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期中联合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选自袁行霈《境与象》)材料二: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真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黄鹤”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选自古风《意境探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境并非意和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想象世界。B.“境生于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无需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D.抒情诗、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用《董氏武陵集纪》中称赞董铤的诗的语句,意在证明刘禹锡否认“境生于象”这一观点。B.“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C.《孔雀东南飞》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D.“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情意境”观点的一项是(3分)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4分)5.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崔颢有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请结合材料分析诗中境与象的关系。(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治河老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 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展现了水莲和治河因疫情而相知相爱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年轻一代勇敢追求爱情的主题。B.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和爸爸既看重物质条件又看中人品,两个人都希望女儿幸福。C.文中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B.文中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D.文章结尾对水莲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又委婉含蓄地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深化了文章主旨。8.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冶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疡,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B.铨政,是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一应政务。C.经筵,汉唐以来封建帝王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D.顾命,指帝王的临终遗命,也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的大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敢于直谏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有威望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此前刘大夏在任上曾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2)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14.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苏轼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B.出郊寻春,友人为伴,江城酒味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C.尾联用典意在告慰老朋友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表达自己渴望朝廷召还的心情。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迥异于一般失意文人的消极避世。16.前人论此诗,认为在记游中隐含着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类似境界的语句是“,”。(2)《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3)“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颠扑不破滋养日新月异古今中外B.牢不可破滋养沧海桑田古往今来C.颠扑不破浸润沧海桑田古往今来D.牢不可破浸润日新月异古今中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科学与人文都尊重客观事实。①,人文亦是如此。李白过庐山,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后人批评李白:“烟”怎么是紫的呢?应是七彩缤纷,不可能是紫颜色。但是,光在行进中,遇到阻碍物时,②,如透射、绕射、衍射、反射、折射、漫射等。(),而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的时候,光波就发生了漫射。而漫射强度同光波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紫光在可见光中光波又最短。李白看香炉峰时,水珠直径很可能与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才导致了紫光的“全漫射”,“生紫烟”自然就不足为怪了。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必定是从实际出发的,他们的作品首先③,然后才能高于生活。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物体成为光行进时的阻碍B.光在行进时遇到阻碍物体C.光在行进时与阻碍物相遇D.当物体阻碍了光的行进时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黑暗不能终结黑暗,唯有光芒。——热播电视剧《光芒》台词材料二:世间总有一束光,照亮一个时代的夜空。——图书《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中对蔡元培的评价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期中联合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可见意境的形成无需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错误。原文是“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2.C(A项“意在证明刘禹锡否认‘境生于象’这一观点”错误,应该是“意在证明刘禹锡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他并不否认“境生于象”。B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错误,应该是“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D项“‘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错误。从材料二中“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可以推知,“情”“理”在同一诗作中是能兼而有之的。)3.B(A项属于“物意境”,B项属于“情意境”,C项属于“事意境”,D项属于“理意境”。)4.①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②然后点明西方英美意象派认为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③接着作者举出了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④最后总结,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错误的。【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①杜诗描绘了秋天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等意象,(1分)但诗超越了秋天之景,联系到人生之秋、国家之秋,从而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时光易逝、世事艰难、壮志难酬的意境。(2分)②崔诗描写了黄鹤、楼、白云、千载等意象,(1分)而诗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贯穿千古,让人感到生命有限而物无限,从而为读者营造了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意境。(2分)【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6.C(A项“表现了新时代年轻一代勇敢追求爱情的主题”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主题”。B项“水莲的妈妈和爸爸既看重物质条件又看中人品”错误,水莲的妈妈看重的是物质条件,而水莲的爸爸更看中人品,两个人的标准不一样。D项“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错误,应该是“淳朴善良、识大局的人”。)7.D(不是“委婉含蓄地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而是“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8.不多余。①补记部分补充交代时代背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能打动读者。②通过补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能凸显以治河为代表的人物的优秀品质。③补记的内容更能凸显文章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主旨。【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只答不多余,不分析原因的不给分。9.①语言质朴。(1分)文章用个性化、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等语言具有乡土气息。(1分) ②人物形象质朴。(1分)文中的人物名字富有乡土气息,比如“治河”“水莲”这两个名字富有乡土特色。(1分)③题材质朴。(1分)从环境看,“鱼塘”“莲鱼共养”“种养共存”“农家民宿”“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等带有当下新农村的典型特征。(1分)④人情质朴。(1分)文章通过一次洪灾再现汛情期间各地农民相互帮助、人们相互支持的情景,透露着质朴的人性美,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1分)【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特征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10.A(原文为: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句子大意是: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11.D(也指帝王驾崩前托以辅政的大臣。)12.B(应该是“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见原文“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和“文升厉色曰”。)13.(1)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评分建议】“稔”,熟、熟悉;“论”,弹劾;“去”,使动用法,使离开;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2)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评分建议】“素”,一向、向来;“攘外”,排除外患;“翕服”,悦服、顺服;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14.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2分)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1分)【评分建议】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译文】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礼部右侍郎丘浚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 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重的水灾。弘治十年二月,皇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鏊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谷应泰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15.C(“并表达自己渴望朝廷召还的心情”有误,尾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并告慰朋友不必为他担心挂念,也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16.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故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3分)②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3分)【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7.(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3)猿鸣三声泪沾裳杜鹃啼血猿哀鸣18.A(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牢不可破: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友谊、团结或联盟等。根据语境,选择“颠扑不破”。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浸润:沾润、滋润。根据语境,选择“滋养”。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根据语境,选择“日新月异”。古今中外:截至目前为止,最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古往今来:指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根据语境,选择“古今中外”。)19.D(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而非“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二是介词缺失,应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三是搭配不当,“掀起……新潮”而非“展开……新潮”。A项,语序不当;B项,介词缺失;C项,介词缺失、搭配不当。) 20.①构成特点: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远山”和“近水”;喻体是“黛”和“烟”。(2分)②表达效果:远山如黛,古语中常形容眉毛如黛,远山如黛就是远山的颜色宛若女子黛色的眉。近水含烟,近处的水面像是附着了雨水,烟雾袅袅。(1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画可感可知的特点。(2分)【评分建议】答出构成特点2分,分析表达效果3分。21.B(全句叙述话题是光,排除AD两项,“遇到阻碍物体”与“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是产生漫射的条件。比较BC两个选项,后文是“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与“遇到阻碍物体”衔接更紧密。排除C项。)22.①科学当然是如此②发生各种光射现象③必须来源于生活【评分建议】每点2分,字数超过10字每处扣1分,意思接近即可。23.【审题指导】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两者材料的内涵大致相同,都谈及黑暗和光芒的关系及光芒的意义。黑暗并不可怕,黑暗也不会永恒,光芒终将刺破黑暗,结束黑暗。光芒即使微弱,但力量不可小觑,它可战胜黑暗,亦可照亮一个时代。考生需要注意“光芒”和“黑暗”具有比喻意义,“光芒”可以指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良知、道德、责任、理想、情怀等;“黑暗”可以指人性内在的弱点,也可指社会的某些苦难、逆境、残缺等方面,比如疫情、洪灾、贫困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什么启示呢?应该学习榜样为了他人、社会、国家民族,敢于“发光”的感人事迹,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发光”,提升自己,温暖他人,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助力。【参考立意】黑暗中亦要发光萤火微光,愿为其芒不惧黑暗,勇敢发光总有一束光能冲破黑暗冲破黑暗,你就是光汇聚微光,照亮黑暗平凡微光,温暖人间【评分建议】参考2021年高考湖北省作文评分标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22:51:40
页数:15
价格:¥5
大小:62.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