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抽测学科素养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2021.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是一件不畅快的事,乘客喧嚷,人们心焦气闷。但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姑且聚精会神去欣赏,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吗?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和你关系密切,距离过于接近,所以你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此时,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科学是一种最不切身的(就是说最重客观的)活动,艺术却是一种最切身的(也就是说最重主观的)活动。之前我说过,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何以现在又说艺术是最“切身的”活动呢?这两句话不但不冲突,而且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超然客公众号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产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反过来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我们每读到好诗文时,就惊讶作者“先得我心”,觉得非常快慰。希腊雕刻家造神像时,还是以凡人为模型。但丁描写地狱,也还是拿我们的世界做蓝本。凡是艺术作品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惟其是旧材料,所以旁人可以了解;惟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家的创造,和实用世界有距离。比如“吹皱一池春水”一句词所用的字都是人人所认识的,“皱”和“春水” 的景象也是人所常见的,不过把这六个字综合在一起却是冯延巳的新创。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欣赏者对于所欣赏事物的态度通常分为“旁观者”和“分享者”两类,“旁观者”置身局外,“分享者”设身局中,分享者往往容易失去我和物中应有的距离。一个旁观者看见演曹操的戏,看到曹操的那副老奸巨猾的样子,不觉义愤填膺,提起刀就要走上台去砍那位扮演曹操的演员。一般演戏者,扮演到使观众忘其为戏时,技艺已算到家了,但是观众在忘其为戏时便已失去美感的态度,像上文用刀砍扮演曹操的演员是由美感的世界回到实用的世界去了。看戏到兴酣之际鼓掌叫好,一方面虽是表示能欣赏,同时却也已离开欣赏的态度而回到实用的态度。这都是“距离”的消失。照这样看,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吗?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摘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心理的距离》)材料二:在近代文艺运动中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争执也颇激烈。写实主义偏重模仿自然,要在实际生活之中寻找材料,用客观的方法表现出来,它最忌讳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理想主义认为艺术和自然是相对的;它是人为的,创造的,虽拿自然做材料,却须凭主观情感和想象加以选择配合;艺术要把自然加以理想化,不能像照相那样呆板。我们既然明白“距离”的原则,那么这两派的争执也就不难解决了。艺术是一种精神活动,要拿人的力量来弥补自然的缺陷,要替人生凿出一个避风息凉的处所。它和实际人生应该有一种“距离”。主观的经验须经过客观化而成意象,才可表现为艺术。至于经验的选择也不免有意地或无意地受情感和想象的支配。所以严格地说,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理想性,都必是反对极端的写实主义的。极端的写实主义在理论上很难成立。写实者也还是人而不是相机,既然是人就无法把情感和想象完全丢开。所以写实主义不免带有若干理想主义。一般写实派作者的弊病在把“距离”摆的太近,甚至完全失去“距离” 。理想派的弊病则在“距离”太过,纯任理想而藐视现实,结果往往不是空疏,就是荒渺无稽,使人无法了解,所以不能引起兴趣,打动情感。我之前说过,凡是艺术都要带有若干理想性,都是反对写实主义的。这并非说现实世界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来做艺术的材料。现实世界的事物虽然和实用关联太密,“距离”太近,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剪裁,它也可以落到适宜的“距离”上面。(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大雾”的例子呈现出的两类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心理的距离”的特点。B.在美感体验达到忘其为我的境界时,艺术家便处于无情感参与的“失落自我”的情形中。C.读者要欣赏一部作品,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必须建立在他对该作品了解的基础之上的。D.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虽然都取材于生活,但是在是否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上却针锋相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B.心理距离的远近极其重要,如果心理距离太近,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实用性过强。C.文章例举希腊雕刻家以凡人作为模型造神像的事例意在证明艺术是不能超脱经验的。D.正是因为极端的写实主义像相机那样呆板,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丢开了情感和想象。3.结合材料,下列现象符合审美体验中“不即不离”的一项是(3分)A.把一条街看做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做私家住宅。 B.演员在台上,举起胳膊置于胸前,身体前倾,带有舞蹈性的动作给观众以激情昂扬之感。C.在自己欢喜时,感觉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感觉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D.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雷特》一剧的最后一幕,看到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那剑是有毒的!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中国画坛素有“猪不入画”之说,而画家韩美林以变形的手法画的“五福齐聚”图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被选定为猪年特种邮票。画中大小五猪憨态可掬,其乐融融,寄托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同时还洋溢着画家的天真和童趣。请结合材料中“适当距离”的观点谈谈你对“五福齐聚”图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刺刀锋芒胥得意这次执行任务,整个仪仗队全副武装披挂上阵,枪上的刺刀闪着银辉。以前执行任务,刺刀并不开刃,银灰色的刀锋倒是显得庄重,可那种光芒里却透不出冷峻的杀气。自从严峻当上仪仗队大队长后,他要求仪仗兵要把刺刀的刀刃开出来。配发下来的那块长方形的磨刀石和擦枪工具一并成为战士们的必备物品。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除了要通体擦枪外,多出的一项内容是磨刺刀。新兵韦民提出过疑问,这只是礼仪配枪,又不打仗,磨刀做什么。而现代战争即便是打仗,似乎也不用拼刺刀。面对这个问题,严峻不屑于正面回答,只是告诉韦民,让你磨你就好好磨,磨久了你就知道为啥了。韦民闷不作声地磨着刺刀,刺啦,刺啦,刺啦……在这一声声锐响中,韦民觉得时间虽然走得有些慢,但比以往多了一些内涵。 磨刀石呈暗褐色,石面有些粗糙,像韦民的皮肤。这种粗糙,沾上水接触刀刃之后,随着一滴滴暗黄的石粉掉下来,却又显得细腻。这种细腻一点点地变成了韦民的心情。每一次磨完刺刀,他都会惊诧地发现磨与不磨的区别。磨之前的刺刀虽然看起来凛冽,但是拇指肚抚上去轻刮一下时,感觉是一块钝铁温和地划过皮肤。而磨过的刺刀却不是这样,手指只需轻轻一碰,一股冷飕飕的风声就会直直地钻入耳朵,并且他的眼前会突然幻化出一些奇怪的画面,有时是刺刀扎向胸膛,有时是刀尖上沾着鲜血。他知道,这些画面大多来自以前看过的电影。看这些电影时,先辈们和敌人拼刺刀时的呐喊声就会贯入耳朵。每次把枪交到枪库,韦民的目光都有些恋恋不舍。有一次,他猛一回头,竟然看到大队长严峻在几米远处用眼睛盯着他,那目光有些复杂,他一时读不太懂,有几分冷峻,几分欣赏,几分温度,似乎还有几分轻蔑。从那以后,韦民只要磨刺刀,眼睛都会悄悄地寻找大队长的身影和目光。他想把磨了三个月刺刀的感受说出来,可是,他发现大队长并不是只在关注他一个人,而是认真地巡视着每一个仪仗兵磨刀的动作。那天晚上,集合的号声响得有些急。所有仪仗兵都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到了操场。大队长已经提前站在了操场上,灯光从后面打过来,勾勒出他魁梧的轮廓。他面前站着仪仗队员,他们青春的脸庞迎着飞来的光,一张张面孔生动而又紧张。大队长的声音虽有些低沉,但深情有力量:又一批抗美援朝的烈士遗骸明天归国,两天后,我们到烈士陵园为前辈们站岗。韦民的心怦怦直跳。入队以来,他一直跟随着队伍升旗降旗或是迎接外宾,眼下这一任务是第一次参加,有庄严更有悲壮。就在这时,他的眼前跳跃起一团亮光。他使劲地眨眼,那是刺刀的锋芒。第二天,是执行任务前最后一次擦枪,当然包括磨刺刀。韦民一边细致地磨,一边试着刀锋,接着再磨,嘴里絮叨着什么。严峻悄悄蹲下来,听到韦民愤愤低语:就不是装样子,就要磨快,就要磨快。严峻伸出的手在空中晃了两下,还是轻轻地搭在了韦民的脖颈上。韦民一个激灵,一抬头,眼里含着的泪珠一下抖到了脸上,迅速滑进了衣领。严峻笑了一下,看你,磨刀咋还一脸汗。韦民不好意思地笑了,脸庞微微红涨,眸子仿佛被什么洗过,闪闪发亮。严峻悄悄地小声说,好好磨,明天接我爷爷回家。韦民的耳朵里,仿佛一下子响起了一声炸雷。 烈士安葬那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礼炮每响一声,韦民的胸腔就鼓胀一下,到了最后,他觉得呼吸竟然不够用,满耳朵里都是鼻息的喘动。尤其是当仪仗兵两两抬着覆盖着鲜艳红旗的棺椁在他眼前缓缓走过时,他似乎感觉到天空中有无数双眼睛在深情望向他的刺刀。泪水就在眼眶里噙着,只要眨一下,便会掉下来。韦民不敢眨眼,严峻大队长在布置任务前的最后一次训话就要求了:有几十家媒体的摄像机向全世界全程播出,要保持好中国仪仗兵的威严,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许动一下,连眼也不可以眨。他和所有战友一起从心底喊出了“是”!然而,意外却发生了。一名记者扛着摄像机跑得过于匆忙,一下子从台阶上滑了下来,韦民的余光看到他快速滑向自己锋利的刺刀。韦民身子没动,只是下意识地抬起手,紧紧攥住了刺刀的刀尖。瞬间,他感觉一股冰凉划开了洁白的手套,然后是一股温热,接着,那种温热顺着手腕无声地流进了袖口,然后是小臂、大臂……韦民一动没动。他在余光里看到,自己的手套像是刚才眼前升起的国旗一样,正在一点儿一点儿变红,而那名记者已经站稳身子,正把镜头对准了他的刺刀。(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新兵韦民磨刺刀前后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B.士兵们紧张的面孔,悲壮的心情,表明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归国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C.文中画线句子渲染了庄重严肃的氛围,衬托出韦民看到棺椁从眼前经过时的独特感受。D.记者滑倒的情节既写了韦民对记者的保护,又表现出他在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的特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严峻对刺刀开刃的要求,为下文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归国、仪仗兵到烈士陵园站岗的情节埋下伏笔。B.小说以仪仗兵们为抗美援朝烈士站岗为线索,着重描写了以韦民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青年军人的成长过程。C.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叙述自由灵活,让读者更加全面而立体地了解人物,把握故事情节。D.小说在“镜头对准了他的刺刀”中结束,在情节发展的高潮中收尾,呼应标题,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8.文中说,大队长的目光“有几分冷峻,几分欣赏,几分温度,似乎还有些轻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好材料是小说创作的基础,好作家更要善于组织材料。”请谈谈本文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祖武德五年春,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定都洺州。以范愿为左仆射,窦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其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幽州总管李艺将所部兵数万会秦王世民讨刘黑闼,黑闼闻之,留兵万人,使范愿守州,自将兵拒艺。夜,宿沙河,程名振载鼓六十具,于城西二里堤上急击之,城中地皆震动。范愿惊惧,驰告黑闼,黑闼遽还,战于徐河,所失亡八千人。水人李去惑据城来降,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将千五百骑赴之,入城共守。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水。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曰:“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 行军总管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士信帅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后赐谥勇。辛巳,世民拔水。三月,世民与李艺营于水之南,分兵屯水北。黑闼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与刘黑闼相持六十余日。黑闼潜师袭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乘之得出。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丁未,黑闼帅步骑二万南渡水,压唐营而陈,世民自将精骑击其骑兵,破之,乘胜蹂其步兵。黑闼帅众殊死战,自午至昏,战数合,黑闼势不能支,先遁,余众不知,犹格战。守吏决堰,水大至,深丈余,黑闼众大溃,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平。(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B.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C.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D.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超然客公众号B.丁丑,丁为天干第四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或纪日,文中是纪日。C.赐谥,古代在大臣去世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评定称号,“勇”体现了罗士信的勇武。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其目的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后,召回窦建德时的文武官员,法令和施政方式完全承袭窦建德,但是作战素养超过他。 B.李世民在李去惑投降后,派王君廓协同防守水县,在刘黑闼攻打水县时,又亲率王君廓突破了重围出城。C.水县告急时,罗士信主动请缨替换王君廓,后因遭遇大雪,救兵不至,水县被攻破,他拒降而被杀。D.李世民亲率部属与刘黑闼在唐营前展开激烈战斗,几度交锋将刘黑闼击溃,斩首万余人,平定山东。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范愿惊惧,驰告黑闼,黑闼遽还,战于徐河,所失亡八千人。(4分)(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班固《汉书·苏武传》)(4分)14.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军的哪些做法体现了用兵的智慧。(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月三首(其一)杜甫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1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国风·秦风·无衣》中体现了将士们团结一致、奔赴前线、共御外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达《离骚》内容虽然细小但意义宏大、所举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典明志,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和仰慕,又表达了鞠躬尽瘁、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雅典,希腊的首都,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从容与淡定。今天,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沉甸甸的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两位圣哲以______的默契,超越时空,对话互鉴。孔子和苏格拉底都生活于社会_______之际。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礼乐崩坏,天下纷争群起;苏格拉底则适逢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战争频仍。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传道解惑,揭示真谛。他们_________,知行合一,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超然客公众号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 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____________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同工异曲       巨变      口传心授      洞悉B.同声相应       剧变      言传身教      洞悉C.同工异曲       剧变      口传心授      洞察D.同声相应       巨变      言传身教      洞察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20.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在九天之上的太空工作和生活到底是什么体验?____________,纷纷密切关注航天员进驻核心舱一个多月以来的一举一动,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中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虽然身处在太空,__________,通过Wi—Fi享受着高速“冲浪”的网上生活。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多年倾力打造的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将空间站和地面站连接起来,建立起一条太空“天路”。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可以充分发挥轨道高度优势,“居高临下”跟踪在中低轨运行的航天器,_________。地面站实时接收太空数据,然后将数据传到北京飞控中心,再根据不同标识自动分发,时延仅为秒级。“天路”繁忙但不拥堵,更不会中断。 四、名著阅读(5分)22.填写文中横线处内容,并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上图的_________和湘云醉眠、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较为经典的三大场景。此情此景,画中人吟诵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诗句,这几句诗表现了画中人怎样的思想性格?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三国大书法家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象皆类之。”大意是,蘸墨写在纸帛上,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留下了笔迹,也流出万象之美。这其中,“突破空白”“创始形象”“留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既是人完成书法创作的过程,也寓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道理。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无情感参与”错)2.C(A项“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错;B项分析错误;D项因果关系错)3.B(A项,只看到实用价值;C项,没有“距离”;D项,没有“距离”)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心理的距离”的概念,并运用例证、对比法进行阐释,接着论述艺术与情感、经验的密切联系,最后强调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保持“适当距离”最为关键。②材料二通过对近代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比分析,指出其弊病,并强调保持适宜“距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分。每点2分)5.①《五福齐聚》符合审美体验中“适当距离”的观点,是画家韩美林为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而运用了变形原则,将猪的动物画摆到一定的距离以观照和品味。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保持“适当距离”,即做到“不即不离”。“不即”即画家韩美林“五福齐聚”图中的动物们神态天真无邪,像孩子般稚趣活泼,十分惹人怜爱,易产生艺术超然客公众号美感,观众看到这幅画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不离”即画家韩美林“五福齐聚”图中的动物适当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不因为距离太远而脱离现实生活。(6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4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C(“渲染了庄重严肃的氛围”错)7.B(“以仪仗兵们为抗美援朝烈士站岗为线索”错)8.①作为军人的职业特点及对下属的严格要求,使其冷峻;②韦民在磨刺刀的过程中能逐渐转化,让队长欣赏;③大队长对归国烈士的尊重敬仰和对下属的关爱显其温度;④对年轻士兵不能明白自己良苦用心表示轻蔑。(4分。每点一分)9.选材方面:①小说选取仪仗兵磨刺刀为抗美援朝先烈守护棺椁的故事,典型、真实可信;②通过这个故事表现当代军人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及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小见大。组材方面:①采用了线性结构的组材方式,“自从严峻当上仪仗队大队长后”“有一次”“从那以后”“那天晚上”“第二天”“烈士安葬那天” 等清晰地表明了情节的发展;②小说主要以心理活动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明组材的独到特点。(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A11.A(“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错)12.B(“亲率王君廓突破重围出城”错)13.(1)范愿惊慌失措,派飞骑报告刘黑闼,刘黑闼迅速返回洺州,双方在徐河交战,刘黑闼损失八千人。(4分。“驰”“遽”各1分,“战于徐河”句式1分,句意1分)(2)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4分。“壮”“候问”“收系”各1分,句意1分)14.①程名振设计诱使刘黑闼返回救援洺州;②李世民派奇兵切断了刘黑闼的粮食运输线;③李世民命人在水上游筑坝截断河水,择机决开堤坝。(3分。每点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错)16.①对雨后新月的喜爱;②“白头人”指诗人自己,表达了对人生遭际的感慨;③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挂念;④关心朝廷的安危。(6分,答出三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B(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工异曲:不同的曲调表演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巨变:巨大的或剧烈的变化。剧变:急剧的变化。言传身教: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洞悉:清楚地知道。洞察:很清楚地观察)19.C(表解释说明)20.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雅典”比作“一位长者”,生动形象;②突出了雅典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厚重感,展现了雅典作为超然客公众号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3分。心1分,@2分)21.①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②但是能够像我们在地面上一样③把获得的数据实时传到地面(6分。每条2分)四、名著阅读(5分)22.答:(1)黛玉葬花(1分)(2)①“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②“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伤心。(4分)五、写作(60分)23.建议参考2021年山东高考阅卷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五年春季,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都城设在洺州。任命范愿为左仆射,窦建德时期的文武官员全部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刘黑闼的法令及政务,全部效法窦建德,但他作战勇猛果敢则超过窦建德。唐幽州总管李艺率领他的几万部队会同秦王李世民讨伐刘黑闼,刘黑闼闻讯,留下一万兵力,命范愿守洺州,自己率军抵抗李艺。夜晚,刘黑闼在沙河县宿营,程名振带六十面大鼓,在州城西二里处的河堤上猛擂鼓,城中的地面都感到震动。范愿惊慌失措,派飞骑报告刘黑闼,刘黑闼迅速返回洺州,双方在徐河交战,刘黑闼损失八千人。水县人李去惑占据城池投降唐朝,秦王李世民派王君廓率一千五百名骑兵赴水县,进城与李去惑共同守城。二月,刘黑闼带军回师攻打水县。水县四周都是水,水宽五十多步,刘黑闼在城东北修建二条甬道用来攻城。李世民三次带军救援,都受到刘黑闼的阻拦,无法前进。李世民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召集众将领商议救援之事,李世民说:“如果甬道修到城下,城池必定失守。“行军总管罗士信请求代替王君廓守城。李世民于是登上城南的高坟,用旗语招王君廓,王君廓率领部下奋战,突出包围。罗士信趁机率二百士卒进城,代替王 君廓坚守城池。刘黑闼昼夜猛攻水县,恰逢大雪,唐军无法增援,经过八天,丁丑(二十五日),水县陷落。刘黑闼早就听说罗士信勇猛,不想杀他,罗士信言语态度威武不屈,于是刘黑闼杀了他,当时罗士信仅二十岁,后来被赐谥号为“勇”。辛巳(二十九日),秦王李世民攻下水县。三月,李世民和李艺在水以南扎营,分兵驻扎在水以北。刘黑闼多次来挑战,李世民坚守营垒不应战,却另派奇兵切断了刘黑闼的粮食运输线,与刘黑闼相持六十多天。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世民的营地,李世民带兵突然袭击刘黑闼的背后来救援,结果被刘黑闼包围,尉迟敬德率领壮士冲入包围圈,李世民趁势脱险。李世民推测刘黑闼的粮食已经吃光,必定前来决战,于是命人在水上游筑坝截断河水,对看守堤坝的官吏说:“等我和敌人交战时,就决开堤坝。“丁未(二十六日),刘黑闼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向南渡河,逼近唐军营寨列阵,李世民亲自统率精锐骑兵攻打刘黑闼的骑兵,打败了刘黑闼的骑兵,乘胜用马踩踏刘黑闼的步兵。刘黑闼带领部队殊死战斗,从中午到黄昏,几度交锋,刘黑闼无法再坚持下去,先逃跑了,其余的将士不知道头领已经逃走,还在继续格斗。唐看守堤坝的官吏决开堤坝,水一下子涌到战场,水深一丈多,刘黑闼的军队大败,一万多人被杀,几千人被淹死,刘黑闼与范愿等二百人骑马逃向突厥,整个山东地区被平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2 21:23:08 页数:16
价格:¥5 大小:129.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