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玉树州2021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2020.11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条形码贴在答题纸规定处,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4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为邦本”,即肯定民众是邦国基础,是君主废立和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国家财税的来源;“本固邦宁”,即认为在民众的安居乐业基础.上获得君主政权的稳固,二者之中,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治民得民的政治措施,包括富民、安民、保民等。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较,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一,恩赐式的重民主张。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灭亡的异己力量,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所谓重民,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墨子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二是要惜用民力。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醒统治者注意节约费用,爱惜民力,役使百姓,不违农时。三是要重视民生。即通过休养生息、整饬吏治、宽刑缓政和轻徭薄赋等措施,来富民养民。重民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制统治的严酷性,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君主为民作主,重民的措施是君主施行仁攻;而民众只是被重视、被怜悯对象,在他们之上,站着一个普施雨露的救世主。由此可见,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24- 其二,隆君的政治目的。如上所述,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主张通过重视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来确保君主统治地位的稳固。历代民本论者虽然认识到民与君之间对立的关系,并承认君权的相对性,但是,他们并不抛弃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关系,而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和民与君之间的矛盾,期望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民与君之间纷争的“灵丹妙药”。可见,民本思想中的种种重民措施,都是作为君主的牧民之术而提出来的。说到底,重民是手段,隆君才是目的。孔子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孟子也说过“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之类的话。就连激进的唐甄也明确表示,他的学说是为了“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即为统治者献计献策。其三,人治的治国方式。在如何实现民本政治的理想问题上,历代的民本论者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同小异,无外乎君主修德、招贤纳良、节己顺民等,他们把政治理想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的身上。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民本思想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能否得到实施完全取决于君主的良心发现。因此,民本思想的治国方式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其历史发展也同封建王朝的更替一样,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每当阶级矛盾激化,新王朝建立的时候,明君当政,民本思想甚是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明君谢世,昏君奸臣当道,民本思想便日渐式微,乃至销声匿迹。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以及对限制君权提出种种设想,但是,它本质上不是君主政治的对立物,而是一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节选自刘敏军《论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与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肯定了“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B.重民的政治主张让君主施行仁攻,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它是现代民主的基础。C.君主时代,只有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才能有效解决民君之间的纷争。D.历代的民本论者把传统民本理想实现的希望无--例外地都放在了圣君贤相身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现代民主思想作为参照,论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局限性。B.文章以民众政治权利为视角,得出了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的结论。C.文章对“隆君政治目的”的论证采用了类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D.文章讨论了民本政治的治国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还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如果封建君主能清醒认识民众革命的巨大力量,就可能“重民”,实行仁攻。B.唐甄的民本思想比孔孟思想更为激进,但仍然是为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服务。C.只要封建王朝变“人治”为“法治”,就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D.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但不过是-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答案】1.D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24- A项,“肯定了‘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错,原文有“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B项,“是现代民主的基础”错,原文有“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因此不可能“是现代民主的基础”;C项,“有效解决”错,原文有“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民本思想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非根本改变,也不可能有效解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生分析文本内容、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C项,“类比论证”错。此段先分析指出“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再用“孔子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孟子也说过‘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之类的话。就连激进的唐甄也明确表示,他的学说是为了‘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即为统治者献计献策”来举例论证,但是没有用到类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C项,“只要……就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错,国家兴亡有多种因素,不仅仅是与“人治”“法治”有关,因此这种说法绝对。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浙江在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3%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身在水乡无水吃,土壤污染严重,近海岸赤潮频发,浙江遭遇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不仅浙江,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便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有了深入思考。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24- 2006年,习近平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两山论”,深刻阐述了“两山”之间内在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摘编自《中国为什么提“两山论”?》,澎湃新闻2019年9月9日)材料二:北京将处于山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的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化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三分之二,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全北京约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都位于该区域。京西的门头沟区,煤矿开采有上千年历史。如今,最后一个煤矿已在去年9月停产,今年下半年正式关闭。煤矿土地变成“京西林场”,过去是漫山遍野找矿、开矿,现在是漫山遍野找地儿种树。林木多了,环境好了,褐马鸡、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了山.上的常客,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北京市为生态涵养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绿”与“富”同兴,生态涵养区的农户也过上了好日子。还有更令人惊艳的变化,雁栖湖国际会都、怀柔科学城、冬奥会和世园会相继选址在生态涵养区,使之成为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地,一个个重大活动在这里令全球瞩目。(摘编自《生态涵养区:北京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化”,本质是如何使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产,如何评估生态资产的生态价值,如何使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现“转化”的关键路径:自然资源的权属界定,科学核算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通道,对不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进行补偿,通过科技创新、机制保障、共同参与来实现生态价值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祉。-2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机制的核心是市场交易机制、政府规制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结合。政府规制机制关键在于既遏制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又彰显优质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综合利用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政策,实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一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存量,倒逼绿色转型。生态补偿机制要推动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的结合。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着重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核心特征是在全社会自愿参与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摘编自李宏伟《将生态美转化为发展美》,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年8月11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水、土壤、海洋等的严重污染让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自豪的同时也深感环境污染之痛。B.京西的门头沟区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让百姓感受到“绿”与“富”同兴。C.“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就是挖掘所有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D.政府规制机制,是通过政府命令控制和经济激励政策,遏制环境污染,倒逼绿色转型,实现私人、社会成本和利益的一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山”内在关系包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三阶段。B.北京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不仅让环境变好,让区内百姓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吸引来了很多绿色产业,完成了新业态转型。C.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和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都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横向生态补偿。D.“两山论”是前瞻性的论断,经过时间和实践的双重洗礼,充分证明思想的深邃,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6.根据上述材料,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答案】4.C5.C-24- 6.①二者是辩证关系,或对立统一关系。②对立关系:只要“金山银山”,就会失去“绿水青山”,只要“绿水青山”,就会失去“金山银山”。③统一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可以造就“绿水青山”。【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分析信息的能力。C项,“核心问题”错。结合原文“‘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现‘转化’的关键路径:自然资源的权属界定,科学核算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通道,对不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进行补偿”,可见选项中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关键路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项,“都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横向生态补偿”错。结合原文“生态补偿机制要推动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的结合。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着重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注意“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的差别,选项中“都要……”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可结合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的话来理解。“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可见此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对立关系,只要“金山银山”,就会失去“绿水青山”,只要“绿水青山”,就会失去“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可见此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逐渐向统一关系靠拢。-24-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可见此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达到了真正的统一而和谐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可以造就“绿水青山”。由此可见,二者是辩证关系,或对立统一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24-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三项是()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24-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0.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7.BCD8.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9.①线索集中,便于贯穿全文。②想象自由,便于结构安排。③抓住语言,便于刻画人物。④首尾呼应,形成情节落差。⑤控诉战争,揭示小说主题。10.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说法错误。正因为“我在伦敦被炸伤”,所以才“住进了医院”“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也才有了后文深夜想给朋友打电话而偶识女主人公、两人相爱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情节,因此,“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E项,“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说法错误。小说仅仅叙写了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以“我”和女主人公的电话为主线,记叙了“我”和“她”的偶识、相爱和悲伤结局,并没有展现宏伟壮阔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因此,“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的说法夸大其词。因为战争,民众遭受了灭顶之灾,“我在伦敦被炸伤”,“她”的儿子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24- 岁”,而“我”还没来得及和“她”见面,“她”所在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小说中没有表现“民众的必胜信念”,而是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反思。故选BCD。【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声音很柔和”,接错电话后,与“我”“相互致歉”;当“我”和“她”第二次通话后,“她”会对“我”说“晚安,祝你做个好梦”,这体现了女主人公性情温柔,待人礼貌。“她”能和“我”“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后来又“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可见女主人公喜欢读书。女主人公经历坎坷,“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但即使如此,女主人公仍然“常常深夜打电话”和老母亲聊天,仍然喜欢读书,还常常跟儿子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可见她饱受苦难,儿子的去世对“她”打击巨大,但她却依然热忱坚强。女主人公并不认识“我”,却能与“我”在接错线的电话里交谈,之后“我”再次拨通号码,“她”又与“我”“谈了45分钟”,“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打破了初交时的拘谨。女主人公和“我”“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爱上“我”后,“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可见女主人公真诚善良,敢于信任。“我”因为在伦敦被扎伤,结束了军旅生涯,“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女主人公和“我”“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可见女主人公厌恶战争。“她”在和“我”通话45分钟后,虽然拒绝了“我”介绍身份的提议,但“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虽然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但她却还能燃起心中对未来生活的热情,与“我”聊天长达12个月,彼此灵魂相通,精神契合,深深相爱。可见女主人公热爱生活,憧憬美好。【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24- 从结构上看,“电话”贯穿全文,接错线的电话是“我”和女主人公认识的契机,“我”对女主人公的好感是通过电话而产生,二人之间的爱情也是通过电话而萌发,而最后“我”得知女主人公所在的地区被炸,也是通过电话。电话将“我”和女主人公连接起来,“我”和女主人公的故事从电话开始,由电话结束。电话是全文的线索,这样写,能使情节更集中,结构更严谨。从情节安排上看,“我”和“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见面,没有在现实中相识,我们的交流和爱情都是通过电话而进行的。我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相貌和生活状态,一切的了解都由电话来传递。电话这头的“我”只能想象女主人公的相貌,结尾处“我”由电话得知“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我”打断了接线员的话,“放下了话筒”,并没有具体交代女主人公的结局,读者也只能想象“她”的生死与命运。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作者也便于安排文章的情节。从人物形象上看,电话是连接二人纽带,通过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充分使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写出女主人公的温柔体贴,对自己经历的叙述和“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写出“她”的坚强乐观,“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写出“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写出了她的优雅和喜爱阅读。这些语言描写,都是通过电话来呈现的,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开头,“我”因为一个接错线的电话认识了女主人公,由此开始了一段12个月的相知相爱,电话带给“我”安慰、希望和美好;小说的结尾,“我”通过电话得知了女主人公的遭遇,两人再也无法联系,之前的憧憬自此破灭,电话带给我震惊、悲伤和痛苦。开头和结尾都由电话来呈现情节,因电话而相遇,又因电话而永别,情节首尾相应,造成落差。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电话,讲述了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一对男女偶然相识,之后相爱,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在战争时期通话12个月,彼此都寻求到了安慰和爱情。他们原本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也期待着战争的结束,但轰炸却使二人永远分离,令痛苦不堪的“我”不忍听到接线员说出“她”的名字。电话是战争期间二人联系的渠道,也是带给“我”不幸和悲伤的事物。小说借由电话控诉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反思。【10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能力。如果认为“战争”这个题目合适,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究: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虽然小说里讲的是一个战争中的小故事,但却是以战争为背景的。“我”和女主人公的故事,只是战争中千千万万受难民众的一个缩影,小故事冠以大题目,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小故事透视出战争的大局面,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24- 从故事安排上看,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出现“我”受伤退伍、女主人公的儿子被炸死的事件,“我”和女主人公也不可能相识,更不可能造成最后的悲剧。因此,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小说是基于战争来构思的,讲述就是战争才会发生的悲剧故事,以“战争”为题,凸显了小说的背景,合情合理。从主题上来看,小说虽然写的是一对平凡男女的爱情故事,但正是由于战争,二人才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相爱;也是因为战争,“我”最后没能和女主人公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战争摧毁了爱情,也摧毁了如同“我”和女主人公这样的普通民众的美好生活。小说表面上写的是战争中的故事,实则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失望”、谴责和控诉。因此,以“战争”为题,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如果认为“战争”这个题目不合适,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究:从写作艺术上来看,文章写的是一对平凡男女在战争中的爱情故事,全文都是围绕二人相识、相知、相爱和分别来进行叙写的。文章没有具体地描写战争及其残酷性,最后的悲剧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因此,以“战争”为题不合适。从艺术效果上来看,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阴差阳错的相识,“我”对女主人公很快就怀有好感,交流过程中二人相知相恋,最后,一对有情人还没来得及见面,就永远地分开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的倾慕令人感动,而最后的爱情悲剧更是令人动容。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源自于这段战争背景下的爱情,而不是战争本身。因此,以“战争”为题不合适。从情节安排上来看,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我”和女主人公一段不幸的爱情故事:“我”因受伤而退伍,遇到电话里心仪的声音便鼓起勇气拨打电话,“她”经历坎坷,与“我”相知后仍然相信爱情,但二人终究没有等到美好的结局。小说主要塑造的是女主人公饱受磨难但依然乐观坚强、相信爱情并勇敢接受、憧憬美好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因此,以“战争”为题不合适。【点睛】。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暧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荫入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雱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欲先用之。希哲辞曰:“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24- ,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曰:“是亦未知其子矣。”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郎。范祖禹,其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诏以属崇政殿说书。其劝导人主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论,况天下乎?”擢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曰:“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来之邵为首。”既而不拜。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为宫祠。羁寓淮泗间,十余年卒。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节选自《宋史•吕希哲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B.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C.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D.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如“封妻荫子”“荫庇”。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时,“省”有中书、尚书、门下三省。C.说书,一般指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宋朝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的职官也叫“说书”。文中使用的是后一义项。D.-24- 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薨”。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希哲才名卓显。吕希哲师从焦千之、孙复等人,后又与二程、张载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声,想先任用吕希哲。B.吕希哲无意仕途。其父曾官至宰相,且与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吕希哲却无意于官场,并推辞相关任命,这一点吕希哲的母亲比较了解。C.吕希哲注重修养。吕希哲被皇帝下诏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君主以修身作为根本,修身以正心诚实为主,并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D.吕希哲操行不改。绍圣和崇宁年间,吕希哲都受到政敌的谗言攻讦,仕途受阻。吕希哲晚年时却名声更高,远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2)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答案】11.B12.D13.C14.(1)当代好的读书人,我都提拔得差不多,你却唯独因为我的缘故不被任用,这是命吧!(2)正逢绍圣时期党论兴起,御史刘拯说他不是科举出身做官,因此以秘阁校理身份担任怀州知州。【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劝讲”,意思是侍讲,古代给皇帝或皇太子讲学之官,在句中做“备”的宾语;“其父”意指他的父亲,在句中做主语;由此分析,应从“劝讲”与“其父”之间断开,排除A、D。“妇兄之故”的意思是妻子丈夫的缘故,做介词“以”的宾语,应从其后断开,排除C。本句的意思是:他对哲宗说,吕希哲的学问和品行,应该具备做侍讲的标准了,他的父常说他不会在暗中干坏事,不会做昧心事,我因为他是我妻子兄长的缘故不敢举荐他,现在我将要引退,私下里认为没有什么嫌疑可避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项,“士之死称为‘卒’”错误,士之死应称为“不禄”。-24-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并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因果关系于文无据,文章有“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擢右司谏,辞,未听”的表述,但并未不体现二者有因果关系;另外,“升职担任右司谏”错误,原文说“擢右司谏,辞”“既而不拜”,由此可知吕希哲没有升职担任右司谏。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善士,好的读书人;收拾,提拔;试,用、任用;“命也夫”,判断句,这是命吧!(2)会,正逢;论,说,论说;进,出仕、做官;知怀州,担任怀州知州。【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24- 吕希哲字原明,年少时跟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暧学习,后来又跟从程颢、程颐、张载交游,他的见闻因此更加广博益。吕希哲凭借祖上的功绩进入官府,他父亲吕公著的朋友王安石劝他不要参加科举考试,用侥幸的心理求取利禄,于是吕希哲断绝了通过科举进取功名的念头。王安石掌政时,想安置自己的儿子王雱做讲官,因为吕希哲有贤名,于是打算先任用吕希哲。吕希哲拒绝说:“愧对您赏识我这么长时间了,如果有一天我也从事仕途,到时朝廷之上难免与你会在某些方面看法产生意见,那昔日与你把酒言欢的交情也就会随之消磨殆尽了。”王安石于是不再强求吕希哲做官。吕公著做宰相时,吕希哲的二弟都已在中央政府官署任职了,唯独吕希哲滞留在管库,很长时间后才被授予登闻鼓院一职,吕希哲却极力推辞。他的父亲吕公著慨叹说:“当代好的读书人,我都提拔得差不多,你却唯独因为我的缘故不被任用,这是命吧!”吕希哲的母亲贤惠明理,有自己做事的准则,听到丈夫吕公著的话,笑着说:“说这话说明你也太不了解你的儿子了。”最终吕公著死后,吕希哲才做了兵部员外郎。范祖禹,是吕希哲妹妹的夫婿,他对哲宗说,吕希哲的学问和品行,应该具备做侍讲的标准了,他的父常说他不会在暗中干坏事,不会做昧心事,我因为他是我妻子兄长的缘故不敢举荐他,现在我将要引退,私下里认为没有什么嫌疑可避了。皇帝于是下诏任命吕希哲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皇上以修身作为根本,修身以正心诚实为主。他说:“心正意诚,那么自己能够修身养心,天下百姓也会得到教化。如果自己不能修身养心,即使身边的人都不能教化,何况天下的百姓呢?”被提拔做右司谏,他拒绝了,皇帝没有同意,私下里对范祖禹说:“如果吕希哲不做右司谏,就让杨畏、来之邵来做。”不久他果然没有接受任职。正逢绍圣时期党论兴起,御史刘拯说他不是科举出身做官,因此以秘阁校理身份担任怀州知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说:“吕大防由吕公著引荐,因此他再举荐吕希哲来酬谢吕公著的私恩。吕大防那些人欺君卖国的做法,都是吕公著倡议的;而吕公著厌恶的,都是吕希哲倡导去做的,现在岂能让他做这个官职。”于是只保留他本来的官级,不久分管南京,居住在和州。徽宗初年,召他做秘书少监,有人认为他过于严厉,改任为光禄少卿。希哲极力请求到外地做官,以直秘阁的身份去管理曹州。不久遇到崇宁党祸,削职去掌管相州,后又调到邢州,罢官后做了宫祠。寄居在淮水泗水一带,十多年后死去。吕希哲喜欢简单简朴,有卓绝的品行,晚年名声更高,远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①(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②化粘枝。湘东一目③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释: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②朝甲:蝉蜕。③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5.下列对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B.这首诗的颔联用心似蛛丝游碧落,形象地写出了下棋者思绪的纵横、灵动。C.这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D.这首诗的尾联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6.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这首诗阐述了怎样的“棋理”?对我们有何启示?-24- 【答案】15.C16.第一问:下棋应思维缜密、专注、从容自信(作者通过比喻来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思绪的飘荡、灵动,思虑周密。“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精神集中,已达忘我之境。“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写出下棋者的从容自信。)第二问: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沉稳自信的道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分析有误,应是表现一种舍得的潇洒和对全局把握的自信,边角一目不成活,但如果把握中盘,还是很有希望获得最终的胜利。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棋理”是在下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中间两联体现了哲理。颔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前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丝来形容棋手心思缜密,偌大的棋盘被比作苍空,在这棋盘中自然处处都要极其细心。而第二句,则用了《庄子》中佝偻承蝉的典故。一个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戏是能在这时屏住呼吸,伸出的手就像枯枝一样。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这样地一动不动,全神贯注。这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成活,“一目”就只能等死了。而笔锋突然一转,说天下从中间划分下去尚且可以把握。也就是说边角一目不成活,但如果把握中盘,还是很有希望的。从中我们看到黄鲁直的豁达和大气,我们感受到一种舍得的潇洒和对全局把握的自信,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这首诗或许是黄鲁直借下棋来劝勉友人任渐要对将来的大局充满希望,不要偏安一隅,更要学会甘愿去舍弃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乐曲曲终时听者入境、满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意境。(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与耿耿忠心。-24- (3)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来感叹人生的短促无常。(4)《逍遥游》中“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写出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和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2).唯见江心秋月白(3).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5).固一世之雄也(6).而今安在哉(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舫”“唯”“烦”“固”“奚”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使家庭的教育角色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使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18.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②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③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④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A.④①③②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19.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请找出并修改。【答案】18.C19.第二个“使”改为“对”。【解析】【18题详解】-2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通过分析所给句子可知,③中的“在此意义上”,指的就是前文中的“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的观点,所以③为首句,后文中“在传统社会中”和“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进行比较,按时间顺序,应是先①后④,②是媒介的意义,是总结句,应该放在句末。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通过分析可知,原文句的语病为搭配不当,“使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中“使……形成……”介词搭配不当,应把“使”改为“对”。【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20.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有洞天浑成C.用心别有洞天饱满D.匠心别树一帜饱满【答案】B【解析】-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巧妙的心思。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21.下面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请根据文段内容提取五个关键词。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重人伦、重群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这主要是就儒家价值取向而言。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整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上,还存在大量的独立于儒家文化之外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吸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相拒而又交融,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关键词:【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相辅相成价值体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从话题上看,文段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进行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文段的中心话题,是应当提取的关键词。从内容上看,文段末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因为它不仅有“儒家价值取向”,还有“独立于儒家文化之外”的“价值观念”,“儒家”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前文提到儒家的“价值取向”,后文提到其他思想文化的“价值观念”,因此,“儒家”和“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是应当提取的关键词。最后,儒家价值取向和其他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吸收后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因此,“相辅相成”是应当提取的关键词。所以,文段应提取的关键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相辅相成、价值体系。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顺利结束。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的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有人说,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也有人说,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作为同龄人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与“幸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24-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不幸”和“幸运”都需要奋斗担当有人说,我们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我们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而又有人说,我们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而我想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都需要我们的奋斗和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圆自己的梦,圆祖国的梦。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正是非典肆虐之时,当我们备战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我们又遇到了新冠。十七年前的非典有多残酷,我不复记忆,但今年的新冠有多猖狂,我深有体会。为了国家抗疫的需要,我们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只能居家学习,在本来就压力压顶的时候又多了一层心理压力。可在这时,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到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连续加班加点,每天只休息3小时,各地的医疗志愿者飞往武汉连续作战,全国上下捐赠物资运送到湖北,全国上下携手抗疫,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长城。也许,遇到“非典”新冠是我们的“不幸”,但正是这“不幸”的磨砺,才让我们能够更坦然的面对困难,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也正是全国人民的奋斗和担当,让不幸离我们远去。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这十八年来,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变化和繁荣,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烟火,我上过来自宇宙中的授课,我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精准扶贫”已入攻坚阶段,扶起了后劲十足的东方巨龙。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上,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科教的好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中国梦的逐步实现。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奋斗才能让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望未来。中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壮大,军事力量有待增强。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仍需在“幸运”之时居安思危,需要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让幸运伴随你我,伴随祖国。我们这一代是“不幸”的,但更是“幸运”的,不管“幸”与“不幸”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和担当,就像只有扬起奋斗的风帆,才能欣赏到大海的朵朵浪花。【解析】-24-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审题】本题的任务驱动为:作为考生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与“幸运”?题目中人们所认为的“不幸”是因为这届考生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而所谓的“幸运”是这届考生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也就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将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如何看待所谓的“幸运”和“不幸”。那么在国家遭遇灾难时,我们要靠全国人民的奋斗,将“不幸”度过,甚至要将“不幸”转化成“幸运”,从这来看“不幸”反而是一种“幸运”,是一种“财富”。而“幸运”的得来也得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能做到有担当,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幸运”。而在我们“幸运”时,更要居安思危,不能忘却“不幸”。所以从这些来看,不管是在“幸运”时还是在“不幸”时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担当和奋斗,要懂得居安思危。写作时考生必须和整个时代联系起来,写出青年人的担当、责任和奋斗。参考立意:1.“不幸”是财富,“幸运”靠奋斗2.让“不幸”成为诞生“幸运”的力量3.“幸运”时不能忘却“不幸”行文结构:第一段:由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都需要我们的奋斗和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圆自己的梦,圆祖国的梦。第二层:通过举例论证,来阐述正是这“不幸”的磨砺,才让我们能够更坦然的面对困难,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也正是全国人民的奋斗和担当,让“不幸”离我们远去。第三层:通过列举我们祖国发生的变化,来阐述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中国梦的逐步实现。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奋斗才能让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第四层:联系实际,阐述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仍需在“幸运”之时居安思危,需要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让“幸运”伴随你我,伴随祖国。第五层:总结全文,重申不管“幸”与“不幸”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和担当的观点。素材:-24- 1.主动迎接不幸的人,在忍受不幸和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不幸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不幸的人,在为不幸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不幸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2.时光如梭,转瞬我们便迎来了自己的花季、雨季,而中国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沐浴着时代的新风,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成果,有一天,我们突然明白了: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享受而来世间走一趟的,还有很多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比如我们的“中国梦”。大人们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作为“00后”我们定不负时代和社会的重托,我们将认真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扣紧时代的脉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当时代的建设者。习近平主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00后”的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追梦!因为我们要用自己的担当和责任让祖国越来越幸运。3.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不幸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不幸中获得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不幸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不幸。4.不幸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离不幸,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5.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痛楚,幸运和不幸。只是有的人这一部分多些,有的人那一部分多些。正好一半对一半的人,绝对泾渭分明的人,很少。而且这两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消化。6.《后浪》在B站播出,其中有一句话“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你们”。无论是读出来,或者听演讲者的演讲比赛都是一股暖暖的心意在心中回荡。在疫情来临,我们感受到来自病毒的威胁,看着每日不断更新的日报上不断跳跃的数字,我们感慨生命的卑微、一击即破。在天灾面前我们成了手足无措的小辈,我们做个乖小孩,听着祖国家长的照顾,在家隔离,拒绝一切集众。或许是团结的力量,我们最后在战胜天灾,在时间的证明下逐渐回到以前的生活。病毒还未完全解决,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戒,防范意识不能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我们感叹生在这么好的时代,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人民团结一心。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7.当我们遇上困境,觉得上帝不公平,总感慨自己出生平庸,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应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总有比你还不幸的人。当你在抱怨饭菜不好吃的时候,想想大山里面的人,他们连吃上一口饭是奢侈。当你抱怨生活不公的时候,想一想总有人出身比你还要贫寒。8.不要张望别人的幸运,忘记那些不幸的人。这世界总有比你不幸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有什么资格垂头丧气?-24-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2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青海省海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省八校(T8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八省八校(T8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八省八校(T8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百所名校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百所名校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7 21:34:37
页数:24
价格:¥5
大小:130.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