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www.ks5u.com天水一中高二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00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一、(本题共3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同时,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4-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体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B.“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C.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D.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中的贡献。B.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勇。C.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示性强。D.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14- 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B.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提。C.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D.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二、(本题共三个大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4小题,14分)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节选自《宋书·谢景仁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B.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C.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14- D.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迁”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但是“左迁”一般是指升官。B.“皇祚”在这里指帝统、皇位。“祚”可以指皇位,登上皇位可以说是“践祚”,类似的表达还有“登极”等。C.“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关系的名字。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不能称名,只能称字。D.“卒”是中国古代对于死亡的称谓,大夫之死曰卒。另有皇帝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士之死曰不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谢景仁不慕权贵。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宠幸的人张法顺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的,只有谢景仁不去。谢景仁到了三十岁才担任著作佐郎便与此事有关。B.谢景仁博闻强识。他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桓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等人都骑着马跟在后面,谢景仁在辇上陪坐。C.谢景仁讲究原则。他正要与高祖吃饭时,桓玄骑马召见他,高祖请求离开,但是他不同意,并说:“主上对待我们臣下,应当有一定的法则。”最终他吃完饭才应召。D.谢景仁深谋远虑。谢景仁支持高祖将要攻打鲜卑的主张,分析了高祖的功业与不足,也提出了平定鲜卑之后的策略,最终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4分)(2)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游赏心亭①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14-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E.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9.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寻梦?撑一支长篙,。(4),不思其反。(5),天下归心。(6),依依墟里烟。三、(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热炕梁衡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事迹很简单:隐居深山,一豆青灯,几个硕童,一个年轻女子,盘腿坐炕,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我一定要去看看。-14- 车子进了山,翻上山头,早没有了路。风像刀子一样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步行转过一个山坳,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坐着十三个孩子。一个个瞪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炕下放着一溜小棉鞋。炕对面的椅子上靠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汉语拼音。贾老师迎进我们说:“天这么冷,好辛苦,快炕上坐。”一边让孩子们往炕里挤一挤。山里的冷天,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头,是专让贵客的。我们不愿打扰小窑洞里的教学秩序,她就让我们到她的窑洞里。我盘腿坐在炕头上。挨着炕沿是一口农村常见的二尺大锅,好像我们不是来采访,而是来走亲戚。贾淑珍揭开锅盖,急慌慌地舀水、抱柴,要做客饭。久违了,这淳朴的乡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她终于被劝着放下柴火,坐到炕沿上,开始叙说她这段平凡的往事。“那是1961年,17岁,我初中毕业,来到这个村。全村不到二十户,没有学校。八九个娃娃,不是在村里爬树,就是在地里割庄稼。我跟支书说,我念书不多,总还能看住个娃娃吧,比他们在村里撒野强,当时队里没有窑洞,我刚结婚,就把学校办到了我的洞房里。”“我把家里的杀猪案板洗了洗,刷上炕洞烟当黑板,又把山上的白土碾成面,和上山药蛋粉搓成条,就是粉笔。没有书,就回到娘家村里借。”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雨雪天两脚泥,冬天烧炕还要出去打柴、接草。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和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挂学生。全村35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土炕,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晚间又常挤到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25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我问:“张亮现在干什么?”“他在十五里外的一个村里教书。”-14- “你为什么不和他调到一起?”“我们这个村小,他回来吧,用不着两个;我去他那村吧,一走,学校也就停了。现在虽说有了窑,可谁想来呢?直到去年才通了电。”别人不愿来,她却舍不得走。事情总得有人干,是苦是亏总得有人吃。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平静而自然。我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拉着话,隔着光线,我端详一下她的脸,已爬上不少皱纹。我计算她今年该是44岁,可她至少像50多岁。多年为人师表的严肃和山里生活的清苦,塑造了她这种谦虚、诚实、任劳任怨和略显憔悴的身影、风度。我心里只是莫名地为她惋惜和不平,但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山里生活这么多年,身子骨还好吧。”“好甚哩,六年前检查说是肝炎。进城打了个方,回来连吃了四十服,就再没去看。离不得,一进城少说也得七天,谁代课呢?山里人,身子能扛呢。”我想到可怕的后果,没有敢说出口。她还是那句话,没人代课。她到北京省城开过会,领过奖,可怎么就没有顺便看看病呢?大凡这种人已经形成一个模式,只知工作,明知有病,不去想它。我看着表,已近中午。我想到山后面雪地里司机该等急了,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坚持要我们吃了午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告别时,我还是提醒她要看病,她却一直念着,来了一趟,饭没吃一口,你们衣裳单,别着凉。村民们的话又响在我耳旁:“贾老师,好人哩。”这样的好人真不多啊,像一棵灵芝草,静静地藏在深山里。这个20户的小村托了她的福啊!几十年来,有了一个她,全村就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都说教师是蜡烛,她就是这样默默地燃着自己,在这无人知晓的山里,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有删改)1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善于选择意象,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写人叙事是本文的一大特色。B.晋西北神池的条件越艰苦,越能衬托出贾老师执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C.一个“逃”字写出采访者们对环境的极度不适,反衬了贾老师的坚守。D.最后一句“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既回扣了标题,又升华了主旨。12.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13.梁衡曾在文章的题记中写道:“我自惭,我遗憾。我这个记者曾写过许许多多的人,可就是很少写她们。是因为她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结合文本分析如何理解“-14- 她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了”。(6分)第Ⅱ卷(表达题共50分)四、(20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虽无需这样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利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①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②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③白白耗费时间精力④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14- ⑤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⑥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A.②⑥④⑤③①B.⑤③②⑥①④C.⑤③④①②⑥D.②⑥①④③⑤17.写出与下面人物或情节相对应的文学名著名称。(6分)(1)行者血溅鸳鸯楼──(2)阆苑仙葩,美玉无瑕──(3)关云长温酒斩华雄──(4)觉新顺从委曲求全──(5)爱斯梅拉达受绞刑──(6)大战风车──18.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4分)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祝愿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五、作文(3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0分)-1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请根据自己阅读这一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第一段的表述,应该为“使--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B项,“首次出现的标志”理解错误。从原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看,孔子关于“勇”的命题是让“勇”“正式成为”中国道德伦理的内容,并不是“首次出现”。C项,“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以偏概全。原文说“国人论勇,多从心论”“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由此可以推知,选项中“是从‘心’的角度来审视”表述不准确。故选D。2.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分析有误。从全文行文结构及论证过程及“‘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等表述来看,文中的“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并列的关系,文章也没有对此二者进行对比论证。故选B。3.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并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A项,“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强加因果。原文中提到了西方和中华民族都将勇敢和美德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还很早就对美德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但并未表明二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A。4.B(“高祖”是“固止”的宾语,两者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以为”的主语不是“高祖”,而是“刘毅”,“高祖”和“以为”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宰相”是“远出”的主语,不是“自行”的宾语,“宰相”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5.A(“‘左迁’一般是指升官”错误,“左迁”是降职的意思)6.C(“桓玄骑马召见他”错误,原文“骑诏续至”意思是:骑马携诏书的使者相继而至。桓玄没有亲自骑马前往召见)7.(1)高祖任桓修抚军中兵参军时,曾经到谢景仁处商议事情,谢景仁和他谈得很高兴,于是留高祖一起吃饭。(2)义熙五年,高祖认为国内祸乱已经平息,打算向外开拓疆界,将要攻打鲜卑。朝廷议论都认为这不可行。得分点:(1)诣,到;咨,商量;悦,高兴;因,于是。(2)以,认为;宁,平息;弘,扩大、开拓;谓,认为。参考译文:-14- 谢景仁,是陈郡阳夏人,他的名字和高祖刘裕相同,所以称呼他的字。他的祖父谢据,是太傅谢安的二弟。父亲谢允,曾任宣城内史。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起初担任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宠幸的人张法顺,当时权势极大,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拜谒的人,只有谢景仁不去。到了三十岁,(谢景仁)才担任著作佐郎。桓玄诛杀司马元显后,见到了谢景仁,很赏识他,对四周宾客说:“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怎么会不失败呢,竟让谢景仁(这样有才华的人)三十岁才当上著作佐郎。”桓玄任太尉,让谢景仁补任行参军,桓玄府转为大将军府,(谢景仁)仍任参军事。谢景仁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得疲倦。桓玄外出,殷仲文、卞范之等人都骑着马跟在后面,却让谢景仁在辇上陪坐。高祖任桓修抚军中兵参军时,曾经到谢景仁处商议事情,谢景仁和他谈得很高兴,于是留高祖一起吃饭。酒食尚未置办好,而谢景仁被桓玄宣召。桓玄性子急躁,片刻之间,骑马携诏书的使者相继而至。高祖多次请求离开,谢景仁不答应,说:“主上对待我们臣下,应当有一定的法则。我将要和客人一起吃饭,他怎么就不能等待。”竟然安稳地坐着吃饱,然后才应诏前去。高祖对此很感激,常常称赞谢景仁为太傅谢安的孙子。等到平定京邑后,高祖进驻石头城,谢景仁与百官同去拜见高祖,高祖注视着他说:“这是名人之孙啊。”义熙五年,高祖认为国内祸乱已经平息,打算向外开拓疆界,将要攻打鲜卑。朝廷议论都认为这不可行。刘毅当时镇守姑孰,坚决劝阻高祖,他认为“苻坚侵犯边境时,谢太傅尚且不亲自带兵出征。宰相远征,会动摇国家基础。”只有景仁一人说:“明公建立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和人民的心愿,挽救复兴帝统,铲除叛逆不忠的人,虽然往日功劳伟大,然而恩泽刑罚还未使天下信服,应当继续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广泛树立声威大略。鲜卑紧邻我国疆土,屡次侵犯边境,讨伐罪人而抚慰百姓,就在此一举。平定鲜卑之后,养精蓄锐,休整步卒,然后进军洛阳一带,修复先帝园陵寝庙,哪里有坐视敌寇扩张,放纵敌人以致遗留祸患的呢!”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北伐的时候,把谢景仁转升为大司马左司马,(谢景仁)后又迁为吏部尚书。十二年,谢景仁去世,当时四十七岁。下葬之日,高祖亲自吊唁,哭得很悲痛。8.DE【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错误。“当日黄旗王气昏”,“黄旗紫盖”,是帝王气象,“王气”,旧指王朝的运数。“黄旗王气昏”,犹言陈王朝寿终正寝。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E项,“乐观豁达”表述错误。“对芳樽”照应前文的“醉眼”,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无乐观豁达的精神。故选DE。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9.情感:①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②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手法:①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的炼字之妙)②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分析】-14-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手法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手法等。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寓情于景。诗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空存”,如今存留的却只有令人怅望的历史陈迹了。三四两句,继续从空间范围上大笔勾勒。“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一幅境界极其宏阔的画面。“万里江山”“九秋天地”,由此生发而来,都是这宏阔境界的伸展。“来醉眼”,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眺远。“入吟魂”,透露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不吐不快。从诗歌运用的典故可知,本诗为借古讽今之诗。“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结合注释②分析,用典。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怅然”将全诗回荡的低徊沉思的情韵一语点破;“对芳樽”,照应前文的“醉眼”,也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如今的统治者不能吸取前朝的教训,使作者忧虑。10.默写:(1)万类霜天竞自由(2)风萧萧兮易水寒(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信誓旦旦(5)周公吐哺(6)暧暧远人村11.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对环境的极度不适,反衬了贾老师的坚守”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后数第二段“我看看表,已近中午。我想到山后面雪地里司机该等急了,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坚持要我们吃了午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可知,作者运用“逃”字写出了贾老师的热情,并非是要“写出采访者们对环境的极度不适”,而且“反衬了贾老师的坚守”属于刻意拔高。故选C。12.①憨厚的北方农民的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他们的生活舞台。②是贾老师的特殊的教学场所。③是乡村教育的摇篮,也是北方民族的摇篮。④25年来艰苦而温暖的教学坚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1)依据原文第八段“土炕,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晚间又常挤到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可知,热炕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是他们的生活舞台;(2)依据原文“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可知,热炕是贾老师的特殊的教学场所;(3)依据原文第八段“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可知,热炕有文化有精神文明,是乡村教育的摇篮;依据原文第九段“25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可知,热炕是贾老师25年来艰苦而温暖的教学坚守。13.(1)太平凡:朴素无奇,默默无闻的乡村女教师。(2)太伟大:①艰苦之至,却从未放弃。②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语气平静从不张扬显示出伟大。③身患重病但怕耽误教学,不舍得去看病,极其敬业。④二十五年平淡执着执教,全村再也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以个人微薄之力,普及教育,贡献巨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太平凡:依据原文第一段“她的事迹很简单:隐居深山,一豆青灯,几个硕童,一个年轻女子,盘腿坐炕,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可知,贾老师就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她的生活清贫而坚忍。太伟大:(1)依据原文第九段“25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可知,贾老师默默坚守,从未放弃过;(2)依据原文第十三段“别人不愿来,她却舍不得走。事情总得有人干,是苦是亏总得有人吃。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平静而自然”可知,贾老师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语气平静从不张扬显示出伟大;(3-14- )依据原文第十五段“好甚哩,六年前检查说是肝炎。进城打了个方,回来连吃了四十服,就再没去看。离不得,一进城少说也得七天,谁代课呢?山里人,身子能扛呢”可知,贾老师身患重病但怕耽误教学,不舍得去看病,非常敬业;(4)依据原文最后一段“这个20户的小村托了她的福;啊!几十年来,有了一个她,全村就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都说教师是蜡烛,她就是这样默默地燃着自己,在这无人知晓的山里,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可知,二十五年默默奉献,全村再也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以个人微薄之力,普及教育,贡献巨大。14.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A项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用来修饰“自然美景”很明显是错误的。B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C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不符合“多年未见的战友”的人物关系。D项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B【解析】A项,“创业大街同步启动”主谓搭配不当。C项暗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实时性”,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新媒体”。D项“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去掉“受”或“下”。【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16.B【解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⑤③②衔接紧密说为什么理性选择,⑥①④说如何阅读,两组不能分开,因此选B。17.(1)《水浒传》(2)《红楼梦》(3)《三国演义》(4)《家》(5)《巴黎圣母院》(6)《堂吉诃德》18.长大后,年是一张份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年老了,年是一种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缕翘首以盼的渴望,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同时要考虑话题的积极意义,借代修辞手法一定要用。-14-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准确把握“年”的象征义和它所包含的文化、情感因素。写作上可以借鉴余光中的《乡愁》。注意变和不变处。四字短语一定要对应,词性也要照应好,比如数量词处,名词意象处,字数也尽量符合。同时还要注意所给的前语境,即时间变化性。【点睛】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19.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高足”改为“弟子”③“垂念”改为“感念”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得体,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20.略。-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6 09:39:35 页数:14
价格:¥4 大小:81.1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