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蒲松龄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蒲松龄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8
2
/98
剩余9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蒲松龄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蒲松龄《促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虽然___________(2)被___________(3)走___________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典,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B.“东曦”指日神东君,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东曦既驾”指太阳已经落下。C.“钩心斗角”,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对;斗角,指屋角相连。D.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兼具诗歌与说明文的特点。第98页共98页\n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视为止,行为迟。(2)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出自《世说新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口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节选自清·蒲松龄《促织》)5.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B.岂C.其D.而第98页共98页\n6.对甲文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B.多用反问,设问人君为何功成后不易守功业,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C.善用类比,文中出现“载舟覆舟”、“吴越一体”等一系列类比事物,形象易懂。D.采用“立论”,为了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积德守成,明确提出观点,语重心长。7.对甲文第②段君主取易却守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很难坚持到底B.处在深重的忧虑中C.放纵性情傲视一切D.治理百姓严刑威吓8.对乙文画横线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凸显人物命运变化巨大B.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D.讽刺当时畸形的社会9.《谏太宗十思疏》中问“其可忽乎”,《促织》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请结合选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武技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第98页共98页\n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钵,是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B.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是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C.尼僧,在佛教中,女子出家为尼,梵语叫作比丘尼,又叫尼僧,也叫女僧,或叫尼众,俗称尼姑。D.《聊斋志异》,明代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第98页共98页\n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2)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14.作者想借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画皮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第98页共98页\n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16.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1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8页共98页\n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19.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曰: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倪,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第98页共98页\n(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 耀:炫耀B.王怒,骤起扑之 骤:突然C.迨望报也 迨:等到D.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唱:写名字2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写照的一组是( )①痛饮大醉,归卧内室。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③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⑤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B.①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②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C.①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②赂秦而力亏D.①大骂:钝奴焉往!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2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第98页共98页\nB.王子安内心充满了科举高中的欲望,因而为狐仙所利用。作品把王子安的幻觉同狐仙的恶作剧联系起来写,行文流畅而有波澜。C.王子安幻境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一些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D.异史氏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秀才入闱的七种情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人性摧残的本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①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②,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③,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④见有勾萌⑤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⑥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把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⑦。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⑧,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注】①喋聒:谓多言扰耳。②镵(chán):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③沸渖(shěn):滚开的汁水。④攒视:围观。⑤勾萌:草木的嫩芽。⑥俵散(biàosàn):散发,分发。⑦粲然:露齿而笑的样子。⑧怫(fú)然:忿怒的样子。24.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第98页共98页\nA.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B.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C.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D.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2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士,信奉儒家学说并修习儒术的生徒。他们唯儒是崇,传道授业,故称道士。B.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的自称,也有借用于道士的。文中指道士的自称。C.拥保,被雇佣的人,该词在此文段中指店铺里被雇佣的伙计,相当于“店小二”。D.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在街市上卖梨,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向他讨一颗梨吃,他很愤怒,不但不舍得给梨,还对道士叱责辱骂进行驱赶。B.有人给道士买了一个梨,道士吃完种下梨核,过了一会儿,便长出一棵梨树,开花结果。他请大家吃完梨后砍倒梨树而去。C.道士离去后,卖梨人发现自己车上的梨全被周围人抢光了,车子的一个车把手也被凿断,方才明白事情始末,非常气愤。D.异史氏评论:有的乡中富人对于危难之人斤斤计较,不予救济,而为了一己私利,却舍尽家财,跟卖梨人做法大同小异。2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上。(2)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28.这则故事(不包括评论部分)表现了怎样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第98页共98页\n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蒲松龄《促织》(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第98页共98页\n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C.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即童生,是指科举时代未考取秀才的青年读书人。学使就是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B.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异史氏是作者自称,《聊斋志异》记载了许多怪异的事,所以叫“异史”。C.赋敛,释义为田赋,税收。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D.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第98页共98页\nB.“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对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C.蒋氏的自述表明了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影响,表现了蒋氏及其相邻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D.“争奔走”三个字把永州人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其间的无奈和酸楚更是让人同情,表明毒蛇虽然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3.选文二中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龁敌领 龁:咬B.虫翘然矜鸣 矜:庄重第98页共98页\nC.一鸡瞥来 瞥:突然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赠送35.以下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庞然修伟 项王默然不应B.乃赏成,献诸抚军 乃令张良留谢C.裘马过世家焉 青麻头伏焉D.则应节而舞 项王按剑而跽曰36.选出与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句式相同的一项( )A.此物故非西产B.归以示成C.既得其尸于井D.蚓无爪牙之利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鸣叫,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3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第98页共98页\n促织蒲松龄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第98页共98页\n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⑧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39.解释加点字。(1)居为奇货() (2)无毫发爽()4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大喜,笼归C.顾之则气断声吞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D.隐中胸怀 木直中绳4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第98页共98页\n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42.第⑨段填入“□”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焉 乎B.矣 哉C.也 哉D.焉 耶43.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促织的得失这一主要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遭遇,情节动人心弦。B.小说多处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极大反差,增强了戏剧性,引人入胜。C.小说虽凭空虚构,却反映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D.小说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片言传神的特点,多连用四字短句,斩截有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第98页共98页\n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②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②令威:借指淮阳县令丁乘鹤。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何,寝疾 无何:没办法B.疾革难遽瘥 瘥:病愈C.公喜,逆而问之 逆:迎接D.所以淹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游扬于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辞而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以犬马病 忽魂悸以魄动D.余深信焉 则耻师焉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亲自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第98页共98页\nD.通过“异史氏曰”,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感慨。4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B.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C.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D.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②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画皮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第98页共98页\n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4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偶适市 适:到……去B.过数日生微告妻 微:无,没有C.举向陈吻曰 吻:亲吻D.小生所舍 舍:住的地方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心相爱乐 好自相扶将B.但觉腹隐痛耳 但见悲鸟号古木第98页共98页\n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又申之以揽茝D.陈膝行而前 剑阁峥嵘而崔嵬5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52.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5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55.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98页共98页\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樗蒲①,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赀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赀,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②,呵之,皆成卢雉③:计前所输,顷刻尽覆。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袴之公。甚而枵腹④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赌符》,有删改)【注】①樗蒲(chūpú):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②袅色(xiāosè):指旧时博戏的胜彩名。③卢雉(lúzhì);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④枵腹(xiāofù):空腹,指饥饿的人。5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B.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C.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第98页共98页\nD.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子,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的过世的父亲。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过世,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逝者。B.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叫他平定陇右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C.负耒横经,是“出而负来,入而横经”的简说,意思是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D.异史氏,《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因此后人称之为异史,著书人蒲松龄自然也被称为异史氏。5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人称为“仙”的韩道士懂得不少幻术,这可通过他给作者的族人画了一道纸符并起了一定的作用来判断。B.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具有先见之明,在参赌之前就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为后来求助做了铺垫。C.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在赌博中很难自控,甚至典当了房子与田产,却在一夜之间又输了个精光。D.作者不赞同赌博的行为,他认为赌博可以让人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2)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60.作者叙述完族人豪赌的故事之后,写一段很长的“异史氏曰”,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概括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98页共98页\n丁前溪蒲松龄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61.对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B.谓其意在得直 直:通“值”,即钱。C.丁益异之 异:奇特。D.设筵相款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杨家主人。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8页共98页\n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6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②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奥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②,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茅,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伊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第98页共98页\n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③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①涴:弄脏。②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闲墨。③狃(niǔ):因袭。6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6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B.“两试”,明清科举制度,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C.“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D.“入闱中副车”,入闱,指参加科举考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起初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第98页共98页\n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武技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6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第98页共98页\n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钵,是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B.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是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C.尼僧,在佛教中,女子出家为尼,梵语叫作比丘尼,又叫尼僧,也叫女僧,或叫尼众,俗称尼姑。D.《聊斋志异》,明代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7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2)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72.作者想借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第98页共98页\n阅读《促织》课文7、8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1)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事以卓异闻。(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赍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3)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D.恩荫,又可称为门荫、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这里指恩惠。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8页共98页\nA.成名献促织,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并且能应节而舞,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2)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77.小说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何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78.以上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__。79.解释下列加点字。(1)抚军亦厚赉成 (2)民日贴妇卖儿(3)岂意其至此哉 (4)信夫第98页共98页\n80.与“仙及鸡犬”中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C.已倍亲而仕D.诏赐抚臣名马衣缎8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计不施B.徒以有魏也/天将以酬长厚者C.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D.成述其异,宰不信/无出其右者8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83.结尾“异史氏曰”一段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第98页共98页\n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8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8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8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第98页共98页\n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8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云飞,顺天人。好石,见佳不惜重直。偶渔于河,有物挂网,沉而取之,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喜极,如获异珍。既归,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一日,有老叟款门而请,曰:“此吾家故物,失去已久,今固在此耶。既见之,请即赐还。”邢与争作石主。叟笑曰:“既汝家物,有何验证?”邢不能答。叟曰:“前后九十二窍,孔中五字云‘清虚天石供’。”邢审视,孔中果有小字,竭目力才可辨认;又数其窍,果如所言。邢无以对,但执不与。叟笑曰:“谁家物而凭君作主耶!”拱手而出。邢送至门外;既还,已失石所在。邢急追叟,则叟缓步未远。奔牵其袂而哀之。叟曰:“奇哉!径尺之石,岂可以手握袂藏者耶?”邢知其神,强曳之归,长跽请之。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叟曰:“既然,石固在是。”入室,则石已在故处。叟曰:“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然彼急于自见,其出也早,则魔劫未除。既欲留之,当减三年寿数,乃可与君相终始。君愿之乎?”曰:“愿。”叟乃以两指捏一窍,窍软如泥,随手而阴。闭三窍,已,曰:“石上窍数,即君寿也。”作别而去。后邢至八十九岁,自治葬具,又嘱子必以石殉,及卒,子遵遗教,瘗石墓中。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取石至,官爱玩欲得之,命寄诸库。吏举石,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节)8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佳不惜重直 直:价钱B.每值天欲雨 雨:下雨C.然彼急于自见 见:看见D.随手而阴 阴:凹陷8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第98页共98页\nA.邢无以对,但执不与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奔牵其袂而哀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入室,则石已在故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叟乃以两指捏一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9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B.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官氏C.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D.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9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云飞酷爱石头,偶然获得一块奇石,视为至宝,将其置于自己的桌案之上。B.当老叟上门和邢云飞索要奇石时,邢云飞执意不给,老叟一气之下带走奇石。C.面对老叟质问,邢云飞承认了自己不是石头的主人,但他依然希望拥有石头。D.邢云飞死后,奇石被盗,当贪官想将其据为已有时,它却突然坠落摔成碎块。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邢至八十九岁,自治葬具,又嘱子必以石殉,及卒,子遵遗教,瘗石墓中。93.老叟为何最后将奇石送给邢云飞?请简要概括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第98页共98页\n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奥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②,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茅,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伊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③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①涴:弄脏。②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闲墨。③狃(niǔ):因袭。9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9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B.“两试”,明清科举制度,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第98页共98页\nC.“入闱中副车”,入闱,指参加科举考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D.“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9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起初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9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98.阅读文章后,简要概括狐狸可以为师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第98页共98页\n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第98页共98页\n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9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B.因责常供 责:负责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D.急逐趁之 趁:追逐10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⑧日将暮,取儿藁葬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101.从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观点,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第98页共98页\nB.“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C.“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对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D.“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10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第98页共98页\n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10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吃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10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B.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C.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D.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10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10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第98页共98页\n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10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六郎蒲松龄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①,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明日业满,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侧,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昨有代者至女也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数日,又来告别。曰:“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再三叮咛而去。许归,即欲治装东下,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许不听,竟抵招远。问之居人,果有邬镇。寻至其处,息肩逆旅,问祠所在,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②,祗候已久。”许亦异之,乃往祭于祠而祝曰:“第98页共98页\n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③,愧无腆物,仅有卮酒;如不弃,当如河上之饮。”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归如有期,尚当走送,”居数日,许欲归,众留殷勤,朝请暮邀,日更数主,许坚辞欲行。众乃折束抱襆,争来致赆④,不终朝,馈遣盈橐,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欻有羊角风起,随行十馀里,许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劳远涉。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无庸故人嘱也。”风盘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讶而返。许归,家稍裕,遂不复渔。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责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聊斋志异》有删改)【注】①清扬:对人容颜的颂称,意为得识风采。②资斧:路费。③感篆中怀:感激之情,铭刻在心。④赆:以财物赠行者。参考答案:1. (1)虽然:虽然这样 (2)被:覆盖 (3)走:通达2.A3.(1)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2)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4.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虽然,每至于族”句意: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虽然:虽然这样。“如被冰雪”句意: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被:覆盖。“直走咸阳”句意:一直通到咸阳。走:通达。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第98页共98页\nB.“太阳已经落下”错误,“东曦既驾”指太阳已经升起。C.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D.“兼具诗歌与说明文的特点”错,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视”,眼睛;“行为”,行动因为;“迟”,迟缓、慢。(2)“而”,通“尔”,你的;“覆算”,算账。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两处“曰”后一般停顿;“若”是连词,表假设,“月中无物”主谓宾齐全,应从其后断开。“当极明邪”是假设句的后句,其前断开;“不然”否定语意,句意完整,其后断开;“人眼中有瞳子”与“无此……”是两种情况,中间断开。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因为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它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目光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轻,结果它霍地一声剖开了,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我提着刀站起来,为此我环顾四周,为此我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庄子·庖丁解牛》)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悲伤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蒲松龄《促织》)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杜牧《阿房宫赋》)5.D6.B7.B8.C9.《促织》结尾“异史氏曰”揭露了天子一时的嗜好引发各级官员为讨好皇帝,从而搜刮贡物,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第98页共98页\n《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了人君的重要作用,人君治国出现怠惰疏忽之意,国政就会面临危机,需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才能保持圣明。百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民心向背对于国家安危有着重要作用。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立论相近,《促织》以批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况于明哲乎?”之间为递进关系。且要与“况”搭配,应为“而”。而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ABC都不能与“况”搭配,且BC不表示递进。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错。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可知,劝谏对象是“凡百元首”,即所有的君主;且主要不是为了批评指责,而是为了劝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可知,“处在深重的忧虑中”是君主“取易”的原因,而不是“守难”的原因。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错。作者对底层百姓的遭遇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对成名一家得以富贵有讽刺和批判之意。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主要观点的能力。第98页共98页\n《促织》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宫廷”的骄奢淫逸,以及各级官吏的媚上责下“假此科敛丁口”等等罪责,同时也提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结尾评论说“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因此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两文都阐述了“不可忽”的原因,立论相近,《促织》以批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参考译文:甲①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第98页共98页\n②(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乙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10.B11.D12.C13.(1)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不重视啊!(2)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14.思想上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何为”即“为何”,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之”是“告”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不然”指“如果不这样”,后面是不这样的结果,“然”后面应断开,可排除C。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明代”错误,《聊斋志异》为清代短篇小说集。第98页共98页\n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错,文章中说到“僧忽一脚飞掷”,并没有说是为了惩罚李超;文中说到“又数日,僧辞去”,只是说过了几天僧人离开,并没有带有“愤”这一感情色彩。B.“尼僧……争强好胜”错误。“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原文相关表达为“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意思是“她甘拜下风”,“争强好胜”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D.“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式的文章,主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不是要表现武术技巧,应是重在描写人物的性格。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一跬步”,指一举一动;“关”,关系,关乎;“忽”,忽视。(2)“固”,坚持;“诘”,追问;“乃”,才。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李超的两次角斗,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尽能之”,他师父叫他与自己一角高低,他仍不醒悟。在角斗中“时时蹈僧瑕”,不自量力地欲击败师父,结果被师父忽起一脚,踢了个“仰跌丈余”,惭沮万分。第二次角斗,写李超武艺精进之后,在济南遇一卖艺的女尼招一观众下场“一扑为戏”。李超忘了过去的教训,又“意气而进”。他见女尼“年少”,外表“文弱”,就看轻她;把女尼的主动看作胆怯,好名喜胜,步步进逼,结果被女尼并拢五指一掌,打得“蹶仆不能起”。这两次角斗,一僧一尼,一长一幼;前次是僧人请角,后次是李超自己请角;前次遭脚踢,后次被掌削;前次是仰跌,后次是“蹶仆”(趴下);前次摔得轻,后次摔得重。前后一一照应,前次角斗是后次的铺垫,后次角斗失败得更惨,则是骄傲自满而又不汲取教训的必然结果,这就使故事具有一种道德训诫的意义。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李超,字魁吾,山东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一次,有个和尚托着饭钵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非常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武术,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大喜,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学武术。三个月后,李超对武术相当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笑着叫李超一试身手。李超就脱掉衣服,在手心里唾了一口,时而像猿飞跃,时而像鸟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骄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着说:“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到手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当即各自交叉双臂,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的较量中,李超不断寻找和尚的破绽;不料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远。和尚拍手说:“你还没全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手撑着地面,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走了。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的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四周围满了观众。尼姑对观众说:“翻来覆去,总是我一个人,也太冷清了。有爱热闹的,不妨下场交手玩玩。”这样说了三遍。大家相互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李超在场边,不觉手痒,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笑着向他合掌致意。刚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说:“这是少林宗派啊。”马上又问:“你的老师是谁?”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尼姑抱拳说:“憨和尚是你的老师吗?要是这样,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几次要求比试,尼姑不同意。那些围观者极力怂恿,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的弟子,我们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双方领会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应了。但他看尼姑长得文弱,因而轻视她;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却突然停住了,李超问她为什么,她只笑,不说话。李超认为她胆怯了,非让她再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来。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住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觉得膝下像刀砍斧劈的一样,跌倒在地起不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鲁莽了,冒犯了你,请不要怪罪!”李超被抬回了家,一个多月才好。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李超向他回叙了这件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15.C16.C17.B18.(1)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生,要他悬挂卧室门上。(2)我本来可怜他,这鬼竟敢这样做。(3)看见一个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第98页共98页\n19.表现: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巉巉像锯。“门内杜”与“不得入”是两个表意完整、结构独立的句子,中间断开,排除AD;“不得”是修饰“入”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窗”是动词,走到窗下,“蹑迹”是修饰“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所遇女子美丽,与暗示无关;⑥说明王生已经发现此女的异常,不属于暗示。排除①⑥。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错,道士让王生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就是想震慑女鬼,是在救王生。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把;“授”,交给;“令挂寝门”,省略句,令(之)挂(于)寝门,要他悬挂在卧室门上。(2)“固”,本来;“怜”,可怜;“乃”,竟然;“尔”,这样。(3)“乞人之颠歌道上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颠歌道上(之)乞人”,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秽”,污秽;“近”,亲近、接近。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98页共98页\n由“鼻涕三尺,秽不可近”可知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由“怒以杖击陈”可知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由“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可知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由“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可知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参考译文:太原王生,遇一女郎,见她才十五六岁,很美,不觉艳羡。于是,王引导她一同回到书斋。女子说:“这里很好,如果你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须保守秘密,不要泄露。”几天后,王暗中告诉妻子,妻姓陈,怀疑女子是阔人家的小老婆,劝丈夫送她走,王不理会。王生偶然去赶集,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打量王生时显出惊愕的神态。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遇到了什么?”王生竭力为自己辩解,道士就走开了,嘴里却说:“真叫人不可理解。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却不醒悟的人!”听了道士这番不平常的话,王生对所遇到的那个女孩产生了怀疑。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像锯。人皮铺在床上,手里拿着笔正在人皮上描画。不久,把笔抛去,拿起人皮,像抖衣去尘一样,将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女郎。王吓得要命,像狗样爬到外面,急急忙忙地追赶道士。王久久跪在地上哀求救命。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要他悬挂卧室门上。半夜只见女子来了,望着拂尘不敢进屋,站在那咬牙切齿,许久才离开。片时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我难道要把吞进口的东西吐出来吗。把拂尘取下毁了,踹开房门进来,径直闯到床边,剖开王的肚子,抓起心脏就走。丫头进来点烛一照,王已死,满腔鲜血。第二天,让王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可怜这鬼,谁知他敢这样做。”随即同二郎来到王家。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四望,说:“南院是谁家?”二郎说:“是我家。”道士说:“那鬼在你家。”二郎大惊。道士问:“有生人来过吗?”答说:“清早来一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道士说:“正是那家伙。”于是同去,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间,叫说:“孽鬼,快还我拂尘来!”老妇人在室内吓得脸色大变,出门想逃。道士追击。妇人往地下一倒,人皮哗地一声脱下,立刻化为厉鬼,躺着作猪叫。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顷刻身体化为烟,道士取出葫芦,放在烟中,飗飗的样子好像嘴巴吸气一样,转瞬间已把烟全吸进。一起看那张人皮时,眼眉手足,无不齐全。道士把人皮纳入口袋,就要告别离去。第98页共98页\n王妻陈氏跪求在门口,哭着请把王生救活。道士推辞说我无此能力,陈哭得更伤心,伏地不起。道士想了想,说:“我的道法不深,确实无力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也许他能。市上有个疯子,常常睡在粪土中。试去哀求他,他如果侮辱你,千万别生气。”二郎陪着嫂子进城,看见一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陈氏跪行走过去,陈告诉了恳求他的目的,乞丐说:“太奇怪了!人死了却求我救活,我难道是阎王吗?”说着就生气地用赶狗棍打她,她忍痛承受。乞丐咳痰唾涕成把,举到陈氏口边,说:“吃下去!”陈氏想起道士所说的话,咬一咬牙,吞食下去了。觉得喉咙里有像棉絮一样的东西格格而下,停在胸部不动。乞丐大笑着起来走,说:“美人真的爱我啊!”说完,起身就走,终不回头。陈氏怀着羞愧回到家里。想到丈夫惨死,自己当着众人,吞食痰液,真是奇耻大辱,伤心至极。陈氏一边抱尸拾肠,一边号啕大哭,声也哑了,突然要作呕,胸膈中停结的东西直往上冲,哇的一声涌出,恰好跌进丈夫的胸腔,非常奇怪,就去看,原来是一颗人心,在胸腔不住地跳动,热气蓬蓬像烟一样。陈氏心中非常奇怪,赶紧用手把胸腔合抱。于是把缯布撕成带子,紧紧捆住。天亮时,尸体竟然活了过来。王生说:“真像做梦!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再看,划破的地方已结痂,不久全愈。20.D21.B22.C23.A【解析】20.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D.唱:喊,呼。唱名,点名。句意为:点名时,官员呵斥随从责骂像是对待囚犯。故选D。2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②是最后一段“异史氏”所论述的秀才“迨望报也”时的举动,④是秀才“失志”榜上无名时的心理想法。⑤是文章最后作者对王子安上述经历的实际情况的评论。因此,这三者都是作者的评论,而非王子安的心理想法。故选B。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A.第98页共98页\n以:介词,用,拿/动词,认为。句意为:今后再有拿“且夫”“尝谓”这样的文章给我看的人/老臣认为您没有为长安君从长计议啊。B.之:音节助词,不译/动词,到……去。句意为:过了许久,长班果然又来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C.表示顺承,意为就/表示顺承,意为然后。句意为:瞬息间自己的骸骨就都已经腐烂了/因为争相贿赂秦国因而导致自己国力下降。D.焉:代词,哪里/代词,他们。句意为:大骂说:“你这蠢奴才去了哪里!”/这五人的死,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故选C。2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说法有误,原文中“入闱后期望甚切”意为这次结束考试后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所以应该是“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故选A。参考译文:王子安是东昌府的名士,一直在科举中失利。这次结束考试后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到接近放榜时,他痛饮大醉,回来躺在卧室中。忽然有人说:“报马来了。”王子安踉踉跄跄地起来说:“赏钱十千!”过一会又有人进来说:“你中进士了!”王子安大喜,起来大喊:“赏钱十千!”又过不久,一个人急急地走进来说:“你殿试后出任翰林,长班在此恭候。”果然看见二人跪在床下,衣冠整整齐齐的。王子安喊赐给他们酒食,家里人又拿来了酒菜给了他们,暗自笑王子安喝醉了。过了好一段时间,王子安心想,既然高中了就不可不到乡里炫耀一番,大喊长班,喊了几十遍没有人答应。家里人笑着说:“你先躺着等候,他们刚离开不久。”过了许久,长班果然又来了。王子安捶床跺脚,大骂说:“你这蠢奴才去了哪里!”长班发脾气说:“臭无赖!先前同你开个玩笑,你当真以为中了,在这里骂人呀?”王子安发怒了,突然跳起来打他,打落了他的帽子。王子安自己也跌倒了。妻子进来,扶他起来,说:“怎么醉成这样子!”王子安说:“长班太可恶,所以我惩罚他,哪里醉了。”妻子笑了,说:“家里只有我这老婆子,白天给你做饭,晚上给你暖脚,哪来长班伺候你这把穷骨头?”王子安自己嘲笑说:“过去有人被鬼嘲笑,我今天被狐狸戏弄了。”第98页共98页\n异史氏评论说:“秀才考试,有七种类似的情况:刚入场时,光着脚提着篮子像乞丐一样;点名时,官员呵斥随从责骂像是对待囚犯;等到进了考棚,每个洞口都探出个脑袋,每个房间都露出一双脚,好像秋后的冷蜂;到考完后出场,神情恍惚,感到天地也变了颜色,好像出笼的病鸟;等到期盼捷报时,草木皆惊,梦想幻出,一会儿作一个得志的梦想,顷刻间楼阁都建成了,一会儿作一个失志的假想,瞬息间自己的骸骨都已经腐烂了;这种时候坐立不安,真好像被拴起来的猴子;忽然间有人骑着快马来报信,可是名单中没有我,此时神色突然大变,木然的像死人一样,就像是吃了毒药的苍蝇,拨弄他也没有感觉。初次失志时心灰意冷,大骂主考官没长眼睛,笔下没有灵气,就会把桌上的文具都用火烧掉;烧了还不解恨,再用脚反复踩;踩了还不解恨,又把它们扔到臭水沟。从此后披散着头发跑进山里,面向石壁(发誓再也不参加科举了),今后再有拿‘且夫’‘尝谓’这样的文章给我看的人,我一定抄起家伙把他赶跑。可是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怒气也渐渐消了,手又渐渐发痒了,于是又像破壳的鸟,只好衔木营巢,从头开始。像这种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可是从旁观者来看这件事,难道哪里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王子安在头脑中,顷刻间千头万绪,想来鬼狐早就偷着笑了,所以乘着他喝醉酒时戏弄他。24.B25.A26.C27.(1)有个喜欢多事的人在附近店里讨了一盆滚开的热汤给他,道士接过来就把它浇在埋梨核的地方。(2)像这类例子,说也说不尽。这个愚蠢的乡下人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28.示例:过于吝啬,往往引出不测之祸。【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家都注视着道士表演把戏,过了一会,只见嫩芽长出来了,且渐渐长大起来;不久变成一棵枝叶茂密的梨树;忽然开了花,忽然又结了果实,梨结得又大又香,挂满了一树。“万目攒视”句意完整,“攒视”做句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见有勾萌出”,“出”作“勾萌”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俄成树”句意完整,“树”作句子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B。2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信奉儒家学说并修习儒术的生徒”错,道士,应为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故选A。第98页共98页\n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卖梨人发现自己车上的梨全被周围人抢光了”错,原文说“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原文意思是,道士将自己所种梨树上的梨分给周围人吃,而这些梨便是卖梨人车上的梨,是道士作法而来,而不是大家从车上抢的。故选C。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索得”,索要,讨要;“浸”,浇。(2)“诸如”,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翻译成“像”;“胜”,尽;“何足怪”,有什么值得奇怪。2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说“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当道士跟卖梨人讨要梨吃的时候,卖梨人连一个坏梨都舍不得给他吃,最后“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卖梨人因为舍不得一个坏梨而损失了一车梨,这淋漓尽致地告诉我们:要慷慨,不能吝啬,一个人如果过于吝啬,往往会引出不测之祸。参考译文: 有一个乡下人在街市上卖梨,他的梨又甜又香,可是价钱卖得很贵。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来到车前向他讨要梨吃,乡下人喝叱他,他也不离去,乡下人很气愤,对他叱责辱骂。道士说:“一车梨子好几百个,我只想乞讨其中的一个,对于你来说,没有太大损害,你发什么怒?”旁观的人也劝卖梨的人挑一个坏梨给道士让他离去,可是乡下人却执意不肯。 第98页共98页\n旁边店铺里一个伙计,看见他们吵闹得令人不能忍受,就掏钱买了一个梨子给了道士。道士表示感谢,对围在身边的人说:“我们出家人不理解什么是吝惜。我这里有好梨,让我拿出来请大家吃。”有人就问:“你既然有梨,为什么自己不拿出来吃?”道士说:“我特地用这个梨核做种子种植。”于是他捧住梨大口吃着,快要吃完的时候,把梨核捏在手里,从肩头取下一把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几寸深的洞,把梨核埋了下去,在上面覆盖上土。道士向街上的人讨水来浇梨树,有个喜欢多事的人在附近店里讨了一盆滚开的热汤给他,道士接过来就把它浇在埋梨核的地方。大家都注视着道士表演把戏,过了一会,只见嫩芽长出来了,且渐渐长大起来;不久变成一棵枝叶茂密的梨树;忽然开了花,忽然又结了果实,梨结得又大又香,挂满了一树。道士就从树上把梨子摘下送给看热闹的人,一下子都送光了。接着道士就用铲子砍树,叮叮当当地响了半天,树才砍倒。他就连枝叶也背在肩头上,从从容容地慢步离去。 当初道士施行法术的时候,卖梨的乡下人也夹杂在人丛里,伸着脖子出神地看着,以至忘记了自己的生意。道士离去以后,才回头看自己的车子,而车上的梨子一个也没有了,这才明白刚才道士请大家吃的,都是自己的梨子。再仔细一看,车子上一个车把手也不见了,而且留着刚被凿断的痕迹。他心里非常气愤,急忙去追寻那个道士,等到他转过墙角,就发现那条断把手丢在墙下,才知道道士砍断的梨树,就是这个东西,而道士却不知到哪里去了。满街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异史氏说:“乡下人那副昏乱糊涂的模样,十分痴傻,他被市人讥笑,是有原因的。我每每见到乡中一些一向富有的人家,当良朋至亲有所求时,就表现出十分愤怒的样子,而且计算着说:‘这是可用数天的花费了。’有人劝富有人家救济有危难的人,或施舍饭食给孤独无依的人,他们就又愤怒了,又计算着说:‘这可足够十人五人的食用了。’甚至父子兄弟间,极少的金钱也斤斤计较。但当他们不节制地赌博时,就是散尽家财也不吝啬;自己大祸临头,就会用尽家财赎命。像这类例子,说也说不尽。这个愚蠢的乡下人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29.B30.A31.B32.(1)成名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2)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33.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乐”“熙然而卧”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对比。【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98页共98页\n句意: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乎东西”为“叫嚣”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虽”为关联词,一般位于句首,排除A。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青年读书人”错误,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故选A。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错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这正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故选B。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早出暮归”,省略句,补充主语“成名”;“败堵”,破墙;“靡”,没有;“迄”,最终。(2)“盖”,表推测,估计;“岂”,表反问,哪里;“旦旦”,天天。3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艺术手法的能力。根据“乡邻之生日蹙……往往而死者”“而吾以捕蛇独存”可知,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根据“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可知,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乐”“熙然而卧”对比;根据“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可知,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对比。参考译文:(一)第98页共98页\n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二)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第98页共98页\n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我听了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34.B35.C36.D37.B38.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年轻人直接到家来找成名。【解析】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矜”,得意,骄傲。句意: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98页共98页\nA.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蟋蟀)又长又大。后句句意: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B.两个“乃”连词,于是,就。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后句句意:于是就让张良留下来代为辞别。C.前句,语气词,呢,句意: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呢。后句,兼词,在那里,句意: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D.两个“而”连词,表修饰。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后句句意: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故选C。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A.语义判断句,句意: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B.省略句,归以(之)示成,句意:回来后,把它拿给成名看。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于井得其尸”,句意: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D.与例句一致,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故选D。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错误。原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可知,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是小蟋蟀战胜“蟹壳青”而非智斗公鸡时的神态。故选B。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居”,囤积,储存;“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高”,使动,使……高,抬高;“直”,价值;“售”,买;“造”,到……去;“造访”,前往访问。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39. 居,积、储存。 爽,差错。40.D41.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如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则又超乎寻常而一跃跳起来。42.C43.C第98页共98页\n【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居,积、储存。(2)句意:没有什么差错、失误。爽,差错。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为”,介词,被。句意: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为”,动词,想出。句意: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B.“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喂养它。/“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着。句意: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C.“顾”,动词,回头看。句意: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子空空的,又急得上不来气,说不出话。/“顾”,只是,但是。句意: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D.“中”,符合,合乎。句意:暗暗符合心中所想。/“中”,符合,合乎。句意:木材笔直,合乎墨线。故选D。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覆之以掌”,状语后置,用手掌去罩住它;“虚”,空荡荡;“若”,好像;“裁”通“才”。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一处,“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意思是“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此处是陈述句,句末的语气词表肯定语气,而“焉”作为语气词放句末多表示疑问或感叹,“矣”作为语气词多表示感叹,只有“也”放句末表肯定语气,所以使用“也”。第二处,“岂意其至此”意思是“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哉”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而“乎”多表选择疑问,或表揣度和祈使,“耶”表疑问,所以此处使用“哉”。故选C。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凭空虚构”错误,文中所反映的并非是蒲松龄的面壁虚构,小说围绕主题所虚构的幻异情节,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类似事件进行艺术提炼和典型概括的结果。故选C。参考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一直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第98页共98页\n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妆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在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上面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一片纸抛落下来。拾起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院;(殿阁)后面的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处横卧,在丛丛荆棘中,一只蟋蟀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琢磨,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第98页共98页\n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笼子空着,成名就急得气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98页共98页\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44.A45.D46.A47.B48.①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②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头看,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乘鹤出现,让人生死都跟随他呢?【解析】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无何”,不久。句意: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故选A。4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介词,在。句意: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于”,介词,被。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第98页共98页\nB.“而”,连词,表承接。句意: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而”,连词,表并列。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C.“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小人的病。/“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句意:忽然魂魄惊动。D.“焉”,都是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句意:我却深信不疑/却以从师为耻。故选D。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亲自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错误,是帮助丁公子实现了科考梦想。故选A。4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营”和“丧”构成动宾结构,意思是“办理丧事”,动宾之间不可断开,且宾语“丧”后断开,排除CD;“葬以孝廉礼”是状语后置句,“以孝廉礼”是“葬”的后置状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4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意”,料想;“既”,“……之后”;“铩羽”,名落孙山。②“顾”,回头看;“安”,哪里;“从”,跟随。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您)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不久就考了个第二名。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叶生也很喜悦。(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有什么话想要说吗?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己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了看,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49.A50.D第98页共98页\n51.C52.C53.B54.(1)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生,要他悬挂卧室门上。(2)我本来可怜他,这鬼竟敢这样做。(3)看见一个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55.表现: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解析】4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微”,暗中。句意:几天后,王暗中告诉妻子。C.“吻”,口、嘴。句意:举到陈氏口边,说。D.“舍”,动词,住。句意:这是我住的地方。故选A。5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指代第三人称,她。①句意:心里不觉很艳羡她;②句意:好好服侍她老人家。B.都是副词,只。①句意: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②句意: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C.都是介词,用。①句意: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②句意:又用我采集白芷的事而给我加上罪名。D.①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句意:陈氏跪行走过去。②连词,表并列,句意: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虚词的意义不同。故选D。5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巉巉像锯。“门内杜”与“不得入”是两个表意完整、结构独立的句子,中间断开,排除AD;第98页共98页\n“不得”是修饰“入”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窗”是动词,走到窗下,“蹑迹”是修饰“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所遇女子美丽,与暗示无关;⑥说明王生已经发现此女的异常,不属于暗示。排除①⑥。故选C。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错,道士让王生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就是想震慑女鬼,是在救王生。故选B。5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把;“授”,交给;“令挂寝门”,省略句,令(之)挂(于)寝门,要他悬挂在卧室门上。(2)“固”,本来;“怜”,可怜;“乃”,竟然;“尔”,这样。(3)“乞人之颠歌道上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颠歌道上(之)乞人”,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秽”,污秽;“近”,亲近。5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鼻涕三尺,秽不可近”可知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由“怒以杖击陈”可知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由“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可知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由“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可知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太原王生,遇一女郎,见她才十五六岁,很美,不觉艳羡。于是,王引导她一同回到书斋。女子说:这里很好,如果你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须保守秘密,不要泄露。几天后,王暗中告诉妻子,妻姓陈,怀疑女子是阔人家的小老婆,劝丈夫送她走,王不理会。王生偶然去赶集,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打量王生时显出惊愕的神态。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遇到了什么?”王生竭力为自己辩解,道士就走开了,嘴里却说:“真叫人不可理解。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却不醒悟的人!”听了道士这番不平常的话,王生对所遇到的那个女孩产生了怀疑。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像锯。人皮铺在床上,手里拿着笔正在人皮上描画。不久,把笔抛去,拿起人皮,像抖衣去尘一样,将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女郎。王吓得要命,像狗样爬到外面,急急忙忙地追赶道士。王久久跪在地上哀求救命。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要他悬挂卧室门上。半夜只见女子来了,望着拂尘不敢进屋,站在那咬牙切齿,许久才离开。片时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我难道要把吞进口的东西吐出来吗。把拂尘取下毁了,踹开房门进来,径直闯到床边,剖开王的肚子,抓起心脏就走。丫头进来点烛一照,王已死,满腔鲜血。第二天,让王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可怜这鬼,谁知他敢这样做。”随即同二郎来到王家。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四望,说:“南院是谁家?”二郎说:“是我家。”道士说:“那鬼在你家。”二郎大惊。道士问:“有生人来过吗?”答说:“清早来一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道士说:“正是那家伙。”于是同去,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间,叫说:“孽鬼,快还我拂尘来!”老妇人在室内吓得脸色大变,出门想逃。道士追击。妇人往地下一倒,人皮哗地一声脱下,立刻化为厉鬼,躺着作猪叫。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顷刻身体化为烟,道士取出葫芦,放在烟中,飗飗的样子好像嘴巴吸气一样,转瞬间已把烟全吸进。一起看那张人皮时,眼眉手足,无不齐全。道士把人皮纳入口袋,就要告别离去。王妻陈氏跪求在门口,哭着请把王生救活。道士推辞说我无此能力,陈哭得更伤心,伏地不起。道士想了想,说:“我的道法不深,确实无力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也许他能。市上有个疯子,常常睡在粪土中。试去哀求他,他如果侮辱你,千万别生气。”二郎陪着嫂子进城,看见一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陈氏跪行走过去,陈告诉了恳求他的目的,乞丐说:“太奇怪了!人死了却求我救活,我难道是阎王吗?”说着就生气地用赶狗棍打她,她忍痛承受。乞丐咳痰唾涕成把,举到陈氏口边,说:“吃下去!”陈氏想起道士所说的话,咬一咬牙,吞食下去了。觉得喉咙里有像棉絮一样的东西格格而下,停在胸部不动。乞丐大笑着起来走,说:“美人真的爱我啊!”说完,起身就走,终不回头。第98页共98页\n陈氏怀着羞愧回到家里。想到丈夫惨死,自己当着众人,吞食痰液,真是奇耻大辱,伤心至极。陈氏一边抱尸拾肠,一边号啕大哭,声也哑了,突然要作呕,胸膈中停结的东西直往上冲,哇的一声涌出,恰好跌进丈夫的胸腔,非常奇怪,就去看,原来是一颗人心,在胸腔不住地跳动,热气蓬蓬像烟一样。陈氏心中非常奇怪,赶紧用手把胸腔合抱。于是把缯布撕成带子,紧紧捆住。天亮时,尸体竟然活了过来。王生说:“真像做梦!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再看,划破的地方已结痂,不久全愈。56.C57.D58.B59.(1)(他)心情郁闷,便取道造访韩道士,神情萎靡面容暗淡,语无伦次。(2)他拿着赢回来的钱回到庙里,除偿还韩道士那一千文钱外,回溯着计算,连同减去最后输掉的,正好和他原来输掉的钱一样多。60.赌博的危害:(1)赌博容易让人沉迷其中;(2)赌博容易让人迅速失去财产;(3)赌博容易让人丧失本分,品行败坏。【解析】5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把钥匙交给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开锁进门一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曰”是断句标志性词,“曰”后应断开,排除A、D。“少旋”修饰“我即至”,意思是我马上就回去,因此“少旋”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C。5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因此后人称之为异史”以及“蒲松龄自然也被称为异史氏”错,说法不正确,“异史氏”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自己的称呼。故选D。第98页共98页\n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具有先见之明”和“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错,结合“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分析,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具有先见之明”的说法不正确,也不是他央求“先父”而认识韩道士的。故选B。5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得志”,心情郁闷;“道”,动词,取道;“诣”,造访、拜访;“言语失次”,语无伦次。(2)“载”,拿着;“偿”,偿还;“并”,连词,连同;“适”,正好。6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分析,普天之下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普天之下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害的了。凡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可见赌博容易让人沉迷其中。结合“甚而枵腹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分析,(赌徒们)甚至饿得受不了,去与盗贼为伍;或者穷得几乎没有办法,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可见赌博容易让人迅速失去财产。结合“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分析,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倾家荡产乃至身败名裂,哪一件不是赌博这条邪路造成的啊!可见赌博容易让人丧失本分,品行败坏。参考译文:有个韩道士,住在县城里的天齐庙。他会多种幻术,人们都称他为仙人,先父和韩道士很要好,每次进城都去看望他。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把钥匙交给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开锁进门一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第98页共98页\n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当时大佛寺来了一个和尚,专门从事赌博之事,而且赌注很大。我那个族中之人见后非常高兴,带上家里所有的钱去赌,却输了个干干净净;这个族人不甘心,典当了房子田产又去了,一夜间又输了个精光。(他)心情郁闷,便取道造访韩道士,神情萎靡面容暗淡,语无伦次。韩道士就问他怎么了,他把输钱的事如实告诉了韩道士。韩道士笑着说:“经常赌博,哪有不输的道理!如果你能戒赌,我有办法让你把输掉的钱全部赢回来。”韩道士用纸画了一道符,让他扎在腰里,嘱咐说:“只要赢回你输掉的钱就住手,千万不可贪得无厌。”又给了他一千文钱做本钱,约定赢钱后偿还。族人非常高兴地去了。和尚看了他的钱,嫌太少,不屑与他赌。族人非赌不可,说只赌一次。和尚笑着答应了。族人把一千文钱押为一注。和尚掷了骰子,没有胜负;族人接着投,一投就赢了;和尚又押上两千钱为注,结果又输了;渐渐地和尚把赌注增到十几千,族人掷的本来是输点,一吆喝,却都变成了赢点;就这样,很快就把以前输掉的钱全部赢了回来。他暗想,如果再赢几千就更好了,于是又赌起来,但手气越来越坏;他觉得奇怪,起来看看腰带上,原来纸符已经没有了,他大吃一惊,立刻作罢,他拿着赢回来的钱回到庙里,除偿还韩道士那一千文钱外,回溯着计算,连同减去最后输掉的,正好和他原来输掉的钱一样多。过后族人向韩道士道歉,说是丢了纸符。韩道士笑着说:“符已在我这里。一再嘱咐你不要贪得无厌,而你不听我的话,所以我把纸符拿回来了。”异史氏说:“普天之下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普天之下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害的了。凡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经商务农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业;读诗书的文士,尤其珍惜光阴。扛锄种地读书持家本来就是成家立业的正路;清谈一番,薄饮几杯,也还是寄托兴致的风雅之事。试问赌徒之中谁技艺最高?大家都指一位穿不上裤子的叫花子。(赌徒们)甚至饿得受不了,去与盗贼为伍;或者穷得几乎没有办法,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倾家荡产乃至身败名裂,哪一件不是赌博这条邪路造成的啊!”61.C62.B63.①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②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予的。【解析】6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句意:丁前溪更加认为他很奇特。异: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故选C。6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98页共98页\nB.“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后文明确说“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妻子杨求助于丁前溪,说明并非不图报。故选B。6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何业”,以什么为业;“惟”,只是;“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升斗”,少量的生活用品。②若,您;“去”,离开;“云”,说。参考译文: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钱谷,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候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硬要给钱让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第98页共98页\n(之后)几年没有消息。(几年后)正遇上灾荒饥年,杨氏(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随意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氏听从了他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氏)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提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前溪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前溪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您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金,于是就送他回家。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予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唯独杨氏的妻子吗?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64.C65.A66.C67.(1)(狐狸)只是把浓墨酒成大黑点,点点滴滴(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准备给狐狸吃喝。【解析】6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依据语法结构,“曰”字后边需要停顿,排除A;“余习”,偏正结构,“遗留的风气、习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势”作“不至”的主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6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说法错误,《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A。第98页共98页\n6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于是渐不信狐”,是说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故选C。6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但”,只是;“异”,是意动用法,以……为异;“持以(之)白王”是省略句;“白”,告诉。(2)“以是”,因此;“德”,是名词动用,感激,感恩;“恒置”,常常置办;“啖”,吃。参考译文:郭生,是淄川县的东山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山村中没有可以求教指正的人,二十多岁了,他写字笔画还有很多错误。在此之前,他家中闹狐狸,衣服,食物和器具用品,常常很多都丢失了,郭生很厌恨狐狸。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因此,郭生只好挑选出那些稍微干净的字句集聚起来读,总共只有六七十首,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早上起来后,发现那些习作被翻开摊在书桌上,几乎都被浓墨汁涂抹掉了,郭生更加愤恨。恰逢王生因事来到东山,(王生)素来与郭生交好,(于是)上门拜访。见到被墨汁弄脏的书本,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把自己苦恼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王生,并拿出残存的习作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这些残存的习作,发现那些被涂抹的和保留下来的地方,似乎有褒贬之道。又审视查看那些被弄脏的书卷,大多是多余杂乱可以删掉的。王生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是有意这样做的。你不但不应为此苦恼,还应该立即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于是改作了两篇文章,放在书桌上,来观察狐狸新的举动。等到天亮,发现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之后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你的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入了县学。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因此,郭生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第98页共98页\n当时,叶先生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辞华丽,家家户户传习诵读。郭生有他们文章的抄本,非常珍爱。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浓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剩下什么字,郭生便又拟题写作,自己觉得很满意,却又被任意涂抹了。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朝廷整顿文风而被收押入狱,郭生又稍微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然而此后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苦心筹划构思,却常常被狐狸涂抹污染。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因此更加怀疑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抄录了以前被狐狸洒上很多墨点的文章来试探它,狐狸又用墨汁把这些文章全部涂抹了。郭生便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天亮后看见箱子封锁丝毫未动,打开箱子来看,只见书卷上用墨汁涂抹了四道,比手指还要粗,第一章画了五道,第二章也画了五道,后面就没有再画了。从此以后狐狸竟然销声匿迹了。后来郭生考试,考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这才知道征兆已经寄寓在书卷中画的道道上了。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68.D69.D70.C71.(1)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2)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72.思想上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解析】6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本题中,“不然”指如果不这样,后面应断开,可排除AC;“何为”指为何,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故选D。6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明代”错,《聊斋志异》为清代短篇小说集。故选D。第98页共98页\n7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错,文章中说到“僧忽一脚飞掷”,并没有说是为了惩罚李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也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又数日,僧辞去”,只是说过了几天僧人离开,并没有带有感情色彩。B.“尼僧……争强好胜”错误。“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原文相关表达为“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意思是“她甘拜下风”,“争强好胜”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D.“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式的文章,主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不是要表现武术技巧,应是重在描写人物的性格。故选C。7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以”,凭借;“罔”,没有。(2)得分点:“固”,坚持;“诘”,追问。7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李超的两次角斗,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尽能之”,他师父叫他与自己一角高低,他仍不醒悟。在角斗中“时时蹈僧瑕”,不自量力地欲击败师父,结果被师父忽起一脚,踢了个“仰跌丈余”,惭沮万分。第二次角斗,写李超武艺精进之后,在济南遇一卖艺的女尼招一观众下场“一扑为戏”。李超忘了过去的教训,又“意气而进”。他见女尼“年少”,外表“文弱”,就看轻她;把女尼的主动看作胆怯,好名喜胜,步步进逼,结果被女尼并拢五指一掌,打得“蹶仆不能起”。这两次角斗,一僧一尼,一长一幼;前次是僧人请角,后次是李超自己请角;前次遭脚踢,后次被掌削;前次是仰跌,后次是“蹶仆”(趴下);前次摔得轻,后次摔得重。前后一一照应,前次角斗是后次的铺垫,后次角斗失败得更惨,则是骄傲自满而又不汲取教训的必然结果,这就使故事具有一种道德训诫的意义。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李超,字魁吾,山东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一次,有个和尚托着饭钵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非常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武术,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大喜,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学武术。三个月后,李超对武术相当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笑着叫李超一试身手。李超就脱掉衣服,在手心里唾了一口,时而像猿飞跃,时而像鸟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骄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着说:“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到手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当即各自交叉双臂,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的较量中,李超不断寻找和尚的破绽;不料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远。和尚拍手说:“你还没全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手撑着地面,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走了。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的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四周围满了观众。尼姑对观众说:“翻来覆去,总是我一个人,也太冷清了。有爱热闹的,不妨下场交手玩玩。”这样说了三遍。大家相互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李超在场边,不觉手痒,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笑着向他合掌致意。刚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说:“这是少林宗派啊。”马上又问:“你的老师是谁?”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尼姑抱拳说:“憨和尚是你的老师吗?要是这样,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几次要求比试,尼姑不同意。那些围观者极力怂恿,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的弟子,我们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双方领会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应了。但他看尼姑长得文弱,因而轻视她;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却突然停住了,李超问她为什么,她只笑,不说话。李超认为她胆怯了,非让她再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来。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住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觉得膝下像刀砍斧劈的一样,跌倒在地起不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鲁莽了,冒犯了你,请不要怪罪!”李超被抬回了家,一个多月才好。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李超向他回叙了这件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73.A74.C75.A76.(1)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2)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77.①从内容方面看,主要表现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和剥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②从结构方面看,这两个情节使故事更加波澜起伏,增强了艺术效果。第98页共98页\n【解析】7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成役”是成名的差役,做“免”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促织”是“化”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7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错误,“跬”是跨出一脚,“步”是跨出两脚。故选C。7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错误,原文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并非真的蝴蝶、螳螂,而是蟋蟀的名字,故是和不同品种的蟋蟀试斗。故选A。7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述”,讲述;“其”,代指蟋蟀;“靡”,倒下,此处指被打败。(2)“其”,代指成名;“岂”,哪里,怎么;“意”,想到;“至此”,到这种境遇。7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从结构上看,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让故事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百姓所受迫害和压榨之深,有力地抨击了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78. 蒲松龄 《聊斋志异》79.(1)赠送,赏赐(2)抵押(3)料想(4)确实80.C81.D82.(1)巡抚特别高兴,用金笼子装着献给了皇帝,并仔细地分条陈说这只蟋蟀的本领。(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扬扬得意。83.不多余。这一段是作者蒲松龄对这个故事所做的评论,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段中,作者揭明了写作立场,揭露各级官员讨好皇帝、搜刮贡物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批判了“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也对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饱受虐吏猾胥迫害的平民百姓给予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第98页共98页\n【解析】7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这篇小说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7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巡抚也重赏了成名”,“赉”[lài]赐予,给予。(2)句意“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贴”,抵押。(3)句意“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意”,料想、猜到。(4)句意“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信”,真实、不假。8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意思是“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其中的“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仙、升天。A.句意“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其中“禄”,名词活用为动词,享有俸禄、获得职位。B.句意“晏子个子很低,还不到六尺(古尺寸),在齐国当丞相”,其中“相”,名词活用为给动词,当丞相。C.句意“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其中的“倍”为通假字,通“背”,背离。D.句意“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其中“诏”,名词活用为动词,下诏令。故选C。8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A.倒下/没有。B.因为/用。C.担任、做/作为、当作。D.均为代词,它的,指促织的。故选D。第98页共98页\n8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以”,用;“进上”,献给了皇帝;“细”,仔细;“疏”,分条陈说。(2)“是”,这个;两个“以”,因为;“蠹”,蛀虫,此处比喻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务的胥吏;“裘马”,名词动用,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扬扬”,扬扬得意。8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首先得出结论明确观点,比如“不多余”或“多余”,名家作品一般站在肯定原文的角度解答。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说明理由。从“异史氏曰”可见这一段是作者蒲松龄对这个故事所做的总结或评论,属于观点性质的内容,一般由现象看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呈现层层深入的递进逻辑。讲完故事后作者进行评论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在这一段中,作者揭明了写作立场,否定天子和贪官污吏,“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揭露各级官员讨好皇帝、搜刮贡物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批判了“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也对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饱受虐吏猾胥迫害的平民百姓给予深切同情,“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可见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内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84.D85.D86.C87.①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②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饭菜,供给狐狸吃喝。【解析】8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录:记载”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就抄写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录”在此处意思是“抄写”。故选D。8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而”:但、却,表转折;B.“以”:介词,因为,表原因;C.“所”:助词,与后面词语构成名词性短语;D.“于”,前句“向、对”之意,表对象;后句作“在”之意,表处所。故选D。8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第98页共98页\nC.“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传而户诵之……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可知,狐狸涂抹了叶公的文章,但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并感到很得意,当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时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因此郭生并不明白叶公的文章不出色,而是不信狐狸。故选C。8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但”,只是、仅仅;“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2)“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给……吃。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只得六七十首。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第98页共98页\n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抄写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88.C89.A90.D91.B92.后来邢云飞活到89岁,自己准备好丧葬器具,又嘱咐儿子一定把石头给他陪葬,等他死后,儿子遵从他的遗嘱,把石头埋在墓中。93.①石头自己选择了邢云飞;②邢云飞是真正爱石之人;③他态度诚恳,愿意为石头折寿三年。【解析】8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句意:然而这块石头急于自我显露。见,通“现”,显现,显露。故选C。8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无以”,没有用来……的。B.“而”,表修饰/表递进。C.“则”,表顺承/表转折。D.“乃”,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故选A。第98页共98页\n9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子知之”的“之”,指代的是“贼发墓劫石去”这件事,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AC;“一讯即伏”,“一……即……”,说明事情办得很顺利,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大概过了半年时间,小偷把坟墓挖开,把石头盗走了。邢云飞的儿子知道后,就捉住偷石者送到官府,一审讯就伏罪了。问石头哪里去了,说已经卖给一位姓宫的人了”。故选D。9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老叟一气之下带走奇石”错,老叟并未生气,只是考验邢云飞。故选B。9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治”,准备;“以”,把;“及”,等到;“遗教”,遗嘱;“瘗”,埋。9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可知,是石头自己选择了邢云飞;从“邢云飞,顺天人。好石,见佳不惜重直。偶渔于河,有物挂网,沉而取之,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喜极,如获异珍。既归,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等处可知,邢云飞是真正爱石之人;从“叟曰:‘……既欲留之,当减三年寿数,乃可与君相终始。君愿之乎?’曰:‘愿。’”可知,他态度诚恳,愿意为石头折寿三年。参考译文:邢云飞,是河北顺天府人,喜欢玩赏石头,见到形态特别优美的玩石,自己从不惜代价收买。一次偶然到河中打鱼,看到水中有一个东西被网挂住了,他潜到水底把它捞上来,一看,是块尺把长的方石头,四面玲珑剔透,峰峦叠起,秀美异常。邢云飞非常高兴,如同得到了无价的珍宝。带到家中,用紫檀木雕了一个底座,把石头安在上边,陈设在桌子上。每当天将下雨的时候,石头的每一个细孔中,都有云烟生出,远处观望,如同在上面塞了白色的棉絮。第98页共98页\n一天,忽然来了一位老头敲门,要求看一看石头,说:“这是我家的旧物,丢失了已经很久了,今天才知道它原来在这里。我既然找到了,那就请你归还我吧。”邢云飞与老头子争论谁是石头的真正主人。老头子笑道:“既然是你家的东西,有什么验证?”邢云飞回答不上来。老头说:“此石前后共有九十二个孔窍。孔中有五个字‘清虚天石供’。”邢云飞细细审视,孔窍中果然刻有小字,只有仔细看,才能辨认清楚;又数它的孔窍,也像老头子说的那样。邢云飞没有话说,只是执意不给。老头笑着说:“谁家的东西,凭你来作主啊。”拱拱手便走了。邢云飞把他送出门去;回到屋里一看,石头不见了。邢云飞急忙去追赶那个老头,而老头在慢慢地走着,还未走远。邢云飞跑上前去拉着他的袖子苦苦哀求。老头说:“奇怪啊!那么一块大石头,能用手握着藏到袖子里吗?”邢云飞知道老头子是神人,强拉着他回来,跪在他面前请求还给他。老头就问:“这块石头,究竟是你家的,还是我家的?”邢云飞说:“确实是属先生你的,但我求先生割爱啊!”老头说:“既然是这样,那么石头本来就在这里。”邢云飞进到内室,那块石头已经放在原来的地方。老头说:“天下的宝物,应该给与那些真正爱惜的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主人,老汉我也高兴啊。然而这块石头急于自我显露,他出世过早,而恶劫的运气还未消除。既然你一定想留下,应当减少你三年的寿数,这样这块石头才能自始至终与你相伴,你愿意吗?”邢云飞说:“愿意。”老头于是用手指捏石头的孔窍,石窍像泥一样软,随手闭塞。老头捏闭三窍以后,说:“石头上的孔窍数,也就是你的寿数。”老头辞别离开了。后来,邢云飞八十九岁了,就自己准备好送葬的东西,又嘱咐自己的儿子,必定用这块石头殉葬。等到邢云飞死了以后,他儿子就遵照他生前遗嘱,把石头给埋到坟里。大概过了半年时间,小偷把坟墓挖开,把石头盗走了。邢云飞的儿子知道了,捉住偷石者,送到官府,一审讯就伏罪了。问石头哪里去了,说已经卖给一位姓宫的人了。把石头取回来,长官玩弄着爱不释手,竟想得到这块石头,命令把石头寄存在官库中。差役把石头举起,忽然石头掉在地上,碎成几十片。邢云飞的儿子将石头的碎片拾起,回去后,仍然埋到邢云飞的坟里。94.C95.D96.C97.(1)(狐狸)只是把浓墨酒成大黑点,点点滴滴(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准备给狐狸吃喝。98.(1)狐狸能够指出郭生文章内容的优劣;(2)郭生在狐狸的指导下考入县学并取得功名。第98页共98页\n【解析】9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缪等人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画线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自满的危害。“余习”,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D项。“势不至大败涂地”作“不止”的主语,“也”表判断,前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9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D。9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误。原文第三段是“于是渐不信狐”,是说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故选C。9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但”,只是;“异”,是意动用法,应理解为以……为异,感到奇怪;“持以(之)白王”是省略句;“白”,告诉。(2)“以是”,因为这,因此;“德”,是名词动用,应理解为感激,感恩;“恒置”,常常置办;“啖”,吃。9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第二段“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奥冗杂可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可知,狐狸能够指出郭生文章内容的优劣;第98页共98页\n结合第二段“是岁,果入邑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可知,郭生在狐狸的指导下考入县学并取得功名。参考译文:郭生,是淄川县的东山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山村中没有可以求教指正的人,二十多岁了,他写字笔画还有很多错误。在此之前,他家中闹狐狸,衣服,食物和器具用品,常常很多都丢失了,郭生很厌恨狐狸。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因此,郭生只好挑选出那些稍微干净的字句集聚起来读,总共只有六七十首。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早上起来后,发现那些习作被翻开摊在书桌上,几乎都被浓墨汁涂抹掉了。郭生更加愤恨。恰逢王生因事来到东山,(王生)素来与郭生交好,(于是)上门拜访。见到被墨汁弄脏的书本,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把自己苦恼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王生,并拿出残存的习作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这些残存的习作,发现那些被涂抹的和保留下来的地方,似乎有褒贬之道;又审视查看那些被弄脏的书卷,大多是多余杂乱可以删掉的。王生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是有意这样做的。你不但不应为此苦恼,还应该立即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于是改作了两篇文章,放在书桌上,来观察狐狸新的举动。等到天亮,发现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之后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你的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入了县学。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因此,郭生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第98页共98页\n当时,叶先生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辞华丽,家家户户传习诵读。郭生有他们文章的抄本,非常珍爱。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浓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剩下什么字,郭生便又拟题写作,自己觉得很满意,却又被任意涂抹了。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朝廷整顿文风而被收押入狱,郭生又稍微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然而此后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苦心筹划构思,却常常被狐狸涂抹污染。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因此更加怀疑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抄录了以前被狐狸洒上很多墨点的文章来试探它,狐狸又用墨汁把这些文章全部涂抹了。郭生便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天亮后看见箱子封锁丝毫未动,打开箱子来看,只见书卷上用墨汁涂抹了四道,比手指还要粗,第一章画了五道,第二章也画了五道,后面就没有再画了。从此以后狐狸竟然销声匿迹了。后来郭生考试,考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这才知道征兆已经寄寓在书卷中画的道道上了。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99.B100.A101.C102.(1)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2)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解析】9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责:责令。句意: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故选B。10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名词作状语,每年。②名词作状语,用笼子。③名词作状语,用力地。④名词作动词,杖打。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不好。第98页共98页\n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倾。⑦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⑧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①②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④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用作动词故选A。10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错,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这正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故选C。10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裨益,益处;冀,希望;万一,万分之一;然,认为……对。(2)翼日,第二天;宰,县官;异,奇特本领;靡,倒下,失败。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妆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在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上面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一片纸抛落下来。拾起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院;(殿阁)后面的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处横卧,在丛丛荆棘中,一只蟋蟀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琢磨,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第98页共98页\n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笼子空着,成名就急得气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98页共98页\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 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103.C104.D105.D106.B107.(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分析】10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兄故弱,恶能多樵,意思是“你的身体本来就瘦弱,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恶:哪里、怎么。第98页共98页\n故选C。10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肚子已经饿得很,就背着砍下的柴回家。继母查看他砍的柴不够,就发怒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心疼,进房无力地躺在床上。“少”是“母验之”的结果,应与上句相连,不能断到下句,排除BC;“食”是“不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而“饥火烧心”的主语是“张讷”,不能与“食”连在一起,排除A。故选D。10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只表明“诚”的“孝友”。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是老师叹“诚”的贤;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说的是“讷”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故选D。10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错误,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故选B。10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无论”,不要说;“樵”,名词作动词,砍柴;“纵或”,纵使;“归”,使动用法,让……回家。(2)题得分点有:“非犹”,不同于;“夫人”,众人;“为”,为了;“以”,用;“项”,脖子。参考译文:第98页共98页\n河南人张某,他的先祖是山东人。明朝末年,山东发生叛乱。张某的妻子被北方兵抓走了。张某经常客居河南,就在那里安了家。他在河南娶妻。生了个儿子,叫张讷。不久,第二个妻子死了,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儿子张诚。牛氏性情很凶悍,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最差的饭菜给他吃,并且要他每天砍一担柴,完不成任务就鞭打责骂他,叫人难以忍受。牛氏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给张诚吃,并且让他到私塾读书。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本性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私下劝告母亲,母亲却不听他的话。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还没砍够一担柴,遇到大风雨,他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肚子已经饿得很,就背着砍下的柴回家。继母查看他砍的柴不够,就发怒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心疼,进房无力地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回来,见哥哥有气无力的样子,就问他:“你生病了么?”哥哥说:“我只是太饿了。”张诚问哥哥缘故,张讷便把实情说了一遍。张诚听了后很难过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怀里藏着饼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做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吃了饼,嘱咐弟弟说:“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事情被发现,将连累你。而且一天吃一顿饭,应该不会饿死人的。”张诚说:“你的身体本来就瘦弱,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你要干什么?”张诚说:“我帮你砍柴。”哥哥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来的。”哥哥说:“不要说你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我还是不能让你做。”于是急促地催赶张诚回家。张诚不听,用手脚并用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边做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了,鞋子也被扎穿。于是伤心地说:“你不赶快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哥哥送他到半路,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嘱咐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老师应该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老虎豺狼很凶恶。”老师说:“不知道他中午前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了。”张讷回来后对张诚说:“不听我的话,被老师责罚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又带着斧头上山去打柴。哥哥惊讶地说:“我本来就对你说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微休息。估计将砍满一担柴时,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又要责打他,他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老师赞叹他善良,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阻止他,他始终不听。第98页共98页\n一天,张诚和几个人在山中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众人都吓得趴在地上,老虎最终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跑起来来自然要比平常慢,被张讷追上了。张讷用斧头尽力砍去,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感到疼痛狂奔而去,张讷不能追赶上,哭着回来了。众人安慰他,他哭得越发悲伤,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大家赶紧抢救他,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左右的刀口,鲜血像泉水般涌出,眼看着就要死了。众人惊骇,撕下他的衣服包扎伤口,一起扶他回了家。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害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日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也会死,经常到他的床前略微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就又骂个不停。张讷就不吃饭,三天就病死了。第98页共98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戍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写景抒情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顾炎禧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张岱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9-21 00:41:02
页数:98
价格:¥11.88
大小:156.25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