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无数思想如繁星点缀夜空,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闪亮,“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创立并发展了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孕育新潮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不断捕捉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永葆生机活力。思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是在与时代特征、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坚持为前提的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划分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不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发展历程,反而容易引起混乱。按照这种标准划分,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个整体,似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原理;似乎它们不再属于当代,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而变成书斋中的一种学问和理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才有价值、有意义。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既属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也属于列宁那个时代,亦属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占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科学学说,始终面向当代、回应当代问题。不与时代同频共振、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取材于任洁《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材料二第17页共17页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它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总结和概括,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不分中西,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欢迎马克思主义。正如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李大钊宣称的:“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之本,强调马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亡党亡国。这也是我们今天观察和讨论中国一切重要问题包括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教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最为先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教条主义的敌人,其生命力在于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现实实际和历史实际,总结经验,修正错误,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取材于许全兴《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材料三马克思主义具有民族具体性,必须扎根所在民族、国家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揭示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公式,“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一旦进入其他民族地域,必须同其他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正如思格斯指出的,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必须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转变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接受、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第17页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动态发展的,需要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靠中国传统思想救不了中国,这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但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只有历史价值而无现实意义,是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不是说,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孔夫子,全盘反传统。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就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理念上存在融通与契合。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的“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朱熹的“一中有二”以及对“大同”理想的阐释,分别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辩证观及共产主义学说有着明显的契合之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认识、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改造和发展社会。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思考人自身成长、发展的问题,致力于认识和改善人生。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定互补性,可以互鉴互学。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产生丰硕成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实事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所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对“实事求是”做出全新的辨析与诠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概念的提出是毛泽东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借言赋意”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作出的经典概括,是非常鲜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和合”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凝聚传统与现代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在新的高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材于陈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主义在自身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B.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不同形态。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真理,其价值不会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而丧失。2.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始终把整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之本。第17页共17页
B.中国的伟大飞跃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C.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历史价值。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终面向当代、回应当代问题,与时代同频共振。B.不断地汲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实现自身的发展。C.一旦进入他民族或地域,便具有了民族的具体性。D.基本原理反映世界的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4.下列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B.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参考你的阅读积累,举例(材料中的除外)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中国化的。(6分)参考:《论语》《孟子》《荀子》《老子》《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等。答: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论荣王符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践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人、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①,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第17页共17页
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鲋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昔祁奚有言:“鲧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有改动)【注释】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求全责备(《论语·子路》)备:完备B.令名美誉,载于图书令:美好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令:美好第17页共17页
C.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尚:超过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患:祸患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B.以为志节美也而高祖以为藩辅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8.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奚以明之哉奚:什么②无所用不足以为轻所:指(拥有的)财富③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或:有的人④从古以然然:这样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兹:此,这⑥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是:此⑦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焉:哪里⑧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者:……的人⑨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斯:这些⑩曷足以为累乎?曷:怎么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D.作者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10.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心标准,并简述作者的论证思路。(5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第17页共17页
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11-13题。(共1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王安石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霜筠亭苏轼解箨②新篁不自持,蝉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题画竹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壳。1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12.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5分)钱诗:第17页共17页
王诗:13.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6分)苏诗:郑诗: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将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艺术形象。如《诗经·无衣》中,将士们高唱着“王于兴师,①,与子同仇”奔赴战场;《燕歌行》中,身处绝境的士兵想的不是个人安危,“相看白刃血纷纷,②!”是对他们视死如归精神的绝佳写照。(2)追慕英雄以言己志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蜀相》中“③,两朝开济老臣心”和《书愤》中“④,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⑤”流露出诗人对周瑜的仰慕之意。(3)中国古代文人常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抒发因时光流逝而生的感慨。如《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⑥”,张若虚借江月表达了自然永恒的哲思;《将进酒》中,“⑦,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借黄河水表达了时光一去不返的慨叹;《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写妻死之年种植的一棵枇杷树“⑧”,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叹惋。15.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共10分)(1)《红楼梦》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人物往往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人多称王熙风“二奶奶”,而刘姥姥却称她“姑奶奶”。请你从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举出某人对他(她)与众不同的称谓.并赏析其妙处。(5分)(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5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岭上多白云【注】汗漫第17页共17页
西湖九月,游船点点。偶有水鸟飞掠而下,把湖中颤动不已的荷叶当成了停机坪。西湖边,浙江美术馆前的广告牌——“岭上多白云:汪曾祺诞辰百年书画作品展”,吸引了我的视线。我知道汪先生有三大爱好:写写字,做做饭,画画虫鸟花卉食材。他的小说创作受教于沈从文的一个指点:“贴着人物写。”就是贴近所写人物的内心去写,合于世道遭际苍狗白云。八十年代起,他有《异秉》《大淖记事》等小说相继发表,延续废名、沈从文一脉风致,绘出江南风情图,于平淡中见惊艳。他每天提着袋子到菜市场转悠,根据眼前食材构思菜谱,像作家根据掌握的素材构思文章。“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家常食材,经他之手,改变操作手法,锅中、盘中、碗中的色彩与滋味,焕然一新,摆脱了既往口舌感受中的陈词滥调。“辞必己出嘛,哈哈……”他这样端着菜盘子自我调侃,朋友们边吃边举大拇指,“味道好,好文章,哈哈……”他有秘诀:“粗菜细做。”比如,让大虾与土豆相依偎,出人意料,境界高迥。看他写的菜谱,如读明清小品。苦辣酸甜臭麻咸,喜怒哀乐悲恐惊,滋味一同。受父亲影响,汪曾祺幼年有作画心愿。作文之余,时时随意涂抹花鸟虫鱼、土豆白菜,消遣散心。六十岁重新开始写小说,依旧大密度作画,被赞曰“文人画”。求画者多多,有求必应,腾出书桌一角就画。为林斤澜画荷叶,绿颜料不够用,就进厨房端出半碗菠菜汁,涂上去,那画面就隐隐有醋意,像在嫉妒那一朵荷花的美。观画者感叹:“生活气息多浓郁啊,原生态——怎么画的?”汪曾祺嘿嘿嘿嘿笑,不言。庚子年,疫情未了,我在西湖边“偶遇”汪曾祺,喜悦起来。想到了苏东坡,忽觉得,苏与汪一古一今相似度颇高:都写字、做饭、画画,名动天下;都曾处于话语中心、受挫被贬于边缘;都因饮酒或吃冷饮而肠胃崩溃、遽然辞世;都怀着、表达着、遗存着对尘世万物的爱意深情。浙江美术馆举办的这一画展,是汪曾祺生前与身后的首次画展。题材大都是花木虫鸟,人物画只有一幅《子赡样》,子赡或者说东坡,站在一棵树下沉思,身姿清癯,不胖。规格大多是尺幅小品,受制于江曾祺位于北京蒲黄榆家中的书桌。大幅作品,伏在地板上一挥而就,家人经过,须跳跃闪避。他嘿嘿嘿嘿自我欣赏一番,待画晾干,就卷起来扔在书柜上,抽烟、盯着天花板、摇荡着腿,去想小说中的人与事了。想着想着,眼睛木木着亮起来,一篇好文章就问世了。第17页共17页
汪曾祺从没有以画谋财的心机。其笔墨,完全是写作之余内心的散放,自由复自治,这恰恰是文人画与商业画差异所在——不取媚于世人,独与天地自我相往来。苏轼、黄庭坚如此,吴镇、倪瓒亦如此,即便困顿不堪也拒绝以卖画求生存。他们是文人画的源头人物,创造一种画风,其实就是创造一种人格。当下,许多作家操持水墨油彩,自称画文人画,并试图进入市场。他们或许不明白:文人画难在有文、贵在有人,文须佳,人贵真醇,非率尔操觚者所能为。“我的画,不过是一片白云而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汪曾祺如是说,是谦谦君子言,也是磊磊孤傲者独白——孤独的白,岭上云朵的白,来自秦、汉、魏、晋、南北朝……那个在云朵间获得愉悦感的陶弘景,汪曾祺喜欢。苏东坡也喜欢白云,曾作诗:“云兮汝归山,无使达官怕。”达官为何怕?东坡未明说,大概怕以云朵对比出一己的凝滞、污痕、不自在。展厅安静,我慢慢走,慢慢看,看这些花卉虫鸟,如同在逶迤峰岭上看白云。两枝紫薇花,在风中纷乱纠缠在一起。这画面上方,是汪曾祺落款:“紫薇花对紫薇郎。此画殊无章法,紫薇亦无章法。”无章无法,得解放,画画如此,作文亦如此。随风吹而动静起伏就美好,紫薇如此,岭上白云亦如此。一只蜻蜓,从一盏灯似的荷花上空,振翅而起。寥寥几笔,画出一幅《蜻蜓荷花》。汪曾祺在右侧题款:“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等水开时而作。”我笑了。他慢性子,悠悠然作此画,蜻蜓急性子,等不及水开面熟就飞了——西湖上的天色吸引了它?汪曾祺爱吃面,有此为证。画画也属餐桌、书桌之间的即兴之作。汪曾祺用画画作日记。“夏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天气闷热”。题款旁,是两叶芭蕉、一枝紫藤。他爱画紫藤。一九八四年五一节,画兴大发,作十幅画,最后一幅画就是满纸紫藤,题款曰:“后院有紫藤一架,无人管理,任其恣意攀盘而极旺茂,花盛时仰卧架下,使人醺然有醉意。”他的画和文章,兀自在平淡中掀波澜。风吹水面,暗含深渊,文字就有了入心动人的力量。汪曾祺的语言就是风,暮春初夏时节的风,《诗经》“风”“雅”“颂”中的风,送来小温暖大感慨。画中有文章,文章中有画,汪曾祺的文与画里有阵阵风吹,让紫藤、野草、蔷薇、菊花、柳树等寻常花木,以及那些花木般的卑微者,激动、感动、生动。在西湖边,我“遇到”汪曾祺,写下这些散乱文字,忽觉得白纸如云、黑字连绵如峰岭——风吹岭上多白云。(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第17页共17页
【注】这句话出自陶弘景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16.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岭上白云,形容汪曾祺自由灵动的创作风格,也比喻其自在洒脱的个性、真醇高洁的品格。B.汪曾棋作画无章无法,不重视商业价值,常使自己陷入困顿,这恰恰彰显了他的人格操守。C.作者将对汪曾祺先生的敬仰之情蕴含于叙述和描写中,感情充沛饱满、真挚深厚。D.文章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汪曾棋,绘形传神,富于生活气息,令读者倍感亲切。17.从文中三个加点成语中任选其一,根据语境解说汪曾棋做饭或作饭的特点。(3分)18.汪曾棋将写字、做饭、画画相互融通,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解说这种融通达到了怎样的境界?(6分)19.作者说汪曾棋的文与画里“有阵阵风吹”,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作者这样形容的妙处。(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0.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①②小题。(2分)春节临近,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如需签书面合同,要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甲】有担保的作用,【乙】且不能超过总价款的20%左右;而【丙】具有预付款性质,但不具备担保性质。①根据“定金”“订金”的特定内涵,分别将它们填写在【甲】【丙】处。【甲】【丙】②画线的【乙】句表达有误,请加以改正。(2)下面语段中的画线语句表达有误,请加以改正。(3分)为读者签名,他从不敷衍了事,总是问清对方灶名,并写上去,【丁】再后缀“雅正”“拜读”一类的谦辞,【戍】且据对方姓名信手拈来画一幅小画。【己】读者欣然笑纳。【丁】【戍】【己】第17页共17页
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在经典名著中,常有富含哲理的语句给我们以触动。请你从阅读的名著中,摘录一个这样的语句,并为它写一则解说词。要求:交代出处,解说合理,有自己的理解。150字左右。(2)学校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活动。为此,校刊准备推出以“让历史告诉未来”为主题的新专栏,请你撰写一则学习感言,向该专栏投稿。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有感而发。150字左右。(3)社区准备举办“2022虎年迎春”活动,请你为该活动献计献策,确定一个体现虎年文化特色的主题,并说明理由。要求:主题恰当,用对联概括;理由充分。150字左右。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散文《岭上多白云》的作者称汪曾祺是“一个苍茫远行者”。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远行者”,各自演绎着精彩的故事。请以“远行者才有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2)近年来,一些流行语令人印象深刻。如:2019年的“阿中”“垃圾分类”“硬核”等,2020年的“逆行者”“云监工”“飒”等,2021年的“强国有我”“碳中和”“格局”等。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它们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第17页共17页
参考答案 2022.1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D3.(3分)C4.(3分)B5.(6分)要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一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举例恰当,解说正确。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6.(3分)D7.(3分)D8.(3分)⑦(焉)9.(3分)D10.(5分)“核心标准”要点:有仁德,行道义。(意思对即可)“论证思路”示例: 第1-3段通过对比分析君子小人,阐明宠位不足为荣,卑贱不足为耻,指出判别“荣”的标准在于心行善、志节美。第4-6段通过对比举例,指出以出身、地位来判别“荣”的荒谬错误。第7-9段通过对比举例,进一步明确判别“荣”的标准,并阐明“荣”的具体内涵。(合理即可)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11.(3分)C12.(5分)要点:根据语境理解字词意思,分析字词表达效果具体、恰当。13.(6分)要点:明确衬托主、客体,结合诗句分析竹的特点,概括诗人的志趣、追求。14.(8分)(1)①修我戈矛 ②死节从来岂顾勋 (2)③三顾频烦天下计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樯橹灰飞烟灭 第17页共17页
(3)⑥江月年年望相似 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⑧今已亭亭如盖矣(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15.(共10分)(1) (5分) 要点:交代称谓及其特殊性准确,赏析妙处具体、合理、充分。(2) (5分) 要点:情节或场景选取恰当、符合原著,分析“青春之美”具体、合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B17.(3分)示例:陈词滥调:指用创新手法烹制普通食材,使饭菜摆脱了寻常口味而别有风味。辞必己出:指做饭不用他人之法,而以自己独创的方式做出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一挥而就:指汪曾祺在地板上作大画时,潇洒率性,才思敏捷,完成很快。(意思对即可)18.(6分)示例:汪曾祺做饭如写作一般,讲究食材的选择搭配、构思手法出新,形成独特的风格,令人品味到人生百味;作画题材多为日常生活中的虫鸟花卉、蔬菜水果,用菜汁做染料,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用画画作日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蕴含着对尘世万物的深情爱意及文人风骨。做饭、画画、写字将创作、生活、人格高度融合,达到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境界。(意思对即可)19.(6分)作者用比喻写出:汪曾祺的文与画体现着国风的传统,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反映现实中的普通生活、用自由灵动的笔墨描绘寻常花木,赋予卑微者以生命活力;蕴含着他对尘世万物的深刻思考、爱意深情,融入了他的人格风骨;汪曾祺的文与画给读者以震撼心灵的力量。作者这样形容,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汪曾祺文与画的艺术魅力,寄寓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与敬佩之情。(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 65 分。 第17页共17页
20.(共5分)(1)(2分)①【甲】定金【丙】订金(1分) ②【乙】删除“左右”(1分)(2)(3分)示例:【丁】“拜读”改为“指教”“惠存”等。【戊】“信手拈来”改为“信手”或“随手”。【己】“笑纳”改为“接纳”“接受”等。21.(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22.(50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论荣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不一定指的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之人,这些(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都是君子所应该享有的,但不是判断(其)为君子的依据。所谓小人,不一定指贫穷卑贱、屈辱困顿的人,这些(贫穷卑贱、屈辱困顿)应该是小人所承受的,但不是判断(其)为小人的依据。怎样来阐明这一道理呢?桀和纣,一个是夏的君主,一个是殷的君主,崇侯虎、恶来,居于三公之位,但还是免不了被称为小人,因为他们品行恶劣。伯夷、叔齐是挨饿之人,傅说是囚徒,百里奚也作过俘虏,然而天下人仍然视他们为君子,因为(他们)志向高洁、节操高尚。第17页共17页
因此,如果论士以他的品行(为标准),不论他的遭际命运,那么即使(他)富有天下也无须看重,一无所有也不必看轻,身处奴隶囚徒的地位也不必以之为耻,占有四海也不必以之为荣。何况人之间的悬殊未必能有这样大呢?所以说,地位再高也不必自傲,身份卑微也不必自卑。好名声靠自己取得,富贵贫穷的命运由老天安排。《诗经》上说:“老天一定要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有人像潜藏在地下的龙不能发挥作用,有人像在天空腾飞的龙,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今看那些见识浅陋之人的观点,(他们)根据家族门第推举(所谓)有德之人,根据地位给予人以贤名,这可以说是从人的某一侧面来评价他,但未能获得正确评价(人)的真谛。尧,是个圣明的父亲,可儿子丹朱凶残骄纵;舜,是个圣明的儿子,而他父亲瞽叟却愚妄而桀骜不驯;叔向,是个贤德的兄长,可弟弟鲋贪婪凶暴;季友,是个贤德的弟弟,可哥哥庆父却荒淫无道。假如一定以出身论人,那么丹朱应该受禅,而舜应该被杀,鲋应该得赏赐,而季友应该遭灭杀。不一定以门第论人,就是这个道理。以前祁奚说过这样的话:“鲧被杀而禹成功,管叔、蔡叔被诛,周公辅佐成王。”所以《尚书》认为“父子兄弟各不相干”。周幽王、周厉王贵为天子,而又富有四海。颜渊、原宪是地位卑下的平民,又受冻挨饿常处贫困。论人要是一定看地位,那么两位帝王就是贤能之士,而两位贫士就是愚昧鄙陋之人。不一定以地位论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论人要)重视仁义而轻视权势,蔑视地位而称赞德义。如今论人,多与此相反,凭借亲族或是出身,这就更加难以得到真正的贤人了。过去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何况(对)德义双全的人,难道可以因为其他原因而不选用(他们)吗?由余出生在五狄之地,越人蒙出生在蛮地,而功及于齐、秦,德布于华夏,美好的名声载于史册,流传至今。张仪,是中原人,卫鞅,是康叔的子孙,却都谗邪奸佞反复无常,祸乱天下。由此看来,人的善恶,不一定由家族出身(决定),性格的贤鄙,也不一定按世俗眼光(评判)。中堂长有萯草和苞草,山野中却生长兰草与白芷。和氏之璧,出于藏玉之石;隋侯之珠,孕于蛤蚌。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美德,就可得到社会尊崇,即使有一些小瑕疵,美名怎能因此而(被)玷污呢?第17页共17页
因此,用人不担心他不是国中最优秀人,而担心他不忠诚;朝廷不担心没有臣子,而担心他不贤能。陈平、韩信,都是从楚俘虏来的,而高祖皇帝以他们为重臣,结果平定了天下,安定了汉室;卫青、霍去病,都是平阳公主的亲属,可汉武帝任他们为司马,结果驱逐了北狄,立郡于河西。只看他们的能力,哪管什么地位低下关系疏远呢?既然这样,那么所排斥的不是本土之人,(也)不是出身于将相之家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这种能力却处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这样的德行却得到这样的尊贵(地位),(所以)没有什么(令)我尊崇(的德能)就不要掌控我(赋予的)权势。第17页共17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