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佛山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语文命题:李存仁审题庞珍吴凌英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10年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材料二:在2003年“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似乎十分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诗歌那样深广的传统根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二是既“报告”又“文学”的作品既会伤害报告又会伤害文学。第一点理由逻辑上便已经不能自洽,如果报告文学因为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沦入消亡,那么同样为舶来品的“非虚构”又如何有信心在此间驻足。虽然报告文学是舶来之物,但在本土语境中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是事出有因: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第二点理由又恰恰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言“伤害”不如说是一种周全,报告文学既有其报告性(新闻性),又有其文学性,这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纪实、小说、散文等体裁而独立门户的原因。12 在和平年代及“非虚构”挑战下,报告文学是否已经丧失内在活力,这一质疑也似乎成为报告文学给“非虚构”让位的理由之一。马泰·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审美现代性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这似乎预示承载着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的报告文学注定要被狂欢的现代主义抛弃。但现实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却呈现着多样姿态,如张子影的《试飞英雄》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忠诚无畏,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记录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赵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里说:“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远离战火和号角的和平时代,仍有着不见硝烟的伟大,仍有着激荡卓越的不凡。报告文学在快餐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文学生态格局中更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在解构的狂欢之中,报告文学将情感宣泄的碎片捡起,力图重新建构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实际上,在现代主义的狂欢之下,焦虑感如影随形,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2019年年初咪蒙团队所写的“非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指造假,撕破了“非虚构”的堂皇。这时,长于个人经验叙事引起大众共鸣的“非虚构”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敌人并非报告文学,两者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非虚构”为独立性摇旗,暗合现代主义“忠于当下鲜活的个人经验”的命题;但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时候,“非虚构”极力逃离主流,刻意回避积极,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等情绪之中,借渲染以共情,点燃更广的社会负面情绪,而报告文学却常可“以光明的心地和远大的眼光”安抚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从“非虚构”的发展之中,报告文学也应取其长处,躬亲自省。在宏大叙事之中如何避免陷于“言不及物”的尴尬境地,以及在媚俗和颓废猖獗的名利场中如何自持,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无法引起共鸣的“言不及物”的尴尬,一来可能是因为大而空的书写内容无法切中肯綮,二来可能是呆板滞塞的书写方式不够形象生动。这两点恰恰丢失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并重的文体原则。“非虚构”的警钟敲响,正是报告文学的自救契机。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回归初心和本真。(摘编自丁佳雯《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从而引起热烈响应,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也就不会被“非虚构”写作消解。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而报告文学因底气不足正好相反。C.报告文学传到中国后,延续了中国的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并非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D.材料一中提到的“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与材料二中提到的“非虚构”“长于个人经验叙事”,两者内涵相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报告文学是专业化写作,不能像非虚构写手那样写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命体验的“带入性”相对处于劣势。B.名为“非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受到批评,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C.报告文学需要克服自身“言不及物”的问题以保持“新闻性”和“文学性”,也需要克服外部名利场的不良影响。12 D.报告文学要认准“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这个方向和目标,否则难以自救。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美国学者索尔·贝娄:“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B.艺术评论家:“作家要立足生活的真实,因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真实。”C.作家胡平:“报告文学能够写实、写全时代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对历史真相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和反思。”D.作家丁晓原:“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个体生命跌宕起伏,报告文学关注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会使叙事充盈饱满。”4.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5.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偶 遇解高岩起初女人向他走来时,他并没有在意,直到女人站住,迟疑着问:“你是……林振明吗?”他才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是啊。”女人说:“我是刘霞。”刘霞!这个名字让他一激灵,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能在这儿遇见她。这是个简陋的车站候车室,空气中弥漫着烟味、汗味和方便面的味道。林振明坐在靠近角落的位置,旁边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一个手提袋放在他俩之间的地面上。刘霞在林振明旁边坐下,问:“你怎么来这儿了?出差?”林振明点点头:“你呢?”“我有个亲戚在这儿,住了几天。”她看了看旁边的男人,问:“一起的?”“一起的。”中年男人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刘霞看着林振明:“咱们有十年没见了吧?”“有了。”“真没想到能在这儿碰见你。”“是啊,世界真小。”刘霞和林振明是一个村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学。刘霞的爸爸是村支书,家境比较富裕。而林振明家穷,守寡多年的老娘含辛茹苦把林振明拉扯大,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上学时林振明成绩好,刘霞成绩差,林振明总帮她,情愫在两人心中滋生。初中毕业后,林振明考上了县一中,刘霞没考上。第二年,刘霞家里给她订了门亲,是副乡长的儿子。刘霞死活不同意,她爸连打带骂,硬逼着她上了接亲的汽车。车队开走的那一刻,林振明躲在家里哭出了声。12 高三那年,林振明母亲得病死了,林振明退学了。那年冬天他报名参军。去乡里报到那天,他特意拐了个弯儿,从刘霞家门前经过。院子里静悄悄的,走出老远,林振明一回头,看见有个人影在门口一闪……刘霞说:“十年了,你没变。”林振明笑了一下:“怎么可能?!十年时间,变化很大。”两人太长时间没见,好多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会儿,刘霞问:“你孩子多大了?”“我还没结婚。”“没结婚?”刘霞有些吃惊。“嗯,谈过几个,没合适的,就拖下来了。”刘霞停顿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林振明问她:“你怎么样?过得好吗?”没想到这句话却让刘霞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摇摇头:“不好,他爱喝酒,喝完就打我、打孩子……”这回换成林振明不知如何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刘霞又问:“参军以后,你怎么再也没回村里呢?村里人都惦记你呢,都说你去大城市当干部了。”林振明呼了一口气:“娘没了,回去看谁啊!”刘霞低下头:“是,没值得你看的人了……有时候,我真恨我爹和我哥。都怨他们,毁了我一辈子。”林振明抬起头,什么也没说。刘霞说:“要不咱们出去走走吧。”“不行!”林振明脱口而出。“为什么?”刘霞有些惊异地看着他。林振明咳嗽了几声。“因为……”他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我们俩得在一起。”没等刘霞说话,保洁大妈拎着笤帚走过来,掏椅子底下一个烟头,不小心带倒了地上的手提袋,里面的物品散落出来,其中一个锃亮的手铐格外扎眼。刘霞惊讶地看着林振明和男人把东西捡进手提袋重新放好,低声问:“你……是干什么的?怎么有这东西?”没等林振明说话,中年男人转过头来问道:“林警官,几点了?”林振明愣了一下,随即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说:“三点四十。”中年男人“嗯”了一声,转过头去。“林警官?!”刘霞吃惊地看着林振明,“你是警察?!嚯,真了不起!”林振明表情复杂地笑了笑。刘霞兴奋地说:“回去我告诉村里人,他们肯定替你娘高兴。”说完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问:“你是在执行任务吧?”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是。”刘霞恍然大悟,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悄悄地问:“他……是罪犯?”“嗯。”“他干什么了?”“骗了别人8万块钱。”刘霞“哦”了一声。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12 刘霞突然有些紧张,低声说:“你怎么不铐上他?万一跑了呢?”林振明看了看男人:“不会的,放心吧,他已经悔悟了。”中年男人没有看他俩,也不知道听到谈话了没有。刘霞有些伤感,幽幽地说:“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是干大事的人。”她叹了口气,又说道:“也不能全怪我爹和我哥,是我自己太软弱。”一个车站值班员从他们身边走过,走到检票口旁的小黑板前,拿起一截粉笔,咔咔写下几个字,然后扯着嗓子喊了一声:“1227次开始检票啦!”候车室里一阵骚动,很多人站起来,把行李背在身上或扛在肩上,向检票口走去。刘霞掏出手机,对林振明说:“留个号码吧,好联系。”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真不巧,我的手机刚丢了。”刘霞有些失望地缩回手,随即从兜里掏出一支笔,从旁边座位的旧报纸上撕下一条空白边,在上面飞快地写下一串数字,递给林振明说:“这是我的手机号,记得给我打电话。”林振明接过纸条说:“好的。”刘霞站起身,背上小包,拉着行李箱,说:“再见。”又看了一眼旁边的男人,对林振明说:“注意安全。”林振明点点头:“好,一路顺风!”看着刘霞的身影消失在检票口通道里,林振明低下头,把手里的纸条慢慢地揉成一团,然后抬起头,对旁边的中年男人说:“谢谢你,陈警官。”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林振明听到“刘霞”这个名字时,他“一激灵”,这一细节描写足见刘霞在他心中的非同寻常的存在。B.当说起身边的“罪犯”时,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这其实是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借口。C.刘霞在临别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林振明注意安全,这体现了她的善良、纯朴及对林振明的真挚情义。D.林振明、刘霞、陈警官在候车室偶遇,他们简短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悲苦与无奈,其中又闪烁着人性至真、至善的光芒。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陋嘈杂的车站候车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使两个人的偶遇耐人寻味。B.小说中人物对话简短朴实,不时伴随着沉默,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真实感人。C.小说并未具体交代林振明十年间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塑造了林振明、刘霞两位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8.有人说陈警官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9.小说的结尾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6分)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5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12 ,出守吴丞。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余姚长。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权以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禽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交阯太守士燮卒,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不承命,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岱于是上疏请讨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谓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岱曰:“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行,过合浦,与良俱进。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奋击大破之,进封番禺候。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徽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浚共讨定之。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骆驿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遣诸所伪署临贺太守费杨等,并其支党,郡县悉平,复还武昌。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子凯嗣。遗令殡以素棺,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凯皆奉行之。(选自《三国志•吕岱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B.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C.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D.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11.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旧时将帅办公之地。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幕府,后借指将帅,也指幕僚。B.刺史,又称刺使。“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的意思。C.蛮夷,与戎狄合指华夏以外的民族。“蛮夷”指南蛮和东夷,“戎狄”指北戎和西狄。D.股肱,指大腿和胳膊,为躯体重要部位,引申为辅佐君王的重臣,也喻办事得力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岱处事细致。在任吴县县丞时,孙权亲自审查各县仓库和囚犯的案件,他能依法回答询问,令孙权满意。B.吕岱战功卓著。他先后平定会稽东冶、长沙三郡的动乱和士徽、廖式的叛乱,多次受到孙权的嘉奖、提拔。C.吕岱有勇有谋。面对士徽的抵抗,他能预料敌方心理,分析形势,知己知彼,考虑周密,当机立断作出决策。D.吕岱清廉奉公。他多年在外任职,为国不辞劳苦,家人生活困难。去世前,还留下遗言,殡葬仪式务必从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12 (2)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14.孙权知道吕岱家人生活困难后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6小题,2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9分)渔父陆游数十年来一短蓑,死期未到且婆娑①。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纲无鱼亦浩歌。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12 人间各自生涯别,文叔②君房③愧汝多。[注]①婆娑:逍遥;闲散自得。②文叔: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③君房:贾捐之,字君房。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十年”与“一短蓑”两个很平常的数量短语,表现了渔父一生的追求。B.本诗中的“敲门”句,与诗句“僧敲月下门”,描写的是两种不同的意境。C.颔联“酣醉”“浩歌”照应首联第二句,颈联“又”“常”呼应首联第一句。D.前三联主要运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尾联议论,说渔父愧对文叔、君房。20.诗中的“渔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背诵积累(本题共1小题,8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古代诗人多有对“乐”的独到体会。欧阳修贬滁州,于山林间感慨“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3)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4)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佛山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先进,对学生的要求科学合理,办学效果优异。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严、勤、活”,这三个词角度相互独立、相辅相成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严”,就是“严谨”,是学习态度;“勤”,就是“勤奋”,是学习品质;“活”,就是“活泼”,是学习状态。它不仅仅是学习要求,也是人生追求,更是社会需求。但是有的同学错误地理解它的内涵和作用,有的不理解三者的关系,有的没有按照要求行事。学校将举行一场有关上述“要求”的讨论,你班也将召开“学·明·行”主题班会课。请根据材料所属内容,写一篇在班会课上的发言稿,必须用到驳论的方法,不少于1000字。佛山一中2022届高三12月考试题语文答案12 1.C。A.“如果……也就不会……”假设推导错误。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因果关系错误,是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决定了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而报告文学因底气不足正好相反”错误,应该是与之相反,使报告文学底气不足。D.“内涵相同”错误,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内涵并不相同。2.B。B.“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以此证明“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的观点。3.C。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报告文学在当代仍是伟大、不凡的,能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力图构建出深广和完整的代面貌。C.选项说的是报告文学的价值,符合这个观点。A.说的是现代主义的特点。B.说的是作家如何艺术创作。D.说的是报告文学要关注个人的故事性、传奇性。4.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②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消亡的理由的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据。③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看,其实是“周全”。【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考生要到材料二第一段找出反驳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内容,分析是如何反驳的。5.(一)同意。①“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受到冲击。②“非虚构”作品占据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使报告文学受冷。③“非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一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二)不同意。①报告文学承继了中国文学写实和叙史传统,有在“非虚构”写作冲击下的立足根基。②报告文学承载的社会职能并没有丧失,能有效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安抚焦虑不安,这是“非虚构”写作不能替代的。③“非虚构”写作的冲击对报告文学是警钟,会唤醒它的自信,进行自救。6.B。是林振明的自我悔过。7.D。无外貌描写。8.(1)陈警官将手铐放在手提袋中,而不是戴在林振明手上,可以看出他对林振明的信任,这对林振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真诚悔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陈警官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不拆穿事情的真相,主动而自然地配合林振明,既尊重并感化了林振明,又保护了一位纯真的女性对美好人生的想象与希望,体现了人性之美,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每条2分,共4分)9.(1)真正的罪犯是林振明,旁边的“罪犯”是真正的警官,这出乎读者的意料。(2分)(2)“人难免会犯糊涂”,林振明交代了自己成为罪犯的主观原因,合乎情理。(3)前文的故事情节有大量的伏笔、铺垫,如林振明拒绝和刘霞出去走走;当刘霞称赞他是警察时,林振明表情复杂;称自己“丢失手机”,这些都暗示他并不是真正的警官,这使故事的结尾合乎逻辑、合情合理。(每条2分,共6分)10.D。“徽”是主语,“怀”是谓语,“逆计”是宾语,主谓宾俱全,宾语后断开,排除BC。12 “未虞”意思是“没有料到”,“没有料到”的事情是“吾之卒至”,句意完整,“若”意思是“如果”,表假设的关联词,一般放句首,排除C。11.C。C.“北戎和西狄”错误,应指“西戎和北狄”12.A。A.“他担任吴县县丞时”错误,应是“代理吴县县丞”;“他都能依法回答询问,令孙权十分满意”不准确,应是“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13.(1)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依附,不可轻视他。(2)不久,廖式叛乱,进攻围困城镇,诸郡受到骚扰,吕岱自己上表请战立即出兵,星夜兼程。【解析】(1)“藉”,凭借;“累世”,几代;“为……所”,被;“附”,依附;“易轻”,轻视。(2)“顷之”,不久;“攻围”,进攻包围;“骚扰”,被动句,受到骚扰;“表”,上表。14.①称赞吕岱勤于国事;②懊悔自己不早知;③责备大臣不尽职。【解析】首先到文中找到孙权知道吕岱家人生活困难后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是孙权的感叹。孙权的感叹中有对吕岱勤于国事的称赞——“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有自己没尽早知道的懊悔——“而孤不早知”,有对臣子不尽职的责备——“股肱耳目,其责安在”。参考译文: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人。做过郡县的官员,躲避战乱南渡长江。孙权统管国事,吕岱到孙权幕府,出任吴县县丞。孙权亲自审查各县仓库的储存和监狱的囚犯,县令县丞都来拜见,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便征召到郡署为录事,出任补为余姚县县长。会稽、东冶五县贼寇吕合、秦狼等人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于是生擒吕合、秦狼,五县被平定,吕岱被任命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督率孙茂等十将跟随孙权攻取长沙三郡,而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的官吏一道进入阴山城,聚合兵众抵抗吕岱。吕岱进攻围城,这些人立刻投降,三郡平定。孙权留下吕岱镇守长沙。交趾太守士變去世,孙权以士燮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兼任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替士燮。吕岱上表建议分设南海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设为广州,吕岱自任为刺史。孙权派遣戴良与陈时南往,而士徽不接受命令,发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吕岱于是上奏疏请求征讨士徽抗命之罪,督领兵卒三千人日夜渡海进军。有人对吕岱说:“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所依附,不可轻视他。”吕岱说:”如今士徽虽说心怀反计,但未曾料到我会突然杀到,如果我军轻装秘密出兵,趁其没有防备偷袭,一定能打败他。如果我军滞留不疾速挺进,使他产生疑心,环城坚守,到时七郡的少数民族云集响应,即使有智谋之人,又有谁能打败他们?”于是进军,过合浦时,与戴良合兵共进。士徽听说吕岱前来,果然大为惊惧,不知如何是好,当即率领兄弟六人脱去上衣请罪跪迎吕岱。吕岱将他们全部斩首,并送首级至京城。士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领官吏百姓攻打吕岱,吕岱奋力迎击将他们打得大败,晋封为番禺候。吕岱平定交州后,又进军讨伐九真,斩首与俘获贼兵数以万计。又派遣从事南往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教化,到士徽之前控制的交趾地区之外招引扶南、林邑、堂明各国王,使其各自派使者前来进贡。孙权嘉赏吕岱的功绩,晋升他为镇南将军。黄龙三年,因为南方清平稳定,吕岱被召还率军驻扎长沙郡沤口,吕岱讨交州。时逢武陵地区少数民族骚动,吕岱与太常潘濬共同领兵讨伐平定。不久,廖式作乱,进攻围困城镇,诸郡受到骚扰,吕岱上表请战立即出兵,星夜兼程。孙权派遣使者追授吕岱为交州牧,并派遣诸将唐咨等人不断地前往增援,攻讨了一年,将廖式打败,斩杀了廖式及他派遣的伪官员临贺太守费杨等人,收编他们的党羽。郡县都被平定,又回到武昌。吕岱清明守正廉洁奉公,他所处过的地方都传述他的事迹。当初在交州时,多年未给家中钱财,妻子儿女饥饿困乏。孙权听说叹息不止,因此责备群臣说:“吕岱出征,身处万里之外,为国家勤苦办事,家中如此困顿,而我未能及早知晓。你们身为股肱耳目之臣,责任12 哪里去了?”于是加倍赏赐吕家钱米布绢,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数目。太平元年,吕岱九十六岁去世,儿子吕凯继承爵位。他留下遗言,以一般棺材收殓安葬他,送葬规模和礼仪,务必节约俭朴。吕凯对这些遗言全部照办。15.B。B项“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17.D。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解析】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垂纶”即“垂钓”之意,“渔乡思”暗含作者出世归隐之意。又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两句合起来看,意思是渴求做官但是如果不能做官,不如摆脱名缰利锁,退隐归去。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借景抒情,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19.D。D项“说渔父愧对文叔、君房”有误,诗句“文叔君房愧汝多”,意思是文叔、君房见到渔父应感到很惭愧。因为渔父过的是闲适自在的生活,而他们是历史上的著名的政治人物,奔波忙碌一生,不及渔父过得自由自在。20.“渔父”是一个自由闲适、漂泊于江湖、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首联表现出渔父的漂泊江湖,逍遥自在;颔联表现其安贫乐道,乐观豪放;颈联表现其耐得住孤寂;尾联将其与文叔、君房对比,表现其超脱世俗,不求功名。【详解】赏析形象,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找出形象的身份、特征,以“特征+身份”的形式概括;再结合关键诗句,抓住对人物的直接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具体分析。首联“数十年来一短蓑,死期未到且婆娑”写渔父一生披蓑戴笠在江湖生活,闲散自得,展现了渔父的追求就是过自由闲适的生活,追求闲散自得;颔联“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纲无鱼亦浩歌”中“酣醉”很有表现力,即便生活窘迫,没有钱沽酒也要去赊酒喝,依然喝得尽兴;即便打鱼没有收获也要放声高歌。展现了渔父乐观豪放的性格;颈联写景,通过“片月”“红蓼”“孤舟”“白鸥”等意象,营造出夜晚宁静、寂寞的氛围,进一步衬托渔父闲适自在、安于孤寂的形象;尾联直抒胸臆,说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人汲汲于功名富贵,有人想要过逍遥闲适的生活,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之人也羡慕渔父能够自在闲适一生吧,并用“文叔君房”这两个历史有名的人物来与渔翁作比对,说他们也“愧汝多”,进一步突出渔父不汲汲于功名的超脱世俗形象;由此可见,渔父是一个自由闲适、漂泊于江湖的隐士形象。12 2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图南)(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2.解析:原材料可细分为四层:一是成绩突出,说明“要求”合理科学。二是“要求”的具体内容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独立而相成;三是“要求”的意义:学习要严勤活、人生也要严勤活、社会各界也需严勤活,这是谈要求的普遍意义。四是现状,也即学生表现,同学不理解、不执行。原材料也可粗分为两层:一是要求,一是表现。题目要求写驳论文章,就要先树靶子(错误的观点):不能严勤活;认为严勤活不好,严勤活不科学、不全面、不成体系,严勤活不是相辅相成,不应该按照这个要求行事;过分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字)等等。立意参考:(1)有同学认为,这些要求内涵不丰富不准确。驳斥:内涵准确、科学合理。(2)有同学认为,这些要求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不是相辅相成的。驳斥:角度全面互补,相得益彰。(3)有同学认为,这些要求只能用于学习。驳斥:任何人在人生中都要做到“严谨”“勤奋”“活泼”。(4)有同学认为,懂得这些要求的内涵、关系和作用就行。驳斥:不仅要明白,还要落实到行动。(5)有同学认为,严(或勤、活)更重要。驳斥:三者都重要。(6)有同学认为,不可能同时做到严勤活。驳斥:能够同时做到。写好这篇文章,关键要有真实可信、说服力强的例证。12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月)(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9 17:13:12
页数:12
价格:¥5
大小:61.2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