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www.ks5u.com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模拟检测试题高三语文2019.12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批评的本质是一种善意的关怀,是为了帮助对方________进步,是为了让彼此能和谐相处而做出的真诚表达。虽然________,但是因此伤了和气,未免________。要想掌握“善意提醒”的批评智慧,不妨学着把批评的话拐个弯来说。A.改善忠言逆耳利于行得不偿失B.改变恶语伤人六月寒因小失大C.改变忠言逆耳利于行因小失大D.改善恶语伤人六月寒得不偿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组,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变:事物相对产生差别;改换,更动。根据语境帮助对方“改善”。第二组,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恶语伤人六月寒:用恶毒的言语中伤别人,使人倍感寒心。根据“虽然”,填入“忠言逆耳利于行”。第三组,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根据语境“但是因此伤了和气,未免”,填入“得不偿失”。-29- 故选A。【点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诞生之时并没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声势。________。明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还把她列入“旁流”,至清末王闿运就称之为“大家”,闻一多更称之为顶峰上的顶峰,诗中的诗。①除了作为一首乐府诗,她幸而得以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而留传后世外,②但“天生丽质难自弃”,《春江花月夜》最终要放射出其夺目的光彩,升腾为一轮皎然独照的明月。③我们在诸多选本里看不到她的倩影。④相反,在唐初至明初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她倒像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人。⑤人们渐渐感受到了她的不可迫视的光芒。⑥她同她主人的名字一样,长期沉默在冷清的书角里。A.①③⑥④②⑤B.④①⑥③②C.④①③⑥②⑤D.①③④⑥②⑤【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文段中心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最初不被世人认识时的情况。横线前“并没有……”,接④,相反的情况;①除了一首乐府诗,我们再也找不到和她有关的信息③;诗和诗人一样不被人识⑥;但是《春江花月夜》的光芒势不可挡②,最终走到了人前⑤。故选C。-29- 【点睛】解答时首先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要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准确地找出提示或暗示的词句;还要要根据短语句子结构的一致性、对称性分析。3.下列古诗词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②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④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⑤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⑤②③C.①④⑤②③D.④①②⑤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选自李商隐《观灯乐行》,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可知是元宵节。②“盂兰”,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③“菊花须插满头”对应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④“拜新年”,可知是春节。⑤“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的民间习俗。可知,依次是:①元宵节;②中元节;③重阳节;④春节;⑤端午节。故选B。【点睛】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29-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不带实用目的。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平时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如果能摆脱这样的羁绊,适当把自己放在实际生活之外,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丢开寻常看事物的方法”,换一个视角看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素来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A.美感起源于直觉,不带任何实用目的。B.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C.我们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眼光看待事物。D.摆脱实用和功利眼光会发现不寻常的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D项,此题注意抓住条件“如果能摆脱这样的羁绊,适当把自己放在实际生活之外”,得出结果“素来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概括可知摆脱实用和功利眼光会发现不寻常的美。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整体感知语段,把握其主旨,然后通过梳理段内层次,区分信息主次,再提取主要信息,加以整合,构成题干所要求的答案。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聊斋志异序高珩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淑-29- 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荀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愿。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膠。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妖邪不宜黜乎黜:消除、排斥B.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淑:善良、美好C.而陟降而在帝左右陟:晋升、进用D.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辞:推辞、拒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诺皋》、《夷坚》等言怪志异的作品也是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的。B.作者认为要做一个“解人”,全面地理解圣人的话,而不是死抠字眼。C.作者对一些“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提倡人人要做一个“解人”。D.作者希望读书人读《聊斋志异》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沉溺于鬼怪之玄谈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2)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8.文中提到的“解人”、“拘墟之士”和“痴人”对怪异分别是怎样的态度?【答案】5.B6.C-29- 7.(1)如果不是通达之人,那么即使每天说着孔子常说的话,却都能借此产生邪恶之念。(2)怪异之事,世间的确存在,可是竟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在人世间构筑起虚幻之境,难道不是受到《齐谐》志怪的影响吗?8.“解人”:公正而包容的态度。“拘墟之士”:排斥的态度。“痴人”:沉迷的态度。【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句意为:难道不应废黜妖邪吗。黜:消除、排斥。加点字解释正确。B项,句意为:以人伦大道济世的。淑:使……清湛。加点字解释错误。C项,句意:至于说先王之神在天,无时不在上帝左右。陟:晋升、进用。加点字解释正确。D项,句意为:我又怎么会推辞做志怪的鲁仲连呢?辞:推辞、拒绝。加点字解释正确。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作者观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C项,“……全面否定”错误,文章第二段开头提到“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可见作者未将“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原文认为他们的意见“未尝不近于正也”。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1)中“非其人”,不是通达的人;“常言”,常说的话;“慝”,奸邪、邪恶。(2)中“固”,本来;“驰想天外”,异想天开;“幻迹人区”,在人间构建虚幻之境;“滥觞”,波及、影响。【8题详解】-29- 此题考查把握人物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本题,“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解人是公正而包容的态度;“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可知拘墟之士是排斥的态度;“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可知痴人是沉迷的态度。【点睛】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说记录的是怪异奇事,就是申明记事不同寻常。孔子说过君子求大同存小异的话。何出此言呢?它的意义就很广很大了。孔子语录虽多讲人情世理,但是我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六经的内容及诸圣的主张,都可以用一个道理贯穿,那就是异常事物客观存在是合乎道义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个人只要知道内心存仁,行事循义,约束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那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了。至于说先王之神在天,无时不在上帝左右,子孙蒙其福泽君临天下,感应风雨雷电的事,就和巫师庙祝的说法差不多了。夏禹建立夏朝,用天下九牧贡献之铜铸造了九鼎,镌刻上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禽异兽。《山海经》一书因此流传千古以至今天,这难道也是上古圣人偏好谈论怪异之事吗?要读天下的奇书,就要明了天下的大道理。以人伦大道济世的,就要依靠木铎教化引导,上天就把孔子当作了木铎。由于天下有善解人意的人,就是讲了孔子不谈的那些怪异之事,也都可以用来弥补朝廷功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记录神怪的《诺皋》、《夷坚记》等与六经有同样的教化效果。如果不是通达之人,就是每天说着孔子常说的话,都完全有可能借此产生邪恶之念。-29- 那些死板拘泥的人也有不少疑问,他们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有人说了,报应示警可以,难道不应废黜妖邪吗?回答说:应该这样。可是天地之大无所不有,古今已发生巨变,舟船不能搁浅。人世间不全是正人君子,难道阴曹地府里都是好人吗?况且世风如同江河日下,人和鬼越来越相似,不可能在幽冥之中是圣贤的世界和三代治世的美好,有这样的道理吗?又有人说:怪异之事,世间的确存在,可是竟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在人世间构筑起虚幻之境。这不是延续《齐谐》志怪的套路吗?回答说:是的。可是司马迁写《史记》列传不忘写风趣的滑稽列传;将真理寓于戏言故事之中,是庄子开了先河。况且二十一史都记录的是实情吗?有仙人之议的是李膺与郭太,本来就有遗憾很久了!有突然冒出的创作灵感,笔墨又可弥补自然的不足,不仅仅是妙笔生花,且更似炼石补天。美狐义鬼中不逊正人君子,普遍降福于人,就是人中才德双全的大贤士,恐怕也会有羞愧不如的地方!好在善解之人不为成法所缚,不会去死抠字眼,这也就可以了。我希望天下的读书人,阅读这奇妙的文章,须调动所有智慧,眼光深远,就能扫除所有障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并能洞知圣人对一些事或言之成理,或绝少谈及,或缄默不语。那样,六经之义,自然之理,诸圣主张就全部贯通了。奇异相同的,忘掉它的奇异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样,痴呆之人用情苦深,一接触就会沉溺不能自拔。看到一个字就魂飞天外,如月的心性浮现出精灵,穿越飘渺如梦的三生,牡丹亭下依依相惜,檀板一敲飘忽而至,驱邪的桃木帚也难以赶走。你打算做精怪中的曹丘生,我又怎么会推辞做志怪的鲁仲连呢?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写此篇。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①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②朝来散紫宸③。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注】①泥:阻滞,缠绕。②鸣玉: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声,指出仕在朝。③紫宸:宫殿。9.本诗中间两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9.自己容颜“独老”与他人节日“相亲”对比,表现愁苦之深;此时清冷登高与旧时得志出仕对比,表现境遇之悲。10.“路迷”照应首句“长为客”,“心折”照应“穷愁”;直抒胸臆,“路迷”一语双关,通过描写此时客居漂泊的愁苦,表达了人生失路的迷茫无奈,更流露出对重归朝廷的期盼。【解析】【9题详解】-29-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力。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本诗翻译: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10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冬至》首联和颔联写眼前之景,言诗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由冬至而回忆起长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诗由诗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联想到朝廷,集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9-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4)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6)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7)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8)隔靴搔痒说何益,_________________。(郑燮《自叙书画心诀》)【答案】(1).渺沧海之一粟(2).钩心斗角(3).夙兴夜寐(4).百步九折萦岩峦(5).扈江离与辟芷兮(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7).既往不咎(8).入木三分骂亦精【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渺”“沧”“粟”“钩”“寐”“扈”“辟芷”“坳”“咎”的书写。【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29-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29-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节选自《虚土》)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虛幻”等词语。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D.虚土庄人的大名不正经,即使像冯七、王五、刘二这样有头面的人物也只是用姓氏加排行的小名胡乱地活了一辈子。13.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虚土村”村民的生存状态。14.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小说如何体现“散文化小说”特点?请结合内容探究【答案】12.D13.①物质贫乏;②因循守旧;③狭隘自私;④混沌漠然14.①情节舒缓,没有很强的故事性,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②抒情味浓,夹以较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者的抒情;③主要人物不突出,笔墨没有聚焦于主要人物,人物特征不鲜明;④形散神不散,围绕生死主题,记叙的同时夹杂大量抒情、议论。【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此类题型,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间,找到答题区间,再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看选项内容是否与原文意思相符合,或者看选项内容能否从推断出来。D项,“虚土庄人的大名不正经”错误,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大名不正经。故选D。-29- 【1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本题,根据原文“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因为穷所以起名“冯得财”“冯富贵”;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因循守旧的心理;根据“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冯三大名冯得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响亮的叫起过,可知村民混沌漠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的能力。散文化小说是作家在淡化了情节、人物和背景这三个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后,将散文抒情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笔法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其文体特征有以下几点:淡化情节;虚化人物;营造意境;突出情调。此题从淡化情节、虚化人物、营造意境及抒情性味浓等方面进行分析。淡化情节结构,全文只有“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片段,没有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并不鲜明,冯三没有明显的人物性格特点;“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反映了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大家互不叫大名,只叫小名。本文是一篇小说,却符合散文的特点,全文围绕“生老病死”这一主题,表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文中大量抒情、议论的句子,如“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等,更增强了小说的抒情色彩。【点睛】“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29-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艺术家的“扁舟”情结朱良志自由,是中国艺术永恒的企望。范蠡是春秋时吴越之争的重要人物,他位高权重,富甲天下,所谓陶朱猗顿之富的“陶朱”说的就是他。他感受到鸟尽弓藏的人世逻辑,在最辉煌的时候,突然离开官场,抛弃财富,泛舟五湖,被后人看成与黄石公、鬼谷子一样具有大智慧的人。为什么?在我看来,其中所褒扬的就是一种人格精神,一种不为功名羁锁、从容自在游荡的境界。驾一叶扁舟,在水中自在漂游,从容东西,没有滞碍,没有拘牵。这一境界走进李白的狂想中,落入杜甫的梦境里,也注入张丞相的企望中。倪云林《题元璞上人壁》诗云:“萧条江上寺,迢递白云横。坐待僧久,时间落叶声。鸱夷怀往事,张翰有余情。独棹扁舟去,门前潮未生。”也是此意。扁舟一叶五湖游,化为元代艺术家的“渔父”之情。元代散曲圣手白朴有《沉醉东风·渔鸥。傲杀范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他推崇的就是渔父的自由情怀点秋江白鹭沙夫》,其云:“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而吴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画渔父图最多的画家。他有一幅《洞庭渔隐图》,作于1341年,上题有《渔父》词一首:“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图写太湖岸边景色。画依左侧构图,右侧空阔一片,起手处为数古松,向上画茫茫的江面,一小舟,泛泛江上,若隐若现远处山峦起伏,坡势作披麻皴,线条婉转,与挺直的松干形成对比。水面如琉璃,突出静绝尘氛的气象。他要做浩荡乾坤一浮鸥,在辽阔的天际自由地翱翔。至元二年(1336)秋八月,他作有四幅《渔父图》。如其中的一幅,题诗道:“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写一隐士在山间平溪泛舟垂钓,隐士戴着斗笠,盘腿而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突出其适意的情怀。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这里是他的天地,是他心路最适宜展开的空间。-29- 吴镇们似乎并不在隐逸,他们的意思往往并不是逃避,不是胆怯,甚至有的人也并不是世海的失意者,渔父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吟诵,说到底表现的是性灵自由的讴歌。他们的讴歌,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隐逸本身。他们像海鸥在海天中自由地翱翔,获得了自己主宰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驾着自己的人生航船,走向自己愿意去的地方,而不是被强迫搭上别人的大船,带向恐怖的旅程。正所谓:“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曲院风荷》,有删改)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蠡被推崇不在于他的财富,更在于他能够认清人世逻辑,具有挣脱功名枷锁的大智慧。B.“扁舟”作为文化意象与“渔父”相关,表达出古代士子对天地间释放心灵的强烈期盼。C.吴镇一类人以作画题诗表明心迹,寄托隐逸情怀,实质上也体现了他们对时局的逃避。D.中国艺术家的“扁舟”情结是一种抒发自由怀抱的精神追求,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以“自由”二字摆明立场,开门见山,首段对全段议论有引领作用。B.文章多处使用例证法,涉及到政治人物和艺术家,例说艺术家的篇幅更多,扣紧文题。C.“扁舟”作为重要的文化意象在本文中多次出现,引人思考,也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D.文章以引用的方式收结,对古代文人的宦海生涯寄托同情之意,文采斐然,意味深长。17.“扁舟情结”主要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15.C16.D17.(1)不为功名羁锁(2)回归天地自然。(3)对生命的自由主宰。【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实质上也体现了他们对时局的逃避”错误,与原文“他们的意思往往并不是逃避,不是胆怯”说法相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古代文人的宦海生涯寄托同情之意”错误,说法没有依据。-29- 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根据第二段“在我看来,其中所褒扬的就是一种人格精神,一种不为功名羁锁、从容自在游荡的境界”可知,扁舟情结就是不为功名羁锁;第三段“驾一叶扁舟,在水中自在漂游,从容东西,没有滞碍,没有拘牵”可知,扁舟情结是回归天地自然;“他要做浩荡乾坤一浮鸥,在辽阔的天际自由地翱翔”,倒数第二段“说到底表现的是性灵自由的讴歌。他们的讴歌,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隐逸本身”“他们像海鸥在海天中自由地翱翔,获得了自己主宰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驾着自己的人生航船,走向自己愿意去的地方,而不是被强迫搭上别人的大船,带向恐怖的旅程”,扁舟情结是对生命的自由主宰。【点睛】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题,要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燃料电池的“春天”即将来临刘健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替代传统发电厂的一种最佳选择,它使用的电化学方法,比现有的基于燃烧的发电机发电效率更高。但燃料电池的降解速度往往太快,成本的增加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正比关系。日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对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取得了新的突破。“燃料电池是一项具有潜在的颠覆性能力的技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该研究负责人戴恩·摩根表示,“退化问题一直是阻止其进入消费者市场的一个主要障碍。”他和他的合作者最近在《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些设备必须在极高的温度下工作一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需在大于1500华氏度才能发生燃料电池是将氧气与外部燃料源结合,这与火灾中发生的热和光的转化过程类似。然而,燃料电池是在没有燃烧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化学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燃料电池可以比燃烧能量产生效率更高的原因。-29- 然而,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电池有几分相似,同样由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之间由一种运输离子的电解质材料隔开。其中一个电极将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成单个的原子,然后这些可以运输的原子与燃料结合。重要的是,氧气的分解释放了电子,这些电子可以作为电流通过电路为家庭或设备提供电能。这种氧分解反应发生在一个叫做正极的部件上。但氧气化学稳定性强,不容易被分解,因此,在低温条件下,用相容的材料高效地驱动化学反应的挑战性是一直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为了使氧进入正极,气体分子必须分裂成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必须与一个叫做空位的结构相遇,这是材料表面允许氧气进入的一个小的分子间隙。理解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因为它发生在正极的顶层原子层,其化学性质可能与材料的主体大不相同。“测量这两层的化学组成和空位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摩根说,这就是他和同事们转向计算机模拟的原因。作为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他们将密度泛函理论和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从原子水平深入了解发生在正极顶部两层的反应。研究小组断定,在被研究的材料中,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他们意识到,氧原子在表面找到并进入空位的过程是限制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因此,具有更多空位的材料可能会使燃料电池的效率大大提高研究人员专注于一种特殊的材料,即用于许多普通燃料电池阴极的模型化合物,称为钴酸镧锶。他们计划不久将分析范围扩大到其他材料。该发现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燃料电池。与环境交换氧气的材料包括许多应用,例如,水的分解、二氧化碳的减少、气体的分离及被称为忆阻器的电子元件等(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5.27)18.下列关于“燃料电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电化学方法,其降解速度非常快,成本越高,而效率可能会越低。B.“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主要原因,因为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需在大于1500华氏度才能发生。C.燃料电池和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两个电极组成,并用一种电解质材料隔开。D.戴恩·摩根认为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颠覆性能力的技术,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却有障碍。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替代传统发电厂是好的选择,因为燃料电池使用的是电化学方法,发电效率更高。-29- B.摩根认为测量这两层的化学组成和空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和同事们用计算机模拟,所以成了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C.研究小组认为,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氧原子在表面找到并进入空位的过程才是限制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D.因为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这让低温条件下用相容的材料高效地驱动化学反应具有挑战性。20.结合全文,你认为阻止燃料电池进入市场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简要概括。【答案】18.C19.A20.①成本方面;②技术障碍方面;③材料限制(要求)方面。【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差别。A项,“其降解速度非常快,成本越高,而效率可能会越低”错误,原文说“但燃料电池的降解速度往往太快,成本的增加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正比关系”,可知不是正比。B项,“‘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主要原因”错误,“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以偏概全。D项,“戴恩·摩根认为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颠覆性能力的技术”错误,原文说燃料电池是一项具有“潜在的”颠覆性能力的技术,未然当做已然。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因此他和同事们用计算机模拟,所以成了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错误,“用计算机模拟”和成了“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没有因果关系,无中生有。C项,“研究小组认为,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错误,“在被研究的材料中”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以偏概全。-29- D项,“因为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这……”错误,“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以偏概全。故选A。【20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信息、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本题,要求概括阻止燃料电池进入市场的原因,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替代传统发电厂的一种最佳选择,它使用的电化学方法,比现有的基于燃烧的发电机发电效率更高。但燃料电池的降解速度往往太快,成本的增加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正比关系”,可知成本是一方面;由“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测量这两层的化学组成和空位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可知技术是一方面;由“他们意识到,氧原子在表面找到并进入空位的过程是限制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因此,具有更多空位的材料可能会使燃料电池的效率大大提高”,可知材料限制是一方面。【点睛】解答筛选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并为之努力奋斗终身。【答案】【例文】坚定信仰,获取奋斗力量威廉·詹姆斯曾说:“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的力量之一,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小巴特勒也说:“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心中的信仰和信念,当前很多共产党人认为信仰只停留在烽烟四起、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而如今在生活稳定得和平年代,信仰并不十分重要。其实不然,处在改革攻坚期的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更应在心中牢牢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来获取奋斗的力量。-29- 坚定信仰能够净化我们的精神。刘云山曾强调:不少党员干部出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理想信念的考试不合格。这说明,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尤为紧要,坚定理想信念的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理想信念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树立牢靠的信念,心中拥有对党的信仰能够对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起到净化作用,才能在思想上不动摇,践行党的方针和理念。坚定信仰能够引领前行的方向。只有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才能真正“坐直”“走正”。共产党员沈浩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带领当地村民走向致富道路,而某些高级别领导干部难挡财富诱惑受贿被组织调查。同样为共产党员,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表明只有心中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不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影响,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为国家和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力量。坚定信仰能够获取奋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尚未结束”。随着“四个全面”布局的不断践行和深化,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为此一部分的党员在心里上出现了放松和懈怠的情况,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成果来之不易,不能“吃老本”和“歇歇脚”,在这改革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共产党员更要在心中树立伟大的信仰和理想,不断的坚定自己的信念,在信仰中获得前行和奋斗的力量,推动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实现梦想。信仰就像晨星,可能我们不能触摸到它,但它就如海上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路,因此,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必须要在心目中树立和坚定自身的信仰,才能确保自身精神、方向的正确,从中获取奋斗前行的力量,早日实现复兴的中国梦想。【解析】【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材料就一句话,“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并为之努力奋斗终身”,信仰是什么,信仰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是目标,是理想,是为之奋斗的动力,是源泉,是未来。【立意】为信仰而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仰是奋斗的源泉等等。【结构】题目切题,《坚定信仰-29- 获取奋斗力量》,第一段引用名言,说明现在更需要信仰。第二段围绕“坚定信仰能够净化我们的精神”论述;第三段“坚定信仰能够引领前行的方向”;第四段“坚定信仰能够获取奋斗的力量”,都围绕信仰的作用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强调“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必须要在心目中树立和坚定自身的信仰,才能确保自身精神、方向的正确,从中获取奋斗前行的力量,早日实现复兴的中国梦想”。【素材】1.沐浴信仰之光,让我们在“赶考”逆境险途中不畏牺牲。一个人有了信仰,可以抛弃一切私欲,包括牺牲自己。正如作为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方志敏,因为始终心向共产主义并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即使面对死亡,仍然义无反顾;同样,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模范先锋,瞿永安们因为明确自己信仰中应有的职责担当并忠于使命,即使家门满地瓦砾、即使亲人天人永隔、即使救灾之路坎坷多险,他们仍然投入抗灾一线,将泪水化为汗水。他们对信仰的笃诚,让他们在事业的奋斗旅途上,从未有过迟疑与犹豫,有的是更多的昂扬之气。可见,信仰带给我们的是奋斗的勇气与执着。2.感受信仰之力,让我们在利益诱惑前不畏浮云遮望眼。金钱利益、人格尊严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的青年人希望找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我们的干部盼望“权高位重责任轻”的岗位;我们的公众甚至期待“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女一大堆”的生活……的确,我们在被各种利益所吸引。其中,但凡在利益诱惑面前身陷囹圄的,无不是信仰的缺失者、对信仰之力的怀疑者。因为,他们相信学术等于权术、潜规则大于规则。所以,唯有相信信仰的力量,方能让奋斗之路充满浩然之气。3.坚守信仰之魂,让我们在改革转型期不畏困难与挫折。信仰不是掩耳盗铃式的心灵鸡汤,更不是脱离实际的白日空想,而是对事实的清醒、对真理的坚持。当前,我们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攻坚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后有来着”,但一定是“前无古人”。越是攻坚期本就越是矛盾的多发期,可社会中就是有一种唱衰改革、质疑道路、抨击制度的声音。而这正是因为他们对国情、社情、民情不了解,不实事求是的分析改革实情,缺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只有真正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为改革汇聚积极向上的奋斗之力。【点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阐释类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加题2019.12-29- 一、(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虽然,学问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贯通也。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爱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节选自《<马氏文通>序》)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23.文中“刘氏”指的是_________,他编写的《_________》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24.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清代马建忠编写《马氏文通》这本书的意图。【答案】22.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23.(1).刘勰(2).文心雕龙24.不同意人们关于文学不可以传授与接受的传统观点;希望建立有关文学可以传授与接受的共识;发人之未所发,言人之未所言,为后人学习研究文学做先导。【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9- 本句句意为“可以传授和接受的是规则方法,那些不能传授和接受的是内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思维。不过,即便那些可以传授和接受的规则,往深里探求就不能传授和接受了,而刘勰所阐述的文心说,苏辙所阐述的文气说”。“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句式相对,中间断开,之后断开“其”在后;“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而”表转折,之前断开;“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句式一致,之间断开,之后断开。故断句为: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2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作者不同意,“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根据“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可知,作者有一家之言,希望建立有关文学可以传授与接受的共识。先理解文意,再换成自己的话表述。【点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参考译文:-29- 虽然这样,(可是)做学问的事情,可以传授和接受的是规则方法,那些不能传授和接受的是内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思维。不过,即便那些可以传授和接受的规则,往深里探求就不能传授和接受了,而刘勰所阐述的文心说,苏辙所阐述的文气说,终究是不能一下子就能通晓的。我只是奇怪自古以来,都认为文学有不可传授和接受的内容存在,并且那些认为可以传授与接受的人没有共识,于是(我)积聚十多年的辛勤探求与探讨写成这本书;(我)将探求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没有人研究的(文学)奥秘,开启那些封存已久的文学宝库,给后人做一个先导。(我提出的观点)难免还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有志同道合的人细心领悟,随时增补订正,让这本书更加完美齐备。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当即召集群臣也自立为帝,并封刘禅为太子,自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家》中,琴追求男女平等,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民的学校去学习。虽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她与觉民大胆恋爱,努力追求婚姻自由。C.《边城》中,作者通过细腻刻画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D.《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弟弟自杀后,老葛朗台为了霸占弟弟的财产,派格拉桑到巴黎办理弟弟破产的相关事宜,格拉桑欣然前往。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是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是两条副线,三条线既互相联系,又彼此衬托。【答案】A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A项,“刘备当即召集群臣也自立为帝”错误,刘备不愿自立为帝,是孔明设计完成。D项,“老葛朗台为了霸占弟弟的财产”错误,老葛朗台的弟弟自杀后只留下巨额债务,老葛朗台处理弟弟破产事宜是为了给自己白捞一个有情有义的兄长的好名声。故选AD。【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26.简答题(1)《红楼梦》“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宝玉入学时袭人、贾政的言行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二人怎样不同的身份和想法?-29- (2)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请以《药》中的夏瑜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为例谈谈他们是怎样“起来”呐喊,希望毁坏这铁屋的。【答案】(1)袭人嘱咐宝玉勤勉学习,保重身体,表明对宝玉的关切,体现了她仆人的身份;贾政极尽所能地讽刺、训斥宝玉,并询问跟他的是谁,体现了对宝玉不能在仕途上光耀门楣的不满,体现出他严父的身份。(2)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理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狂人拒绝吃人并劝说亲人不要再吃人,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贾政和袭人,首先这两人都是十分遵从当时的世俗礼教的,他们都是希望贾宝玉可以向当时的功名之路走,“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袭人是仆人,所以多生活关切。“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贾政是父亲,极尽所能地讽刺、训斥宝玉。(2-29-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夏瑜是革命者的形象。《药》里的夏瑜最为典型,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理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我们的文化媒体,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什么榜来。排行榜的影响力,在于提升某种文化样式的关注度,也能助推一些功有所成的专业人士成为业界内外注目的焦点。一个作家在作家榜、文学榜上入围,应该代表社会共同的文化评价,证实其公认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也使他们的优秀之作对文学大众产生更强吸引力,为读者提供文学审美选择的参照,若再能反哺创作,实现文学创作和阅读消费的良性互动,则堪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如今名目繁多的文化、文学、作家排行榜,却有越来越远离初衷之嫌,评好作品、好读物和好作家,在缺乏公信力、理性态度和大众监督的疯狂刷票行为下,演变成了拉票榜,刷票获得的人气,仿佛也能为作家和作品镀金,从而让文学的大众评选愈发带上已颇为泛滥的娱乐化、商业化和消费化色彩。文化评选的投票原则和公平精神应该被郑重对待,其公信力和大众影响力更应建立在真实的口碑和人气基础上。所谓“投票场上彩旗飘,男女老少老少来投票,你一票,我一票,投给偶像二十票”,这种流量“打”“投”榜、做数据的“饭圈”行为充斥其间,因“刷票”导致粉丝互掐“混战”,混杂相当程度的炒作、非理性、虚假性现象,整体上充满浮躁、喧嚣之气,是让人颇为失望和看不懂的。刷榜闹剧,似乎佐证了文学、作家在娱乐化浪潮中的尴尬境遇,也映照出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静读、求索、疑问和交流,变得趋向于娱乐化、功利化、工具化、消费化,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越发遭到淡化、解构、消泯而文学圈与娱乐圈的界限也越发模糊。此间,一些作家的“身份”和娱乐偶像明星也越发相似为了像蒸汽的馒头一样弄热自己,一些作家借鉴娱乐圈手法加入了炒作自己、制造热点、刷流量、博眼球的大潮。带节奏只奔名利而去,与文学的真诚精神、文化信誉度南辕北辙。(节选自许民彤《文学排行榜缘何变成“娱乐狂欢?”》),有删改)27.作家排行榜或文学排行榜有哪些积极的意义?28.哪些因素导致文学的大众评选带上娱乐化、商业化和消费化色彩?请简要概括。2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文学、作家在娱乐化浪潮中的尴尬境遇。【答案】27.-29- ①提升了作家或作品的关注度,证实其公认的文学地位;②使优秀作品更具吸引力,为读者提供选择的参照;③反哺创作,实现文学创作和阅读消费的良性互动。28.①未郑重对待文化评选的投票原则和公平精神;②缺乏公信力、理性态度和大众监督的疯狂刷票行为;③刷票获得的人气也能为作家和作品镀金。29.①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娱乐化、功利化、工具化、消费化;②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遭到淡化、解构、消泯;③文学圈和娱乐圈的界限模糊,失却了文学的真诚精神、文化信誉度。【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根据文章第一段“排行榜的影响力,在于提升某种文化样式的关注度,也能助推一些功有所成的专业人士成为业界内外注目的焦点”“一个作家在作家榜、文学榜上入围,应该代表社会共同的文化评价,证实其公认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可知,排行榜提升了作家或作品的关注度,证实其公认的文学地位;“也使他们的优秀之作对文学大众产生更强吸引力,为读者提供文学审美选择的参照”,可知,排行榜使优秀作品更具吸引力,为读者提供选择的参照;“若再能反哺创作,实现文学创作和阅读消费的良性互动,则堪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知,排行榜可以反哺创作,实现文学创作和阅读消费的良性互动。【2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根据原文第二段“文化评选的投票原则和公平精神应该被郑重对待”,可知未郑重对待文化评选的投票原则和公平精神;“其公信力和大众影响力更应建立在真实的口碑和人气基础上”,使之缺乏公信力、理性态度和大众监督的疯狂刷票行为;“投票场上彩旗飘,男女老少老少来投票,你一票,我一票,投给偶像二十票”“刷票”刷票获得的人气也能为作家和作品镀金。【29题详解】-29-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根据文章第三段“刷榜闹剧,似乎佐证了文学、作家在娱乐化浪潮中的尴尬境遇,也映照出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静读、求索、疑问和交流,变得趋向于娱乐化、功利化、工具化、消费化”,可知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娱乐化、功利化、工具化、消费化;“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越发遭到淡化、解构、消泯而文学圈与娱乐圈的界限也越发模糊”“一些作家借鉴娱乐圈手法加入了炒作自己、制造热点、刷流量、博眼球的大潮。带节奏只奔名利而去,与文学的真诚精神、文化信誉度南辕北辙”,可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遭到淡化、解构、消泯,文学圈和娱乐圈的界限模糊,失却了文学的真诚精神、文化信誉度。【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29- -2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5 22:53:30 页数:29
价格:¥5 大小:148.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