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复习知识点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复习知识点【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考点分析】考点20: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知道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人民共享新发展成果。【知识梳理】1、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作用/重要性/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知道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1为什么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现状: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实践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3)重要性:见第1问。(4)意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2怎样全面深化改革?①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命。3、确保人民共享新发展成果。3.1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1)现状:(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2)重要性: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意义: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4)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人权的实质和内容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3.2怎样共享发展成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具体举措:①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坚实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考点21: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弘扬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梳理】1、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价值/重要性/作用(1)对国家: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 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⑥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⑦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的引擎作用:③—⑥)(2)对个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3)对社会: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2、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3、建设创新型国家。3.1为什么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因家?(1)现状:①优势: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2)重要性:创新的价值/重要性(对国家①—⑦)。(3)意义: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国家:①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増强自 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與论氛围和法治环境。(2)社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3)企业:①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②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4)个人:①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②弘扬创新精神(P26);③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P27)。【九上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考点2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知识梳理】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1)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资产阶级专政)(2)特点: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具体理解见P33)(3)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4)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6)落实:四项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增强民主意识;2.1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②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③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2怎样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总述:要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①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3、积极参与民主生活。3.1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1)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要求: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2行使民主权利(三种方式)(1)民主选举①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②要求:A、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家)B、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公民)(2)民主决策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②有力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3)民主监督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公民) 考点23:坚持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知识梳理】1、坚持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1.1坚持法治的原因:(1)现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存在机制不健全、滥用职权等问题。(2)重要性: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社会)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国家)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⑤社会因法治而进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能力的必然要求。1.2法治的原则要求:(怎么样?)①实行良法之治。②有法律制度并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什么是良法?①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②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必要性: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或: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具体要求: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或: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4厉行法治的对象、要求(1)对象: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同的共同要求。(2)总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要求:①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现代公民,要增强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政府)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文 化)⑤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拓展: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总)①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结论)2、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么本淮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少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究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2.1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原因)①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②政府的宗旨要求: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③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 ④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⑤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护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2怎样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求)①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考点分析】考点24: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要求。(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延续文化血脉。 ②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B、新时代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定文化自信?)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要求?(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主要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的处世准则等。(3)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4)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3、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弘扬民族精神。(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红船精神、 塞罕坝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3)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要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风梦想,创造精彩人生【说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新教材中加入,作为“民族精神”的材料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3)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具体做法: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纪守法,等。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关心帮助同学;不欺凌、侮辱同学,不打骂同学。在家里:孝敬父母,尊长爱幼,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5、坚定文化自信。(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怎样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考点分析】考点25: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理解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知识梳理】1、我国的人口现状,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人口现状: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②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③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①人口现状:(见1)②必要性:a.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 题。b.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③意义:有利于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利于有效地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调整完善: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目的/意义:为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我国的资源现状,及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1)现状:①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②劣势: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b.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C.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2)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原因: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危害性: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办法:不能走西方工业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3、我国的环境现状,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 之患、民心之痛。(2)为什么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①现状:a、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b、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②危害: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原因:①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措施: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原因: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措施: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建设生态文明(1)内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上一版本中“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教材将其删除)(2)原因:4(1)+5(1)(3)要求:4(2)+5(2)【九上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考点分析】考点26: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知识梳理】 1、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1)新型民族关系(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Ⅰ、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Ⅱ、加强民族团结:(1)原因/重要性: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2)对公民(青少年)的要求: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④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⑤为少数民族发展献计献策;⑥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民族的行为作斗争;⑦从我做起,从小事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如:与各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歧视、平等对待……Ⅲ、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原因/重要性: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2)党和政府的措施:A、经济社会方面:①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③实施兴民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扶持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B、民生方面:①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C、文化方面:①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②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3、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实施“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优势/实践经验)①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③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要求:①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②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形式全面管治权的制度;③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④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4)我国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Ⅰ现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Ⅱ重要性: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 的一家人。(5)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政治基础);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⑤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4、反对分裂(1)为什么要反对分裂?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怎样反对分裂?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维护国家安全。 5、维护国家统一。(1)我国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A、现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B、重要性: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2)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政治基础);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⑤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考点分析】考点27:了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的中国人。 【知识梳理】1、了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分析: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从2020年—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意义是:(读)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方,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中国梦 (1)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②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3)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国家: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②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个人(青少年):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②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③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④弘扬中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⑤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治观念……4、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的中国人。(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源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自信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和要求: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④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⑤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1 16:23:06 页数:27
价格:¥9 大小:34.01 K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