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的典型______。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即使它美丽却不吝惜生命,虽然告别也要最后一次留给人惊心动魄的体味。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______。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______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______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膜拜  安之若素 络绎不绝 卓尔不群B.崇拜  我行我素 川流不息 卓尔不群C.膜拜  我行我素 络绎不绝 出类拔萃D.崇拜  安之若素 川流不息 出类拔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B.如同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C.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D.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脱落羽毛的大鸟,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即使美丽却不吝惜生命,虽然告别也要最后一次留给人惊心动魄的体味。B.它虽然美丽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C.虽然它美丽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D.它虽然美丽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惊心动魄的最后一次体味。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2010年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材料二:在2003年“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似乎十分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诗歌那样深广的传统根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二是既“报告”又“文学”的作品既会伤害报告又会伤害文学。第一点理由逻辑上便已经不能自洽,如果报告文学因为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沦入消亡,那么同样为舶来品的“非虚构”又如何有信心在此间驻足。虽然报告文学是舶来之物,但在本土语境中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是事出有因: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第二点理由又恰恰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言“伤害”不如说是一种周全,报告文学既有其报告性(新闻性),又有其文学性,这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纪实、小说、散文等体裁而独立门户的原因。在和平年代及“非虚构”挑战下,报告文学是否已经丧失内在活力,这一质疑也似乎成为报告文学给“非虚构”让位的理由之一。马泰·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 审美现代性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这似乎预示承载着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的报告文学注定要被狂欢的现代主义抛弃。但现实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却呈现着多样姿态,如张子影的《试飞英雄》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忠诚无畏,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记录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赵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里说:“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远离战火和号角的和平时代,仍有着不见硝烟的伟大,仍有着激荡卓越的不凡。报告文学在快餐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文学生态格局中更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在解构的狂欢之中,报告文学将情感宣泄的碎片捡起,力图重新建构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实际上,在现代主义的狂欢之下,焦虑感如影随形,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2019年年初咪蒙团队所写的“非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指造假,撕破了“非虚构”的堂皇。这时,长于个人经验叙事引起大众共鸣的“非虚构”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敌人并非报告文学,两者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非虚构”为独立性摇旗,暗合现代主义“忠于当下鲜活的个人经验”的命题;但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时候,“非虚构”极力逃离主流,刻意回避积极,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等情绪之中,借渲染以共情,点燃更广的社会负面情绪,而报告文学却常可“以光明的心地和远大的眼光”安抚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从“非虚构”的发展之中,报告文学也应取其长处,躬亲自省。在宏大叙事之中如何避免陷于“言不及物”的尴尬境地,以及在媚俗和颓废猖獗的名利场中如何自持,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无法引起共鸣的“言不及物”的尴尬,一来可能是因为大而空的书写内容无法切中肯繁,二来可能是呆板滞塞的书写方式不够形象生动。这两点恰恰丢失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并重的文体原则。“非虚构”的警钟敲响,正是报告文学的自救契机。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回归初心和本真。(摘编自丁佳雯《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文学传到中国后,虽赓续了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但确实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而报告文学因底气不足正好相反。C.材料一中提到的“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与材料二中提到的“非虚构”“长于个人经验叙事”,两者内涵不同。D.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从而引起热烈响应,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也就不会被“非虚构”写作消解。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文学是专业化写作,不能像非虚构写手那样写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命体验的“带入性”相对处于劣势。 B.名为“非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受到批评,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C.报告文学需要克服自身“言不及物”的问题以保持“新闻性”和“文学性”,也需要克服外部名利场的不良影响。D.报告文学要认准“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这个方向和目标,否则难以自救。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美国学者索尔·贝娄:“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干变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B.艺术评论家:“作家要立足生活的真实,因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真实。”C.作家丁晓原:“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个体生命跌宕起伏,报告文学关注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会使叙事充盈饱满。”D.作家胡平:“报告文学能够写实、写全时代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对历史真相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和反思。”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 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宋史·欧阳修传》(有节选)[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过:探访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C.而又辱之    辱:辜负。D.迭相师友    迭相:相继,轮番。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臣以险衅B.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其可忽乎C.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D.四岁而孤        人而不仁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蠶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B.敕是指皇帝下的命令,《红楼梦》第三回中说“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意为奉皇帝令建造宁国府,暗示贾府有皇室背景。C.欧阳修四岁丧父,文中“孤”是即指少而无父,成语鳏寡孤独中,鳏是指老而无妻,寡是指老而无夫,独是指少而无母。D.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与荆南乐秀才书》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其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13.甲文中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1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冷色调的,烘托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思念。 C.三、四句“忆”字引发往事联想,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D.末句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与古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15.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凉”字,请简析其妙处。16.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结合本诗三、四两句具体分析。  五、混合默写17.背诵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3)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4)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蜀道难》)(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钢琴家的脚陈钢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 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被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是指清贫自守的人生准则。B.第五段中说功夫在“诗内”,说明阅读古诗词的重要作用,进而体现了本文赞颂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这一主旨。 C.文中引用阿高斯蒂教授的评价是为了侧面突出傅聪的艺术成就,而引用《论语》《示儿》《望岳》就只是为了增加文采。D.大师的作品要“泡”出来,就是要走近自然,感受生活,唤起艺术的创作的灵感。E.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写傅聪,发掘其作为世界顶级钢琴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及形成这种气质的艺术历程。19.文章以“钢琴家的脚”为标题有何妙处?20.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1.从傅聪身上,我们能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22.作者为什么说傅聪得的是李白奖,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七、名著阅读2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红楼梦》第二十回:湘云在见到宝玉和黛玉后,叫道“爱哥哥,林姐姐”,黛玉也因此戏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在此之后,脂砚斋评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美人陋处”是脂砚斋提出的。所谓真正的美人,并非是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反而是有一点小瑕疵,更容易让人记住,但这也不妨碍其“真美”。这也是西方美学所推崇的一种“缺陷美”。请结合《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刻画,谈谈《红楼梦》中“美人陋处”的艺术效果。 八、语言表达24.根据下面要求,完成题目。人们为了让一些概念或事物便于认识和理解,采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命名。常用样式:喻体+状/形/式+本体,比如“冠状病毒”、“蛇形冷凝管”、“链式结构”等等。请另外再写出一个这种样式的短语(既可以用当前己有的,也可以自己创制),并作简要说明(方格内作答,不多于20字)。示例:冠状病毒说明:这种病毒外壳有如王冠般的突起,故称“冠状”。短语: 说明: 九、材料作文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2.C3.B【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崇拜:尊敬、钦佩。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是一种极端的恭敬或畏服,程度更深。此处语境是指它总被人作为富贵的典型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所以选“膜拜”。第二空,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我行我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结合前句“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本空强调牡丹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故选“安之若素”。 第三空,络绎不绝:指到某个地方的人、车马等不断。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指到同一个目的地,文中为“涌入洛阳城”,有明确的目的地,故选“络绎不绝”。第四空,卓尔不群:不群,与众人不一样。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出类拔萃主:超出同类。“卓尔不群”强调与众人不一样,“出类拔萃”强调在同类中优秀,语境表述的是牡丹的品位(之姿)与其他花不一样,应选“卓尔不群”。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紧承前文先说花瓣,排除A、B项;比喻句中本体是花瓣,喻体是羽毛,花朵离开枝头像羽毛从大鸟身上脱落。根据本体喻体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语相同,“它”在关联词语前;二是不合逻辑,“即使”表假设,“虽然”表事实,牡丹花美丽是事实,最后一次告别是假设,“虽然”和“即使”位置互换;三是语序不当,定语排列时,表示数量的定语放在形容词类定语之前,“最后一次”放在“惊心动魄”前。故选B。 4.C5.B6.D【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赓续了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错误。由原文“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可知,报告文学时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而不是赓续。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因底气不足正好相反”错误。由原文“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可知,题干因果关系错误,是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决定了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与之相反,使报告文学底气不足。 D.“如果……就”的推论错误。首先由原文“2010年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可知,题干假设推导错误。“《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并不一定导致“‘非虚构’写作对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其次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非虚构写作”只是报告文学主体地位衰落的外部因素,由“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可知,选项以偏概全了。勾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错误。文章以此证明的应是“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的观点。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报告文学在当代仍是伟大、不凡的,能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力图构建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A项说的是现代主义的特点。B项说的是作家如何进行艺术创作。C项说的是报告文学要关注个人的故事性、传奇性。故选D。 7.C8.A9.B10.C11.D12.(1)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您的文章达到最高境界,这价值(或:您文章的价值)可与两汉士子的文章比肩。(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13.(1)中进士前,随波逐流,文字浮薄,徒有虚名;(2)中进士后,独标高举,致因言获罪;(3)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与两汉之士比肩。【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句意为:但是承蒙您又送给我信。辱,谦辞,表示承蒙。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介词,因为。B.代词,自己/语气副词,表反问,怎么,岂。C.和“为”搭配,表被动/所子结构,和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D.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随世俗”作“作”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惟恐不悦于时人”,状语后置句,意为“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独是指少而无母”错误,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误,原文为“死则调护其家”,意思是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非徒”,不只是;“至”,达到;“是直”,这价值(或:您文章的价值);“齐肩”,比肩。(2)“奖引”,奖励引荐;“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可概括出,中进士前,随波逐流,文字浮薄,徒有虚名;由“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可概括出,中进士后,独标高举,致因言获罪; 由“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可概括出,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与两汉之士比肩。译文:甲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书(送给我),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绝交往,但是承蒙您又送给我信。为什么(您)这样殷勤呢!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似乎有超越过往听闻(之嫌)。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相关部门(任职),为作诗写赋而学习,以之备战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我从小孤苦贫穷,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空闲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来(全面)学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但是相关部门过采,多次因为先生夸赞读书人。等到中进士以来,从以前所写文章的不足来适合有司的举荐并且担当长者的了解,这才大大改进了我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语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学业成但是身心受辱,为彼就能获誉,为此就要受祸,这就是明显的后效。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欢但勉强去写文章,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乐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申敕(命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大改变。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西汉东汉)的文风了。先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 说那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惭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与荆南乐秀才书》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致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做老师和朋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弃置而不用,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宋史·欧阳修传》 14.C15.“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应,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16.这两句诗运用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忆’字引发往事联想”错误,“忆”指想象,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所以不是“联想”。故选C。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凉”字指江风把细雨吹进小舟,顿让人感觉丝丝寒凉。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此句因“凉”字寓情于景,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营造了全诗凄凉氛围,切合离别的感伤之情。所以“凉”是诗的诗眼。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指本诗后半部分的虚写的艺术效果,这是本题的答题方向。三四句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17.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蟹六跪而二螯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砯崖转石万壑雷    齐彭殇为妄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贤,焉,蟹,螯,砯,崖,壑,彭,殇,妄。 18.BC19.①一反大家对钢琴家惯常的关注点——“手”,用“钢琴家的脚”为题,视角新颖;②能激发阅读兴趣;③标题是全篇的“文眼”;④以“钢琴家的脚”为题,能引发对钢琴家艺术、人生之路的关注和探索;⑤突出“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这一中心主旨。20.①运用排比、比喻、夸张写出钢琴家出台时步履艰难、紧张与慌乱的情状。②与傅聪的潇洒自若,怡然大方构成对比。③引出下文关于傅雷教育的叙述。21.①傅聪能保持中国文人的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规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聪能走向世界艺术顶尖,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功底,这是傅雷艺术熏陶的成功。 ③傅聪的艺术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他的艺术活力,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22.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肖邦又有李白的气息,傅聪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又能融合中西艺术,所以他能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这种意义上说,傅聪得的是李白奖。【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进而体现了本文赞颂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这一主旨”理解有误,本文的主旨不是赞颂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而是阐述钢琴家只有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稳走好。C.“而引用《论语》《示儿》《望岳》就只是为了增加文采”说法错误,原文并没有引用《示儿》《望岳》里的诗句,还有也不只是增加文采,而是为了更好论证傅聪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23.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因为有血有肉有其“陋处”而真实自然,立体丰满。“陋处”可以是缺点、缺陷、瑕疵等不美的地方。如写林黛玉,她的“瘦”与“病”是生理容貌之陋,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言语尖酸刻薄是其性格气质之陋;再如王熙凤,精明能干之外,也有口蜜腹剑、心狠手辣的性格之陋,还有学识才情之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和艺术效果的整体把握能力。首先结合题目理解“美人陋处”的“陋”,指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并非是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不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还有一点小瑕疵,“陋处”可以是缺点、缺陷、瑕疵等不美的地方。然后结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指出其具体的陋处,注意选择典型的人物,尽量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的特点,如选择林黛玉,就要抓住其性格方面敏感多疑来写,写王熙凤,就要抓住她心狠手辣的一面来写。最后分析刻画人物突出“美人陋处”的艺术效果,一是人无完人,展现人物真实的一面,才能贴近生活;二是,正是这些陋处,才让她们个性鲜明,更富有独特的魅力。24.短语:蟹状星云说明:此星云形状像螃蟹腹部的纹理,故名蟹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7 20:39:10 页数:17
价格:¥5 大小:95.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