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怀仁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水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到唐代的富丽堂皇,从宋代的清新淡雅到明清的炉火纯青,众多艺术创作者留下了极具艺术魅力的图画和文化诗篇。山水画的描写对象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和物,画作蕴含的意境美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与自然领悟通过传统艺术手法的有效呈现,展示了东方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点滴笔墨绘就出形神饱满的形象,尺幅空间描绘着意蕴无尽的风景,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正如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言:“言有尽而意无穷。”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中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山水画体系就与传统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诗歌与绘画的融合是山水画的核心特征。任何山水画营造的意境美都离不开诗意美,文人骚客不仅擅长诗歌创作,同样热衷于用绘画表情达意。当山水画发展至唐宋较为成熟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中题诗,这不仅能赋予画作典雅的文化韵致,还能更充分地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浮于冷清的江水之上,渔翁独坐小舟之中,表现出空旷萧条的意境之美,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角度看,山水画与诗词很难分开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营造的意境美会带给观赏者亦诗亦画的审美体验。除了诗意美,空灵美同样是山水画意境美的突出表现,这与道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家文化认为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和生命。画家用笔墨描绘山水,对空白自然景物同画面主体之间的层次做优化处理,营造出饱满美妙的深远意境。山水画一旦缺乏空灵之美,将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无力感,难成经典。空灵之美通常采用“虚实交融”的描绘手法来表现,如将云雾、天空、水汽、河流以空白形式呈现,经过创作者的巧妙设计成为艺术化留白,科学有效地营造出富有空灵美的艺术观感,为山水画意境美的传达打下扎实的基础。古代山水画家都是受到过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其作品的意境美还体现出一种人文之美,如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之道、道家文化中的清静无为等,使山水画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东晋画家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是江浙一带生活风貌的真实写照,体现出“向往山林”的隐逸情怀,而此种情怀又与儒家“山水比德”的思想相契合。宋代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场面壮观,却营造出出奇静谧的意境,天地间的皑皑白雪相互映射出虚幻的冷光,沉醉于这种虛静恬淡的意境会自然领悟到何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形神兼备亦为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重要特征之一。与西方绘画不同,我国传统绘画侧重于情感与表现,而不单是对客观自然物的再现描绘。齐白石认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盲目追求形态真实,忽视了神韵营造,就会使创作落入俗套。中国山水画常采用变形的描绘手法,力求达到“神似传情”的艺术效果,画者赋予作品个性和灵魂,将情感和观念融入对自然的艺术化处理中,从而实现意境美深化表达的目的。(摘编自席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的山水画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而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B.题画诗为实现画者、观者的情感沟通而作,并非为增加画作的文化韵致而生。C.抛开诗词孤立地欣赏山水画,是无法体会画家寓于画中的丰富情致和韵味的。
D.作者认为中西方绘画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绘画侧重于“表现”,西方绘画侧重于“再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段开篇明义,以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内涵分析为基点,展开全文论证。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从四个角度纵向深人探究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不同体现。C.本文论证方法多样,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并用,增强了论证的力度。D.本文论据翔实可靠,列举戴逵和范宽的画作,说明了儒道文化对山水画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水画与古典诗歌--样强调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书画同源”观点的有力佐证。B.山水画要想在尺幅间呈现出无尽意蕴,一定离不开创作者对自然的领悟和高超的绘画技艺。C.山水画中很少出现云雾、天空等,因为这些自然景物常给人死气沉沉之感,缺乏空灵美。D.《寒江独钓图》绘渔翁独坐一叶扁舟上垂钓,并以淡墨数笔勾勒出水纹,体现了艺术的“留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或“习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一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一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摘编自李露、孙慧敏《睡前拖延研究综述》)材料二:年长、年轻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摘编.自《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材料三:《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92个小时,接近六成的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当代国民的三大睡眠现状。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光污染打破了睡眠节律,职场、社交和社会阶层压力导致身份焦虑和群体孤独,失眠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干扰睡眠的因素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达8.47亿。某科技公司数据则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国人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6.2个小时,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娱乐文化的繁荣和对自由时间的把控欲让熬夜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报复性熬夜”“解压式狂欢”是职场人在内心焦虑状态下带有证明性的自我宣誓,此外,“00后”和年轻妈妈也是“萤火虫族”中的典型人群。“00后”学生党娱乐学习两手抓,而年轻妈妈处于职场和家庭双重压迫中,在“工作十带娃”的模式下过着双面黑洞的生活,20%的人甚至出现天天熬夜的现象。(摘编自《“萤火虫族”照亮夜空,4.5亿国人睡得好吗?--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解读》)4.下列关于“睡前拖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睡前拖延”,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习惯性地推迟自己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B.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即使睡前拖延也会补足睡眠。C.睡前拖延可能会影响激素和免疫力水平,增加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D.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就是一天结束时,而这时自我控制资源通常比较匮乏,往往导致调节失败,引发种种睡前拖延现象。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长一辈信奉中医“子时前人眠,肝脏排毒”的说法,而年轻--辈则认为这并没有科学道理,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安排睡眠时间。B.受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萤火虫族”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年轻妈妈是“萤火虫族”中被动性熬夜的典型人群。C.“萤火虫族”的夜间活动丰富多彩,他们或为工作而努力奋斗,或为享受夜晚生活而消费,为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D.近六成的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20%的人甚至天天熬夜,这反映了当代国民睡得晚、睡得浅、睡得短的现状。6.根据材料,概括人们习惯性熬夜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长跪大别山(节选)曾剑奶奶要死了,我给干爹打电话。干爹叮嘱过我,说一旦奶奶“快不行了”,一定告诉他。干爹是麻城人,早年闹革命来到红安(时称黄安)七里坪,结识了奶奶。据说革命时期,奶奶曾帮助过他,对他有恩,他便认奶奶为干娘,叫她娘。干爹对我和奶奶好,总是给钱给物。关于他与奶奶的交情,我问过奶奶。奶奶说,没啥,没啥,然而,眼睛却潮润了。我知道这里面有秘密,不仅仅是奶奶帮过他那么简单,但奶奶不说,我也就没问。埋葬奶奶那天,干爹没有回武汉,他留了下来,为奶奶守孝。干爹说,孩子,跟你讲讲你奶奶的故事吧,你奶奶是个大人物,她了不起……1927年初冬,七里坪郊外,一股三百余人的匪军,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领头的喊,他是头儿,抓活的,抓活的!领头的匪军大脑袋,大嘴咧开,活像一只站立起来的蛤蟆精。枪声在那个年轻人的身旁雨点般响起,那不是要命的枪声,子弹都打在他的头顶或脚下。同他们的喊话一样,他们要抓活的。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在他的前方巷子里,一扇门突然打开了,一个娇小女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将他推进夹层墙藏起来。七里坪地处大别山南麓、天台山脚下,这里群山环绕,匪患众多,不少人家都有藏身的夹墙。很快,门外的脚步声洪水般逼近,继而远去,消失在幽长的街道。这时候,夹墙的门被打开,奶奶将年轻人拉出夹墙。她打开后门,门外是繁密的竹林,竹林连着山,山上全是树。奶奶对年轻人说,快,从后门走,他们往北去了,一会儿他们没抓到人,还会回来。你进到林子,往南跑,一直往南。年轻人一路向南,连夜跑到木兰山,与失散的战友会合。年轻人率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才知道,那夭他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并非仅仅是我奶奶家那堵夹墙救了他。真正救他的,是我的二伯。他被我奶奶推进夹墙时,奶奶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戴在我二伯的头上,奶奶让我二伯装扮成这个年轻的红军,向黑溪山飞奔。白腿子匪军在七里坪三里外的黑溪山追上了二伯,他们发现抓错了人,在黑溪沟畔杀害了二伯。干爹突然停止他的讲述,望着我,表情凝重。他说,孩子,那个被白军追杀的年轻人就是
我。干爹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努力地控制情绪,想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但他没能够做到,他懊恼地说,我当时躲在夹墙里,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才跑到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里的。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为上级谋划的黄(安)麻(城)起义做准备。不久,干爹遭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他和他的部队被数千人的白军围堵追杀。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直至来到七里坪,被奶奶救下。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打回七里坪里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几个白腿子大兵在尸首旁巡逻,等待红军“上钧”,干爹一声令下,杀死了他们。干爹抢回了我二伯的尸首,并把我二伯的尸首运回来,埋在了我家后山坡。那段时间,我大伯为了生计,从七里坪倒水河放排,直下汉口。大伯回来后,听说了他二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我大伯低头不语,在那儿生闷气。干爹说,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奶,奶奶说,去吧,跟着你大哥干革命。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伯战死黄安城。战争局势紧,从攻城到外围战斗,牺牲的战友多,可怜我大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干爹说,他的确是牺牲了,他的战友看见他牺牲了,战友当时顾不上他,后来,就分辨不出谁是谁了。大伯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我家后山坡上他坟里的几件衣物,还有红安烈士陵园烈士墙上的他的名字。我忍不住哭出声来。奶奶太苦,奶奶太累,奶奶忍受着这么大的痛,却从来不说。她眼瞎了,可她不是哑巴。但多年来,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偶尔,我听她自言自语:黑溪山那么大,二子那么熟悉,咋没逃了呢?每天,太阳落山那一刻,奶奶打开后门,朝着后山坡儿子们的坟地张望,是她必有的举动。她是在唤儿回家。(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围绕奶奶与干爹的交情展开情节,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普通百姓对革命的支持与付出,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B.小说注重语言的锤炼,文中加点的“探”“拽”"推”三个动词,准确地表现了奶奶救助干爹时的谨慎与果断。C.小说叙写了二伯被杀害的惨状和大伯牺牲的情形,分别表现了敌人的残忍和战争的惨烈,也为小说增添了悲壮色彩。D.失去孩子的奶奶“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既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也突出了她强忍痛苦保守革命秘密的伟大。8.小说中的“干爹”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中“奶奶”的一生是怎样被完整地叙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黥髡者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曰“可。”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漫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文帝轻刑重农》,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月/诏曰/诗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B.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C.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D.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关押由皇帝下诏书定罪的犯人。B.妾,本义指有罪的女性,文中的“妾”是缇萦上书时自称的谦辞。C.黥,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的肉刑,被汉文帝废除后就绝迹了。D.制,帝王的命令。古时皇帝下的命令有策书、制书、诏书、戒敕等名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文帝相信灾难由怨恨而生、福气由德政兴起的说法,认为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他一人来承担,因此他下令废除秘祝官。B.张苍、冯敬上奏请求汉文帝确立法令时说髡刑、黥刑、劓刑、斩左脚右脚等肉刑都改为其他相对较轻的刑罚,得到了汉文帝的认可。C.汉文帝批准的新法令,对官员二次犯罪处罚相当严厉,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再犯者,全部公开处以死刑。D.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而农民要缴纳农田的租税,表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2)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二)①苏轼江上同舟②诗满箧,郑西分马③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注]①此诗作于苏轼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期间,当时苏辙(字子由)留在汴京。②江上同舟:几年前兄弟二人经水路至汴京的那一段生活。③郑西分马:嘉祐六年,苏轼离京赴凤翔上任,苏辙送抵郑州而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回忆同舟吟诗之乐、歧路泪别之痛,喜悲反差中尽显兄弟情深。B.诗人官场不得志,自觉难以仕进愧负文武才华,欲退隐却羞对家乡亲朋。C.正值三秋,微雪早降,触发兴感,诗人不禁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D.全诗由“怀子由弟”串联,追昔抚今,将记事、抒情、写人熔于一炉。15.同为“怀子由”之作,本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片中的情感基调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人类艺术的百花园中,国外众多戏剧门类固然各为_______(),如歌剧重“歌”,舞剧重“舞”,话剧重动作、对白。它们之中当然不乏优秀作品,以华美的“语言”与观众进行灵魂间的深入对话。但是如昆曲这样,将诗性的文学美、多样的技艺美与深刻的哲学美__________地融而为一的,实属难觅。不但昆曲能让各种艺术元素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还能令它们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誉之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同时,在提倡曲艺复苏、文化自信的今天,昆曲经历现代化、精简化改造,又________出新的生机。作家白先勇主持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上演三百五十多场,在国外演出时,甚至尝试了昆曲与现代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获得了一致好评。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通过户外演出的形式,打破观演边际,观众可以跟随着表演,边走边看边回味,这种___________主动参与的自我代入感赢得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的芳心。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花齐放浑然天成焕发设身处地B.一时之秀浑然天成焕发身临其境C.百花齐放水到渠成散发身临其境D.一时之秀水到渠成散发设身处地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因为它们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各有侧重B.但都不能将各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融而为一C.因此它们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都各有侧重D.然而都只是侧重于某-种具体的艺术形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昆曲不但能令各种艺术元素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还能让它们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被誉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B.不但昆曲能令各种艺术元素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还能让它们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誉之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C.昆曲不但能让各种艺术元素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还能令它们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誉之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D.不但昆曲能让各种艺术元素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还能令它们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被誉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提到再生资源,人们一般会想到废纸、废金属等,而对于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人们就很陌生。随着玻璃制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①__________,由此产生了不少问题。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极易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废玻璃无法通过焚烧处理,也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②___________,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废玻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节省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因此,要做好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工作。首先,③____________,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按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进行分类;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回收利用废玻璃的益处,在回收箱上印制分类指引和宣传标语,让人一目了然。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21.请依据上文,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三则与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相关的宣传语,要求句式大致整齐,每则不超过1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振华中学高二(6)班的班会课上,同学们观看了班主任精心剪辑的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精彩片段,对以下三个场景感触尤其深刻:场景一:1915年,22岁的毛泽东出场。瓢泼大雨中,杂乱无章的长沙老街上,他怀抱一沓《青年杂志》(陈独秀创办,次年改名《新青年》),踏着泥水迎着风雨奔跑……毛泽东被《青年杂志》打开了眼界,他的思想觉醒了,他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场景二:1917年,张勋复辟。28岁的李大钊被迫离京,流亡江南。他深入社会底层,苦苦追寻新的救国之路。一个声音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除了文化启蒙和思想觉醒,更要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新之路。场景三:1920年,遍地风雪的海河岸边,41岁的陈独秀与护送他离京的李大钊目睹难民沿路乞讨之惨状,耳畔回响着难民悲愤的控诉:“政府?哪见过这么浑蛋的政府!他们什么时候关心过老百姓的死活呀?!……陈独秀:守常,我想通了,我们得建党!……
李大钊: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假如你是高二(6)班的一名学生,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一个场景,以“觉醒”为话题,联系历史与现实写一篇观后感,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怀仁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精析1.D[A项“不追求形似”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形神兼备亦为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单是对客观自然物的再现描绘”,说明好的山水画是追求形似的。B项“为
实现……而作,并非为增加画作的文化韵致而生”于文无据,原文第二段只是说“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中题诗,这不仅能赋予画作典雅的文化韵致,还能更充分地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C项“是无法体会……韵味的”说法过于绝对。]2.B[“纵向深入”错,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别从“诗意美”“空灵美”“人文之美”“形神兼备”四个角度来阐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不同体现,这四个角度之间是横向并列的关系,而非“纵向深入”的关系。]3.C[根据原文第三段“空灵之美通常采用‘虚实交融’的描绘手法来表现,如将云雾、天空、水汽、河流以空白形式呈现……艺术化留白”可知,山水画中并非“很少出现云雾、天空等”,而是山水画家通常以空白形式呈现“云雾、天空等”,以表现空灵之美;根据原文第三段“山水画一旦缺乏空灵之美,将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无力感”可知,“常给人死气沉沉之感,缺乏空灵美”并非“云雾、天空等”自然景观的特点。]4.B[“即使睡前拖延也会补足睡眠”于文无据。]5.C[A项“年轻一辈则认为这并没有科学道理”于文无据。B项“年轻妈妈是‘萤火虫族’中被动熬夜的典型人群”错,由材料二“他们的熬夜是出于工作或个人原因的主动熬夜”和材料三最后一段可知,年轻妈妈也是主动选择熬夜的。D项“20%的人甚至天天熬夜”错,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可知,这里的“人”指的是年轻妈妈,不是所有人;另外,选项反映的现象体现不了“睡得短”。]6.①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②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③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干扰;④职场、社交和社会阶层带来的压力;⑤干扰睡眠的因素不断增加,尤其是手机。(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解析:人们习惯性熬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布在材料一、三两则材料中。由材料一第2段中的“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可得出答案第①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可得出答案第②点;由材料三第2段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可得出答案第③④⑤点。7.D[“突出了她强忍痛苦保守革命秘密的伟大”无中生有。]8.①顾全大局,不惧牺牲。面对敌人的围堵,干爹下令分散突围,并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保全部队。②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干爹抢回二伯的尸首,认奶奶作干娘,给钱给物,为其送终守孝。③理性冷静。干爹劝阻了冲动报仇的大伯,并动员大伯参加革命。(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说中的“干爹”是一位革命干部。小说中写干爹带着自己的部队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面对敌人的围堵追杀,“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并“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这表明他顾全大局,不惧牺牲。小说中写干爹带着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抢回二伯的尸首,他认奶奶作干娘,总是给钱给物,并且为奶奶送终守孝,这表明他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小说中写干爹劝阻冲动报仇的大伯,并动员大伯参加革命,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干部理性冷静的一面。9.第一问:奶奶当年的故事是通过干爹来讲述的,奶奶晚年的生活细节是通过“我”的回忆来展现的。(2分)第二问:①干爹的讲述占据叙述的主要篇幅,突出了奶奶对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形象,主次分明;(2分)②“我”的回忆作为补充,展现了奶奶作为普通人的丧子之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故事的真实感。(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第一问其实是要求考生回答“由谁叙述故事”的问题。小说中奶奶一生的故事是由干爹和“我”完整地讲述出来的:奶奶当年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干爹来讲述的;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关于奶奶晚年的生活细节则是通过“我”的回忆来展现的。第二问,表达
效果方面,两人的叙述主次分明:干爹的讲述占据叙述的主要篇幅,是小说的主体部分,突出了奶奶对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形象;而“我”的回忆作为补充,展现了奶奶内心的丧子之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故事的真实感。10.D[“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中,“恺弟”是“君子”的定语,其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是“今人有过”的处罚方法,且“而”连接的是并列结构,其前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D。]11.C[“被汉文帝废除后就绝迹了”错,“黥刑”被汉文帝废除后,五代时又恢复了,直到清末被废除才退出了历史舞台。]12.D[“表明……落实”错,原文是“其于劝农之道未备”,意思是说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还不完备,不是“没有得到落实”。]13.(1)我悲伤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过刑的肢体不能再接回去,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得分点:伤(悲伤)、属(接)、无繇(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各1分,句意2分](2)讨论国政追求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告发他人阴私的风俗。[得分点:务(追求)、耻(以……为耻)、告讦(告发他人的阴私)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春,二月甲寅日,汉文帝下诏说:“我亲自带领天下臣民耕种土地来供应祭祀,皇后亲自采桑来供应祭服;应拟写这样的礼仪制度!”以前,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当有凶兆出现时,(秘祝)就把过错从皇帝身上移到官员身上。夏,汉文帝下诏说:“我听说天理(是这样的),灾难由怨恨而生,福气由德政兴起,百官的过失,应该由我亲自承担。现在秘祝把过错移到官员身上,因为彰显了我的失德,我很不赞成。应该废除这个官职!”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该受刑罚,皇帝下诏将其逮捕并拘囚在长安(的牢狱)。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向汉文帝上书说:“我父亲做官,齐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现在他因犯法而获罪,应该受刑罚。我悲伤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过刑的肢体不能再接回去,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愿意去官府做官婢,来赎我父亲的刑罚,使他得以改过自新。”汉文帝怜悯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说:“《诗经》中说‘和乐平易的君子,好比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没有施加教育但已经施加刑罚,有的人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了,我非常怜悯这些人!刑罚残酷到截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不能平息这种痛苦,这是多么疼痛而不合道德的刑罚啊!这难道符合我身为百姓父母的本意!应该废除肉刑,用其他刑罚代替它;并且下令都根据罪的轻重来惩处犯罪的人,只要不逃跑,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要制定相关的法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奏请求汉文帝确定法令时说:“那些应判髡刑的改为城旦和舂;应判黥刑、髡刑的改为用铁圈束颈,进行城旦和舂;应判劓刑的改为笞打三百下;应判斩左脚的改为笞打五百下;应判斩右脚、杀人之后先自首的和官员因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已经定罪但又犯应判笞刑的,全部改为公开处以死刑。罪犯已被判为城旦、舂的,各自服刑到一定年数后赦免。”汉文帝下命令说:“可以。”这时,汉文帝谨守自持,深沉不语,而将相都是老功臣,他们文化水平低,为人质朴厚道。讨论国政追求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告发他人阴私的风俗。官员安于自己的职位,百姓乐于自己的本业,积蓄每年增加,人口渐渐繁衍。风俗教化忠实厚道,禁令法律宽松,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因此刑罚大量减少,甚至全国只审判四百起案件,有置刑法而不用的景象。六月,汉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如今辛勤劳动的农民还要缴纳租税,这样本末就没有区别了,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还不完备。应当免除农民的农田租税!”14.C[“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错。C项对应的是诗歌的颈联,颈联中诗人见微雪而惊叹时光飞逝、一年将尽,并没有“人生垂暮”之感。]15.相同点:两者的情感基调中都有感伤的一面。本诗蕴含着对往事的追怀、天各一方的孤寂、对弟弟的想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喟以及对功业无成的惭愧,情味虽复杂,但基调却是感伤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对月怀人,怅恨月圆人不圆,情感基调也是感伤的。(3分)不同点:不同于本诗的通篇感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以理结情,由怅恨进而表达彻悟离合的旷达和天涯共情的祝愿,情感基调转为开朗。(3分)16.(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7.B[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只能用作谓语。一时之秀:一时期的优秀人物,也可以用来形容物。根据语境“国外众多戏剧门类固然各为”,应选用“一时之秀”。浑然天成:形容严密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根据语境“但是如昆曲这样,将诗性的文学美、多样的技艺美与深刻的哲学美”,应选用“浑然天成”。焕发:光彩四射,振作。散发:发出,分发。“散发”与“生机”不能搭配,修饰“生机”,应选用“焕发”。设身处地:设想处在别人的境地,有假设之意。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样的境地。根据语境“主动参与的自我代入感赢得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的芳心”,应选用“身临其境”。故选B。]18.D[根据前一句中的“固然”可知,上下句应该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C两项;后一句“如歌剧重‘歌’,舞剧重‘舞’,话剧重动作、对白”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强调侧重某一方面,排除B项。]19.A[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不但昆曲……”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昆曲不但……”;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昆曲不但能令各种艺术元素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还能让它们在碰撞汇合时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辉”;三是被动语态误用为主动语态,应改为“被誉为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巅的精品,当之无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A项修改正确。]20.(示例)①废玻璃逐年增多②如果处理不当③实行垃圾分类(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废玻璃的回收利用问题。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随着玻璃制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横线后的“由此产生了不少问题”可知,此处可填写“废玻璃逐年增多”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横线前说的是废玻璃的危害以及处理困难,根据横线后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这一后果可知,此处可填写“如果处理不当”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文内容和分号的提示可知,“首先”“其次”领起的两个分句都是“总分”结构,此处所填内容应是对“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按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进行分类”的概括,故此处可填写“实行垃圾分类”之类的内容。21.①乱扔废品危害大;②回收废品应分类;③资源再生好处多。(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围绕“健康生活”这一主题,针对所给文段中提到的废玻璃的危害以及如何做好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工作等,拟写三则与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相关的宣传语即可。注意题干中句式和字数的要求。22.写作指导材料的主体是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中,青年毛泽东抱着《青年杂志》在风雨中奔跑,风雨寓意着动荡飘摇的社会,《青年杂志》则打开了毛泽东的眼界,启迪了他的思想,他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他救国救民的思想觉醒了。第二个场景中,李大钊因张勋复辟被迫流亡江南,这一社会大环境让他意识到,只靠文化和思想上的觉醒还不能救中国,由此他的革命思想觉醒了。第三个场景中,陈独秀和李大钊有感于百姓的苦难和北洋军阀政府的不作为,立志要让百姓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他们建党的思想觉醒了。结合三个场景的内容,可以确定材料的核心是“觉醒”,不管是毛泽东、李大钊还是陈独秀,他们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完成了某种思想上的蜕变———“觉醒”。思
想上的觉醒让他们明确了今后人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这一特定时刻的“觉醒”成就了他们今后的伟大。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也都需要有“觉醒”意识,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本题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场景,联系历史与现实,以“觉醒”为话题,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重在写“感”,抒发感悟与思考。从感悟历史中伟人们的“觉醒”到新时代个体的“觉醒”,从理解“觉醒”之于伟人与时代的意义到寻求“觉醒”之于自身的意义,从发现前人“觉醒”的契机到当代青年学生“觉醒”的条件……从这些角度来写观后感,才能更好地呼应班会课上班主任给同学们精心剪辑《觉醒年代》这一电视剧精彩片段的意图和材料的主题。参考立意:①觉醒于风雨飘摇之际,纵横于沧海横流之中;②家国大爱,成就“觉醒”力量;③以探索之眸,“觉”为国之梦;等等。参考例文青春芳华,始于觉醒1915年,22岁的毛泽东在杂乱无章的长沙老街上迎着风雨奔跑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漫天的风雨是动荡飘摇的时代的象征,也是他迷茫内心的映射,而他怀中的《青年杂志》,则是引导他在思想上觉醒的关键。透过这个画面,我隐约看到了橘子洲头挥斥方遒的毛泽东、遵义会议上毅然拨转中国革命航向的毛泽东、天安门城楼上语调铿锵的毛泽东……他一生的灿烂芳华,似乎就始于1915年那个在风雨中的长沙老街上怀抱《青年杂志》奔跑的身影。(开篇紧扣写作要求)青春芳华,始于觉醒!(点出观点,单独成段,掷地有声)我们的青春开始绽放芳华,并非始于生理年龄的增加,而是始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始于自发地认清自己的未来和奋斗的方向,明确人生的意义所在。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全在于此。未曾觉醒的青年,很难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意义,迷迷糊糊、蹉跎度日,“不知老之将至”;而觉醒的青年,充满生气,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林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对比论证,强调青春芳华始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贺龙元帅的青春绽放芳华,是从意识到人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开始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的青春绽放芳华,是从意识到国家积贫积弱,急需有人在科学领域奋勇争先开始的;而当代“国系”青年宋玺的青春绽放芳华,是从心中的军人梦觉醒开始的……与青年毛泽东相似,他们的青春芳华,全都始于某种思想上的觉醒。(以贺龙、钱伟长、宋玺为例进行举例论证,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气势)明白了觉醒之于青春的意义,我们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谋求自我的改变,寻找觉醒的契机。(更近一层,从需要觉醒延伸到如何寻找觉醒的契机)对1915年的毛泽东来说,这一契机就是他怀中的《青年杂志》。彼时的毛泽东苦于时代的动荡,遍览前人为救国图存而做出的各种努力,所以他能看到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并非偶然。心存家国,胸有大志,如此,毛泽东才能借“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星星之火,救中国于危难中。吾辈青年需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以心存家国、胸有大志的使命与担当,来让我们的青春绽放芳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无数“90后”“00后”挺身而出,迅速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单单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人是“90后”。在扶贫一线,想起家乡上百双渴望脱贫的眼睛,黄文秀从北师大毕业后便拒绝城市的诱惑,选择回到家乡,把青春的芳华永远留在了百色大地……他们给当代青年的觉醒做出了最好的示范。(联系时代,以当代青年的事例进一步论述青年如何寻找觉醒的契机)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很快就要走进高考考场,迈向远方。我希望自己能够接起这“觉醒”的一棒,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自己的青春芳华灿然绽放。(结尾点题,指出写作主体,体现写作情境)
点评:文章开篇对所选择的感触最深的场景进行解读,并展开联想,强调觉醒是青春芳华的起点;然后从理论、事例两方面进行详细论证;再将视角从觉醒是青春芳华的起点转向我们需要怎样去觉醒,通过毛泽东的觉醒契机指出当代青年当以“心存家国”为契机,并联系时代,使文章由浅入深,从历史转向现实,很好地体现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结尾指出写作主体,再次点明主题,首尾圆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