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郴州市202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作Facetofacegroup,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丈夫的发问。但是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我有一次,久别家乡回来,在电话里听到了一个无法辨别的“我呀”时,的确闹了一个笑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谈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象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有助于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李长吉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二: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成之所,依然是道德秩序、乡土礼俗、故风旧习等传统的发生和维持场域。随着乡村被卷裹到全球化的现代浪潮中,乡村的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乡村社会记忆也面临消退。记忆不仅可以维系共同体纽带关系、创设集体身份认同,同时面对传统消褪症候时,还能刺激个人和共同体迸发出对过去的意识。通过对特定乡村社会生活经历进行整理记忆,可重新审视过去的社会生活。乡村社会记忆,首先是生活在乡村中个体自身的社会经历反思,通过记忆的方式重构过往的个人生活经历,是个人生活史的重新赋意;其次是一场针对过往乡村生活的集体性追忆或者公共性实践,是集体记忆的鲜活建构;最后是构建某一特定的地域、社区在国家民族层面中的社会记忆,构成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生命档案。对个体来讲,记忆强调过去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呈现出的意义。记忆内嵌于富有生命意义的日常生活大背景中,个体与集体的行动或交互行为附着于历史性的生活世界之中。个体的行动是在其所属集体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进行的,这种秩序也反映了历史变迁的轨迹。记忆是人类的本能,个体会在自我的生命历程中形成独特的形象,这些形象本身充满了阐释意义和自我意识。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个体,用他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保存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的印记。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构成历史语境中的“记忆之场”,它们成为呈现记忆消失的印记以及社会对过去或者失去的记忆重建的物质和精神依托。这些“记忆之场”正是勾连永远逝去的过去和当下这两个时空极值,成为重新阐释它们的媒介,其间,每一个体在这些“场”中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与情感。总之,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记忆,生成于现实社会并内嵌于社会框架之中,其本质是对过去的当下重构,在回忆与忘却的辩证关系中持续存在并达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记忆产生于社会又缔造了社会(或社群),个体记忆是在社会记忆中形成的。同时,记忆具有重建性并通过依附一个社会“意义框架”被保存下来。乡村生活世界的记忆成为生活在其间或曾经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一种遗产性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紧密地关联着传统、风俗、故土、人情,真实地表现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摘编自项继发《重拾乡村社会记忆》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而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B.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不但多余,而且会引起误会。C.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D.语言、声音、表情、动作都是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项脊轩志》里,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是用来说明乡土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B.广西的瑶山部落有急,就派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后立刻派人来救,这表明这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比文字有用得多。C.在日常说话时,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证明了使用文字时讲究文法和艺术的重要性。D.李长吉呕心沥血锤炼诗句,让我们看到语言这个社会定下的筛子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为语言束缚人们传情达意的观点提供了例证。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已经离开凤凰的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边城》中深情地描绘了湘西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青年男女对歌等民俗。B.侗族作家潘年英用文字书写故乡——一个坐落在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名叫“盘杠”的小山村,探讨故乡的变与不变。C.2020年农业农村部指示,各地不得阻挡已落户城市但拥有宅基地的人返乡建房,自建房可以登记自己的名字。D.从1991年起,每年的公立4月1日至10日,洪洞县都在洪洞大槐树明代迁民遗址举行大型的寻根祭祖节活动。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乡下人不需要文字”的原因。【答案】1.B2.B3.C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②首先总写乡村社会记忆的场域、背景和分类;③然后分写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④最后总结乡村社会记忆的意义。5.(1)文字的作用是有限的。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2)受乡土生活语言的特点的影响。乡士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们可以通过足声、声气、气味等交流,不常使用姓名。文字的出现是为克服时空中人与人接触的阻碍。在面对面交流的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显然不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而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曲解文意,结合“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分析,显然不是说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指他们知识不及人。C.“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张冠李戴,结合“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分析,让人感到痛苦的是说话时用完整的句子。D.“语言、声音、表情、动作都是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错误,结合“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分析,表情、动作是象征原料。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这表明这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比文字有用得多”错误。是为了证明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即所谓“文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讲“重拾乡村社会记忆”。A.已经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描绘湘西端午节的习俗,这是对故乡的回忆,符合题干要求。B.用文字书写故乡,探讨故乡的变与不变,这是重拾对故乡的记忆,符合题干要求。C.“农业农村部指示”是国家行政规定,不属于重拾乡村记忆的范畴。D.在洪洞大槐树明代迁民遗址举行寻根祭祖节活动,这是对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构成历史语境中的“记忆之场”的纪念,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一共五段内容。第一段写乡村的内涵,即“是道德秩序、乡土礼俗、故风旧习等传统的发生和维持场域”,介绍乡村社会记忆的背景等。第二段用“首先”“其次”“最后”来分点介绍乡村社会记忆的类型。这是总写乡村社会记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段讲“个体与集体的行动或交互行为附着于历史性的生活世界之中”“个体的行动是在其所属集体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进行的”“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个体……保存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的印记”,也就是说分析了个体记忆特点。第四段讲“记忆之场”,它们成为呈现记忆消失的印记以及社会对过去或者失去的记忆重建的物质和精神依托。这是分析集体记忆的作用和价值。也就是分别写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最后一段讲“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记忆”“在回忆与忘却的辩证关系中持续存在并达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记忆产生于社会又缔造了社会(或社群)”“记忆具有重建性并通过依附一个社会‘意义框架’被保存下来”等,强调乡村社会记忆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等分析,主要从文字的作用方面分析,文字的作用是有限的,且“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有时所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甚至引起误会等。结合“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等分析,乡土社会中,人们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脚步声、习惯、声气等交流。且文中交代“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文字的出现是为了克服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的阻碍。乡土社会中人们很少有这种时空的限制,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显然文字是多余的。(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名连(节选)西元白磷弹在冬夜里爆炸。一团团白光拖着浓烟,从高空落下,照亮了漆黑的大地,到处是发白的红色。刚才还刀割一般寒冷,现在却好似在沸腾的钢水里,无法睁眼,无法呼吸。熔化的白磷仿佛浓油到处流淌,把幽蓝色冰面烤出水桶粗的窟窿,将老杨树拦腰烧断。厚厚的积雪瞬间蒸发,裸露出大片大片焦土。一股白磷落在穿黄军装的士兵后背上,“吱吱”作响。浓红色半透明汁液蒙着蓝色火焰,不停地迸溅,一下子烧穿了薄军装,又蚀进皮肉。士兵脸朝天,大张着嘴,但在尖厉的军号声里,却分辨不出他的叫声。他挣扎着,牙齿啃着焦土,指甲脱落,在炭色碎石上留下道道血迹。白磷继续燃烧,烤焦了胸膛,烤焦了心、肺、气管,以及所有其他内脏。只见一具趴着的尸体上,留下脸盆大小的黑洞,冒着烟,冒着腥气,一条焦黑脊梁骨横在洞里,仿佛烧毁了的老屋的房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过了不知多久,魏大骡子想起了什么,用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喊:“罗三闯还活着吗?”好一会儿,罗三闯哼哧哼哧地爬过来,问道:“连长,叫我干啥?”魏大骡子费力地笑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一直想跑,现在,可以跑了。”罗三闯也笑了,道:“连长你别扯犊子,这黑天瞎火的,我往哪儿跑啊?”魏大骡子说:“你命大,跑吧。找到咱们的部队,告诉他们,高地上还有人呢!”罗三闯说道:“我可不干。”魏大骡子道:“这是好事啊,没准就捡条命呢。”罗三闯有点生气了,道:“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是,我没对不起任何人,该杀的敌人,我不比别人杀得少。”罗三闯又说:“你要非让我走,我就走,但你不能说我是逃跑。”魏大骡子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向外摆摆手,道:“快走吧,找到了咱们的部队,算你立功。”罗三闯流泪了,说:“你要信得过我罗长腿就等我回来!”过了一会儿,王大心问:“你怎么让他走了?这人可不牢靠。”魏大骡子小声道:“我看,除了他这条长腿,谁也出不去,将心比心,石头怕是也悟热了吧?”又过了好久,也不知几点了,王大心推了推魏大骡子,说:“千万别睡啊!天快亮了!”魏大骡子含含糊糊应了一句,王大心大声说:“大骡子,我也有几句想唠唠!”魏大骡子勉强打起精神,道:“你说吧,我听着呢。”“还记得我父亲不?”“记得,前清举子,有学问,富贵人家。”“土改时给枪毙了。”“真的?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我当时不知道,知道了都是五年以后的事了。”“是咱们的人干的?”“是。”“有那么一两年,我怎么也想不通,想回老家报仇去。后来,这恨就慢慢淡了。我对自己说,历史从来就不是个很精确的玩意儿,枪毙我父亲的人也许就没做错什么,当时正在打仗,正在你死我活的节骨眼儿上。”天快亮的时候,魏大骡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一脚踏进了东北老家那油汪汪的黑土地里,一株嫩绿色的小芽尖叫着从黑泥中钻出来,转眼间黑土地一片绿,又慢慢生出金黄色的穗头,整个大地像涨潮一样缓缓升高,一下子变成了金色的汪洋大海。王大心也做了一个梦。父亲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中山装,一条绿色旧军裤,臂弯里夹着两三本书,推开一扇门,里面已经坐了好些学生。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亲用拳头捂着嘴,咳嗽了几声,进教室去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罗三闯在山上走了小半宿,远方的群山山脊泛出浓红色的光,他实在是走不动了,腰和腿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隐约之间,他看到山下公路上有美军的卡车和步兵,轰轰隆隆的,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0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推里爬不起来了。他也朦朦胧胧地做了个梦,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巴克仰望着高地,轰炸机在上空盘旋了三圈,没投下炸弹,又飞走了。巴克很困惑。通信员告诉他,师部接到空军的消息,说高地上没有人,中国人大概是逃走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通信员说,空军那边再一次确认了这个消息。他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去占领它。巴克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地时,看到大雪把高地填满了,看不到坑道,看不到人,看不到武器,总之是什么也看不到。他挥了挥手,让自己人开始清理战壕积雪,恢复战斗工事。渐渐地,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冻死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逃跑,仿佛是在睡梦中死去的……巴克数了数中国士兵的人数,然后找了只木板箱坐好,在笔记本上写道: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当然,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山下的公路上来了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巴克遥望着浩大的队伍,松了口气,他又写道: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选自《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7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一支“无名连”为完成阻击任务,在严寒的冬夜坚守阵地,最后整连被冻死在阵地上的悲壮事迹。B.魏大骡子、罗三闯等代表着土生土长、苦大仇深的底层农民,代表着战场上那些最普通不过的基层士兵。C.小说写到了三个人的梦,对梦境的描述既表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暗示三个人即将死去,目的在于突出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D.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内容,解释了“无名连”的含义。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大量对话、回忆等方式,勾勒出抗美援朝战士们在战场上所经历过的巨大伤痛,将个人苦难与旧中国命运勾连在一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开篇进行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又直接地告诉读者“无名连”战士即将牺牲,增强了悲剧效果。C.西元的战争小说有明显的“反英雄叙事”的倾向,他笔下的士兵身上保持着浓郁的甚至琐碎的生活气息。D.结尾以美国人的视角交代无名连的战士,表达其崇敬之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8.作者笔下的“无名连”是一个英雄群体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9.有评论家说,西元的战争小说是典型的“以凸显小人物的方式来建构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6.C7.B8.①注重神态描写。“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吭哧吭哧”“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说明战士们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突显“无名连”的不畏严寒、坚守阵地。②对比。将“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装备精良的美军与“人员很混杂、临时拼凑起来”的战斗装备薄弱的无名连对比,生动突出了“无名连”坚不可摧的意志。③侧面衬托。通过环境“大雪”和巴克的记录本,从侧面衬托“无名连”面对严寒,毫不退缩,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9.(1)“小人物”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份上:描写的是普通士兵,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临时拼凑起来的。他们的形象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英雄印象相去甚远。(2)“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体现在主人公的精神品格上:面对严寒和装备精良的敌人,毫不退缩,表现出坚韧无畏、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表现出保家卫国、信念坚定的爱国情怀。(3)用人物群像表现宏大主题,可起到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小说通过描写平凡的士兵的表现,深刻地揭示出整个志愿军的不畏牺牲、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对梦境的描述既表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目的在于突出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错误。并没有都表明对未来的憧憬;目的也不是在于突出对家人的深深依恋,而是面对战争的勇敢无畏。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直接地告诉读者”错误。不是“直接”,而是“委婉含蓄”。故选B。【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能力。作者笔下的“无名连”是一个英雄群体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首先注重神态描写。魏大骡子“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费力地笑了一下”“有气无力地向外摆摆手”“勉强打起精神”,罗三闯“哼哧哼哧地爬过来”“腰和腿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等等,都说明战士们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突显“无名连”的不畏严寒、坚守阵地。对比手法的运用。小说通过巴克,将战场上的美军与无名连进行对比。美军是“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浩大的队伍”,“无名连”是“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美军装备精良而无名连战斗装备薄弱,却能在战场上坚守,生动突出了“无名连”坚不可摧的意志。侧面衬托。“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冻死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逃跑,仿佛是在睡梦中死去的……”,面对严寒的天气,“无名连”毫不退缩;巴克写道“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小说通过环境“大雪”和巴克的记录本,从侧面表现出“无名连”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评论家对西元的战争小说的评价“以凸显小人物的方式来建构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涉及的是小说的选材以及小说主旨的表达和表达的效果。从选材上看,小说没有选择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而是选择普通士兵“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些人物与以往我们说熟悉的英雄印象相去甚远。“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体现在主人公的精神品格上。小说中,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具有代表性,是群体形象;他们虽然身份普通,但是他们面对严寒和装备精良的敌人所体现出来的战斗精神依然伟大:毫不退缩、坚韧无畏、毫不妥协。他们所表现出保家卫国、信念坚定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从表达效果上来看,用人物群像表现宏大主题,可起到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小说通过描写平凡的士兵的表现,深刻地揭示出整个志愿军的不畏牺牲、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苌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师学习的风尚B.君子不齿:不与同列C.术业有专攻:学术技艺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的方法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古书没有标点,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巫医”就是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C.古文,本文指先秦两汉时期与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如《易经》《论语》《春秋》等。D.经传,历来指儒家经典和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总领全篇,是全文论述的总纲。B.第2自然段,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用三组对比分层论述,作者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C.以孔子为例,孔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这样的人还不断向人求教,以人为师,显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待了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13.《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二者探讨的学习问题是否相同?请简分析。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答案】10.D11.D12.D13.①不同。②《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侧重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强调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等。③《师说》围绕“师道”展开,反对“耻学于师”,强调要重视传统的师道,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14.(1)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2)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古道是指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经传,历来指儒家经典和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错。“经”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也指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错。结尾只是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没有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首先明确,《劝学》和《师说》在探讨的学习问题上是不同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劝学》,这篇文章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开篇的“学不可以已”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侧重讲的是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学习一定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的理念。《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师说》围绕“师道”展开,反对“耻学于师”,强调了要重视传统的师道,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观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斯人”,这个人;“是”,这;“迁谪”,贬官,降职。(2)“子”,对对方的敬称;“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扁舟”,小船;“相属”,互相劝酒。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骄儿诗(节选)①李商隐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天,是李商隐为自己的儿子衮师写的。诗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直到这时,依然困顿沉沦,屈居县尉、府曹一类卑职。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爷昔”四句,慨叹自己勤苦读书著述,却落得憔悴潦倒。“无肉畏蚤虱”,是幽默双关语。明说身体消瘦,暗喻遭到小人的攻讦。B.“儿慎”两句告诫儿子长大以后不要再像自己一样如此境遇困顿失意,希望儿子走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改变自已的将来的命运。C.“穰苴”四句借用典故,希望儿子多学学穰苴之法、张良之术,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不须依靠其他细微、繁琐的学识。D.“况今”四句,联系现在国家面临的严重边患,征讨或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希望孩子迅速成长成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节选的诗歌末四句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运用直抒胸臆和暗用典故(或“比喻”)的手法,抒发诗人对孩子寄以厚望的殷切之情。②“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两句暗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意,(或“用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比喻”)抒发对孩子迅速成长,为国平乱安边,立功封侯的期望之情。③“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两句暗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暗用李贺“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之意,感慨徒守经帙于国无益、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与痛苦反省。(或“抒发对骄儿不要死啃经书,弄得一事无成的将来的命运的关注和担扰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希望儿子走读经书考科举道路改变自己的将来的命运”理解错误。从诗中“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可知,作者不希望儿子走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针对“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问题,回答时主要分析手法的运用。诗歌的后四句“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意思是儿啊,你要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从中可知,作者运用典故,“探雏入虎窟”是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盼望儿子迅速成长,成为班超那样的名将,将来为国平乱安边,从而立功封侯。满含着作者对儿子的期望之情。而“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则是直抒胸臆,同时暗用李贺“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之义,感慨于读书于国、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也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痛苦反省。此处作者用语沉痛,借祝福儿子而感慨自己的身世,感人至深。因此可概括出此四句运用直抒胸臆和暗用典故(或“比喻”)的手法,抒发诗人对孩子寄以厚望的殷切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的一生,自信豪迈,一直保持强大的精神状态,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赤壁赋》中,苏轼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得的惆怅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古典诗文常有一汪春水,它不仅为诗人提供传情的媒介,简直成为诗人情感的化身。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问苍茫大地②.谁主沉浮③.渺渺兮予怀④.望美人兮天一方⑤.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示例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示例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示例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苍”“渺”“碧”“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们随着______________的人流走进百货大楼。人们拥挤在柜台前,看一位戴着劳动模范胸章的老售货员卖糖果。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张秉贵22年来,态度总是那么___________,每分钟都是__________,他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与尊敬。张秉贵“一抓准”“一口清”,技艺__________,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在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目的就是为了观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不卑不亢无微不至登堂入室B.熙熙攘攘和蔼可亲全力以赴炉火纯青C.川流不息不卑不亢无微不至炉火纯青D.川流不息和蔼可亲全力以赴登堂入室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目的就是为了观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B.他在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观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感受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他在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目的就是为了观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D.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观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感受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20.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修辞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D20.①排比的构成:连用三个“……劲儿”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强调内容,语势强烈,由远及近,加重感情。③比喻的构成:将“劲儿”比喻“一团火”。④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赞扬张秉贵热情的服务态度温暖了人民群众。【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川流不息”与“人流”重复,故选“熙熙攘攘”。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和蔼可亲:说话或待人态度很和气,使人感到亲近。从“热情”“一团火”可知,此处强调他态度的热情,应选“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对人非常关心,照顾周到。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用上去。“无微不至”用于照顾他人,而此处指他工作上的干劲,故选“全力以赴”。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本空强调纯熟,用“炉火纯青”更合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三,一为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为“他”,还没有谓语,第二句主语便成了“外地顾客”,应将“他”放到“在”后面,排除BC。二为成分赘余,“目的就是为了”重复,“目的”“为了”二去其一,排除A。三为搭配不当,“观赏”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在“他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前加上“感受”,也可以排除AC。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析修辞手法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可见,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整齐有力;同时“站在柜台”是远看,“售货动作”是近观,“接待顾客”是客人与他直接打上交道的感受,由远及近地展现出他的精神抖擞、动作麻利、热情待人的性格特点。“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用了比喻手法,用“一团火”比喻他的热情服务,形象生动地赞扬他温暖了人民的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珊瑚礁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是成千上万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骨骼,在数千年至数万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就好比热带雨林之于陆地。虽然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积的不到2‰,但孕育和在其间生活的物种占海洋生物的25%。可以说,有珊瑚礁的地方就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系统。它们____①____,还供给人类大量食物、旅游资源等。据介绍,_____②_____,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保护,通过去除造成珊瑚礁退化的影响因素,如人类破坏、污染、过度捕捞、敌害生物等,____③____;另一类是人工修复,通过人为手段加速和辅助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珊瑚礁由于自然修复过程漫长且艰难,有的甚至需要上百年时间。因此,()。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采用人工与自然保护相结合修复方式,已经成为业内共识。B.成为业内共识的修复方式是采用自然保护与人工相结合。C.采用自然保护与人工相结合的修复方式,已经成为业内共识。D.成为业内共识的修复方式是采用人工与自然保护相结合。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C22.(1)不但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2)目前防止珊瑚礁继续衰退的方法(3)让珊瑚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衔接能力。结合所处位置和“因此”确定空处内容为结论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成因果关系。上文按照先自然后人工的顺序阐释,空处也应该一一照应,先提“自然”,再说“人工”,排除A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文说“珊瑚礁由于自然修复过程漫长且艰难,有的甚至需要上百年时间”,“因此”后应该先提采用何种“修复方式”,以便与上文关于“修复”的话题相衔接,然后再说成为业内共识,排除B。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还”分析,空处内容与下文构成递进关系,后语境说的是对人类的益处,空处内容应该是对于自然的好处,再根据上文关于“丰富的海洋生物”的内容,得出答案:(1)不但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第二空:“据介绍”“主要有两类”表明此处属于总领下文的内容,结合后文“一类是自然保护,通过去除造成珊瑚礁退化的影响因素,如人类破坏、污染、过度捕捞、敌害生物等”“另一类是人工修复,通过人为手段加速和辅助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均属于防止珊瑚礁衰退的方法介绍,于是得出答案:(2)目前防止珊瑚礁继续衰退的方法。第三空:根据“一类是”“另一类是”确定逻辑上为并列关系,空处内容与“通过人为手段加速和辅助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对应,后者强调人工,空处应该强调自然,于是得出答案:(3)让珊瑚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春之花,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同志充满激情地回忆了青年时期火热的革命岁月;郭沫若《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让我们感受到“五四”时期青年“狂飙突”的青春格调;小说《百合花》表现战争中年轻人的生活和追求,《哦,香雪》表现改革开放之初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进入高中阶段的我们对青春的内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高一(1)班拟举行以“阅读文学作品,感悟青春价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第一段以三篇学生熟悉的课文阐释了青春的可贵,从中我们不难感悟到:青春的珍贵在于它有高远的理想、昂扬的斗志,在于不懈的奋斗,在于能与祖国同步向前。第二段指出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进入高中阶段的我们应该对青春的内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阅读文学作品,感悟青春价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限制了作文的内容与主题,考生对青春的感悟必须源自文学作品。“写一篇发言稿”限制了作文的体裁,考生应准确把握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写作时,考生可结合一部或几部文学作品的内容阐释青春的内涵,然后结合实际引导当代青年思考新时代、新环境下应如何珍惜青春、实现青春的价值,从而倡导正确的青春价值观。立意:1.阅读经典,感悟青春。2.责任担当才是青春本色。3.燃烧青春,莫做时代袖手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4:53
页数:20
价格:¥5
大小:59.7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