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田野调查和儒学经典的基础上铸就了《乡土中国》这部传世之作。该书中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概念迄今仍然被学界不断征引、诠释或拓展,彰显出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在传统的乡土中国,农民流动性缺乏。村庄成为一个亲密社群,是为熟人社会。所谓熟悉,不仅是信息对称,而且村民共享一套礼俗。费孝通先生曾说,乡土社会的信用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熟人社会中的礼俗规则,指导人们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所谓公与私,在费孝通先生那里,是群已、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在圈子之内的人,就是自己人,之外就是外人。农民在对待自己人和外人时遵循着不同的规则。只要是自己人,一切都可以商量。如果是外人,那可能公事公办,按程序和制度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经革命、政权建设、市场化等现代化冲击的当代中国农村,早已不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农民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村民之间难以知根知底了,“皇权”下县了,农民开始“迎法下乡”了。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代中国农村正在迈向一个“新乡土中国”。在新世纪初,贺雪峰教授写下《新乡土中国》这一影响甚巨的作品。该书通过对村民选举、农民合作、村级债务、农民上访等问题的深度观察,十分详尽、鲜活地呈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该书提出的“半熟人社会”“村庄社会关联”等概念同样被学界广泛援引和讨论。当代中国农民的行动逻辑已经发生巨变。这种巨变不仅体现为农民行为、交往规则方式之变,而且体现为社会结构之变、农民价值之变。贺雪峰教授认为,农民价值之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根本性变化。不理解农民价值的变化,就无法理解农村巨变的实质。农民价值发生变化,意味着农民有了新的人生意义和归属。在许多地区的农村,受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村庄的归属感正在减弱。农民的“主体性”正在丧失。农民不仅“身体不在村”,而且“人心不在村”。村庄还缺乏一套能为村民所共享和遵循的公共规则。村庄社会关联日渐松散,人际关系日益理性化,村庄公共性日趋消弭。此时,村庄已经不再是农民知根知底、互帮互助的“熟人社会”,而是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人们的行为正越来越少地遵循乡土逻辑,而越来越多地拥抱市场逻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市场经济渗透进一步加深,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如果说《新乡土中国》主要关注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农村,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杨华的这本随笔集为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解答。在书中,杨华讨论了纠纷调解、人情往来、村庄选举、农民自杀、婚姻爱情、农民分化等多个主题。这些议题虽然分散,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以熟人社会为参照系,阐释当前中国农村的“去熟人社会”特征和逻辑,并以此来解释作者所观察到的各类村庄政治社会现象。本书不仅在研究的时空上和观察的对象上不同于《乡土中国》和《新乡土中国》,而且在提炼的学术命题上和讨论问题的视角上也与二者存在诸多差异。特别是作者对农民生命价值变化和农村社会分化问题的理解,都是相当独到且精辟的。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延续了《乡土中国》和《新乡土中国》的一些传统议题,同时又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摘编自田先红《<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序言》)材料二:当村庄社会结构进一步松动“自己人”的认同圈子就越发萎缩,“自己人”不断地“外化”,成为外人。不仅血缘很远的家族成员逐渐地被新地方性共识确认为“外人”,而且血缘较近的人也会慢慢被视为“外人”。与自己人“外化”同步发生的另一村庄社会现象是熟人社会的“陌生化”,它既表现为村民从相互知根知底到相互生疏,更意味着陌生人社会的交往规则被带入了熟人社会中。自己人“外化”与熟人“陌生化”是两个相伴而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二者作用的结果是村庄的交往规则最终摆脱“血亲情谊”和“人情面子”的束缚,走向以利益算计为旨归的共识规则体系,这意味着村庄共同体性质的变化。在我们调查的许多农村地区共同体被新的规则体系逐步肢解,人们因为无须顾及“自己人”“熟人”的情面,无须在意自己、家庭在村庄中的面子和声誉,就很容易肆无忌惮地倾轧他人,占他人的便宜,对弱者进行奴役和驱使,对强者则阿谀奉承、讨好巴结,结成功利性关联。从村庄纠纷性质的转变可看出人们所受“外化”和“陌生化”的影响。村庄“接触性纠纷”因为人们接触的机会变少和空间变小而逐渐减少,日常性的“口角”“骂街”“埋怨”“数落”“指摘”等需要密切交往接触才能发生的争执在村庄中日趋衰微,村庄中已经很少再见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接触性纠纷的减少是人们“外化”“陌生化”的直接、表面的结果,隐藏在自己人“外化”、熟人社会“陌生化”背后的是村庄延续数百上千年的生活、生产和交往规则的更迭,而这一更迭直接导致了村民的人身、名誉、财产等“侵害性纠纷”的增加。(摘编自杨华《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传统的乡土中国,村民之间不是信息对称,而是共享一套礼俗,礼俗规则规范着村民的行为,指导人们处理公与私的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当代中国农民的行动逻辑发生巨变,体现为农民行为、交往规则方式、社会结构、农民价值之变等,已与传统农村不同。C.杨华笔下的21世纪中国农村,村庄的人情味越来越淡,自己人不断“外化”和熟人社会“陌生化”两种现象相伴而生。D.“外化”“陌生化”的社会变迁直接导致了村庄纠纷性质的转变,“接触性纠纷”逐渐减少,“侵害性纠纷”日益增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以田野调查和儒家经典为基础的学术著作,其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概念对学界影响很大。B.贺雪峰教授的《新乡土中国》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涉及村民选举、农民合作.村级债务等问题。C.杨华的《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探讨了诸多不同于《乡土中国》和《新乡土中国》的议题,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D.费孝通、贺雪峰、杨华关于乡土中国的三部著作,展现了中国农村延续数百上千年的生活、生产和交往规则的更迭和进步。3.下列各项中,符合材料一中传统乡土社会特点的一项是()A.“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令则行,禁则止。”D.“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4.请结合材料内容,将下表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作者书名研究对象社会结构特征费孝通《乡土中国》_________熟人社会贺雪峰《新乡土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当代农村_________杨华《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__________________5.当代中国农村的人际交往规则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A2.D3.B4.①.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传统农村②.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新农村③.半熟人社会④.去熟人社会5.①革命、政权建设、市场经济等现代化冲击。②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村民之间不是信息对称,而是共享一套礼俗”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不仅是信息对称,而且村民共享一套礼俗”。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展现了中国农村延续数百上千年的生活、生产和交往规则的更迭和进步”中的“进步”无中生有。材料二第四段原文只是说“隐藏在自己人‘外化’、熟人社会‘陌生化’背后的是村庄延续数百上千年的生活、生产和交往规则的更迭”,没有体现“进步”的意思。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中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主要有农民缺乏流动性、用礼俗规则指导人们处理公与私的问题。A.是说农村中农忙时的景象,B.可以体现农民缺乏流动性,这符合乡土社会的特点。C.强调法治思想,D.是利己主义,不符合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田野调查和儒学经典的基础上铸就了《乡土中国》这部传世之作”“在传统的乡土中国,农民流动性缺乏。村庄成为一个亲密社群,是为熟人社会”等内容可知,《乡土中国》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传统农村”。从材料一第八段“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杨华的这本随笔集为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解答”可知,《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中所研究的对象是“2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以来的中国新农村”。从材料一第七段“此时,村庄已经不再是农民知根知底、互帮互助的‘熟人社会’,而是转变为‘半熟人社会’”可知,《新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描写的社会结构特征是“半熟人社会”。从材料二第三段“自己人‘外化’与熟人‘陌生化’是两个相伴而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二者作用的结果是村庄的交往规则最终摆脱‘血亲情谊’和‘人情面子’的束缚,走向以利益算计为旨归的共识规则体系,这意味着村庄共同体性质的变化”可知,《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描写的社会结构特征是“去熟人社会”。【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导致当代中国农村的人际交往规则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变化的原因,从材料一第四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经革命、政权建设、市场化等现代化冲击的当代中国农村,早已不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可以总结出,革命、政权建设、市场经济等现代化冲击是导致当代中国农村的人际交往规则变化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一第六段“在许多地区的农村,受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村庄的归属感正在减弱。农民的‘主体性’正在丧失。农民不仅‘身体不在村’,而且‘人心不在村’。村庄还缺乏一套能为村民所共享和遵循的公共规则。村庄社会关联日渐松散,人际关系日益理性化,村庄公共性日趋消弭”,材料一第八段“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市场经济渗透进一步加深,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等内容可知,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是导致当代中国农村的人际交往规则变化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北京的夏天肖复兴老北京人的夏天吃食,可谓五花八门。早年间,老北京是把面食统统都叫成饼,分为汤饼、炊饼和胡饼三类。胡饼是舶来品,火炉里烤的,如现在吃的烧饼;炊饼是上锅蒸的,如现在吃的馒头;汤饼便是面条,当然还包括馄饨,《长安客话》里记载:“水沦而食者皆为汤饼。”如今,北京人已经不叫汤饼了,面条从何时叫顺了口,我不大清楚,但清楚面条的种类虽然现在很多,但已经远不如以前丰富了。很多面条,如今吃不到了,手艺失传了,比如“蝴蝶面”。《旧京纪事》里说的:“蝴蝶面、水滑面、手掌面、切面、挂面……”水滑面大约说的是过水面,手掌面说的是刀削面,这个蝴蝶面,我是不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老北京的吃食,现在都已经无法找到了。如今,流传至今仍然让北京人有口福值得珍爱的夏天食品,在我看来,是奶酪、酸梅汤和果子干。奶酪是牛奶的一种变体,将牛奶煮沸,加冰糖,点白酒,冰镇而成,有点儿像酸奶。这是清朝入京后带来的旗人的夏天小吃,当时满语叫“乌他”,从皇宫流入市井,应该是清同治年间的事情。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最爱吃这一口,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到现在,对它一直赞不绝口。邓云乡先生就这样不吝美词说它:“真是一种奶制的最好的夏季食品,用琼浆玉液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而且,奶酪的品种也有很多,《东华琐录》里说:“有凝乳膏,所谓酪也。或饰以瓜子之属,谓之八宝,红白紫绿,斑斓可观。”八宝奶酪,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山楂酪、核桃酪和杏仁酪多种。一般卖奶酪的店铺或小摊,还兼卖奶卷和酪干,特别是那种琥珀色的酪干,真的是美味无比。能够将液体的牛奶做成半固态的奶酪,又能做成固体的酪干,真的是将牛奶发挥到了极致。这种酪干和奶酪,做起来很麻烦,而且,成本远高过酸奶。但是,确实味道独特,出了北京城,还真的吃不着了。我姐姐一直住在呼和浩特,好多年没有回北京,前些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问她想吃点儿什么老北京的吃食?她说想吃核桃酪。我满北京城地转悠,也没有找到一处卖核桃酪的。我的孩子读中学的时候,到崇文门西边的梅园,第一次吃到奶酪,觉得好吃,然后,就带着同学到那里去吃,一吃都爱不释口。大学毕业之后,孩子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每一年从美国回到北京,准会先要跑到梅园,吃一碗奶酪,尝一尝酪干。这是他少年时候的味道,也是他北京的味道。酸梅汤,老北京卖酸梅汤以信远斋和九龙斋最出名。民国时,徐霞村先生说:“北平的酸梅汤以琉璃厂信远斋所售的最好。”那时候,有街头唱词唱:“都门好,瓮洞九龙斋,冰镇涤汤香味满,醍醐灌顶暑氛开,两腋冷风催。”说的就是这两家。信远斋在琉璃厂,九龙斋在前门的瓮城,民国时瓮城拆除后,搬到肉市胡同北口。九龙斋,我小时候还见过,很快就销声匿迹。前两年,九龙斋重张旧帜,派人找过我,让我带他们到前门指认老店旧址。信远斋,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起码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在琉璃厂。梅兰芳、马连良等好多京戏名角,都爱到那里喝这一口。店里一口青花瓷大缸,酸梅汤冰镇其中,现舀现卖。有传说信远斋每天会在店门口洒好多酸梅汤,让其散发的芬芳气味来吸引人,大概是夸张,爱这一口的,用不着这样的梅汤铺地,也照样熟门熟路去那里的。那时候,酸梅汤之所以被北京人认可,如九龙斋和信远斋这样的有声誉的店家,首先是原料选择极苛刻,乌梅只要广东东莞的;桂花只要杭州张长丰、张长裕这两家种植的;冰糖只要御膳房的……除选料讲究之外,制作工艺也是非同寻常的。曾看《燕京岁时记》和《春明采风志》,所记载并不详细,却大同小异,都是:“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看来,关键在“煮”和“调”的火候和手艺,于细微之处见功夫。这和完全靠配方大行其市的可乐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果子干,柿饼和杏干为主料,加以藕片、梨片、玫瑰枣,用大力丸煮汤,冰镇而成。好的果子干,浓稠如酪,酸甜可口,上面要浮一层薄冰。与酸梅汤和奶酪相比,它没有那样高贵的出身和讲究,一般用吃饭的大碗盛,是地道的平民夏天消暑的食品,既可以解渴,又可以解饱。记忆里吃的果子干最正宗的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城南西罗园小区刚建成,四周还是一片木板围挡的工地,在工地的简易房里,见到一家专门卖果子干的小店,夫妻两人都刚刚下岗,开了这家小店。他们从父辈那里学来的祖传的手艺,那果子干做得地道,好吃不说,光看表面那一层颜色,就得让人佩服,柿饼的霜白,杏干的杏黄,枣的猩红,梨片和藕片的雪白,真的是养眼。关键是什么时候到那里吃,果子干上面都会浮着那一层透明如纸吹弹可破的薄冰。快四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漂亮可口的果子干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对北京人来说,现在的面条就是过去的汤饼,面条种类虽然现在很多,但也不如以前丰富。B.奶酪是类似于酸奶的一种牛奶变体,直到现在,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对它一直赞不绝口。C.“我的孩子”在“我”的带领下,尤其喜爱奶酪和酪干,一定要到崇文门西边的梅园去吃。D.信远斋的酸梅汤远近闻名,也离不开营销手段,店家每日洒酸梅汤,用其香气吸引顾客。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老北京的面食开篇,又说很多老北京的吃食已无法找到,是为了下文写流传至今的奶酪、酸梅汤和果子干做铺垫。B.文章介绍奶酪时引用《东华琐录》中句子,写八宝奶酪的斑斓可观,不仅可辅助印证作者观点,又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C.文章写酸梅汤时,插叙曾销声匿迹的九龙斋找“我”指认老店旧址,暗示当下人们开始重视保护老北京民俗文化,深化了主旨。D.文章最后用排比写小夫妻做的果子干的样子,作者感慨再也没有见过像这样漂亮可口的果子干,抒发了对果子干消失的遗憾之情。8.文章题为“老北京的夏天”,但内容上都在写老北京的吃食,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复出现“味道”,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D8.①写老北京城的吃食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取流传至今的、具有地方特点的老北京夏季吃食,更能够体现老北京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城市特点,体现其历史传承意义;②写老北京的吃食,就是写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烟火气息,使老北京的夏天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夏天的老北京所独具的城市特色。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少年时候的味道”是“我的孩子”读中学时,与同学一起去梅园吃奶酪与酪干的味道;②“少年时候的味道”也是“我”记忆中过去老北京夏季吃食的味道,伴随着年少时光的逝去,很多现在已品尝不到了;③“北京的味道”对“我的孩子”来说更是故乡的味道与难以割舍的乡情,是老北京独具的地方风土人情与城市特色。【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现在的面条就是过去的汤饼”错,根据原文“汤饼便是面条,当然还包括馄饨”可知,汤饼并不仅仅是面条。C.“‘我的孩子’在“我’的带领下”于文无据,原文“我的孩子读中学的时候,到崇文门西边的梅园,第一次吃到奶酪”并不能说明是在“我”的带领下去吃的。D.“也离不开营销手段,店家每日洒酸梅汤,用其香气吸引顾客”错,原文说的是“有传说”,作者也觉得这大概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果子干消失”理解有误,原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感慨的是“记忆里吃的果子干最正宗的一次”,并不是说果子干已经没有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段作用和艺术构思的能力。文章标题为“老北京的夏天”,而作者选取的写作内容却是北京的吃食,这是将“夏天”这样一个大的题目具体化,便于作者展开写作,“老北京人的夏天吃食,可谓五花八门”“很多老北京的吃食,现在都已经无法找到了。如今,流传至今仍然让北京人有口福值得珍爱的夏天食品,在我看来,是奶酪、酸梅汤和果子干”,作者提出老北京的“夏天吃食”,通过夏天的典型事物——“奶酪、酸梅汤和果子干”展开写作,以小见大,剪裁得当。“他们从父辈那里学来的祖传的手艺,那果子干做得地道,好吃不说,光看表面那一层颜色,就得让人佩服”,作者在写果子干时,强调了手艺的祖传,带有老北京的群体记忆,体现了历史传承色彩。“真是一种奶制的最好的夏季食品”“确实味道独特,出了北京城,还真的吃不着了”“是地道的平民夏天消暑的食品,既可以解渴,又可以解饱”,作者在写自己记忆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北京的夏天吃食时,具有老北京的独特地方色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他少年时候的味道”中“少年时候的味道”首先指的是“我的孩子读中学的时候,……第一次吃到奶酪,觉得好吃,然后,就带着同学到那里去吃,一吃都爱不释口。大学毕业之后……每一年从美国回到北京,准会先要跑到梅园,吃一碗奶酪,尝一尝酪干”,是孩子中学时对奶酪味道的记忆;再者是“我小时候还见过,很快就销声匿迹”,是我小时候对这些夏天食物味道的记忆,现在已品尝不到了;“也是老北京的味道”,“我姐姐一直住在呼和浩特,好多年没有回北京,前些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问她想吃点儿什么老北京的吃食”“快四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漂亮可口的果子干了”“前两年,九龙斋重张旧帜,派人找过我,让我带他们到前门指认老店旧址”,可见,北京的味道就是“我”“我的孩子”“我姐姐”等为代表的老北京人对古老味道的记忆,是对故乡味道的回味和怀念,是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记忆和传承。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部落八千馀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武泰元年二月中,帝①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日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如何?”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今日。”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遂於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询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太后闻荣举兵,召王公议之。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唯黄门侍郎徐纥曰:“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令宿卫文武足得一战但守河桥,观其意趣。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后然纥言,即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领众五千镇河桥。四月十一日,荣过河内至高头驿。长乐王②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遂开门降。十二日,荣军於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三千馀人。十四日,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号为建义元年,是为庄帝。(节选自《洛阳伽蓝记·城内》[注]①指北魏孝明帝元诩。②在尔朱荣的迎立下,长乐王登基为帝,即北魏孝庄元子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C.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D.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平,北魏君主魏孝明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字,即取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基本都是对名字内涵的延伸。C.崩,指皇帝的死亡,也做驾崩、山陵崩、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D.河阴,指黄河的北面,山北水南叫做阳,山南水北叫做阴,用以说明城池建筑的方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宁寺是灵太后胡氏下令建造的,后太原王尔朱荣率兵马驻扎在此。尔朱荣属下众多,有几万匹骏马,资产富饶。B.灵太后为执掌朝政让先帝三岁儿子继位。尔朱荣想带兵奔丧,并询问侍臣明帝死因,但在行动之前,他询问了元天穆的意见。C.尔朱荣与元天穆政见相合,两人结为异性兄弟,尔朱荣认元天穆为兄长,元天穆亦参拜尔朱荣为联盟军的统帅。D.李神轨、郑季明看到长乐王也与尔朱荣联盟,于是开城投降。长乐王于十四日乘皇帝车驾入城,称为北魏孝庄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2)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昇平,其可得乎?14.灵太后胡氏为什么没能阻挡尔朱荣等的兵变?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D12.B13.(1)从上俯视皇宫如在掌中,看整个京城也像是自家一样历历在目。因为登上高处能窥见宫中,皇帝命令禁止无端登上高处。(2)皇帝驾崩年仅十九岁,海内人士还说他是幼君,何况如今奉立一个不能开口的小儿君临天下,怎么指望天下太平呢?14.①尔朱荣联盟军兵马充足,受到多方援助,实力雄厚;②尔朱荣等发动起兵理由正当,让三岁小儿治理天下不可能让天下太平,因此他们想拥立长乐王;③胡太后失去了皇帝宗室和大臣们的拥护,错误采纳了徐纥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尔朱荣马邑小胡”为判断句,其中“胡”即胡人,为句子的宾语,“人才”为“凡鄙”的主语,所以应在“胡”与“人才”之间断开,排除BC;“度德量力”为并列结构的短语,“力”作“量”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本句的意思是:尔朱荣是马邑地方卑贱的小胡人出身,才干平庸鄙陋,不知道忖度自己的德行与力量就起兵犯上,其实是螳臂当车。如今在朝文武都足以一战。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指黄河的北面,山北水南叫做阳,山南水北叫做阴”错误。河阴应是指黄河的南面,在古代,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让先帝三岁的儿子继位”错误。根据原文“帝崩,无子”可知,先帝并没有儿子,胡太后是想立临洮王世子为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临”,看待、面对;“听”,任凭、无端;“升”登上高处。(2)“春秋”,年龄;“士庶”,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况”,何况;“望”,指望、期望;“临”,治理、管理、统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首先,依据原文“部落八千馀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长乐王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可知,尔朱荣本身兵强马壮,所结盟的盟军使其兵马充足,并且受到元天穆、长乐王等多方援助,实力雄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次,依据原文“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异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询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等内容可知,尔朱荣认为让三岁小儿治理天下不可能让天下太平,所以他发动起兵理由很正当,另外他想拥立长乐王,并且得到了长乐王的同意。最后,依据原文“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黄门侍郎徐纥曰:‘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后然纥言”等内容可知,当时胡太后已经失去了皇帝宗室和大臣们的拥护,并且采纳了徐纥的建议,最后导致她没能阻挡尔朱荣等的兵变。参考译文:永宁寺是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建立的。永宁寺装饰完工后,北魏明帝元诩和灵太后一起登临。从上俯视皇宫如在掌中,看整个京城也像是自家一样历历在目。因为登上高处能窥见宫中,皇帝命令禁止无端登上高处。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在此驻扎军马。尔朱荣字天宝,是北地郡秀容人。他下属的部落有八千多家人,骏马几万匹,丰饶富有。武泰元年二月,北魏孝明帝元诩驾崩没有留下儿子,朝廷立临洮王年仅三岁的世子元钊继承皇位。实际上是胡灵太后贪图权势不愿放手才立这样一个小娃娃。尔朱荣对并州刺史元天穆说:“皇帝驾崩年仅十九岁,海内人士还说他是幼君,何况如今奉立一个不能开口的小儿君临天下,怎么指望天下太平呢?我累世受国家的恩德,不能在一旁坐观成败。现在我想出兵五千去为皇帝奔丧,顺便责问近臣皇帝驾崩的原因。你看如何?”元天穆说:“您家族世代是并州、肆州的豪杰,人才辈出。手下部落中军人超过一万。如果能够入朝废立皇帝,可以算是仿效伊尹霍光的故事了。”于是两人结为异性兄弟,天穆年长,尔朱荣视他为兄;尔朱荣是盟主,天穆也向尔朱荣参拜。于是两人一起秘密商议在储王中立年长者为君,不知道谁有福分继承大统。于是在晋阳铸像问卜,其他人都不成功,唯有长乐王元子攸像鲜明光亮,端正庄严。因此尔朱荣中意长乐王,派仆人王丰到洛阳和长乐王接洽。长乐王答允一起遵守约定。尔朱荣三军披麻戴孝,出兵河南。灵太后听说他举兵,召集诸位王公前来商议。当时胡氏擅权,元魏宗室心怀不满,前来商议的人大多一言不发。唯独黄门侍郎徐纥说:“尔朱荣是马邑地方卑贱的小胡人出身,才干平庸鄙陋,不知道忖度自己的德行与力量就起兵犯上,其实是螳臂当车。如今在朝文武都足以一战,只要坚守河桥,看对方的举动。尔朱荣出兵千里,士卒疲惫,我们以逸待劳肯定能够战胜。”灵太后如徐纥所言,立刻派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带兵五千人镇守河桥。四月十一日,尔朱荣经过河内到达高头驿。长乐王从雷陂渡河向北和军队会合,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投奔尔朱荣,于是开城投降。十二日,军队到达芒山北边,河阴地方。十三日,召集文武百官拜见皇帝,结果来的人都被屠杀。王公贵族及诸大臣死三千多人。十四日,元子攸的皇帝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元年,即为北魏孝庄帝。(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①黄庭坚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②,笙歌一曲黛眉低。情深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注】①本词写于黄庭坚被贬黔州之时。②诉:推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把酒问溪,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的“把酒问青天”异曲同工,营造一种内心悲郁而无处倾诉的苦闷氛围。B.词人将追求名利的人与从未停歇的溪声作比较,天下之人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波,一直到老,更体现人生的短暂庸碌。C.下阕由先前的沉郁转为豁达,词人完全放下心中因贬谪而起的“悲”情,与眼前的美酒玉人一起,共赏眼前夜景。D.下阕的最后一句借景抒情,月轮西斜,流水不断向东流去,也是作者内心如水流般连绵不断的情思,含蓄委婉。16.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5.C16.①被贬黔州、不被朝廷重用的痛苦,“问溪”同时又写出词人此时无人倾诉的孤独;②“名利往来”一句,既有对世俗追名逐利的批评,也有对自我的劝诫,切勿为名利所累,人生短暂,更应珍惜美好时光;③下片作者用美酒美景转移悲情,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名利,淡泊处世。【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词人完全放下心中因贬谪而起的‘悲’情”分析错误。下阕虽有豁达,但根据后文的写景来看,词人并未放下心中的全部悲郁之情,只是暂且宽慰自己,放下悲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结合注释①以及“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诗人把酒问溪水就为何发出悲伤的声音,此时,诗人被贬黔州,该句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廷重用而被贬的痛苦之情;而此时的溪水就是黄庭坚倾吐心事的对象,衬托出诗人的想找人倾诉却无人倾听的孤独。其次,“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世人为了名利,多少年来从没停歇,但最终人都将老去,这里是将溪流比喻成为了名利而四处奔波的人,体现作者对天下之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四处奔波的感叹,这里既有对世俗追名逐利之徒的批判,对自己官场失利的劝慰,同时慨叹人生的短暂庸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最后,下片抒发情怀。“且共玉人斟玉醑”,玉人指的是貌美如玉的女子。“玉醑”指美酒。上片告诉我们名利终究是身外之物,在黄庭坚眼里,名利都是虚无的,于是他劝慰自己浅斟低唱,放逸自己于美酒和佳人之间,进而豁然解怀。(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琶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听觉效果。(2)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很轻易地实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大弦嘈嘈如急雨②.小弦切切如私语③.道之所存④.师之所存也⑤.知不可乎骤得⑥.托遗响于悲风【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嘈嘈、骤。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美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这一现象并不是______________。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的棘手问题。很多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顾______________,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看,这______________,但无形中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共识。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这虽说是______________,但不容置疑,劳动教育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骇人听闻无微不至无可挑剔老生常谈B.耸人听闻无微不至无可厚非老生常谈C.耸人听闻无所不至无可挑剔陈词滥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骇人听闻无所不至无可厚非陈词滥调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B.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C.这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尽管都很琐碎。D.这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们第一道跨越锻炼自我的门槛,尽管都很琐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B19.B20.①将生活技能对孩子们的帮助比作夯实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基石;②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家庭劳动、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积极意义,生活技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件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根据前文的“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可知,这是指事件使人震惊,故应选“耸人听闻”。第二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无微不至: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根据前文的“照顾”,第二空应选“无微不至”。第三空,无可厚非: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意思是虽然有缺点,但还是可原谅。无可挑剔:指没有任何瑕疵,非常完美。根据原文语境,此处强调的是虽然有缺点,但还是可原谅,故应选“无可厚非”。第四空,陈词滥调:侧重指所谈内容又陈旧又空泛,不合时宜,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老生常谈:侧重指老话、旧话,但并不一定就没有现实的意义,通常表达中性的感情色彩。根据原文语境,此处是强调这些观点虽然老旧,但具有现实意义。应选“老生常谈”。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三处有问题,其中两处是语序不当,一处是搭配不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语序不当,应将“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改为“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2)搭配不当,原句的主干是“生活技能是门槛”,但从文段的表述来分析,这种表述不恰当,因此属主宾搭配不当,正确的表述是“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门槛”。(3)语序不当,“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应改为“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只有B修改全部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由近及远,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一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中“生活技能对孩子们的帮助”是本体,而“夯实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基石”为喻体。比喻句的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一比喻,将抽象的事物“生活技能对孩子们的帮助”用形象的“房子的基石”来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由此充分说明了家庭劳动、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积极意义,生活技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让表达更加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增加了句子的感染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在也许还会有人问:__①__?当然有用。虽然学习人文学科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它往往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不论社会怎么发展,__②__。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这种行为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要跟上,人文学科也要加快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关于人文学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__③__,看到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用”。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人文学科B.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唯一途径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唯一途径,是发展人文学科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①学习人文学科有没有用呢②人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③要有长远眼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发展人文学科”放在前面更紧承上文,因为前后论述的主体对象是“人文学科”,排除AD;“唯一途径”绝对化,不合语境,排除C。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该空后的问号及后文“虽然学习人文学科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可知,该空应填写“学习人文学科有没有用呢”之类的内容。第二空:依据后文“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这种行为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可知,该处是说人文学科的重要性的,所以,结合前文“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可知,该空应填写“人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之类的句子。第三空:依据前文“我们同样不能只看短期效益”及后文“看到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用’”可知,该空应填写“要有长远眼光”之类的句子。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高考成绩公布后,1995年出生的“外卖小哥”王威,大学退学后再次参加高考考出623分在网络刷屏。王威称自己是反面教材,人生不该倒着走。他表示之前大学期间因为缺少方向选择了退学,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发现能供选择的方向更少,于是利用8个月时间返校备考学习。学习期间王威还会忍不住提醒年轻同学要珍惜时间和机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王威还曾在微博上回应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来路我不会再辜负。”班级拟召开以“学习之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选择学习,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更多更好的选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选择学习,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更多更好的选择”。1995年出生“外卖小哥”王威,大学退学后再次参加高考考出623分在网络刷屏。王威称自己是反面教材,人生不该倒着走。他表示之前大学期间因为缺少方向选择了退学,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发现能供选择的方向更少,于是利用8个月时间返校备考学习。王威的例子,告诉我们:在该读书的年龄选择读书,是人生最好的选择。读书,是这个世界上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我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和分享。读书求学,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去发现和提升自己。在合适的年龄选择读书,可以让我们掌握投身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可以说读书是我们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在老师可以学习到校外没办法接触到的知识,读书学习就像采矿,是一个不断被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自己不曾知道的潜力,激发孩子自己的兴趣,并且去用心学习。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孩子是谁,而努力学习才决定了这个孩子会成为谁。如果我们不希望等到老了才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料,不希望自己一辈子都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那么就迈着大步去上学吧,求学的头等大事,就是认识世界和发现自己。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成为像成为的那个自己,并且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虽然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但是至少自己曾经年少的努力不会等来老年的后悔和无奈。读书可以让我们持续成长。在上学阶段,每个时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校的方式,都是按照各个年龄阶段来的,并且在这些阶段中让孩子不断的持续成长,慢慢的去发现自己和努力,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实现,去成长。有人说,如果不选择学习,我们的人生,或许会有更多的选择,拥有无限可能。这其实是世界上最坑人的谎言,是最坏的毒鸡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实,一个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在最该学习的时候,不错过这段美丽的时光。人生就像十字绣,表面看着风风光光,又有谁能注意到背面交纵错杂的线头,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生存方式有选择权。其实命运不会亏欠任何人,努力了,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片蓝天。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不努力,前方的路一定会变得更窄。古诗有云:“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我们的父母不可能呵护、陪伴我们一辈子。试想,当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没有人会因为这样那样去迁就我们,社会是大家庭,优胜劣汰,有它的竞争机制和生存法则。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肩膀,承载现在不会有的烦恼,面对现在无需面对的一切。亲爱的同学们,我希望大家珍惜学生时代,努力学习,让优秀的人的励志故事,震撼我们的心灵,让纷繁精彩的世界吸引我们探究世界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充实。这个充实指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指精神世界。假如我们读过很多书,在行万里路,人生一定非常有意义。亲爱的同学们,求学路上的所有辛苦和孤独,都是在为我们的未来积蓄能量,它可以烛照我们迈向世界的未来之路!世界没有贫穷的口袋、只有贫穷的脑袋,只要笔直前行一定会阳光灿烂。所以选择学习,取得一定的学历是让我们打开梦想大门的通行证。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讲述了1995年出生的“外卖小哥”王威大学退学后,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发现能供选择的方向更少,因此再次参加高考考出623分的故事。作文的情境是“班级拟召开以“学习之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提示和限制了作文的主题内容,“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限制了作文的体裁。考生应抓住材料中“因为缺少方向选择了退学”“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发现能供选择的方向更少”“要珍惜时间和机会”等关键性提示语,从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意义等角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认识后思考。立意:①学习路上,应全力以赴地把握当下。②学习应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③学习让人生有更多选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16:13:13 页数:19
价格:¥5 大小:59.3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