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5小题,总计2′×35=70分)1.(深度改编)中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广泛,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黄河上游和北方地区。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地域聚集性B.区域发展平衡性C.多元一体性D.连续未有中断性2.(深度改编)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观点。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最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制度D.统治阶级的提倡4.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治理的方式。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秦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扩大了秦朝统治疆域C.使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领先世界D.根源于历史文化传统5.“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成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6.南京历史上曾是多个政权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未定都南京的是()A.东吴B.东晋C.东魏D.刘宋7.“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A.北魏民族大交融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贾思勰是南朝的农学家8.(深度改编)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9.下边地图的形势主要反映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唐代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起义D.元末农民起义10.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11.(深度改编)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设立有效的地方体制”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12.以下有关中国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蕃以和亲与会盟形式维护友好关系B.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事务C.明朝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理乌思藏D.清朝以法律形式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13.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的现象。这表明()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D.新型经营方式已出现14.(深度改编)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 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目的是()A.协调军机处与其它部门的关系B.扩大军机处权力C.限制军机处的权力D.准备废除军机处1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深度改编)有思想家认为:“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该思想家是()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17.晋商在区域中充当着中介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这反映出晋商()A.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B.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C.主导商品经济的发展D.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经济需求18.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钻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深度改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能体现家国情怀的有()A.心即理也,知行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0.(深度改编)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21.(深度改编)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以自强22.以洋布为例,19世纪70年代“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而贫苦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洋布了”。90年代,则“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 者十之七八”。这一变化表明()A.机制产品因不耐用而不受欢迎B.传统生活思想观念不断变化C.传统手工业产品完全退出市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2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裁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24.202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70周年,它在后期曾颁布文件,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这个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瀛寰志略》25.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6.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买办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27.“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28.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做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C.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D.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29.(深度改编)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诞生③国民革命军北伐④武昌起义 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30.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它)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A.国民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31.“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32.自1918年起,新文化运动的诸多骨干投到宣传和研究之中,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不少团体:李大钊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这些团体的成立()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标志新文化开始中西文化交锋C.适应了深化反封建斗争的需要D.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3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便分裂成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增大,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一状况根源于()A.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瓦解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D.近代教育的半殖民地性34.(深度改编)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B.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提出了由土地革命转向国民革命方针D.决定立即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35.出席这次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题6小问,共计30分)36.(14分)(深度改编)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延续发展。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所学,说一说远古时期在今天的北京附近有哪些著名古人类?(1分)这些古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1分)材料(图示)21 图2元朝形势图图1金南宋西夏对峙图(2)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指出材料图1、图2中的“1和2”所标识的地点在当时各自名称是什么(顺序不能颠倒)?(2分)图1中金在治理国家时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本民族的管理系统,请指出该管理系统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内容?(4分)(3)材料中图2所示朝代,在管理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2分)这一制度的推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深度改编)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为什么说“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说明?(6分至少答出3个内容)(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四件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4分)(3)依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上升”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6分)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根据地图中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看出,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广泛,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都有分布,多集中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故选C项;根据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看出,古人类遗址分布广泛,选项未全面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特点,排除A项;根据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看出,古人类遗址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图中只能看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地域分布特征,无法得出中华文明在时间上是否连续,排除D项。2.B【解析】“隆礼”“重法”强调礼法并用,这是荀子的思想,B正确;孟子主张仁政,排除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韩非子轻视礼乐作用,排除D。3.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全面”两字。BCD包含在A项中4.A【解析】根据材料“秦统一后……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状态,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选A项;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疆域并没有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世界的对比,无法体现领先世界,排除C项;郡县制的推行是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D项。5.A【详解】试题分析:材料“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说明汉代官僚出现“布衣将相”现象,故A正确;B不对,材料恰好说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C无从体现;D不对,郡县制度在西汉仍有发展。6.C【详解】东魏定都邺,C符合题意;A、B、D三个政权都曾定都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7.A【详解】是对各族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反映了民族大交融发展。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D贾思勰是北朝人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契丹族于916年建立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都城在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金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A项符合题意。9.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显示的人物有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末农民起义状况,隋朝末年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李密等人领导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杜伏威等人领导的江淮军,这些起义军沉重打击了隋王朝,故A项正确;唐代藩镇割据主要出现在边疆地区,不是在中原地区,故B项错误;唐末农民起义由王仙芝、黄巢领导,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有刘福通、张士诚、朱元璋等,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0.C【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结合所学可知,原本的三省长官的权力被削弱且宋通过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削弱了三省的职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但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减少决策失误,并非趋于理性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体现的是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并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项;根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宰相制度成熟的标志,宋代这种变化并非日益完善,排除D项。11.B【详解】“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都与蒙古族有关,反映的是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故B正确;材料与南宋、金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排除C;材料也不能看出宋文化发展情况,排除D。 12.C【详解】根据所学,明朝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理的是黑龙江一带,而不是乌思藏所指的西藏地区,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D14.C【详解】根据材料“俱应直达肤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知,通过发布上谕,敲打军机处,限制其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其它部门与军机处的协调,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限制军机处的权力,并非要废除军机处,故D项错误。1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16.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家认为只要君子能“致其良知”,就能实现天下大治,而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D正确;A、B、C三项都未提及致良知的主张,排除。17.A【详解】从材料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限制”可知晋商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故选A;而B项“商业市镇”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错在“主导”,排除;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8.A19.D【详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责任感,都能体现家国情怀,故选D;A是明末清初BC项都没有体现出社会责任感,不符合家国情怀,排除。20.A【详解】根据“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A正确;CD项是在20世纪初,排除。B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时间不符2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A项排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引用,C项排除;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的变革,与魏源无关,D项排除。故选B。22.D【详解】根据材料“贫苦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洋布了”、“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传统耕织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外来经济的冲击,进而逐渐解体,故D正确;根据材料“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可知,机制产品是受欢迎的,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19世纪70年代,我国自然经济解体,没有体现出传统生活思想观念变化,故B错误;根据材料“衣土布者十之二三”可知,传统手工业产品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故C错误。23.B【详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A选项错误。CD两项表述与题意不符。24.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世界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当时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故选C;《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排除A;BD都不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排除。2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辛丑条约》签订的评价,C符合题意;ABD均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2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因此C项正确,AD排除;当时官僚资本主义尚未产生,B项排除。故选C。27.B【详解】根据“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可得出其强调人民的权利问题,强调自由平等,体现的是民权主义,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主旨,排除。 28.B【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做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反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把传统文化当做救国的指导思想,说明新文化运动主要作用就是思想解放,扫除人们的头脑中的封建思想,为即将到来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开辟一番新天地,即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解放人的思想,为科学的救国指导思想提供条件,“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不是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陈独秀反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把传统文化当做救国的指导思想,说明新文化运动主要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而不是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C项错误;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是1927年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29.A【详解】①五四运动是1919年,②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1年,③国民革命军北伐是1926年,④武昌起义是1911年,A项正确,排除BCD。3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族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因此C正确;国民大革命的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A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无关,B排除;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运动,D排除。故选C。31.B【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排除D项。32.A【解析】由材料“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不少团体:李大钊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可知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骨干积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成立社会团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反封建斗争,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排除D项。33.A【解析】据材料“北洋军阀便分裂成为直、皖、奉三大派系、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可知封建军阀混战反映封建社会传统自然经济分散性,故选A项;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瓦解作为军阀混战的主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导致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与材料中“军阀混战”不符,排除C项;“洋军阀便分裂成为直、皖、奉三大派系、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材料强调军阀混战,而非强调教育的殖民性,排除D项。34.A【解析】据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可知材料重点强调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逐渐从大革命的失败中走向土地革命和国共对峙,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做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排除D项。35.D【解析】由“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D项;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A项;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B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的是八七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C项。二材料题 36.(14分)【答案】(1)北京人(或山顶洞人)。(1分)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名称:燕京大都(顺序不能颠倒)。(2分)制度:“猛安谋克制”。闲时耕作,战时出征。(4分)(3)制度:行省制度。(2分)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答出任意2点得4分)37.(16分)【答案】(1)经济: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的经济势力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军事: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立三支近代海军,促使中国军事向近代化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防力量。教育:建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变革。总之,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言之理由,答出三个角度即可得6分)(2)《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写战争也可得4分)(3)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主和科学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促使中国思想不断进步。(6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1-10 14:05:1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838.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