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试卷类型:A高一年级考试历史试题2022.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遗址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华文明最早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的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2.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内外朝制3.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争夺对诸侯国的控制权B.为统治者巩固统治出谋划策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互相借鉴而融合成统一思想4.右图是某博物馆收藏的秦代方砖示意图,砖文是“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该文物印证了秦朝10 A.疆域辽阔,臣民众多B.交通发达,水陆并用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公元前113年,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打击富商,平抑物价C.规范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6.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他教授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西汉C.北齐D.南朝7.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趋势D.道教成为正统思想8.唐贞观初年,长安城各色民族混杂,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约50000人左右)”,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在长安居住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当时A.少数民族间的交往频繁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9.史学家钱穆认为:“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10.《全唐诗》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这表明唐代A.诗歌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完美B.市民阶层的兴起10 C.诗歌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11.宋朝在府州设置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A.皇权独尊局面出现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D.选官制度发生变革12.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关系的概况表。其中,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B.①西夏②金③辽④元C.①辽②元③西夏④金D.①西夏②辽③金④元13.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由图可知,大运河河道的变迁A.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是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C.受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D.体现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14.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这描述的是A.作品丰富、千古吟咏的唐诗B.情节传奇、风靡全国的昆曲C.句式灵活、意境优美的宋词D.文学艺术、舞台艺术高超的元杂剧1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10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16.《西台漫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种现象反映了A.家庭手工业的破产B.新式生产方式的出现C.手工业者地位提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17.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下列属于清朝为加强边疆治理而设置的机构或官职的是A.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B.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理藩院C.行省制、宣政院、宣慰司D.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18.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该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B.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19.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清政府达到了维护海防的目的C.制度落后成为海军发展的羁绊D.列强侵略制约海军技术的进步2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成为一场政治变革运动,其关键因素是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2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10 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动摇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22.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23.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1926年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频度的统计表。其中1923~1926年,“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最高,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4.观察右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后,主动向广州转移B.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运用游击战术粉碎国民党“围剿”D.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25.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学生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30多座大城市。各地工人纷纷集会罢工予以支持,宋庆龄、邹韬奋、鲁迅、陶行知等各界爱国进步人士也纷纷支持。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面抗战B.全国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大势所趋D.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26.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可知10 A.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B.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C.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D.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27.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描述的是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国内和平协定》的签订D.《双十协定》的签署28.有学者认为:“这次会议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人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该学者评价的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9.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会见中,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A.《告台湾同胞书》B.“九二共识”C.“一国两制”D.两岸“三通”30.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到2020年提高到17%以上。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B.外贸总额不断攀升C.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D.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小3题,共55分。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0 (1)指出图1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这一权力运行机制的作用。(6分)(2)与图1相比,图2中中书省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新变化?(8分)(3)图4中,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怎样的创新?(4分)3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的前20年,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探索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推动了社会转型。这一时期的转型过程颇为艰难曲折,制约中国社会转型的外部因素主要是20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及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参与;内部因素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在盲目自大的同时所具有的消极防卫文化心理。另外,在若干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上存在认识迷误,则是制约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中国社会转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层次转型、波浪式逐渐递进的过程。——摘编自《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1)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20世纪初的前20年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16分)(2)简要分析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3分)3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6分)10 10 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06 19:27:24 页数:10
价格:¥5 大小:1.58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