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张掖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2.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A.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     B.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C.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     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作为中华文明代表之一的老子,思想上反对以德治国,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治国方案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将其形象比喻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说明老子A.思想主张与治国方案完全对立B.吸收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主张C.在治理国家上融合了法家思想D.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去寻找依据4.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这里的社会转型主要是指A.从原始社会转为奴隶社会B.从贵族社会转为民主社会C.从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D.从民主社会转为专制社会5.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其统治期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的道路网。既有方便对匈奴用兵的“直道”,也有通达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并规定了车辆与道路的标准尺度。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共同作用是A.推动地方经济发展B.改善各地交通状况C.巩固国家统一局面D.推动边疆地区发展7.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特别在秦国后期频繁地与六国发生战争,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由此可见A.郡县制源自对六国中央集权模式的移植B.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与基础C.实施郡县制是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D.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8.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16 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儒道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儒学开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显学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9.汉初的大臣将相绝大多数“起自布衣”,称之为“布衣将相”,“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而东汉末期,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这一变化说明汉朝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的巩固B.社会阶层流动趋弱C.王国问题发展为军阀割据D.士族制度业已形成10.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最早是北朝民歌《木兰诗》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反映了当时A.女子替父从军是普遍现象B.儒家思想影响人们观念行为C.国家从战乱走向统一稳定D.社会上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11.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于中国之贡献颇大。”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A.社会制度B.中华民族C.风俗习惯D.生产方式12.《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宴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趋同B.民族管理采取因俗而治政策C.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D.民族交融推动社会生活变迁13.据研究,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田庄式经营比较盛行;而西汉和盛唐时,租佃经营则较为常见。由此可见,汉代至唐代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政局影响生产关系D.民族交融不断增强14.科举制在朝鲜影响之大,仿佛中国,至视为“我国公道,唯在科举”。越南推行科举制长达844年之久,仅次于朝鲜。由此可知,科举制A.在朝鲜推行时间最长B.推动了中华文明传播C.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D.打破了士族垄断局面15.唐初统治者在农村推广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在城市则实行市坊分离的制度(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农耕经济B.着力抑制土地的买卖C.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D.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16.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些名士把道家“道法自然”付诸实践,他们毁弃礼法、崇尚自身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士人纷纷效仿并以此为荣。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道家思想居于社会主导地位B.三教合流开始出现萌芽C.战乱环境导致人们思想混乱D.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17.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追求纯中锋的用笔。这体现了唐人书法的特点是A.自由B.尚法C.尚意D.摹仿18.赵普认为:“16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④设立“四监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王安石变法时期,免去东京各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缴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该项举措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可防止市场物价波动C.体现了重农抑商原则D.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20.《辽史・百官制》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A.具有开明务实的精神B.加强了中央集权C.重视中枢权力的制衡D.消除了民族矛盾21.元代行省的主要长官都是由朝廷大臣兼衔的,不轻易实授,实际上主持省务的是平章事,而平章事与行省长官是二人并列,不分高下。这一设计意在A.解决冗官问题B.加强中央集权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行政效率22.宋朝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等基层官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使镇市成为宋代城乡之间进行要素流通的中转环节。这一转变源于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矛盾的缓和D.抑武政策的推行23.宋朝时,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婚姻择偶重视出身B.门第观念淡化C.等级差别已经消失D.人身控制松弛24.朱熹所著的《家礼》中强调了“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他的《小学》则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了“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此外,南宋理学家还广开书院,以讲学的方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这体现出,宋代理学A.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B.已成为社会正统思想C.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D.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25.宋人绘画的评判标准一改之前偏重于客观作品的评论,转移到注重主观创作主体的心、境、人格修养上,画品如人品的观念形成。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宋代A.理学意蕴的影响B.市民阶层的壮大C.崇文抑武的政策D.君主个人的好恶26.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170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上禀皇朝,放弃赔偿要求,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A.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贸易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D.体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2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28.唐代的宫闱中多有后宫干政事件出现,如武氏干政甚至当上皇帝;而清代的宫闱戏中多见后宫争斗,少见后宫干政事例。这一现象反映出A.心学思想的传播B.官僚体制的成熟C.妇女地位的提升D.专制政体的强化16 29.清朝前期对新疆的经略治理规模和深度皆远胜于此前中原历代中央王朝,其措施包括兵屯戍边、派遣移民入疆、设立官营商铺、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新疆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据此可知清初A.朝廷认为陆防重于海防”B.开发治理新疆符合民心民愿C.新疆主动学习中原文明D.新疆发达程度远胜前朝内地30.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 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C. 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31.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已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广泛流传。这反映了A.艺术化塑造脱离了人物原型B.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通俗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话本小说兴起冲击封建等级观念3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33.鸦片战争之后,外患接踵而至。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又签订《虎门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以及在五口租地造屋等特权。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这些条约表明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C.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主观条件D.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4.《海国图志》出版之时遭到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更有甚者主张将其付之一炬,《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然而,《海国图志》却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据此可知A.士大夫的华夷之辨思想根深蒂固B.日本明治维新发起向中国学习的热潮C.魏源的思想主张在国内无人赞同D.师夷长技以自强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35.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火纪念焉。”马克思与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B.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C.符合社会史观,角度相同D.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36.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洋务派的做法A.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C.遏止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推动了民间办厂的热潮16 37.美国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影响日本社会和思想意识等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日本“民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以及狂热的歌曲,都被用来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推动了日本文化快速发展B.增强了大和民族的民族自信心C.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D.缓和了日本社会的阶级矛盾38.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39.作为一场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国际政治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义和团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A.迫使列强放弃瓜分政策B.引起清廷权力结构变化C.顺应反帝反封历史潮流D.推动民主革命思潮传播40.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名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爆、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多。这反映出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巩固自上而下的皇权一统秩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朱元璋)曰:“而其(元朝)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摘编自《明太祖实录》材料三明代皇帝们在维护皇权方面尚不昏昧。皇帝们从这一点出发,给予其辅政之事实,而不予宰相之名,以防止和牵制他们过于强大后据宰相之位以篡皇权的危险。——摘编自夏骏杰《简论明代司礼监与内阁的运行机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2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属于哪一机构?(2分)为何说这一机构有“辅政之事实”而无“宰相之名”?(4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材料三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2分),归纳汉代“抑商”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3分),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3分)43.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ロ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現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材料二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国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怖賞析》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佛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延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6分)16 张掖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B【详解】材料“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的是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B项正确;A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各自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矛盾,排除C项。故选B项。2.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反映了文明的演进,故选D项。3.D【详解】材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叙述了老子的治国方案,维护社会秩序,D项正确;通过对老子主张的认识,了解其主张与治国方案并非完全对立,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判断老子吸收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排除B项;老子治理国家主张并没有融合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6 4.C【详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主导者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在经济方面主要是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加强君权,因此转型主要指的是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C正确;夏商时期就已经是奴隶社会,排除A;战国时期并未建立民主制,排除B;战国以前不是民主社会,排除D。5.D【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70年左右,故A项错误;公元前2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130年到公元前101年左右,故B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70年左右,故C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1年左右,故D项正确。【点睛】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统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道路系统,施行“车同轨”,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边境威胁、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保障,C项正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非上述措施的目的与共同作用,且材料无体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描述,故排除A项;“改善”略微不妥,且材料无体现,故排除B项;秦朝修建道路更多是为了巩固政权及国家统,而非推动边疆发展,故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7.D【详解】依据材料“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可知在统一过程中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故D正确;“源于六国”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A;依据材料“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可知秦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官僚政治,故B排除;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统一的根源,故C排除。故选D。16 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受战乱影响,经济凋敝,因此推行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诸侯作乱,边患问题严重,因此急需思想大一统,推行独尊儒术的措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AB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点睛】9.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初年的官员绝大多数“起自布衣”,东汉时期的官员基本上是累世公卿,说明的是社会阶层流动趋弱,B项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士族的崛起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与王国问题无关,排除C项;士族制度是在魏晋时期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0.B【详解】根据材料“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知体现的是“孝道”、服从“可汗”的安排去“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选B项正确;木兰从军是为“替父”出征,不能体现女子替父从军是普遍现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木兰从军是为“替父”出征,与国家形势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上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B【详解】16 民国初年教科书对于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孝文帝改革中“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据此可知,教科书评价的立场是民族融合立场,即中华民族角度,B正确;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均是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A、C;生产方式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12.D【详解】根据“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可得出随着南北方的交流,民族间的交融,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了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文化趋同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三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C【详解】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并具有军事自卫功能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而在社会相对稳定的西汉和盛唐,则是更为开放的租佃经济,这反映出从汉至唐时期农业生产经营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精耕细作是指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采取的各项举措,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汉代至唐代总的发展趋势是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D项。14.B【详解】材料“科举制在朝鲜影响之大,仿佛中国”“越南推行科举制长达844年之久,仅次于朝鲜”体现的是科举制对周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在朝鲜推行时间最长的结论,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打破了士族垄断局面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16 材料反映了唐初统治者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唐初的经济与社会局面经历了战争的破坏,材料中的措施,可以使人们更多地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耕经济,故选A;唐初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并不存在严重的土地买卖和兼并现象,故排除B;唐朝初年经济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尖锐的阶级矛盾”不符合唐初的现实情况,故排除C;材料措施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其目的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而不是为了强化政策本身,故排除D。16.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毁弃礼法.崇尚自身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17.B【详解】根据“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追求纯中锋的用笔”可以看出,唐朝书法强调规矩,有一定的法度要求,说明其特点是尚法,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ACD项。故选B项。18.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初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擅权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主要包括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立“四监司”,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概括不全,排除。故选A项。19.A【详解】根据根据“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可得出政府可增加收入,同时在购买所需物品时赚取差价,增加收入,A项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材料与抑商无关,排除C;D项太绝对,排除D。2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朝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蕃汉分治”“因俗而治”,具有开明务实的精神,故选A项;辽朝职官设置是因俗而治,排除B项;南北面官设置不是中枢权力制衡,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汉族和契丹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1.B【详解】16 行省长官由朝廷大臣兼衔,形式上由朝廷官员直接统领地方,且与主持省务的平章事并列,又形成分权牵制之势,因此这一设计意在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这一设计没有起到精简行政机构的作用,不能解决冗官问题,排除A项;这一设计只是行政系统的内部调整,不能起到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排除C项;这一设计形成分权牵制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D项。2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将镇和市合二为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的信息,排除C项;抑武政策是指抑制武将,削弱武将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3.B【详解】由材料“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门第观念在宋代逐步淡化,故选B;A项与材料“婚姻不问阀阅”的描述不符,排除;宋代还是封建社会,等级差别不可能消失,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官府对人口的管理政策,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4.D【详解】材料“《家礼》中强调了‘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小学》则从儿童教育方面”“广开书院......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强调了理学在各个方面的传播,出现了世俗化、大众化的倾向,故D项正确;A项“开始”的说法有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传播,并没有体现理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传播,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5.A【详解】16 结合所学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凸显人性尊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使得宋代绘画具有了“注重主观创作主体的心、境、人格修养上,画品如人品的观念形成”特点,故A项正确;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而材料没有关于市民文化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26.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郑和下洋时期,因为爪哇岛的一个小国发生矛盾,造成人员伤亡,最后放弃赔偿,并未追究责任,体现了明朝秉持的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材料与贡赐贸易无关,排除A项;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7.C【详解】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故选C项;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项;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项;刺史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项。28.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后宫干政是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生的,并随着专制政体的强弱而变化,从唐代多有后宫干政到清代少见后宫干政,反映出专制政体的强化,D项正确;“心学思想的传播”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标志着官僚体制的成熟,排除B项;后宫干政无法体现妇女地位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29.B【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时期采用各种措施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从而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可知开发治理新疆是符合民心民愿的,故选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陆防重于海防,更不能说明新疆发达程度胜于内地,排除AD;C项说法由题意无法体现,排除。30.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可知,当时清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据题干材料“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可知,清政府实行的是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主要的特点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6 31.B【详解】从材料中笔记、话本、杂剧及小说对包公的记载可知,宋元明清以来,包公的形象通过不同的文学载体,不断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话本、杂剧、明清小说属于市民文化,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文化方面的反映,体现了市民阶层壮大对世俗文化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文化是时代的反映,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脱离了人物原型”说法错误,A项排除;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仍占据主导地位,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话本小说内容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D项排除。故选B项。32.B【详解】由材料信息“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可知,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拒绝平等贸易的结果,这忽视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故B正确,D错误;这一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根源,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故C错误。3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虽然也是条约签订的影响,但是并非是主要影响,A项排除;当时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B项排除;这些不平等条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客观条件,C项排除。故选D。34.A【详解】材料“《海国图志》出版之时遭到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更有甚者主张将其付之一炬,《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说明《海国图志》在中国遭到排斥,而“《海国图志》却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则体现了《海国图志》受到日本的重视和青睐,结合所学可知,《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学习西方的书籍,而该书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说明中国此时依然盲目塞听,士大夫的华夷之辨思想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的是西方,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国内不重视《海国图志》而不能说无人赞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不重视魏源思想,排除。故选A项。16 35.D【详解】马克思和蒋介石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了革命政权,但马克思认为是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是从抗清反满的角度论述,所以他们的评价都符合革命史观,但是角度不同,D项正确;他们的评价都是革命史观,不是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排除ABC项。故选D项。36.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资金、运输等问题,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故A项正确;洋务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而开设,无法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故B项错误;洋务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不能说“遏止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推动了民间办厂的热潮”是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客观影响,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37.C【详解】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产生了“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其“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奴役和压迫的野心,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是用来灌输“爱国主义”即军国主义思想的,并非文化发展的表现,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38.B【详解】根据材料,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的启蒙作用,B项正确;晚清政府拒绝改革的说法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意思,A项错误;百日维新没有将君主立宪的主张付诸实践,C项错误;戊戌政变以后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并没有完全废除变法措施,D项错误。39.A【详解】16 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中国不可被瓜分,这是其成功之处,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未引起清廷权力结构变化,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未反封建,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没有推动民主革命思潮传播,故D项错误;故A项正确。40.A【详解】由于清政府被列强所左右,逐步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工具,其半殖民性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故选A项;B项错在“完全”的表述上;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兴起,民族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清政府官员的惩罚,与义和团运动无根本关联,排除D项41.(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削弱和分散了相权;强化了皇权。(2分)(2)原因: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防止大臣专权。(2分)(3)机构:内阁。(2分)说明:有“辅政之事实”:内阁拥有票拟权(或内阁的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无“宰相之名”:内阁仅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不及司礼监受到皇帝信任。(4分)42.(1)目的:维护统治稳定。(2分)措施:①不得衣丝乘车;②课以重税;③不得为官;④发展官营工商业(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4分)(2)不同:①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②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③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3分)原因:①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带动了沿海贸易;②政府鼓励海外贸易;③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④造船技术的发展。(3分)表现:①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②商业化:海外贸易发达;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和辽夏金政权经济往来密切,民间贸易也很活跃;城市繁荣。③货币化: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06 19:27:22 页数:16
价格:¥5 大小:315.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