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 2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 2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1
2
/51
剩余4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1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2021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发表最新消息,预计2021年将是“拉尼娜年”。其主要依据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2021年7月以来,赤道附近的( )A.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B.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C.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D.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2.(3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3分)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如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沃克环流强弱会引发相应地理环境的变化。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沃克环流变强,③变强,甲海域沿岸暴雨成灾B.沃克环流变强,②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C.沃克环流变弱,影响我国台风次数增强D.沃克环流变弱,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南旱北涝4.(3分)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使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①海﹣﹣气间温差大②海﹣﹣气间温差小③风力较大第51页共51页 ④风力较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3分)在“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6.(3分)我国受季风影响,我国东海的季节性洋流呈( )A.为风海流,冬季为寒流B.自南向北流,为寒流C.为密度流,冬季为寒流D.自北向南流,为暖流7.(3分)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一次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此后多次深潜,并带回了矿物、沉积物、深海生物和深海水样等样本。如图为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示意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任务返回海面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变化是( )A.先逐渐减小后迅速增大B.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增大到迅速增大C.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D.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减小到迅速减小8.(3分)下列港口中,洋流能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A.珀斯B.利马C.横滨D.旧金山9.(3分)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第51页共51页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10.(3分)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11.(3分)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A.②环节加强B.④环节减小C.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D.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12.(3分)近年来,上海在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逐步摸索应用“透水砖”,以缓解暴雨造成的城市路面积水问题“透水砖”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和蒸腾B.下渗C.水汽输送D.降水13.(3分)黄浦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位于世博浦西片区,该区域目前已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场地雨水收集”的目标。该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下渗D.植物蒸腾14.(3分)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不能确定15.(3分)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第51页共51页 16.(3分)全球水量平衡有如下关系,其中科学的结论是( )A.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B.大洋的蒸发量小于其降水量C.大陆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D.海水蒸发量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17.(3分)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18.(3分)北冰洋位于寒冷的北极,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如图为北冰洋洋流略图。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正确的是( )A.甲使北美洲东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B.乙使冬季从亚洲航行至北美洲的海轮加速C.丙途经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差第51页共51页 D.丁流入大西洋,易与暖流交汇形成渔场19.(3分)下列世界著名渔场形的成因与众不同的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20.(3分)如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21.(13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来源是 。③的名称是 ,⑦的名称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 (填“增大”或“减少”),⑧ (填“增大”或“减少”)。(2)图中 (填序号)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成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环节 (填序号);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名称)。(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4)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填名称),例如 、 (至少写两个人类活动)第51页共51页 (5)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2.(3分)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狭义的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等功能。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县境内,是我国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独特湿地类型,有尼雅、其其汗、叶亦克、牙通古斯、安迪尔等五条内陆河湖,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而生态功能却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被喻为民丰县的“生命河”、“护城河”,是阻挡沙漠推进的天然屏障。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以及当地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强度的增加,沙漠化对尼雅湿地的威胁逐步增大,部分湿地因缺水而萎缩,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请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新疆尼雅湿地萎缩的原因。23.(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一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20°S)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图一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图二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第51页共51页 (1)简述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并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2)分析秘鲁沿海地区适合茎柔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3)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24.(9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大气热力环流。环流强弱的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图1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海温分布。(1)简述正常年份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形成的原因。(2)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时(拉尼娜现象),说明其对环流强度的影响及原因。(3)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赤道太平洋东、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25.(6分)莱州湾(如图)海域面积约为6967km2,每年海冰分布面积约为3600km2,海冰厚度约为15cm,封冻期近4个月。第51页共51页 (1)分析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主要原因。(2)说明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51页共5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2021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发表最新消息,预计2021年将是“拉尼娜年”。其主要依据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2021年7月以来,赤道附近的( )A.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B.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C.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D.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使沃克环流减弱,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异常;拉尼娜现象与之相反。【解答】解: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导致该区域乃至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原因。2.(3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解答】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会产生洪水泛滥,①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干旱,②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中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会使秘鲁渔业受损,③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引起森林火灾多发,④错误。故选:C。第51页共51页 【点评】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为背景,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3.(3分)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如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沃克环流强弱会引发相应地理环境的变化。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沃克环流变强,③变强,甲海域沿岸暴雨成灾B.沃克环流变强,②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C.沃克环流变弱,影响我国台风次数增强D.沃克环流变弱,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南旱北涝【分析】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知识,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解答】解:当沃克环流变强时,说明此时乙到甲地的太平洋海水流动增强,海﹣气相互发生改变,此时甲海域沿岸易出现暴雨,A正确。沃克环流变强,秘鲁环流势力变强,故B错。沃克环流变弱,影响我国的台风变少,故C错。沃克环流变弱,夏季风变弱,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4.(3分)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使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①海﹣﹣气间温差大②海﹣﹣气间温差小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51页共51页 【分析】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海洋与大气直接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共同组成了“海洋﹣大气系统”。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总辐射能,约70%被海洋吸收。这些能量又以多种形式输送给大气,并驱动大气运动。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与大气相比,海水的热容量大得多,热量传递所耗费的时间也长得多,因此海洋就成为地球上气温的“调节器”。【解答】解:海水温度相对温暖,此次强冷空气使得海一气间温差大,海气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海水蒸发,故①对,②错。同风力较大,也加剧了海水的蒸发,蒸发的水汽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冰晶,形成海浩现象,③正确,④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海浩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5.(3分)在“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分析】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原因是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海水盐度和密度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6.(3分)我国受季风影响,我国东海的季节性洋流呈( )A.为风海流,冬季为寒流B.自南向北流,为寒流C.为密度流,冬季为寒流D.自北向南流,为暖流【分析】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原因是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第51页共51页 【解答】解:我国受季风影响,我国东海的季节性洋流为风海流,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难度小,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7.(3分)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一次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此后多次深潜,并带回了矿物、沉积物、深海生物和深海水样等样本。如图为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示意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任务返回海面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变化是( )A.先逐渐减小后迅速增大B.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增大到迅速增大C.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D.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减小到迅速减小【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分布是不均匀地递降,因而海水的密度即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地增大。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因此随深度增加迅速递减,因此海水密度随水深增加迅速增大。【解答】解:结合学过的知识,海水在垂直方向上,密度向下递增,在海洋上层密度垂直梯度增大较大,约从1500米开始,密度的垂直梯度递增较小,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所以该载人潜水器完成任务到返回海面的过程中,海水密度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减小,最后迅速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海水的密度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8.(3分)下列港口中,洋流能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A.珀斯B.利马C.横滨D.旧金山【分析】寒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是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第51页共51页 【解答】解: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选项港口中,洋流能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横滨,受日本暖流影响,C正确。珀斯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利马受秘鲁寒流影响,旧金山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寒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是降温减湿,A、B、D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适中,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9.(3分)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解: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故A错;乙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B错;③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故C对;④为蒸发,没有植物蒸腾,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10.(3分)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分析】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但影响较小.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第51页共51页 【解答】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但影响较小。故选:C。【点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过程、人类的影响,属于较为基础的题目.11.(3分)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A.②环节加强B.④环节减小C.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D.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分析】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解答】解:读图,图示反映三大水循环,①为水汽输送、②、⑦均为降水、③为植物蒸腾,④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弱;陆地降水可能会减少,但对水汽输送环节无影响。在降水集中的季节,由于植被的破坏使得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效果减弱,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增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水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2.(3分)近年来,上海在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逐步摸索应用“透水砖”,以缓解暴雨造成的城市路面积水问题“透水砖”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和蒸腾B.下渗C.水汽输送D.降水【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解:结合题意可知,应用“透水砖”使得下渗增大,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大,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3.(3分)黄浦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位于世博浦西片区,该区域目前已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场地雨水收集”的目标。该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下渗D.植物蒸腾第51页共51页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解: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是因为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文字材料背景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14.(3分)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不能确定【分析】此题考水循环的分类.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没有登上陆地,所以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它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所以A正确.【解答】解:A、未登陆的台风没有登上陆地,所以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它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故正确;B、未登陆的台风没有登上陆地,所以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它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故不符合题意;C、未登陆的台风没有登上陆地,所以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它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故不符合题意;D、未登陆的台风没有登上陆地,所以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它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水循环的分类.难度较小,是个常规题.15.(3分)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分析】人类的社会水循环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自然界中获取水资源加以利用,然后又重新排放到自然界中的过程。【解答】解:深层地下水更新速度慢,因此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可以有效保护深层地下水,①正确。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造成下游水量减少,引发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②错误。对浅层地下水要适度开发,过度开采后会诱发地面沉降等问题,③错误。第51页共51页 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促进污水回收利用或达标后排放,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16.(3分)全球水量平衡有如下关系,其中科学的结论是( )A.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B.大洋的蒸发量小于其降水量C.大陆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D.海水蒸发量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分析】水平衡也称水量平衡,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用水系统内,输入水量之和等于输出水量之和。【解答】解:全球水平衡,就是指全球范围内,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局部地区可能有差异,因此A是错的。但对海洋来讲,海洋面积大,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B错误;大陆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地表径流即是富裕的降水量,所以C错误;海水蒸发量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全球水平衡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17.(3分)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分析】海水的温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海水的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海水的密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第51页共51页 【解答】解:根据图片,赤道地区纬度低,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多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低;由于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18.(3分)北冰洋位于寒冷的北极,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如图为北冰洋洋流略图。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正确的是( )A.甲使北美洲东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B.乙使冬季从亚洲航行至北美洲的海轮加速C.丙途经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差D.丁流入大西洋,易与暖流交汇形成渔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形成渔场;影响海洋航运;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等。【解答】解:A、根据图片,甲是拉布拉多寒流,使北美洲东部地区气温降低、湿度降低,故错误。B、乙为东格陵兰寒流,冬季时该出海洋封冻,没有轮船行驶,故错误。C、丙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北冰洋海域时,气温较低,暖流上空易形成海雾,使当地能见度变差,故正确。D、图中丁洋流流入的是太平洋,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9.(3分)下列世界著名渔场形的成因与众不同的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第51页共51页 【分析】渔场的形成一般是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浅海大陆架等,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解答】解:A、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故A错误;B、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故B错误;C、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故C错误;D、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形成的,由于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形成了秘鲁渔场。故D正确。故选:D。【点评】这题主要考查渔场的形成原因,根据课本知识分析解答地理问题,难度小。20.(3分)如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分析】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解答】解:据图可知,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近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近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慢,故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确定南北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第51页共51页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21.(13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来源是 太阳辐射能 。③的名称是 蒸发 ,⑦的名称是 下渗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少”),⑧ 减少 (填“增大”或“减少”)。(2)图中 ④ (填序号)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成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环节 ⑤ (填序号);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 水汽输送 (填名称)。(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海上内循环 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海陆间 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陆地内 循环。(4)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⑤ (填名称),例如 跨流域调水 、 修建水库 (至少写两个人类活动)(5)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C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2)短时间内降水偏多,使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慢,城市内涝严重。(3)水循环的过程:①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第51页共51页 ②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③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4)人类对水循环干预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5)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解答】解:(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⑤为地表径流,⑧为地下径流,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2)图示区域为外流区域,则图中城市径流水位的增高主要与降水有关,图中④代表大气降水环节,④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配一部分到北方缺水地区,通过径流输送环节实现,故该工程主要影响的是⑤环节(地表径流);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环节。(3)海洋水量大,因此,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没有注入海洋,故参与的是内陆循环。(4)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比如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配一部分到北方缺水地区,通过径流输送环节实现;修建水库也可以调节径流,可以起到削蜂补枯作用。(5)水循环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故①正确。水循环不能使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故②错误。水循环促进海陆间水汽进行交换,故③错误。水循环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故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1)太阳辐射能;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增大;减少(2)④;⑤;水汽输送(3)海上内循环;海陆间;陆地内(4)⑤;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5)C第51页共51页 【点评】解题关键是对三种类型水循环过程的了解,熟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22.(3分)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狭义的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等功能。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县境内,是我国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独特湿地类型,有尼雅、其其汗、叶亦克、牙通古斯、安迪尔等五条内陆河湖,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而生态功能却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被喻为民丰县的“生命河”、“护城河”,是阻挡沙漠推进的天然屏障。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以及当地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强度的增加,沙漠化对尼雅湿地的威胁逐步增大,部分湿地因缺水而萎缩,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请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新疆尼雅湿地萎缩的原因。【分析】水循环类型及环节:(一)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二)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的蒸腾——降水(三)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返回海洋)【解答】解:结合材料知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以及当地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强度的增加,沙漠化对尼雅湿地的威胁逐步增大,部分湿地因缺水而萎缩,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县境内,是我国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独特湿地类型。尼雅湿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更加旺盛。五条内陆河湖被喻为民丰县的“生命河”,所以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水源,人类用水增加,注入湿地水量减少。被喻为民丰县的“护城河”,是阻挡沙漠推进的天然屏障。河水减少,荒漠化加剧,湿地下渗增加,水量减少。第51页共51页 故答案为:新疆尼雅湿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以及当地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强度的增加,荒漠化加剧,土地沙化,下渗作用增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地表径流减少,新疆尼雅湿地萎缩。【点评】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基础知识,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打破了水平衡。23.(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一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20°S)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图一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图二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1)简述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并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2)分析秘鲁沿海地区适合茎柔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3)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并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合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和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进行分析。(2)形成渔场的原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浅海大陆架,容易形成渔场;河流入海径流处容易形成渔场。(3)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异常造成的。若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东回流。这样,不仅东太平洋冷水上泛现象消失,还有暖水回流加剧,会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进而气流上升带来较多的降水,常导致暴雨、洪水泛滥。同时,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等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大幅度减产,大批鸟类也因饥饿而死亡。第51页共51页 【解答】解:(1)读图可知,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年内变化较大,4月份最少,之后开始上升,8~10月份上升到最高,11月份开始下降;因此年内变化规律是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读右图海水表层水温的变化是3月份最高,之后开始下降,8月份水温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上升,因此可得出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C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但受秘鲁寒流降温的影响,水温不高,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秘鲁沿海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使表层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秘鲁寒流上升流的,底层海水上泛时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所以秘鲁沿海形成了水温适宜,食物丰富的海区,适合鱼类的生长繁殖。(3)厄尔尼诺年,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赤道逆流增强,向东运行;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流受抑制,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底层上泛海水量减少,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表层浮游生物生长量少,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由于水温异常升高,导致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过高,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并且鱼类向较高纬度的地区的水域转移,使渔场分布重心南移。秘鲁沿海地区茎鱼渔场鱼获量减少。故答案为:(1)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2)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且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适宜,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盛行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3)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渔场分布重心南移。【点评】本题以秘鲁渔场鱼类生产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24.(9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第51页共51页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大气热力环流。环流强弱的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图1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海温分布。(1)简述正常年份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形成的原因。(2)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时(拉尼娜现象),说明其对环流强度的影响及原因。(3)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赤道太平洋东、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分析】(1)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3)考查气象灾害的知识,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高温、暴雨等。【解答】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在信风吹拂下向西流动,使西侧暖海水堆积水温升高,导致洋面温度偏高,而东侧冷海水上涌,表面温度低,所以东侧温度低。(2)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的异常降低时,信风势力异常变强,导致更大规模海水向西流,从而使西侧水温异常偏高。而东侧异常偏低,使西部上升气流和东部的下沉气流增强,从而使对流强度增大,环流变强。(3)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太平洋西岸温度更高,对流更强,降水更多,更容易发生台风,造成洪涝灾害;太平洋东岸,气温更低,对流更弱,降水更少,容易导致出现旱灾。第51页共51页 故答案为:(1)东岸温度高于西岸;东岸沿岸暖流流经,西岸沿岸寒流流经。(2)赤道附近太平洋东水温度下降,太平洋东、西温变大,热力环流势力加强,西岸的上升气流和东岸的下沉气流都会增强。(3)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该环流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降水减少,发生旱灾,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降水增加,发生洪涝灾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拉尼娜现象的本质以及环流形成过程,造成的危害主要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题目难度较大。25.(6分)莱州湾(如图)海域面积约为6967km2,每年海冰分布面积约为3600km2,海冰厚度约为15cm,封冻期近4个月。(1)分析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主要原因。(2)说明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1)导致海水结冰的原因主要从气温、海水的深度和盐度等角度分析。(2)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候、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洋环境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莱州湾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纬度高,冬季西北风在半岛北部受到陆地地形阻挡,冷空气在莱州湾堆积,带来的降温幅度大,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寒冷时间较长;由等深线分布可知,莱州附近海水水深不超过5米,海水较浅,受沿岸陆地和海底沙滩的影响,降温速度快,海水温度低;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与外洋的暖水流交换少;由图可知,有众多河流注入,河水的稀释作用下,海水盐度低,易结冰。第51页共51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面封冻后,冰面的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较弱,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气温下降;海面封冻后,冰面阻隔海水蒸发,会降低空气湿度;海水结冰过程中,海水中含有的水分固化,而盐分大部分还是保留在海水里面,海水盐度会增大;海面封冻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阻碍空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使海水溶氧量降低,不利于海生动物的生长,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故答案为:(1)纬度高,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海水较浅;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2)封冻后冰面的反射率增大,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冰面阻隔海水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海水结冰,盐度增大;海面封冻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点评】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海﹣气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第51页共51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2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2021年11月1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内蒙古多地发生特大暴雪。导致这次强冷空气活动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A.B.C.D.2.(3分)受寒潮影响,11月21日14时至23日14时,我国中东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10℃。下列各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与寒潮的形成有关的是( )A.B.C.D.3.(3分)读某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下列示意图中,符合此时P城市天气状况的是( )A.AB.BC.CD.D第51页共51页 4.(3分)读某年4月28日8:00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问题。若实线表示近地面等温面,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面。则图中①地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组合正确的是( )A.B.C.D.5.(3分)如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 )A.最可能是春季B.最可能是秋季C.京津地区西风凛洌D.京津地区阴雨连绵6.(3分)2021年8月10日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造成这种“倒黄梅”天气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增强B.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C.北方冷空气强度偏弱D.暖湿气流移动速度较快7.(3分)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51页共51页 A.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B.与风向平行C.始终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D.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8.(3分)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B.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9.(3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球表面受热不均B.陆地与海洋的差异C.地势地形的差异D.水平气压梯度力10.(3分)冬季,北京盛行风的性质是( )A.温和、湿润B.温和、干燥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11.(3分)黑龙江省冬季漫长,海南岛终年如夏,影响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12.(3分)关于我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②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③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不受冬季风的影响④我国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3.(3分)如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丙,洋流B.乙高于丙,纬度C.甲高于丁,地形D.丁高于乙,海陆14.(3分)中亚的气候特点是( )A.冬冷夏热,降水稀少B.全年高温多雨C.冬季温和多雨D.冬温夏凉,降水较多15.(3分)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 )第51页共51页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6.(3分)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17.(3分)关于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B.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就是指该地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18.(3分)读图“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第51页共51页 19.(3分)下列气压带风带图,符合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分布规律的是(图中的圆代表纬线圈:箭头代表风向)( )A.B.C.D.20.(3分)我国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8分)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中甲城为托克逊,是中国唯一的“零海拔”县城,地处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当地居民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普遍都有戴帽的习俗,冬着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托克逊盛产红枣、杏、葡萄等各种水果,但是主要以干果销售为主,鲜果销售比重较小。乙城为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1)描述甲地区气候特征。(2)与乙地相比,指出甲地的气温年较差的不同及原因。(3)请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区居民的着装习惯形成的原因。(4)分析托克逊地区以干果销售为主,鲜果销售比重较小的原因。22.(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甲地天晴多日,但气温较低。第51页共51页 (1)图中锋面由a、b两支冷锋构成,分别说明形成的原因。(2)此时甲地出现严重的雾霾,气温上升明显,试分析其原因。(3)冷锋过境后,甲地出现了大雾天气,分析大雾产生的原因。23.(8分)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a、b、c、d表示风向的是 ,形成风的主导力是 。(2)图2中B处风向是 。说明其原因 。(3)图2中A、D两处相比, 处风力较小,其原因是 。(4)图2中①多阴雨天气、②多晴朗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24.(5分)如图中,图a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b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第51页共51页 (1)图a中B处是 带,与图b中 处(填“a”或“b”)的风向一致。(2)图a中C处是 带,D处是 带。(3)N处气压带的成因是 。25.(10分)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线表示 的分界线,B线表示 的分界线。(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 ,③ 。(3)图中北京位于 (温度带),位于 (干湿区)。(4)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示6月份的是 线,长江流域出现 天气;表示7、8月份的是 线,此时长江流域出现 天气。第51页共5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2021年11月1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内蒙古多地发生特大暴雪。导致这次强冷空气活动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A.B.C.D.【分析】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解答】解:由题中材料信息“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内蒙古多地发生特大暴雪。”可知,这次强冷空气活动应该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系统影响,高压系统属于反气旋,C图和D图属于气旋,CD错误。A图和B图属于反气旋,A图是北半球的反气旋,B图是南半球反气旋,影响我国的应是北半球的反气旋,A正确,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高压与低压系统形成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3分)受寒潮影响,11月21日14时至23日14时,我国中东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10℃。下列各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与寒潮的形成有关的是( )A.B.C.D.【分析】图中,图中的A箭头相对,是冷锋;B冷气团有回旋,是暖锋;C气流上升,是气旋;D气流下沉,是反气旋。【解答】解: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大多都是冷锋过境引起的,故A对,BCD错误。故选:A。第51页共51页 【点评】本题的难度小,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比较容易。3.(3分)读某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下列示意图中,符合此时P城市天气状况的是( )A.AB.BC.CD.D【分析】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P位于冷锋过境后的位置。冷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A图中P位于锋前,A错误。B图中P位于云雨区,B错误。北半球气旋(低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根据锋面的位置可判定,P附近的冷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由指向标可判定,C图中锋面向东移动,D图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某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P城市天气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第51页共51页 4.(3分)读某年4月28日8:00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问题。若实线表示近地面等温面,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面。则图中①地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组合正确的是( )A.B.C.D.【分析】考查等压面的知识,等压面上凸高压,下凹低压,等温线上凸表示气温较高,下凹表示气温较低。【解答】解:①地为高压中心,气压高,气温低,等压线应该是向高空弯曲,等温线应该是向低空弯曲。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反气旋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5.(3分)如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 )A.最可能是春季B.最可能是秋季第51页共51页 C.京津地区西风凛洌D.京津地区阴雨连绵【分析】锋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根据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划分了冷锋和暖锋;冷锋过境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境多带来连续性降水;低气压形成的气旋中心多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高压形成的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多晴朗天气。【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且我国南海地区有台风,应为北半球的秋季,A错误,B正确。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以及弯曲方向可知,此时京津地区为东风,C错误。京津地区位于冷锋锋前且距离冷锋较远,应为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图中的天气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6.(3分)2021年8月10日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造成这种“倒黄梅”天气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增强B.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C.北方冷空气强度偏弱D.暖湿气流移动速度较快【分析】倒黄梅是在梅雨过去以后,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小暑时节,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但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解答】解:如果副热带高气压增强的话,雨带会留在北方较长时间,而不会出现倒黄梅,故A错误。“倒黄梅”出现原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难退,雨带随着南移动,B正确。“倒黄梅”与北上暖湿气流水汽偏少、北方冷空气强度偏弱无关,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年6月26日9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为背景,考查了“倒黄梅”出现原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7.(3分)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B.与风向平行C.始终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D.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第51页共51页 【分析】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与等压线相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而在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解答】解:等压线越密集,表示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大,即气压梯度越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越大,A错误。空气水平运动(即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不会与风向平行,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C正确。只有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才有可能垂直,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的关系,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一般。8.(3分)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B.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影响风的力有三种: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解答】解: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风形成的直接原因。9.(3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球表面受热不均B.陆地与海洋的差异C.地势地形的差异D.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影响风的力有三种: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解答】解: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即水平气压梯度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风形成的直接原因。10.(3分)冬季,北京盛行风的性质是( )A.温和、湿润B.温和、干燥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分析】结合所学,冬季风从高纬陆地流向海洋地区,因此寒冷干燥,而夏季风则从由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解答】解: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来自纬度较大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因此冬季风的性质为寒冷、干燥,D正确,A、B、C错误。第51页共51页 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的特点,结合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1.(3分)黑龙江省冬季漫长,海南岛终年如夏,影响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等,本题两地主要是热量差异明显。【解答】解:两地纬度位置一北一南,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黑龙江纬度高,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年均气温低,而海南岛纬度低,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多年均气温高。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两地的气候特征差异。12.(3分)关于我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②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③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不受冬季风的影响④我国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分析】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解答】解: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所以①错。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②对。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这些区域也受冬季风的影响,③错。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而中国的气候也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④对。故选:B。【点评】考查我国的气候特点,掌握我国冬季温差的影响因素、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解答即可。13.(3分)如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第51页共51页 A.甲高于丙,洋流B.乙高于丙,纬度C.甲高于丁,地形D.丁高于乙,海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天气状况、下垫面、人类活动.【解答】解:1月北半球冬季。甲与丙相比纬度低,气温高,不是洋流因素,A错;乙与丙处于同纬度,乙在海洋等温线向北突,丙在陆地等温线向南突,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乙处,气温高,B错;甲地相比丁地气温高,丁处在闭合等温线中心,说明丁是山地,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丁气温高于乙地主要是纬度低,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3分)中亚的气候特点是( )A.冬冷夏热,降水稀少B.全年高温多雨C.冬季温和多雨D.冬温夏凉,降水较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因素。【解答】解: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可知,中亚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全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温差大。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亚的气候特征,考查学生分析图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凸显在了地理学科在读图能力方面的训练。15.(3分)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第51页共51页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导致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干旱;表现为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低。【解答】解:①我国西北地区距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故正确。②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符合题意。③是因为干旱导致植被稀少,而不是植被稀少导致干旱,不符合题意。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大山地的阻隔作用,导致降水减少,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16.(3分)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分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部季风区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少,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多。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解答】解:图①中陆地开始形成低压,海洋上高压势力渐强,准静止锋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杭州应为春季。图②中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的高压势力强劲,杭州地区位于鞍部,南北两侧风向相反,易形成锋面相持,杭州可能进入梅雨时期,应为夏季。图③中陆地高压强盛,海洋上为低压,且我国东部有明显的冷锋过程,杭州此时低温少雨,应为冬季。图④第51页共51页 中,陆地高压渐强,东部海域有强气旋活动(可能为台风),杭州可能受其影响,多为秋季。据此四季正确排序应该是①②④③。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分布特点和影响我国的气候因素。17.(3分)关于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B.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就是指该地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分析】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解答】解:A、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即大气的冷热状况,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此说法错误,故正确。C、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就是指该地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性试题,较为容易,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18.(3分)读图“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第51页共51页 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分析】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东亚盛行东南风,故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季。故选:D。【点评】本题以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9.(3分)下列气压带风带图,符合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分布规律的是(图中的圆代表纬线圈:箭头代表风向)( )A.B.C.D.【分析】90°是极地高压带,60°是副极地低压带,30°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在30﹣60度之间,风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风向是向右偏转,是西南风.【解答】解: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在30﹣60度之间,风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风向是向右偏转,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故错误。B、此图错误,风不会从低压带吹出来,故错误。C、此图错误,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故错误。D、此图的风带位于纬度30°﹣60°之间,风向向左偏转,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熟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区别南北半球的风带的风向,此题难度不大.20.(3分)我国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第51页共51页 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我们把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称为季风区。【解答】解: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故A错误。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故B错误。我国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故C错误。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到来时,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结合所学习的课本知识分析即可。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8分)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中甲城为托克逊,是中国唯一的“零海拔”县城,地处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当地居民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普遍都有戴帽的习俗,冬着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托克逊盛产红枣、杏、葡萄等各种水果,但是主要以干果销售为主,鲜果销售比重较小。乙城为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1)描述甲地区气候特征。(2)与乙地相比,指出甲地的气温年较差的不同及原因。(3)请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区居民的着装习惯形成的原因。(4)分析托克逊地区以干果销售为主,鲜果销售比重较小的原因。【分析】(1)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水热条件配合等方面考虑。第51页共51页 (2)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3)考查影响传统服饰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自然灾害、文化历史等。(4)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解答】解:(1)读图可知,甲城为托克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的大陆性强,根据气温降水图可得出,该地降水稀少,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2)读图可知,甲地托克逊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成都。原因:甲地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相较于乙成都,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冬季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而乙成都夏季升温较慢,冬季北方大巴山脉削弱了冬季风的势力,降温慢。因此甲地夏季气温高于乙地,冬季气温低于乙地,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3)戴帽:该地冬季多大风,帽子具有冬季防寒保暖功能。冬着皮棉夏“赤膊”:该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冬季寒冷,着皮棉保温,夏季炎热,“赤膊”有利于散热。早穿皮袄午穿纱: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4)托克逊地区以干果销售为主,鲜果销售比重较小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托克逊地区地处中国西北,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消费市场狭小,主要市场位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该地距离东部主要销售市场远,干果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适合长距离运输,鲜果不易保存,易腐烂变质,且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故答案为:(1)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2)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原因: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冬季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气温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大。(3)戴帽:帽子具有冬季防寒保暖功能。冬着皮棉夏“赤膊”:该地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冬季寒冷,着皮棉保温,夏季炎热,“赤膊”有利于散热。早穿皮袄午穿纱:该地气温日较差比较大,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4)原因:西北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市场狭小,距离东部主要销售市场远,干果保存时间长,鲜果不易保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第51页共51页 【点评】本大题以托克逊和成都的气候统计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气候对人类着装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2.(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甲地天晴多日,但气温较低。(1)图中锋面由a、b两支冷锋构成,分别说明形成的原因。(2)此时甲地出现严重的雾霾,气温上升明显,试分析其原因。(3)冷锋过境后,甲地出现了大雾天气,分析大雾产生的原因。【分析】(1)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2)雾霾天气成因主要从污染源、风速、气温、降水、逆温天气、地形,如盆地、河谷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3)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冷却、加湿、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解答】(1)读图可知,a锋为锋面气旋西侧的冷锋,其形成原因可结合冷、暖气团相遇和气团运动方向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b冷锋的形成原因是来自西北部的冷空气向东南方向快速移动,与低压附近的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气团相遇,使得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2)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前,甲地受单一暧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尘效果差,空气中杂质多。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导致气温明显上升。甲地等压线稀疏,气流稳定,风力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第51页共51页 (3)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气压分布信息。读图可知,图示时刻甲地位于冷高压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第二步,调动和运用形成大雾的环境条件。大雾天气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水汽、降温、稳定的大气结构和无风(或微风)等环境条件。第三步,论证和探讨产生大雾的原因。结合等压线分布图中的信息与大雾形成的环境条件,从水汽、冷却条件.大气结构、风力等方面分析原因。甲地冷锋过境后,相对湿度增大,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大雾,且受单一冷气团控制,风力较弱,大雾不易扩散。故答案为:(1)a冷锋:在气旋中,四周空汇聚,南下的冷空气与南侧的暖空气之间形成的冷锋;b冷锋:北部高压内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2)此前,甲地天气晴朗,降尘效果差,空气中杂质多;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空气内杂质的密度增大,出现雾霾。等压线稀疏,气流稳定,风力弱。(3)甲地冷锋过境后,相对湿度增大;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大雾;冷锋过境后甲地受单一气团控制,风力较弱。【点评】本题以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甲地出现严重的雾霾,气温上升明显的原因、大雾产生的原因,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23.(8分)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a、b、c、d表示风向的是 c ,形成风的主导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图2中B处风向是 东南风 。说明其原因 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三个力的影响 。(3)图2中A、D两处相比, D 处风力较小,其原因是 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4)图2中①多阴雨天气、②多晴朗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② ,其原因是 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少,气温低 。第51页共51页 【分析】(1)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与等压线平行。(2)根据B附近的等压线数值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再根据风向的画法,确定风向。(3)同一幅图风力大小看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否则,风力小。(4)晴天昼夜温差大与阴天;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削弱少,导致地面温度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导致温差大。【解答】解:(1)d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大致由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表明风向。a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b与风向的方向相反,为摩擦力。所以表示风向的是c,形成风的主导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B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偏西方向,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该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其形成原因是: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三个力的影响,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3)相比而言,A处的等压线更为密集,气压梯度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D处等压线更为稀疏,气压梯度更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风力更小。(4)①多阴雨天气,②多为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更大的是②地,原因在于:②地多晴朗天气,云层更少,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更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气温更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更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更弱,气温更低,所以昼夜温差更大。故答案为:(1)c;水平气压梯度力(2)东南风;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三个力的影响(3)D;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4)②;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少,气温低【点评】本题考查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24.(5分)如图中,图a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b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第51页共51页 (1)图a中B处是 东北信风 带,与图b中 a 处(填“a”或“b”)的风向一致。(2)图a中C处是 副热带高气压 带,D处是 西风(中纬西风、盛行西风) 带。(3)N处气压带的成因是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分析】(1)图示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分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3)N处为极地高气压带,其成因是热力作用形成的。【解答】解:(1)图a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则B所在的环流为低纬环流,B处的空气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右偏为东北信风;图b中的a为东北信风,因此,B处风向与图b中a的风向一致。(2)读图可知,图a中C处在低纬环流和中纬环流之间,盛行下沉气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在中纬环流,近地面是西风(中纬西风、盛行西风)带。(3)N处为北极点,由于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为极地高气压带。故答案为:(1)东北信风;a(2)副热带高气压;西风(中纬西风、盛行西风)(3)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点评】属于基础题,解题关键是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了解,熟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25.(10分)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第51页共51页 (1)图中A线表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的分界线,B线表示 人口密度 的分界线。(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 大兴安岭 ,③ 贺兰山 。(3)图中北京位于 暖温带 (温度带),位于 半湿润区 (干湿区)。(4)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示6月份的是 D 线,长江流域出现 梅雨 天气;表示7、8月份的是 C 线,此时长江流域出现 伏旱 天气。【分析】(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一线。(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4、5月份在华南地区,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在江淮地区,7、8月份在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南撤,10月完全撤出中国大陆。【解答】解:(1)根据图片,A线大致经过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线大致是我国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是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2)根据山脉所在的位置,①是位于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③是位于我国宁夏以西的贺兰山。(3)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地区。(4)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D线是我国6月份时锋面雨带的位置,此时长江流域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C线表示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是7、8月时雨带的位置,此时我国长江流域受副高的控制,高温少雨,形成伏旱天气。故答案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人口密度第51页共51页 (2)大兴安岭;贺兰山(3)巴颜喀拉山;暖温带;半湿润区(4)D;梅雨;C;伏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地理分界线和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第51页共51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4(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3(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2(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2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寒假作业 4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5(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4(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2(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寒假作业1(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1-19 12:30:09
页数:51
价格:¥8.88
大小:2.41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