人也可以和他们亲如兄弟。孝文帝常常从容对史官说:“尽管直接记录现在的事,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做君主的自己作威作福,史官又不记录,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孝文帝出巡,有关官员上奏请求修路,孝文帝说:“稍微修一下桥梁,能够通车马就可以了,不必除草铲地使路面平坦。”凡是修整建造的,都是不得不修整建造的,不做不紧急的事情损耗民力。军事上需砍伐老百姓的树木时,一定会留下丝绢来偿还树的价值。百姓的庄稼没有被损害和践踏的。孝文帝向来喜欢读书,手不离卷。《五经》的义理,一看便能讲解。他的学问不是由老师传授的,而是靠自己探究其中的精华奥妙,史传百家,他没有不涉猎的。他还善于讲述《庄子》《老子》,尤其精通佛教。孝文帝才华横溢,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全凭兴致,提笔可作。有了好的文句,马上口述命人写下来,等到文章写成后,不再修改一个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书都是孝文帝亲笔写成的。他留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孝文帝喜欢有奇才的士人,其情如饥如渴。对进入朝中的贤才,根据他们才能的大小分封官职。悠闲超脱,不让世俗事务缠绕自己的心。孝文帝年少时善于射箭,力气很大,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用指头弹碎羊肩胛骨;射飞禽走兽时,飞禽走兽无不箭到而死。到十五岁的时候,孝文帝就不再杀生,射箭打猎的活动都停止了。孝文帝生性简朴,常常穿着经常洗涤的旧衣服,连所乘的马匹的装饰也只是铁木制作而已。孝文帝高尚的志向,都是这一类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刘柴桑①陶渊明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②周。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穟③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注]①此诗写于409年,陶渊明约44岁。②四运:即春、夏、秋、冬四时。③穟,同“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告诉朋友刘柴桑自己的居所鲜有人事应酬,自己时而会忘记四季变迁。B.三、四句和《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样,写出了居所的清幽娴雅。C.七、八句写诗人看见新葵、嘉穗心生感慨,不知道来年是否还能看见像这样的盛景。D.全诗有多处矛盾之处,如“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精微地传达出诗人的多重人生感慨。16.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中评此诗“知苦趣乃益添乐趣”,请结合全诗谈对这句评论的理解。【15~16题答案】【答案】15.B16.①“苦趣”是穷居的孤寂落寞和岁月流逝的慨叹。②“乐趣”是生命繁盛的欣喜和良日远游的达观。③体味苦趣,并不意味着被苦压倒,而是超越苦趣,获得生命的达观之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清幽娴雅”错误。三、四句“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写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这两句写出了居所的萧瑟凄凉,显然与《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不同。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是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 三、四句“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写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诗的前四句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写出了诗人的“苦趣”,那就是他穷居的孤寂落寞和岁月流逝的慨叹。(2)体味“苦趣”,并不意味着被苦压倒,而是超越苦趣,获得生命的达观之乐。事实上,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乐趣”。“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意为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意为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诗人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意为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所以,诗的后六句写出了诗人的“乐趣”就是对生命繁盛的欣喜和良日远游的达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昔日成长地现在的环境。(2)《诗经》对我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世作者常化用《诗经》中的句子,如《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创造出邈远的艺术境界。(3)《登泰山记》中,作者与朋友登上日观亭,放眼望去,“_______________,山也”,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古诗文中写群山之态的句子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斜阳草树②.寻常巷陌③.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⑤.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⑥.第二空描写群山或者山脉之态皆可,如:看万山红遍、一片孤城万仞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陌”“苇”“凌”“茫”“樗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上的文化,首先显现为书卷气。书卷气已经不是书卷本身,而是被书卷熏陶出来的一种气质。大致表现为:衣貌整洁,声音温厚,用语干净,逻辑清晰。偶尔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匆匆带过,就像是自家门口的小溪,自然流出。若是引用古语,必须大体能懂,再作一些解释,绝不以硬块示人、以学问炫人。书卷气容易被误置为中国古代的冬烘气、塾师气、文牍气,必须高度______,予以防范。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古文,盛于汉唐,止于明末;现代,美文尽在白话,而且是一种洗去了骈俪______的质朴白话。近代的落第秀才、账房先生学不会这种白话,才会有那种______的文言,恰恰与“书卷气”______。现代的书卷气没有国界,不分行业,表现为一种来回穿插、往返参照的思维自由。自由度越高,参照系越多,书卷气也就越浓。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警惕污浊不伦不类分道扬镳B.警诫污渍不三不四分道扬镳C.警惕污渍不伦不类背道而驰D.警诫污浊不三不四背道而驰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B.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C.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D.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的“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8~20题答案】【答案】18.C19.B20.比喻,将“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比喻为“自家门前的小溪,自然流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书卷气的人在做引用时,语言自然贴切的状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警惕”,动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警诫”,动词,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语境中,后文有“防范”一词的提示,故应选择“警惕”。第二空,“污浊”,形容词,(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脏东西。“污渍”,名词,附着在物体上的油泥等。语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骈俪的缺点比作污渍,故应选择“污渍”。第三空,“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语境中指近代落第秀才、账房先生的文言不成样子或不规范,故应选择“不伦不类”。第四空,“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语境中指近代的落第秀才、账房先生的文言是与“书卷气”相反,故应选择“背道而驰”。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偷换主语。“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偷换主语,应在“复活”后面加上“的”;②语序不当。“很低级的一种”,语序颠倒,应调整语序,改为“一种很低级的”。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比作“自家门前的小溪,自然流出”,强调具有书卷气的人在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的时候,绝不以硬块示人、以学问炫人,语言自然贴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的一项是()A.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B.“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流浪地球》导演说:“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C.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D.孔门弟子曾子临终前,发现自己无意中使用了大夫专用的席子,而他本人没有做过大夫,于是他坚决要求儿子给他更换了席子,无憾而终。 【2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体现差序格局的伸缩性;B.体现中国社会的乡土性;C.谈“文字”的意义。D.曾子认为没有做过大夫,所以不愿意使用大夫专用的席子,这体现了《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故选D。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目前,全球有22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干旱人口最多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大气集水装置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①。其中被动集水装置完全依赖天气条件,收集预先凝结的露水或雾汽;主动装置②,它们会利用太阳能在夜间湿度较高时采集并凝水,或者连续循环工作。10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以虚拟装置为模型的全球评估表明,通过太阳能集水装置白天持续运行,强烈的阳光和超过30%的湿度可充分配合,平均每天支持产生5升水。如得到广泛部署,这类装置有可能为生活在此类气候条件下的约10亿人提供安全饮用水。但③,而没有评估其他用途如灌溉、卫生或烹饪等的水。研究人员认为,技术持续发展或可达到他们的预测,并为未来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以最大限度提高全球影响。【22题答案】【答案】①该类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②则相反(则不同;不完全依赖天气条件)③这些分析(或预测)聚焦于安全饮用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分号,可知谈论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空是对后文的总结。再根据“被动集水装置”“主动装置”,可知这是大气集水装置的两种工作方式,据此可填入“该类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 第二空,主要谈论主动装置的特点,再根据“被动集水装置完全依赖天气条件”,“它们会利用太阳能在夜间湿度较高时采集并凝水,或者连续循环工作”,说明主动装置和被动集水装置是相反的,不是完全依赖天气条件,据此可填入“则相反”或者“不完全依赖天气条件”。第三空,填入的是一个转折句,内容承接上文“如得到广泛部署,这类装置有可能为生活在此类气候条件下的约10亿人提供安全饮用水”,再根据后文“没有评估其他用途如灌溉、卫生或烹饪等的水”,说明评估的只是安全饮用水方面的,据此可填入“这些分析(或预测)聚焦于安全饮用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幅漫画带给你何种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作文审题立意要抓住图文关键:图画“笑点”和文字解说。图中一个男士悠闲地躺在吊床上,翘起二郎腿,曲肱而枕,带着微笑安眠,可以想见其正在做美梦。矛盾点在于系吊床的两棵树各有一处缺损,在吊床重量的拉扯之下已出现折断的苗头。漫画的笑点则为躺着的男士做梦的快乐美妙与即将折断的树干所构成的的反差。而图中的文字解说往往为点睛之笔,直指寓意。从文字解说“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一句来看,躺着做美梦的男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梦幻中;两棵即将折断的树隐喻幻想的脆弱,现实的摔打。如果男士不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去修补即将折断的树干,那么他将被摔打在地,美梦不再。 在文字解说中,还要注意辨析两组概念,即:“快乐”与“幸福”,“幻想”与“实际”。从两句话的转折关系来看,“快乐”的层次低于“幸福”,漫画中的快乐是虚幻的、自我麻醉的,是空想的产物;由此也可以推导出“幸福”应该是充实的、自我满足的,是通过实干获得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写作时,就要重点抓住这两组概念去展开对比论证:“快乐”与“幸福”的结果对比,“幻想”与“实际”的方式对比,且结果与方式两两对应。立意时,两组词语都要关照,如果只是抓住其一,不及其余,不管概念关系,比如只写“实干兴邦”,或者只写“快乐与幸福的区别”,都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立意:1.幸福的意义在于用踏实的行动实现梦想。2.空想无足取,要扎根现实的土壤,积极有为。3.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实干实现人生价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6 11:17:16 页数:20
价格:¥4 大小:170.7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