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1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1年10月25日一、现代文阅读(35份)(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 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C.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乌鸦反哺,羔羊跪乳。”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生[注](节选)路遥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巧珍……”“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说出来怕你要哭。”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你怎么办呀?”“……”“我主要考虑这事……”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 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谁也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有删改)[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加林选择在大马河的桥上等巧珍,决定解脱和她的关系。既回避了他和巧珍曾经生活的高家村,也回避了自己工作的机关。B.“我决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找个更好的对象……”,主要突显了巧珍的软弱。C.“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等内容,展现了高加林不一样的生活和心情。D.高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来到高加林的住处,德顺老汉先开口劝说高加林,高加林父亲也苦口婆心,但最终都没能说服高加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细腻地刻画了高加林此时纠结的心理状态。B.“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的反应。C.“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还年轻,不懂世事”等语言质朴自然,表现了高加林家乡人的淳朴。D.“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前后 形成反差,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8.请简要概括高加林的形象特点。(4分)9.路遥的小说《人生》结局写高加林回到了高家村,而巧珍已经嫁人了。这样的结局在节选部分中已有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征和四年春三月丁已,(汉武帝)以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候。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候,世尝有也。然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途于前后数公。先是,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骑假司马为斥候,募民壮建敢徒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囊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ト、龟蓍皆以为‘吉,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封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勾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伯所弗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宣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B.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C.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D.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B骑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表示副贰。骑假司马即骑司马的副贰。C.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它们占ト凶吉,因此用“蓍龟”指占ト。D.亭隧:又叫“亭燧”,指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亭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大鸿胪田千秋,因为人敦厚、富有智慧,就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他居位自称,成绩超过他前后的几位丞相。B.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上奏汉武帝,建议在轮台东施行屯田政策,慢慢修筑列亭,用来威震西域诸国,但是汉武帝没有采纳。 C.贰师将军带兵攻打匈奴,战败,汉武帝常为此痛心不已;汉武帝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向百姓表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决心。D.汉武帝认为当务之急是严禁对百姓擅自增加赋税,全力务农,发展生产,恢复养马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补充战马的空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译文:(2)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译文:14.汉武帝自述出兵匈奴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16.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2)杜甫的《登高》中,“”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供皇家狩猎。“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塞罕坝自古就是一处美丽的绿色高岭,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赛罕坝已经改变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虽________,但历史遗迹比比皆是。三代塞罕坝人,五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奋斗,今天的塞罕坝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今天的塞罕坝成为人们心中的________,草原________,花儿竞相绽放,“千里松林”再现,空气清新,骏马奔腾,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物是人非极乐世界一望无垠熙熙攘攘B.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一望无垠游人如织C.物是人非世外桃源一览无余熙熙攘攘D.时过境迁极乐世界一览无余游人如织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B.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C.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D.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改变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21.阅读下面文字,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是古城里的一条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为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块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对联在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是正看者《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A.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22.下面是某同学帮学校办公室草拟的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邀请函亲爱的校友:悠悠八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丹桂飘香时节,我校即将迎来80周年华诞。值此喜迎校庆之际,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敝校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打算于2021年11月19日在学校艺术报告厅举行建校80周年庆典,无论您身在何方,身处何位,是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正奔波在逐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欢迎您那时回母校拜贺!约上三五好友,漫溯时光,少年依旧!如果您能够惠顾,请于11月9日前回函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顺颂秋祺!沙市中学2021年10月18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精神”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在人的 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受精神的驱使,完成难以忘怀的事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许多令人称道的奇迹,背后总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请结合你自己亲身经历,写一写以下三种精神中的某一种对你的成长、鼓舞和促进,或表现你对其中某种精神的独到见解。请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主题一: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体育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主题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无数爱国奉献的事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写一写爱国主义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主题三: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工匠精神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无数能工巧匠勇于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故事和这些成就对你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一写创新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A【解析】B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曲解文意,“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错误,材料二“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D项,曲解概念,似是而非。“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故选A。2.C【解析】无中生有,“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故选C。3.B【解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故选B。4.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每点1分)【解析】“在论证上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分析。分析材料一,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开篇即亮明观点;“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这样层次推进,形成递进式论证结构;“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语言通俗易懂。 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每点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题,首先要先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乡土社会的弊端”相关信息:“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据此转换成“改进的方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6.B(分析不当,“软弱”错误,应是“善良”)7.D(“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不符合原文意思,不符合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矛盾心理)8.①拥有梦想,向往城市生活;②年轻,心气高,追求新奇和浪漫;③放弃原则,舍弃良心与感情;④迷失自我,陷入名利之中。(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9.①高加林和巧珍分手时,巧珍说,自己配不上高加林,自己不识字,帮不上忙,不愿拖累他的工作,希望他找个更好的对象。这些内容表明巧珍虽深爱着高加林,但愿意放手,希望他过得好,为后面嫁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②德顺老汉说,高加林作孽,苦了巧珍,到头来也害了自己;父亲说高加林还年轻,不懂世事。德顺爷和父亲说的话,像铅一样,灌在了高加林的心里。这些内容也暗示了高加林最后回到高家村的结局。(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0.D11.D【解析】解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应为:亭隧指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12.A【解析】“因为人敦厚、富有智慧,就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理解有误,依据原文“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侯”理解可知,田千秋只因一句话使汉武帝如梦初醒,就在数月之间取得宰相的职位,被封为侯,故其被任命丞相和封侯的原因错误。13.(1)前不久曾有职官上奏,请求増加百姓赋税每人三十钱,(用来)补助边防费用,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困苦。(2)况且匈奴得到汉朝投降的人,常常挟住他们的两腋将人拎起拷问,全身搜查,对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详细盘问,那种报仇的想法怎么能实施呢?14.①听信了军候弘的话。②汉朝使者长期被扣留在匈奴,武帝想借出兵维护汉使的威信。③占ト的卦辞说匈奴必败,机不可失。(每点1分)【附译文】征和四年(前89年),春季三月丁巳(二十五日),汉武帝任命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其为富民侯。田千秋没有其他的才干和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资历和特殊贡献,只因一句话使汉武帝如梦初醒,就在数月之间取得宰相的职位,被封为 侯,这是世上不曾有的事。然而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慧,身居相位称其职守,成绩超过他前后的几位丞相。先前,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上奏说:“轮台东有可灌溉的农田五千顷以上,可以派屯田兵去垦荒种植,设置校尉三人分别进行管理,多种植五谷;由张掖、酒泉二郡两位骑假司马为斥候(斥候:进行侦察的士兵),招募身体强壮敢于迁到边塞的人去田所,灌溉垦荒,慢慢修筑亭燧,一直连起来向西延伸,用来威震西域诸国,辅助乌孙。”汉武帝便颁布诏书,陈述以往的所作所为,自己后悔不已,说:“前不久曾有职官上奏,请求增加百姓赋税每人三十钱,(用来)补助边防费用,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困苦。现在又请求派士兵到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国西面一千余里,以前开陵侯攻打车师时,虽然取得胜利,国王被降服,因路途远,缺乏粮食,死在路上的有数千人,更何况现在更往西呢?过去是我一时糊涂,由于听信军候弘的上书,说匈奴困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扬言:‘中原人,我给你们马匹。’再加上汉朝的使者长久被扣留在匈奴,不肯放回,因此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征讨,想以此维护汉使的威信。古时候,与卿大夫共谋大事,一般要参照占卜的结果,如果不吉利就不行动。所以我便把军候弘关于奴缚马的书信,交给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有文辞修养的郎官,包括各郡、属国的都尉等传阅,(他们)都或认为‘匈奴捆住他们的马匹,是很不吉祥的’,或认为‘匈奴想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强盛,实际上是(他们的量不足)却要显示有余’。那些公车、方士、太史官、星象家、望气家和求神占卜的官员,都认为吉利,匈奴一定被击败,时机不可再得。又说派军北伐,到了鬴山匈奴必然被攻克。卦辞显示诸将中贰师最吉利。所以朕亲自派贰师率军前往鬴山,命令他不必深入。如今(事实与)计谋、卦兆截然相反。重合侯(马通)俘获的匈奴侦察兵,竟然说捆住马的四蹄,是匈奴人对汉军军事的诅咒。匈奴常说汉朝极为广大,然而士卒不能忍耐饥渴,为追赶一只狼,而损失了千只羊。以前李广利战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处逃散,朕心中常常悲痛。现在又请求到边远的轮台屯田,备建亭隧,一定是扰劳天下的百姓,不是用来优惠天下的民众的,朕不忍心听这些!大鸿胪等人又建议想招募囚徒护送匈奴使者返回,这明明是以封侯为赏赐引诱他们去刺杀匈奴单于,以发泄我们心中的怨愤,这是连春秋五霸都不肯做的事。况且匈奴得到汉朝投降的人,常常挟住他们的两腋将人拎起问,全身搜查,对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详细盘问,那种报仇的想法怎么能实施呢!当务之急是严禁对百姓实行暴政,禁止擅自増加赋税,全力务农,发展生产,恢复养马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补充战马的空缺,不使国家军备缺乏罢了。郡、国、二千石的官员,各自上报本地畜养战马补充边塞的实施计划,与呈送户籍和财政簿册的人员一起到京奏对。”从此,汉朝不再对外用兵,并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此表示,从今以后使百姓休息,希望能增加财富,养育百姓。15.D(分析不当,不是“放浪不羁”,应是“轻快与喜悦”)16.①诗人没有正面写岳阳楼之“高”,而是运用衬托手法和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岳阳楼之“高”。②首联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站得高,看得远,无边景色尽收眼底。衬托出了岳阳楼之 “高”。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感觉是在云间下榻设席,感觉是在天上推杯畅饮;而凉风渐起,衣袖飘舞。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岳阳楼之“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8.B(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根据语境,选用“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极乐世界:佛教幻想的世界,也叫“净土”,与“尘世”相对。根据语境,选用“世外桃源”。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根据语境,选用“一望无垠”。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根据语境,选用“游人如织”)19.C(A项,成分残缺,在“乱砍滥伐”前面添加“由于”;B项,语序不当,将“破坏严重”改为“严重破坏”;D项,搭配不当,将“改变”改为“变成”)20.①“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三个分句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2分)②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2分)③突出了塞罕坝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21D 【分析】本题考查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概括”应该在“含义”之前,“回味无穷”是整体上的表达效果总结,要排在最后。22【答案】①“敝校”改为“母校”。②“打算”改为“定于”。③“那时”改为“届时”。④“拜贺”改为“参加”。⑤“惠顾”改为“出席”。(每点1分)【解析】①“敝校”为谦称,不合语境。②“打算”的表述口语化,语体风格不合,且发送邀请面时,庆典的时地安排应已确定应改为“定于”。③“那时”的表述口语化,语体风格不合。④“拜贺”,敬辞,祝贺,“拜”字常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沙及对方时。语境中说别人,使用对象有误。⑤“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不合语境。【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23.主题一: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请结合你自已的经历,写一写体育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主题二: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无数爱国奉献的事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请结合你自已的经历,写一写爱国主义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主题三: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工匠精神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无数能工巧匠勇于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故事和这些成就对你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一写创新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1-06 19:42:37 页数:12
价格:¥3 大小:44.6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