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常见的量 期末测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常见的量+期末测试题第二十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2~9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进一步认识并能辨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形象思维。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教学过程: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谈话: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学过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外,还学过立体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主要整理与复习它们的特征。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认识这些立体图形,掌握这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形状物体得到的图形。二、自主整理,建构知识1.交流、梳理特征。(1)提问:观察、比较这些立体图形,你能把这几个立体图形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提问: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结合交流,呈现并完成下表。名称面棱顶点关系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都相等。8个顶点(1)提问:圆柱和圆锥又有什么特征呢?结合学生交流,呈现并完成下表。形体名称侧面底面圆柱体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圆锥体侧面是一个曲面底面是一个圆 (4)在图形中出示表示不同部分的字母。提问:你能说出每个字母表示的含义吗?什么是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2.观察形体形状。(1)要求:请每人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集体交流,指名呈现所画的观察到的图形。(2)要求:请你再摆出圆柱和圆锥,像刚才那样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分别画出你看到的图形。交流并指名呈现观察到的图形。提问:从圆柱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圆锥呢?从上面看圆柱和圆锥都是怎样的图形?三、练习巩固,应用提升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直接画在书上。展示部分学生画的结果,要求结合图形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出要求:(1)想一想可以怎样剪,在课本的方格纸上画一画,涂色表示出来;(2)把你设计的方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部分学生的方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参与判断、评价。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观察图形,想一想以平面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哪个立体图形,用线连一连。交流连线结果,说说每个圆柱和圆锥的高是平面图形的哪条边。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思考,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商量,或者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学生交流,呈现画出的图形,引导评价。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学生读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想一想,选择从长方体右面看到的图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再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出要求:(1)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2)看一看:从上面和右面看一看,分别画出看到的形状。(3)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出的图形,全班学生交流。7.完成思考题。要求:先独立思考,找一找是哪一个,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选择的是哪一个?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小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做一做,验证一下自己的选择。学生按要求操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并演示,确定正确结果。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交流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时间主备人12课型新授第4课时总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难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学习目标:一、导入课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二、回顾整理1.小组整理。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生: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直接填空。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四、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五、总结六、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总课时数第46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1)主备教师苏立新教学内容P86~87“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以及各种角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2.学生进一步了解线和角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养成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有关线和角的知识。教学难点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线和角。二、复习线的知识。1.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平行?学生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小组里讨论,要求画出图形说一说。2.组织交流。(1)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画的图形并说明特征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完成下面的表格。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直线射线线段(2)提问:你学过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出示学生画的垂线和平行线,说明特征,教师板书画出垂线,并相应板书。3.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提问: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几枚钉子?为什么?先和同桌讨论。说明: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集体交流,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追问: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出示图形,提问: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理由。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是几厘米。(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读题后,直接在图中画一画。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画图时的思考过程。三、复习角的知识1.回顾内容。引导:请大家先画一个角,相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并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画角、交流)交流:你是怎样画角的?(板书画角)怎样的图形是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角的哪些内容?2.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角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类的?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1)让学生来画出角、填写特征。交流:呈现学生的表格,集体评议。追问: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把下面角的度数填在合适的圈里。72º135º90º160º60º180º锐角钝角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追问:为什么没有选择90º、180º填入圈里?4.量角、画角。(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量角的。提问:你画的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样量角的?(2)让学生画一个60º的角,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画的。交流画出的角,要求说说画角的方法。5.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提问:先估计每个角的度数并填空,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填一填。完成后比较自己估计和测量的度数。四、课堂总结说明: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75页。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1)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47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2)主备教师苏立新教学内容P88“练习与实践”第6~9题,思考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和相关知识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各类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应用知识进行计算或判断。2.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知识的联系,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能解释自己的判断和应用的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3.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认识图形的收获,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1.回忆图形。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图形的认识,主要复习围成的平面图形。先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2.图形分类。(1)提问: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明确。(2)提问:多边形包括哪些图形?3.引入复习。谈话:刚才我们回忆了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就整理复习这些平面图形的知识。二、回顾与反思(一)整理复习三角形的知识1.引导:什么是三角形?你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教师板书画三角形。2.提问: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按边的特点来看,有哪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出示问题:(1)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上面两个问题。(二)整理复习四边形的知识1.提问: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集体交流,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你能根据对边平行的关系和不同图形特点的联系,试着说说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交流的图形名称和关系,相应板书。2.问: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各个图形中字母表示图形的什么?图中高和底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三)整理复习圆的知识1.提问:谁来说说用圆规怎么画圆?引导:你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请在课本上圆里用字母表示出来。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2.提问:你能看图说说圆的特征吗?三、练习与实践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出示第6题,了解要求。让学生依次完成第(1)题和第(2)题的画图。提问:怎样画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画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分别呈现画出的长方形和底边上的高,说明画法。(2)让学生完成第(3)题。呈现学生画出的两个圆,说说怎样画的,引导说明是怎样确定半径的。提问:图中大圆的直径是哪条线段?小圆的呢?从图上看,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1)出示第7题。提问:围一个等腰三角形,你准备选哪三根小棒?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拓展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出示第9题。提问:把正六边形分割成6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先小组讨论,再试着分一分。2.讨论思考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先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框架内的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集体交流讨论。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76-77页追问:你能在看图说说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吗?提问:每个图形中的高和底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分法,说说各是分成的什么图形。提示:数三角形时,可以先数单个的三角形,再数由两个小三角形拼合而成的三角形。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2)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48课时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1)主备教师朱娣洋教学内容P89~9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能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测量长度,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2.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建构知识网络,体会转化的思想及其价值,培养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重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教学难点认识平面图形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二、回顾整理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引导:请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再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指名学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和面积。提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种不同的量。周长是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是指围成的平面的大小。2.复习长度、面积单位及其进率。(1)提问:计量周长和面积的单位相同吗?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各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讨论。集体交流,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2)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学生独立操作,并填空。(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完成填空后集体交流。提问:你能说说不同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吗?3.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提问: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结合每个图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吗?4.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1)回顾交流。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呢?明确: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周长计算的依据,加深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有什么关系。结合交流,课件演示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追问:这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最基本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依次推导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2)整理沟通。引导:你们能根据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6种图形摆一摆,在白纸上贴一贴,连一连,表示出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吗?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集体交流填写的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3)反思交流。提问:通过整理,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吗?结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出示第5题的图形。引导: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通过这里的计算,你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有什么经验或体会?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出面积相等的不同图形。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检验结果。提问:你画出的图形周长都相等吗?通过比较你有什么体会?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又一次看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四、课堂总结1.交流小结。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课堂作业。补充习题:78-79页引导:通过整理,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各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请大家在课本上进一步观察这种联系,并填写相应的计算公式。引导:比较你画的面积相等的4个图形,周长都相等吗?与同桌说一说。板书设计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1)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49课时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2)主备教师朱娣洋教学内容P90~91“练习与实践”第8~12题,“动手做”。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了解与面积相关的规律。2.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索、发现简单规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1)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2)一个正方形边长4厘米;(3)一个圆的半径是2分米。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计算。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怎么计算?学生口答计算公式。集体交流。3.揭示课题。二、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2.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追问:这道题先算的什么?3.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板书列式并求结果。追问:这里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三、拓展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提问第(1)题,明确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1.5厘米。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说明:想这样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一般先计算面积,再求问题的结果。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提问:你发现这两个图形计算结果有什么相同的?(2)提问: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请你先猜一猜。学生猜想后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板书算式和结果。(3)提问:比较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像上面这样画图。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总是78.5%。(4)引导: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8厘米,像这样画16个圆,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些圆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厘米吗?画出示意图想一想,再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算法。2.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提问: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2)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用16根小棒围一围,算一算,把结果填入表格。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提问:你发现怎样围面积最大?引导学生发现:长是宽的2倍的时候,围出的面积最大。(3)提问:如果用24根这样的木条来围,怎样围面积最大?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小组合作,列举出正确结果。(4)设疑:为什么要在长是宽的2倍时,面积才最大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3.完成“动手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仔细观察,四个图案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问: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新的图案吗?先尝试画一画。学生尝试练习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四、课堂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80-81页说明: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9个圆的面积之和还是28.26平方厘米,占正方形面积的78.5%。检查计算过程,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追问:计算结果相等,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四个图案的形状不同,但是通过移、拼,可以发现都是把这块正方形空地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花坛面积是整块空地的一半。板书设计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2)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50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主备教师朱娣洋教学内容P92~9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思考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进一步认识并能辨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形象思维。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谈话: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学过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外,还学过立体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知识?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主要整理与复习它们的特征。二、自主整理,建构知识1.交流、梳理特征。(1)提问:观察、比较这些立体图形,你能把这几个立体图形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提问: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结合交流,呈现并完成下表。名称面棱顶点关系长方体正方体(4)在图形中出示表示不同部分的字母。提问:你能说出每个字母表示的含义吗?什么是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2.观察形体形状。(1)要求:请每人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从各面和右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集体交流,指名呈现所画的观察到的图形。(2)要求:请你再摆出圆柱和圆锥,像刚才那样从前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上面和右面观察,分别画出你看到的图形。交流并指名呈现观察到的图形。三、练习巩固,应用提升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直接画在书上。展示部分学生画的结果,要求结合图形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可以怎样剪,在课本的方格纸上画一画,涂色表示出来;把你设计的方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观察图形,想一想以平面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哪个立体图形,用线连一连。交流结果,说说每个圆柱和圆锥的高是平面图形的哪条边。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思考,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商量,或者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学生交流,呈现画出的图形,引导评价。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学生读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想一想,选择从长方体右面看到的图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再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出要求:(1)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2)看一看:从上面和右面看一看,分别画出看到的形状。(3)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7.完成思考题。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课堂作业。补充习题:82页。提问:从圆柱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圆锥呢?从上面看圆柱和圆锥都是怎样的图形?展示部分学生的方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参与判断、评价。展示画出的图形,全班学生交流。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51课时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1)主备教师朱娣洋教学内容P94~95“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常用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揭题: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二、梳理知识,积累经验1.小组整理。出示4个立体图形,说说各是什么形体,并出示问题: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2)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3)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求:请各个小组观察这几个立体图形,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上面的问题。2.组织交流。(1)提问: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也是怎样的图形?你发现它们的侧面积可以怎样计算?(2)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提问: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体积公式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盒同学们经常喝的牛奶,别小看它哦,里面蕴含着很大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产这样一个长方形牛奶盒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这些体积公式之间哟什么联系?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问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追问:在体积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指名读题后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交流总结。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吗?2.课堂作业。补充习题:83页。引导: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体积计算公式,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1)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52课时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2)主备教师苏立新教学内容P95~96“练习与实践”第7~12题,思考题和“动手做”。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整理和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二、应用练习1.回顾激活。引导:回忆一下,生活中怎样的实际问题通过需要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计算?举例说一说。提问:那在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又要注意些什么?指出:首先要思考题目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要弄清求几个面,是哪几个面的面积。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引导:请先观察图形,想想计算时各有什么区别,再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检查交流,集体订正。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引导:想一想,沙坑里填成的沙是什么形状?沙的厚度是指它的什么条件?认真思考后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后集体评议,让学生说出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强调单位改写。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体积?4.回顾反思。引导:回顾刚才两题的解答过程,各是应用立体图形的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学生的想法。明确: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同学们要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追问:求需要多少铁皮是求的什么?解答这三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的?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5.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知道包装箱上的尺寸“380×260×530”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提醒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确认计算方法和结果。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6.讨论“练习与实践”第12题。学生读题,说说题里的条件。比较: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圆柱形水池的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交流: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三、操作实践1.完成思考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条件、问题。引导:选择5张铁皮焊接成无盖长方体水箱,请你联系长方体面的特征,思考每个面大小的联系,想想每次可以怎样选,能想到几种选法,在小组里交流,并填写表格。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提问:焊接成一个无盖长方体水箱,你们设计了哪些选法?各组交流,呈现不同选法,共同评议。2.完成“动手做”。谈话: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现在请小组合作,量出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小组操作测量,明确长、宽、高,得出相应的数据。提问:如果把24块这种香皂装一箱,可以怎样设计包装箱?先画画算算,看看有哪些设计,把你认为满意的方案填入表里,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设计和想法。学生操作、填写并交流。全班汇报,共同评议,要求说明自己设计的想法。四、课堂总结1.交流总结。提问:你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体会?2.课堂作业:84-85页。明确:第(1)题求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2)题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侧面和一个底面面积的和;第(3)题求池内最多能蓄水多少吨,是求圆柱的容积。板书设计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2)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53课时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主备教师苏立新教学内容P97~98“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思考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相应的特点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放大、缩小;进一步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2.学生经历图形运动方式整理和操作实践等活动,提高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运动变化的好奇和兴趣,体验画图、设计,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的相应特点。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旋转、放大、缩小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谈话:前面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二、整理与反思1.回顾内容。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有哪些?出示方格纸上平移、旋转、放大、缩小、轴对称的5组图形。提问:这里的一些图形都表示了图形的运动,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图形的哪些运动方式吗?2.反思特征。(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提问:观察平移的图形,你看出平移是怎样的运动?指出:平移是沿直线的运动。提问:从旋转的两组图形中,你看出旋转是怎样的运动?这两组图形的旋转有什么不同?(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提问:与原来图形比较,放大和缩小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出: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来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也就是对应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3)轴对称。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3.比较沟通。(1)提问: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指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哪些运动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结合学生回答,把前面的板书内容补充完整。()强化对称。引导: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请你画出这些轴对称的示意图,并表示出图中的对称轴,和同桌同学先互相交流一下。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三、应用拓展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呈现学生画的对称轴,并说说是怎样确定每条对称轴的。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完成。全班交流,展示作品,说说各是怎么画的,师生共同评价。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交流画出的对称轴,说明它的线段的位置关系。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先操作完成并交流。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出示四种花色的瓷砖和拼成的图案。提问:这两个图案各选择了哪两种瓷砖,分别是怎样拼成的?(2)要求:任意选择两种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几种不同的图案。学生独立设计图案,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6.讨论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小组里说说重叠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想办法说明自己的想法。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了图形的运动,你对各种运动方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86页。结合交流,呈现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运用今天复习的内容,除了要能够正确操作,还要能够创造性地设计。板书设计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第54课时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主备教师苏立新教学内容P99~10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运用确定位置和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几何直观、形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回顾揭题谈话:这节课我们对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2.回顾内容。(1)引导: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全班汇报,相互补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提问: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哪些方法主要确定物体的所在方位、方向?哪些方法能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提问:在应用这些方法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二、梳理应用1.用方位确定位置。(1)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提问: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确定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哪一面吗?学生交流,说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2)用“第几个”确定位置。引导:如果把我们的位置按顺序把竖排看成第1排、第2排……每排从前往后按第1个、第2个……的顺序数,想一想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还能说出第几排第几个是谁吗?2.用方向、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的平面图。引导:仔细观察有哪些景点,自己先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说明: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哪些方法描述这些景点的位置?提问: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这些景点的位置或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2)用方向确定位置。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北门,反过来说就是大门在孔雀园的南面。你还能说出哪个景点的哪个景点的哪一面?指名交流,集体评议。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问:猴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数对(9,3)表示的什么意思?提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哪些景点的位置?请大家来说一说。(4)用数对和方向描述路线①先每个根据数对表示的路线按顺序确定小华游览的景点,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交流小华游览景点的顺序。②要求学生设计一条不同的游览路线,用数对记录下来。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平面图和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实际距离是怎样计算的。(2)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的第(3)题。学生读题,独立在书上完成。集体交流,呈现学生表示出的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4.复习路线图的运用。出示“练习与实践”第3题。提问:从路线图中看,有哪些站点?你能举例说说相关站点的位置关系嘛?谁来说一说?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评议。三、综合运用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提出要求:小组合作,一部分同学板演外地客人,其他同学试着介绍家乡的位置、旅游景点,以及游览路线。小组合作表演。指名部分小组上台说一说,其余小组评价。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感到困难的地方吗?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87页。交流学生设计的游览景点,结合指名学生说说依次经过的景点。引导:你能说说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吗?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一、填空:(共15分)1、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  )%;比8千克多0.4千克是(    )千克;140千克比(  )千克多40%;5千克减少20%后是(   )千克。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3、某种盐水的含盐率是8℅,也就是在(      )克水中放入8克盐。4、把54、32、48、81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       )。5、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周长之比为(  ),小圆与大圆的面积之比为(  )。6、把4∶15的前项加上2.4,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乙数=(    )∶(    )。8、x=5b-2b,b和x成()比例。9、一根长3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10、有一块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小明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得到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小华竖着也卷成一个圆柱,得到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周率取3进行计算)二、判断(共5分)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 )2、         在左图中,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交换位置后仍是比例。             ( )4、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0:1,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倍。     ( )5、当ab=xy(a、b、x、y都不为0时),与可以组成比例。        ( )三、选择(共5分)1、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比乙数(  )A、大  B、大  C、小   D、小 2、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注满水,现垂直轻轻插入一根底面积是0.6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的方钢,溢出水的体积是(  )毫升。A、2.4    B、1.8C、2400D、18003、一张图纸长30厘米,王技术员打算把一个实际长度是2.1毫米的零件画到这张图纸上,可选用适当的比例尺是()。A、150:1B、1:150C、100:1      D、1:1004、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倍,那么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为(  )。A、8:7  B、7:8  C、 D、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A、 B、    C、   D、三、计算(共31分)1、直接写出得数。(4分)0.49÷0.7=       0.77+0.33=      0÷=      3.06-2.6=×200=       ÷8=         0.21×=     0.52=2、解方程或解比例(9分)5.4X+2.6X=840     8X-=        :X=2.1:3、怎样简便怎样算(18分)20.2×8-10.2÷0.125       4×27%×2.5     ÷(+)(-×)÷    ×9+     [-(+)]× 四、解决问题(共44分,第9题4分)1、某商场一套男装打八折出售后,比原来少付了160元。这套男装的原价是多少元?2、修路队修一条路,一月份修了全长的25%,二月份修了全长的。已知二月份比一月份多修15千米。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3、甲、乙两城相距2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同时在这幅图上量得乙、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乙、丙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到达,若要2.5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用比例解)5、一个圆柱,如果高减少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25.12平方厘米,体积减少。这个圆柱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买55块够不够?7、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盛有的水,恰好是120毫升,若把这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的水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可能溢出水多少毫升?8、水果店运来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总数的40%,第二天卖出140千克,剩下的与卖出的重量比是1 :3,这批橘子重多少千克?9、请你当“参谋”!每本按原价优惠10%出售。每买5本赠送1本,不满5本不赠送。我们班级要买24本《中国故事》《童话故事》两个书店的《中国故事》每本标价都是10元,请你算一算:王老师到哪家书店购买比较便宜?最少要花多少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1-22 09:00:25 页数:29
价格:¥8 大小:281.93 KB
文章作者:追求真实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