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清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1.考古界把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这段时期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界划分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建筑技术的掌握与改进2.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A.河姆渡文化B.红山文化C.良渚文化D.陶寺文化3.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的理解错误的是()A.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多样性B.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C.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D.《史记》的记载比《战国策》更可信4.公卿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重臣,下表是可考的商、西周同姓和异姓公卿数量变化表,这种变化使()商、西周同姓和异姓公卿数量表时代公卿总数同姓公卿数异姓公卿数商代19415西周463016A.家国同构的色彩强化B.西周加强了中央集权C.王权得到大大的提升D.商代重视与异姓联盟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其时燕亦移于河北,大约在齐、卫之间。镐京与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一格局()A.使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C.导致诸侯国不断强大D.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7.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言论出处(商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管子》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战国策》六国之时,贤才之臣,人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论衡》8.据上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B.奴隶制商品经济日益壮大C.部族血缘关系逐步瓦解D.封建士大夫阶层迅速崛起9.《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列国内乱,诸侯兼并B.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C.尊王攘夷,大国争霸D.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10.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的人性观是(  )A.人性本善B.非善非恶C.人性本恶D.善恶并存11.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1—10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1—20级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12.孔子曾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器,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而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由此可知,孔子()A.对礼制的遵守和敬提B.代表社会底层发声C.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D.君臣关系上提倡无条件忠君13.《礼记》记载春秋“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1975-1976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内史杂》中,有一条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材料说明() A.秦国拥有完备的社会法律体系B.秦国正式确立通用语言的使用C.秦朝的文书制度利于巩固统一D.秦朝统一文字加强了中央集权14.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下列言论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幷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B.“我朝罢相┄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D.“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16.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了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17.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18."苍梧"原为战国楚地,大致在今湘江上游一带。秦朝设苍梧郡,其方位在今湖南东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南以五岭为限。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材料中"异地同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封建经济的渐趋恢复D.统一王朝疆域的北扩19.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而导致短命而亡的教训;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又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认识()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引发“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C.三者观点都不全面,均无价值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20.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21.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22.爵位待遇公万石——列侯——金印紫绶卿中二千石——右庶长至关内侯——银印青绶上大夫二千石——右庶长——银印青绶下大夫千石至六百石——五大夫——铜印黑绶士五百石至比二百石——公乘以下——铜印黄绶上表为西汉时期公、卿、大夫、士爵位系统内容。由此可见,汉代爵位系统()A.维护了当时的贵族政治体制B.开始形成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C.属于官僚体制的组成部分D.强化了以血缘为中心的纽带关系23.《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商富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而《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据此可知()A.西汉统治者没有固定的商业政策B.西汉政策由重视商人到打压商人C.史书可作探究西汉商业政策依据D.不可能认知西汉商业的真实情况24.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青铜器中,裘卫四器中有铭文记载:周共(恭)王三年,裘卫用价值80朋的一块玉璋,换得矩伯的十田;共(恭)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三两帛,矩伯以一片林地作抵。下列对材料主旨解读最准确的是()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D.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被破坏2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 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①天人合一②与民休息③兼爱尚贤④道法自然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材料题(共3题,共40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7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现:(1)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以丞相为统领的中央王朝百官公卿制度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形式逐渐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满足了行政体制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社会不同等级的流动。……(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成为适应专制主义政治需要的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个朝代在国家治理上的主要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汉书·艺文志》材料二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1)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6分)(2)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6分)29.论述题(10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1.C2.C3.D4.A5.B6.D7.B8.C9.B10.A11.A12.A13.C14.C15.A16.C17.B18.A19.A20.B21.B22.C23.C24.D25.B26.(1)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4分)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②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③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3分)(2)主张: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3分)成: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2分)27.(1)相同:秦、汉两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④两个朝代都建立起选官,⑤都建立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4分,答对3点即可)不同:①秦代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主要实行察举制;②秦代以法治国,汉代独尊儒术;③汉代地方行政制度还包括王国和侯国。(4分,答对两点即可)①秦汉时期确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承袭;②秦汉时期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③秦汉的国家治理强化了民族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④秦汉时期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⑤儒学占据主流地位,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6分,答对3点即可)28.(1)境遇: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2分)措施:①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②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2分)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分)(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2分)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4分)29【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9-10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窑,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30 10:24:21 页数:8
价格:¥3 大小:57.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