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名句默写(每格1分,共8分)1.(1)月亮,亘古不变,但月光下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梦,有着不一样的心事。在《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而在《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景结情,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2)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虽人生失意依然要潇洒自信。总之,要想成为谦谦君子,正如《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所言,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8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瓠(huò)落大樽(zūn)赘(zhuì)行怵(cù)惕B.埏(shān)埴强(qiánɡ)行者鬻(yù)技捣(dǎo)衣砧C.轮毂(ɡǔ)洴(pínɡ)澼碣(jié)石幡(fān)然D.户牖(yǒu)辗(zhǎn)转欢谑(xuè)泡(pào)桐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筐)B、君子喻于义(明白)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D、克己复礼为仁(约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则所用之异也。6.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⑤敏于事而慎于言;⑥南冥者,天池也;⑦见羽旄之美A.①⑥/②③⑤/④/⑦ B.①②/③⑥/④/⑤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⑥/②⑦/③⑤/④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C.《礼记》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所编。D.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共19分)(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二)(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B.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C.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B.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B.乡党,指乡里、家乡,也指同乡、乡亲。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C.四海,古代人认为中国包含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海”泛指天下各处。D.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四、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别匡山①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13.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4分)五、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和稀缺的。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作为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时的俯视平民、怜悯平民,而是平视加仰视。近距离的平视,使得平民特别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以从未有过的细腻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只有像梁斌、浩然这样真正熟悉农民、热爱乡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样的深情描绘出蛤蟆滩、千里堤、白洋淀、东山坞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时代风云之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朱老忠、萧长春这些人物确实比实际生活中的农民更高大。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力量。《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红色经典符合毛泽东关于文艺“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仅体现于主人公精神气质的方面也表现在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美学境界的超越性:读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静不等于杨沫,或江华不同于马建民,知道了真实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样险峻、琼海的“南府”有别于电影或舞剧里的境况,也还是喜欢陶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因为作品将大家导入了一种更美好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材料二: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思想启蒙犹如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的希望。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而毛泽东也曾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因为一代新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成为了中国的道路。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中国才有希望”。后来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才没有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经典拥有和当下许多文艺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因此深受受众欢迎。B.红色经典倡导集体主义而五四运动强调尊重个体权利,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C.红色经典在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的虚构,并不影响其传导出的非常独特的魅力,反而吸引读者陶醉其中。D.五四爱国运动最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思想意识的逐步转变,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1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经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现为描写平民时视角发生转变,在作家身上表现为对平民及其所在环境倾注真感情。B.红色经典中,有的农民形象经过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是因为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朴实和真实。C.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D.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兄弟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16.下列各项中,最符合“红色经典”特征的一项是()(3分)A.鲁迅1918年创作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B.1959年柳青的《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C.叶圣陶1924年创作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因军阀混战而举家逃难时种种可笑又可鄙的行径。D.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潜伏》,讲述1945年国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敌人军统机关的地下党的故事。六、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复活(节选①)列夫﹒托尔斯泰庭长一早就来到法庭。他是个又高又胖的人,留着一大把花白的络腮胡子。他成了家,可是生活十分放荡。今天早晨他收到瑞士籍家庭女教师来信,说她下午三时至六时在城里的“意大利旅馆”等他。因此他希望今天早点开庭,早点结束,好赶在六点钟以前去看望那个红头发的克拉拉。去年夏天在别墅里他跟她可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啊。他走进办公室,扣上房门,从文件柜的最下层拿出一副哑铃,向上,向前,向两边和向下各举了二十下,然后又把哑铃举过头顶,身子毫不费力地蹲下来三次。“要锻炼身体,再没有比洗淋浴和做体操更好的办法了。”他边想边用无名指上戴着金戒指的左手摸摸右臂上隆起的一大块肌肉,他还要练一套击剑动作。这时房门动了一下。有人想推门进来。庭长慌忙把哑铃放回原处,开了门。“对不起。”他说。 一个身材不高的法官,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耸着肩膀,脸色阴沉,走了进来。“马特维②又没有来,”那个法官不高兴地说。“这是说还没有来,”庭长一边穿制服,一边回答,“他总是迟到。”“真弄不懂,他怎么会不怕难为情。”法官说,生气地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这个法官是个古板君子,今天早晨同妻子吵过嘴,因为妻子不到时候就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用光了。妻子要求他预支给她一些钱,他说决不通融。结果就闹了起来。“嘿,规规矩矩过日子就落得如此下场,”他心里想,眼睛瞧着那容光焕发的庭长,庭长正宽宽地叉开两臂,用细嫩的白手理着绣花领子两边又长又密的花白络腮胡子,“他总是扬扬得意,可我却在活受罪。”书记官走进来,拿来一份卷宗。“多谢,”庭长说着,点上一支烟。“先审哪个案?”“我看就审毒死人命案吧。”书记官仿佛漫不经心地说。“好,毒死人命案就毒死人命案吧,”庭长说。他估计这个案子可以在四点钟以前结束,然后他就可以走,“马特维还没有来吗?”“还没有来。”“那么布雷威来了吗?”“他来了。”书记官回答。“您要是看见他,就告诉他,我们先审毒死人命案。”布雷威是在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书记官来到走廊里,遇见布雷威。布雷威耸起肩膀,敞开制服,腋下夹一个公文包,沿着走廊像跑步一般匆匆走来,鞋后跟踩得咯咯发响。“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要我问一下,您准备好了没有?”书记官说。“不用说,我总是准备好了的,”副检察官说,“先审哪个案?”“毒死人命案。”“太好了。”副检察官嘴里这样说,其实他一点也不觉得好,因为他通宵没有睡觉。他们给一个同事饯行,喝了许多酒,打牌一直打到半夜两点钟,又到正好是玛丝洛娃六个月前待过的那家妓院去玩女人,因此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书记官明明知道他没有看过这案的案卷,却有意刁难,要庭长先审这个案。书记官是个自由派,布雷威却思想保守,书记官不喜欢他,但又很羡慕他这个位置。“那么,阉割派③教徒一案怎么样了?”书记官问。“我说过我不能审理这个案子,”副检察官说,“因为缺乏证人,我也将这样向法庭声明。”“那有什么关系……”“我不能审理。”副检察官说完,往自己的办公室跑去了。 他借口一个证人没有传到而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其实这个证人对本案无足轻重,他只是担心由受过教育的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被告很可能被宣告无罪释放。但只要同庭长商量妥当,这个案子就可以转到县法庭去审理,那里陪审员中农民较多,判罪的机会也就大得多。他功名心很重,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认为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件都非达到判罪的目的不可。走廊里熙熙攘攘,越来越热闹,人群多半聚集在民事法庭附近。在审讯休息时,民事法庭里走出一位老太婆,她被人们口中的那个天才律师硬敲出一大笔钱给了被控方的生意人,而那个生意人是根本无权得到这笔钱的。这一点法官们都很清楚,原告和她的律师当然更清楚;可是那个天才律师想出来的巧计已经把案子弄到这样一种地步:那老太婆非拿出这笔钱来不可。老太婆身体肥胖,衣着讲究,帽子上插着几朵很大的鲜花。她从门里出来,摊开两条又短又粗的胳膊,嘴里不断地对她的律师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您帮个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律师望着她帽子上的鲜花,自己想着心事,根本没有听她。那位名律师跟在老太太后面,敏捷地从民事法庭走出来。他敞开背心,露出浆得笔挺的雪白硬胸,脸上现出得意扬扬的神色,因为他使头上戴花的老太太倾家荡产,而那个送给他一万卢布的生意人却得到了十万以上。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律师身上,他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的全身仿佛在说:“用不着对我做出什么钦佩得五体投地的表示。”他迅速地从人群旁边走过去了。(有删改)【注】①节选部分为毒死人命案(妓女玛丝洛娃被控毒死商人)审理之前法院的情形。②马特维是参与本次庭审的法官之一。③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认为生育是罪恶,因而阉割自己。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选取庭长办公室和走廊两个场景,让庭长、法官、书记官等人在开庭前依次登场,并自然引出一起民事案。B.庭长形象有多面性。他一早来到法院并非为了工作,体现其私心;对总是迟到的下属,他又表现出包容心。C.从副检察官布雷威对于阉割派教徒案子的考虑可以看出,陪审员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案件判决结果。D.无论是老太婆自己的律师还是被控方的律师,他们并不在意当事人的利益,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18.作为检察官,布雷威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19.文末写老太婆民事案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七、语言表达(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们常说乡土是精神的原乡,但另一方面又很难________,在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早早______了与乡土的联系。我们的孩子只会隔着电脑屏幕“偷菜”,却分不清四季时令;虽然会弹奏贝多芬的《田园》可是却从不曾体会那份宁静与安逸;只知道名校投行,却丝毫不了解一直默默滋养他的乡土中国,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我们总说良好的教育是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殊不知这个视野应该是双向的,不仅是向上的,是上海纽约,是国际的,是先进的,()。只有双向的维度才能构建完整的视野,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发现更多的可能,才不会在一味努力向上的过程中迷失、挫败,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唯一目标而让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从这个意义来说,作者有意识地在文学的世界里为孩子_______完整的世界,这既是对过去和故乡的追念,又是_______给未来的人性人情,在实践儿童文学本土化的同时,也让文学自觉地归依和生长。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言行一致切断创造呈献B.知行合一切断搭建呈现C.言行一致隔绝搭建呈献D.知行合一隔绝创造呈现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即使会弹奏贝多芬的《田园》,可是从不曾体会那份宁静与安逸B.弹奏贝多芬《田园》,从中不曾体会那份宁静与安逸C.只会弹奏贝多芬的《田园》,却从不曾体会那份宁静与安逸D.不能从贝多芬的《田园》中体会到那份宁静与安逸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乡村田野,是自然乡俗,也应该是向下的B.也应该是向下的,是自然乡俗,是乡村田野C.是自然乡俗,是乡村田野,也应该是向下的D.也应该是向下的,是乡村田野,是自然乡俗23.下面是介绍“元宵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5分)(1)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八、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所乐何事,要表达什么人生观?庄子也曾通过鱼来暗示自己的快乐观,他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因何而乐,要寄托什么人生观?千百年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探索人生真谛。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古人之乐,做时代新人”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孔子或者庄子的话,说说你所理解的孔子或者庄子的乐的内涵,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好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高二语文 答案1.(1)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明月夜,短松冈。(2)士不可以不弘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壹皆以修身为本。2.C(3分)【解析】怵(chù)惕强(qiǎnɡ)行者泡(pāo)桐3.C(3分)【解析】敏:勤勉4.C(3分)【解析】A项中“行”同“形”,形体;B项中“泮”同“判”,分离;D项中“龟”同“皲”,皮肤冻裂。5.D(3分)【解析】D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6.A(3分)【解析】①⑥为判断句,②③⑤为状语后置句,④为宾语前置句,⑦为定语后置句。7.D(3分)【解析】不是“秦汉以来”,应是“秦汉以前”。8.D(3分)【解析】原文标点是: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9.C(3分)【解析】四海,古代人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10.D(3分)【解析】“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错,应该是“形象地说明了浩然之气要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11.(10分)(1)现在的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2)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解析】第一句得分点:怵惕:惊惧;要:博取;乡党:乡邻。(三个点各一分,通顺2分)第二句得分点:不慊:有愧;馁:萎缩;外:把……看作是外在的。(三个点各一分,通顺2分)12.C(3分)【解析】“以静衬动”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13.(4分)【答案】答案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14.C(3分)【解析】A.“因此深受受众欢迎”说法有误。原文为“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原文为“在当下受到追捧”,并没有说“深受受众欢迎”。B.“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D.“广大民众的觉醒”“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错。李大钊和陈独秀属于先进知识分子,不是广大民众的典范;他们的思想转变,只是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要推动民众觉醒,不是民众觉醒的直接事例。 15.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是因为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朴实和真实”错。原文是“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仍然有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16.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中有关红色经典的阐释是“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结合年代、题材、影响力等因素考虑,B是最贴近红色经典概念的作品。17.B(3分)【解析】并非“包容心”,而是敷衍,不负责任。18.(6分))①布雷威生活腐化、工作不负责任。他头天晚上喝酒打牌玩女人,根本没有阅读案卷,却谎说自己“总是准备好了的”。②他为个人功名罔顾事实,不择手段。他功名心重,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只是为了想法转移到县法庭以便达到判罪的目的。(每点3分)19.(6分)①老太婆被对方律师算计导致败诉,而这个律师还因此得意、被人崇拜,(2分)②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体现司法人员对于案件审理的敷衍了事、草菅人命,揭露了缺乏正义、颠倒黑白的法律现状(2分);③为后文毒死人命案的审判结果埋下伏笔。(2分)(内容、主题及结构作用各2分)20.B(3分)【解析】第一空,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言行一致:言论与行动相符合。语境强调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的关系,应选“知行合一”。第二空,切断:断开,断绝,“切”字突出主观行为。隔绝:隔断,侧重客观。根据语境,强调随着城市化进程,我们“与乡土的联系”不再密切,强调主观,应选“切断”,以照应首句“我们常说乡土是精神的原乡”。第三空,搭建:建造(多用于临时性建筑)。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根据语境,强调“作者有意识地在文学的世界里”为孩子建造“完整的世界”,应选“搭建”。第四空,呈现:显出,露出,突出客观结果。呈献:(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地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侧重主观行为。语境中说的是“人性人情”在文学中的自然显现,应选“呈现”。21.C(3分)【解析】结合画横线的句子的前后文,用关联词“只会……却……”两相对照,对比意味鲜明突出比较恰当。A“即使……可是……”关联词运用不当,应该是“尽管……可是”“即使……也”。B、D缺少表转折的关联词,与上文衔接突兀不自然,逻辑关系混乱不清。故选C。22.D(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向下”与“向上”对应,“乡村田野”与“上海纽约”对应,“自然乡俗”与“国际”对应。ABC照应不周全。23.(5分)【答案】①正月十五②别称(他称,又名)③习俗(风俗)④吃元宵(汤圆)⑤影响(地位、意义)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是关于“元宵节”的思维导图,所以图上的内容都与“元宵节”有关。考生可以根据元宵节的知识以及图上箭头的指向来填空。如①左面注明“时间”,所以此处填写元宵节的时间,即“正月十五”;②下面有三个内容,“上元节”“元夕”“灯节”,这些都是元宵节的别称,所以此处填写“别称”或“他称”;③左面有四个内容,图上给出三个,“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这些都是元宵节的风俗,所以此处填写“风俗”“习俗”;④与“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并列,所以此处应该是填写元宵节的具体习俗,如吃元宵;⑤上面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元宵节的影响,所以此处填写“影响”“意义”。24.作文: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1-17 11:48:29 页数:13
价格:¥3 大小:86.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