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2(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2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如图为两处海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箭头甲、乙代表洋流。据图可知(  )A.甲是南半球暖流B.甲是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C.乙是北半球寒流D.乙是自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2.(3分)如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去南极的考察船,通常都要驶过咆哮的西风带,对航行十分不利。该带的位置在(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3.(3分)如图所示洋流分布图中,洋流①的流向和性质为(  )A.向南流寒流B.向北流寒流C.向南流暖流D.先北流暖流第26页共26页 4.(3分)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5.(3分)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B.C.D.6.(3分)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新疆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弱B.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强C.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弱D.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强7.(3分)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辐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面辐射能D.重力能8.(3分)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C.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9.(3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判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最可能是(  )A.元古宙、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鱼类第26页共26页 10.(3分)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B.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表面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表面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比深圳要高11.(3分)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12.(3分)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13.(3分)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三个高气压带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4.(3分)下列现象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是(  )A.东亚的西北风B.西欧的西南风C.未登陆的台风D.南亚的东北风15.(3分)“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体现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B.地表径流、水汽输送C.蒸发、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16.(3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第26页共26页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17.(3分)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的降水只参与陆地内循环B.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地球的吸引力C.黄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D.海陆间循环的水循环量最大18.(3分)深秋初冬季节,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常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19.(3分)据美国NASA最新数据显示,地球大气中间层的温度正异常降低。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层顶温度达到大气层中的最低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层随高度升高(  )A.吸收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越来越稀薄C.臭氧浓度逐渐减少D.固体尘埃含量稀少20.(3分)黑子、耀斑、太阳风分别发生在太阳(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10分)21.(10分)如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26页共26页 (1)①表示  辐射,②表示  辐射,③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说明  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弱,气温  。(5)如图2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2.(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图1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第26页共26页 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从大气受热过程看,是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弱。(2)由于  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请补绘夜晚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及近地面等压面情况(如图2)。(3)城市会产生  效应,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  (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  (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4)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23.(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行星。(1)图示反映的天体系统共有  级,其中心天体是  。(2)图中①②③④四颗行星中属于地内行星的是  ;属于巨行星的是  ;小行星带位于  和  之间。与地球相比,④行星不利于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  。(3)太阳大气层中的M层是  ,发生在该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该活动被认为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该层发生的太阳活动与黑子数目呈  相关,该太阳活动放出的辐射能到达地球大气层后极易引起  现象。第26页共26页 24.(8分)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甲海域位于  半球。(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d  (洋流名称)和  (洋流名称)的交汇处。(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则a洋流的名称是  b洋流的名称是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图甲中b洋流的是  ,b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峡山水库又名峡山湖,坐落于山东半岛,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发挥着胶东地区战略水源地的重要作用。库区地势南高北低,总库容14.0亿立方米,水位季节变化大。水库既供给农业灌溉,也为当地提供饮用水。水库周边建有太保庄万亩生态林和王家庄万亩生态林。水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水质保持在地表水类以上标准,峡山湖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3000个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如图为峡山水库位置示意图。(1)判断峡山水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从水循环意义的角度,阐述潍河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3)简述库区生态林建设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第26页共26页 第26页共26页 2021-2022学年人教新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如图为两处海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箭头甲、乙代表洋流。据图可知(  )A.甲是南半球暖流B.甲是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C.乙是北半球寒流D.乙是自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分析】根据洋流的性质不同,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称为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称为寒流。暖流和寒流的划分是以相对水温为标准的,所以,寒流的实际温度不一定都比暖流低;反之,暖流的温度也不一定都比寒流高。【解答】解: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据图可知,甲为北半球洋流,乙为南半球洋流,A、C错误。从气温高的海区流向气温低的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据图分析,甲、乙均为暖流,B正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处海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为背景,考查了洋流的性质及流向,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2.(3分)如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第26页共26页 去南极的考察船,通常都要驶过咆哮的西风带,对航行十分不利。该带的位置在(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解答】解:读图可知,南极洲位于图象中心,则为南极俯视图,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自转。西风带盛行自西向东运动的气流,推动着海水自西向东流。图中显示,①地附近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即自西向东流动,应为南极考察船驶过的咆哮西风带,A正确。图中显示,②地附近洋流自北向南流,不可能是咆哮西风带,B错误。③地附近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应为印度洋副热带大洋环流,不是咆哮西风带,C错误。④地附近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应为大西洋副热带大洋环流,不是咆哮西风带,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及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即可。3.(3分)如图所示洋流分布图中,洋流①的流向和性质为(  )A.向南流寒流B.向北流寒流C.向南流暖流D.先北流暖流第26页共26页 【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解答】解: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洋流①位于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大陆西岸,洋流为自北向南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例如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加纳利寒流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洋流的分布规律,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4.(3分)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分析】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强和天气、温度、高度等有关系,一般情况下,高度越高气压越小。【解答】解: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膨胀破裂,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压强与高度关系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相关内容是关键。5.(3分)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B.C.D.【分析】从晴天和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相对较弱,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相对较强;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相对较弱,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相对较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晴天白天和夜晚,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阴天的白天和夜晚。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该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6.(3分)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新疆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26页共26页 A.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弱B.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强C.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弱D.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强【分析】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夏季气温日较差很大,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很高。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7.(3分)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辐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面辐射能D.重力能【分析】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解答】解:由题,太阳辐射的能量十分巨大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对维持地表温度,为人类提供能量、提供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是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故选:B。【点评】本题以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8.(3分)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C.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第26页共26页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知识,地质年代由近及远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元古代和太古代。【解答】解: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地层的排列顺序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因为早期形成的地层,一般都分布在下面,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由于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及地层中的化石推断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地质年代的研究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9.(3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判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最可能是(  )A.元古宙、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鱼类【分析】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解答】解:由题干的材料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故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时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0.(3分)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B.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表面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表面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比深圳要高【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贫乏。【解答】解:回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A对;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太阳表面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C错;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由于海拔高,夏季气温比深圳要低,D错;故选:A。第26页共26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及其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11.(3分)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分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解答】解:A、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故正确;B、由于莫霍界面以下为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固体,所以横波不会消失,横波和纵波传播都明显增加,故不符合题意;C、莫霍界面以下为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固体,所以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都不可能消失,故不符合题意;D、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固体和气体,所以纵波不可能消失,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要清楚地震波在通过两个分界面是波速的变化情况.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12.(3分)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④处温度高,气流上升,①处温度低,气流下沉。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②。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3.(3分)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26页共26页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三个高气压带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分析】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影响.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四个高压带,三个低压带.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的气温比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的气温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解答】解:A、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四个高压带,三个低压带,故不符合题意;B、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故不符合题意;C、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的气温比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的气温高,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影响.熟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知道风的偏转规律,以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此题难度不大.14.(3分)下列现象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是(  )A.东亚的西北风B.西欧的西南风C.未登陆的台风D.南亚的东北风【分析】水循环包括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种类型。发生在陆地及上空之间的为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的为海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海洋及上空之间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解答】解:西欧的西南风来自大西洋,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陆地,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东亚的西北风,南亚的东北风,均来自陆地,没有把水汽带到海洋,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AD错。未登陆的台风降水来自海洋,又降落到海洋,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C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间循环的环节,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不大。15.(3分)“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体现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B.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第26页共26页 C.蒸发、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解:“百川东到海”意指河流由陆地注入海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何日复西归”是指注入海洋的水什么时候才能通过水汽输送降落到陆地上来。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诗句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6.(3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分析】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解:目前人类对环节③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最大,A错;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能改变水量的季节变化,B错;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进而影响④下渗的水量,C对;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下渗,从而增加环节⑤地下径流;植物增加⑥蒸腾作用增强,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7.(3分)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的降水只参与陆地内循环B.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地球的吸引力C.黄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D.海陆间循环的水循环量最大第26页共26页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循环还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解答】解:陆地上的降水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地内循环,A错误;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B错误;黄河水的补给来源较多,但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C正确;水循环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特点及成因,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18.(3分)深秋初冬季节,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常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冬季节出现霜冻的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空气温度下降,形成了霜冻。图中④为地面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太阳辐射,④为云层反射,故②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19.(3分)据美国NASA最新数据显示,地球大气中间层的温度正异常降低。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层顶温度达到大气层中的最低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层随高度升高(  )A.吸收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越来越稀薄C.臭氧浓度逐渐减少D.固体尘埃含量稀少第26页共26页 【分析】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原因有二个,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另外一个原因是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能保存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而其的密度自下向上越来越高,所以吸收的热量越多。【解答】解: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C正确。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中间层海拔较高,受地面辐射影响小,A错误。该层以上为热层,大气更加稀薄,却可以因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升温,可见,大气稀薄不是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主要原因,B错误。固体尘埃与大气层的温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20.(3分)黑子、耀斑、太阳风分别发生在太阳(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分析】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会发生不同的太阳活动:光球层上有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有太阳风。【解答】解: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10分)21.(10分)如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 太阳 辐射,②表示 大气 辐射,③表示 地面 辐射,④表示 大气逆 辐射。(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说明 地面辐射 第26页共26页 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弱,气温 较低 。(5)如图2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B 。【分析】(1)依据箭头指向判断辐射的名称。(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从保温作用角度进行分析。(4)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5)昼夜温差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说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弱,太阳辐射强,为了防止太阳晒伤,因此需要防晒霜;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低,因此需要厚衣服来保暖。(5)阴天白天,由于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温度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好,温度高,故温差较小;海洋比陆地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故温差较小,故海洋的阴天温差最小,B正确。第26页共26页 故答案为:(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地面辐射(3)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4)削弱;保温;较低(5)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22.(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图1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从大气受热过程看,是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弱。(2)由于 (湖陆)热力 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请补绘夜晚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及近地面等压面情况(如图2)。(3)城市会产生 热岛 效应,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 增大 (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 减弱 (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4)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第26页共26页 【分析】(1)(该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小,升温降温快;且该地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2)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湖泊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形成陆风。(3)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4)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主要是因为天气因素。【解答】解:(1)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大陆性强,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导致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获得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导致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导致气温低,从而使得昼夜温差大。(2)夜晚,湖泊岸边陆地因热容量小而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湖泊因热容量大而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湖泊中心,形成陆风。近地面陆地为高压,等压线上凸;湖泊为低压,等压线下凹(如下图)。(3)题意表明,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使得湖边陆地气温更高,增大了湖泊与岸边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湖风加强;夜晚,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湖边陆地不容易降温,从而减弱了湖泊与岸边陆地之间的温差,导致陆风减弱。(4)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量强。故答案为:(1)削弱;保温(2)(湖陆)热力第26页共26页 (3)热岛;增大;减弱(4)地处内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并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3.(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行星。(1)图示反映的天体系统共有 2 级,其中心天体是 太阳 。(2)图中①②③④四颗行星中属于地内行星的是 ③④ ;属于巨行星的是 ① ;小行星带位于 ① 和 ② 之间。与地球相比,④行星不利于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太高 。(3)太阳大气层中的M层是 色球层 ,发生在该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耀斑 ,该活动被认为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该层发生的太阳活动与黑子数目呈 正 相关,该太阳活动放出的辐射能到达地球大气层后极易引起 磁暴 现象。第26页共26页 【分析】(1)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结构: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以地球的轨道为界,常把水星和金星称为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地处行星。木星和土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3)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和黑子数目呈正相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1)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的级别相同。图示反映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行星是指环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并能通过引力清空轨道附近碎物的天体。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有③水星、④金星、地球、②火星、①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以地球的轨道为界,常把③水星和④金星称为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地处行星。①木星和土星的体积与质量分别居第一、二位,称为巨行星。小行星是一大批质量小得多、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基本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④行星不利于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太高。(3)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M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这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和黑子数目呈正相关,耀斑爆发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答案为:(1)2;太阳(2)③④;①;①;②;温度太高(3)色球层;耀斑;正;磁暴第26页共26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体系统的级别、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大气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基础知识以及提高考生读图、析图和读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4.(8分)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甲海域位于 北 半球。(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北海道 渔场,它位于d 日本暖流 (洋流名称)和 千岛 (洋流名称)的交汇处。(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则a洋流的名称是 北大西洋暖流 b洋流的名称是 加那利寒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图甲中b洋流的是 D ,b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降温减湿 。【分析】(1)北半球中低纬洋流圈呈顺时针流动,中高纬洋流圈呈逆时针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洋流圈呈逆时针流动。(2)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而形成的。(3)构成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圈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加那利寒流。(4)自南向北,南半球水温逐渐升高,北半球水温逐渐降低。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解答】解:(1)根据图片,图示洋流圈大致以30°纬线为中心,位于中低纬洋流圈,该洋流圈呈顺时针流动,是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圈。(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该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图中①处是d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则a是由盛行西风吹拂洋面形成的北大西洋暖流,b洋流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加那利寒流。第26页共26页 (4)图甲中b洋流是北半球的寒流,图乙中A是南半球的寒流,B是南半球的暖流,C是北半球的暖流,D是北半球的寒流,因此能正确表示图甲中b洋流的是D;b洋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故答案为:(1)北(2)北海道;日本暖流;千岛寒流(3)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4)D;降温减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名称,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峡山水库又名峡山湖,坐落于山东半岛,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发挥着胶东地区战略水源地的重要作用。库区地势南高北低,总库容14.0亿立方米,水位季节变化大。水库既供给农业灌溉,也为当地提供饮用水。水库周边建有太保庄万亩生态林和王家庄万亩生态林。水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水质保持在地表水类以上标准,峡山湖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3000个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如图为峡山水库位置示意图。(1)判断峡山水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从水循环意义的角度,阐述潍河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3)简述库区生态林建设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分析】(1)水循环类型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最大的一个循环。第26页共26页 (2)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从提供水源、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泥沙、营养盐类等。(3)库区生态林建设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方面。【解答】解:(1)峡山水库又名峡山湖,与河流相通,最终水汽注入海洋,故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该地为季风气候,水汽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2)由材料可知,水库既供给农业灌溉,也为当地提供饮用水;潍河流动过程不断汇集地表水,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流水地貌;为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盐类,成为海陆联系的纽带。(3)生态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根系吸收水分导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故答案为:(1)海陆间循环。该地为季风气候,水汽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峡山水库的水通过潍河,汇入渤海(莱州湾)。(2)潍河流动过程不断汇集地表水,为沿岸提供灌溉水源;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流水地貌;为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盐类,成为海陆联系的纽带。(3)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旨在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信息、整合能力,总体难度一般第26页共2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1-19 13:00:35 页数:26
价格:¥5.55 大小:935.12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