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试卷类型:A滨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21.9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综合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1是不同史籍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部分)据此可知,当时表1出处记述《诗经秦风无衣》“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淮南子主术训》“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汉书地理志》“(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A.尚武思潮开始萌发B.时代风尚奋疾勇进C.国家统治崇法抑儒D.社会风气开放多元2.西汉对诸侯王葬制有明确的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汉武帝时期,畏罪自杀的济北王刘宽死后就没有使用玉衣,草草下葬;中山靖王刘胜无不轨的行为,他死后得用金缕玉衣下葬。这说明,当时A.葬制规定被严格执行B.专制皇权已空前加强C.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D.地方势力被有效控制3.627年,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666年,唐高宗封孔子为“太师”;739年,唐玄宗颁发诏书,授孔子以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上行下效,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孔庙,一时孔庙林立,随处可祭拜孔子。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恢复B.社会尊儒氛围较为浓厚C.“三教合一”局面已结束D.借助孔子加强文化专制4.商周时期,休闲制代替了原始的撂荒制;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连种制取代了休闲制;隋唐宋元,水稻与麦类等水旱轮作、一年两熟的复种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人地矛盾日益尖锐B.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C.农业发展世界领先D.明清时期耕作技术成熟5.康熙时出现了一个特有的职称“内廷行走”,它不是某一固定御用机构官员的特定称谓,而是对那些虽然身份不同、却拥有同等的在内廷、皇帝身边工作机会的官员的共称。乾隆以后,这一职称在史料中出现的越加频繁。“内廷行走”在日值内廷、与谋国事的同时,实际上在皇帝身边形成了“要职”再聚合的办事机制。这表明当时A.内廷官员政治地位平等B.君主决策大权的旁落C.官僚政治体制发生异变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6.近代报刊《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这反映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C.世界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D.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7.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與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导致该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庚子事变后A.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D.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8.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9.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一观点A.囿于西方的经济决定论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C.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D.挑战了封建伦理正统地位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村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工农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1.1931年之后许多中国历史学者的研究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傅斯年组织编写《东北史纲》,被称为“纯学人”的顾颉刚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史以及边疆史地,史学大师陈寅恪的研究内容转向“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日渐成为思想主流B.考古领域的新发现C.西方史学研究方法的深刻影响D.社会矛盾的新变化12.一位外国记者在考查抗日根据地后说:“中国其他地区,比不上这地区军民合作和地方政权工作和部队保持那样密切关系的,虽然在别的地区曾经努力施行过民主政治。这里可以见到:一个新社会的型态从这次战争中浮现出来了,那最好叫做一个军事农业的国家。”该记者肯定了 A.中共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B.根据地拥有强大军事力量C.根据地政权深得人民拥护D.中共积极建设新社会制度13.“3月24日,日军猛攻,守军与敌军进行巷战、肉搏战。……4月4日午夜,守军先锋敢死队分组向敌进袭,冲入敌阵,奋勇异常。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战役持续近一个月,守军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一扫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此次战役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成为了关外抗战的经典战例C.反映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D.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抗战态势14.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A.适应了党的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1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写道:新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新政权将满足社会成员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救济工作的目标,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社会救济的必备前提。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救济A.服务于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主流B.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D.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不断完善政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哈佛中国史》(全六卷)的分卷书目:卷目书名第一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第二卷分裂的帝国:南北朝第三卷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第四卷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第五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第六卷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任一分卷,为该分卷写一个内容简介。(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7.(14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期间,他们留下的家书,成为研究那段可歌 可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1937年4月)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落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早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1939年6月)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年3月)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年4月)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家书与历史”的认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上的解放,中国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不会一步步取得革命的胜利。鸦片战争后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瓜分狂潮掀起后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威与共的民族认同感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意识早已经完全觉醒。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所说:“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是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个伟大的事变”——整理自王小娟《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研究者从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一组命题命题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命题二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命题三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命题四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以上命题中任意选取一个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赞同、修改、反对该命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5BDBBC6-10BADCB11-15DCC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本题满分12分)示例1:分卷书名: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简介: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期,是中 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孕育出早期中华帝国。(2分)政治上,秦朝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4分)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不断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促进了思想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分)综上所述,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秦汉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早期中华帝国的基础。(2分)示例2:分卷书名: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简介:清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阶段。清朝时期,加强了对内陆和边疆地区的统治,国家版图辽阔,极大地巩固了封建政权。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此同时,清朝时期农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大量增加和人口的增长,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但专制集权空前强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帝国被迫艰难地向近代转型。综上所述,大清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专制统治极大加强,是中华帝国的最后阶段。17.(本题满分14分)家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抗战家书是1931年至1945年抗战时期所写的、内容与抗战有关的私人书信。(2分)抗战家书内容真实可信,成为抗战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可以作为研究抗战史的第一手史料,拓展历史研究的范畴,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和证据。如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的家书可以用来了解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势;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的家书可以用来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全民族抗战;戴安澜将军致妻子的家书可以用来了解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古保卫战的战况,充分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的家书可作为日本实施毒气战的证据,说明日本对华犯下的累累罪行。(6分)抗战家书是带着情感的史料,反映了写信人的内心世界,可用于研究抗战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历史情感,更易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抗战家书还使抗战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和丰富。(2分)总之,抗战家书为我们回顾抗战历史、恢复抗战记忆提供新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个人化、私人化的视角。从家书的视角看抗战,更能看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更能体现广大同胞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更能反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正义、心系祖国的情怀。(4分) 18.(本题满分14分)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社会变革。(2分)论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土,他们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9世纪末的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如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8分)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兴起和演变推动着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又促进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4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9.(本题满分15分)示例1:命题三需要修改:在国家工业落后的情况下,其工业化的启动以及深入推进都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3分)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在以洋务派为首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晚清工业近代化的历程。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落后和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一系列政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和开展土地改革等措施逐步恢复经济。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推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8分)综上所述,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工业落后的国家不仅在工业化启动时期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而且在工业化进一步深入发展之时,同样要以国家的政治推动为动力,促进工业的发展。(4分)示例2:赞同命题四观点: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分)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农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壮大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转变,继而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8分)综上所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4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11 21:18:03 页数:7
价格:¥3 大小:31.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