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连云港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离开了这个现实的审视来谈美学,将是一种逃避与怯懦。迄至今日,从形态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一种艺术理论,特别是艺术社会学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讲现实主义,论哥德,评拉萨尔的悲剧,评论《城市姑娘》《巴黎的秘密》,提及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等,主要都是讲的艺术问题。到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论托尔斯泰的著名论文,到毛泽东,仍然如此,并不断发展。即使是卢卡契非常重视美学特征,也仍然是从文艺与社会关系这个基础来立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论有个一贯的基本特色,就是以艺术的社会效应作为核心或主题。这社会效应,又经常是与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批判精神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衡量、估计和评论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无产阶级艺术起革命的作用,强调艺术对社会的效应、功能、作用、意义。直到现在,我们说艺术是上层建筑,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艺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等等,都仍是围绕着艺术对社会的效应关系讲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一种讲艺术与社会的功利关系的理论,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西方近现代美学主要是从心理上讲艺术,他们常常强调艺术的非社会功利性的审美特征。像很出名的布洛的"距离说",便是要求审美要保持超功利的心理距离。这一理论现在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有趣的是,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也曾提出一个"距离说"。他的"距离说",恰恰与布洛相反,他认为尽管艺术是艺术,不能从外面强加什么东西在上面,但我们在艺术欣赏时却决不能陶醉在审美里面,钻进象牙之塔,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因而他的"距离说",恰恰是强调必须与纯粹审美的欣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实际也是要艺术为现实服务,要求用批判的眼光来观赏和对待过去的艺术和创造新的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艺术。可见,这两种"距离说",各自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超社会功利性的审美心理特征,一个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的密切联系,或者说是强调除审美外,艺术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到毛泽东提出文艺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这样两个标准,便以突出的对立形式把这一观点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这也正是马、恩强调艺术反映现实、服务于现实,和列宁提出的艺术的党性原则的进一步的发展,它甚至还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关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等论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化了这些思想,而且还加上了中国自己的传统。中国除了"文以载道"这一古老的传统外,中国的新文艺,从五四时代起,也经常是与社会斗争、革命要求以至革命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常常是直接地为现实生活以至为革命斗争服务的。在那个血肉横飞、战斗激烈的时代和氛围里,你也决不会整天唱《教我如何不想她》之类的歌曲,演《哈姆雷特》之类的戏剧,尽管它们艺术水平如何高如何美;而更多是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演《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尽管在艺术上可能粗糙。所以,从理论传统和实践传统看,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特框是有其时代历史的原因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在艺术———美学领域中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习惯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摘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美学变化呼应着时代大潮,与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正如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可以明确区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异也明确可感。其中前一阶段,基本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反复摸索出来的"人民美学"范式。这个范式,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它在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的同时,更要求"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因此,"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范式一度走向了极端,削弱了现实主义的灵魂"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恢复了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描写,但也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文艺和知识界一度出现过"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的极端之论。但值得强调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批,如《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佳作。它们将镜头对准了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表现的重心也从都市日常生活和儿女情长转移到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扭转了塑造都市规丽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跨过鸭绿江》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山海情》的扶贫干部们虽然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但同样有着必胜的信心,《觉醒年代》表现中共建党的初心时刻,充满革命激情和"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的必胜信念。这批作品在新时代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背景下,展示出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共和国美学"。(摘自刘海波《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与"人民美学"的回归》,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批判精神,可以用来估计、衡量、评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效应。 B.葛兰西认为,在艺术欣赏时要和社会功利保持一定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C.自五四时代起,中国的新文艺常常直接地体现出艺术反映现实、服务于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点。D.美学的变化与共和国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的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社会效应,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B.通过对比布洛和葛兰西的"距离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美学"与布洛的观点更为契合。C.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人们会更多表演《白毛女》而不是表演《哈姆雷特》《樱桃园》之类的戏剧。D.建党百年之际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既符合葛兰西"距离说",又符合马克主义美学理论。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符合布洛提出的"距离说"的一项是(3分)A.王尔德说,艺术除了表现自己以外,从不表现任何其他东西。B.梁实秋在战乱年代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左右,专注于人生的体味。C.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要见出事物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D.文学研究会主张,一是为人生而艺术,二是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4.试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新时代"共和国美学"的特征。(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他们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 有时候它迷失了那气味。但是它总会重新嗅到,或者就嗅到那么一点儿,它就飞快地使劲跟上。它是条很大的灰绩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它的上下颚。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它长得和剑鱼一般,除了它那张正紧闭着的大嘴,它眼下就在水面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脊鳍像刀子般划破水面,一点也不抖动。在这紧闭着的双唇里面,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着。它们和大多数鲨鱼的不同,不是一般的金字塔形的。它们像爪子般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它们几乎跟这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边都有刀片般锋利的切口。这种鱼生就拿海里所有的鱼当食料,它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壮健,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它闻到了这新鲜的血腥气,此刻正加快了速度,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老人看见它在游来,看出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了鱼叉,系紧了绳子,一面注视着鲨鱼向前游来。绳子短了,缺了他割下用来绑鱼的那一截。老人此刻头脑清醒,正常,充满了决心,但并不抱着多少希望。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他注视着正在遇近的鲨鱼,抽空朝那条大鱼望上一眼。这简直等于是一场梦,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来袭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弄死它。剑齿鲨①,他想,你它妈交上坏运啦。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实在是并不存在的。只有那沉重、尖锐的蓝色脑袋,两只大眼睛和那嘎吱作响、吞噬一切的突出的两颚。可是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把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很很的劲头。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眼睛里已经没有生气了,跟着它又翻了个身,自行缠上了两道绳子。老人知道这鲨鱼快死了,但它还是不肯认输。它这时肚皮朝上,尾巴扑打着,两预嘎哇作响,像一条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它的尾巴把水拍打得泛出白色,四分之三的身体露出在水面上,这时绳子给绷紧了,抖了一下,啪地断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片刻,老人紧盯着它。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它吃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那么许多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象自己挨到袭击一样。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剑齿鲨。天知道,我见过一些大的。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又也没有。这条剑齿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别想啦,老家伙,"他说出声来。"顺着这航线行驶,事到临头再对付吧。"但是我一定要想,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个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可会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他想。任何人都做得到。但是,你可以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没出过毛病,除了有一次在游水时踩着了一条海强鱼、被它扎了一下,小腿麻痹了,痛得真受不了。"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他很清楚,等他驶进了海流的中部,会发生什么事。可是眼下一点办法也没有。不,有办法,"他说出声来。"我可以把刀于绑在一支桨的把子上。"于是他胳肢窝里挟着舵柄,一只脚踩住了帆脚索,就这样办了。"行了,"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没有武器的了。"这时风刮得强劲些了,他顺利地航行着。他只顾盯着鱼的上半身,恢复了一点儿希望。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再说,我认为这是一桩罪过。别想罪过了,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摘自《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注∶①剑齿鲨∶当地人对灰鲭鲨的俗称。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渔夫捕获大马林鱼返航途中,马林鱼浓浓的血腥味引来了许多凶狠庞大的鲨鱼,老人用尽船上所有的器具与鲨鱼奋力一搏并取得了胜利。B."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个细节描写,刻画出老渔夫冷静、残暴性格。C.和剑齿鲨搏斗之后,小说写到了老人的心理,目的是让读者看到老人的内心,他有过后悔和自责,但最终战胜自己,从彷徨畏惧走向坚定勇敢。D."一个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渔夫的生活信念,在他身上,体现了勇于面对困难、逆境的"硬汉"性格。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结构单纯,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鲜明;文中出场的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人,情节也主要围绕他与鲨鱼搏斗而展开。B.选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其目的是烘托出圣地亚哥的刚毅、顽强。C.海明威善于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将作者、主人公、读者三方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多次直接表露情感。D.冷静、隐忍的叙述语言和极富张力的叙述节奏融为一体,构成了意义丰富的文本阐释空间,读来不仅震撼心灵,而且引发人们的多样理性思考。 8.选文为了塑造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形象,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独白,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9."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为此,班级拟出一期《老人与海》专栏,需要"故事梗概"内容,请你依据海明威的原著,拟写相关内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段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文段二盖尝求之于六经,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①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②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话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惟其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也,而其罪遂至于穿窬。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有删改)注释∶①穿窬(yú)∶穿墙(偷盗)。②餂(tiǎn)∶取,谋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能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蚝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B.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储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活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C.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土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節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话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D.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鲇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鲇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也用作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现多表示轻蔑意。B.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为《诗》《书》《礼》《易》《乐》《春秋》。C.孝悌,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儒家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D.没,通"殁",死;古人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如"崩""薨""卒""不禄"等。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怜爱他人的心,而君主若想轻松治理天下,必须将践行怜悯他人的心与施行怜悯他人的国家政策紧密联系起来。B.《诗》和《春秋》对了解王道和王政十分重要,因此苏轼认为研究六经的人,只需读懂《诗》和《春秋》就能够懂得圣人的道理。C.苏轼认为,孔子之后,诸子百家虽各自著书立说,但是他们的言论大多都不重要,因为他们没有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D.苏轼对孟子论述道理的方式方法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这其中一定有孟子的深意,只是后世学者可能还没理解罢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4分)(2)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4分)14.文段二中苏轼评价孟子"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苏轼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樊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C."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已,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16.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在《书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志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乡土小说成为一条最强的主线。回归乡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表现农民的命运,以农村生活为主要选材,以农民形象作为主要对象,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使命。而赵树理无疑是不能不提的一位。赵树理能够突破新文学乡村小说的创作传统,在文学大众化道路上___________,毫无疑问,"深入生活"这座桥梁使他了解和把握了中国文化最底层的传统精华。赵树理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生活在文化信息闭塞的乡村,由于家庭的原因,不但他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 农民的生活与文化,与他构成了比常人更深刻的紧密联系,所以,在青年期的文化选择中,尽管他也经历了一定的困惑,但他最终仍然是坚定地___________了当时时髦的五四新文化,选择了与他血脉相连的农民文化。这次文化选择直接影响了赵树理此后的乡村小说创作,他不是站在审视乡村的角度上,而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社会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农村和农民。当下呼吁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声音日渐其多,三农问题也进入许多决策者和研究者的视野。然而文坛现状却并不能适应这一国情,文学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农民的具体生存状态,农民易读易懂、____________的通俗性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少。文学的不在场,是乡村痛苦得不到传递和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重心转移到城市,都市精神面貌被充分表现,农村题材写作却陷入沉寂。中国城市与农村不仅存在经济差距,也有着文化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说∶"中国一些知识分子,站在比民间高的位置,俯视民间,这样写出来的民间是没有生气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赵树理这样的作家,敢于把自己投入到农民写作之中去,真正能够为农民说话。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树一帜 摒弃 喜闻乐见 隔膜B.匠心独运 撰弃 喜闻乐见 隔阂C.独树一帜 摒弃 脍炙人口 隔膜D.匠心独运 挨弃 脍炙人口 隔阂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家庭的原因,使他不但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B.家庭的原因,使他不但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而且还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C.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不但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D.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不但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而且还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们的社会存在,_①______。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②_________。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 ),这就是思想。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③____________,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会变成了理性认识,产生一个飞跃B.就会变成了知性认识,产生一个突变C.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D.就会产生一个突变,变成了知性认识22.请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那就要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学校准备举办以"中华文化激励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A材料一第2段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效应"是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革命精神"联系在一起考虑、衡量、评论的,不是后者评价前者的关系。B葛兰西的观点是,艺术欣赏要和纯粹的艺术欣赏保持距离,要与社会功利联系。D材料二只强调改革开放后的文艺界和知识界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一度出现过"极端之论。)2.(3分)B(B结合材料一第3、4段,材料二第1段可知,改革开放前的美学着重塑造英雄形象来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和引导人民,强调美学的社会功利性,符合葛兰西的观占。)3.(3分)D(布洛的"距离说"强调审美时要保持超功利的心理。D选项强调文学创作要关心民生疾苦,是强调文学作品社会功能的美学理念。)4.(4分)①题材方面,侧重展现工人、农民、士兵、革命者的真实生活。②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多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来体现其崇高美。③美学风格方面,体现了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念。④美学价值方面,展示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每点1分) 5.(6分)①首先通过列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对艺术的研究,提出观点,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②接着将布洛和葛兰西的"距离说"进行对比,突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联系密切。③然后通过引用毛泽东的美学理论和列举革命战争年代的艺术作品,论证艺术反映现实,服务现实的美学观点。④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学领域中的体现。(1点1分,2点3分,3点4分,4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7.(3分)C(句子主语是"海明威",他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基本没有直接表达情感,文中的情感都是老人的,作者是间接表达情感。)8.(4分)①忠实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使圣地亚哥坚毅、勇敢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2分)②表达了对老渔夫永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9.(6分)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但不服输。(2分)终于在三天两夜的搏斗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2分)返回途中鲨鱼抢夺他的战利品,老人经过五次激烈的搏斗,只拖回一副鱼骨架。(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根据上文句式结构"而仁不可胜用也"判断出"而义不可胜用也",排除CD,"是"做主语放于句首,排除A。)11.(3分)A。(孺子,指的是小孩子,也可指贵族妾的称号,无老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之义。)12.(3分)B。(苏轼认为,大凡曾经专注研究六经的人,只有读懂了《诗经》与《春秋》之后,才能够知道圣人的道理。其他四部先秦古籍也需要读。)13.(8分)(1)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都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刚刚流出的泉水。("凡"所有,1分;"端"萌芽、发端1分,"然"同"燃"燃烧1分,定语后置1分)(2)(他的道理)在天地之间充满,在天下传播,而且细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论述。("放"扩散、传播,1分;"毫厘"细微事物1分,"计"谋划,此处引申为论说、论述。前两句译为"充满天地之间,传播到天下"也可视为正确)14.(3分)(1)道理∶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不能停留于表面,必须深入研究其精微之处。(1分)(2)目的∶①点明孟子成为亚圣原因;②建议后世学者重点研究孟子提出的道理及论说的方式。(2分)【参考译文】 曾经在六经中探求学问的人,只有读懂了《诗经》与《春秋》之后,才能够知道圣人的思想,事物的开始结束和本末,各有一定的规律。匡正行为和教化人民的根本,就是要从天下人容易做的事开始。天下人都知道父子关系。父子不互相侵害,就足以形成敬孝老人的风气;天下人都清楚有兄弟之情,兄弟之间不相互掠夺,这就足以形成"悌"的民风。孝悌这种民风浓厚了,实行王道的条件就具备了。这些道理本来并不高深而难以理解,也不是什么需要付出很大辛苦而难以做到的。所以《诗经》教化民众,让人们歌舞悠闲安乐,无所不会,重要的在于不要失去正派的风范。《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深刻揭示历史的是非疑惑,明确那些一定不可重演的行为。不看《诗经》就不会了解实行王道的容易;不看《春秋》就不会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自从孔子逝世之后,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们的见闻著书立说,但是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根源。所以他们的言论没有系统,不重要。可是像孟轲。可以说是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善于研究《春秋》的人。他讲的道理从非常粗浅的地方开始,却在精微的地方达到了极点。在天地之间充满,在天下传播,而且细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论述。非常宽广而不能违背,非常精微而不能明白,这其中必定有他坚守的原则,而后世学者们可能没有理解它。而且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充实自己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心,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充实自己没有私欲和不做穿墙偷盗之事的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士大夫们说一些自己不该说的话,这是(为了)用这些话谋取利益;而有些该说的话不说,这是(为了)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谋取利益。这都是穿墙偷盗这一类的行为。"只有人们不去做穿墙偷盗的事,义才可以用不完。只要世人们说不该说的话,该说的话不说,他们的罪行就与穿墙偷盗一样。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地方,却在精深的地方达到极点。在天地之间充满,在天下传播,而且细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论述。唉,这正是他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啊。(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应为"推己及人")16.(6分)①此词题为"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直抒胸臆。(2分)②此词既悼念亡妻,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情感深婉诚挚。(2分)③此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6分)(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A(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摒弃∶是指一般的排除,主要指"舍弃",词义较轻。摒,排除。/喜闻乐见∶闻,听。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隔膜;①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没有亲密感或亲切感。②不熟悉,不通晓;外行。其中,第二个义项是"隔阂"所没有的。19.(3分)C.20.(5分)(1)构成∶本体是"深入生活",喻体是"桥梁",无比喻词。(1分)(2)表达效果∶①用桥梁来比喻"深入生活"的便捷与高效,生动形象。(2分)②用桥梁来阐释作家"深入生活"的途径和价值,准确严谨。(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C(感性认识发生飞跃后才变成理性认识。) 22.(6分)①决定人们的思想;②开始是感性认识;③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四、写作(60分)23.(60分)作文审题参考(一)课标教材要求"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新课标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二年级选择性以修上册第二单元,同学们集中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领会先贤们对社会人牛的洞察,思考他们的思想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表达出在生活中获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生命。学生应该对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自己的积极正面的理解。(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专家学者、仁人志十有很多学说。但获得一致认同的大概有以下几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干仁",在—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讲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三)参考立意(供参考)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我成长2.知行合一让我成长3.重视精神生活让我成长4.爱国主义精神让我成长 5.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成长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让我成长写其他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成长也可视为切题。(四)评分要求1.体裁上∶符合演讲稿的文体特征。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论辩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2.内容上;立论清楚,考生应具体指出哪种中国文化让我成长了,不能从头到尾泛泛而谈。3.具体评分标准参考2021年高考。附∶2021高考作文评分说明(一)作文判分整体要求1.评价标准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评判原则要求公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一的原则,注重考香考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既要看审题立意,也要从选材、结构、文体要求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判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评分参考量表类别分值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主要特征 一等卷48~60 分一等上 54 分以上审题精准,立意深刻 或新颖。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 精巧独特。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 点,有层次展开,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感情真挚,素材个性化, 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独特,语言鲜活, 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一等下 48~53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素材 有新意,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二等卷36~47分二等上 42~47分审题比较 准确,立意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生活气息,主旨明确。 比较清楚。二等下 36~41分审题基本 清楚,立意基本清楚。语言大致通 顺,偶有不尽 规范准确之 处。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大致成 立,论证不够有力;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三等卷24~35分三等上 30~35审题不完 整,立意不清晰。语言不够通 顺,偶有不尽 规范准确之 处。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主旨大致明白,结 构基本完整。三等下 24~29分貌合神离。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 随意。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主题割裂,只写了一个方面。四等卷0~23分自说自话。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 差。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另起炉灶,总体 看写作水平差。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带答案).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联合调研语文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连云港市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物理试题
连云港市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数学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22:54:10
页数:15
价格:¥5
大小:108.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